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系统人力资源论文范文

2024-07-13

ARP系统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1篇

2003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2年,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的许多金融企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和基金等)正在考虑或已经进行国际标准管理软件选型和实施,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尽管各自情况不同,大多数金融企业在选型和实施中都不可避免要遇到下述6个问题,我称之为金融信息化的六道坎儿。

先上系统,还是先进行 业务流程重组

国内外大量经验表明,最佳的做法是并行,即根据企业的现状、需求和软件的功能来设计切实可行的业务流程并实施,也就是说,在软件实施过程中完成企业流程再造(BPR)。过去许多企业先做单独的BPR,结果BPR报告中的业务流程蓝图勾画得太远、太美,像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及!

这个问题在目前的中国更为严重,因为中国与世界的管理实践差距很大。虽然我们现在具有非常开放的心态,但是管理的变革涉及到管理思想、管理流程及管理系统等3方面的变化,只能是渐变,不可能突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所谓思想,即个体观念和集体观念,大部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很少的部分可以被固化在电脑系统中,或者在流程、规章中明确规定。这些思想观念虽然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却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单独或合谋有意无意输错数据,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

有意思的是,“思想”和“软件”都属于“无限期耐用品”,不会磨损折旧,因而应当尽早采用,以降低长期平均成本和提高投资回报率。同时,又要不断对思想和软件进行更新和版本升级。

在本地习惯与国际实践 不一致时,向谁靠拢?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能够向国际最佳实践靠近,应当逐步靠近。这是因为西方的金融市场已有超过百年连续积累的成熟管理经验,而我们的市场经济还处在建立的过程中,金融更是刚刚起步。没有市场,便没有市场管理;没有成熟的市场,便没有成熟的市场管理,包括管理经验、思想、模型和算法。另一方面,受互联网、WTO和Basel 新资本协议等因素的影响,全球银行业的业务和监管规范愈益趋同。为了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我们必须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并吸收国际最佳实践。

最为重要的是,要选择“既高度国际化又充分本土化的软件”。高度国际化要求包含欧洲、北美和亚太的各种实践,而充分本土化则要求本地语言、本地法规、本地业务实践和本地服务支持4个方面全部到位。以SAP的人力资源系统(HR System)为例,它支持欧美和亚太等地40多个国家的工资核算体系,在中国有汉语简体字版,符合全国各地的劳动法规,可以满足中国工资福利核算及各种人事管理制度;SAP在上海和北京设有数十人的本地支持和HR本土化开发及实施队伍。目前,SAP HR已接受了40多个中国用户的成功使用。

选用一家企业级套件,还是组合多家部门级软件?

国际上的趋势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级套件供应商,愈少愈好。并且应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现。

现在市场上有3种类型的企业应用软件系统:部门级(division-level)、企业级(enterprise-level)和行业级(industry-level)或跨企业级(enterprise-level)软件。Siebel只提供客户服务部门等的管理软件CRM,属于部门级软件;PeopleSoft和Oracle提供ERP和CRM,但不提供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属于企业级软件;SAP同时提供ERP、CRM和银行及保险的核心业务系统,属于行业级软件。互联网时代的行业级解决方案不仅提供单个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而且提供跨企业的业务交易实现。这就是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行业业务流程、规则和术语及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的协同电子商务。

然而,目前应用软件的标准化程度远没有硬件、数据库和操作系统高,不同厂商的应用软件包含不同的行业业务流程、规则和术语,这些软件之间通常需要大量的数据接口。因此,随着供应商的增加,历史系统增加,数据接口、项目管理和系统维护的难度会呈几何级数增加。最终不得不像旧住房拆迁一样,花很大代价改造和整合大量的老系统。

无论你选择多少家厂商,统一规划、分期实现对于管理系统的建设非常必要。因为系统各个部分高度互补,而且资源和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应当分阶段进行,包括分步推进功能范围和地域范围。一般的做法是在确定软件供应商后,选择一家咨询公司,由该咨询给公司的人员在总行(总公司)和一家分行(分公司)实施和培训,然后再由咨询公司和用户共同在全行(公司)进行推广。

有一种担心是认为选用一家总供应商会导致垄断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严重,比如,我们现在都在同时使用微软的Windows和Office软件,为什么不担心微软垄断呢?因为微软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如果它的价格或服务太不合理,将会失去大量的现有客户,并且很难吸引新客户,最终会被现存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取代。实际上,只要有潜在的竞争对手,真正的垄断就不存在。所以,盖茨经常提醒自己和员工:微软离崩溃可能只有18个月。

如果有一天你真需要换供应商,替代一套历史系统比替代多套容易得多。

先上什么,后上什么?

国际上的主流是:采用先进标准软件先更新改造管理系统,再逐步替换核心业务系统。在管理系统现代化的过程中,通常从ERP开始,包括对人、财、物的管理,即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及采购管理等系统的建立。其中大多数从财务系统的建立(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入手。然后建立金融分析系统,包括获利能力分析(如资金转移定价FTP)、风险分析(如资产负债管理ALM)、绩效(价值)分析(如经济附加价值EVA)。其中大多数从获利分析入手。最后建立集中的客户信息和关系管理系统;存款系统和贷款系统;资金交易和支付系统等。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对独立于业务线,因此可以提前或推后上。我将这样做的原因称之为现代金融管理的“四线”和“三标”:

四线是指客户线、产品线、员工线和财务线。管理层关心的问题是:每个客户、每个产品和每个员工各赚多少钱(花多少钱),即前三线对第四线的贡献。

三标是指(会计)利润、(综合)绩效和(经济)价值。股东关心的目标是:公司当前的盈利、未来的潜力和在市场上的价值。公司当前的利润即公司过去业绩在当前所实现的会计利润。未来的潜力依赖于四线的状况:如客户满意度和市场份额,产品创新和业务处理能力,员工培训和组织发展,现金流和投资回报及风险等。如何把未来的战略目标转化为现在的实际行动呢?使用平衡计分卡建立激励机制,把四线统一起来,实现综合绩效评估和风险管理。

公司在市场上的价值等于公司当期利润和未来期望利润(风险调整后的利润)的现值的总净现值。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即RAROC。更进一步,从股东投资回报的角度看,应该考虑经济利润,即会计利润扣除机会成本(例如投资办银行的钱本可以投资在证券或房地产)。另一方面,传统的会计费用项目可能会是投资项目,例如银行员工的培训应当视为人力资本投资。通过这些(风险、机会成本和投资性费用)及其他调整,会计利润将变成经济附加价值(EVA)。如何把股东的目标转化为管理层和员工的行动呢?使用EVA指标的平衡计分卡,实现价值管理。

对应于客户、产品、员工和财务等四线,有CRM、核心业务、HR和财务等部门运营管理系统及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企业战略管理系统是跨部门、企业层面的管理系统,对四线实现统一管理。

如何通过这些系统实现利润管理、绩效管理和价值管理呢?我们以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例:

A.通过实施财务管理和(广义)管理会计模块,实现获利能力分析和财务预算控制,达到利润管理的目标。

广义管理会计模块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资金转移定价(FTP)等。财务会计用于记录、归集和报告收入和费用等;管理会计用于分摊(非资金)费用;FTP用于资金定价,即资金费用分摊。受数据的限制,FTP可从单库法开始,过渡到多库法和单笔交易法,并逐步实现按客户、产品、业务单元和渠道等方面的、不同程度分类的获利能力分析。

B.通过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系统(ALM)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实现风险分析和资金预算控制,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

根据Basel新资本协议框架,风险管理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系统ALM(主要用于利率风险的管理)主要用以解决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Basel新资本协议的重点;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应当支持新协议所要求的3种信用风险计量方法(标准法、基础内部法和高级内部法)及信用风险化解原则(如保押、对冲和分散)。操作风险是相对新的概念;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应当结合贷款管理系统,以实现贷款流程和审批的优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要求最终与Basel新资本协议接轨是2005年以后的事,由于风险评估和计算方法(例如历史模拟法)的要求(3年以上的数据),数据准备需要从现在开始。

获利分析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的结合可构成基本的业务定价系统。业务定价包括产品定价和服务定价。

以贷款产品定价为例。贷款利率应反映贷款成本、风险和利润3部分,即 贷款利率=贷款成本+贷款风险值+贷款利润率。其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直接成本可用FTP系统所确定的资金利率,间接费用即为管理会计系统所分摊的非资金费用。风险定价应当反映贷款方的信用风险和贷款项目的风险(如贷款期限和抵押品),由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确定。最后,一笔贷款的利润率的确定需要考虑市场上的平均利润率、竞争对手的利率和贷款方对银行的未来价值。

C.通过实施人力资源和企业战略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综合绩效评估和战略发展规划,达到绩效管理的初级目标。

根据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确定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关键绩效指标KPI及其相关负责人,并对他们使用平衡计分卡进行考评和激励。如果不与获利分析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相结合,绩效管理系统可能是不全面的(如未考虑风险因素)、不及时的(如非实时数据)和半手工的。

上述3类系统的全面结合可以构成全面、及时和直通式的(STP)价值管理系统,实现价值管理的高级目标。

是开发为主, 还是配置为主?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选择成熟的标准软件,以(参数)配置为主,尽量减少(程序)开发。

这个问题涉及到“开发软件”与“标准软件”的区别。

开发软件是针对特定客户当前提出的特定需求所开发的结果,就事论事;不能满足其他客户的需求或未来新出现的需求,缺乏通用性和前瞻性。每当有新产品推出、新法规要求或组织改变时,企业需要重新开发系统,不但周期长(几个月或几年)、成本高,而且会有大量接口,导致系统运行慢且维护复杂。

标准应用软件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它赖以成功的基础是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程序技术的标准化。尽管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业务有差异,但其业务流程的基本要素和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尽管可行的业务流程或要素组合可以有无穷多种,但最优业务流程或要素组合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应用软件技术本身的标准化就是使软件系统的零部件实现标准化,可以像积木一样灵活对接、组装和替换。

成熟的标准软件应当满足大部分客户90%以上的需求,把支持普通新产品的反应周期缩短为几周甚至几天,把IT的成本降低30%甚至50%以上。选择成熟的标准软件相对容易,只要选择最好的供应商。但在确定软件供应商后,需要选择一家咨询公司,进行需求调研、系统配置和用户培训。优秀的咨询公司将帮助用户取得很好的使用效果并完成知识转移。

谁来主导项目, 业务部门还是IT部门

项目的统一规划应当由IT部门主导。如果采用成熟的标准应用软件,项目实施和维护的主要参与者是相关业务部门。如果采用企业级或行业级的标准应用软件,应当由领导层亲自参与项目实施过程。

目前中国大多数银行的IT部门地位偏低,不具有足够的权威进行跨部门统一规划。作为数据最密集的行业,银行的IT部门和CTO/CIO的地位应当举足轻重。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业务部门和领导层对应用软件的选型、实施和维护的认识及参与存在较大差距。许多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认为,管理软件选型、实施和维护完全是或主要是IT部门的工作。这是一种急需改正的误解。

在金融信息化的道路上,也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排除掉所有失败的可能,剩下的只有成功!

(作者为SAP中国金融业总监)

ARP系统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离不开强大的人力资源。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系统化的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职工对工作的热情度,让企业员工的不同强项充分发挥出来,最终达到人尽其能的效果。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跟时代脱轨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管理者进行不断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的体系,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词:人力资源 系统化管理 企业管理 应用

目前,全球的经济正向全球化的趋势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在这种全球经济化的大背景下,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但是,更多的企业面临着全球跨国集团的竞争,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项极大的挑战。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在企业内进行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这一模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很多的学者都认识到,企业可以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大大缩短了企业人力资源人员在管理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员工更加明确自己在企业的工作范围,通过奖罚激励机制促进同事之间相互帮助,同心协力共同完成项目。这样的高效率,全面提升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概念解释,以及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分析,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获得长久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1.人力资源的概念。在现代企业的发展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涵义。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是不一样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首先,管理者结合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并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如招聘、培训、考核、上岗、激励等激发员工潜力,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对于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最大的利益,这就是一般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根据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进行各个工作岗位的分析,并按照分析后的结果,对紧缺职位的岗位进行员工招聘,并结合企业发展的综合目标,帮助企业的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了公司的利益,到达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在企业中,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性,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对人力资源管理仍需要优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天的竞争激烈、充满人才竞争的、国家鼓励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时代。从一方面来说,实施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 从而帮助企业在考虑到企业盈利的角度使公司的整体利益得到最大化,这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构成了整个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部分。企业管理包括的内容较多,包括对于市场的管理、资金的管理等。

二、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

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和传统的人事管理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本思想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完全是为了经济的目的,而人事管理就不是简单的人本思想了,它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例如,在以前的传统的人事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有时我们在安排人员时是不合理的,但是由于这个员工与领导的关系非常好反而得到提拔,这明显对其他员工是不公平的,不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是把员工当成企业的生产力,将人与情分别开,这样尽量做到公平,通过多种激励措施来活跃员工的创新能力,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并将利于企业发展的好建议好方法激发出来,同时,为了促进员工的积极的创造财富,企业应该给员工相对应的福利,例如出国培训,带薪休假,年终奖金等等。而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把现有的人员管理好,保证正常工作不出问题就可以了,无法达到激励员工学习进步的目标。

三、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制度。由于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主要业务项目并不是相同的,那么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综合素质以及技能也随着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企业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建立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制度,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明确,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终极目标统一起来。人才培养制度一定要体现出科学、合理,注重体现人本的思想,也就是体现出人性化,并且从企业员工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为每位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

企业在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聘请专业技能培训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养,锻炼每个企业员工,逐渐成为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的技师。在人才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企业文化等理论知识进行重点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培训企业员工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对于一些技术类的工作。比如模具,电工,焊工等类似工作,培训过程要抓住培训的一些重点,对难点技术重点突破,侧重培养员工的精湛的专业技能,因为这是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这样才能保障产品的质量,保证了质量高水平,才可以促进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注意到招聘来的员工都要与企业的发展相符合,要结合企业发展的长期目标。虽然人才培养的模式可能不同,但是要把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培训后的员工要为企业所用,培训员工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技能,促进企业获得高速的发展速度,让企业得到最大化的效益,所以人才培养的制度不能完全脱离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即是针对新人,制定短期的人才培养制度,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老员工,把握企业的长期的发展趋势,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让企业在任何阶段都有一批人才作为发展的后盾;再者,企业为了激发员工的巨大潜力,采取员工的激励措施,选拔那些有能力的人才,企业有时为了充分挖掘企业每一位员工的潜力,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比如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操作技能大赛等,这样一方面拉近了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距离,给人强烈的归属感,激发潜能之时,也防止核心员工的辞职。

2.制定科学的人才录用制度。企业管理者要将市场上对人力资源价值类型的评估作为录用的重要参考指标,并将此作为符合企业发展,安排员工重要岗位的先决条件,并逐步建立与完善人才招聘录用的流程,在外招聘时,选拔拟录用的员工一定是不同层次的。针对不同层次的,采取有区别的录用程序。例如,招聘一位普通的岗位人员时,就不需要那么繁琐的招聘程序,根據人力资源的评估结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招聘录用的程序,这样也节省了公司开支;但是,在招聘和录用重要岗位的人员时,就要采用走另外一种程序,这种肯定比普通岗位复杂的多,通过层层的选拔,来保证人才的质量,以此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3.打造核心团队,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但凡是一个是系统化管理的企业,都有一套承袭下来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来不断激励员工,鼓励员工保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指明了员工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有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所设置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在营造和传播企业的核心文化,让员工摆正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发展战略达成共识,这使得企业在塑造核心凝聚力的方面少走弯路,大大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如果一个企业对企业文化不重视,难以打造一批优秀的队伍,在企业的竞争上肯定是不行的。因此,系统化的人力资源工作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塑造这个问题,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参考文献:

[1]刘丹,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制作,2014,22:237.

[2]郭一新,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04:204.

[3]帅瑜,浅谈人力资源系统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113-114.

ARP系统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结合流域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实际建设经验,对在水电站群远程集中控制发展趋势下,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内部结构搭建、流域监控数据网组网方式、横纵向二次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流域集控中心 监控系统 网络结构 二次防护

1 引言

随着我国水电开发的不断推进,不少流域已经或即将形成由众多水电站组成的流域水电站群。这些水电站水力、电力联系密切,不仅承担着流域防洪及水资源综合利用任务,而且在电网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流域水电格局的形成,也对传统的经验型、粗放型、分析型调度模式提出了挑战,需要统一优化配置资源,统一协调运行控制,对水电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为整个流域电力远程集中控制和流域优化调度的执行机构,在流域集控中心建设过程中一直备受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大规模的流域梯级电站集控中心建设之前,对其计算机监控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 系统结构和功能

2.1 总体构架

为确保流域梯级电站在无人值班运行模式下的安全、稳定运行,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为流域梯级电站的远程控制中枢,其必须满足可靠、安全、实用、技术先进和便于扩充等基本要求。因此,在其体系结构上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分布式结构。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数据库、监控功能部署在不同的网络节点机上的分布式体系结构。在系统中,各功能节点的故障只应影响局部功能,从而使整个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且可靠性大为提高。

(2)冗余结构。随着以太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计算机监控系统内网宜采用组网简单、结构清晰的双星型快速交换式以太网,且重要功能节点采用双机冗余的方式,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维护性。

(3)开放式结构。由于存在流域集控中心一般是根据整个流域的滚动开发来进行的分期规划建设,且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周期很短的客观现实,硬件、软件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化的设计,以满足后期的硬件设备扩充、升级以及系统功能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展。

2.2 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为满足流域电力生产远程控制和优化调度的要求,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节点应包括应用服务器、历史数据库服务器、通信网关机和操作员站。其以双局域网为核心,实现各节点的功能分担、数据分散,且各节点在系统中处于平等地位,系统后期扩充时不引起原系统大的变化。

(1)应用服务器。厂站级监控系统的应用服务器被定义为核心功能节点,其承担着数据采集、处理、分发等重要功能,采用高性能的服务器,作为监控系统的“大脑”存在。但在流域集控中心,遵循风险分担和负载分担的原则,应用服务器作为关键功能节点,虽也应采用高级别的双机冗余配置方式,但建议在其上仅实现与集控侧监控系统相关的功能,如:流域优化调度、系统逻辑运算和生成组合报警信息等。以达到应用服务器故障情况下,仍可对流域各梯级电站进行基本远程调控操作的目的。

(2)历史数据库服务器。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历史数据服务器承担着流域各梯级电站重要历史数据存储和查询的功能,应选用成熟的商用数据库平台,并采用集群配置的方式,以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存储、查询和故障情况下自动切换的功能,同时需采用RAID磁盘阵列的方式保持双机数据的一致性。考虑到流域电力生产数据为海量数据,建议配置大容量的磁盘整列进行重要数据的长期存储、在线查询和介质的方式下数据的可靠备份、离线查询。

(3)通信网关机。从传统观点来看,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通信网关机承担着流域梯级电站电力生产实时数据的采集和集控中心命令下发以及通道状况监测的功能。但考虑到流域中的重要厂站一般均配置了独立的并列冗余通信网关机,同时从风险分担和负荷均衡的角度出发,宜将对应厂站的设备远程控制、数据分发和自动发电控制(AGC/AVC)功能配置在对应通信网关机上,以实现集控侧任意功能节点故障情况下均不影响全局的系统设计理念。对于流域中的次重要厂站,可考虑统一或分组配置独立的并列冗余通信网关机,同时将对应厂站的操作控制功能配置在其对应网关机上。

(4)操作员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操作员站是流域梯级电站远程控制和监视的人机交互接口,其只实现上行数据和报警信息显示、下行命令的开出功能。对于开出命令的逻辑运算、判断和组合报警信息的生成分别在通信网关机和应用服务器中实现,以此保证节点功能的划分明确和多台操作员站功能的统一性、易维护性。同时,操作员站数量的确定宜根据流域内需实现远程控制电站的数量及集控监盘模式的具体情况而定。

2.3 辅助服务功能

(1)时钟同步功能。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应配置一套冗余高精度时钟同步装置,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时钟同步功能。由于监控系统内网多为星型以太网结构,时钟同步装置宜将对时信号以太网接口的方式接入,对整个网络内的各节点进行NTP时钟对时。同时,按照二次安防要求的时钟同步装置应配备GPS和北斗卫星两套相互独立的冗余授时装置。

(2)工程师站。监控系统应配置至少一台维护工程师站,作为整个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管理维护和故障诊断的人机接口,用于实现系统远程恢复、启动和备份,软件二次开发和修改,数据库装载和维护,图形和报表格式生成等系统维护和升级修改的功能。

(3)ON_CALL功能。建议配置一套短信报警服务平台,将事故/故障或其它需报警的信号(包括电站各主要设备的事故或故障、厂房安全情况的告警信号、集控中心系统报警信号等)按其类型和严重或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和分级,当发生事故/故障或其它需报警的信号时,通过手机短信息的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4)数据发布功能。为实现与集控中心其他系统(如水电优化调度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的数据交换以及监控系统实时数据的Web发布功能,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建议配置一台或双机冗余的接口服务器,并通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

(5)培训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建议配置一台操作维护培训站,用于对操作员及维护人员的操作、维护、软件开发和管理的仿真培训。为保证相关人员学习掌握对监控系统的操作维护和对梯级电站运行及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培训站应能提供交互式培训功能,包括操作训练,监控系统开发、维护、管理训练和控制逻辑编写、修改的离线调试等功能。

2.4 系统典型结构

3 流域梯级电站通信网络结构

3.1 组网方式和特点

流域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受流域内通信通道带宽、监控系统技术水平发展以及各厂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调性等因素影响,通常有以下三种模式:

(1)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直接控制各梯级电站的机组。此方式下,通常不设或简化厂站级计算机,各梯级电站机组直接受控于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对于部分中、小型流域梯级电站,该组网模式是较佳的选择。

(2)集控中心监控系统通过远动装置控制各梯级电站的机组。通常不设或简化站级计算机,电站内设置有微机远方终端(RTU),RTU 采集厂站的信息上送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并将接收到的命令直接下发到各RTU。

(3)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网关机与各梯级电站监控系统厂站侧网关机通信。集控中心和厂站级的监控系统分工明确、接线简单、功能层次分明。同时,集控中心对各梯级电站的控制手段灵活多样,既可只给定各梯级电站的总负荷,由厂站级监控系统分配到机组,又可直接将有功/无功功率调整命令下发到各梯级电站机组执行。

3.2 组网方式推荐

上述三种方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也分别适应于不同规模和控制要求的流域。但随着计算机监控系统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成本的降低,对于流域规模较大、单厂站装机容量较大且可靠性要求较高的流域集控中心,第三种组网方式已成为目前较为常见的形式。该方式对带宽的要求较低,各自系统的功能和分工明确,既发挥了站级计算机的作用,又减轻了梯级监控系统计算机的工作量,尤其是当流域内各梯级电站的监控系统由不同的厂商提供时,也比较容易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同时,对于规模较大的流域集控中心,其对通信的可靠性要求普遍较高,应在结构中考虑将220/500kV输电线路的OPGW光缆和公网专线构成可靠性和冗余度较高的光纤基础平台。同时,考虑到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情况下,流域集控中心对梯级电站电力生产监视的需要,建议提供一条独立的卫星通信通道上传重要数据信息。

3.3 通信规约选择

目前,国内通信规约的标准化进程比较迅速,主流的监控系统供应商均可提供标准的IEC60870-5-101和IEC60870-5-104规约,即便是流域内采用多个厂家的监控系统,流域集控中心要实现通信对接也是较容易的。考虑到流域监控系统互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议在采用多通道数据上传下行的同时,也采用双规约的方式。即,在宽带的光纤平台通道中采用IEC60870-5-104或TASE II的通信规约,在窄带且通信量较小的卫星通道中采用串行的IEC60870-5-101通信规约。

4 二次安全防护系统

4.1 基本要求

二次安全防护的目的是加强电力二次系统的边界防护,同时对电力二次系统内部的安全防护提出要求。为保证控制信息和敏感数据的信息安全,电力系统安全防护需要考虑基于TCP/IP的广域网通信的信息安全。电力系统安全防护采用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方式,保证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集控中心监控系统位于二次安全防护系统中级别最高的安全I区,其与流域梯级电站和调度通信的广域网边界以及与本侧安全II区通信的通道边界均为防护要点。

4.2 防护措施

(1)主机加固。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主要节点:应用程序服务器、历史数据服务器、通信网关机采用安全加固的操作系统。加固方式包括:安全配置、安全补丁、采用专用软件强化操作系统访问控制能力、以及配置安全的应用程序。

(2)纵向加密认证。在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至流域梯级电站和调度通信网关机出口加装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装置,实现网络层双向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同时,在流域各梯级电站侧相应的配置同样的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以及防护策略。

(3)入侵检测。在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流域数据网接入交换机和与安全II区互联的交换机处分别布设入侵检测装置,并将入侵检测装置统一接入集中管理服务器中,通过实施对网络攻击及违规行为的监测与响应策略,为流域数据网和区域边界提供网络屏障。

(4)防火墙。集控中心监控系统的数据接口服务器通过防火墙与安全II区进行网络互联,通过配置防火墙的安全策略控制出入网络的信息流,以限制低安全级别的系统对高安全级别的系统非授权访问。

5 结语

流域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高可靠性是流域各梯级电站实时、安全、稳定运行的保证,是实现流域水电优化调度的基础。因此,对集控监控系统结构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可以促进流域梯级电站群的安全运行、经济运行和综合自动化水平,以及充分发挥各梯级电站水库的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定一,等.水电厂计算机监视与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 方辉钦.现代水电厂计算机监控技术与试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王劲夫,林峰.中型梯级水电站实现“无人值班”集中监控的技术探讨[J].水电站设计,2006(02).

ARP系统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设置和改革措施。应设置好课程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整个学习体系中的架构,教学中以多媒体技术教学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1]。其英文表达多数称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实际工作中一般简称为GIS,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测绘科学、遥感等学科和技术于一体的新兴学科。自从20世纪60年代萌芽以来,至今已发展了四十多年的历程。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从少数专业领域(地图学、地理科学)的应用,扩展到众多学科领域,在大部分专业中均有涉及,如环境科学、农业资源环境、生态学、遥感、森林经理等,目前在政府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渔业部门、水利部门、气象部门、国土部门,甚至公安部门和军事部门都有了很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地理信息系统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2]。

随着对GIS认识的不断增强,众多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我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林学专业、农学专业、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等都分别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相关GIS课程。从实际情况来看,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尚需要若干工作完成,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有些内容仍然亟需完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以“山东省特色名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契机,探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设置和改革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

一、GIS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地位和教学要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资源调查、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专业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是集计算机、地学理论等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同遥感和全球定位技术一样,都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运用。因而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置为主干课程,是必修课程之一[3]。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要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常见的GIS软件解决土地资源的调查、建库、评价、分析、模拟等问题。学好这些需要学生既要有扎实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地图学的基础,还要具备土地资源学及土地管理學方面的知识。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实验和实习实践教学相统一[4-5]。

二、GIS课程在土地资源管理教学中的体系设置

考虑到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学科,单纯的讲述相关内容,学生可能不容易掌握,又因为许多概念和原理比较难懂,十分抽象,因而需要合理的设置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位置。

我院根据教学实际,首先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一课程设置《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理念。在大二上学期开设《地图学》课程,让学生掌握地图计算机制图学的地理参考理论和方法。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同时开出《基础遥感》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同时,能够同时掌握遥感科学的技术和知识,起到互补的作用。因为地理信息系统是导论式的教学内容,针对专业特点,大三又开设《土地信息系统》课程,专门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行业的专题应用课程。大四开设《GPS技术》,让学生了解数据获取时地理坐标的表达和建立过程。

整个结构框架,很好的保证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进行,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其知识、原理,熟悉地理信息系统在整个学习中的结构。

三、GIS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有了上述结构上的良好的保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进行课程的进行和改革。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众多的优势[6]。在地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概念往往都很抽象,诸如“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等,学生一般不太能够接受、理解这样的概念,所以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也就减弱。再如“数据采集内容中的图层”概念等,之前学生一般都没有接触过,头脑中无法形成对应的理解,所以更无从谈及对此内容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利用生动的图件、动画等,让学生感受到鲜活的知识,直观的体会相关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原理等。

(二)利用模型进行演示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研室购买了一批教学模具,一些难以用语言、动画表达的概念,可以借助模具来展示。如在地图投影内容讲解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地球仪和屏幕的相对关系来表达地图投影的概念,通过两者之间的关系表达投影的类型等。讲授地理信息系统产品内容时,产品类型有数字地图和纸质地图两种类型,数字地图部分我们利用计算机屏幕显示一幅相关图件,而纸质地图部分我们可以给大家展示一幅某地区的土壤图或土地利用图,学生立刻就有了明确的对比。

(三)加强实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的同时开设同步的实验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的学时保证达到24学时。实验课程的内容主要涵盖了数据的采集、处理、数据库建设、空间分析、输出等地理信息系统主干内容,具体的实验例子以国土事例为主。实验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机房,通过投影仪给学生演示基本的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完成。部分综合性比较强的实验,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方式进行[7],既能够加强操作技能,又把所学的课程知识连贯起来。通过24个学时的实验课程,一方面学生掌握了各项实际的操作技能技巧,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GIS课程结合基础遥感课程联合开设了1周的课程实习,以GIS和RS所学基本知识为基础,布置实习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相应的地学任务。通过教学实习,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GIS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四)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教师在上课的同时并不是只应用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方式,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作为案例进行教学,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另外在教学中,可以阶段性的提出几个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部分内容,让学生参与讲授,通过课下准备和课堂演讲,锻炼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许多课程也开展了网络化的教学研究工作。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网络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我校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上传相关教学资料、发布课程练习题、批改作业,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进行咨询、上交作业等互动。我院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连同教案、练习题、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等内容一同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下自学和练习的素材。同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通过录播教室进行全程录像,制作了高清晰的课堂视频,学生可以利用视频在课下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四、小结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这门工具,通过掌握相关技术完成土地资源的调查与管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设置好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整个学科专业中的架构。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教学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大力开发网络教学平台,促进课程的网络交流与互动,加大对地理信息系统学习的力度。多种途径、综合完成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GIS课程中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陈明利,刘佩茹.基于GIS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J].人才资源开发,2015,(11).

[4]尚穎娟,刘秀华,谷达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

[5]常胜.资环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

[6]闫志刚,杜培军.当前GIS专业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建议[J].北京测绘,2006,(3).

[7]窦长娥,刘付程.GIS专业任务驱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J].地理空间信息,2011,9(4).

ARP系统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青海省是一个水资源富省,但却相对性缺水。系统分析与定量研究其水资源空间匹配状况,对青海省水生态安全和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进行界定,并结合洛伦兹曲线定量分析2015年青海省水资源与农业产值、工业产值、人口数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的匹配情况,结果显示:①青海省水资源与农业产值、工业产值、人口数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的基尼系数均高于0.6,空间分布高度不平均,公平性极差,不利于青海省水资源生态安全与经济的均衡有序发展。②洛伦兹曲线中段较平缓,两端出现极值,远离绝对平均线。③水资源-工业产值的洛伦兹曲线更远离绝对平均线,意味着工业活动对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平等的贡献度更大。④2015年的洛伦兹曲线比2005年更靠近绝对平均线,水资源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人口数量的匹配公平度上升,水资源空间分布公平性有所改善。青海省各行政区水资源自然分配差异很大,严重制约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水资源的空间配置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适应。基于此,青海省应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特色农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比例;全面推进各行业节水,发展节水农业,推动循环工业,强化城镇节水;强化保障措施,加快推进技术与机制创新,创新水资源管理制度,改善政府对用水单位的监督方法;建设青海省水生态文明,优化水资源用水空间,保护青海省水资源生态安全,实现经济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匹配度

水是生产之要、生命之源、生态之基,实现水资源在空间和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的优化配置,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长期目标,这就需要准确地量化评价水资源的空间匹配情况。2015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 500 m3,而青海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0 269亿m3,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4倍多。青海省虽是水资源富省,但却存在水资源相对缺水的问题,水资源的空间自然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和人口分布不匹配,以致水资源配置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适应。进行青海省水资源利用匹配性的系统分析与定量研究,为青海省的水资源生态安全、工农业结构优化、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解决水资源相对性缺水问题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把青海省建成西部生態省,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因此,构建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定量分析青海省水资源利用的匹配性很有必要。

1文献综述

1905年,美国著名统计学家洛伦兹(Lorenz Curves)提出洛伦兹曲线,用于研究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191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将洛伦兹曲线进一步量化,提出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大小。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作为分布均匀度的量化评价方法,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刘新有等[1]运用基尼系数进行人居环境气候评价,刘景辉等[2]运用基尼系数研究我国粮食空间分配与粮食安全问题,何祯祥等[3]把洛伦兹曲线应用在植物生态研究中。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刘洋等[4]较早利用基尼系数建立了优化水资源空间匹配的模型,王媛等[5]在水污染总量区域分配中建立以基尼系数最小化为目标的规划模型。蒋艳等[6]运用基尼系数对中国水生态分区进行研究,提出了反映水生态系统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差异的水生态分区方案。鲍超、陈国阶[7]运用基尼系数分析了四川省水资源生态安全,史兴民等[8]运用基尼系数分析了陕西省水资源空间匹配,还有一些学者运用基尼系数分析了辽宁省、黑龙江省等地区的水资源空间匹配情况。以上研究结果都说明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在非经济领域尤其是水资源利用的空间匹配领域有广泛的适用性。笔者结合青海省水资源利用的空间分配现状,运用洛伦兹曲线与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对2015年青海省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的匹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对青海省未来经济与水资源合理利用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2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的界定

作为描述收入分配均衡程度的客观指标,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实质是分布均匀度的量化评价功能。在自然界,水资源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水资源的丰富与稀缺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9]。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度很大的特征,其规律十分类似于收入分配的均衡性问题,因此,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研究水资源空间分配的均衡性问题,构建并计算水资源空间匹配模型,即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为分析区域生态安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根据2015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2015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6.78亿m3,其中:第一产业中的农田灌溉用水量13.45亿m3,林牧渔畜用水量7.39亿m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50.2%、27.6%;第二产业的用水量2.86亿m3,占总用水量的10.7%;其他方面用水相对较少,城镇公共用水量1.07亿m3,占4.0%,居民生活用水量1.48亿m3,占5.5%,生态环境用水量0.53亿m3,占2.0%[10]。因此,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业生产、居民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用基尼系数分别对水资源与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人口数量的匹配情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1匹配模型构建步骤

依据青海省水资源的地域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的特征,研究青海省区域水资源利用的匹配问题,其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的构建步骤如下:

(1)将青海省划分为8个水资源行政分区,选取水资源总量作为基本匹配对象,选取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人口数量作为匹配分级对象。

(2)根据人均水资源量从低到高对青海省的8个行政区排序,分别计算出农业产值、工业产值、人口等分级指标的累积百分比。

(3)定义横轴为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人口数量的累积比例,纵轴为行政区的水资源量的累积比例,分别绘制相应的洛伦兹曲线。

(4)分别计算水资源与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人口数量的5项基尼系数。

2.2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基尼系數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如基尼平均差法、协方差法、几何法和矩阵法。本文出于对计

算的繁简程度与数据精确度的考虑,将采用梯形面积法求取基尼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Gini系数=1-∑ni=1(Xi-Xi-1)(Yi+Yi-1)

式中:Xi为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人口等指标的累积百分比,Yi为水资源的累积百分比;当i=1时,(X0,Y0)视为(0,0)。

参照收入基尼系数的国际标准和惯例,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水资源利用的匹配度为“高度平均”,为优;0.2~0.3(不含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为较优;0.3~0.4(不含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为一般;0.4~0.5(不含0.5)之间表示表示“差距过大”,为差;0.5以上表示“高度不平均”,为很差[7]。可见,0.4为警戒线,其警示意义不容忽视。

3实证研究

3.1匹配度计算

根据前述的做法,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对2015年青海省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进行计算,统计数据与计算结果见表1~表3,并绘制如图1与图2的洛伦兹曲线,计算水资源与各个分级匹配指标的匹配度,结果见表4。

3.2结果分析

3.2.1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分析

(1)青海省的水资源与农业产值匹配的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是0.676 3,属于高度不平均,说明水资源与农业产值极不平衡,水资源空间分配公平度极差。由表1,西宁市与海东市不足全省5%的水资源却承载着全省近50%的农业产值,由表1和表2可知两市的农业用水量占全省的14.76%与20.1%;相反,水资源占全省总量36.59%的玉树州,其农业产值却只占全省的9.31%,农业用水占全省的1.1%;水资源占全省总量19.46%的果洛州,农业产值占全省的2.11%,农业用水占全省的0.79%。

青海省水资源分配与各行政区的农业产值如此不平衡,一是因为青海地理与气候因素。青海地处内陆腹地,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系统脆弱,水资源蒸发量大,还分布大面积戈壁,水资源分布与耕地面积分布

极为不均。以西宁市和海东市为主的东部农业区是全省粮油生产的主产区,山旱地面积约占全省旱地面积的49.6%,但东部农业区的水资源量仅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5%,如此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的农业产值却占全省的50%。二是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效率不高。2015年青海省农业产值不到工业产值的10%,农业用水量却是工业用水量的7倍多,主要因为青海农业生产技术不高,农田大部分是大水漫灌,而高效喷、滴、渗灌等节水设施面积较小,栽培技术粗放,整体生产水平低,以致单位面积产量耗水量过高,水资源浪费严重[11]。水资源不均衡的自然空间分布与较低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导致水资源的利用与耕地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干旱缺水制约着青海农业向高质量发展。

(2)青海省的水资源与工业产值匹配的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是0.795 6,远高于警戒线0.4,匹配公平度极差,属于高度不平均。西宁市是青海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产值较高但水资源并不丰富,拥有全省工业产值的50.78%,却只有全省水资源的2.05%,工业用水占全省的37.69%。由表1和表2,西宁市与海东市以占全省只有4.09%的水资源,承载着全省近70%的工业产值,工业用水量为占全省的50.88%;而水资源共占全省56.05%的玉树州与果洛州,两州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全省的5%,工业用水极少,只占全省的0.49%,水资源未得到充分运用,空间分配极不平衡。

青海省水资源与工业产值不匹配,究其原因,一是耗水量大、高污染的重化工业占比高。青海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偏重偏粗,工业在三次产业中比重最大,且主要分布在水资源占比较低的西宁市与海东市。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占16.4%,重工业增加值占83.6%。青海省从资源禀赋出发,发展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化工业——石油天然气开采、电力、盐湖化工三大资源性产业和有色、冶金、水泥三大高耗能产业,以煤炭、水电为主要能源消费,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并且缺乏污水治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先进技术,导致污染严重。二是青海省产业增值空间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低能耗的精深加工企业,水资源极不丰富的西宁市与海东市工业产值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较高,如西宁市单位水资源(m3)工业产值为157.27元。而海北州、玉树州与果洛州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地形复杂,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如果洛州的单位水资源(m3)工业产值只有0.28元,地区经济不发达,与丰富的水资源极不匹配。青海省水资源的空间配置与工业产值的不匹配,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不高的问题,工业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易遭水污染,影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利于维护水生态平衡。三是受青海省内不同地区交通条件差异的影响。青海省北部有多条铁路干线,包括青藏铁路、兰青铁路以及多条国道、高速公路。相比之下,青海省南部仅有几条铁路支线途经,交通不便。因此,青海省工业企业多集中在水资源相对匮乏但交通条件良好的西宁市、海东市等地,果洛州、玉树州尽管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较差,第二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青海省水资源与人口匹配的生态水资源基尼系数为0.742 1,亦极不平衡,水资源空间分配公平度极差。由表1,西宁市和海东市是青海省人口较多的行政区,人口分别占全省的35.08%与29.62%,但水资源却严重不足,不足全省水资源总量的5%。当然,也有人少水多的地方,如玉树州、海西州与果洛州。原因主要是城镇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得青海省常住人口快速增加,尤其是水资源有限的西宁市与海东市,同时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也增加了对生活用水的需求,导致水污染加剧[12]。相反,水资源丰富的玉树州与果洛州,两州水资源总量是西宁市与海东市的13倍,人口却不到西宁市与海东市的1/6,随着经济发展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水资源的空间配置与人口分布如此不匹配,将不利于青海省的城镇化进程。

(4)从图1可知,洛伦兹曲线比较远离绝对平均线,呈现中段较为平缓,两端出现极值的情况,且大部分点的斜率不同,说明处于中段的海南州、黄南州、海北州与海西州等地区的水资源与农业产值、工业产值、人口的匹配度较好,而两端的西宁市、海东市、玉树州与果洛州等地区的水资源与农业产值、工业产值、人口的匹配度極差。长此以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加重西宁市与海东市的水资源承载压力,恶化两市的生态环境,严重威胁西宁市和海东市的生态安全,从而影响两市的可持续发展[13-15]。而玉树州与果洛州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却不能有效利用,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针对这一极端情况,应该合理配置水资源,通过政府调控及市场引导的方式,使耗水较大的工农业活动向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转移,推广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2.2农业、工业对分配不平等的贡献度比较分析

青海省各行政区的人均GDP产出用水量不同,具体为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西宁市﹤海东市﹤海北州﹤海南州﹤海西州,海西州水资源较丰富,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也最多,水资源浪费较严重;西宁市与海东市水资源占比小却产出多,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青海省的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7.84%,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0.67%,但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十倍多。具体到各行政区,也是农业用水量远大于工业用水量。

2015年青海省单位水资源(m3)农业产值0.56元,单位水资源(m3)工业产值6.31元,差距悬殊,工业用水创造利益的空间较大。按照单位水资源(m3)农业产值排序,为果洛州<玉树州<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黄南州<西宁市<海东市,农业活动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加剧了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按照单位水资源(m3)工业产值排序,为果洛州<玉树州<海北州<海西州<黄南州<海南州<海东市<西宁市,工业活动通过提高工业产值较高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加大了水资源空间匹配的不公平性。正如图1所示,在三条洛伦兹曲线中,青海省水资源-工业产值的洛伦兹曲线更远离绝对平均线,更靠近绝对不平均线,意味着工业活动对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平等的贡献度更大。

3.2.3与2005年青海省水资源分配比较分析

根据《2005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与《2006年青海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05年青海省水资源-农业用水基尼系数为0.766,水资源-工业用水基尼系数为0.705 2,水资源-人口数量基尼系数为0.788 9,对应的洛伦兹曲线如图3。

根据图2与图3对比可知,2015青海省水资源-农业用水、水资源-工业用水、水资源-人口数量的洛伦兹曲线比2005年更靠近绝对平均线,水资源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人口数量的匹配公平度上升,水资源空间分布公平性有所改善。2015年青海省农业产值327.65亿元,较2005年增长2.5倍;工业产值3 720.7亿元,较2005年增长3.5倍;总产出为5 970.58亿元,较2005年增长3.5倍,经济活动的扩张增大了水资源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的匹配公平性。究其原因,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扩大了水资源的需求量,从而不断增加水资源供给设施,改进水资源利用技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近年来青海着重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优化了青海省的用水空间。

4提升青海省水资源匹配度的对策

青海省水资源-农业产值、水资源-工业产值、水资源-农业用水、水资源-工业用水、水资源-人口数量等基尼系数均大于0.6,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0.4,水资源分配高度不平均。青海省的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未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使青海省的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4.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青海省水资源空间分布现状,应合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

农业方面,坚持调整优化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改良灌溉技术,种植小麦、杂粮、薯类与油料等作物,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打造特色农牧产业。在农业产值较高但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海东市、西宁市与海北州,更应发展节水农业。此外,加快推动水资源丰富的海西州、玉树州与果洛州的工农业发展,使水资源与经济发展更加匹配。

工业方面,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使轻工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军,紧抓“天然、富足、稀有”的轻工产品特色,以独特、民族特色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绿色品质,带动工业向高端发展,推动青海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快推进青海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步伐,从而降低“偏粗偏重”的青海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强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铁路、公路网络,吸引北部地区的工业企业向南部转移,带动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服务业水资源污染少,可循环利用率高,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节能减排、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水资源匹配度的有效手段。一是创新理念,加强资金、人才及税收等各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金融保险、咨询等行业,这些行业能耗低,对水资源需求量小而且污染少;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高原旅游名省;四是提高省会西宁市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努力构建高海拔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群落”,这是节约水资源、降低水污染的有效途径。

4.2全面推进行业节水

强化农业节水,因地制宜,积极引进和开发使用节水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首先,以节水新技术为先导,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水平梯田、优化轮作制度、引进节灌技术、耐旱作物良种选育、机械深耕、地膜覆盖、抗旱保水剂技术等,建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加强节水农业技术指导培训[16],可在水资源相对稀缺的西宁市和海东市建立试验区;其次,加强农田点源、面源污染的调查和监控,确保农业用水的水质安全;再次,积极争取国家节水工程项目投资,认真搞好水利扶贫[17-18]。

强化工业节水,推进循环工业发展。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水量平衡测试和节水改造,降低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利用效率[19-21],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

强化城镇节水,积极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节水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大城鎮供水管网节水改造,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提高城镇用水效率,加快建设节水型单位与节水型小区。结合青海省省情水情,推行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积极推进水价制度改革。强化公众参与,进行水资源节约保护专项教育,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鼓励引导公众全民自觉参与节水、护水行动,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氛围[22]。

4.3建设青海省水生态文明

政府有关部门应深入了解青海省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根据水资源的供需情况与空间分布的基尼系数,在科学论证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有效利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建设青海省水生态文明。

首先,建设空中调水管理平台与水科技园区,合理运用空中水资源;其次,在农业产值、工业产值与人口占比最多,水资源需求量大而供给能力小的西宁市,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构建安全高效的水利用体系与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与水资源供给丰富但需求不足的玉树州建立一定的水资源交易机制,提高青海省水资源的利用率;再次,政府应高度重视与高校的合作,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与匹配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加强青海省的生态安全,需要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优化用水空间,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使水资源分配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适应,从而促进青海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编辑:刘照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新有,史正涛,唐姣艳,等.基尼系数在人居环境气候评价中的应用[J].热带地理,2008,28(1):7-20.[LIU Xinyou, SHI Zhengtao, TANG Jiaoyan, et al. Application of Gini Coefficient on climatic evalu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J].Tropical geography, 2008,28(1):7-20.]

[2]刘景辉,李立军,王志敏.中国粮食安全指标的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10-16.[LIU Jinghui, LI Lijun, WANG Zhimin. Study on food security index of China[J]. 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6(4):10-16.]

[3]何祯祥,钦佩,阮成江,等. Lorenz曲线及其在植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1):37-41.[HE Zhenxiang, QIN Pei, RUAN Chengjiang, et al. Lorenz Curv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lant ecology[J].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4,28(1):37-41.]

[4]刘洋,金凤君,甘红.区域水资源空间匹配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4(5):657-660.[LIU Yang, JIN Fengjun, GAN Hong. Analysis of spatial match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J]. 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2005,24(5):657-660.]

[5]王媛,牛志广,王伟.基尼系数法在水污染物总量区域分配中的应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77-180.[WANG Yuan, NIU Zhiguang, WANG Wei. Application of Gini Coefficient in total waste load district allocation for surfacewater[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8,18(3):177-180.]

[6]蒋艳,曾肇京,张建永.基于基尼系数的中国水生态分区研究[J]. 生态学报,2015,35(4):2177-2182.[JIANG Yan, ZENG Zhaojing, ZHANG Jianyong. Establishment of aquatic divisions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Gini Coefficient in China[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5,35(4):2177-2182.]

[7]鲍文,陈国阶.基于水资源的四川生态安全基尼系数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35-37.[BAO Wen,CHEN Guojie. Gini Coefficient of Sichuan ecological security based on water resource[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18(4):35-37.]

[8]史兴民,温文娟.基于水资源的陕西生态安全基尼系数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4):233-236.[SHI Xingmin, WEN Wenjuan. Gini Coefficient of Shaanxi ecological security based on water resource[J].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arid areas, 2010,28(4):233-236.]

[9]刘芳,苗旺.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要素的体系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5):117-122.[LIU Fang, MIAO Wang. System model construction of system elements i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6,26(5):117-122.]

[10]青海省水利厅.2015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R].2015. [Water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Qinghai Province. 2015 Qinghai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R].2015.]

[11]刘烨,田富强.基于社会水文耦合模型的干旱区节水农业水土政策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6(4):365-372.[LIU Ye, TIAN Fuqiang.Comparison of water and land policies for agriculture water conservation in arid areas based on a coupled sociohydrological model[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 2016,56(4):365-372.]

[12]吴丹,王士东,马超.基于需求导向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2):31-36.[WU Dan, WANG Shidong, MA Chao. Modeling of urban water resource optimal allocation[J].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6,30(2):31-36.]

[13]马海良,王若梅,訾永成.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的公平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9):70-77.[MA Hailiang, WANG Ruomei, ZI Yongcheng. Fairness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of Chinese provincial water use[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25(9):70-77.]

[14]俞雅玲,刘玲燕.中国水资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7):12-19.[YU Yaling, LIU Lingyan.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water resource efficiency in China: based on super efficiency DEATobit[J].Economic geography, 2017,37(7):12-19.]

[15]宋国君,何伟.中国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标杆研究[J].资源科学,2014,36(12):2569-2577.[SONG Guojun, HE Wei. Benchmarking of city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J].Resources science, 2014,36(12):2569-2577.]

[16]齐学斌,黄仲东,乔冬梅,等.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5,26(2):288-295.[QI Xuebin, HUANG Zhongdong, QIAO Dongmei,et al.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reasonable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irrigation district[J].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15,26(2):288-295.]

[17]WANG Z G, LIU Y, LI Y Z, et al. Legislation on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and local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6,14(2):144-152.

[18]WANG A M, GE Y X, GENG X Y. Connotation and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water source reserve are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xternality[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6,14(3):189-196.

[19]N·史普博, A·薩巴奇.水资源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NICOLAS S, ASGHAR S. Economics of water[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0.]

[20]钟水映,简新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ZHONG Shuiying, JIAN Xinhu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conomics[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7.]

[21]诸大建,朱远.生态文明背景下循环经济理论的深化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2):208-218.[ZHU Dajian, ZHU Yuan. Deepen theoretical studies of circular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civilization[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28(2):208-218.]

[22]温浩.试论青海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6):62-66.[WEN Hao. Path selec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or Qinghai industry[J].Journ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2,30(6):62-66.]

ARP系统人力资源论文范文第6篇

网络执法官、彩影arp防火墙等ARP攻防软件也用这个,如果你把这个DLL文件删除了,之后随便弄个DLL改名为npptools.dll即可。

如果C盘是NTFS分区格式就把权限都去掉,如果是FAT格式弄个只读就可以了。 防攻击文件:C:WINDOWSsystem32 npptools.dll

处理方法:新建一个空文本文档,改名为npptools.dll然后把它复制到system32文件夹里,覆盖原有的npptools.dll,如果没关闭文件保护,先关闭。再把system32dllcache里的npptools.dll也覆盖了,然后把它们的属性改为只读、隐藏,最后再把它们的everyone权限都去掉,即可!

上一篇:投资项目行政审批论文范文下一篇:遗嘱继承法律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