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27

中学教学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 小实验的特点

(1) 紧扣教材, 为教材服务。每个小实验都与教材中对应的章节内容相吻合, 其原理都在本章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中或应该了解拓宽的有关常识。例:“共振”小实验说明的问题是简谐运动的重要知识点, 即在什么条件下能发生共振现象, 共振现象有什么特点。“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小实验, 能使学生掌握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时间的测量方法。这都是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一些常识和实验方法。

(2) 实验原理明确, 精度要求不高, 制作简单易行。所用器材基本上是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 基本上不需要加工或少许加工制作, 真可谓随手取材的小实验。如“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小实验中, 仅需要一只计时的秒表 (或电子表) 、米尺、水盘和滴水的水笼头即可。

(3) 生动有趣, 富趣味于知识性之中。如在讲力的合成和分解时, 用趣味小实验“一指断铁丝”引入新课。细铁丝长约20厘米木条每根长约12厘米, 只用一个手指在O点按下去, 细铁丝就会被拉断。学生感到十分新奇, 急于寻求答案, 教师就因势利导, 讲授力的合成与分解, 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听课状态。

2 小实验的教学功能

(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小实验进行物理教学, 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学习物理进行实验探究的神秘感,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提高从事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小实验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小实验, 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模仿, 他们需要弄懂实验原理,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并进行加工、组装、设计, 是一种难得的手脑并用的锻炼活动。通过小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科学思维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 使学生具有开拓意识, 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3) 提供感性意识, 形成物理概念, 建立物理模型。如在讲振幅时, 把一个钢球用尼龙绳悬挂起来, 把球拉开一个角度放在鼻尖前, 然后放开。当球向头部摆回来时, 学生会十分紧张, 教师可纹丝不动, 去安然无恙, 球又摆回去了。这样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振幅这个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如太阳暴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 认为金属块的温度高, 形成错误认识, 通过实验测定后,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 很容易消除以前错误的概念, 加深了对温度概念的理解。这样通过小实验的完成, 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 有助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 进一步加深对物理概念, 规律的理解、巩固和升华。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比较系统, 对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的理解尤其重要。

(4)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和认真做好教学大纲要求的每一个实验, 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做的实验敷衍了事, 走走过场, 这客观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使实验教学成了物理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小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实验的有效补充,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素质, 促进科学世界的形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它能以较强的吸引力磨炼学生,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小实验, 从而锻炼学生大胆果断处理问题的品质。如“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小实验中, 水滴下落时间的测量和水滴流速的调整, 就需要有很大的耐心, 有利于锻炼学生持之以恒, 克服困难的坚韧性。同时实验中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丰富素材,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意义。

(5)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实验考察的成绩。在近几年高考中, 由过去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的考查转向以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探究性实验为背景的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的考查。学生通过对小实验的操作, 实验的技能技巧, 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使学生能够从实验方法的创新, 器材的选取等不同方面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分析。为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多渠道实施小实验教学

(1) 通过多种课外科技活动进行小实验教学。如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 既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减轻任课教师的负担, 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 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能力, 形成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的个性。

(2) 将一些简单、明了、启发性好的小实验改为课堂演示实验来完成。如:“利用广口瓶和直尺测定水的折射率”小实验, 在实验测定中有两处不足:第一, 由于瓶子是透明的, 使直尺露出水面部分的倒影很不清晰, 观察起来很吃力。又由于瓶口是圆的, 直尺无法紧靠瓶缘, 对计算实验结果有影响;第二, 读出两个重叠像的刻度时, 由于水上部分的倒影不清晰, 再加上与直尺下部的像重合, 读数时误差较大, 而且读数时, 直尺不能摇动。演示时, 只需做两点相应的改进:第一, 将瓶子改为不透明的方口容器, 增强反射成像的清晰度, 同时能使直尺紧靠容器;第二, 在直尺上、下部分各加一个红色的圆点作为标记, 且使直尺上边的标记可以上下调节, 很容易使两个像重合且清晰。这样经过改进, 就可以当作演示实验来完成, 使教学手段直观有效, 教学气氛生动和谐。

(3) 改善实验考核方法, 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展览、奖励。要求学生在制作小实验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钻研与同学们的相互切磋, 对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各方面都要认真仔细地完成。教师可从中找到每个学生实验中优点, 加以表扬, 使学生从中获得一种“胜利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进而调动学生制作小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物理教学充满生机,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4) 延伸到习题练习中去, 有时可作为作业要求完成, 课本中的练习题增加了不少的动手实验和实践观察题。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重视和灵活运用小实验的教学,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对于培养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 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和灵活运用小实验的教学,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对于培养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学教学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探究性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由于中学物理教学中每节课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不同, 有的课堂内容需要做实验才能更完整清晰的使学生了解透彻, 有的则需要做模型来观察, 还有的课堂内容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团队协作才能完成, 因此中学物理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 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教师研究不同的学习模式来为学生讲授课堂知识点。探究性教学使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它可以由教师来为学生设计一节课堂内容, 从问题的研究到答案的推敲,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领悟。也可以将内容归纳, 整理, 便于学生对课本的重点难点分类性记忆, 加深学习印象。这种探究性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不再枯燥, 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了热情。

2、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个对新的事物产生认知的过程,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动力的基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本内容, 学生在下面机械性的听讲, 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乐趣, 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消化, 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进行多方面引导, 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 对课堂内容主动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多思考, 利用合适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参与到课堂中相互帮助性的完成课堂内容。只有当学生对物理学系产生兴趣,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 探究性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也由教师引领学生如何将课堂问题进行解答, 通过自己的思考, 学习到了新的知识点, 更好的地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3、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 是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完全自主的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探索新的学习内容。比如, 当学生为了能够更仔细地了解力学的原理, 在教师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 让学生自己动手, 进行尝试研究力学的实验, 反复的多次进行验证, 得出实验结果, 进行相应思考, 探索出新的结论。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难点,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的对物理产生兴趣,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性, 以及在未来生活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物理教学的质量合效率。

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策略

1、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 学生为自主学习的主体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点不同, 并不能将全部的课堂知识掌握熟练, 教师要一一对应式的将学生不懂之处, 给予关键性指导, 鼓励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部分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 比如, 当学电流的正负极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可以设计电路, 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 利用电池的正负极原理使学生经过验证和推敲原理的过程,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更仔细的了解所学知识点, 更清楚地理解了电学对生活的意义。

2、分层次型教学

学生的基础不同, 学习能力也存有一定差异。教师需要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 比如, 对物理概念性知识不能理解透彻的学生, 对物理公式不能准确记忆的学生, 还有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教师要相对应的逐个讲解, 分类分层次的培养。也可以由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采取一带一式的教学, 发挥学生长处, 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3、巧妙设计题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由于物理是一门具有实验性的学科, 教师在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可以多采用相关的实验为学生进行教学, 带领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兴趣和锻炼, 使学生参与到实验中, 亲身感受自主探索问题, 自主研究问题的乐趣。通过物理的小实验巧妙的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也可以将物理书中的概念和规律设计成小实验, 使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 通过观察现象, 独立完成物理概念的认证, 以及对自己试验结果的置疑和反复推敲, 使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点,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的大部分都是课堂的理论知识, 而学习理论知识概念是为了更好的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了更便捷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学的物理知识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 当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和现象时, 教师可以举例相关的常识来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比如, 当学到牛顿力学原理时,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重力与书本中的重力原理相结合, 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 在学习课本抽象理论知识的同时, 需要注重生活中实践能力的提高, 才能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

三、结语

总之, 探究性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 引领学生巧妙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的热情, 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加强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培养了新一代的具有探究性、自主思考性的社会所需人才。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研究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的教为主, 使学生被动的去接收知识的过程, 这种新型的模式的改变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 使学生主动地去学, 挖掘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整体出发分析研究探究性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物理教学,优势,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启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36) :58-59.

[2] 朱明喜.探究性学习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2) :234.

中学教学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把情感因素渗透进物理教学之中。大量事实证明, 真挚、平等地同学生进行对话, 是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 当下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学科之一。无论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 还是国防现代化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性理论。因此, 每一个“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这就把物理教学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 中学物理教学又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和入门, 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提高他们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为将来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中学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说, 一方面, 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 富于幻想, 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 他们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常常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 碰到较为理性、抽象的物理知识时, 这些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 最后导致中学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 激发并稳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还是有的, 比如家庭教育、班主任工作等。从中学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 教育者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 物理教材编制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又是极其重要的。

二、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影响初、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因素主要有:1.智力因素;2.原有的认知水平;3.环境因素;4.情感因素。就初、高中生而言, 同一个班集的学生, 由于学校招生时高中学校有录取分数线的限定, 初中学校又会分班, 再加之生源大多数是本地的。因此, 他们的智力因素、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环境的因素差别都不是太大;剩下的就只有情感因素了。这里所讨论的情感因素是稍微宽泛的, 它包括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和情感等方面。情感因素虽然不是直接参与认知活动, 却直接的影响着认知活动进行的效率;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激发他们自觉地去解决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保持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因此,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既要将智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的结合起来, 又要注重情感 (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 (比如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有调查结果显示, 情感 (非智力) 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 在对中学生的教育中, 应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使情感因素渗透进物理教学之中。大量事实证明, 坦诚地、民主地与学生进行对话, 是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关键的手段。

三、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基础教育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质的今天, 教师只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 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 对客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会产生与主体相似的感觉。在中学物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物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厌倦还是乐意, 这体现出中学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的情绪情感对学生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 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 只要用符合逻辑的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情的道理就可以了, 致使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他们的表情麻木冷漠, 讲授也是平淡无奇, 以致造成物理课堂气氛沉闷而压抑, 学生则很容易不专心听讲, 不愿意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对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如果教师做到不一味的责骂、甚至是体罚学生, 而是用真情去感化他们。这样, 物理教学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学生也喜欢他的学科, 甚至会把他作为自己的偶像藏于心灵深处。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开发”。教师只要用爱心和真诚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桥梁──哪怕“最坏”的也给予关爱、给予尊重, 报以微笑, 学生就会把教师看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便会老实坦诚的对老师说心里话, 与教师积极的交流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 教师便会渐渐地的提高自身的物理教育教学水平, 因为学生十分愿意听他的课、渴望听他讲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物理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 自己也会潜移默化地爱上物理这门学科。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 意志过程, 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 情感教育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情感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阐述几点个人心得, 以探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的情感教育。

中学教学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例如, 在讲《左手定则》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现出来。使学生很容易建立这三个物理量在空间的立体关系, 因此, 通过动画模拟, 可以将教材上抽象静止的画面变成栩栩如生的动态情景, 降低了学习难度,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外,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 深化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 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存储信息量大, 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 这样可以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 方式, 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予判断, 以矫正思维过程。 (1)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大, 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 (3) 重视演示实验, 增强实验效果。

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中, 有许多演示实验不便于观察, 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又难于使每个学生参与动手操作, 实验只能有老师演示操作, 可见度小, 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根据学校有限资源, 把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来展示, 这样, 不仅演示真实, 而且学生学习兴趣高, 观察认真,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推动现代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 多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 (1) 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 忽视“粉笔, 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 (2) 多媒体技术反客为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地位得不到体现。 (3) 多媒体技术太过花哨,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 过于依赖多媒体这一信息载体, 忽视教学设计的创新, 课堂内容散乱无主题。

在进行推行素质教育以及教育技术的改革实践中, 多媒体技术的普遍使用,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一些诸如上述之类的问题, 就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不要过于依赖多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否在教学中使用, 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 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 以最大功效发挥作用, 为达到最优教学为宗旨, 选择性使用。

2 多媒体教学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 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 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 过多的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 致使学生感觉好像是看老师在演戏,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是不可以利用的, 但这只是一种手段, 不是唯一的, 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使多媒体发挥最佳功能。

3 使用多媒体不能华而不实, 哗众取宠

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长期困扰教师的难点迎刃而解, 教师在惊喜之余, 往往不得不割爱舍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将所有知识都用多媒体来演示, 看似减少了老师的麻烦, 实际会造成多媒体技术使用的不当和过度, 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 花花绿绿的大屏幕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 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 绝不能华而不实, 哗众取宠, 应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

4 课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对物理现象的保真, 突出问题, 非常重要。否则就让学生无所适从, 甚至不能集中精力于该课堂之内容。如制作多媒体时, 一定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5 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时代潮流, 它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 而中学物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 根据教学需要, 恰当的选择媒体, 进行优化组合, 正确驾驭多媒体技术,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同时还必将促进关于教材的观念与形式, 教学方法与教学结构的改革, 尤其在设计物理课件时要追求科学性, 教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真正的实用真正的好用。

摘要: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 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不仅可以强化信息传递的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眼界, 拓展学生的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化为形象易于接受的知识, 化微观为宏观, 化静态为动态, 化不可操作过程为可操作过程。当然, 在现实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要注意资源的整合, 不可以盲从照搬。具体我谈一些有关就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应用中的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教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 (第3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李铮, 姚本先.心理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李定勇.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的时间与思考.

[4]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5] 胡礼合.现代教育技术学[M].湖北就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6] 王凯.物理学实验与课件[J].电大理工, 2004 (4) .

中学教学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的展开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点,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参与实验主要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所出现的教学效果不乐观,学生对物理实验不感兴趣的现象,教师要探究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更感兴趣,从而让教师构建中学物理实验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有效策略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比较显著的优点,因此教师要注重做好实验设计,凸显出实验的引导性,助力学生可以在实验教学中主动展开探索,树立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示出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价值,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去。

一、初中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占据不可小视的重要位置上,实验对物理知识展开详细讲解,能够挖掘物理知识深层含义,对物理知识展开良好补充。实验更为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物理知识点,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到教材之外的知识点,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要独立展开思考,认真操作才能保证实验能够顺利完成,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主动性。可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物理教师要对实验方法进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策略

(一)课前准备,展开高效实验

为了保证中学物理实验的有效性,物理教师要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掌握好实验相关的原理、步骤、所需要运用到的道具、方法和结果,与此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在实验教学前,反复进行联系实际,最大程度上减少实验教学所带来的风险,方便学生更完整地观看到实验的过程,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一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出现任何的失误或者最终的实验结果出现偏差,那么将会直接对学生的认知和心理产生影响,学生将会对教学中的内容产生疑问,从而,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教师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增多教学中的实验成果。

如教学“科学探究:摩擦力”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进行实验准备当中,先要求教师深入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找到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和教学目标。比如其中的重点内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难点内容是:展开实验操作和展示;教学目标是:掌握摩擦力产生的具体条件和比较常见的摩擦力等,然后,教师需要结合这些内容确定实验内容,比如给学生们演示运用筷子来对装有米的瓶子吊起的摩擦力实验,通过实验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还能够安全地带着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教师要对这一实验展开反复练习,教师要预先准备好实验需要运用到的工具:大米、空的矿泉水瓶子、筷子,之后根据实验的具体步骤展开反复练习:竖直将筷子放入空瓶中,然后往空瓶中倒满大米,用力将大米粒压实,捏住筷子的頂端提起米瓶,对瓶子所发生的现象展开观察。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师要掌握好压实米粒、倒入米的量这两个条件,保证实验完美演示,为后续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提高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二)微课教学,补充实验中内容

初中物理的常规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会规避许多存在较大操作难度的实验,从而保证课堂实验教学安全且顺利展开。可这样一来将会不能良好的体现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让实验可以更顺利地呈现在课堂中,教师能够引入微课教学的方法,来弥补常规实验教学的不足,采用微视频的方法,给学生展示出实验的准确程度,强化探究的准确程度,保证高效完成实验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教学“机械能及其转化”实验当中,学生要仔细对实验展开观察,正确认识到动能以及势能相互进行转化的过程。为了可以保证学生更好地接触到自然界当中机械能转化的物理现象,教师能够通过微课视频的方法来进行滚摆实验设计,为学生呈现滚摆的构造和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在微课视频当中将摆轮中较为明显的记号放大,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摆轮转动的快慢程度。

在观察实验当中,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以及自主思考,获得结论“在摆轮上升时,动能可以逐步转变为重力势能”。然后,教师通过设计好微课动画视频,演示单摆实验,让学生跟随着摆球的高度改变,对摆球的速度变化进行判断,从而,学生肯定可以在对比试验中,正确了解到动能以及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进行转化的。微课视频资料能够发挥出对初中物理试验教学的补充作用。把微课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带领学生学会主动观察和探究,显著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创设学习情境,有效展开实验

学习情境作为学习所需要的五要素之一,如果缺乏好的学习情境,那么学生将无法高效展开学习。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创设学习情境要精心安排。如当学生不能完整清楚地看清整个的实验过程时,教师能够将过程投到大屏幕上,以动画片的形式播放出来。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个物理公式时,教师避免直接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而是要从公式的来源出发,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欲望,之后再在黑板上列出一步步公式推导的过程,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变得更了解物理知识。

如教师讲解有关《杠杆》这部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其运用学生实验的方法在上课中展开,让学生紧紧围绕“如何才能够拔出牢牢钉在木板当中的钉子”这个问题,让学生自行展开思考。教师准备好一个木板和木棍,分别在这个木板和木棍上钉上几颗钉子,教师再准备好其他的工具,包括锤子、钳子、拔钉锤等,之后将这些工具放入盲盒当中,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参与拔钉子的游戏,学生从盲盒中选择所使用的工具,每一个学生要用自己所选择好的工具,拔掉一颗钉子,分析自己拔钉子的原理。接着,教师介绍课堂内容,对杠杆原理进行分析,利用这一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抽到小木棒的学生备受关注,通过小木棒,采用杠杆原理也能够顺利地拔掉钉子,展示出学生的智慧。通过让学生现场直观对杠杆的工作原理进行观察后,教师基于这个模型与学生一同认识物理知识。这样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教学实践中,开拓学生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结合生活,验证实验的结论

学生若只是通过记忆实验结论的方法来学习实验,那么学生也无法深入对实验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行理解,也无法在后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物理知识点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不利。为了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试着采用实验结论来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从而助力学生能够在运用知识点中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力,帮助学生开拓对实验的认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并且,学生还能在运用实验原理解释生活现象的同时,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实际问题,在生活中保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生出现“鞋底打滑”的情况,将会快速地认识到主要是因为地面给自己提供的摩擦力不足。所以,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探讨的“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结论,从加大自我重量和加大粗糙程度这两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增加自我重量的方法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加大粗糙程度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所以,能够增加鞋底部花纹的方法,加大鞋底部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降低出现打滑的现象。在运用知识点时,学生要充分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际效用,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根据自己的想法顺利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帮助。另外,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帮助他们在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当中,拓展自己的视野,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提高学生物理综合素养带来重要的帮助。

(五)实验拓展,做好家庭小实验

并非全部的实验都只有在课堂当中才能够完成,在家庭当中同样也可以完成。因而,中学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实验当中,要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展开家庭物理小实验,让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综合初中物理实验的特征,物理教材当中提供了非常多的家庭实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过去的教学中被忽略,或者未被重视,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指导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在家庭中顺利完成物理实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给学生提供其他的家庭小实验,以供学生学习。

家庭中展开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与家长一同合作展开实验操作,学生负责对物理实验内容展开设计、对实验展开操作、介绍实验过程,家长负责录制学生实验过程,并且将视频传送到学习平台中,利用分享的方法让学生备受尊重。这样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融入到实验情境当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展开创新实践,树立起创新思维意识。

并且在家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帮助,随机选择一到两个学生的家庭实验在课堂当中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看到家庭实验内容,做好沟通交流分享,让学生学习其他人优秀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在班级当中营造出理想的展开家庭物理实验学习的氛围。在家庭物理实验中,教师鼓励学生運用网络等多重方法搜集整理更多符合中学阶段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特点,通过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家庭实验变成学生创新的重要场地。

总而言之,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师,要尽量地采用多种有效的策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当中提出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展开高效实验、引入微课教学,补充实验中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有效展开实验、结合实际生活,验证实验的结论、展开实验拓展,做好家庭小实验的策略,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物理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物理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钱莉.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29):41-42.

[2]王绍荣.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119-120.

[3]程莉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高效化课堂的构建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27):187-188.

[4]喻钰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及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27):38-39.

[5]马佳.优化实验教学评价让物理学习更精彩[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6):76-77.

[6]王守强.基于生活实践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求学,2021(36):11-12.

[7]年胜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21(28):31-32.

中学教学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包括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1. 使用测量仪器前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如果不进行这一步,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

2. 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分度值,会从最小分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

3. 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要提高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仪器的使用方法与仪器原理的理解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仪器的使用原理。

二、培养学生实验必须掌握的技能

1. 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并能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并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这种技能的培养,从最开始应先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然后逐步提高到由教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试。

2. 培养学生对数据正确记录、运算和分析以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就必须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个数据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和记录数据时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記录直接测量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量出的数据,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在整理数据时,如发现有不合理的数据,应对该数据补测。在实验结束后,要指导学生按有效运算法去处理数据,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 要使学生了解误差的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弄明白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乃至改换实验操作人员等;偶然误差是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于各种偶然因素而产生的误差。减少偶然误差的办法是多次重复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以其平均值为最终的结果。

4. 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感受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准确完整地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

编辑:谢颖丽

上一篇:小班个别化教育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学习诊断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