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用血计划范文

2024-07-17

输血科用血计划范文第1篇

2. 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输血科科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暂时离开,必须向有关人员交待,说明去向、事由、时间并按时返回。

3. 一般输血,医生预先填写输血申请单并逐项填写清楚。护理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临床诊断正确无误后,抽取血标本,由专人送输血科。急诊输血亦同时将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一并送血库,否则应立即通知有关医师补齐。

4. 血库人员在收到申请单及血样时,与送血人员共同认真核对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临床诊断,并与血样标签核对是否完全相符,如有不符,应立即退回重送,经核实无误后方可进行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5. 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各项检验单必须详细登记并签全名。如确遇难以判断的结果,应向科室负责人或有关上级报告,并认真复查,直至结果明确无误,方可发血以确保安全。

6. 统一使用本地区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制品,对血站送的血液要认真检查,严格核对,如发现采供血机构所发血的血型标记有误,或标签内容模糊不清,应做好记录,然后通知采供血机构退回复核。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血液一律退回,不得使用。且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报告。

7.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姓名、性别、并按好、科别、床号、ABO及RH血型、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血液一经领出,不得退回。

8.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9. 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工作需要,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和临床用血技术的研究。

10.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

11. 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当作好血液冷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全血、红细胞冷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液应当按保存日期的先后排序,分型存放,先存先用。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特殊情况需要保存期短的血例外)

12. 贮存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储血室每日三氧灭菌消毒一次;储血室及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需达合格。

13. 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及报表,仪器设备及维修记录,试剂质量要有保证,有关资料需要保存十年。

14. 在血液贮存期出现血袋标签破损及血液质量问题及保存过期时,由输血科负责人写血液报废申请单,经主管领导确认、批准,即可作出报废处理,并做好记录。

15. 必须严格履行交接班手续,遇到疑难及特殊情况,及时向上级技师及主任请示。

输血科用血计划范文第2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2.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3.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4.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2.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三)输血科质量考核标准 项 目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输血管理工作会议;至少一次临床输血1.查会议记录,缺一次扣5分; 2.培训缺1次扣10分; 组织管理 知识培训;输血科独立设臵。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考核并及时反馈或通报; 3.查看资料,未开展考核或未向临床反馈或无书面通报扣10分; 建立并落实相关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实行24小时供血服1.查看文件资料,每缺一项制度或1项规范或1项职责扣5分; 务; 2.检查相关工作记录本和现场观摩操作,发现有操作不规范现象扣5分; 制度管理 3.查值班、交接班记录本,输血科24小时内存在脱岗现象扣20分; 建立临床输血申请、用血审核、会诊及受血知情同意(输血治疗同意率达100%)1.抽查输血病历,看输血申请、审核(主治以上医师审核,大量用血医务科是否制度;全血和成份输注适应症-≥90%、成份输血率≥90%;保证库存血量(周用审核),未规范填写输血申请或未履行审核手续每次扣10分; 血量50%),满足临床需要;开展自身贮血、自体输血,有质量和安全保障条2.无输血指征每次扣20分;每次输血未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扣20分,填写不规件和措施;输血科发血和输注时执行双核对、双签字; 范每次扣5分;输血记录不规范每次扣5分;输血完毕未将血袋条形码贴交叉单或不需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每次扣5分;输血袋在24小时内未及时交回输血科每次扣5分。 合理用血 3.从抽查的病历中,计算输血适应症和成份输血率,每下降1%扣责任科室10分; 4.现场查看库存量,库存量达不到要求扣10分; 5.现场查看临床输血:输血科取血时取血者与发血者未核对扣20分,科室输血前未进行两人核对扣20分; 6.现场检查,发现自身贮血、输血有不规范现象扣1分; 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并开展监控活动;开展常规项目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血1.现场查阅,无质控小组扣5分;未正常开展质评活动扣10分;无室内质控和液出入库、储存保管、报废规范;出入库的核对记录、有储血冰箱温度监控;未参加室间质评各扣20分; 质量控制 血液交接过程中,严格履行交接手续。 2.查看出入库记录、储血冰箱温度监控等相关资料和记录,并现场查看出入库、储存保管、报废是否规范,缺一项记录扣10分;1项记录不规范扣5分; 制定并实施预防输血感染方案;规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血型(包括RH(D)、1.查看资料未制订方案扣5分;2.现场查看有无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的能力; 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必要时检查不规则抗体;开展输血不3.抽查输血病历,发现1例患者无故未进行输血前检验扣20分; 预防感染 良反应检测、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 4.输血不良反应未及时报告到输血科扣10分,输血科未开展输血不良反应检测扣5分;发现1例未调查处理扣20分; 1.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科室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意识。 少开展一次扣分; 医疗服务安全2.及时报告、妥善处理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纠纷。 未及时报告和处理扣分; 和指令性任务 3.认真完成政府指令性及卫生支农任务,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公益性活动。 未完成政府指令性及卫生支农任务扣分; 2

1.医院的科室质量管理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科主任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室的质量水平。除同行专家评审,作为一般业务行政职能部门是没有能力直接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评价是科主任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科室质量管理及经常性工作。 科室所发生的质控扣分,质控小组成员承担50%。 小组职责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本科室各级人员落实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年终质控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35% 并结合本科室的质量教育、检查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收集汇总本科质量管理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并定期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质控科汇报质量管理工作。 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科室所发生的院感扣分,院感小组成员承担50%。 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年终院感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15% 科室医院感染施并指导实施; 管理小组职责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 相关指标 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输血科服务满意度≥90%。 每月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分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每下降1%扣5分

二、临床用血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无输血指征者,每次扣20分; 2.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100%;

每次输血未签订知情同意书,每次扣20分,填写不规范扣5分。 3.输血前完善相关检查项目;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履行审批(主治以无故未行输血前检查者,每次扣20分;未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未履行审批手续,每缺一项扣10分。 上医师审核,大量用血医务科是否审核)手续。

4.严格遵守取血制度;输血前严格进行双人核对;输血完毕后将血袋输血科取血时取血者与发血者未核对扣20分;输血前未进行双人核对,每违规一次扣20分;输血完毕条形码贴交叉单或不需交叉配血申请单上。 后将血袋条形码贴交叉单或不需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每违规一次扣5分。 5.输血记录准确及时。 输血记录不规范每次扣5分; 6.严格执行输血袋回收制度。 输血袋在24小时内未及时交回输血科每次扣5分。 7.成份输血率≥90%。 每下降1%扣10分; 8.规范开展输血注不良反应检测、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未及时报告到输血科扣10分,发现1例未调查处理扣20分;

三、医院感染管理 3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1.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未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扣5分;制度未落实每项扣10分; 2.是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1.科室未建立感染管理小组扣5分; 2.院感小组未履行职责则科室所发生的院感扣分,院感小组成员承担50%。年终院感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15%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是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 未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扣5分;责任一处未落实扣5分; 4.医院的建筑布局、设施是否合理; 设施布局不合理扣5分; 5.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工作流程不符合要求每项扣5分; 6.是否建立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未建立制度扣5分; 7.是否按规定报告; 未按规定时限报告每例扣5分;漏报1例扣10分 8.是否有相关制度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未制定制度扣5分;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 9.是否存在违反规范的情况。 违反规范每次扣5分 10.是否有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管理,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每超过1%扣2分(总计10分); 感染、留臵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等。上述医院感染率≤10% 11.是否建立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无制度扣5分;1项制度未落实扣10分; 12.是否存在违反手卫生规范的情况。 违反手卫生规范,每次扣5分; 13.是否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相关证明未进行审核,每次扣20分; 14.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否实施了严格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未实施严格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每件次扣20分; 15.监测效果是否达标。 监测效果不达标,每次扣10分; 16.是否开展耐药菌株监测,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未按规定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每例次扣5分; 17.是否按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未按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每例次扣10分; 18.是否按规定进行耐药菌株监测 按规定进行耐药菌株监测,每少一次扣5分; 19.是否建立员工职业安全制度; 未建立员工职业安全制度扣5分;制度未落实扣10分; 20.发生职业暴露是否及时报告 发生职业暴露未报告扣10分; 21.相关评价指标 ①医院感染现患率≤10%,特殊科室如ICU、血液科、肿瘤科≤15% 每超过1%扣5分; ②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每下降1%扣2分; 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每下降1%扣10分; 4

四、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健全与完善各科室(各部门)患者身份识每一环节执行不到位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 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执行不到位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查对制度每一环节执行不到位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患者未建立腕带每发现一次扣10

一种有效的手段(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 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5.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记录 每个部门落实不到位扣10分; 目标

二、提高用药安全 药柜无专人管理扣10分,误用风险的药品无醒目标志并分区放臵扣10分;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未认真核对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2.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发现一次存在药物配伍禁忌扣2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3.在开据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4.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医院能集中配制、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设施 输液配制和输注违法规范每次扣2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5.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考核各科医护人员对常用的药品的不良反应不了解扣每次5分,临床使用药

序,且有文字证明 品时未加强巡视和观察扣11分; 6.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临床药师未履行职责每发现1例不合理用药扣临床药师5分;1例药品不良 反应临床药师未提供咨询服务扣5分。 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每一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扣20分; 目标

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除紧急抢救外执行口头或电话医嘱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 30分;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紧急抢救时未护士未向医生重述口头医嘱或未实施双重检查每次扣10分;

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由此导致的差错扣30分; 5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接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者未规范、完整记录和进行复述,并提供给医师使用每 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目标

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发现未完善术前准备下达择期手术医嘱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 次扣30分; 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 手术部位未标志每次扣10分; 3.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的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未制定扣5分。 目标

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每一环节不合要求扣5分;

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2.操作。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未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感染每次扣30分;

3.器材。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 使用不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感染每次扣30分; 4.环境。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不合要求扣10分; 5.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手术后的废弃物未按感染性废物处理每次扣10分;

目标

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未制定或不合实际扣5分; 1.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每一环节不合要求扣5分; 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包含项目不符合实际情况扣5分;

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4.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每一环节不合要求扣5分;

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目标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对上述特殊患者或体检人员无防范跌倒措施扣10分; 语言提醒、挽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未建立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扣5分; 3.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未认真实施防范跌倒的措施每个环节扣10分; 4.护理服务有适宜的人力资源保障,与服务对象的配臵合理(开放床位与出勤护士比为1:0.4)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扣5分; 目标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6 1.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未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扣5分; 2.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未认真实施防范压疮的措施每个环节扣10分; 3.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无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扣5分; 目标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发现1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扣10分; 1.建立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处罚性)与措施 2.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卫生部医政司主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报告活动

未进行“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扣5分; 3.进行“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4.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未进行针对性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扣10分; 续改进 目标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未对患者(家属)提供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每次扣5分;

理解与选择 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 在手术前(或有创性操作)前未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确认患者身份每次扣10 分; 3.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 未告知每次扣5分; 4.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未公开扣5分;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五、1.制定各种临床输血治疗用血的原则。 2.评估输血科的统计资料。 3.定期检查临床输血病历,以输血适应症、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前九项检查,审核院内不正常用血情况。 4.分析全血和成分用血的使用情况。 5.估算输血科储备血或输血的比例。 6.评估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症。 7.对院内有关输血的医、护、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8.协调沟通输血科与各科室间有关输血工作的事宜。

输血科用血计划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现就我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制定如下制度。

—、目的

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

二、组织构成

输血科、检验科、医务科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院内感染管理科。

三、部门职责

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并反馈给张家口市中心血站。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医务科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 (SHOT )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四、实施措施

(一)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二)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四)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五)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六)输血前必须检査不规则抗体筛査实验。 (七)输血前由两名护士,特殊情况可以一医一护,认真核对 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八)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九)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 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乙肝2对半、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 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十一)对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项目(乙肝两对半、 抗-HCV、抗-HIV、梅

毒螺旋体抗体等)为阳性结果者,主治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和亲属或监护人检测结果和对患者的谈话内容、时间、患者或其亲属签名等应记录在病历中。

五、输血不良反应监控、调查及处理程序与方法

(一)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査、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 (D)血型。通知输血科 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把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

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按我院相关规定执行,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输血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査,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科。

(四)输血完毕,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立即送输血科,由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六、输血传染疾病的处置程序

(一)当出现输血后感染病例时,经治医师应立即填写输血后感染报告单,上报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医院感染科。

(二)输血科接到报告后应深入临床科室,记录发生输血后感染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血液 编码、输入量、感染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对疑为输血后感染 病人进行评估,并详细做好记录,必要时请市中心血站专家会诊评 估。

(三)因输血发生感染性疾病,经治医生必须认真按照要求填 写感染疾病报告卡,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因输血所发生的感染性疾病,血站和检验科必须将受供血者血样重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及时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五)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及追踪感染原因,做好相应登记,写出调查报告,同时要及时上报张家口市中心血站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六)经治医师、护士应配合职能部门查找、追踪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七)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査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八)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一段时期内出现输血传染病症状,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除向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外,应向供血机构书面报告。

七、输血传染疾病处理方法

(一)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 (二)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 (三)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

(四)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

八、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

(一)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 (二)采用自体输血。

(二)去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

(四)尽可能避免在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急性失血、DIC、溶血等因素时输血。

(五)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 (六)采用配合型血液成分输注。

九、预案启动与终止 (一)应急响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传染性疾病时各临床用血科室及时报告输血科及相关医务部门,并按相关流程进行处 理。

(二)预案终止:输血危害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则该预案终止。

十、应急培训、演练及考核

全员培训: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临床输血知 识培训活动,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提高全员输血安全意识及输血医学理论水平。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加强临床输血技术管理,开展临 床输血技术训练,提高临床输血管理水平和输血技术操作,并进行相应的演练及考核。

十一、总结评估与改进

对每一起临床输血危害事件,输血科应进行总结评估,并汇总上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并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十二、本预案经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十

三、附件: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 1-2小

时后缓解。

(二)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三) 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四) 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五)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 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六) 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七)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提高警惕。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凝血功 能;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使血清钾降低。

(八)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是一种输血后数小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病因是某些白细 胞抗体导致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热、呼吸 困难、呼吸道出现液体。

(九) 传染性疾病 输异体血主要是传播肝炎和HIV,核酸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血液 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但迄今为止,疟疾、SARS、Chagas病和变异型 Creutzfeldt-Jakob症仍无法监测。

(十)其他如:峰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附件:

1、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图

2、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图

附件1: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图

附件2:

输血科用血计划范文第4篇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我园特制定以下消毒卫生制度: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早晨中午开窗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幼儿教室、活动室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紫外线灯每周擦一次浮尘,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二、口杯消毒。幼儿每人一杯,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消毒柜每日消毒一次40分钟。

三、加强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保持幼儿个人的清洁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幼儿用餐桌子使用前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一次,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五、桌椅、床头、门把手、水龙头等幼儿幼儿易接触的物体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洗一次。

六、幼儿寝室、活动室、厕所地面随时清扫。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把擦洗消毒一次。

七、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一次30分钟,并晒干。

八、图书消毒。图书要达到每两周翻晒一次。

九、厕所要清洁通风,随时清扫,做到无异味,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冲洗、浸泡消毒一次。

十、床上用品消毒。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床单、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床单、枕头每周爆晒一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

十一、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要勤洗澡,勤剪指甲。给幼儿开饭前要用肥皂洗手。

十二、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台吉镇中心幼儿园

一、消毒要求与具体清洁操作方法

(一)房屋空间

每日开窗通风(早7:30开窗,中午12:00关窗)是控制呼吸道疾病流行或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二)毛巾

在集体生活中,毛巾的卫生不好是传染疾病的途径之一,如传染沙眼、流感等病毒。要求擦手巾保证一人一巾,要用肥皂水浸泡搓洗,并放在阳光下曝晒。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要求每天清洗消毒一次,用肥皂水浸泡搓洗,并放在消毒柜里消毒,但要防止毛巾被烤焦

(三)口杯

幼儿的口杯要一人一杯、专人专用,每天必须消毒,每日在幼儿入园后必须放好已经消毒过的口杯。口杯是幼儿喝水及吃药用的,在幼儿吃完药后教师及保育老师要督促幼儿把口杯内的药吃干净后放在口杯架上,口杯要按要求定时进行消毒。

(四)玩具

玩具是幼儿园必须备的物品,也是幼儿接触最多的物品,尤其是小班幼儿喜欢将玩具放入口中,如果清洁消毒不严,很容易传染疾病。玩具的清洗消毒是每周一次,玩具可以用肥皂粉清洗,或用“优氯净”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2小时。室外大型玩具通过日光照射消毒,但要定期冲洗。

(五)被褥

用品是幼儿每日生活的必需品,幼儿每人一床一垫一被一枕。幼儿用的垫被和盖被每月晒一次,每次晒2—4小时。如遇雨季,可将被褥打开用消毒灯照射半小时。

(六)洗手

每日用餐前、大便后用肥皂水擦拭洗手,并用自已的擦手巾擦干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痰盂

每次用后要冲洗干净,有消化道疾病发生时痰盂每次用后要浸泡,消毒痰盂的消毒液要每日更换,以消毒液浸满痰盂为好。

(八)卫生洁具

垃圾箱内无渍,簸箕、抹布、扫把等要放在幼儿碰不到的地方。餐桌抹布和其它抹布要分开使用和清洗。拖把要准备2把(1把干拖),每日使用后要用清水冲净,使用前先用清水拖1遍,再用消毒液拖1遍。

(九)地面

教室每日要拖,随时保洁并门前三包,拖把使用后要摆放在不影响幼儿洗手上厕所的地方。洗拖把要有专用水池,不准和洗毛巾、餐巾、口杯、玩具等共用1个水池。

(十)食具

食具必须在洗碗间清洗,不得将餐具放在洗手池里洗。洗碗时先用洗涤剂将油腻洗净,再用清水冲洗后放在消毒柜里消毒后才能用,餐具必须餐餐进行消毒。

二、发生传染病时的卫生消毒

(一)、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发现传染病患儿时,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定期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

(二)、传染病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在其中倒入消毒液搅拌后倒入厕所。

(三)、传染病儿便器: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在千分之3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种。

(四)、抹布、拖把分别在千分之3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种,每日一次。

(五)、被褥清洗消毒:床垫、枕心、棉胎放阳光下晒4小时。

(六)、柜子、扶手、门把等物体表面,每日上午用消毒液擦洗一遍。

(七)、床单、枕巾、被套、枕套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用消毒液浸泡15

—30分种

(八)、地面消毒:地面是幼儿们活动的场所,经常会有幼儿趴到地上,手经常接触地面,如有污染不及时清除,极会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九)、墙面消毒: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情况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要行正常消毒。当受到病原体菌污染时,可采取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常用二溴海因消毒剂溶液喷雾或擦洗处理,墙面消毒一般为2.0—2.5米高即可。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而确定,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

(十)、桌子、椅子、凳子、柜子、水龙头等用品表面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湿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除去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用严格的消毒处理。

(1)化学消毒剂消毒:用含有效的二溴海因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的表面,当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时,可相应加大化学消毒剂量,并按产品说明使用。

(2)紫外线灯照射: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米,照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30分种。用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照射30—60分种。

(十一)、玩具的消毒

传染病流行或发生时,每周进行一次消毒,要根据不同的玩具选用不同的消毒方式。耐热的木制玩具:可以在开水中煮沸10—15分种。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有效二溴海因溶液中浸泡15—30分种。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可在烈日下曝晒4

—6小时,借助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将细菌杀灭。高档电动、电子玩具:可定期用酒精棉球擦拭孩子经常摸的部分。

(十二)

、传染病检疫班级餐具要单独清洗消毒,幼儿不能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直到检疫结束。走道最好也分开,并加强消毒。

幼儿园环境卫生清洁制度

制定关于幼儿园的环境卫生制度,可以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为师生营造舒适、整洁、幽雅的校园环境。下面是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

室外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

室外环境做到整洁、美观、所有墙面按园统一规划布置不随意更改,教育幼儿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

不随意乱扔垃圾果壳等杂物、不随地吐痰、保持操场、花坛、走廊等场所的整洁。

3.

场地做到雨天无积水、阴井、下水道等有定期灭虫消毒措施。

4.

绿化有专人负责管理,做到绿地无杂草、花坛无杂物、定期修剪、教育幼儿不随意攀摘花草树木、加强爱护绿化教育。

5.

操场内或过道上不随意停放自行车和堆放建筑垃圾等杂物,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

二.室内环境卫生管理要求:

1.由教师、保育员负责教室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到墙面完好无损、布置美观、教育幼儿不抠墙,不弄脏墙面。

2.不随意在墙上拉线、钉勾子、钉阁板等物、确保室内整洁。

3.建立健全环境清扫制度与四定制度。每月一大扫、每周一小扫、分室分片包工、定人、定点、定时、定期检查

4.保育员要管理好室内的设备和自己的工作用具,如抹布、拖把、扫帚等物,要按固定地点安放、不随意乱放。

5.每天擦洗便池和厕坑、保持厕所清洁无尿垢、无臭味、定期打扫走廊和擦玻璃窗,保持园内玻璃窗明亮、走廊清洁。

6.保持各活动室无积灰、无垃圾,并做好灭蝇、灭鼠、灭蟑螂工作。

7.园内做到无死角、库内存放物不宜过多,应离地、离墙、防虫害和霉变。物品要按类堆放、排列整齐。保健老师负责全面环境卫生检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妥善处理。

隔离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隔离措施: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尽早切断传染病的传染途径,减低在园幼儿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几率,幼儿园保育员,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应明确各自的职责,互相配合,共同执行

“传染病预防和隔离制度”,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范围的发生和传播。

一、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儿童,在传染期内需进行隔离治疗,不能参加正常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经医院正规治疗病情好转,隔离期满并经医院复查和证明不再具有传染性,方可恢复如愿正常的集体。

二、

各班教师应认真执行“晨检制度”,全面细致的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在晨检中发现儿童可能患有某种会发生传染的疾病(如水痘,风疹,腮腺炎,麻疹,流感,痢疾,肝炎和手足口综合症)应及时劝说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执行隔离制度,避免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的进一步传播。

输血科用血计划范文第5篇

【建设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系统的法律法规依据】

一、2012年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00年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国家、地方颁布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的4.19.4 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 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之4.19.4.2 建立输血管理信息系 统,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建立健全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必要性】

一、计算机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化在临床科、护理单元、输血科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临床输血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各医院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化作为医院输血科管理的一部分,主要起到了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与医院其他管理系统高效共享相关数据,包含的信息数据涉及范围极广,可以延伸涉及到医生、护士等人员。建立输血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促进流程与信息的规范化,有利于保证和提高血液输注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二、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的高速发展的今天,输血科的工作任务也日趋繁重。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发展,医院输血科质控工作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其成立时间短、底子薄,由过去的血库改建而成,原始手工工作模式其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输血医疗工作的需求,尤其是我们医院在创“三级医院”,医院的业务规模逐步壮大,临床用血量也在逐年增加,对输血科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输血科及临床输血的发展情况,必须建立健全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

三、输血质量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的建立不仅是临床输血质量工作的保证,也是临床输血安全的保证;不仅是提高临床输血水平的关键,也是输血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更是临床输血诊疗实际工作和输血科发展壮大的需求。输血科的管理软件系统的建立必将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自身医疗水平、避免医疗事故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输血管理信息和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系统乃当务之急,输血科全体员工恳请院职能部门领导酌情调研,予以批准为盼。 呈送:

输血科用血计划范文第6篇

临床输血管理控制主要是指临床输血工作的流程控制

医院临床输血工作流程

目的:

医院临床输血治疗服务流程的建立是为了临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制品,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临床申请标准

临床医师输血前的判定流程

判定思路

判断输血 输血 输什么? 输多少? 何时输?

临床医师-------→判断--------→品种 --------→ 用量 --------→ 时机

权衡利弊 不输--------→输血液代用品或其他治疗

对受血者的临床输血风险告知并且医生和患者双方在了解了输血风险和必须性后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医患双方共同签字。

临床医师判断患者是否能开展自身输血、手术室等容性血液稀释术、术中自身血回输术或术中控制性低血压术等技术。

受血者紧急抢救或紧急手术需要输血,受血者无自行签字能力,受血者直系亲属或监护人不在现场,受血者或直系亲属或监护人应认同医院为其代签的输血治理同意书。

临床医师在患者需要输血治疗时,必须告知受血者及直系亲属或监护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若干规定中关于无偿献血者用血的权力和义务。

对受血者临床输血治疗前医疗机构应该进行保护性检测的检查和留样。

以上的工作必须在病历中做详细纪录。

持续改进。

临床护士输血前的标本采集流程

临床护士根据临床医师在规范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受血者的临床数据采集标本。

输血科的血液标本必须是无任何抗凝剂或促凝剂的血样。

常规临床输血必须先抽血型标本,在血型鉴定结果出来后,再抽取用于交叉配血的标本(急诊临床输血除外)。

如果是反复输血的受血者的标本必须是在前一血液制品输注完成后再重新抽取新的标本配合新的血液制品。

临床护士在离开受血者床边时将受血者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或唯一能识别受血者的标识贴在标本上,并做采血的病历纪录。

临床输血治疗的申请单和标本必须由工作人员送到输血科并做交接纪录。

持续改进。

交叉配血标准

标本的接受和审核管理流程

输血科按标本接收制度接收临床输血治疗的标本,对不合格的标本应提出要求或重新采集。

交叉配血后的标本应在输血科的专用冰箱内保存2周(或按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来保存)。

持续改进。

交叉配血流程

输血科的工作人员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交叉配血时,应同时鉴定受血者和供血者的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交叉配血的方法必须是《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方法。检测方法必须包括特殊介质的方法。

若受血者血型与前次血型不符时应重新抽取标本再次鉴定血型 ;若供血者血型与标签不符合时应该及时调换血袋,并与血站及时联系,查清问题的根源,纠正错误。

输血科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的要求准备并交叉配合相应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

甘油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单采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或交叉配血。

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应同型输注或相容输注。

交叉配血不和时必须对受血者鉴定不完全抗体的检测和对受血者输血史、妊娠史、输血反应史进行调查和了解。

交叉配血后的标本应在输血科的专用冰箱内保存2周(或按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来保存)。

交叉配血的实验结果必须纪录在专用的登记本上,并且要保存10年。

在确认配血结果相合或阴性无误后,填写交叉配血试验报告,记录交叉配血结果并登记或电脑打印交叉配血报告单(血浆或冷沉淀必须ABO、Rh血型相符)在确认无误后并由双方签字后,方能将血液或血液制品从输血科发出。

责期临床用血,交叉配血合格的血液应放置在专用储存血液冰箱

的专用待发区,常规和急诊临床用血急诊配血及时发血。

持续改进。

血液制品储存标准

输血科的血液制品必须储存在不同的血库专用冰箱内。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输血科(血库)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按A、B、O、AB 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各血液品种储存条件如下:

浓缩红细胞(CRC) 4±2℃ ACD:21天CPD:35天CPDA:35天;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4±2℃ 与受血者 ABO血型相同; 悬浮红细胞(CRCs) 4±2℃ (同CRC);

洗涤红细胞(WRC) 4±2℃ 24小时内输注;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FTRC) 4±2℃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浓缩血小板(PC-1) 22±2℃(轻振荡)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

单采血小板(PC-2) (同PC-1) (同PC—1);

单采白细胞悬液(GRANs) 22±2℃ 24小时内输注;

新鲜液体血浆(FLP) 4±2℃ 24小时内输注;

新鲜冰冻血浆(FFP) -20℃以下 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FP) -20℃以下 四年;

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 -20℃以下 一年;

全血 4±2℃ (同CRC);

其他制品按相应规定执行 。

当贮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时要立

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输血科储血专用冰箱每天必须纪录温度四次。(持续改进目前已运用电脑软件进行连续温度监控)

输血科储存血液的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 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血液的报废要将血液制品名称、数量、经手人、审批人、报废原因、报废日期等信息进行登记并有业务主管的签字。

自身输血备采集的血液要细记登记(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采血量、采血日期、采血者)入库储存待发血液(医护人员须携带病历双方认真核对方可发出血液)。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目前已运用电脑软件进行连续温度监控)

发血标准

配血合格后必须由医护人员携带患者病历到输血科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

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红细胞层呈紫色红;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目前持续改进为保存两周)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特殊情况下要和输血科业务主管联系,在保证血液安全有效的前提本下不浪费血液。

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因子必须用冰冻血浆溶冻箱解冻后,方能发放。

单采血小板必须在血小板恒温振动保存箱中保存,并监控保存箱的温度和温度纪录。

持续改进。(目前持续改进为保存两周)

临床输血过程标准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由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临床科室不得储存血液。

临床护士必须将临床病人输血过程纪录在病历中。

持续改进。

临床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

首先医生和护士必须严格仔细观察做出判定。

临床出现输血反应后应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入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

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持续改进必须依据《医疗机构事故处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处理,规范处理流程)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医护人员将输血反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必须依据《医疗机构事故处理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处理,规范处理流程)

输血科试剂的质量控制标准(专人负责管理) 输血科仪器的质量控制标准(专人负责管理)

输血科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标准(质量考核小组负责管理) 输血科参见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专人负责全科实时参与)

备注:

此文件依据以下文件编写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997.1

2、《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199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10.1

4、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1

5、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10.1

6、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9.1

说明:

为了强调临床输血治疗工作的严肃性,故在文件中多次应用必须两字,以示重要性。

输血科试剂的质量控制标准、输血科仪器的质量控制标准、输血科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标准应由卫生部提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上一篇:四六级写作句型范文下一篇:手相告诉你一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