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与管理范文

2023-09-21

传媒经济与管理范文第1篇

[作者简介]强月新(1964-),男,湖北荆门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闻业务和传媒经济研究;郭韶明(1980-),女,河南驻马店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硕士生,主要从事新闻业务研究。

[摘 要]传媒经济研究是当前新闻传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以1980年以来的我国学术界对传媒经济的研究为考察对象,对其进行定量化分析,认为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思想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传媒经济;研究;量化分析

[

传媒经济与管理范文第2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传媒业正进入成长高峰期,近年来新媒体不断涌现,传媒界形成了一股新媒体的热潮。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它已成为业界关注、议论的热门话题。纵观新媒体,无论是依靠技术催生新技术媒体,还是在将原有媒体重新定位、包装,进行市场细分而形成的新概念媒体,都对传媒格局带来影响。

一、新媒体对媒介经济的发展作用

“新”、“旧”是两种相对的时空概念。一种媒体之所以被称作是“旧媒体”,在某种意义上,一定是新产生的媒体弥补了旧有媒体的某些方面的不足。大众媒体的出现弥补了精英媒体缺少受众的不足,从而蓬勃发展;现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又弥补了大众媒体缺乏交流的不足,掀起了网络化、数字化的潮流。面临新媒体的挑战,旧媒体的传统发展模式陷入困境。

1.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在当下的媒介市场上,由于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并拥有数量最丰富、最具消费潜力的受众。这一系列革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较大。

(1)报纸——几十年后是否会消失?我国报业在连续二十多年的告诉增长后,自2005年起报业广告出现了全国性的普遍低迷,许多学者开始对报纸这一媒介形式产生了质疑。同时,国外报业广告下滑趋势也在持续加剧。因此有人认为报纸这一媒介形式将被取代。

尽管“报纸消亡说”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必须承认的一点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蚕食瓜分平面媒体的广告市场。同时,报纸的读者群体老化、购买力下降等现实因素也成为报纸经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2)电视——同质化竞争严重。电视作为受众规模最为庞大的媒介,新媒体对其广告经营的冲击尚不明显。但我国电视业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同质化竞争严重。由于旧的电视体制,我国许多电视台拥有大量的频道资源却没有相应的优质节目,导致频道资源严重浪费。各电视台竞相复制竞争对手的节目播出策略、广告经营策略,最终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整个电视行业陷入一种增长乏力的被动局面。

(3)门户网站——免费盈利模式难再续。在新媒体的发展潮流中,一度作为新媒体代表的网络门户,不但没有在众望所归的期盼中继续开拓,跳出传统理论的窠臼,反而逐渐回归于传统传播的框架中。门户网站风光不再,面临困境。

门户网站广告收益不能告诉增长的一个原因来源于网络流量的分流,门户网络点击率统治地位的丧失导致网络广告分流;另一个原因,随着经营者对“眼球”经济不切实际的希望,铺天盖地的广告导致以浏览率为特征的免费模式被过度发掘,互联网信息被严重污染,人们难以从互联网获得有效信息。

以免费加商业广告的门户模式,互联网早期曾被热炒为“眼球”经济的互联网免费策略,不再是最佳的互联网业务。尽管三大门户在免费新业务方面进行了尝试(如:新浪网络收藏夹vivi服务、iAsk服务;搜狐搜索服务——搜狗;网易网络日志服务——网易部落),但三大门户在这些免费特征的新业务上并没有获得有效的收益。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合对传媒经济的影响

作为市场上的理性经济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经过市场博弈,权衡了一下自己和竞争对手的机会成本和相对优势:传统媒体掌握着内容资源的优势,而新媒体则掌握了渠道资源的优势。于是二者选择了利益最大化,选择了合作和互相依存。

在传媒产业融合过程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要经历一个从技术融合到产品融合、到业务融合、再到市场融合的过程。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①新媒体渠道装旧媒体内容。这种合作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手机二维码和手机报纸。手机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的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的变化等特点。2006年6月25日,《华晨商报》通过“二维码”提供视频服务,成为东北首家视频报纸,读者只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华晨商报》上的“二维码”图形,就可以通过手机屏幕看到“会动的新闻”。2004年《中国妇女报》推出第一张手机报之后,2006年5月17日,《广州日报》再推《手机炫报》,新华社更将旗下的《新华每日电讯》 、《中国证券报》 、《半月谈》等报纸内容融合于“新华手机报”上,为4.4亿手机用户带来便捷。②新媒体配合旧媒体。湖南电视台“超级女声”的成功,就是电视媒体借助了手机短信和腾讯QQ 的力量。据报道,2004年“超级女声”的短信总收入约1300万元,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3000万元左右。在之后的比赛中改由声讯电话和QQ投票。在更改了投票方式后,腾讯成了最大的获利者。③新旧媒体资本整合。资本合作一直是新媒体和旧媒体之间的坚冰,2006年《重庆商报》与腾讯公司合作强势打造大渝网,全面覆盖重庆500多万QQ用户,日均访问量达到300万次。《重庆商报》与腾讯在资金和无形资产上的合作,打破了传统报纸媒体发展新闻门户网站的坚冰,实现了新旧媒体之间的资本上的就是整合。④新旧媒体合作催生新事物。2006年国内第一份免费互动多媒体报纸《摩客时报》问世。这份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IMOOK摩客网联手打造的互动多媒体报纸,是实实在在的新事物,一经面世便迅速得到了众多都市白领的青睐。

(2)传统媒体向数字化转型。

①报纸的数字化转型。广播、电视的出现并没有使报纸消亡,根本的原因在于报纸的特有传播形态能给读者带来特定的内容消费体验。互联网出现后,这种内容消费体验的需求并不会就此消失。因此,报纸经营要摆脱困境的途径,就是结合互联网这一传播形态,扩大读者的内容消费体验的需求。

美国的许多老牌报纸已经主动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如从2005年春季开始,《纽约时报》已经将它的报纸编辑部与网络编辑部合二为一。该报社网站的主要新闻是以第一时间实时更新的,不再受报纸出版时间的束缚,内容上也不拘泥于纸媒。而是增加了多媒体、更多软件、更多图形设计、更多内容的聚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竞争力。

商业门户网站在没有任何内容优势的前提下能够获得很大的市场,而报纸网站在拥有大量内容资源的前提下却鲜见成功,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报纸网站只是简单地将报纸搬上网,而不注重网络服务。事实上,网络服务带来的巨大客户资源才是网站的核心资源所在。报纸网站应在做足内容的情况下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服务,同时针对客户资源进行分类,进一步实施精确传播,这将是报纸的数字化转型的出路所在。

②电视的网络化生存。视频博客作为web2.0时代的代表性传播形态,向传统电视形态发起了挑战。传统电视媒体也不断被预言将会被边缘化甚至推出历史舞台。尽管现代社会正是电视发展的顶峰时代,面对新媒体同样也不得不做出应对。也许电视本身并不会消亡,但电视的形式正在改变。

电视内容上网包括频道、栏目和具体节目。频道在网络上转播,栏目和节目提供点播和下载,而且要在网络上提供节目信息、提供电子节目单,把电视内容送到网络时代的PC和iPod上。总之,电视内容上网扩大了覆盖,进而提高了收视率,并提高了广告价值。这种覆盖不再是传统的卫星覆盖,而是包括时间覆盖和地域覆盖,办公时间、路途时间、非家庭地点,等等。

③门户与非门户的整合。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的盈利水平和用户结构将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性,门户网站地位的下降与非门户网站地位上升正在改变互联网的游戏规则,这将引发互联网企业间大规模的业务整合。

从整个互联网浏览率看,门户网络的点击率和影响力不再处于支配地位;从互联网门户内容看,门户内容将不限于简单的新闻加广告;从互联网业务形式看,以非传统门户为特征的信息产品形式将大量涌现。门户网站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主动与非门户网站开展合作,才能突破免费内容加商业广告的传统模式,从提高点击率向提升竞争能力转变。

新媒体既拥有强大的优势,也有其现实的局限;传统媒体遭遇着新媒体的强力挑战和冲击,但也拥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生存发展空间;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媒体已有的内容体系的支持,传统媒体也不可能无视新媒体的存在。新媒体跟传统媒体之间并非是一种敌对关系,而是一种融合的关系。我相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能够在竞争中走向融合,最终实现共赢的局面。

二、新媒体对传媒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发展前景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作为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并且迅速成长,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改变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面貌和发展模式。新媒体不仅能从质量和功能方面给予受众更多、更好、更多样化的传媒产品,扩张了社会对传媒产品的需求,而且它还改变了受众对传媒产品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传统媒体受到了来自新媒体强有力的挑战。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新媒体运营模式的逐渐清晰,新媒体的诱人前景使得其扩张的步伐越来越快。而这种扩张恰恰促使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对接,进而衍生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与共赢”的主题,推进新时代下的传媒经济迈向一个历史的新台阶。

当今的新媒体正在由被动的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平台,变成更为主动的信息线索发现者、热点设定者和评论发布者。昔日借助多种新兴媒体传播平台日益发挥影响力的“草根媒体”,已成为当代传播格局中不可忽视的新力量,并成为传媒经济密切关注且相关联的重要内容。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传媒经济正面临空前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开拓和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传媒经济研究向纵深发展。与新媒体对国际的传媒经济的影响相比较,新媒体对中国的传媒经济的影响不仅体现出与国际传媒经济的共性,也将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共性和个性的差异必将共同塑造一个内容: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的传媒经济在世界竞争环境中的中国大地上可持续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传媒经济也必将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以其独特的视角屹立在世界传媒之林。

参考文献:

[1]周葆华,李晓静.新经济时代的网络传播与媒介产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第一、二届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集[C]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2]海松.全媒体时代媒体产业新态势及传统媒体发展对策建议[J]. 民风•下半月,2008(12)

[3]吴信训.新媒体与传媒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

[4]陈颖芮.探析互联网新媒体促进传媒经济发展趋向研究[J].魅力中国2009年5月下期,2009

[5]黄健,蓝玉.新媒体传播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第11期,2007

[6]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传媒经济与管理范文第3篇

四川传媒学院在校学生总数逾两万, 女生比例超过一半。本文以其为例探讨如何对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 预防安全事故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如今大学校园都是90、00后大学生。他们出生、成长在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中, 从小就接触电视、电脑、网络等各种媒体, 思维活跃, 眼界开阔, 但也容易受外界不良信息影响。他们普遍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备受全家人的呵护, 家庭的宠爱导致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意识极强, 而且高度自信、自负。

艺术类学生本身又具有一些特点: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情感充沛等[1];情绪化相对严重, 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忽视文化理论基础课程。

二、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 经济问题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 超前消费的理念早已贯穿入国人的消费行为中。90、0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 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创业、盲目攀比、超前消费使得部分学生容易陷入较大的经济问题, 进而引起安全问题。

(二) 行为意识问题

从小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 独立性差、社会经验少、甄别能力缺乏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的安全、法律意识淡薄, 忧患、危机意识缺失。“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使得家庭和学校忽视了情商、逆商的教育及健全人格的培养, 往往让一些孩子形成了自私、狭隘、偏激、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点。

(三) 心理问题

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 约20.23%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在自闭、忧虑、抑郁、偏执、强迫和精神分裂。

(四) 身体问题

有调查表明, 近年来,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逐渐下降。熬夜、长时间玩游戏、缺乏锻炼是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五) 情感问题

情感问题往往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另一方面是理想与现实事物不协调。然而, 能悦纳自我调整情绪, 适应环境和谐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情感问题中较多的是恋爱感情问题。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 对恋爱的理解模糊。而大学生的失恋率较高, 从外部条件看, 较高中大学生活的方式发生改变, 大学生变得更自由;从自身条件看, 大学生恋爱具有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 过度自信, 占有欲强, 对爱情认识不清。同时, 大学生恋爱动机简单化, 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六) 学业问题

进入大学校门时, 学生和家长都抱有美好的愿望, 希望学生能好好学习, 学到真本领, 能顺利毕业, 找份好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然而有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 脱离了中学时代那种家长的随时监管, 在大学期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成绩下滑, 学分修不够, 未学到真本事。严重的造成留级、无法毕业、找不到工作等。

三、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对策

(一) 加强顶层设计, 健全工作体制

学校统筹全局, 主要校领导亲自抓、亲自问、亲自管, 提高了决策、指挥、协调工作的效率。学校各职能部门及教学院系各司其职、守土尽责。

实行“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校园秩序管理模式。并且实行了严格的请销假制度, 周日至周四晚上7点半后, 学生出校园必须经辅导员同意。每晚辅导员都要查寝, 核实学生在寝情况, 并逐级上报, 这样学院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每天都可掌握全校学生的动态。

(二)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防微杜渐

1. 每年大一新生入校, 学校都要首先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 其中就包括校纪校规、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等。

通过入学教育考试等手段, 帮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学工、团委等部门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媒介定期推送安全知识, 增强师生对安全管理的认可和理解。通过安全教育、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方式, 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 关心支持配合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为管理工作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2.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防范能力

“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思想较为单纯, 经历少, 社会经验不足, 对社会的阴暗面和复杂性知之甚少, 因此, 大学生对自身安全关注不够, 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 自我保护一方面对他人要真诚, 要自尊、自爱, 另一方面是要看清所交往对象的真面目,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也。

3. 增强法律意识, 遵纪守法

知法、懂法、用法, 主要有两方面的好处:有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 缺乏法律知识, 使其行为游走在法律边沿, 甚至无意中触犯了法律, 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的学生则是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4. 提高应变能力, 避免伤害

女大学生在社会上是弱势群体, 很容易成为不法伤害的对象。遇到歹徒侵害时, 女大学生往往孤立无援, 而对方身强力壮, 人多势众。遇此险境, 若一味硬拼, 不仅难以脱离险境, 甚至还会危及生命安全。最好的方法是临危不惧, 处变不惊, 在有限的条件下, 与之周旋, 用智慧摆脱坏人, 避免不法伤害。

5. 建立校家联动机制, 及早预防

各班都建有家长QQ群和微信群, 辅导员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都加入群。家长和学校可以联动, 分享学生动态信息。

(三) 加强心理疏导, 关注心理健康

当前社会, 各种竞争日益加剧, 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等也随之加大, 因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也呈现增长趋势。作为艺术类的学生, 他们往往我行我素, 以自我为中心, 而且反叛精神很强, 这对于其今后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以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 帮助学生消除孤僻、悲观、偏激等不良的心理问题,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四) 增强技防设备, 扎紧安全篱笆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者相结合的安全防护体系。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平安校园”工程, 对宿舍楼、教室等重点区域全方位监控, 不留任何死角。门禁、楼禁系统投入使用后, 防止了校外人员非法出入以及校内人员的随意出入。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以及当前高校中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一些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对策。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陆花, 叶山岭.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原因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9 (4) :41-45.

[2] 杜萍萍.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引导[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2) :85-86.

[3] 欧阳俊虎.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2) :19-22.

[4] 李瑜.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 :90-91.

[5] 卢志高.高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与管理实践[J].职教管理, 2010 (11) :51-52

传媒经济与管理范文第4篇

甲方:华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乙方创作的音乐作品(歌词)的著作权归属约定如下:

1、 乙方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词作品系乙方独立创

作,享有完整的著作权。

2、 乙方除保留享有其作品的署名权外,作品的其余著作权转让为甲方所有,期限

为此协议签订之日起。

3、 甲方免费为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词作品制作成品作为

报酬。

4、 本协议未尽事宜,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的规定。

5、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持两份,乙方持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传媒经济与管理范文第5篇

2. 大众化报纸的影响 3. 如何科学看待中国新闻传播史学源流及后继发展

4. 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的?

中国的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中国最早的报纸开始于唐代。

中国古代的报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和政治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比如唐代官报就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才设立了进奏院和进奏官,传递中央的信息。

此外,交通传播条件,以及造纸、印刷技术的提高也为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5.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

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的新闻传播形式有:口头传播、烽火传播、皇帝诏书。

口头传播和烽火传播是非文字传播方式。这种方式还有旗鼓和木铎传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传播内容较简单,传播距离不远,且具有易逝性。

皇帝诏书属于文字传播。这种方式的载体一般有竹简、帛和露布。竹简和帛记载的内容很多,露布只用以传递军事捷报。这几种传播方式由于文字的作用而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并可记录传递较复杂的信息,露布的公开性与时效性更加突出。

6.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1)特点:

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由地方设在首都的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的章程; 之后权威性和官报性质更明显,由中枢有关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报;由门下省负责编定,给事中负责审定。官方控制加强,出现新闻审查制度——定本制度;定期发行,基本按期连续发行;公开印刷、可以贩卖

(2)进奏官逐渐只是负责发放报纸,而稿件的采集、编辑、整理、审定等环节都是由种属部门接管,相当于进奏官编发工作中处于末端从属的地位 7.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屡禁不绝? (1)特点: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民间私自发行的报纸; 不定期,无固定报头和名称,专业化、商品化程度提高;

内容为未经发布的官吏任免和臣僚奏章,时效性强,但不完全可靠准确; 读者范围广,手写和印刷的形式,深受欢迎

(2)突破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一统天下,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中信息传达的历史必然趋势。 8中国近代报刊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世界报业开始向商业报刊阶段迈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突飞猛进地发展;随着全球扩张行为,西方殖民者不仅携带本国报纸进入殖民国家,还在所到之处创办具有宗主国色彩的报纸。 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处于睡狮状态,停而不前;中国的古代报纸在清前中期已到达顶峰,但却没有直接演进为近代报纸;随着西方脚步的一步步迈近,在中国掀起殖民扩张的热潮,随即外人在华办报开始出现并延续。 9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1) 外人在华办报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2) 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客观促进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 (3) 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外报以其自身的实践和所刊言论,将西方近代报刊的观念传入中国。

2、外报将西方报纸的形式传入中国。3、外报将西方新闻采访业务传入中国。4、外报将铅字、印刷机等近代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为国人自办近代中文报刊提供了物质条件。5、外报将西方近代新闻事业的管理方式引入中国。

10综合分析外国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报业的作用与影响。

西方政府的确是将海外的传教士也与海外的殖民事业紧密结合的,借助传教士来宣扬西方社会的观念,实行思想征服。史实证明,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外人在华的报刊,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

传教士在华创办刊物以鸦片战争为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宗教报刊为主;传播教义、宣传科学知识、传播西方文明;同时进行文化侵略。在为传播教义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启蒙了中国国民,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试析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第一,在办报主体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往往是与西方人打交道比较多的中国人,除主流的知识分子外还包括官员、买办。

第二,在办报性质方面,除个别报纸外,一般是私营性质的;自主经营,不带政党色彩。 第三,在报纸内容方面,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甚至报刊本身就是洋务运动的一个内容。

第四,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了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通过言论和新闻不断陈述西方列强环伺的危险局势。

第五,在业务工作上,大多在形式上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的模式,

第六,在报业环境方面,处境十分困难。经济上的困难,并且清政府实行听任外国人办报而禁止中国人办报的政策,国人办报经常遭到外国殖民势力的限禁。 12试析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一是报刊数量多。近代国人自办报刊,自19世纪70年代至1895年的20余年中,总共为30种左右。

二是办报地区广。国人自办报刊遍布各地,不仅有上海这样外报出版基地发展,还深入到长沙等内地中小城市。

三是报刊种类多。除了以政论性见长的综合性报刊发展,还出现了专业性报刊、纯商业性报刊、文艺娱乐性报刊等,甚至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的第一次出现的类型。 13戊戌变法期间的新闻立法活动有何意义 在戊戌变法期间,废止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建立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近代新闻法律制度的要求一度被付诸实践,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页。 中国近代法制的建设,以皇帝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上谕为主要方式,终于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报禁”一度被解除了,“言禁”一度被放宽了,新闻法的制定也一度被正式提上清廷的议事日程。虽然这次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实践活动为时过短,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却是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冲破“言禁”“报禁”,争取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是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14.1957年至1966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请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特点:在十年中既有快速发展阶段,也有停滞不前甚至后退的时候,不是十分稳定。党报一统天下,新中国成立前创办的有独立传统的报纸也改弦更张,和中央步调一致。新华社逐步奠定世界级通讯社的基础,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报道影响深远。广播和电视尽管无法摆脱政治形势的影响,但也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电视实现从无到有的迅速发展。 原因:

报纸和期刊随着政治与经济形势变化而变化,发展很不稳定。经济困难和经济调整,包括政治斗争的扩大化,自然促成了报刊数量大量减少和质量的下降。但同时在整个世界新闻制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的新闻事业尤其是广电仍然有一定可喜的进步。

15.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今后将如何进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与西方的新闻频道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1)在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下,如何保住自己的市场和培养年轻的观众;打造一个反应最迅速、覆盖最广泛的全国电视新闻直播系统,强调新闻的原创率、首发率和落地率,实现全国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

(2)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对整个世界和国际新闻的干预性和及时性可能还有待加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由于从业人员的质量和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等问题,整体上仍缺乏像西方新闻频道如CNN的鲜明的国际影响力,缺乏在国际性的大事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16 你如何看待网络与其他媒体的融合?

(1)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媒介再次发展的有一个契机。

(2)从理论来看,网络和其他媒体存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和长处,网络的互动性和交互性同其他传统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互动而相互促进,融合是具有前景的。特别是在网络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能够提供跨媒体的平台和优势,能够带来更好的传播效果。

传媒经济与管理范文第6篇

###

什么是传媒?

传媒,即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传播媒体也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收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

什么是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一般来说,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因此,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社会主要的媒介。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传媒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古代的传媒方式大概有这些种类:口语、体语、文字、书籍、烽火、鸽子、人(如马拉松的来历)、马(驿站)、画等种种方式。以上种种无不促进了人类文化生活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在现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有了更便捷更灵活的信息传播途径,互联网这一现代媒介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对民众的知识观有一定的塑造功能;同时,它突破了时空限制,范围不只是局限在某一个局域,应该可以说实现了普遍化。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上,已经渗透到各个方面了,从政治、经济到全球化、文化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凸显在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首先,大众传媒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大众传媒把文化传递给后代,并继续教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是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例如,由中国国家汉办每年举办的“大学生汉语桥”比赛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不仅让我们国人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风情民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通过来此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的眼睛了解到他们各自国家的文化,了解到世界。也有助于选手们借助丰富的电视表现手段,以快乐学汉语的形式,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成为汉语能人。 再如央视十套节目里面的历史文化科教节目,让人们认识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与风俗文化。

大众传媒不仅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在此过程还形成了一种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和主体的,通过现代传媒传播的,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同化大众传播成功的转移了公众的群体意识,化解了之前一直纠缠的政治情绪。突显了人的生命、尊严、精神的关注,肯定了作为精神个体的价值。而且大众文化抹去了文化特权,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民主化发展。可以说大众文化的传播在丰富人们的生存状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功不可没。

其次,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得到传播和发扬,如通过电影媒介,李小龙的功夫为世界所熟知,世界也看到了中国功夫这一中国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日本尤其注重文化的传播,如动漫文化,已经在中国得到传播,许多人的童年也多了动漫的陪伴,西方的文化也一直影响着中国,让中国更加开放透明,中国儒学文化以和为贵的精神也对世界和平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融会与交锋,然而在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国家处于强势和主要受益者的地位。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让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台成了美国电视的转播站,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九成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提供,这种现状会导致文化帝国主义和媒介霸权主义,对人类民主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以上种种说明大众传媒之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同水之于生命,缺少了大众传媒,文化无法得以传播,必然会消亡。然而大众传媒呈现的大众文化也存在一些弊端。人们抱怨报纸上信息太少,有限的版面上的新闻也是“炒作”,多家报纸经常出现内容的同质化。广播电视的娱乐性、广告性、和商务性节目占据了许多时间段,很多节目趋向媚俗。文化传播公司在娱乐至上和利令智昏下,夸大甚至歪曲事实,误导大众,“外国的水是甜的”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也在阻碍着文化的传承,甚至曲解文化的现象也常常可见,一如于丹庄子心得、论语心得,用浅显的话语解读几千年的文化精粹,反而受到热捧,无不说明了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心理,是大众传媒造成了这种文化自卑的现象。试问一个完全抛弃了自己文化的民族,还有什么内核可言,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就这一目的就达到了,文化就变成了一个统治工具,我们只能被牵着鼻子走了。

大众传媒不能堕落成为低俗庸俗的场所和温床,大众传媒塑造的是整个社会的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影响的是整个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希望,因此大众传媒的从业者责无旁贷地需要有职业的良知和道德以及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正如教师担负了教育祖国下一代的希望,而大众传媒从业者肩负的是整个国家未来的文化走向。国家也需要积极通过大众传媒这一媒介去让人民更加透明更加真实的了解历史,让人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优秀,让文化得以传承。

一个国家的兴盛衰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在于这个国家的文化是否昌盛、大众的思想水平是否高,简单的解释就是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上一篇:刑法案例范文下一篇:医疗设备市场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