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汉字范文

2024-07-06

二十四节气与汉字范文第1篇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解析:抓住关键词“商代”“牛耕”。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诗经》收录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排除B项;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C项;甲骨文是商周时代的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

答案:D

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

C.行书

B.隶书 D.草书

解析:依据材料“(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信息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图中秦阳陵虎符上的字体属于(

)

A.隶书

C.篆书

B.楷书 D.行书

解析:秦朝统一文字,规定小篆是全国的统一标准字体,所以虎符上的字应为篆书,故选C。

答案:C 4.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 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解析: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

5.“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

解析:根据材料中“唐朝”“狂僧”和四幅作品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体现的是怀素的作品特点,故选C项。

答案:C 6.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3 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汉字七体”的风采:

请回答:

(1)根据时间判断:A、B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解析:第(1)题结合汉字发展阶段和其特点判断分析;第(2)题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汉字自身发展条件分析。

答案:(1)字体:A——甲骨文,B——小篆。

(2)①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②这一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的演进和创新提供了条件。

[基础巩固] 1.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做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

) A.“状如龙蛇,勾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解析: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状如龙蛇,勾连不断”是对草书的评述,“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是对小篆的评述,“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对隶书的评述,“不真不草,流动奔放”是对行书的评述。

答案:B

2.(王羲之)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楷书

C.行书

B.隶书 D.草书

解析:王羲之的大意是,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钟繇擅长楷书,张芝擅长草书,王羲之的字体应该是楷书与草书的特点兼而有之。

答案:C

3.下列汉字形体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B.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 C.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D.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解析: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过程。

答案:C

4.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A

B

C

D

解析: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A项是甲骨文;B项是草书;C项是楷书;D项是小篆。

答案:D

5.下图中的作品分别出自两位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之手,它们一个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一个刚劲挺拔、骨力遒劲。从字体上看,两者都属于(

)

A.篆书

C.楷书

B.隶书 D.行书

解析:图中的书法作品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符合楷书的特征。

答案:C

[能力提升] 6.历史学家郭沫若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对甲骨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一种图画文字 B.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 C.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书法艺术 D.奠定了秦朝统一文字的基础

解析:关键信息: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题干关键信息反映了后人因“契之精而字之美”对甲骨文“神往”,说明文字的审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B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与反映;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7.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之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解析:书同文的字体是小篆,书同文使文字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便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融合和进步。

答案:D

8.某学者谈到楷书在唐代的流行时说:“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各个书体的特征。四个选项中,A项为篆书的特点,B项为行书的特点,C项为草书的特点。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唐朝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楷书有通俗易识、端重庄严的特点。

答案:D

9.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

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富力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矛盾心理的反映

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

解析:魏晋时期,道教、佛教盛行,故文人多追求超然心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朝重文轻武,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兴起的是市民文化,而不是文人们矛盾心理的反映,故C项不正确,符合题意;元明时期,封建社会开始走入末期,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0.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的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说明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更是谋生的需要。

答案:C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唯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 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2)汉语排名语言实力世界第二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书法的特点。

解析:第(1)题“演变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特点”结合材料一中信息可看出由繁到简;结合材料二信息可知汉字保留了象形文字的某些特点。第(2)题的回答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特点:由繁到简,保留象形文字的某些特点。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发展;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的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十四节气与汉字范文第2篇

【摘要】埃兹拉-庞德作为美国意象主义诗歌的先驱,是一位具有“中国文化情结”的诗人。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重构。深层分析庞德的作品,不难看出庞德在许多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古代绘画,汉字,中国古典诗歌,及儒家思想的借鉴。这些都折射出了其诗歌创作中的中国文化因子。

【关键词】庞德 中国国画 汉字 中国古典诗歌 儒家思想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是20世纪英美诗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也是20世纪英美文学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伟大旗手。他热爱中国文字,中国古典诗歌,信仰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生中为理解中国诗歌和儒家思想,为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庞德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1901年至1906年间他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汉弥尔顿学院,主修罗曼司语和比较文学。1908年发表第一部诗集《一盏熄灭的灯》。1909年在伦敦发表《面具》,《狂欢》,《普罗旺斯》等诗集,由此一举成名。随后他提出“意象派”这一概念并把自己及其领导的伦敦诗人俱乐部成员休姆、奥尔丁顿、菲利特、杜利特尔等人称为意象派诗人。而庞德及其领导的意象派诗歌同中国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

1 庞德及其意象派诗歌同中国文化的缘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充斥于英美诗坛的多是维多利亚时代抒情说教的陈腐诗风,为了革新传统诗歌,庞德十分重视吸收别国文明之长以为己用。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便成为他关注的对象。有些著述认为庞德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始于1913年,笔者认为还要更早一些。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译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书籍供人阅读,仅孔子的经学既有六,七种文本;而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人已翻译了许多中国唐诗和儒家经典,不少英国诗人更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接触费诺罗萨的文稿之前,庞德已经翻译过英国汉学家费尔斯的《中国文学史》(1910年出版)中刘彻的《落叶哀蝉曲》了。

庞德对中国文化的认真研究始于1913年。这一年庞德从美国东方学者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 1853-1908)的遗孀处获得一批用英语注释的中国文学资料及费诺罗萨 《作为诗歌手段的中国文字》(The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a Medium for Poetry)等论文,便据此从事翻译工作。以后几十年。他不断翻译,研究中国文学和诗歌,探索儒学真谛。正是费诺罗萨遗稿中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记述极大地启发了庞德,从而引发了意象主义诗歌运动,标志着欧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

作为诗歌范畴,“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运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文中所谓意象即意中之象。庞德倡导的意象,是英文image的译文,其定义是指那么一件事物,它在瞬间呈现出理智与情感的一种复合体,即运用想象,幻想,比喻所构成的各种具体鲜明的可以感知的诗歌形象。这与受了中国古典诗学和诗歌影响不无关系。于是,主张革新诗歌并善于取别国文明之长为己用的庞德于1913年与其他意象派诗人发表了“意象派宣言”,提出了“意象派诗人三不准”(A Few Don’ts by an Imagist)和意象派诗歌创作“三原则”:(1)直接处理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的“事物”;(2)决不用任何无益于表达的词(3)节奏方面,要用连续的音乐性语言,而不受节拍的束缚。这一原则与中国古诗追求含蓄蕴籍,避免点破说尽的审美取向是一致的。

2 庞德诗歌创作对中国文化的借鉴

2.1 庞德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借鉴

中国诗与中国画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自古以来就是诗画一家,一脉相承,毋庸笔者赘言。至于庞德是否受到了中国画的影响,答案也是肯定的。首先,从庞德早期的文学评论中,可以找到中国画对庞德产生影响的证据。在《严肃的艺术家》一文中,当他谈到伟大的艺术时,庞德说“就绘画而论,我头脑中模模糊糊想到了……伦勃朗等人的作品,还有我根本无从结识的画家的名字,也许是(中国)唐代或者宋代的画家的名字。”[1]另据赵毅衡先生的考证,庞德的夫人朵萝西曾保存过几幅名贵的中国画,他与英国画家温德海姆-刘易斯相识后曾一度痴迷于中国画的色彩和中国书法,而且自己曾有一方中国印章。更有趣的是,据说庞德翻译《长干行》中“妾发初覆额”之所以能够精确,是因为他在大英博物馆看过中国画的缘故。[3]

中国古代绘画讲究神似、写意,讲究对意境的渲染,在画技上常使用点绘、泼墨、勾勒乃至没骨画法,在构图上强调背景对主体的烘托。庞德从这种美学原理中汲取的营养在其短诗《在地铁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中表现得十分充分。庞德在回忆创作《在地铁站》一诗时曾强调,当时他突然发现的不是语汇的描摹,而是“一些小小的颜料斑斑点点。”这些所谓的“斑斑点点”在中国国画中是用来构成花瓣、叶片乃至山脉或树木纹理的常用作画技法“点绘”,而他的“湿漉漉的黑色的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显然是对中国古代仅以墨汁为颜料所画的国画的模仿,正是国画中对湿润的花枝的再现。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中国国画对空间、构图和色调的处理方法对庞德美学观的影响。中国国画讲究构图平衡,常用大片的余白和色彩的浓淡变化来渲染气氛。在《在地铁站》一诗中,庞德将在车站上看到的一群妇女及他们带着的孩子的脸与在湿润的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并列在一起,使后者成为前者得意象。中国古画讲究意境,而意境则是通过典型的意象和巧妙的构图来完成的;庞德认为诗歌的精髓在于意象,而意象不是数学等式,而是与形式、心境相关的东西。从他的这番论述中不难看出他对中国古代画家的美学思想的借鉴。

2.2 庞德对中国汉字和诗歌的借鉴

如果说中国古代绘画对庞德的诗歌意象和诗歌美学观产生了较大影响的话,那么中国汉字的独特之处和中国诗歌的特殊魅力对庞德关于诗歌意象和意象漩涡理论则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将庞德领入中国汉字和诗歌研究领域的就是费诺罗萨。当庞德仔细研究了其手稿《作为诗歌手段的中国文字》后,悟出了“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意象”,而汉字的组合往往能取得一幅动感画的效果。

汉字的构型有六书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与转注,但是庞德与费诺罗萨对六书说并不是十分了解,他们对汉字的兴趣仅限于汉字中的象形字,会意字,特别是会意形汉字,因为正是从这些汉字中他们悟出了理想的诗歌表达方式,汉字在他们眼里不像字而像画。费诺罗萨把汉字称作“基于大自然运行的速写”或“思想图画”。庞德对汉字也曾作过类似的描述,他说:“汉字努力不做音的图形,仍是物的图形,……或是由物组合在一起的图画,它表示的或是一物,或是一个动作,或是一个情景,或是实质。”[2]由此可见,庞德不仅了解到了汉字的奥妙之处,而且兴奋的发现,汉字具有他要寻找的意象的特点:简洁、生动、含义深远。因此,他便将汉字作为一种简洁生动的意象用进了他的诗歌中。

庞德对中国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赞美中国诗“是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找到推动力……很可能本世纪会在中国找到新的希腊。目前我们已经找到一整套新的价值”[4]在庞德看来,中国古典诗歌就是他在中国找到的“新希腊”。对费诺罗萨的笔记和手稿的研究的直接结果是他对14首中国诗歌翻译而成的诗集《华夏集》(Cathay)。庞德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再创作。

2.3 庞德对儒家思想的借鉴

在中国文化中,庞德借鉴最多的当数儒家思想。由于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庞德在1925-1928年间翻译了《四书》中的《大学》,之后,庞德开始翻译《论语》,并于1937年出版。1945-1947年间他又重新翻译了《大学》,同时翻译了《中庸》。1954年,他翻译的《诗经》也得以出版发行。翻译儒家经典作品使庞德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据张子清统计,在其现代派诗歌巨著《诗章》(Cantos)里庞德引用《大学》2次、《中庸》4次、《论语》1次、《孟子》9次,一共用了93个汉字,这在英文诗里是绝无仅有的。庞德曾反复说“我信奉《大学》”所以,《大学》中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构成了庞德思想中的秩序。《诗章》的第13章可以看作是孔子的“正心”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翻版:

If a man have not order within him,

He can not spread order about him;

And if a man have not order within him,

His family will not act with due order;

And if the prince have not order within him,

He can not put order in his dominions.

在《诗章》的第52章至第71章中,庞德还勾画了中国古代的兴亡史。在这长达20章的史诗章节中,读者不难看出孔子思想的重要性;孔子思想在那个国君心中占主导地位,哪个国君的统治便会牢固。在第54章中,他把国君沉迷于道教视作是国运衰败的征兆,把国君推崇孔孟之道视作是国运昌盛的条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庞德《诗章》中的儒家思想是庞德式的儒家思想,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相同的。”[5]在他吸收中国儒家文化的过程中也创造性地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和变易,并以此作为法宝期望使西方的诗歌获得新生,最终拯救西方和美国的文明。

参考文献

[1] Ezra Pound,“The Serious Artist,”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T.S. Eliot,New York:New.Directions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68,6th printing,p.56.

[2] Ezra Pound,ed.Fenollosa:The 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as Medium for Poetry (California: city Lights Books,1936),22.

[3] 赵毅衡.远游的诗神.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37-146.

[4] 赵毅衡.远游的诗神.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56.

[5] 祝朝伟.构建与反思:庞德翻译理论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96.

二十四节气与汉字范文第3篇

经研究,小学组的竞赛包括“汉字听写”“笔画笔顺”“汉字组字”“古诗文联句”4个竞赛关口,初中、高中组的竞赛包括“汉字听写”“判断正误”“汉字组字”“古诗文联句”4个竞赛关口。

七、 竞赛内容

大奖赛题库由语文出版社组织专家研制,出题依据包括:

(一)以不同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现行教材及《语文考试大纲》为基础。

(二)汉字听写的范围,以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8105个规范汉字为核心依据。

(三)笔画笔顺的考核,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GB130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为标准,以语文出版社出版、陕西新华发行集团发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规范笔顺》、《小学生常用字规范笔顺》、《小学生规范汉字知识手册》为依据。

(四)汉字组字和判断正误的考核,以语文出版社出版、陕西新华发行集团发行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常见错别字诊治手册》、《初中生规范汉字知识手册》、《高中生规范汉字知识手册》、《小学生300基本字学习手册》以及商务印书馆最新版的《新华字典》为依据。

(五)古诗文联句的范围,首先立足于语文课程教材及考试大纲中不同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文经典篇目;为达到选拔目的,遴选三秦出版社出版、陕西新华发行集团发行的《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读本》。

“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 陕西省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奖赛 高中组题目及答案【第一套】

预 赛

第一关 汉字听写

(一)常规题20题 1. 桅杆wãi gān 船上挂帆的杆子。 2. 扭捏niǔ nie 形容举止言谈不大方。 3. 官邸 guān dǐ供高级官员住宿的房舍。 4. 耸峙 sǒng zhì 耸立,高高地直立。 5. 扒拉bā la 拨动,去掉。

6. 抵赖dǐ lài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

7. 幌子huǎng zi 商店门外表明 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 8. 顶缸dǐng gāng 指代人受过或承担责任。 9. 症候zhâng hîu 疾病,症状。 10. 醇酒chún jiǔ 味道醇厚的酒。 11. 马鬃 mǎ zōng 马颈上的长毛。

12. 摔跤shuāi jiāo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两人相抱运用力气和技巧,以摔倒对方为胜。 13. 唁电yàn diàn 慰问死者家属的电报、电传等。 14. 悲怆bēi chuàng悲伤,伤心。

15. 鸳鸯yuān yang 一种鸟,雌雄多成对生活在水边,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比喻夫妻。 16. 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 yún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17. 丰腴fēng yú 丰盈,丰盛。

18. 蜗居wō jū 比喻狭小的住所,常谦称自己的居所。 19. 蓓蕾bâi lěi 花骨朵儿。

20. 蝇营狗苟yíng yíng gǒu gǒu 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第二关 判断正误 第一轮6题 百战不怠(殆)、沉鱼落燕(雁)、湎(偭)规错矩、不落窠臼(√)、老牛砥(舐)犊、潜(黔)驴技穷 第二轮6题

纷至杳(沓)来、窜(爨)下焦桐、甘败(拜)下风、年登岁稔(√)、功亏一匮(篑)、诟病(√)

决 赛

第一关 汉字听写

(一)常规题20题

1. 扎根zhā gēn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比喻深入到人群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 2. 灼热zhuï râ 像火烧着、烫着那样热。 3. 官宦guān huàn 泛指做官的人。 4. 讣告 fù gào报丧的通知。

5. 洧川 wěi chuān 地名,在河南。

6. 钣金bǎn jīn 钢板、铝板、铜板等金属板材,也指这些金属板材的加工。 7. 泅渡qiú dù 游泳而过江河湖海。 8. 隐蔽yǐn bì 借旁的事物来遮掩;也指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 9. 夯实hāng shí 用夯砸实(地基);比喻把基础打牢,把工作做扎实。 10. 哆嗦duō suo 因受外界刺激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 11. 陨落yǔn luî (星体或其他在高空运行的物体)从高空掉下。 12. 驯服xùn fú 顺从;使顺从。 13. 翘楚qiáo chǔ 比喻杰出的人才。 14. 阔绰kuî chuî 排场大,生活奢侈。 15. 黄粱梦huáng liáng mâng 指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 16. 迥异jiǒng yì 相差很远。 17. 东瀛dōng yíng 指东海。 18. 胆固醇dǎn gù chún醇的一种,是合成胆酸和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胆固醇代谢失调会引起动脉硬化和胆石症。

19. 阿房宫 ē páng gōng秦始皇时开始建筑的大型宫殿,规模宏大。 20. 校雠jiào chïu校对书籍文字,勘正讹误。 第二关 判断正误 第一轮4题 深山野奥(墺)、匆據(遽)、搓(撮)要删繁、秕糠(√) 第二轮4题

暴戾肆(恣)睢、焚膏继晷(√)、拊鹰(膺)长叹、掂辍(掇) 第三轮4题

鬼域(蜮)伎俩、宾(傧)相、弁言(√)、呲(龇)牙咧嘴 第三关 汉字组字

(一)写出同偏旁字 第一轮4题

写出由“巾”构成的字:

巾币布帅市师吊帆帏帐希帖帜帙帕帛帚帑帔帮带帧帝帡帱帨帻常帼帷幅帽幂幄幕幌幖幔幛幞幡幢幪

写出由“犭”构成的字:

犰犯犴状犷犸狂犹狈狄狃狁狉狙狎狐狝狗狍狞狒狨狭狮独狯狰狡狩狱狠狲狴狸狷猁狳猃狺狼峱狻猜猪猎猫猗猇猖猡猊猞猄猝猕猛猰猢猹猩猥猬猯猾猴(犭+俞)猱猿猺獐獍獗獠獴獭獬獯獾玃

写出由“马”构成的字:

妈吗笃冯驭驮驯驰驱驲驳(马+文)驴(马+夬)(马+丕)驵驶(马+冋)驷驸驹驺驻(马+玄)驼驽驾驿骀骁骂骃(马+先)骄骅骆骇骈骉骊骋(马+余)验骍骎骏骐骑(马+非)骒骓(马+匋)骕(马+录)骖(马+丰石)(马+是)骗骘骙骚骛骜(马+原)(马+奚)骝骞骟骠骡骢(马+粦)(马+孱)骤骥骦骧

(二)写出读音相同的字

第一轮4题 ɡɑn 干甘玕杆肝坩苷矸泔柑虷竿酐疳尴杆秆赶敢感澉橄擀鳡旰绀淦(洽

+甘)赣冈冮扛刚岗肛纲(木+冈)矼钢缸罡堽港杠埄钢筻戆 ɡuɑn 关观纶官冠倌蒄棺鳏莞馆琯筦管鳤毌贯掼涫惯裸盥灌瓘爟鹳罐 liu 溜熘刘浏留流琉硫馏旒骝榴飗镏鹠瘤瑬疁镠鎏珋柳绺锍罶六陆碌遛鹨 xun 勋埙熏薰獯纁曛醺旬寻(纟+川)巡郇询(寻+阝)荀荨峋洵浔恂珣(王+寻)栒(火+寻)循鲟训讯汛迅驯徇逊殉浚巽蕈噀 第四关 古诗文联句

(一)古诗词联句

1.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唐·李白《菩萨蛮》)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晋·陶潜《归园田居》) 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唐·刘禹锡《石头城》)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二)古文联句

二十四节气与汉字范文第4篇

学院:xxxxx班级:xxxxxx

姓名:xxxx学号:xxxxxx

摘要:大学生不能仅仅只死读书本,不问窗外之事,了解当前的一些形势,国家的一些基本政策,对于指引我们的前进及努力的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关键词:局势政策实践视野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不能仅仅只死读书本,不问窗外之事,了解当前的一些形势,国家的一些基本政策,对于指引我们的前进及努力的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向着明确的方向及目标前进,最终取得成功。

通过这两年的学习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每学期的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在国际方面,我们了解了当今世界的局势,了解了美国大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局势和安全的危害与企图控制;了解了世界经济的形势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有在新的全球化和一体化情况下,世界多极化形成了以美国,日本,欧盟,亚洲新兴工业国像韩国,新加坡等为中心的全球市场。国内方面,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形成,带领中国人民在小康社会建设的道路上,奋力拼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修正宪法颁布,三个代表写入宪法,明确了三个代表在国家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的指导作用,增加了关于人权的论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指明了维护人权在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还增加或者修改了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内容;关于台湾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争取在"一国两制"的和平前提下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国的

发展要注意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但是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很积极,要么懒散地在教室里睡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课外书籍等等。当我试着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预先地认为这门课没意思、没有用,所以上课没劲。可以看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有用之处”没有一个清楚而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老师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首先得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讲清楚这门课的“有用之处”,让我们知道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们能收获些什么。那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呢?说到底,老师能教给我们什么呢?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的形势,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当然是高屋建瓴的概括。但如果老师照抄照搬、机械地讲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肯定很少有同学想听。而换一种思路,从提高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视角探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国家和社会的形势与政策连着各行各业,连着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判断,这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之一。“两耳不闻窗外事”,闭目塞听,对世界和国家的形势发展、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一无所知的人决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发展前途的人才。

在教学中我感觉可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势与政策》课如果干巴巴地讲事件、政策等实际问题,那就没味道了,似乎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现代传媒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一切。其实,单纯地罗列时政,本身也不符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初衷,不符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形势观、政策观及科学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决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结合,把理论阐释与实际问题分析紧密结合起来,让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

第二,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如前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所讲授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需要事理结合,进行理论分析。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历史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因为任何社会现实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实问题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过程,就很难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理解。

第三,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利用现代传媒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基于这一特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有的甚至非常熟悉,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能搞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而必须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十四节气与汉字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发现对外汉语学界对汉字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汉字本体看汉字教学;从教师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语学习者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字教材编写看汉字教学。近二十年来,在汉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上已经成绩颇丰,但对外汉字教学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大可供研究和探索的空间。首先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本身的汉字习得规律的研究还不尽如人意;其次,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落实;第三,应加强落实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研究成果;第四,汉字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渗透有待加强。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探索

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汉字一直是汉语学习的难关,在世界范围汉语热的背景下,虽然学习汉语的人数一直在猛增,但“汉语学习者中途流失严重”[1],“大多数留学生浅尝辄止于初级水平,难跨中级,进入高级阶段者寥寥无几”[2],“最明显的原因是汉字的难关” [3]。本文通过对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发现,对外汉语学界对汉字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汉字本体看汉字教学;从教师角度看汉字教學;从汉语学习者角度看汉字教学;从汉字教材编写看汉字教学。

一、从汉字本身看汉字教学

“教什么”应该是任何一种教学框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既然是“汉字教学”,教学的主体当然应该是“汉字本身”。卞觉非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语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4]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和针对母语学习者所进行的汉字教学不同,这里的“汉字本身”,应该只限于“现代汉字”。而万业馨也认为“汉字教学的目的,是让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对汉字符号体系有基本的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运用一定数量的汉字”[5]。可见,掌握一定量的汉字,并最终能在语言表达中运用汉字是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

万业馨认为,为完成汉字教学目标,“教者面临着自身对汉字符号体系的认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全面了解汉字符号体系而非零散的汉字这两个主要问题。”[6]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李大遂(2008)认为,对外汉字教学要走出当前的困境,要注意关系到外汉语教学全局的几个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对汉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汉字教学要形、音、义兼顾;对外汉字教学要将识字量作为重要的追求目标;汉字教学的推展要坚持以偏旁为纲;要开好独立的汉字课,积极探索对外汉字教学新体系。[7]要想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必须提高对汉字本身的研究。笔画、笔顺、部件、结构、声符、形符等都是汉字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部分学者也都是从这些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汉字构形与汉字教学的关系的。

从汉字本体看汉字教学,是从汉字本身的特点以及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出发而论的。加强汉字的本体研究,才能更好的推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

二、从汉语教师角度看汉字教学

汉字难学,几乎成为学界公认的看法,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汉语难学”缺乏令人信服的理据,是个伪命题[8]。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心理来看,消除学习者的畏难心理对于习得新的语言效果很显著。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外汉语教师和学习者也应该消除“汉字难学”这一障碍。

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之前,就应该先树立“正确的汉字观和汉字教学观”[9]。“对外汉语教师确立科学的汉字观和务实的教学观,也就是要准确把握汉字的特点和性质、汉字本身的构形构词知识,能够确立有针对性的、基于现实的、积极的教学理念。”同时对外汉语教师还要培养“汉字意识”[10]。

除了理论和意识之外,张静贤提出,“汉字的历史、现代汉字的形体、现代汉字的规范和改革以及外国留学生容易写错的字例分析也是汉字的主要内容”[11]。对于汉字知识的教学问题,也有学者(张朝晖,1997)提出自己的意见,“汉字教学必须先从简单的教起,先教简单的汉字笔画和部件,然后让学生学习合体字”[12]。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有人文意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信心;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避免挫伤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从汉语学习者角度看汉字教学

在对外汉语中,汉字学习之难,相比于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非汉语文化圈的学习者的困难更大。赵悦认为,对非汉语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汉语学习的困难,主要存在两种,一种是表层识记困难,一种是深层识记困难。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种困扰和障碍:视觉的识别转化上的困扰、识记障碍、书写障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大脑处理拼音文字与象形文字的脑机制差异[13]。这种分析是很有见地的,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外汉字教学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存在的困难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要照顾到学习者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心理状态。

除了要了解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字过程产生困难的心理机制、情绪障碍和母语负迁移等因素外,也需要关注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特点。根据肖奚强所总结的偏误分析看,汉语学习者的汉字书写偏误大多与汉字部件有关。部件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和部件的变形与变位。[14]肖奚强先生对于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非常有见地,也形成了自己的系统。从奚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习者的汉字书写偏误,有的是所有汉语学习者都可能产生的偏误,比如由于“形近改换”造成的部件偏误,是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启蒙阶段也会产生的书写偏误;有的是在学习者产生了意符意识之后,具备了一定的意符类推能力之后所产生的“意近改换”偏误;有的则是汉语学习者在形成了形符和声符意识之后,具备了对汉字形符和声符的类推能力之后所产生的对汉字部件的“类推改换”以及“部件增损”偏误[15]。而汉字书写偏误中还有一些是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偏误,比如汉字学习中受到母语负迁移而从而产生的汉字部件变形,学习者受到镜像心理机制影响所产生的“部件镜像变位”[16],还有学习者因上下文话语语境或者背景知识语境影响而产生的汉字字形偏误[17]。由此看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该重视汉字部件教学,特别是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教学,帮助学习者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同时也要注意汉字的话语语境和文化背景语境;针对不同的偏误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会使用不同的策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也会使用一定的策略,來帮助汉字的识别和记忆。以往的研究者也有对学习者这方面的研究,有对学习者汉字学习策略个案的研

究[18],也有对被试者汉字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19]。

总之,从汉语学习者的角度看汉字教学,汉语教师应该遵循汉语学习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针对不同的汉语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从汉字教材编写看汉字教学

近20年来,汉字教材的编写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涌现出大批的成果,无论是教材总量还是教材类型都在逐年递增。事实上汉字教材的大量编写,并不意味着已经解决了当前汉字教材的所有问题,汉字教材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汉字教学的复杂性要求,有学者曾经做过调查,发现有的汉字教材虽然涵盖了初级、中级、高级的学习阶段,但教材编写大多还是针对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从教材的类型看,现在学界编写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对外汉语汉字课教学所编写的独立汉字教材,一类是为适应汉语非母语者学习汉字需求所编写的教材参考资料和自学教材。[20]

而现有教材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通用性和针对性较强;大多注重汉字知识的编写,但对汉字知识点的选择呈现一定程度上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注重汉字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和通用性,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21]。在汉字编写的对策上,学者张静贤提出了以下编写策略:加强对现行教材的调查、研究、总结,建构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外汉字教材编写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教材适应范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水平层次、教材媒介、教学对象年龄层次、教学对象国别类型;加强对汉字教材的创新性与针对性研究,加强教材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发趣味性较强的多媒体汉字教材;编写针对不同国别、不同阶段、不同教学目标的汉字教材。

总之,汉字教材编写的要遵循的原则应该以学习者和汉字本身为中心,遵循汉字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教学的规律,编写出既能实现汉字教学目标又能切合学习者特点同时又不失实用性和趣味对外汉字教材。

五、结语

本文所选取的文献虽然只占整个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成果的很小部分,但从本人管窥蠡测的梳理来看,对外汉字教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展望和思考如下:

首先针对对外汉语学习者本身的汉字习得规律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加强对外汉语汉字习得规律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意义重大,也更有利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发展。

其次,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落实,近几十年来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已经取得相对丰富的成果,但对研究成果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很多研究成果还仅停留在研究理论阶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并不理想,理论研究最终应落实到实践,否则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第三,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落实,很多教材编写的研究和理论成果,因为很多现实原因不能在教材编写中落实。这应该引起相关的部门和机构足够重视。

第四,汉字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有待进一步加强。汉字文化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渗透,始终还是对外汉字教学的薄弱环节,这既有教师本身专业知识的原因,也有学习者由于中国汉字文化背景知识匮乏所产生的文化隔阂的原因,也有汉字教学理念的原因。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更有利于汉字音、形、意的学习和掌握。

以上是本文对于对外汉字教学的粗浅的梳理和浅显的思考,疏漏之处难以避免,本人会继续加强对对外汉字教学的关注、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金枚.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简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2]金枚.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简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3]转引自金枚.汉字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大难点简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4]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

[5]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认识汉字符号体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6]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认识汉字符号体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7]傅晓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2).

[8]李泉,阮畅.“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12(4).

[9]李泉,阮畅.“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12,(4).

[10]戴竹君,吴晓平.试论汉语国际教学中汉字意识的培养[J].汉语学习,2012(4).

[11]张静贤.谈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课[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1).

[12]张朝晖.汉字的学与教[J].世界汉语教学,1997(3).

[13]赵悦.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习得规律与教学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4).

[14]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5]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6]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7]穆聪.语境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字形偏误的影响及教学策略[J].

[18]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个案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19]赵果,江新.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

[20]李香平.当前留学生汉字教材编写中的问题及对策[J].汉语学习,2011(1).

[21]李香平.当前留学生汉字教材编写中的问题及对策[J].汉语学习,2011(1).

二十四节气与汉字范文第6篇

1、 汉字的起源:

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

仓颉造字: 流传于郑州市郊区、新郑、新密、登封一带。新郑市城南关有座风台寺,相传是古代仓颉造字的地方。古时候没有文字,人们结绳记事。轩辕黄帝统一中华后,命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在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专心造字。好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仓颉很着急,一天他正坐在茅屋前苦想,一只凤凰呜叫着从天空飞过,凤凰嘴里衔的一片树叶落下来,上面有个明显的兽蹄印,一名老猎人说这是貅蹄印,各种兽的蹄印都不一样,他只要一看蹄印,就知道是什么兽。仓颉由此受到启发:世上万物各有特征,抓住特征,画出图像,不就是字吗?从此他注意观察各种事物,造出了山河湖海、日月星云、树木花草、鸟兽虫鱼等很多字,从此中国有了文字。后人为纪念仓颉造字的功劳,把仓颉造字的高台叫“凤凰衔书台”,宋朝人又在这里建寺筑塔,称为“凤台寺”。

汉字,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中美洲印第安族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汉字是从古代汉字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我国的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已经历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它的发现对研究商周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中国文字的发展史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字体及事件呢? 2.甲骨文、金文

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它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故称甲骨文。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日、河、明、十二生肖图)

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教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这两种文字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两种字体。但随着经济交往、人们的交流活动的增加,汉字各自为政而没有统一标准的状况,便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于是,“书同文”的意义便显而易见了。 3.“书同文”: 小篆→隶书

“书同文”为哪国的哪种字体?秦国的小篆,后来是隶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又称籀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是一种较为统一的文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

隶书: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据载,隶书是程邈改造的,因程邈当时获罪入狱,而秦时称罪徒为“隶”,所以便将程邈改造后的文字称为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 之称。

汉隶特点:

1 1,改变了篆书狭长的字体,结构上呈横长竖短,字形变得扁宽。

2,点画由匀称的弧笔变为粗细结合笔姿险峻的直笔。并在用笔上出现“蚕头燕尾”,曲折处由圆转改为方折 3,象形意味大大减少

探究:文字统一的意义何在?

提示: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字的发明不仅成为了一种工具,而且后来还成为了一种艺术。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二目,书艺历程。

二、书艺历程

汉字为什么会成为一种艺术? 1 .汉字发展为艺术的原因

a单体汉字的字型丰富、数量庞大---准备了材料

b知识群体的形成----动力基础(具有艺术素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则为发展汉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人力准备,这也是书法艺术不断推陈出新、异彩纷呈的动力。) c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提供了条件

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个朝代的书法成就来感受其间的风骨意蕴。

2、书法艺术发展历程 (1).秦汉——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

秦汉时期书法艺术处于自发阶段,这个时期秦小篆汉隶的特点(结合地图册中秦《泰山刻石》和汉《石门颂》思考):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承秦隶,但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由于秦时刚统一文字,所以当时文字比较重视实用性。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后,其发展情况怎样? (2).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艺术性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对社会危机反省的同时形成一个特立独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条件。 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是“书圣”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地图册中插图),具有飘逸飞扬、虚玄灵动的特点。 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其为怀念在安史之乱中死于叛军之手的侄子所作,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苏东坡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行书易写、易认、易于流行,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 (3).隋唐——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教材插图《张旭草书》和颜真卿《多宝塔碑》:张旭的草书较为张扬个性、意绪狂放,怀素继承了张旭的草法,把草书艺术推向了高峰。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柳公权的楷书则是遒劲森严、另创新意。较之颜体,柳体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欧阳询、颜筋柳骨; 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颜真卿的书法成为一种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

2 形式罢了。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特点是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但不容易识别. “楷”又称正书,正楷,真书,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按照用笔和结体特点,可分为魏碑和唐楷两大系统

楷书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无论结构,用笔都已达到完善成熟的境界。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

魏碑,主要是指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碑志造像等刻石文字。它是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性书体,点画形体造型还留有明显的隶书的痕迹,是一种还不成熟的楷书。

问题:为什么唐代会有这种不拘一格的书法风格?它与什么有密切关系?

(时代风貌)当时的时代风貌: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激荡着一种进取精神,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4).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崇文风气浓厚,又因当时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这个时期的代表有“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地图册中苏轼、黄庭坚的书法作品) 苏轼——豪放逸丽,追求自然

黄庭坚——入古出新,用笔锋利,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黄庭坚(1045--1105) “苏门四学士”之一。以文学著称,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朗月清风,书韵自高。 )

米芾——善写行书,笔力爽利而沉着

蔡襄——落笔精丽,使人心醉(蔡襄(1012-1067)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

宋徽宗赵佶(1082-1135)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家 ,他的书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瘦劲;;结体笔势取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5).明代——呈现平民化、世俗化趋势,更强调个性化创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趋势,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祝枝山、文徵明(教材插图)。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汉字艺术,不仅表现在书法艺术上,还表现在篆刻艺术上。教材P33的小字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可参看。

中国的印章篆刻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秦汉时以小篆为基础,融合隶书风格。到明代与书法、绘画合为一体。

小结:书法千年,千年书法,独特的方块字,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也造就了一种艺术门类,同学们在感受其美感的同时,更应体会华夏文明的个性。 汉字的发展演变:

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演变规律:由复杂到简单;

由具体到抽象;

由不规则到规则、稳定

上一篇:二上数学广角搭配范文下一篇:二十四节气之立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