基础护理的重点范文

2023-09-20

基础护理的重点范文第1篇

第一章 医学应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为目标

1、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健康促进;②预防保健;③合理治疗;④社区康复。

2、全科医学的服务内容:

①预防;②治疗;③康复;④保健;⑤健康教育;⑥计划生育。

第二章 全科医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1、全科医学的定义: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2、WONCA的含义:

世界家庭医生学会(World Organization of National Colleges,Academies,and Academic Associ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Family Physicians,简称WONCA;又名World Organization of Family Doctors)于1972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立,它是全世界全科/家庭医师的学术组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社区卫生方面的高级顾问与工作伙伴。总会每三年召开一次世界大会,为全科/家庭医师提供学术交流和知识更新的讲坛。中国于1994年成为WONCA的正式成员国。

3、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①基础医疗保健;②人性化照顾;③综合性照顾;④持续性照顾;⑤协调性照顾;⑥可及性照顾;⑦个体-群体一体化的照顾;⑧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⑨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⑩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要求每条能用一句话解释)

4、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书P21~22(了解,可能会有选择题)

第三章 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1、全科医学发展简史:

通科医生诞生于18世纪的美洲,而命名于19世纪的欧洲。

2、全科医学的产生基础:

①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②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③医学模式的转变; ④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⑤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与对基层卫生的重视。

3、人口老龄化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4、新的医学目的:①预防疾病损伤,促进维持健康;②解除疾病引起的痛苦;③治疗照顾患病与无法治愈者;④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第五章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1、两个不同的关注中心:

①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

2、“疾病”、“病患”、和“患病”的不同概念:(了解,可能出选择题)

①disease译为“疾病”,是医学术语,指可以判明的人体生物学上的异常状况,可以从体格检查、化验或其他特殊检查加以确定。

②illness译为“病患”(有病的感觉),指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和判断,认为自己有病,可能确实有病,也可仅仅是一种心理或社会方面的失调。

③sickness译为“患病”,指一种社会地位,即他人(社会)知道此人现处于不健康状态。

3、全科医师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

①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②连续性问题的管理;③预防性照顾;④改善求医遵医行为。

4、遵医行为的影响要素4“M”:①misunderstanding;②motivation;③medication;④

money。

第六章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1、家庭的类型:

(1)核心家庭;(2)扩展家庭:①主干家庭;②联合家庭;③其他类型家庭。

2、家庭的内在结构(了解):

①家庭的权力结构;②家庭角色;③家庭沟通;④家庭的价值观。

3、家庭生活周期的定义、阶段:

家庭遵循社会与自然的规律所经历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即为家庭生活周期(family life cycle)。

根据家庭的功能将家庭分为8个阶段:

新婚期、第一个孩子出生期(0~2.5岁)、学龄前幼儿期(2.5~6岁)、学龄儿童期(6~13岁)、青少年期(13~20岁)、孩子离家期(中年期)、空巢期和退休期。

4、家庭评估的基本资料(了解):

①家庭基本资料;②家庭结构(家系图);③家庭圈;④家庭功能;⑤家庭资源。

第七章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1、社区(community)的定义: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区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定义、内容:

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Community Oriented Primary Care,COPC):是基层照顾的一种模式,它是把以个人为单位、诊疗为目的的基层医疗与以社区为单位,重视预防保健的社区医疗相结合的基层照顾工作。

COPC实践内容:

①确定社区及社区人群;②评价社区人群健康状况;③确定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并制定社区干预计划;④计划实施;⑤计划评价;⑥②~⑤的循环。

3、社区诊断的定义:

社区诊断(community diagnosis)是一个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社区内的组织、结构、政策、资源现状进行确定的过程。

第八章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

1、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定义、原因: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是以发现和解决个人、家庭、社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方法,对各种问题进行诊断、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确定健康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诊疗措施,以实现对各种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有效治疗和照顾。

原因:

①大部分健康问题处于早期或未分化阶段;②很多持续的或一过性的症状来就诊,无法立即做出诊断;③有些健康问题不属于疾病范畴;④家庭和社区群体中也存在健康问题;⑤并不排除对疾病的诊断。

第九章 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

1、临床预防医学的定义、主要内容:

临床医学(clinical preventative medicine)是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在临床场所对疾病发病和损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防干预来实施的,是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个体化预防措施,是在临床环境下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

临床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

①健康咨询;②免疫接种;③疾病筛检;④化学预防;⑤病人教育。

2、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定义、优点:

周期性健康检查(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是针对来就诊的病人而由医生根据其年龄、性别、职业等健康危险因素为个体设计的健康检查计划。

周期性健康检查的优点:

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设计,效率高、效果好;②利用病人就诊时实施、省时、省力,还可节约医疗费用;③可普及性强,能应用到社区的每一位居民;④问题处理及时,全科医生对发现的问题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恰当的方式与病人联络;⑤健康检查的结果可以丰富病人的病史资料,特别适用于慢性病的防治。

第十章 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1、问题描述及进展记录的SOAP形式:

S(subjective data)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是由病人提供的主诉、症状、患病史、家族史、社会生活史等,尽量按病人的陈述来记录。

O(objective data)代表客观资料,记录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所观察到的数据,包括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诊断以及病人的心理、行为测试结果等。

A(assessment)代表评估,是问题描述的关键部分,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诊断、鉴别、与其他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轻重程度及预后等。

P(plan)代表对问题的处理计划,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计划。

第十一章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

1、医患关系的定义: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

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行医者与患者的关系。这是一种个体关系,属于

传统医学道德研究的内容,也是最古老的医疗人际关系;

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务人员为一方的群体与以患者及其家属等为

一方的群体之间的医疗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群体关系,属于现代医学伦

理学研究的内容。

2、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

①医师权威式;②病人自主式;③医师与病人的道德模式。

第十二章 全科医疗质量与全科医疗资源管理

1、全科医疗质量的定义:

全科医疗质量(quality of general practice)指全科医师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全科医疗服务效果的优劣。

2、全科医疗质量的要素:

①全科医疗基础质量;②全科医疗环节质量;③全科医疗终末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管理循环充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的核心思想,它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Deming)提出,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所构成,简称PDCA循环。

第十三章 全科医学教育

基础护理的重点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2004级5年制大专生共240人,年龄19~23岁;其中男生8名,女生232名;在征得我院科研处和各位护生知情同意后,在2007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了EBN教学实践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前后对照分析。2006、2007级护生的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2003级120人: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课堂上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相关知识,课间见习时安排护生观察2~4例病人,使护生对疾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重点让护生了解已经采取的护理措施。

2004级120人: (1) 教师在课堂上给护生进行有关EBN的定义、起源、内涵、实施步骤等; (2) 开展EBN的意义及我国开展EBN的困难和对策; (3) 当护生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后再将问题及授课内容提纲发给护生,确认要解决的问题; (4) 信息查询及文献检索:可供检索的数据库资源有: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的科技期刊、院内图书馆、医学情报所的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以及Cochrane图书馆; (5) 从研究设计、护理新方法、结果准确性、结果有效性、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筛选; (6) 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讨论收集的系统性综述及其一些有关概念,要求护生做好记录; (7) 指定EBN计划于实践,将获得的实证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做出护理计划; (8) 根据研究证据和患者需要实施的护理,做出客观的评价并记录在案。

1.3 评定方法及标准

1.3.1 问卷法

制订调查问卷,以开放式问卷的形式对护生在循证教学前、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问卷内容包括自我满意度、教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教学方法满意度的评价。教学方法每项按其程度分为很肯定、肯定、否定三级评价。

1.3.2 考试成绩

将EBN教学实施前后护生总平均成绩进行比较,护理基础及技能操作考试采用贵阳市操作流程级评分标准,以满分100分计算,>95分为优,>85分且≤95分为良,>60分且≤85分为可,≤60分为差。由同一教师评分。

1.3.2 CCTST评分

选择《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 (CCTST 2000) 量表,课程结束后发放给两组护生分别填写。此量表通过7个测试维度75个条目对护生的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均以±s表示,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调查问卷、考试试卷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2004级护生的自我满意度、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带教老师满意度、教学方法满意度、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和CCTST评分均优于2003级护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表3ㄢ

3 讨论

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其实践既重视个人临床经验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两者缺一不可。笔者总结引入EBN有以下优点: (1) 由于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护理操作教材和操作常规某些内容不合理、不实用、不科学,课本知识过于简单和明显滞后于临床护理知识发展,EBN教学补充了很多课本中缺失而临床护理又实用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新方法,注入了新的观点和内容; (2) 在学习过程中,护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分析和论证过程中,会遇到书本中没有学过的内容。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寻找准确的实证答案,投入更多精力查阅资料,以了解最新科研进展,从而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深刻、全面,记忆更长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仿学习为创新学习,使他们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 (3) 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护生人际沟通的能力; (4)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先进的理念和技能、灵活的教学手段,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了教与学相长的目的; (5) 护生除应具备医学及护理基础知识外,还需应用计算机和各种检索工具检索文献,才能获得丰富的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就促使护生不断学习、巩固上述知识和技能。因此, 全面提高了护生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总之,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引进EBN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能力,可以有效地缩小教育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值得推广。

注:P<0.05

注:P<0.05

注:P<0.05

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基础护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03、2004级5年制大专生共240人, 在基础护理教学实践中, 2003级护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2004级护生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方法。结果两组调查问卷、考试试卷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 2004级护生的各项指标均优于2003级护生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引进EBN的基本理论及方法,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值得推广。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循证护理,护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锦平, 成翼娟.循证护理与护理质量提高[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4) :293.

基础护理的重点范文第3篇

[文字实录]

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请问如何理解这个工作方针?这次《规划纲要》是改革与发展的规划纲要,它的改革和创新在什么地方呢?谢谢。 [ 2010-02-28 10:16:52 ]

[袁贵仁]谢谢,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刚才他提出了我们这次《规划纲要》设计的工作方针,应该说确定工作方针是《规划纲要》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是今后十年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思路和重大任务,也是教育系统今后十年工作的共同遵循和指南。工作方针一共是五句话,20个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系统内的根本要求,它强调的是学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要为全面发展服务,通过为全面发展服务来激励为社会发展服务。要求学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2010-02-28 10:17:45 ]

[袁贵仁]第二部分,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是围绕育人为本这一核心的两大工作重点,教育公平应当说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它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应当说这么多年来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群之间还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应当说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2010-02-28 10:18:37 ]

[袁贵仁]另外一个重点是提高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始终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明确教育质量标准,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把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这两个工作重点,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这两件工作应当是下一个时期,今后十年我们工作的两大重点。 [ 2010-02-28 10:19:22 ]

[袁贵仁]如果说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育人,具体的两项重点工作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教育优先是我们国家确定的重大战略方针,因为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要提高质量、要促进公平,都需要各地党委、政府和全社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规划时做到教育规划优先,在投入中做到教育投入优先,在各项资源开发中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的地位。没有这个优先战略地位的确立和全社会的支持,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难以实现。 [ 2010-02-28 10:23:55 ]

[袁贵仁]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优先地位的确立还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优先发展强调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大力支持,那么改革创新着力强调的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如果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两个一个都不能少。没有全社会的优先地位,教育要想优先发展是很难的;有全社会的支持,没有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把这两个看作是促进公平、保证质量的两项重点保障条件。 [ 2010-02-28 10:25:53 ]

[袁贵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说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要全面地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这是从横向来说。从纵向来说,就要遵守上面所说的20字工作方针,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是这两条线来推进。这是我想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人民日报社记者]袁部长,各位负责人,上午好!大家知道,教育改革曾经领我国社会风气的先声,198

5、199

3、1999年,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分别出台和制定了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定和意见,对于这次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社会各界充满了期待。能否请哪位负责人简单展望一下,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的前景。谢谢。 [ 2010-02-28 11:14:48 ]

[袁贵仁]请发改委朱主任回答。 [ 2010-02-28 11:15:16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 朱之鑫]谢谢你的提问。我想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既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积极的目标,也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在整个起草的过程中,四个方面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第一,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这是它的普遍性。第二,教学的方法,体现了它的改革和提高质量,就是因材施教。第三,教育的内容,要体现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更强调的是德育优先。第四,教育的结果,体现了人尽其才的目标。这样就为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包括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010-02-28 11:18:58 ]

[朱之鑫]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到了2020年,我想未来大家在两个方面将有明显的感受,一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到了那个时候,幼儿的入托可能不像现在这么难,义务教育可以全面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率可以达到90%,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要达到40%,向普及化迈进。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比现在要提高一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2年,要比现在提高1.7年。整个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我也可以给大家报告一下,目前我们有大学学历的是9830万人,翻一番就是2亿人,大家想一想,2亿人口具有大学学历,在全球将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 2010-02-28 11:22:25 ]

[朱之鑫]二是明显感受整个教育质量将会普遍提高。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质量不是指考试分数,而是通过学习,提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改革我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三个学会”,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从而全面提高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概括起来,到了2020年,我想有四句话,各级教育的普及水平更高,老百姓受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的体系更加完备、更加灵活。谢谢! [ 2010-02-28 11:23:24 ]

[香港文汇报记者]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目前中国的国策,教育系统也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能否谈一下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和部署的认识,谢谢。 [ 2010-02-28 11:24:24 ]

[科技部副部长 曹健林]谢谢您的提问。我们国家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这些规划都是互相配套支持,您刚才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2006年我们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科技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教育和科技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百年大计,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下面我想结合两个规划的关系,从三个方面谈谈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的意义。 [ 2010-02-28 11:25:14 ]

[曹健林]首先,我要指出,这两个规划对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给予了高度重视,因为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还是我国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高校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已经成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这里有一组科技部统计的数据,在中央政府2000年到2009年的中央政府的科技计划中,高校共承担了约2.8万个项目,获科技经费总额大约是277.5亿元,占中央政府国家科技计划总经费的四分之一略强一点,占25.7%,而且这一数字在近几年还有明显增长的趋势。比如说在其中的基础研究部分,我们叫“973计划”或者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中,高校承担的比例就超过了50%。而且我还想补充一点,这里给出的几个数字都是中央政府,实际上各地的地方政府也有一大笔研究经费支持高校。 [ 2010-02-28 11:31:53 ]

[曹健林]第二,我们的新一轮规划纲要对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在这次教育规划纲要中,我们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这些高校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还充分肯定了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的重要性地位,并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使我国一批特色重点学科成为创新的基地和平台。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目前已经依托高校组建了13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其他科研技术条件平台子项目30多个,这也在国家相应的建设中占非常大的比例。 [ 2010-02-28 11:35:45 ]

[曹健林]第三,在我们的有关规划中,在科技规划和教育规划中都提出了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我们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了要增强高校社会的服务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校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新区,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都建设了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等等。按照新的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与产业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围绕企业需要推进技术创新,提供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 总之,高校具有教育和科研的双重职能,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发展,将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谢谢! [ 2010-02-28 11:37:32 ]

[主持人 郭卫民]最后一个问题。 [ 2010-02-28 11:37:59 ]

[新京报记者]我们知道教师非常重要,温家宝总理也曾经说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过去的几年,国家在教师建设方面,推出了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计划等一系列措施,现在的纲要我们在教师建设方面还有那些重要的措施,如果今后正式的版本出台之后,有什么措施能够保证它?谢谢。 [ 2010-02-28 11:38:40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王晓初]我来回答您的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刚才这位记者讲到,家宝总理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我们国家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约占我国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一。规划纲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首要任务,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的目标任务。 [ 2010-02-28 11:39:23 ]

[王晓初]纲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第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的体系,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中小学来讲,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职业院校来讲,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对高校来讲,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第三,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通过深化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岗位绩效工作制度,落实倾斜政策,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目前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绩效工资已经落实到位,同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我们还要落实和完善教师的社会保障政策,要大力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 2010-02-28 11:45:01 ]

[王晓初]第四,健全教师的管理制度,刚才提出要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制定教师资格标准,要深化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实施公开招聘,完善流动退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求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例如,纲要里明确提出要求,要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另外,还要制定和完善教师编制标准,加强对校长的管理,促进校长的专业化,提高管理水平等等。主要措施就是这些,谢谢! [ 2010-02-28 11:45:29 ]

[袁贵仁]谢谢主持人。最后再次向新闻界的各位朋友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在元宵节这个中国的传统佳节的时间里,牺牲了和家人、亲朋团聚的机会,来出席这场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目前,我们国家经过60年,特别是30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我们现在正在开始一项伟大的工作,就是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应当说,由小变大,非常不容易;由大变强,改变目前我们这种“大不强”的局面,更加艰难。应当说,实现十年的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教育部一定会竭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同时也真诚地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更多地关心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教育规划纲要这次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做好。谢谢诸位。 [ 2010-02-28 11:47:13 ]

[主持人 郭卫民]这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 2010-02-28 11:47:46 ]

序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

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

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意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国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重视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基础护理的重点范文第4篇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对新生儿的护理水平,促进其能够健康成长,本文从提高安全管理、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水平;健康成长

1. 前言

新生儿指的是胎儿成功娩出后,从脐带结扎至娩出后28d左右的产儿,由于该时期内的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及生理调节方面相对较差,极易遭受细菌感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护理是有效保障新生儿各项身体器官得以正常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生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与生活质量,而有效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不仅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满足新生儿家属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能对新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的对策

3.1提高安全管理

首先,根据国家政策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与新生儿护理相关的规章制度。例如,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查新生儿保温室的各种物品及仪器,对于存在一定损坏或缺失的物品或仪器,应及时给予维修或更换。其次,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事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新生儿护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严格遵守新生儿保温室内规章制度,此外,医院还应定期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与安全防范教育,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健康意识。最后,在开展新生儿护理工作时,为避免新生儿遭受细菌的感染而滋生疾病,就必须始终坚持无菌操作。

3.2向新生儿家属进行护理健康教育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儿保暖、喂养、皮肤护理以及衣着的选取工作等,而对新生儿家属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并提高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首先,选用某些常见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错误例子,详细介绍该错误护理方式将给新生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当引起新生儿家属的高度注意时,及时为其讲述正确的护理方式,以此加深印象。其次,由专业的护理工作人员为新生儿家属进行护理示范,例如,为新生儿家属们详细演示为新生儿沐浴的操作步骤,在进行演示时,护理工作人员应重点强调操作要点,当所有新生儿家属均掌握了该操作步骤及要点后,方可继续下一个步骤。最后,开设新生儿护理热线通道,为不具有专业护理知识、技能或急需护理指导的产妇提供有效的咨询途径;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新生儿家属交流会,让其自行交流并传授彼此的护理经验[1]。

3.3心理护理

3.3.1新生儿的心理护理

首先,新生儿娩出后,以婴儿睡袋包裹,并适当的舒展其四肢,使其能够适当的接触到外界环境,并逐渐适应;其次,据相关研究发现,多方位的睡姿不仅能够促进新生儿的视觉发育,而且还能促进新生儿大脑的发育,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应在不影响新生儿各身体器官发育及睡眠质量的基础上,定时为其左右翻身或偏转头向等;再次,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绪,即是否啼哭不止,若新生儿无缘由的啼哭不止,为了使其能够尽快停止啼哭,则应迅速将新生儿抱起。最后,尽可能的让新生儿与母亲接触,母亲则应给予充分的抚摸或亲吻,有相关研究表明,在26~28℃下适当且科学的抚摸新生儿的皮肤可有效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发展,但当新生儿处于烦躁、啼哭以及刚停止啼哭状态下时,则不宜抚摸[2]。

3.3.2新生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在为患有先天性或后天存在缺陷的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治疗前,应根据新生儿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例如,有的新生儿需要进行裸体蓝光治疗,由于部分家属文化程度不高或对蓝光治疗技术不了解,因此,会担心该治疗方法将会给新生儿产生一定副作用或留下后遗症,对于此类家属,相关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其沟通、交流,在了解新生儿家属的担忧后,应及时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为新生儿家属排忧解難[3]。

3.4新生儿疾病的预防

由于新生儿离开母体独自生存后,其对外界的免疫力及适应能力均较差,极易受细菌感染,从而引发某些疾病,例如,肺炎、细菌性败血症等,因此,尤其要重视对新生儿疾病的预防。(1)肺炎的预防。严禁患有呼吸道感染者探视新生儿,对于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产妇,可隔离或暂停母乳。(2)细菌性败血症的预防。部分新生儿由于受母产道细菌群与外界细菌的感染,娩出4~7d内即可显现出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防护,即新生儿娩出1~2d内,即为其进行各项检查,加强其居住环境的卫生管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断加强并提高对新生儿的护理水平,除了能够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将在今后新生儿发育及成长阶段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董启琴.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6):12-14

[2]张甦婷.新生儿395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9):32-34

[3]孙春花,张鑫.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21):45-46

基础护理的重点范文第5篇

2、会计信息的使用者:①投资者②政府机构③债权人④企业的职工以及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⑤客户⑥企业内部管理当局。 会计信息的需求:投资者更关心资产的保值增值;债权人更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税务部门更关注利润的计算是否符合税务法规;职工最希望了解的内容是职工薪酬和福利;客户更需要了解产品的品质、价格和服务;内部管理人员希望掌握详细的公司运作状况,等等。为了讲求效益,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求往往被置于最重要的低位。会计信息在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兼顾其他信息需求。

3、会计的六大基本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以及利润。

4、财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5、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6、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区别是会计科目没有结构,账户有相应的结构,账户比会计科目分户更为明细,内容更为丰富。联系是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登记的内容。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项目或标志;会计帐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7、会计循环综述(过程):①根据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②根据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③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④进行试算平衡;⑤编制调整分录并试算平衡;⑥编制会计报表;⑦编制结账分录并试算平衡。然后进入下一个会计循环。

8、银行结算方式:①支票(银行存款)②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其他货币资金)③商业汇票(应收、应付票据)④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⑤信用卡(其他货币资金)⑥信用证。

9、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是按照“在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账户的信息汇总列报的。存货泛指企业拥有的除货币资金、滚定资产外的有形动产。

10、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应该按照实际采购成本入账。实际采购成本包括货物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11、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规则: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以及个别计价法。

12、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①持有目的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③存在形态为有形资产。

13、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 :空间范围指哪些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哪些固定资产不应该计提折旧;时间范围指固定资产从什么时间开始计提折旧,什么时间终止计提折旧。

14、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平均分摊到其预计使用寿命期内的一种方法。又称直线法。公式为:年折旧率=(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15、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损毁、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16、无形资产的处置,主要是指无形资产出售、对外出租,或者是无法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时,应予转销并终止确认等。

17、企业提供劳务按规定应缴纳营业税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 ——应交营业税”科目;出租无形资产应缴纳营业税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出售无形资产应缴纳营业税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销售不动产按规定应缴纳营业税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

18、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特许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

19、无形资产的特征:(1)不具有实物形态(2)具有可辨认性(3)具有非货币性(4)具有不确定性。

20、记录资产减值损失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工程物资——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1、固定资产处置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22、现金折扣的处理方法为“总价法”,实际发生时应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23固定资产折旧因素:

1、固定资产的成本

2、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24、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5、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6、会计账户是以会计科目为名称的会计记录形式。

27、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8、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而又互相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以全面、系统、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也是保存会计资料的重要工具。

29、固定资产清理指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基础护理的重点范文第6篇

关键字: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总结经济师职称考试

第一部分 经济学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2、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

3计划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信息条件、激励条件、偏好条件

4、市场经济的规定性和构成要素:1)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2)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4))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

5、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的结合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可以分为: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

10、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1、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12、集体所有制的特征:1)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利基本上都集中在集体单位内部;2)集体经济单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劳动者收入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3)集体经济单位的领导人由本单位的劳动者经过了主选举产生。

13、集体所有制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私有制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15、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形式:股份制

16、财产的组织形式包括:独资、合资和各类资本的相互融合等形式,在企业形态上体现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股份制企业

17、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和财产权利,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全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让渡权等权利,包括物权(对物的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债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权利)、股权(对股份、股票等财产的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和知识产权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18、产权的基本特征:独立性、排他性、流动性、可分性

19、一个完整的产权具有的特征:排他使用权、收入独享权和自由转让权

20、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其主要特征: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21、产权制度的作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2、产权制度的功能:1)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界定交易界区;2)确定产权主体的行为边界,规范交易行为;3)界定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产权主体不受侵害;4)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使其行为人具有稳定的预期,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23、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明晰产权

2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的资产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权相分离

25、建立和完善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构建有效的控制机制和约束机制

26、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建立法人财产制度

27、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即出资者所有权,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出资者拥有股权,并只能运用股东权利影响企业行为,而不能对法人财产是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也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

28、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内部构造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29、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公司制

30、股东作为财产的终极所有者,只能运用股东权利通过股东大会或买卖股票对公司进行控制和施加影响,并依据股票份额的多少取得收益;而不能对法人财产是属于自己的部分进行支配,也不能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

3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应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领域包括:1)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性待业和领域;2)具的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3)战略性资源产业和高风险产业;4)政府管制的垄断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5)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行业;6)公益性强的行业和领域;7)私人不愿意经营的非盈利行业和私人不宜经营的行业。 第二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三章 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1、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2、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3、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

4、短期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5、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6、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7、市场类型划分的标准: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8、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第四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2、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3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4、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5、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

6、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7、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

8、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第五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生产要素收入、非生产要素收入

5、非生产要素包括: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6、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第六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3、索罗余值:GA=GY-αGL-βGK

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

5、经济波动的一般大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

6、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7、根据对比基期的不同,价格总指数可分为:环比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年距价格指数

8、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环球网校提供|就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当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9、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的失业人口情况: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10、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11、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 第七章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经济调节职能包括: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

3、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当经济运行处于在衰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或滑坡、失业率高时,则应把增长目标或增长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6、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和规划

7、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利率、汇率、窗口指导

8、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9、从2005年7月1日起实施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第八章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照商品形式,国际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3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

4、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联系

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6、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等等

7、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8、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资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9、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 第二部分 财政 第九章 公共财政职能

1、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明显地具有“生产建设性”特点

2、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弥补市场失灵;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非市场盈利性的性质;5)法治化的财政;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4、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5、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能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6、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 第十章 财政支出概述

1、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平分配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和发展原则

2、财政支出坚持公平分配原则,就是通过再分配纠正市场机制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公平状况,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3、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两方面中,总需求是决定就业和价格水平的关键因素。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是影响社会总需求规模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4、在财政支出分类中,按政府职能分类是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

5、财政社会管理支出包括国防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支出和其他支出等,财政经济管理支出主要是经济建设支出。

6、根据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赠予、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等共12类,相应设置了12个“类”级科目。

7、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8、财政支出“缺位”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影响了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是基础性科研和义务教育保障力度不够,影响了国家创新能力提高和国家长远发展;3)是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严重短缺,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4)是财政对城市公共设施和各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偏少,影响了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

9、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

10、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11、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原则: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共原则、科学规范原则。

12、实施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明确、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施;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考评结果提高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水平。

13、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评价法

14、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考评实践经验,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的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5、绩效考评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告三个阶段。 第十一章 财政收入概述

1、财政收入的原则: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3)规范政府间收入与分配关系的原则。

2、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3、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4、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5、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6、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7、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8、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9、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政策和价格等因素

10、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环球网校提供|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11、威廉•配弟提出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简便、节省

12、亚当•斯密提出税收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

13、瓦格纳粹课税原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税务行政原则

14、效率和公平是现代财政理论中强调的两大重要的税收原则

15、如何衡量征税和纳税是否公平,一般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应遵循受益原则,谁受益谁纳税;别一种主张应遵循能力原则,即按能力纳税。

16、税收负担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

17、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

18、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课税商品的性质、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课税范围的大小

19、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环球网校提供|大,税负将主要由其他人负担。

20、国债的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21、国债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控宏观经济

22、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随买”方式

23、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派、承购包销、投标发行三种发行方式

24、我国国债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环球网校提供|法等方式

25、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26、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分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

27、现货交易方式是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第十二章 政府预和财政管理体制

1、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控制政府部门支出

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3、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按预算运作时间长短分为:预算和多年预算;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按预算管理层级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4、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

5、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环节是进行:以建立部门预算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6、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7、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廉洁高效、完整统一

8、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制度、推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政府采购制|环球网校提供|度、建立先进完备的预算技术保障体系

9、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10、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11、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12、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有: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13、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环球网校提供|上缴利润等收入

14、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税(不含各银行总行、铁道、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

3、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仙膨胀;当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4、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5、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税收政策、公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

6、货币政策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构成

7、我国货币政策和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

8、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四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有效需求、经济需求、客观货币需求、派生需求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即货币需求由三个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3、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财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

4、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M0=流通中现金;M1=M0+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5、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

6、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况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7、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8、通货膨胀的状态: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涨

9、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成本自发性增|环 球网校提供|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10、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第十五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的任务: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

2、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管理金融业的需要、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干预的需要

3、专门设置中央银行较典型的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4、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不发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5、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货币发行、对银行业务(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人、全国清算)、对政府业务(代理国|环球网校提供|库、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6、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由四部分组成: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体系、支付清算系统、支付结算管理体系

7、货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8、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由四项构成: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9、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

10、货币政策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作: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11、货币政策的直接信用控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直接干预

12、货币政策的间接信用指导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13、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原则: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第十六章 存款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1、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存款货币银行(商业银行)

2、存款货币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

3、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职能:信用中介(最基本职能)、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4、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5、存款货币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借款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环球网校提供|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6、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

7、存款货币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8、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改变经营方针,调整负债结构,如发行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2)规避金融监管,创新金融工具,如提供“自动转账服务”、开设“货币市场账户”和“NOW账户”等;3)到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如借入欧洲美元市场资金等;4)在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金后向客户放款。

9、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序,包括两方面内容: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环 球网校提供|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10、金融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外汇市场等组成 第十七章 金融监管

1、金融监管的的学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2、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整个金融体系存在着负外部性、金融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性企业

3、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4、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5、综合监管体制:英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7、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银行|环球网校提供|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

8、巴塞尔报告的内容包括:资本组成、风险资产权重、资本标准、过渡期安排

9、巴塞尔报告的资本组成,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帐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10、巴塞尔报告的风险资产权重,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100%

11、巴塞尔报告的资本标准,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12、200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最引人注目的是该该协议所推出的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环球网校提供|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之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13、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14、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当起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制度化进程 第十八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1、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货币的购买力与一般物价水平成反比,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

2、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3、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反过来,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

4、利率平价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未抛补利率平价,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讨论的是远期汇率的决定,远期汇率由即期汇率和国内外利差决定

5、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需求大于供给,从而外汇升值、本币贬值;顺差时相反)、相对通货膨胀率(按购买力平价理论,国内外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中的主导因素。若通货膨胀率高于他国,则该国货币趋于贬值;反之趋于升值)、相对利率(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尤其在短期级为显著。高利率使货币升值,反之贬值)总需求与总供给(当一国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时,本币一般呈贬值|环球网校提供|趋势)、市场预期(预期因素是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市场预期本币贬值,人们纷纷抛售本币,最终会导致本币实际贬值)

6、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贬值的进出口效应、贬值的国际资本流动效应、贬值的产出效应、贬值的物价效应、贬值的资源配置效应

7、贬值的物价的影响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贸易收支改善的乘数效应,引起需求拉上的物价上涨;二是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涨。

8、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将国际收支按照复式记帐原理和特定帐户分类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报表。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结构和总体状况。

9、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帐户分类标准: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

10、经常账户记录实际资源的流动,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经常转移(侨汇、无偿捐赠和赔偿)等三项

11、金融帐户:记录经济体对外资产负债变更的交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环 球网校提供|和储备资产四类

1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将储备资产单独列项,从而包括四大项:经常帐户、资本与金融帐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13、通常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局部差额有:贸易差额、经常差额、综合差额

14、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有:外汇缓冲政策、货币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措施

15、国际收支调整的基本原则:正确使用并搭配各种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恢复国际收支均衡

第十九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2、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定序尺度(将学生成绩分成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定距尺度(某物长10米,重100千克等、定比尺度(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3、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是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是定|环球网校提供|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4、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5、数值型变量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6、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7、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8、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间接来源,称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9、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专门组织的调查、科学试验 10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1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一般需要规定|环球网校提供|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12、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它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

13、统计报表可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14、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15、统计数据的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6、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最低成本 第二十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指标:频数与频数分布、比例、百分比、比率

2、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形图和圆形图;条形图有单式和复式等形式

3、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累积频数和累计频率

4、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组距分组的步骤: (1)确定分组组数,经验公式:K= 1+ log10N / log102 (2)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3)求极差:最大观察值减去最小观察值

(4)确定各组组距:组距=极差/组数=某组的上限值-该组的下限值 (5)确定组限:组中值=(上限+下限)/ 2 (6)确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组距分组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以防止重复 (7)制作频数分布表

5、显示分组数据频数分布特征的图形有:直方图、折线图

6、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7、统计表的设计要求:科学、实用、简练、美观

8、设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内|环球网校提供|容;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这样使人看起来清楚、醒目;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注意注明资料的来源,以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并备读者查阅使用。 第二十一章 数据特征的测度

1、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

2、位置平均数主要有:众数、中位数

3、数值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4、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离散系数 第二十二章项式 时间序列

1、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2、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序列又可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

3、增长量:时间序列中的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量有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之分

4、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差,表示本期比前一时期增长的绝对数量;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与某一固定时期相比增长的绝对数量。整个观察期内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最末期的累积增长量

5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的发展变化程度。 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6、增长速度:也称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的相对增长程度。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速度可分为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换算关系,在由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时,可先将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将结果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

7、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8、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它通常用平均发展速度减1来求得

9、增长1%绝对值:表示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等于逐期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第二十三章 统计指数

1、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2、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的一种计算方法。拉氏数量指数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质量指数用得较少。

3、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的一种计算方法。帕氏质量指数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数量指数用得较少

4、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构成的数量关系式称为指数体系。实际中比较常用的是基期权数加权的数量指数和报告期权数加权的质量指数体系。

例:某工厂总生产费用,今年比上年上升50%,产量增长30%,那么产品单位成本平均提高了( )。

A.15% B.66.67% C.20% D.15.38% 答案:从题意可知,总生产费用指数为150%,产量指数为130%,单位成本指数为150% / 130% =115.38%,所以单位成本上升了15.38%。 解析:总量指数= 因素1指数*因素2指数。当我们说某因素上涨了5%时,该因素的指数为105%,即该因素本期水平是上期水平的105%。一般涉及到指数计算的题目都是给出总量指数、因素1指数和因素2指数这三个数值中的2个,要求推算第三个。

例:某产品总生产费用,今年比上年上升50%,产量增产45%,那么产品单位成本() A.持平 B。下降3.45% C.上升3.45% D.相当于103.45% E.上升103.45% 答案:CD 解析:由题意可得,总生产费用指数为150%,产量指数为145%,则产品单位成本指数为150% / 145% = 103.45%,即产品单位成本上升3.45% 例:某企业全部原材料费用今年相当于去年的150%,全部产品产量增产10%.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上调15%。则全部产品的原材料单耗与去年比较是( )。 A.下降25% B。下降18.58% C.相当于118.58% D.上升18.58% E.上升25% 答案:CD 解析:第一步,原材料费用=原材料价格*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费用指数=原材料价格指数*原材料消耗量指数,由题意得,原材料费用指数为150%,原材料价格指数为115%,则求出原材料消耗量指数为150% / 115% = 1.304348 第二步,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单耗*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指数=原材料单耗指数*产品产量指数,由上面计算和题意得,产品产量指数为1.1,原材料消耗量指数为1.304348,可求出原材料单耗指数为1.304348 / 1.1 = 1.1858。即上升了18.58%,相当于去年的118.58%。 第二十四章 相关与回归

1、相关关系的种类包括:按相关程度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完全相关即函数关系;按相关的方向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与-1之间,即-1≤r≤+1。若0

例:某公司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00元,当产量为1000单位时,其总成本为4000元,则设产量为x,总成本为y,正确的一元回归方程表达式应该是() A.y = 3000 + x B.y = 4000 + 4x C.y = 4000 + x D.y = 3000 + 4x 答案:A 解析:由固定成本为3000元,可判定方程的截距项为3000,所以排除BC项;接着把当x=1000时,y=4000代入A和D,只有A成立,所以正确答案为A。或者,可以用4000减去固定成本3000得到当产量为1000单位时,可变成本是1000,所以截距为1000/1000=1,截距项的系数表示每一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是多少。

例:某公司产品当产量为1000单位时,其总成本为4000元;当产量为2000单位时,其总成本为5000,则设产量为x,总成本为y,正确的一元回归方程表达式应该是() A.y = 3000 + x B.y = 4000 + 4x C.y = 4000 + x D.y = 3000 + 4x 答案:A 解析:这种题目可列方程组:设该方程为y = a + bx,则由题意可得 4000 = a + 1000b 5000 = a + 2000b 解该方程,得b=1,a=3000,所以方程为y = 3000 + x 例:某产品产量与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20000时,成本为40000,其中不随产品产量变化的成本为4 500,则产品生产成本与产品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 A.y=4000+4500x B.y=4500+4000x C.y=5000+4000x D.y=4500+1.775x 答案:D 解析:不随产品产量变化的成本为4 500,可判定截距为4500,排除AC;之后由当x=20000时,y=40000可推出,斜率系数为(40000-4500)/ 20000 =1.775 第二十五章 会计概论

1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2、会计职能: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职能

3、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

4、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周转、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者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

5、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谁需要会计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6、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

7、财务会计信息内容: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环球网校提供|信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8、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者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后三者是组成利润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9、资产的特征: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能以货币计量

10、负债的特征: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未来需要清偿;能够以货币计量;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

11、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12、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3、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6、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环球网校提供|三个环节形成

17、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确认,该经济业务应在何时确认,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18、会计记录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

19、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0、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21、按帐簿的用途分类,账簿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类;对账工作要求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22、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方面的内容

23、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

24、会计报表至少|环球网 校提供|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25、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

26、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 第二十六章 财务会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账户式和报告式,我国采用账户式

2、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利润表的基本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

3、现金流量表

4、现金流入: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出售固定资产、从银行取得借款等取得现金 第二十七章 财务报表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2、在比率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效率比率

3、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4、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围率、存货周围率、流动资产周围率、总资产周围率

5、盈利能力包括: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市盈|环球网校提供|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第二十八章 合同法律制度

1、由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所建立起来的制度就是合同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订立合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和违约责任等。

2、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从法律上可以分为:要约、承诺两阶段,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3、合同生效要件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所应具备的法律条件,如下: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④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4、合同的生效时间: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5无效合同特征:具有违法性;具有不履行性;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6、按照无效的原因划分:①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③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⑤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7、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

8、效力未定的合同:缺乏相应的生效要件,但欠缺的并非实质性要件。分类:主体不合格的效力未定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效力未定合同和无权处分订立的效力未定合同。 9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或显失公平的合同

10、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环球网校提供|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或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以后不能再提出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11、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①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②一方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③帝约当事人必须有过失;④造成相对人信赖利益的损失。

12、合同履行应遵循:全面履行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协作履行原则、经济合理原则

13、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14、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况: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资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15、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的,该撤销权消灭。

16、合同变更的特征:①合同变更是在原合同基础上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新协议;②合同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局部变更,而不是合同内容的全部改变;③合同变更变更后,原合同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④合同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⑤合同变更应当符合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般应采取书面形式。

17、合同的转让要件:①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存在;②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③必须由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协议;④必须合法且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18、不能转让的合同:①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②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③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19、按照转让内容的不同,合同的转让可以分为:合同权利的转让、合同义务的转让、合同权利、义务一并转让

20、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①债务已经按|环 球网校提供|照约定履行;②合同解除;③债务相互抵消;④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⑤债权人免除债务;⑥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⑦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21、合同解除的特点:①适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不适用于无效和可撤销合同;②必须具备一定条件;③必须有解除行为,我国的合同立法没有采取当然解除主义;④有解除权的一方必须在法定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行使合同的解除权;⑤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

22、合同解除的种类: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23、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①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②债权人下落不明;③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④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4、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包括:①继续履行;②采取补救措施;③赔偿损失;④支付违约金;⑤支付定金。

25、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前者主要是指不可抗力;后者是指当事人通过合同约定的免除承担违约责任的事由。

26、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担保方式可以分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27、保证方式: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

28、保证担保的范围: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29、保证期间: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由约定。未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30、不得抵押的财产:土地所有权;耕地、宅|环球 网校提供|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辽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31、可以作为质押的权利包括: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和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32、债权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

33、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第二十九章 公司法律制度

1、公司法的特征:公司法是一种组织法、行为法、强制性规范较多的法律。

2、公司的特征: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的社会经济组织;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必须是企业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从股东责任角度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无限责任公司和两合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形式仅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另外,国有独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形式。

4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5、一人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

6、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应当自股款缴足之日起三十日内主持召开公司创立大会

7、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顺序: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10%)、提取法定公益金(5%--10%)和按股东出资比例分配。 第三十章 证券法律制度

1、证券法的基本原则:①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②公平原则;③公正原则;④公开原则;⑤平等、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⑥国家集中统一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原则

2、证券公司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3、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托管与结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证券登记结算采取全国集中统一的运营方式。

4、证券法规定,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人员,必须具备证券专业知识和从事证券业务或者证券服务业务2年以上经验。

5、证券发行,是指经批准符合条件的证券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按照一定程序将证券销售给投资者的行为。

6、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5000万元的,应当由承销团承销。证券的代销、包销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天

7、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的条件: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8、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包括:内幕交易行为;操纵证券市场行为;虚假陈述和信息误导行为;欺诈客户行为。

第三十一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1、工业产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2、工业产权的特征是:其客体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智力成果;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

3、巴黎公约的主要原则和制度: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独立性原则。

4、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一般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

5、专利权的客体,是指专利权保护的对象,即依法可以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6、授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7、授予外观设计专利的条件:新颖性;实用性;富有美感;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8、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实施许可权;转让权;标示权;专利人在自己的专利受到侵犯时,有请求专利行政部门进行处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专利权人有权以书面形式放弃其专利。

9、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

10、专利权的终止有两种情况:期限届满以前终止为提前终止。提前终止是由于专利权人没有按期缴纳年费,或者专利权人以书面形式声明放弃专利权。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的,应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公告。

11、专利实施是指专利权人或者他人为了生产经营目的的制造、使用和销售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专利的实施有以下几种情况:专利权人的实施;许可他人实施;依照国家需要指定实施;强制许可实施。

12、商标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区别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不同经营者

13、注册商标的禁止条件:不得侵犯他人的在先权利或合法权益;商标法关于禁止注册或使用的某些标志的规定。

14、商标注册的原则:申请在先原则;自愿注册原则

15、商标注册申请采用“一类商品、一个商标、一份申请”的原则

上一篇:黄帝内经食疗养生范文下一篇:尊师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