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范文

2024-07-22

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范文第1篇

在2008年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上, 国际译联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曾经大声疾呼“高水平的翻译, 中国还缺10万”, 并称“中国真正合格‘中译英’人才不足百人, 缺少‘中译英’, 将导致文化上的‘逆差’” (新华网, 2008) 。彼时, 仅有17所国内高校开设了翻译本科, 而翻译的硕士教育仍在试点, 数量上也有很大缺口。

时至今日, 翻译专业历经11年的发展, 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学科, 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正逐渐填补黄教授当年提出的人才缺口。从2006年的3所高校首次获批翻译专业, 到2018年8月, 全国本科翻译院校272所, 翻译硕士院校246所, 累计输送翻译人才3万余名。这组数据显示, 翻译专业从无到有, 到蓬勃发展, 在国内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已经初具雏形, 基本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 学术型和应用型区分的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

然而, 众多翻译专业如何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实际上培养出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配备于调整方面能否跟上形势的变化?对于这些问题, 无论是已经成立还是刚刚获批的翻译专业恐怕都很难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首先, 翻译专业不等同于外语专业, 不能照搬外语学科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等。其次, 许多翻译院校亟待转型升级, 没有与现代服务业紧密对接, 高校和教师都面临着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和课程设置的鼎新 (何刚强, 2010, 39) 。比如要避免照搬原有外遇专业模式、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文学翻译比例过大等问题。同时, “培养的翻译专业学生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甚至变成了难以就业的专业” (崔启亮, 2013) , 翻译专业的学生抱怨实习时间短、意义不大, 教学“脱离实践、市场导向不明显” (黄心喻等, 2017, 53) ,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特色就会处于下风。

在专业的迅速扩张这十一年中, 其中呼声最大的仍然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中科院发布的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甚至把这个问题列为高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 部分地方高校的翻译专业设置严重趋同, 没有凸显“个性”特点、缺乏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定位, 培养出的人才“千人一面”, 无法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笔者认为, 在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步入正轨, 需要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推动各高校翻译学科建设, 向国内外输送大批训练有素的翻译工作者。

二、提炼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国272所翻译本科院校中, 既有部署重点大学, 也有地方本科高校, 有三本院校, 还有民办学校, 每个层次的翻译专业培养体系, 都应有自己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应的培养重点, 根据本校条件、特点和社会及市场需要制定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才是当务之急。在全国各大高校翻译专业纷纷涌现的新阶段, 笔者调查了20所学科繁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翻译本科专业, 为各层次院校提炼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值得借鉴的发展方向。

这20所大学都属于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大学, 实力雄厚, 专业优势强, 其中近一半为外语类 (包括财经外语类) 院校 (8所) , 师范类高校4所, 综合性大学6所, 工程类仅2所, 大多数院校设立翻译专业批次靠前 (自2006年教育部批准试点第1批共3高校翻译本科专业至2018年2月共计11批) , 且有相对较长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 都是起点高、师资强、特色鲜明、培养目标层次明确的本科专业 (见表1) 。

不难看出, 这20所大学在人才培养定位的共同点, 那就是提炼本校特色、定位独树一帜、注重教学和社会实践、积极提升人才职业竞争力。尽管院校之间差异很大, 但是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合理设置课程, 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外语类院校本科专业除了历史悠久, 师资雄厚、学术积淀深厚注重等显著优势之外, 无一不注重学生实践与专业的紧密结合, 除了开展教学、实习之外, 学院积极举办系列活动, 如英语演讲比赛、口笔译竞赛、人文系列讲座、戏剧文化节、模拟联合国比赛、英语课题研究竞赛、英语辩论赛等, 配合第一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 学科关注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承担诸多社会服务项目, 为国际、省内和地方活动提供各类翻译服务。

师范类院校也是各有侧重、各显所长, 第一批设置翻译本科专业的河北师范大学, 充分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以机器翻译特色, 完美对接国家标准, 制定出了本校特色的科学的培养人才方案。综合类院校如武汉大学、暨南大学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口笔译实务, 两所大学都鼓励师生积极投入到各类国内外笔译、口译大赛中,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换来硕果累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则是在开设一些常规的口笔译课程之外, 增设与本校特色密切相关的特色课程, 如航空航天科技翻译专题课、国际招投标翻译课等。

三、结语

一个翻译专业应当提炼自身特色, 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 不能追求一个模式, 不能照搬全抄, 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 扬长避短, 迎合顶层设计、顺应社会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特色可以是文学翻译人才济济, 也可以是科技翻译优势集中, 可以在机器翻译领域独领风骚, 也可以在对外经贸方面全国领先。翻译人才培养的特色问题特别重要, 因为这关系到专业的生命力、学生的前途、学科建设的长远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无论是对双一流高校还是地方高校而言,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 如能借鉴成功经验、充分分析市场需求、找准自身位置、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的模式, 一定能建设好各具特色的翻译本科专业, 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的人才。

【相关链接】

本科即大学本科, 是学历的一种, 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 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本科教育重于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 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教育, 学生正常毕业后一般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在中国, 本科学历主要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成人本科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三种。

一、全日制普通本科 (又称国家任务、统招本科) 通常是由全国各地的普通高考 (含自主招生或保送) 和统招本科插班生考试考取的本科, 学制4-5年, 其中统招本科插班生的实际修业年限为2年 (少部分专业为3年) 。

二、成人本科 (又称成人本科) 分为通过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接受本科阶段教育、远程教育、业余教育、开放教育多种类型, 其中后三种目前无入学统一考试。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又称自考本科) , 是通过一门一门的课程学习和考试, 修完所有课程获得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证书, 是宽进严出的考核方式, 通过率低, 考取难度大。自考本科无固定修业年限, 其余均有3-5年不同的学制。学习方式也多种多样, 学生可以在高等院校全日制学习, 也可以在社会助学单位学习, 个人自学难度更大。

摘要:2006年, 随着第一批3所高校翻译本科成立, 我国翻译学科建设迅速发展、专业逐年增设、学科体系日臻完善。每年获批的培养单位中, 地方院校越来越多, 加强地方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适合自身办学特色的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20所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翻译专业培养目标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为地方院校找准自身位置、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翻译本科专业,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黄友义.2009.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翻译是桥梁也可能是屏障[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0388806.html

[2] 新华社.2016.我国语言服务企业逾7万家, 创造年产值约2822亿元[EB/OL].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6-12/23/c_1120178727.htm

[3] 中国新闻网.2008.黄友义:中国稀缺“中译英”人才导致文化逆差[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8/08-07/1338359.shtml

[4] 何刚强.切实聚焦应用, 务实培育译才--应用翻译与应用翻译教学刍议[J].上海翻译, 2010 (01) :37-40.

[5] 崔启亮.2013.大学翻译教育的病情诊断与治疗[EB/OL].http://www.giltworld.com/E_ReadNews.asp?NewsID=771

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市场营销专业经过20多年的探索, 已经实现了培养模式、培养内容以及培养主体上的根本变化, 从学校单一培养变为开放办学, 高校+社会联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从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至今, 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时间不过三四年。既要与学术型本科院校有所区别, 又不能等同于大专高职类院校,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探索和教学改革仍面临诸多挑战。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并给出相应建议。

二、转型过程中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课题组研究及毕业生调研的情况来看, 现阶段应用型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仍然存在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不够突出, 优势并不明显, 与学术型高校大学生区别不明显的问题。具体分析成因主要有:

(一) 转型时间尚短, 学科建设仍在转型探索过程中

首先, 无论是教学大纲的修订, 学校软硬件设施的补充以及实践实训的规划拓展, 都需要一定的转型调试, 调整的效果也需要时间的反馈。其次, 学科建设仍然缺乏特色, 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企业对市场营销岗位多样性和差异化的需求, 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例如知识面狭隘, 缺乏跨专业跨界的知识, 当需要与财务、广告对接, 与技术对接时就出现理解困难。

(二) 实践应用机会缺乏

在一项针对大二大三市场营销专业在校生的关于学校应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调研中, 有91%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校应当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 有61%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应当提供更多参与模拟市场经营的实践的机会。显然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渴望提升自身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从学生层面能够寻找到的大多是一些零散的兼职机会, 且属于低级重复劳动的性质, 难以有向上的突破。过去学术型大学本科阶段除了大四下学期安排自行寻找实习单位以外, 再无其他强制性社会实践安排。而应用型大学在这方面虽然有校企合作、订单式联合培养等模式, 但可能存在平台搭建不理想, 规模较小等问题, 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普遍需求。

(三) 师资队伍自身实践能力的缺陷

调研中, 有56%的学生认为应该聘请更多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 有40%的学生希望聘请更多企业界的专家讲课。然而, 首先, 一般高校的师资队伍主要是由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任教的硕士博士构成。本身虽然具备了相当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 但是校门到校门的经历导致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不与科研能力相称。且随着现代科技、社会的迅猛发展, 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也往往不能与时俱进。其次, 高校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科研压力妨碍了教师自身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最后, 聘请企业界的专家也要求学校具备一定的资源和实力。

(四) 学校自身软硬件设施的限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更多的软硬件设施, 需要较大的投入。实践教学沙盘实验室建设, 校外实践网点开拓, 校企合作平台搭建等等, 无不需要大量时间、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而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 沙盘软件的需要不断地更新维护甚至淘汰重置, 都对学校和专业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进行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现状, 作者对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谨提出以下几个对策建议:

(一) 利用现有资源, 深化课程建设改革

具体来说, 应更丰富专业课程内容。从学校层面, 应努力提供学生跨专业学习的机会, 培养具有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例如提供工程与营销、计算机与营销、金融与营销等双专业选择。从专业层面,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提供多专业基础通识课程选修, 使学生在精深掌握营销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其他专业的基础性知识, 在就业市场的选择更广泛, 适应性更强。在课程层面, 也应强调跨专业合作。同一门课程可以由不同专业的老师共同授课以给学生带去不同的视角和思路, 例如由艺术和营销专业的老师共同教授广告与策划, 以便学生了解营销策划、广告设计的美学原理。由计算机与营销的老师共同教授网络营销等课程, 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例如AR, AI等现代技术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等, 也能更拓宽学生的营销创意思路。

(二) 动用各方资源努力搭建平台, 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习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曾作出指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鉴于此, 作者认为在本专业层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来实现专业教学在实践方面的改革。

1. 继续加强订单式培养, 校企合作, 开辟校外实习学习基地

现实社会中, 一直以来存在的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 一方面是企业的用人荒, 另一方面却是毕业生找工作难。究其原因, 企业方面特别是小型企业不愿意也负担不起员工的系统培训, 更希望招收入职就能承担相应工作的职员。而毕业大学生常面临的是薪水低的工作不愿去, 薪水高的工作自身能力经验却还不够的尴尬局面。订单式、定向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在加强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更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2. 增加实践学分, 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践平台

在校方提供的资源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下, 建议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及兼职。作者建议, 学校应当从大三开始而不是等到大四最后一学期, 就应该鼓励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 作为实践学分选修, 同时应由实践课指导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及监督。尽早开始社会实践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提早熟悉社会, 了解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以外, 更能够使学生在返校后的理论课程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理解及反思。针对有能力创新创业的大学生, 则可给予更多的支持与指导, 例如增加创新创业学分等。

3. 建立健全校友会, 发挥校友帮扶作用,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及实践经验传授

校友会是美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专设的非营利性机构, 除了为学校筹措资金以外, 更为毕业生及在校生建立起一个可靠的朋友圈。我国已有不少学校建立起了校友会, 尤其是一些著名学府。但对于更多普通高校, 校友会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不能用学术型大学的标准要求应用型大学的教师, 给予教师一定的提升空间

众所周知, 学术型大学的教师考核标准以科研为主, 更重视营销理论的研究。但在应用型高校, 科研的投入必定会限制教师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上的投入。应用型大学应建立健全有特色的考核机制, 综合考虑学术与实践的平衡, 给予教师更多走入企业接近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可参考美国大学给予教师的学术休假制度。中国教育部早在1996年就针对海外杰出人才在学术休假期间回国服务推出过“春晖计划”, 但国内的学术休假制度还远没有普及。

(四) 学校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实践教学软硬件的设施投入

我国普通公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 而民办高校则主要依赖于学费及主办方投入, 经费来源都相对单一, 对高校的基础软硬件发展存在较大限制。在这方面, 以美国大学为例, 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四块:一是政府投入。公办大学50%以上的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 私立大学则很少政府拨款。二是来自个人和家庭的投入, 即高校的学杂费收入。

三是来自社会的投资, 主要是捐赠等。美国受捐赠额最多的哈佛大学数额是我国受捐赠最多的清华大学的数倍。四是来自销售及服务收入, 包括利用科研和专利筹措资金等, 主要是由企业投入资金进行科研活动。这部分比重占到了20%以上, 特别是对于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硬件设施建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高校也应借鉴经验拓展思维, 多方筹措资金, 加快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四、结论

本文根据国内外经验, 对应用型本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提出一些个人建议。现代社会日新月异, 现代科技蓬勃发展, 应用型大学必须紧跟时代, 才能打造最适合当代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

摘要:根据2014年国家作出的战略部署, 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开始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应当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从对毕业生及在校生的调研来看, 毕业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还不够突出, 在校生对于学校专业建设在实践方面的改革也不甚满意。分析了原因后, 作者提出了深化课程改革, 动用多方资源搭建平台, 改革教师考核机制以及筹措资金加大学校软硬件设施投入等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亮.刘晨.郭瑞.国内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发展与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2016 (1) :83-86.

[2] 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EB/OL].[014-06-24].http://cpc.people.com.cn/n/2014/0624/c64094-25189804.html.

[3]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论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335.

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针对江苏省本科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与影响因素问题,首先通过对江苏省13个市、49所本科高校相关教育教学数据的分析,以无量纲化、归一化、极大化、区分子指标的原则量化处理指标数据,并通過最优改进的极值-熵值处理法进一步分析处理数据,配合区域评价图等进一步针对性展开对江苏省本科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而后通过相关性分析、环状关系图、主成分分析法等研究讨论不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本科教育质量的影响;最后,基于前述研究,给出如何有效提高江苏省本科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本科教育质量  评价指标  影响因素  数学建模  政策建议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290007E);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大学生学术科研中心创新训练项目(CSA-2018-002)。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已进入世界中上水平,但也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改革之处。其中,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国家需求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如何科学指导本科教育的改革创新,为本科教育提供基本依据,是本科教育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教育教学评估在高等教育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对本科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本科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科学指导,为找出影响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乃至教育学转型升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国内外对本科教育教学评价的体系、指标、评价方式、度量方式、关键控因等差异巨大,评价的关键指标遴选、评价方案等,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江苏省本科教育教学数据展开数学建模研究,尝试对不同指标进行量化,并探求其相互关系及影响,为提升江苏省本科教育质量提出分析与建议。

1.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1评价指标的筛选

影响本科教育质量的指标有很多,基于科学性、一致性、可行性、代表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则,结合我国现有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筛选了9个指标(本科院校数量、招生人数、师资队伍与结构、生师比、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学生就业、科研投入与产出、双一流学科建设),主要从办学规模、学校管理、学科建设和社会认知程度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2指标量化

针对不同指标,采用不同的量化方式对不同指标进行处理,进行统一的一致化处理与无量纲化处理,为下文的极值熵值法模型提供基础。本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概括性的分为两步,即一致性处理与无量纲化处理:前者将所有数据转化为极大型数据,后者采用极值处理法消除度量单位与数量级之间的差异,使处理后的数据具有公度性。因展开评价是为区分目标的性质优良差异,所以对指标量化处理的假设条件与原则主要有以下两条:①原始数据量化处理后,应保留原来的序关系;②原始数据处理后,应保留原始数据之间的比较关系,保持其差异比不变。

对指标的处理,本科院校数量Xi1、招生数量Xi2,教学条件与利用Xi5、科研投入与产出Xi8、双一流学科建设 Xi9属于极大型指标,采用极值处理法直接量化;“师资队伍与结构”至少包括了两个方面的信息,其一是师资队伍的“大小”,属于极大型指标;二是师资队伍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子指标,即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但三者的比例属于复杂现象总体,需要分别进行量化(图1)。生师比Xi4应属于极小值型指标,采用极值处理法进行量化。

高校依托专业展开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可以从本科专业数量反映,教学改革则可以通过教学改革立项数或重点专业建设情况侧面反映,一般来说,专业建设力度越大、教学改革越深入,则重点专业数量越多,同时,由于重点专业建设的“马太效应”,重点学科的建设可以反作用于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改革:①选取各市“高校专业数量”作为专业建设的反映指标,属于极大型指标;②选取各市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数量作为教学改革效果的反映指标,属于极大型指标;③对二者进行加权处理后进行归一化处理。

一般来说,就业率与教学质量成正比,属于极大型指标。满意度调查是评价学生就业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满意度越高,说明教育质量越好,亦属于极大型指标,对这两个指标赋权重再采用极值处理法量化。

2.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考虑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复杂性、相对客观性及受数据收集、量化等限制因素,本文采用了相对主观性较小,能充分利用数据特征的熵值赋权法,在熵值赋权前,已经在上一步中完成了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即所采用的模型为极值-熵值法。极值熵值法已经被证实为是最优改进的熵值法模型,即先用极值处理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依据于熵值法配以权重系数,相比于其他熵值法的改进方法,如标准化平移方法在确定权重系数过程中并不完全利用原始数据信息,故实际应用中极值-熵值法是最优改进熵值法。极值处理后,熵值法的基本思路是对评价体系的9项量化指标进行赋权,从而根据权重比计算出各地级市的本科教育质量。该指数的值越大,该地级市的本科教育质量越高。处理方法如下:

3.评价结果分析

3.1综合评价

扬州、无锡、南京的本科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高于0.8,显著好于其他城市,镇江、连云港、泰州均小于0.3,显著差于其他城市;依据评价参数进行本科教学质量排名,可知江苏省本科教学质量城市排名为:扬州>无锡>南京>南通>淮安>宿迁>常州>徐州>苏州>盐城>连云港>镇江>泰州(图2)。

江苏省各城市可以依据本科教学质量评分分为四级:Qi参数>0.8的城市包括扬州、无锡、南京,评为I级;0.6<Qi参数<0.8的城市包括南通、淮安、宿迁,评为Ⅱ级;0.3<Qi参数<0.6的城市包括常州、徐州、苏州、盐城,评为Ⅲ级;Qi参数<0.3的城市包括连云港、镇江、泰州,评为Ⅳ级。

3.2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各城市9个指标量化后,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可以表示因素间相互关系强弱的环状关系图(Radial Convergence),表达信息之间的强弱关系(图3)。

观察环状关系图,进一步对比本科院校数量Xi1、招生人数Xi2、师资队伍与结构Xi3三个指标的共性与特殊性,可知:①三个指标间均为显著相关;②本科院校数量Xi1与招生人数Xi2与其他指标关系几乎一致,而师资队伍与结构Xi3与学生就业为正相关,本科院校数量与招生人数则与之为负相关。这说明,招生人数增多、院校增多,教育规模增大,加剧就业竞争;而优质的教学师资条件,则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4.启示和建议

9项指标结合数据的分析表明,江苏省本科教育教学资源分布并不均衡,不仅体现在院校数量、招生人数、教师数量区域分布的差异性,还体现在地区所提供的教学教育质量的差异,平衡不同区域的生均教学教育水平,将有助于江苏省本科教育的均衡发展。江苏省区域内,教学教育资源在南京地区集中,在徐州、苏州等城市有一定分布,在其他城市则分布较少。与教学资源分布不同,江苏省本科教育质量的分布集中程度相对降低,但仍然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从地域来看,苏南地区的本科教育质量整体强于苏北地区整体。

在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本科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中,院校数量、学生就业、生师比、科研投入与产出是相关性最为密切的四项。对其展开分析认为:

①院校数量反映了教育规模,是教育总投的一种体现,对教育质量有显著影响,但是目前条件下大幅度增加院校数量不切实际,所以本科院校数量虽然与教育质量具有很密切的关系,却不适合作为新政策建议的出发点。

②师资队伍与结构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就业质量也显著受控于其所受的教育质量,高质量的教育下学生成长速度快、专业技能扎实,容易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相反,教育质量低下,则会导致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不容易得到满意的工作;师资队伍规模大,则教育能力增强,师资结构变好,形成中年占优、正态分布的年龄结构,以博士为主、倒金字塔的学历结构,以教授为重、级层较高的职称结构非常有助于教育水平的提升。

③生师比反映了学生对教师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一般情况下,教师所负责的学生少,则负责质量相应提高,减小生师比,非常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在目前的硬件水平提升较快、人均教师资源略有不足的情况下,在一系列的教育相关因素中,提高教师比例、改善教学结构,进一步降低生师比,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大幅提升学生的受教育水平。

④对于本科生的科研投入情况与本科教育质量有较大的联系,这反映了目前的就业市场及升学,都正在向高技术水平、高科技含量发展,科研型人才将具备更有利的竞争力与外部环境,加大对本科生的科研投入,促进其在更早阶段有成果产出,将有助于科研型本科学生的发展。

⑤其他因素也对本科教育质量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关键影响因素的认识,可以为短时间内提高教育质量的平均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本科教育质量的长期提升,则需要多因素的综合进步。除此之外,传统评价标准忽视了教育质量的主体——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此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也应该纳入评价体系中,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学生发展等。

参考文献:

[1]范国睿.多元与融合: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王致和.高等学校教育评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董海燕.我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与保障体系的国际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

[4]熊志翔.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5]冯莫沉,郑德志,赵迪斐,徐燕,王艳.我国老矿区传统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7(03):23-28.

[6]王建华,朱青.对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27-30.

[7]Pakes A, Griliches Z.  Patents and R&D at the firm level: A first report, Economic Letters, 1980(4):377-381

[8]Hausman J, Hall BH, Griliches Z. Econometric models for count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patents R& D relationship, Econometrical,1984(4):909-938.

[9]吳杨,何光荣,何晋秋.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分析:1991-2008[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4):104-112.

[10]朱喜安,魏国栋.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5(02):12-15.

作者简介:

陈影星(1988-),女,江苏淮安人,毕业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酒店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双硕士,现工作于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旅游目的地和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

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转型;思考

围绕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的重大部署,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发出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九大任务”。包括:(1)科学制定转型发展规划;(2)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3)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深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5)建设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6)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7)引入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转型发展;(8)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9)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治理结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学校改革,加快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建设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本科大学,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要求、部署,结合实际,在教学科研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按照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改革和转型。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培养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鲜明个性特征、有社会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有特长专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方案与专业认证、行业标准的对接。发挥莆田学院政校企合作协调领导小组作用,在二级学院设立产学研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区域发展和行业需要,面向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企业单位加入到产学研战略联盟中,为师生实践学习、创新创业、科技创新提供很好的平台,实现专业与企业、学科与行业紧密结合,形成高效率的产教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在科技、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与企业实现合作,构建校企、校地立体合作架构。建设专业的产教研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并进一步扩大此课程所占比例。

开展卓越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海外合作教育,办好教改班。加强与国(境)外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欧美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本科教育项目,继续加强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等的项目合作。深入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探索建立“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主辅修制度,逐步实施双学位制。

二、推进学科专业转型调整

按照“做大工科,做强医科,做实文理,做精师艺”及“工科搞特色,医科走基层,文理转应用,师艺留精品”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学科专业特色为核心,加快学科专业转型调整。

重点发展工学、医学、管理学类新兴交叉专业,推动工医结合、医管结合,尽快形成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链。改造与发展传统优势专业,加快发展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机械、电子、信息、化工、医疗器械、电子商务、港口物流、文化产业管理等应用型专业。并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与产业相结合的专业群,并根据实际企业需要增设新的能为企业服务的学科,并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关联专业组织为专业群统筹管理。在现有8個专业群基础上设置65个专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与西门子(中国)公司合作设置医疗器械专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医院管理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等。

探索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结合的新专业设置制度,并设置评议制度,以政府机构主导、各行业专家积极参与。以专业认证为标准,开展专业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力争在三年内建设一批有地方特色、产学结合的重点优势专业。

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学科建设指标体系,开展学科建设绩效考评。完善学科负责人(带头人)制度,促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成长。建立完善重点学科遴选制度,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目标,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

三、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完善以就业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岗位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评价机制,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素养、岗位能力的对接。加大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3年内建设100门左右基于岗位工作实际的应用型校本课程、40门左右网络共享课程,引进50门慕课课程。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通过实现矩阵将人才培养标准导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必要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

四、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施实践教学标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一批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尝试将校园部分物业管理纳入学生创业范畴。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把创业教育和训练渗透各类课堂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开展“实验室建设年”等工作,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在新校区规划建设实验园区。加快校内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整合、改造与提升,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共享共建一批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室。依托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每个二级学院都要建设1~2个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实训环境和对象,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实训等教学资源。

五、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时代特征推广微课等教学新方法。改革考试方式方法,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元的评价方式方法,改进教师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办法,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推进大学英语、思政课课程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改革。

六、优化教学管理

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完善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由学校、实习单位、用人单位、行业团体、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教学督导,建立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常态化机制。建立教学管理队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和规范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职能,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将课程管理、教师调停课、实践经费管理等权限下放二级学院。

七、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逐步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团队为导向的科研评价、考核和奖励体系,推动科研资源配置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坚持应用性科研导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校地互动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决策咨询。

逐步下放科研管理权利,以二级学院为基本管理单位,发挥其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等环节中的积极作用。健全科研经费校、院、团队三级管理体制,强化二级学院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建立完善校内科研机构管理机制,明确校内科研机构准入条件和设立原则,建立科研机构考核、激励制度,逐步实行不合格科研机构退出机制。

修訂学生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把大学生科研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八、推进科研转型

按照面向地方、面向教学、面向项目的要求,推动科研主攻方向向应用型研究转变。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组建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和服务地方团队,强化服务地方的意识,加强与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系,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加强应用型科研平台建设,组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鼓励二级学院与企业联合共建研发中心,推动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将科研资源和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鼓励、支持教师面向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课题开展攻关,不断提高立项层次。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关键一步,教学科研方面改革更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更会引发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理念创新,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只有抓好教学科研方面改革,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卢宁,陈雪梅,丁小明.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07,(1).

[3]金世洋,宋涌.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阐述O2O混合式教学理念,分析O2O混合教学模式发展与优势,提出O2O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包括学目标的设定、课前教学环节的设计、课中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教学环节的设计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知识获取途径的多样性。

【关键词】O2O 混合式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 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在数字化环境下,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贴近实际应用场景教学素材,将多位一体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一、O2O混合式教学理念

(一)O2O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与优势

O2O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网络教学融入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自从被正式提出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混合式教学成为未来教育新常态已成为教学实践者与教育机构的共识。其特点与优势在于把线上和线下的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多维一体资源的优势,将不同优势资源有机结合服务于目标行为,使同一服务目标尽可能达到完美境界。O2O混合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学习的相辅相成,強化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与教师引导拓宽知识的辅导作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演变,O2O混合式教学被重新理解为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而将情景教学资源与教学案例网络化,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新知识与理解掌握新知识,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果。O2O混合式教学理念的发展推动了现有教学理念的改革,通过互联网为学生营造了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与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将多种教学资源有效融合的O2O混合式教学理念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体现了教学模式的优越性。O2O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资源衔接、课程资源建设、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改变与教学评价体系等多位一体地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基于O2O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O2O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个性化差异,赋予学生高度的自主性,将多位一体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是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现代化教学方法。O2O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既有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便利与教学素材的多样性,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降低教师教学的疲劳程度。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O2O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不再拘泥于期末单份试卷成绩评价课程知识掌握程度,从线上课前学习、线下课中学习、线上课后学习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课程掌握程度,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与知识认知广度,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O2O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营造理想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比现有课堂教学层次更高的知识获取环境。O2O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倡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系统整合,强调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与知识获取环境,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O2O混合式教学模式备受国内外教育教学机构的重视,普遍得到教师认可,深受学生欢迎,已成为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是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基于O2O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O2O混合式教学目标的设定

虽然O2O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知识获取多样性、学习资源聚焦性和多知识融汇一体的先进教学方式,但是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类似,O2O混合式教学模式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而是围绕一定课程培养目标深入实施。课程教学目标成为衡量O2O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标尺,也是具体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设计的重要基石。O2O混合式教学目标的设定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也促进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向更高层次迈进。

O2O混合式教学目标设定分为目标设计、资源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和复盘迭代等多个步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把重复讲课转换成课前学习,还要将作业转换成课前或课堂活动,也要在评价设计中做到加大形成性评价比例。线上教学目标要强化督促与课前预习综合评价,强调将课前预习成绩作为期评成绩的一部分,避免因线上教学缺乏有效的督促和师生的互动而导致课前环节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综合考虑课前、课中与课后环节,各个教学活动环节应对课程内容进行知识交叉互补融合,查缺补漏,突出复习重点和难点知识,使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无缝对接。

(二)课前教学环节的设计

课前教学设计主要基于在线自主学习。线上课程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线下课程转移到线上,很多线下课程的积累并不一定适合线上自主学习。为了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线上教学部分可以细分教学内容,提供更好的课前预习指导。在课堂自主学习管理方面,不同的组织方式会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等产生不同的影响。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注重分析原因,启发引导,合理解决,对学生的短期和长期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课前的在线学习活动包括了解章节重点和难点、观看教学视频、了解课程知识脉络、论坛讨论和完成课前预习报告等多种活动。课前自主学习视频的观看时长总和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视频内容尽量覆盖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理解掌握章节内容的知识脉络,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思维的递进,避免学生逻辑思维脱离教师授课进度。

针对每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单元学习与课后练习等要素提炼核心问题,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和巩固练习,探索核心学习内容。在课程中下达培训任务,发挥网联平台的实时数据分析和统计作用。课前线上情景教学案例应结合教学过程,实时发布任务,学生及时完成任务并提交,线上教学平台自动生成全班和个人评测分析报告,教师根据知识点准备不同难度的作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批改。

(三)课中教学环节的设计

课中教学环节是线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已完成了部分新知识的获取,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将与传统教学活动截然不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更注重针对性,不是盲目追求知识点的覆盖,而是设置学生可以接受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课堂教学灵活运用点位讲解碎片化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课中教学内容注重层次化与逻辑递进方式,有些教学内容适合以习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设计翻转课堂活动;有些教学内容适合小组报告,发起课堂学术对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有些教学内容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适合通过项目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活动;还有些内容需要计算机网络进行辅助扩展,配合少量课堂互动活动,教师讲解与补充更难的课程教学内容。因此,课中教学环节设计应以整体设计为主,以局部灵活扩展为辅,注重知识连贯与衔接,各个环节避免烦琐与重复。

(四)课后教学环节的设计

课后教学环节设计,主要考虑通过安排教材中课后练习确保学生学到的概念、知识和原理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适当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课后思考题,供学生选择。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不相同。学校的教育应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在不同的起点上实现最优发展。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局必须是多层次的。作业布置应当遵循多元化与知识点层次递进,避免乏味、单一、无目的的内容安排,讲究知识获取的趣味性,重点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适当提高线上资源的融合度。课后教学环节应注重通过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和驱动学生的探究、思考等积极的学习活动。

三、基于O2O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改进

多次教学实施证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O2O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提升明显,多数学生对O2O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价较高。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同一教学目标实现情况下,实施O2O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值得改进之处。

第一,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O2O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加了课前线上自主学习环节,部分学生敷衍应付未完成线上课前学习任务,致使其无法有效参与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为解决此问题,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提出的教学改进方案是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细分中充分考虑学生不同认知水平实施分层教学,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学生能够增加学习获得感,在混合式教学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第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要求不同,O2O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学习过程和不断深化,学习成果形式多样。O2O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不再拘泥于期末考试唯分数论,而是从课前网上学习、课堂分组讨论、课堂互动参与度、课后网络资源的学习程度、课堂习题与线上习题有机结合、考试与课堂相结合等多位一体综合评价。O2O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具备全面性与综合性,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具有系统量化方法与合理评价方法,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激励学生改变学习习惯以适应信息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考前突击、被动学习、无法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难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O2O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多种教学资源有效融合,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将实际教学活动提高到更高层次。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强调学生自主性、教学方式灵活性与知识获取途径的多样性,探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能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hun-LingT.DesignofMixedTeachingModeBasedonFlippedClassroom[J].EducationTeachingForum,2019.

[2]姜小花.O2O模式在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发挥与体系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0(3).

[3]张虹.信息化教学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

[4]李晶,张瑞凤,陈军须.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與应用——以邮政业务与管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9).

[5]李友巍,孙杨.移动学习环境下医学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O2O模式探讨——以湖北中医药大学为例[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20(2).

注: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数字化发展中《国际贸易实务》O2O立体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20JGB424)

【作者简介】黄 娟(1983—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外国语学院高级经济师,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跨境电商。

(责编 黄桂婵)

本科高校德育工作探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论述了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韦巧燕 刘昭明

上一篇: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教学产品造型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