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艺术素养多元文化论文范文

2024-07-22

学生艺术素养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图书馆就艺术类高职院校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问题。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建设特色资源图书馆具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就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发展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特色资源图书馆的建设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课题“艺术高职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编号:HY15120501)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

新时期,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形式在不断扩大,图书馆建设的规模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由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核心价值通常都是由特色资源来体现的,因而图书馆资源建设“特色化”已经成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一大趋势。为适应这种变化,艺术类高职院校现如今将图书馆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期望建设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类高职院校特色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具有其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如何能够将单一的图书馆资源转变成具有特色的资源,使其更能够适应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的成长,这是很多有识之士所关注的焦点。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初、中期开始,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直至十年前,以本科院校为基础的大学图书馆资源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馆内纸质藏书已经获得了较好的建设。但是,从艺术类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历程来看,图书馆的建设具有发展基础薄弱、现实条件不足等状况。更重要的是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图书,不能适应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从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情况来看,其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笔者认为,影响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缺乏系统性

由于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艺术专业高职院校建设的规模有限,其所建成的图书馆规模必然受到相应影响,图书馆只能适应低层次水平的需要——虽然艺术院校图书馆的内容有一定的特色,但是仅限于舞蹈普及读物以及一些油印的小册子。艺术院校在办校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经济状况的限制,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专业书籍很少。保存在图书馆内的读物通常以文学读物为主,并没有依据艺术院校培养艺术学生素质相应的书籍。因此,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相关书籍非常少,不仅没有所谓的特色资源,更是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特色资源建设并未落到实处。

2. 特色资源建设处于次要位置

艺术类高职院校并没有进行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如今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处于中小学水平,所需要的建设与特色并没有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特色资源建设在艺术院校各项建设的过程中处于次要地位,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图书馆内的书籍没有相应的文献与特色标示相互匹配,进而造成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没有很好的实施,不能满足艺术类学生专业的需求。

3. 高职院校对特色资源建设的认识不够

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升为大学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特色化”已提升到艺术类高职院校办学的认识层面上。但是,很多艺术类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并不是非常清楚。不少图书馆的建设,自学校开办以来就未受到相关领导人的足够重视,大多数专业老师也没有客观理解文献书籍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只一味追求学生艺术表演技能的优秀。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也没有将学生与教师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作为参照考量,没有考虑采取相应的手段培养“未来艺术家”的综合素养。由此可见,艺术类高职院校特色资源建设的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缺乏远见卓识。

4. 文化与艺术失衡

在艺术院校内,相较于文化课程的学习,表演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戏曲、影视表演,表演者都是通过肢体语言将表演的训练模式展示出来,观众也是透过表演人员的舞台展示来感受演员艺术素养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学生存在不同之处,艺术学生每天都需要将大半的时间应用于表演与训练。但是,由于艺术院校学生文化之水平较低,所学的表演理论知识及文化水平存在较为严重的低下状况。这使得学生文化与艺术风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失衡。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这两方面的失衡,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平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就能够有力地解决这种问题。但是,从当前图书馆建设的现状来看,艺术类图书馆并没有建立这种平台。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各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办学特色、行业背景以及专业建设等方面因素,其图书馆的收藏必然大不相同。正因为其不同,就可以形成各艺术类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基础。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是吸引用户、提高其社会影响力的资源。特色资源能够凸显图书馆的自身特性,同时也可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竞争力。由此可见,特色资源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特色资源建设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要素

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文献信息作用,建设具有针对性的特色资源。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图书馆的建设资金却有所下降,导致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购买能力下降,图书馆收藏不够,文献的采购量逐渐减小。购买力下降在图书馆建设面对的各种问题中最为突出。艺术类高职院校应当集中资金,将特色资源作为图书馆发展的重点,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合理的地方,努力收集具有艺术特色的各类资源与文献。唯有这样,艺术类高职院校才能在信息竞争环境下,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2. 特色资源建设是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础

专业建设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中心。通过专业建设能够显现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教学水平以及社会服务能力。艺术类高职院校本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色的专业与品牌专业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实施特色办学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高水平的教研人员以及良好的实践条件,还需要相应地支撑特色与品牌专业的文献信息。因此,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特色资源建设放在第一位,以此来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3. 特色资源建设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

现如今,特色不仅是优势的体现,也是资本的表现。无论是哪所高校的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所有新的文献与资料。因此,艺术类高职院校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其中特色资源共享体系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图书馆想要做到信息共享,其前提条件就是共建,共建就应当充分体现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所谓共享,并非单纯地指共享相同文献,而是共享所缺少的文献资源。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建设具有个性化的图书馆,才能够在资源共享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竞争力与优势,才能够满足师生的需要,为师生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服务。由此可见,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就是特色资源的建设。

四、发展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有效措施

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在整个文献资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色资源已经成为衡量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标准。艺术类高职院校在办学与人才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因此,特色资源建设需要依据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笔者认为发展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措施应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 搭建社科人文平台

近年来在社会各项基础建设不断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与图书馆的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得较为迅速。特别是在对本科院校进行评估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长期以来,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任务就是助力艺术教学研究,以人文社科文献为基础,在以艺术类文献为主的基础上,将艺术类专业学科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是人文社会科学平台的建设。

首先,利用地方文献特色资源。艺术类图书馆的建设应当以文献资源的建设作为其发展的任务,以此作为特色资源图书馆建设的契机。因此,需要花大力气,尽可能搜集各种艺术文献。在收集艺术文献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我国艺术文献资源本就非常的匮乏,全国每年艺术文献出版物相对较少。在特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到各地的出版社去,搜集较多的文献资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丰富艺术类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而建设具有特色资源的图书馆。其次,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特色资源建设的具体手段。通常情况下,具体手段包括了征订、现购、缴送、索取、复制、析出、交换、捐赠以及代集。

2. 建设具有特色资源数据库

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建立相应的专题特色数据库,建立特色信息资源指引库。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以图书馆收藏的信息资源为基础,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对艺术类专业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储存以及评价,并按照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标准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通过这种方式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在此过程中选择和收集能够充分反映图书馆资源特色的信息,因而有效保证图书馆建设的数据库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建设特色资源的过程中,建立本校教学课件数据库也极为重要。这有助于本校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需要选择有效的信息资源,使得特色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校企合作,提高特色资源共享效率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特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建立校企合作文献资源共享机制,对发展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艺术类高职院校文献资源与相关行业相互共享,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加强艺术类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的紧密联系。在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文献资源不仅可以不断丰富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文献资源,促使学生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触,还可以让企业的员工接受继续教育,在提升职业素质及创造能力方面有所裨益。这在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无形搭建了相关企业的文化建设平台,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发展。

由此可见,艺术类高职院校特色资源图书馆能够发挥的作用远比我们目前认知的更大。因而艺术类高职院校应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快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在培养相关人才的过程中,可以更明了特色资源图书馆建设的重点、难点,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特色资源建设的进度。艺术人才不仅是企业所需要的,同样还是特色资源建设过程中所具备的一项要求。校企合作,培养有效的人才,必然要求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

五、结语

艺术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信息时代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建设特色资源图书馆具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因此,艺术类高职院校当从多方面着手,推进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 胡葛福.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以收藏和构建廊桥资源数字博物馆为例[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9,(6):23-26,54.

[2] 马新艳.省域内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共建共享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4):120-122.

[3] 胡绍军.浙江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2011,(20):45-49,64.

[4] 舒和新.安徽省主要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状况调查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0,(5):22-24,104.

[5] 陈润平.高校图书馆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1):233-235.

[6] 张丽丽.高校图书馆数据库采购的新模式——以河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6):50-52.

[7] 李英兰,姜莉,姜振儒.谈高校图书馆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优势[J].河北科技图苑,2001,14(3):77-78.

(编辑:王春兰)

学生艺术素养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快速发展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共性,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文章通过分析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反思当前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模式和树立品牌活动等方面探讨了艺术院校如何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增强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愈加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其加以规范指导,各地区各高校也纷纷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并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艺术院校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在心理发展上处于快速发展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共性特征,同时,由于专业特点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1]。了解和把握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特点,有利于艺术院校全面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个体生理发展趋于成熟,而心理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具有认知能力不断提升、自我意识逐渐成熟、情绪情感激烈复杂、意志显著增强等心理特征。艺术院校大学生除了具备普通大学生这些心理共性外,还带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大致可概括如下:

(一)感性认识深刻,但理性认知不足

一般来说,艺术院校大学生看待事物往往感性,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他们自我认同普遍较高,对视觉表象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对艺术的理解也很深刻,这种敏锐的感知能力对艺术创作是大有裨益的,但将其带入生活中,容易造成看待问题不全面,做事盲目自信的问题:事前缺乏行动的目标和计划,事中缺乏行为的监控和协调,事后缺乏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二)情绪情感丰富,但易受外界影响

艺术院校大学生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情绪波动较大,在外界刺激下,很容易冲动,表现为遇事不能冷静分析,不能约束自我,容易感情用事,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足。艺术类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没有绝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对于同一件作品,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不一样的见解。在这种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也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处理问题往往从个人喜好出发,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三)意志品质坚定,但理想信念淡薄

艺术院校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充满热忱,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烈,专业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艺术创作过程既要捕捉灵感又要付出辛劳,学生每每灵感突发便不惜通宵达旦,造成其在专业学习上形成坚强品质,但他们重专业技能而轻文化知识,大部分艺术生人文素养薄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理想信念淡薄,政治信仰缺失,对于一些经典理论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2]。

(四)个性独立自主,但学习纪律松弛

艺术院校大学生关注时尚潮流,注重审美情趣,对人对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相较于普通大学生,他们更早地接触社会,高中阶段就开始走上艺考之路,在不同的考场上身经百战,更早地体验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社会的纷繁复杂。因此,他们个性鲜明,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但在学习上,部分艺术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集体主义意识缺失;在生活上,部分艺术类学生作风懒散,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而缺少对他人意见的理解和尊重。

二、当前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目标定位不明,职责界定不清

艺术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准确的价值定位,过分依赖于“德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混为一谈,没有充分考虑它的理论基础、教育内容和专业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任务界定不清晰。加上艺术院校受教育体制、招生政策等方面影响,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养偏低,对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的学习缺乏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师资力量紧缺、专业队伍匮乏

目前,多数艺术院校缺乏一支专业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咨询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团队。按照教育部规定,每所高等学校需要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部分艺术院校连这一最低标准都不能保障,更谈不上对相关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心理督导。另外,艺术院校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学科背景做支撑,其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普遍获得的科研支持普遍较少 [3]。

(三)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低下

艺术院校专业课的讲授普遍采用小班教学或“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模式,这样更符合专业技能学习的规律。艺术生大多思维跳跃、情感丰富、感知敏锐,在课堂上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更青睐于讨论、体验、角色扮演等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教学形式。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公共必修课,学生人数众多,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教师却没有根据教学形式的变化和授课对象的特点做出相应改变,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没有互动,缺少情感的交流,更谈不上思想的共鸣,学生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艺术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局理念

艺术院校要整体上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要树立全局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中,并注重与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要转变研究理念,从静态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转变为研究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动态发展,从侧重发现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疾病的咨询性教育模式转变为侧重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質的发展性教育模式,如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品质、优化情绪情感、提升自我效能、改善学习能力、和谐人际关系、树立自尊自信等;努力做到心理调查与心理干预相结合,指导心理发展与预防心理疾病相结合,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培养心理自助能力相结合,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4]。

(二)加强师资培训,强化队伍建设

艺术院校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专业不强,数量不充足,人员不稳定等问题,要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师结构,完善培训体系,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好、师德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家团队。在资金投入方面,校级层面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完善硬件保障,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和团体辅导室;科研经费单列,鼓励相关教师开展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在教师结构方面,在注重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开展“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合理配备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在人才培训方面,设计出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的人才培训体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校外优秀专家学者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组织教师外出调研学习。

(三)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艺术院校具有浓厚的美学底蕴和丰富的创作资源,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通过艺术专业课程展现心理建康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心理育人效果。艺术院校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使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促进课堂讲授与团体辅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必备的心理调适技巧,增强学生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地注入“心育”内容,使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和吸收 [5]。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团体辅导等,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卷入度,让心理健康知识入耳入心。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运用绘画疗法、舞蹈疗法、音乐疗法等,将艺术表达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四)依托特色活动,营造和谐氛围

艺术院校应结合艺术生的专业特点的心理需求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营造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心理讲座、心理沙龙、主题班会和艺术展览,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心理过程及个性发展规律;举办心理漫画、心理话剧、心理微电影、放松音乐创作等与艺术专业相关的心理活动竞赛,帮助学生逐步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展现个性风采;举办符合艺术生个性特征的团体辅导,如针对新生开学、专业分化、工作室选择、就业深造抉择开展新生适应辅导、学业压力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和升学择业辅导等 [6]。

参考文献:

[1] 史琼. 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111-113.

[2] 王瑜.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3):128-131.

[3] 罗金玲. 藝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思考与构建初探[J]. 黑科教导刊,2017(06):173-174.

[4] 呼靖.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9(01):71-72.

[5] 邵百艳. 艺术院校教育教学中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与干预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164 -165.

[6] 张甜. 构建艺术院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05):105 -107.

(荐稿人:王新宏,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专职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凡)

学生艺术素养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下,量化是展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数学可谓是高智慧的结晶,正逐步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生产、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合理化实现。本文简要分析数学文化对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影响,以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数学文化 大学生 数学素养 培养 全面化发展

数学文化的内涵具有丰富性,它不仅指数学的思想、精神和形成发展,还包含数学史、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发展过程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联系等。数学文化在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全面提高大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处理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数学人才。

1.数学素养

1.1“数学素养”的专业说法

总的来看,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的素养;是熟练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是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并建立规范数学模型的素养。

1.2“数学素养”的通俗说法

通俗来讲,数学素养具有抽象化、模式化特征,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具有数学素养的群体能够将数学相关概念和原理应用到社会实际活动中。

2.数学文化

2.1狭义的数学文化

狭义的数学文化主要包含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等,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的数学文化在上述基础上还包含数学史、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是基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考查数学。

2.2 数学文化的特征

数学文化是传播人类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种植根于人类思想沃土中的文化,数学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由于数学语言系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高度统一性和一致性,数学语言是一种高级形式的语言。语言是社会运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符号体系,具有明确并传递主观意义的能力,在数学抽象性和严密性的发展条件下,数学语言更具系统性、符号化,且精确化程度高。

3.数学文化对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影响

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实践方能获得。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数学教学的授课方式存在一定局限,往往重结论而忽视证明,重计算而忽视推理,导致大学生在多年的数学知识学习后,仍缺乏对数学思想以及内涵的理解,对数学的宏观认识不到位。 总的来看,数学文化对大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3.1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中,数学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而且能够以数学自身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来强化大学生的数学意识,在长时期的数学训练和思考下,帮助大学养成周密、严谨、细致的数学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3.2帮助大学生学会感知世界,并提高其认知能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万事万物的存在形态和自然现象都可以通过数学文化的层面来进行阐述,比如自然现象与物体结合后带给社会群体美德视觉享受,则可通过数学知识中的黄金分割理论来进行阐述;数学与美术也存在密切的联系,达芬奇的画作中融合了多元化的数学元素和数学知识。

3.3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数学教育

在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将其看作是解不完的难题和找不完的答案,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大学时代脱离数学后认为是一种解脱,这是数学教育的遗憾,应当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4普及数学文化

在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数学文化的有效运用,为高等教育数学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因此数学文化在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并推进数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数学文化的合理化运用,在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数学文化和数学精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觉克服心理障碍以及单纯知识教育的局限性,更加全面而科学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涵,切实提高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实现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芳,邢建平.远程开放教育中研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作用——以数学文化课为例[J];时代教育;2012年23期

[2]何莉敏,程慧琴,侯玉双,薄洪波.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3年03期

[3]万源,张小柔,陈建业.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 2008(01)

[4]顾沛. “数学文化”课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 2007(04)

学生艺术素养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五月的大地姹紫嫣红,五月的天空色彩缤纷,五月的气息芬芳醉人,五月的鲜花沁人心脾,五月的歌声响彻校园在心头回旋.在这莺歌燕舞,绚丽多姿的五月,我们高朋满座,师生相聚,共同迎来并一起见证属于我们的盛会: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校园有了文化,才会有深厚的底蕴;校园有了艺术,才会有灵动的精神.举办文化艺术节,就是要全面推动学校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促进优秀校园文化的形成.石竹人有自己的艺术节,是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自豪,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石竹人同心同德,互立互助,成功的举办了三届艺术节活动.师生们高扬智慧的风帆,翱翔思想,奔放感情,舞动青春,飞扬诗意……充分展示了石竹学子的青春活力,尽情展现了石竹人的独特风采. 时间的步伐触目可见,倾耳可听,我们赞美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为青春喝彩,为理想加油!!!同时,又相约夏天,相约校园艺术节.我们将在"盛世中国,精彩世博,激情石竹"的形势下,高举"南粤风,石竹情"的主题,挥洒青春的活力,张扬自我风采,将快乐与精彩一网打尽,尽展我们石竹学子的才艺,尽显我们石竹师生的风流! 出席今天开幕式的领导有: 桥头镇人民政府 ;桥头镇科教办罗主任;东莞市金盛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张金盛总经理等公司领导;北师大东莞石竹附校高彦春校长;桥头镇 等学校的校长,主任;常平镇 学校校长,主任;,,,,,,

学生艺术素养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一、民族声乐艺术概述

民族声乐艺术来源于民间, 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于追捧。民族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 在发展中受到文化、历史、经济的影响因素, 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民族声乐艺术最具艺术特色的艺曲说唱、民间歌曲、歌剧演唱等。民族声乐艺术融合了多样的音乐形式, 具有多重音乐元素, 是我国审美文化的重要体现。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工作者在不断的研究中, 探索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民族声乐体系, 这为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以及我国教育领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特性

(一) 作品创作多元化

多元文化背景下, 民族声乐艺术在作品创作形式上呈现多元化, 包含作品内容、作品体裁、作品配乐等形式。作品内容的多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 民族声乐艺术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激励了词曲创作者们的写作灵感与创作热情。而新时期下,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自由的艺术氛围, 为广大艺术创作者们提供大量的创作资源与素材, 以此推进其谱写更多美好的民族声乐作品, 进而为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奠定基础。作品体裁多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 民族声乐艺术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戏剧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的借鉴与汲取, 丰富与拓展了自身体裁。主要包含颂歌、进行曲、抒情曲、戏歌等大类, 这些音乐文化的融入, 不仅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体裁, 更满足人民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异质性需求。作品配乐多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 为了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与当代文化的融合, 我国戏曲家在作品配乐中进行多方的探索。

(二) 演唱技法多元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为了促进民族声乐艺术更好的迎合当代人民的审美需求, 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技法中, 不仅汲取西方美声唱法, 还借鉴了我国的戏曲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的咬字、润腔等技巧。虽然民族声乐艺术这种多元化融合形式, 至今没有得到相关专业人士的认可, 但其较为符合当代人民的青睐, 符合大众艺术审美需要, 并且得到传承与进一步发展。对此, 诸如此类的民族声乐艺术研究, 相关专业人士还在进一步探索。而事实证明, 民族声乐艺术对我国通俗唱法中技巧的运用, 使得民族声乐作品发声高亢明亮。

(三) 表演形式的多元化

多元文化背景下, 民族声乐艺术表演形式包含合唱、独唱、重唱三种形式。其中独唱、重唱的多元化发展特征较为显著。因每一个民族声乐演唱者都具有自身先天与后天条件, 同一作品, 不同的声乐演唱者会呈现出不同的表演形式, 会为人民营造不同的演唱意境, 更会为人民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多元文化背景下, 民族声乐演唱者对古今中外不同演唱风格的汲取, 使民族声乐作品演唱形式呈现多元化可能。因每一名民族声乐演唱者的演唱风格、技巧、能力不一, 因此, 所呈现的表演形式也存在差异性。

三、多元化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一) 融入多元文化, 推进艺术创新

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 融入多元文化, 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方音乐进行交流与借鉴, 推进我国艺术文化的创新, 进而呈现民族声乐艺术多样性审美内涵。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进程中, 融入的西方音乐文化较多,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将西方文化融入到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技巧方面与声乐演绎中, 能够进一步创新民族声乐艺术形式。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表现形式上较为注重行腔润腔、吐字咬字等曲艺唱法, 通过借鉴外国文化, 知晓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借鉴外国声乐唱法的演唱技巧, 求同存异, 在创新过程中不仅保留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特色, 更要呈现多元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

因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使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汲取外国文化中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民族声乐艺术应树立走出去思想意识, 把握多元化文化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勇敢的接受西方音乐文化, 深入研究西方音乐文化, 汲取其精髓内容, 呈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演唱形式, 打造具有时代行、民族性、创新性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 拓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形式, 进而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二) 时代主题鲜明, 彰显艺术个性

艺术作品是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 也是民众内心思想表达的一种形式, 较为符合那个时代人们艺术特性、审美特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被赋予了时代的烙印, 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审美内涵。由此可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进程中, 通过时代主题的影响, 呈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历程中, 也在不断的创新, 在语音特点与演唱方式中彰显时代主题。根据民族声乐艺术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背景来看, 抗日时期的《延安颂》,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我住长江头》, 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走进新时代》等民族声乐艺术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同时, 民族声乐艺术在时代发展背景下, 凸显艺术个性, 根据当代人民真实需求, 在创作中融入不同的声乐词汇、曲式特点。因此,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依然要融入时代主题, 根据当代人民需求, 融入丰富的艺术元素, 使其丰富多彩, 呈现多元化形式。同时, 将西方摇滚与乡村音乐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 在借鉴与交流中, 形成具有我国的新民族声乐艺术特点, 进而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得到当代人民的认同。

(三) 民族特色浓郁, 呈现本土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随着民族声乐艺术不断发展与传承, 不同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 并且具有本土文化审美内涵。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进程中, 一直来自于本土文化, 汲取民族音乐特点, 将口头性的民族歌曲, 演变成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色。民族声乐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点, 经过我国艺术家的进一步改造, 形成具有民族性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 并将这种作品进行推广, 向世界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声乐艺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 根植于我国文化艺术, 从多元文化从发, 汲取外来文化的优势与精华, 使民族声乐艺术仍然呈现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色彩。因此,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只有呈现本土文化艺术审美内容, 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作为本土文化, 将多元化艺术特征渗透到其中, 借着西方唱法的演唱技巧, 进而有助于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着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与艺术魅力。而在多元文化下, 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传承面临一定的挑战与机遇。因此,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民族声乐艺术应随之发生改变, 融入多元文化, 实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 促进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的创新, 进而促进民族声乐艺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 不同国家的人员流动、迁移、信息交流越加频繁。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 文化、经济的多样性已经成为当代发展的主流形式。在此背景下,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在相互融合中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浪潮, 在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中, 寻求传承与发展出路。对此, 本文着重分析民族声乐艺术的概述, 论述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特性, 提出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多元文化,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婕.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J].当代音乐, 2018 (06) :135-136.

[2] 李霞.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J].北方音乐, 2017, 37 (03) :8.

[3] 胡珺.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措施探究[J].四川戏剧, 2016 (07) :129-130+143.

学生艺术素养多元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初中阶段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班主任是主要实施者,应提高德育水平和艺术,以达到理性的导向与品质和修养培养效果,保证全体学生在班级中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德育工作增效,需要与学生交心,了解其想法,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文章根据初中班主任德育现状,在总结和分析普遍性问题之外,针对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介绍方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分析;优化方法

引言:新时代教育观念要转变,坚持立德树人,在引导与教育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往初中教育工作推进中,往往将智育凌驾于德育之上,导致学生心理和品德修养等方面易于出现问题,严重影响成长与发展。基于传统教育弊端,新一轮教育改革要求进一步强化德育。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普遍性分析

(一)德育缺乏足够重视

教育改革反复强调下,初中教育对德育有一定重视,但是程度远远不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之中,虽然也会按照学校要求和教育指导文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是相较于智育,在德育上投入精力不足,缺乏相关研究。德育流于形式,无法最大化发挥效能,学生易于在青春期出现问题。

(二)德育缺乏针对性

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经常会依照要求,照本宣科开展教育。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习惯与行为、性格、思想观念、个人素质等差异大,对于德育需求不同。长期针对所有学生,采取统一德育教育,不能解决个性化问题。

(三)德育方式存在问题

班主任德育工作形式单一,在开展中绝大多数采取讲道理方式,统一进行德育教育。未能站在学生角度上考虑,德育不能引发共鸣,有些时候会让其产生抵触心理,从而适得其反。班主任在道德工作中无法走进学生心灵,难以触动或者是打开心结,学生左耳进右耳出,缺乏实效性。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方法

(一)坚持言传身教

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之中,应当坚持言传身教[1]。平时了解学生想法,观察其行为,明确学生道德行为存在普遍性问题。针对纠正进行研究,然后在管理中自然而然引入德育,通过与学生谈心,或者是与其探讨,输出正确道德观、价值观、做人标准等,在言传中引导。班主任德育除了言传外,还要做好身教。日常要提高对自身要求,做好学生的榜样。班主任对待工作认真,待人接物谦虚有礼,始终保持感恩之心,与学校领导和同事关系融洽。关爱学生,不将个人坏情绪带入到班级和课堂之中。教学与班级管理做到平易近人,愿意接近和倾听,始终与人为善。班主任人格魅力会感染学生,从而使其以班主任为标杆,或者是向班主任看齐,不自觉趋从中完善人格和建立正确三观。

班主任应注意自己言行,严格依照教师行为标准行事,不说脏话和随意骂人,言行一致,行为文明,并要在看到地上有垃圾,顺手捡起,在发现班级卫生状况不好情况下动手改善。班主任会给学生平易近人之感,使其敢于主动亲近,有助于德育工作开展,更为关键是可通过自己言行带动和影响学生,使其学习和反思,在自我调节与教育中,提高个人素质和懂得做人道理等。用实际行动会影响学生,润物无声进行德育,往往能够起到比较好教育效果。

(二)做到对症下药

众生有百态,班级中几十名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个人修养、行为品质、性格等各有差异,统一开展德育教育往往不能解决个性化问题,缺乏触动性,导致德育效果差。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要转变思路,既要进行普适性德育,又要对症下药。班主任应全面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渠道多样化,通过学生学籍档案、与家长沟通、平时与学生谈心、校内表现等,针对德育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2]。系统记录相关情况,并要针对存在严重问题学生,多关注和了解。分析每位学生问题,结合经验和学习,以及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教师或心理教师交流,针对不同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与方案。

德育工作因人施教,在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尊重,进行换位思考。掌握不同学生心理和性格,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避免因为疏忽打击自信心或者是伤害自尊心。针对行为习惯差,课堂和班级中喜欢捣乱,经常违纪违规的学生,应多一些关注,与学生交谈与沟通,明确导致问题行为出现根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掌握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展开德育。关心学生,关注其情感变化,及时与其沟通,明确问题所在,开导与帮助学生消化。

(三)德育方式多样化

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升实效性,在实际开展中就要掌握初中生心理和接受事物特点,以其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滲透德育,确保德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德育避免假大空,应从实际出发,针对班级中学生存在的思想行为问题,以及立德树人要求,做好德育工作规划。德育形式多样化,平时针对德育组织主题活动[3],比如感恩行动、献爱心活动、文明行为周等,做好宣传,调动学生,使其积极进行德育实践,期间自主感悟,明确德育价值和意义,并从中获得熏陶,不断净化心灵,以行动促进修养与品质提升,塑造完善人格和正确三观。

班主任德育贴近实际,多渠道了解学生,以及平时观察中,对班级中学生道德、心理、个人修养、思想等方面问题充分掌握。在网络上搜集契合班级情况德育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在班会上观看,并分享到班级群中。契合性强,学生观看中体会和感悟深,这个时候搭设平台,鼓励积极风向和探讨,结合自身说说存在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纠偏,让德育真正发挥作用。

班主任拍摄一些初中生不良行为和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以有些学生喜欢随手扔垃圾为例,利用视频展示跨年活动后广场到处是垃圾,校园内随手扔垃圾等场景。将学生观看中会感到熟悉,强烈感受到这些行为不好,将会被触动,进而自我改进。信息化时代下,班主任德育除了面对面进行,还可利用交流软件,与学生在线上沟通与交流[4]。突破时空限制,长期沟通与交心,学生会放下心中防线,倾诉烦恼和困惑等。班主任就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心理、认识、情绪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疏导和德育教育。

(四)家校合作

班主任德育工作要避免单打独斗,必须要认识到家校合作重要性,在德育中强化与家长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德育成效最大化[5]。班主任在平时除了针对学习情况与家长沟通,还要就德育加强与家长交流。利用班会交流之外,还要借助于电话、微信等,了解学生在校外表现,以及相互交换其他方面信息。班主任与家长互换信息,既能增强双方对学生了解,还能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共同针对学生情况展开探讨和研究,在班主任德育同时在家长配合下,潜移默化展开家庭德育。班主任德育与家庭德育互相补充,各自发挥优势,合作下德育效果会更好。

部分家长教育水平不高,在平时学生犯错误,或者是出现其他问题,经常会打骂,不但无法让学生改进,还会适得其反。班主任在召开家长会中既要针对学习情况讨论,还要与家长分享德育经验。日常在微信群中交流,推荐一些优秀德育讲座视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组织家长讨论,相互分享教育经验。家长教育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成效高,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提升和纠偏。班主任应让家长明确家庭对学生影响,让家长做好学生榜样,在平时规范言行、与人为善、诚实守信、言行统一等,时刻做孩子人生导师。观察中发现学生异常,比如情绪不高,郁郁寡欢,抑或者是比较暴躁,做出出格行为。班主任与家长和周围同学交流,获取有用信息,然后换位思考,对学生展开引导和教育。

(五)营造轻松和谐班级氛围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之中,营造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助于德育成效提升。管理应民主化,征求学生意见,考虑其需求,不让学生受委屈。班主任增强亲和力,时刻为学生考虑,相互之间隔阂会消除。学生会主动亲近,愿意诉说,班主任在了解实际情况下处理学生之间矛盾,或者是对违反校纪校规行为处理,就能有的放矢。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心结,从根源上解决,德育效果更好。

班主任德育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入一些科学家故事,或者是利用身边平凡人物做出不平凡事情等,在轻松氛围下德育。平时组织丰富班级活动,为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特长学生展示自我机会。比如举办书法大赛、经典朗诵、话剧表演等,学生在文化艺术活动中得到熏陶,肯定自身价值,感受到成功喜悦,自我要求会提升,进而自主约束和教育,德育效果更好。

三、结束语

总之,班主任作为德育主要力量和推手,应提高开展这项工作能力,在教育和引领下,让学生智力、道德修养、心理品质等得到更好发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提升,需要走进与靠拢学生,使其打开心结,在明确问题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引导,并要丰富德育形式,以促进成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芮永紅.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 才智, 2013(26):109.

[2] 侯亚珍. 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 文理导航, 2016, 000(01Z):P.99-.

[3] 黄玲红. 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策略[J]. 读与写(上,下旬), 2018, 015(008):43.

[4] 魏丽花.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 中文信息, 2016, 000(006):210-210.

[5] 胡梅. 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研究与分析[J]. 新课程(中), 2016, 000(006):36-36.

上一篇:古代作品中的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完善商标犯罪法律法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