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论文范文

2023-09-16

化学与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被污染土壤中有毒元素会随着水流而深入到地下水中,对附近居民的饮用水源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其次,如果不对土壤中各化学污染物进行及时的清除,这些有毒元素就会长期吸附在土壤中,对土壤的质量造成影响,使该区域内的植被无法生存,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出现寸草不生的情况。

2 土壤环境污染的化学修复技术研究

2.1 化学淋洗修复技术

化学淋洗修复技术在土壤环境化学污染修复过程中,可以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

原位修复技术是通过化学淋洗液对土壤进行淋洗,使土壤中的污染物结构在淋洗液化学作用的情况下,产生解吸、溶解等情况,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这种修复技术主要是用于地下水位线以上或者是饱和区的吸附态污染物的清理。在使用原位修复技术进行修复时,要注意土壤、沉积物以及污泥等介质的渗透性,如果渗透性能不好,淋洗液无法渗透到土壤内部与污染物产生化学反应,也就无法达到分解污染物、修复土壤的目的。

异位修复技术在修复方法上与原位修复技术有一定的不同,虽然也是使用淋洗技术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但是异位修复技术需要将土壤挖出,然后在使用淋洗液对受到化学污染的土壤进行淋洗,再将淋洗洁净的土壤运送回原处进行填埋。

与原位修复技术相比,异位修复技术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不受土壤条件的影响,将土壤挖出后再进行淋洗。但是由于挖掘土壤所消耗的人力、物理巨大,会导致修复工作的耗时耗力,增加修复工作的成本。从经济实惠的角度上看,还是原位修复技术更好一些。在具体的修复工作中,要根据被污染的土壤的具体情况来合理的选择所要使用的修复技术,尽量节省土壤修复所消耗的时间与资金。

2.2 溶剂修复技术

溶剂修复技术是利用一种特殊的溶剂,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与土壤分离开来,然后再将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提取出来,从而达到修复被污染的土壤。这种修复方法适用于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在具体的造作中也可以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种,采取的方法与上述原、异位修复法相同,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

2.3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将化学氧化剂掺入土壤中,让化学氧化剂与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反应,从而达到将氧化物分解或者是将其毒性降低的目的。有些污染物本身在遇到氧气后,就会氧化分解,化学氧化剂只是加快其的分解速度而已,而有的污染物无法通过氧化来进行分解,及时掺入氧化剂也是无济于事。针对无法氧化分解的污染物,我们可以使用化学还原剂来进行修复,对被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治理。无论是化学氧化修复技术还是化学还原修复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用原位修复的方法进行修复。

2.4 化学脱氯修复技术

化学脱氯修复技术,是通过使用化学反应物或者是还原剂,将土壤中的污染物中的氯分子或者氯原子除去的方法来实现土壤净化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含有卤烃类、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土壤。由于污染物中的氯元素被去除殆尽,污染物就会变为低毒或者无毒的化合物了。

2.5 化学修复的新技术

目前的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就分为这四大类。然而,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这四类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导致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无法被广泛的运用。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的在发展,许多新的土壤修复技术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诞生了。这些新技术有的是对传统修复的技术的改进,有的是针对特殊污染土壤采取的特殊技术进行修复。例如:使用电化学修复法对菲污染土壤的修复,使用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对铅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使用悬浮液清洗技术来对淋洗法中存在的遗留问题进行解决,强化淋洗技术。

除了上述这几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以外,还有一种颇具前景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其出现不久,就得到了各方的普遍关注。这种化学修复技术叫做机械化学修复技术,是通过使用原脱卤和球磨机中的机械脱卤相结合的方法,将污染土壤的球磨研磨,在存在钠、镁、铝、菲等金属元素或者土壤介质中存在氢来源的条件下,使得卤化物被还原。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被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多氯联苯、六氯环已烷等有毒物质污染的土壤,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过程中,有毒物质被分解成了低毒或者是无毒的有机物,达到了净化污染土壤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土壤环境污染的修复工作,不能一味的采取传统的修复方法来进行修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壤受到污染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在这期间,也许也会产生新的化学污染物,我们只有在土壤污染的修复工作中,不断的分析与实践,要敢于探索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的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摘要:现如今,土壤环境污染使得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通过研究土壤环境污染的修复方法,使用科学合理的化学修复技术对被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与还原,可以解决并改善土壤资源紧缺的情况,并减少污染物对其他环境的破坏。由于土壤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巨大,因此,本文针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化学修复技术展开了研究与探讨,并对化学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化学污染物,化学修复技术,土壤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廖健.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4)

化学与环境论文范文第2篇

1 绿色化学解析

绿色化学最初是指在进行化学产品的制作过程中用可再生原料代替有毒有害及危险材料进行化学生产和试验, 避免产生污染源而造成环境负担。今天我们所说的绿色化学则有了全新的概念:以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为目的, 利用氢能源、太阳能等多种新型开发、储藏技术创造新工艺、新方法, 在化学生产实验工作首端采用预防手段, 最终实现零污染和零排放。因此, 绿色化学又可称为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这门新型学科涵盖面极广, 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多门学科密切相关、环环相扣, 化学的绿色化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环境友好化学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绿色化学的操作方式是在起始阶段就以防止产生污染为目标, 将所有物质和原料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入最终产物当中, 把化学产品设计为具有自我降解功能的智能型产物。同时, 制定合理的化学、物理产品形态, 在经济条件和生产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化学物质对社会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毒性和有害性, 减少分离剂、化学溶剂等添加物的使用, 增加再生性原料及可降解原料的使用频率。拓展新型生产现场监控模式, 充分考量和计算失火、爆炸等危险情况产生的可能性, 避免出现对生产流程的修改等衍生行为。

20世纪90年代, 美国成为了第一个提出绿色化学概念的国家, 并创立污染预防法 (Pollution Prevention Act) , 建立绿色化学研究院, 逐步展开绿色化学发展规划工作。在此之后, 世界各国开始重视绿色化学发展工作, 通过发行相关学术性研究刊物、创立非盈利性公益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议等多种手段向社会各阶层普及绿色化学知识, 传播绿色化学理念。与此同时, 中国政府也陆续出台有关法律文件, 为国内绿色化学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各相关部门及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绿色化学研究探索工作, 并定期举行研究会议和学术论坛。

2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工程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方式为:对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催化剂进行加工和溶解, 降低废物、废料的出产率, 并最终实现生产过程有毒有害物质的零排放, 生产出对环境友好、无损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化学产品, 从源头避免产生环境污染的可能性。环境保护中应用绿色化学概念的核心是“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其重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从头到尾杜绝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及产生, 利用化学原理创造对环境无害、清洁环保的生产过程。

一百多年来, 化学生产原料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植物、动物—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爆发之前, 动植物是物理、化学生产原料的主要来源。工业革命之后, 化学生产工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各国都迅速完成了化学原料由动植物向煤、石油、天然气的转变。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质, 其在化学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废气、废物产生和排放, 对人类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威胁。有学者提出, 可以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来帮助化学生产, 然而风能及太阳能的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分布不集中等劣势造成了其无法普及性, 核能则因受到当前技术手段发展局限的制约也无法广泛使用。因此, 生物质及农业废物等各种有机原材料的使用已越来越成为化学生产工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各个产业广泛应用的生物质原料有生物氢能、生物柴油、燃料酒精等可再生资源, 这些生物质原料因其易储存性、易运输性和环境友好性而广受认可。尤其是生物氢能, 作为发热值最高、导热性最强、生产过程完全无污染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化学元素, 其在化学生产领域应当被广泛应用, 是极其理想的清洁能源。在化学生产中使用氢能, 能保证从源头至结尾完全排除苯等有毒有害致癌物质的参与和生成, 真正实现化学生产无害化。

3 结语

绿色化学生产的主要方式是根据科学技术生产与社会需求的相互作用关系, 创造出适应当前环境保护迫切需求的新型化学生产模式, 保障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旨在针对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日益关注的地球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探讨绿色化学在消除污染源、从根本上防止污染情况发生、创造科学环保生产环境等排污、治理工作中所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为当今人类社会的科学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 卢洪秀.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探析[J].农业灾害研究, 2014, 03:55-57.

[2] 黄华存.绿色化学—我国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J].河池师专学报 (综合版) , 2003, 02:80-83.

[3] 董义珍.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18:181-182.

化学与环境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在充分享受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纵观世界各国,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进步使得环境化学不断纵向发展,环境科技一体化的思路也在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环境化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也日益明确。

关键词:环境化学;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

近年来,环境化学的研究发展迅速。2011年9月21至9月24日,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在上海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创新、参与、合作、前瞻”的会议宗旨,旨在促进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推动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合作,加快环境化学的持续发展。环境化学包括检测化学污染物、化学的演变趋势、生态效应等多方面,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壮大与振兴经济息息相关,但是它也存在缺陷。目前受到条件限制,对于“三废”的治理不够完善,使其排放量大、污染大。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指导思想,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环境化学及其可持续发展。

1 环境化学的发展

不可否认,环境化学的研究发展为大气、水、土壤环境等的污染防治提供了使用价值,其初步形成了新型的学科体系,为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1.1 发展历程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对于环境化学的研究就已经从各个方面着手,其大致包含为污染源的普查、污染控制、环境容量等,其中工业“三废”的污染涉及面较广,投入精力相对较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来酸雨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将其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并且在环境化学方面还包含了形态分析、采样技术等多个方面,着重于对大气污染物的表征、迁移、转化以及有机物的水环境化学等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发展也在实际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前进,促进了学科的发展。现阶段,其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体系和特色,真正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我国环境化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交错,使得环境化学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已经加快了迈向国际化的脚步。

1.2 可持续发展对其的影响

环境科学的研究是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的。根据国情和环境问题的发展,结合全球发展的趋势,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环境化学发展的重点。其对立足本国国情、着眼于未来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国家及时竞争也是挑战。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环境化学的研究已经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其能够模拟实验深入研究的少,与客观现实联系不密切,独创方式缺乏,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还存在差距。应当放在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且能够改善目前环境污染状况的重大问题上来,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同时还应该将独创性、系统性、完整性合理地结合起来,结合发展过程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取得关键性的突破。

2 环境化学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环境化学的生产过程中离不开其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中研究的环境化学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2.1 水沉积物的环境化学

近年来,水沉积物中的金属以及金属有机物研究的加深、研究水沉积物中酸性挥发性硫化物的活动性等,将环境化学进一步创新发展以扩大对其他金属的研

究等。

2.2 污染的土壤恢复化学研究

由于近年来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填埋以及化学研究物品的处理不当等引起的问题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国家都已经投入资金研究土壤恢复技术。目前,有污染的生物恢复成为国际热点,大多利用表面活性剂等材料来吸附固体有机物。化学固化剂的研究也渐渐有了起色,并且各式各样的方法发展,例如液相萃取法、氧化法等,土壤化学涉及生活,更应该制定合理的方案。

2.3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随着全球生物地球化学的深化,它已经反映在多层次的时空布局中,生物源中碳排放是焦点问题,硫化物的排放也是研究的热点,它们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作为污染物其源、汇及相互转化的影响许多方面,其健康的影响以及全球的循环成为焦点。

2.4 环境化学的新技术研究

对环境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来源于对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相互配合要求,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相互配合都促进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发展,近段时间大气气溶胶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了多种技术,例如质子弹性散射、扫描质子微探针、激光微探针质谱等。有机分析中,近年来连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个方面的智能技术的应用都促进了其可持续性发展。

2.5 清洁生产中的环境化学

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能、降耗、减污,尽量减小污染物的排放量来实现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其内容包含了多个方面,例如清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改变反应条件、反应过程及排放物的反应。对于其的要求不只是废水、气、渣处理的终端处理技术,其内容有很多方面,如产品工艺的化学物质、清洁材料的选取、计算机的处理系统、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绿色化学”或者“环境无害化学”的研究等多方面。

3 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中环境化学的应用

3.1 治理污染,控制污染

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应当在其治理“三废”排量的同时也要兼顾新的污染的控制,目前我国环境化学的综合利用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八五”末,相对于“七五”末,工业废气处理率提高最快,达到92.62%,它带动了综合利用产值和利润的净增。

3.2 环境保护技术有待于提高

目前环境化学工业污染严重,厂商多,规模小,导致污染范围大,其生产技术的落后也都使其资源利用率低。这一系列的情况都需要我们通过改变技术,通过技术改造减少其排放量,使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和废气物的综合利用程度提高,使其转变为“低消耗高产出”的效果,同时强化管理。其中可以包括采取新的工艺、采用生物催化和光化学等天然工程等,令其资源有效化地处理利用,达到国家标准,利用先进的科学体系以控制老污染源的危害。

3.3 企业内部的特别管理活动

可持续的发展是由技术的进步和改造直接得出的,无论在工业还是农业等多方面对于技术的改进都会收到明显的效益,对于企业内部还可以实行特别的管理活动,如技术的装备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以此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3.4 加强对环境化学的规划和统一

建设项目中,环境工程的规划是控制新的污染源的重要手段。其建设项目都执行国家环境管理的规定,其中包括做好建设项目的评价与审核;环境保护设施与施工同步;做好收尾工作,杜绝新污染的危害。同时需要对环保设施的维护与建设更新,这一切都需要环境化学企业的行政指导与必要检查的结合,改变性质,控制

污染。

3.5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工作

3.5.1 加强课堂教育。化学学科的教育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范围,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是必要的,并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其各种化学材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课更具直观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5.2 加强公民的保护意识。结合世界各国污染问题,举行“环境污染”主题知识讲座。并以各种广告等媒体手段大力宣传,唤醒公民对于“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意识。

4 结语

现实生活中,离不开环境化学对我们的物质支撑,无论从国情还是从世界的角度,环境化学和可持续发展二者的关系已经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既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带给了我们新的享受,新世纪的到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年代,环境化学为全球及各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也已经在迅速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是其必经之路,我国在不断努力下也必将走向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环境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

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6).

[2] 刘静宜.关于环境化学[J].环境科学,1981,

(1).

[3] 吴菁京.第一期“环境化学前沿论坛”成功举行

[J].环境化学,2006,(6).

[4] 宋功武,李玲.了解环境化学[J].湖北大学成人

教育学院学报,2005,(4).

化学与环境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

化学发展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健康与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在对“征服自然”的反思中,人们提出了“绿色化学”理念。绿色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绿色化学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设计”成为各行业的发展趋势[1-3]。

绿色化学旨在降低或消除化工产品设计、生产及应用中的有害物质。绿色化学以原子经济性取代产率作为衡量一个合成方法的标准[4]。绿色化学坚持以下原则: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提高原子经济性、无害化学合成、采用安全的溶剂和助剂、提高能源经济性、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减少衍生物、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设计可降解化学品、预防污染的现场实时分析、防止生产事故的安全工艺等[5-6] 。

绿色化学的兴起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外高等学校相继开设绿色化学课程,并招收相应的硕士和博士生。比如:美国斯克兰顿大学、伊利诺斯州大学、俄勒冈州大学等分别招收绿色化学硕士、博士生;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确立了在绿色化学领域成为研究和教育的世界领导者的目标,并招收相关方向硕士和博士生;英国约克大学招收清洁化学工艺硕士生[7]。日本和德国的化学会、印度的教育部门也在积极推动本国绿色化学教育发展。中国大陆招收绿色化学硕士或博士生的高校有: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汉化工学院、南开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海南大学等。

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力实施“绿色新政”,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将新经济发展模式和占领全球新一轮绿色工业革命制高点作为发展经济的抓手。因此,发展绿色化学化工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必要支撑。

尽管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但绿色化学概念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并没有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以支持这一不断发展的领域[8-9]。尽管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但绿色化学教学目标仍然未被广泛理解和传播。

1 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现阶段,对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提出的培养要求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要使其树立“科学—技术—经济—环境”一体化的观念和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工作的人才,将直接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培养绿色化学和化学工业清洁生产的专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绿色化学”化工专业的重要课题。

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育人工程,它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10-11]。为适应这些新的机遇与挑战,高等院校的化工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国家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12-13],确定了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化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参考斯坦福大学的校企合作和实践应用特色,强调创造力培养和学以致用的“实践提升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 开展教学改革

3.1 绿色化学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化工类专业只是开设了绿色化学课程,作为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没有将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和知识贯穿到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只有将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和知识贯穿整个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14],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专门人才,进而使不可持续的线性经济向基于资源效率和可持续循环经济整体转型。威斯敏斯特学院(PA)教授的绿色化学课程结合了非传统的教学技术和文本,将绿色化学教学理念和知识贯穿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使学生树立起绿色化学理念,掌握了绿色化学原理。

3.2 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知识,主要有以下6个措施:(1)溶剂绿色化。尽量选择水作为溶剂,尽可能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和挥发性的有机溶剂;(2)化学试剂绿色化。尽量选择无毒无害试剂实验,或选择具有潜在环境属性的试剂;(3)催化剂的绿色化。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作催化剂;(4)大力开发微型实验。微型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约实验药品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携等特点。实践证明,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数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5)串联实验及试剂的回收利用。通过调整实验次序,使一个实验的产物成为下一实验的原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常规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6)妥善处理实验后的“三废”,化学实验室应对每次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3 渗透式教学

从培养计划入手,把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原理、工艺和技术等知识分散并渗透到现有的教学体系中。例如,在现有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设计、生产(企业)实习等课程中加入相关的绿色化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现有课程的绿色化。学生在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受到绿色化学思想的熏陶,当他们学习各种化学、化工专业课程时,就会被绿色化学知识所吸引,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使用绿色化学知识。同时,还应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生活环境氛围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率。

3.4 课程的改革

大学越来越多地提供跨学科科目和课程作为学科科目的替代。在考虑跨学科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结构和布局时,尽可能地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绿色化工、精细化工和资源循环等意识的知识融入进来。如化工过程安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5 绿色化实习(翻转)

可采取逆向思维方式,借鉴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翻转实习。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有小试和中试装置,可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教学、专业实验、毕业设计等大部分实习、实训安排在学校,只将对企业影响最小的认识实习安排在企业完成。翻转实习就是将实习场所从企业翻转到学校,聘请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企业工程师、管理人员、企业家来学校,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在校生产实习。翻转实习的推行能缓解目前松散、浅层次、随机性的企业实习状况,提高实习质量。

4 结语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探索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应基于绿色化学的理念对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大胆地改革。以培养绿色化工、精细化工和资源循环等领域急需的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的,以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设计、生产(企业)实习等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将绿色化学、循环经济、原子经济、安全环保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探索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小玉. 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06, 16(4): 127-130.

[2] 刘欣悦. 试论绿色化学化工基本问题的发展[J]. 科技与企业, 2014 (10): 259.

[3] 瞿云龙, 梁学正. 绿色化学对环境与生活的影响[J]. 化工时刊, 2015 (7): 46-49.

[4] 马明.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3 (4): 124.

[5] 李跃波. 绿色化学技术在传统工业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 (11): 106-107.

[6] 徐国梅, 谢红璐, 常文贵, 等. 引入绿色合成技术,改进精细化工实验[J]. 滁州学院学报, 2012, 14(2): 59-61.

[7] 沈玉龙, 刘立华, 曹文华. 英国约克大学绿色化学硕士教育介绍[J]. 化学教育, 2010, 31(3): 101-105.

[8] 张钟宪, 周荫庄, 牛焕双, 等. 开设公共选修“环境与绿色化学”课程的尝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1(S2): 87-88.

[9] 张钟宪, 周荫庄, 牛焕双, 等. 一个值得化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谈“环境与绿色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S1): 99-101.

[10] ZHAO B Q.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College Touris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s[J]. 国际技术管理, 2015, 223(10): 129-131.

[11] 陈小辉, 李红卫. 计算机类本科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电子科技, 2010, 23(6):112.

[12] 王琼芳. 一种厚基础、宽口径的工科本科生培养模式研究[J]. 广东科技, 2015(16): 89-90.

[13] 杨育红, 范明亮, 徐彬. “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时代教育, 2017(3): 9-10.

[14] 王芳, 张红, 陈丰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 2012, 29(2): 76-78.

Key words: green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責任编辑 张志钊

化学与环境论文范文第5篇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开展全程性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化学因素是造成全球环境危机的因素之一,所以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环境教育功能

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高中化学新教材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在新的教材体系中把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资源与环境、化学工业、化学实验、社会调查等内容都与环境教育密不可分,尤其是绿色化学更是与环境教育的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可以掌握解决环境问题必不可少的知识。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技能的教育了解现代化学肩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学会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其中的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就是探索环境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课堂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实际,构建学习、思维、练习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联系现实生活,加强环境教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科学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认真分析化学教材,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结合点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系中把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资源与环境、化学工业、化学实验、社会调查等内容都与环境教育密不可分。尤其是绿色化学更是与环境教育完美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联系现实生活,并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补充、筛选渗透的内容,形成系统的环境教育内容,及时捕捉契机,完成环境教育的渗透。

教师可以从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使学生深深懂得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人类不断扩大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的同时,正在不断地使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已扩大到全球范围,并且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生存。

也可从有关水质分类、水资源的分布、室内空气污染、能源危机、白色污染等当今我国和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渗透。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合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知识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包含形象、直观的环境教育。在教学中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在实验设计中要符合环境要求,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实验要加以改进,对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要加以处理,对试剂的选用要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如:无机化学中的有毒气体的制备、涉及有毒药品的实验及实验后各种残余物的处理;有机化学中各种有机溶剂的取用、与醛类、酚类物质有关的实验等。这些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增强环保意识的良好资源。

编写环境情景类化学习题,使学生在解题中加以强化环境意识习题也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教师可以在习题设置方面有目的的增加与环境有关的习题。通过定量的计算加深对环境污染情况的认识。如讲到“烟道气中硫的综合利用”时可设计下面的题目。

1995年我国SO2的排放量达到2.341×108吨。假设此SO2都转化为酸雨中的硫酸,按年平均降水量600 mm计算,我国陆地面积按960万平方公里计算,平均每次降雨的pH是多少?如将此SO2完全转化为CaSO4,可生产石膏多少万吨?如将此SO2全部转化为NH4HSO3,可得NH4HSO3多少万吨?试从反应原理角度设计实验来吸收烟气中的SO2以得到上述两种产物。通过交流并参照课本中的脱硫原理,从环保角度看,哪种处理方法更好?你怎样看待硫的“功”与“过”?

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解答,在对抽象的酸雨有了定量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对进行二氧化硫处理带来的好处,污染物处理的合理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都有了深刻的认识。

开设“生活中的化学”拓展课,深化学生的环境化学知识根据化学基础型教材内容,开展拓展型校本课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如:学习能量变化时,可引导学生去探究有关能源的问题,分析各种能源的利弊及其发展前景;学习酸雨时,可引导学生去查阅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会认识到环境污染的治理是离不开化学知识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开展环境化学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专题讨论,认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学生直接参与环境问题的分析必定获益匪浅。如:可引导学生参与对废旧电池的污染情况、回收情况、市民对回收废旧电池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社会调查;可组织学生对周边水域的水污染情况进行监测;降雨的pH进行测量,监测本地酸雨的发生情况;调查周边农田施肥及其流失情况,分析田边水塘水质污染情况。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巩固和应用已学的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带来的一点思考

1)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化学知识与技能,环境教育的内容仅是渗透而已。因此,在教学中切忌将化学课变为环境教育课。

2)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因而在开展环境渗透教育时,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使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了解环境知识、现状和未来,最大限度提高环境教育的整体效益。

(作者单位:河北省卢龙县电大进校)

化学与环境论文范文第6篇

1.1 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导师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导师制是开展优质教育、管理, 造就高层次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高中导师制”虽然在国内可能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实证经验, 但导师制所具有的一系列功能向人们预示着无限广阔的前景。因而, 在条件具备的高中试行这一制度, 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

1.2 网络教学本身所具备的特点

一是自主性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资源。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不再被那仅有的信息源 (教师和教材) 牵着走, 他们可以从更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所需要的学习材料;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在网络中学习, 学生通过它所表达和传播的内容, 使其获得一种成就感,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强化学习的自主性。

二是交互性网络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以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还可以通过网络向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e-mail和bbs等在网络上讨论任何问题。

三是个性化网络教学可以实现异步的交流与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克服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学生通过网络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及时地调整学习。利用网络,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获得在线帮助, 实现真正的个别化学习。此外, 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 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 这些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余地。

网络可以为导师制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3 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导师制构建的硬件条件

网络环境下的导师制可以依赖于网络平台, 因而网络的建设几乎主宰了网络的命运。应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间接主导、家校联合监督的相联系的网络平台, 以有效地改进导师制教学, 提高导师效益。

一是导师制 (学生学业指导与鉴定) 网络平台。我校有导师制网络平台, 每个老师、学生都有专用帐号, 每次谈心、交流都作好记录, 每个月对学生编写鉴定。

二是导师制监督平台。我校有导师制监督网络平台, 有专门的委员会对老师的学业指导进行统计调查, 查看老师编写的鉴定。对老师的指导进行部卷调查, 对老师的鉴定进行分析, 之后进行考核。

三是互动平台。学生有专门的帐号, 学生、家长可以登录查看老师对自己的鉴定, 可以通过互动平台, 进行在线资询, 提问等。

2 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导师制构建的理论探索

2.1 教学模式

一是思想品德指导。中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优秀品质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二是学习学业指导。当学生从初中进人中学后, 明显感觉到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 各方面的能力要求也在加大, 不适应性明显加强。三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处在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 他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 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不适应, 导致脑调节功能失调;还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 考试成绩不及格及高考落榜等出现的情绪低落, 悲观、失望、孤独、空虚等心理障碍;另外,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在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和矛盾, 帮助和教育中学生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探索流程

一是谈心型。谈心, 是导师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导师不能把与学生谈心当作负担, 要把他当作导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和学生谈心, 就不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就不了解学生主体的内在需求, 就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 也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谈心, 既是了解学生的手段, 也是教育过程的本身。在谈心中不知不觉就把问题解决了。谈心的形式, 不必拘泥。我校导师制往往一个导师带所任班级若干个学生。可以单独谈, 也可以找几个同学集体谈, 谈学习中的困难, 生话中的问题, 同学相处之道等等。把每次谈心在指导平台上都作好记录。

二是总结型。同一件事, 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总结的质量可以决定导师的思考水平。因为, 选择复杂情境也好, 揭示人物心理也好, 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 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 在一定的思想的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这需要一双“慧眼”。这也是我们为何要设立网络平台的原因。甚至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写一些导师案例, 也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导师教学的具体过程, 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也非常适合于今后导师工作的开展。

三是针对型。教师能够做到针对性教学, 学生能轻松学到知识, 教师会更加轻松。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都不一样, 有些知识教师认为比较难但有的学生却很容易理解, 有些知识很容易但有学生就是理解不了。这样的情况必需要求我们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 重点放在帮助他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主要辅导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关键在于打基础, 先辅导疏通课本上的知识点, 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点去做题目;个别不会的一定要单独讲, 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我们学校根据网络平台的成绩系统, 结合实际, 本学年给我安排12个受导学生中, 有7~8个化学学业水平通过比较困难。

3 对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导师制构建的几点认识

在理论控索和课堂实践中, 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网络环境下中学导师制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3.1 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化导师的自主性

让孩子得到精神上和人文上的提升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 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导师制突出了发展个性和以人为本的概念。导师制研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 与学生一起学习、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3.2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现了导师制的探究性

有利于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学生成长导师制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在学生导师的影响下, 受到良好的知识熏陶,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同时, 教师也必将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受到学生学习热情的感染, 从而产生师生之间对于学习的共鸣, 实现学校教风的日益增长。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校风的良性发展。

3.3 发挥了网络的监督功能, 引导了导师制的有序化

网络环境下立体的交互的教学过程, 可多角度, 多层次、多方位展示教学内容。网络世界里, 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反馈更为及时, 监督更为有效。可以更好地落实导师制的探究和发展。

摘要:网络环境应用于教育己经成为目前的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如何在网络环境中更有效地开展导师教育, 尤其是高中化学导师教育, 切实地提高效率、效果, 己经成为一个很好的课题。我校现正在进行网络环境下导师制教学课题的研究, 本文主要就本人在参与化学导师制研究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提出一些思考、实践和见解。

关键词:网络环境,导师制,交互平台

参考文献

[1] http://www.gdchzx.cn/Zz/yanjiu/200709/992.html

上一篇:管理经济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剂学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