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企业营销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中美企业营销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高校实验室改革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针对高校实验室资源供需不平衡、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弱化等结构性矛盾问题,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从实验室体系架构、队伍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内涵、质量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具有示范性和可持续性的品牌实验室。

[关 键 词] 实验室建设;供给侧;改革;实践

2016年初,国家领导人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从供给侧方推进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矛盾性问题而实行的改革举措,高等教育的教育改革与经济改革类似,同样面临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变单一结构供给,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实验室作为现代大学的心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从实验室体系架构、队伍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完善资源配置模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在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大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高等教育从以规模增长为中心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转变的改革过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观对实验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规划建设也上升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资源配置机制改革迎来了新的改革契机和发展机遇。事实上,要想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权,必须要以工程为载体,着力卓越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加快高水平实验室的改革建设,切实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随着高等教育“井喷式”非均衡发展和“双一流”大学建设冲锋期的到来,如何实现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的有效供给,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原始创新的能力,已成为高校实验室改革发展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实验室建设在与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现象,这与实验室在体系规划建设、运行模式等方面存在结构性问题是分不开的。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九十年代末,学校对实验室体系作过一次较大的调整,将原有的85个实验室调整为54个实验室。此后的十多年间,随着学校学科、专业迅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快速增加,实验室在结构、功能、规模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期间对实验室体系作过相应调整,但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实验室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实验室布局不尽合理,部分重复建设、功能重叠;实验室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存在管理壁垒,管理效率较低;场地资源分散、难以进行有效规划和整合,部分实验室用房又存在闲置、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实验室队伍结构不合理,专职人员少,年龄梯队偏大;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因此,针对高校实验室资源供需不平衡、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弱化等结构性矛盾问题,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结合实验室运行的现状,从前期体系架构的规划调整、到中期建设模式的带动落实、到后期内涵理念的凝练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一、推进实验室体系架构改革,提升学院统筹建设能力

做好“减法和除法”,破除壁垒和障碍,理清管理体制和实验体系,改革单一专业建制实验室的碎片化管理模式,打破专业壁垒,实行“大中心”化模式,推动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改革经费“多头”投入模式,突出学院主体地位,采取“学院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建设”的竞争机制,存量做优,增量做强,发挥资源配置在改革发展中的激励和杠杆作用。改革评价模式,建立完善实验室运行绩效评价机制,重点围绕实验室人才培养、成果产出、队伍建设、开放共享等方面,制定“产出投入”周期性评价制度,奖优罚劣,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与管理并重。

二、推进实验室建设模式改革,聚焦实验室特色提升

做好“加法”,聚焦建设模式改革,以“专业大类”建设模式为特色,突出优势品牌专业,实施“一院一品”建设计划,突出重点,兼顾均衡,提高实验中心教学品质、专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并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科研训练、金工实习、专业竞赛、毕业设计等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着力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打通晋升通道,确保实验系列与教学型教师同工同酬。明確教学与科研融合,积极鼓励教师科研转化教学,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增大学生受益面。打造创客空间,鼓励教师“常进实验室,常指导学生”,将实践教学或指导科研训练作为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统筹各项经费,在实验室内涵、条件、实验项目、开放、文化等多方面重点建设,打造环境宜人的专业化品牌实验实践基地,强化支撑地位。

三、推进实验室内涵建设改革,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做好“乘法”,加强校内外协同育人,围绕学校优势学科和前沿,与国外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推进学科专业交叉人才培养。搭建校企实验室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促进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推动实验室时间、空间、内容及队伍的开放,将实验室开放与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自主创新等相结合,扩大受益面,开放联动,充分发挥双创的倍增效应,将实验室开放系统与实验教学系统打通建设,实行学生自主实验、自主管理,激发创新活力,将课程实验、创新实验与学生竞赛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和师资条件,形成倍增效应,不断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服务保障作用,努力打造具有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特点的“众创空间”。

通过建设,学校实验室在结构、功能和规模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设层次和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一)实验平台条件内涵进一步提升

通过持续投入和长效建设,学校新增多个国家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多个江苏省虚拟仿真项目,与国内外多家企业联合共建了一批实验室。如,电光院的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与赛灵思公司合作,共建了可编程数字系统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口袋实验”的新模式;设计艺术与传媒实验中心与苹果、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合作构建多位一体的实验教学联盟;皮尔磁-南理工机械安全联合实验室落户我校,这是国内首个机械安全实验室,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二)专业建设取得长效发展

学校各大实验室平台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自动化、安全工程、高分子、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土木工程等多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的认证,为师生打造了创新实践的实验平台。纳米材料、光电工程、环境工程等8个示范中心通过专家评估,获批省级示范中心;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7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打造优势学科。同时,学校加强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国家设备设施网络管理平台对接,现已入网165台套,总值2.6亿元。实验中心也成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青年教师依托共享设备承担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三)师生受益面不断扩大

目前,学校22个实验中心全年共开设500余门实验课程,面向学生金工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9000余人次,年实验人数约200万人。实验中心建立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保障常态化开放,将实验室开放与课程实验、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物理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学生受益面不断扩大。通过条件补充和文化内涵提升,实验中心也成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青年教师依托共享设备承担了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

(四)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

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接轨,也是学校各实验中心“品牌”打造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心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心针对学院的国际留学生班和国际培优班,提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了一批全英语的实验教学课程如电子信息实验中心,每年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合作举办“中德联合班”,开展“FSK数字调制解调实验”等实验项目,在人机工程、交通工具实验室研究等领域,与国际著名大学标准逐步接轨。

(五)具有一定的可示范度和推广价值

实验室对外开放交流取得新成效,承办了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会议、创新创业50强總结宣传活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活动,实验室条件和环境获得专家一致好评,认为“一院一品”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组织实验室开放日活动,自动化、物理、设传等实验中心和创客空间面向社会开放体验,近距离感受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奇幻之旅,活动被《南京新闻》《南京晨报》《江苏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6,4(1).

[2]赵建国,韩学山.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关问题的认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

[3]周星亮.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为提高教学服务质量[J].科教导刊,2014(23).

[4]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与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中美企业营销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经贸摩擦对公民、企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利润减少、员工收入降低,公民失业率上升、公民的购买力削弱,企业的进口成本增加,订单出口量的急剧下降、人民币汇率贬值、股票市场低迷等问题。其中受到影响较深的行业包括电子通讯、电机、木材加工、化工产品、纺织品、金属、农业等行业企业。

电子设备业行业方面,我国一部分优质企业打入手机产业链,从零部件配套能力逐渐沿技术链向上攀升,现已基本具备不俗的手机整机生产能力。贸易战的开始会给中国的电子企业带来更大的不稳定。如美国封杀中国通信巨头中兴通讯,对中美和全球经济、股市各层面都将产生不小的影响。对此中兴通讯提醒中国企业要进行自我检查,增强综合能力,我国电子制造业及智能科技产业应增强自行研发的能力,减少对美国市场制造业及科技技术业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分散对美国电子制造业及科技技术业的过度依赖。

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中,大豆的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占农产品的比率最高,约占美国进口农产品总量的60%。自从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农产品主要进口来源结构显著变化,自美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大幅下降,而巴西、东盟、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农产品进口保持快速增长。因存在替代的国家,所以在进口方面对中国企业影响不显著。大豆主要是通过影响石油、饲料和大豆产品的价格来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目前,国内石油供应相对充足,虽然豆油价格在关税后会上涨,但大豆存在可替代的商品,如棕榈油等高产量将起到替代效应,整体油价将保持相对持平。考虑到其他国家农副产品对美国进口的替代效应,中国对美国大豆和猪肉征收关税的反行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较小,对中国企业影响也比较小。

供应方面,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最终由上游原材料、出口商、零部件供应商和美国买家共同负责,并且不会全部由中国企业负担。同时针对这个问题我国出台了相应的“六稳”措施,出口企业不仅可以选择国内市场和其他国家的出口市场进行对冲,还可以通过企业库存周期来解决货源问题。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措施中,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战略使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更紧密,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对东亚、西亚和南亚的经济区域影响具为重要。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降低了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因此,要继续深化“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优化、升级中国与沿线国家现有的贸易关系和经济合作。

中美贸易战破坏并深刻改变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秩序,重构“三链”结构,中国企业需要突破“为出口而进口”的被动贸易模式,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游攀升,推动中国市场进行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供应链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中国企业需要在这个影响之中重新构建自己的供应链,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程度。

新型工业化企业要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加快步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引领工业转型发展,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迈进。中国企业要稳妥推进海外投资,投资股权方面要尽量多元化,同时要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被一时的利益蒙蔽双眼,要找准发展方向,开辟新的市场,调整对外开放模式,主动寻找更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市场与经营策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加大研发力度,研发属于自己的核心科技。

中美贸易摩擦不是短期行为,作为受影响的企业,我们不可能改变市场环境,我们可以推动产业转型,改善产品的适应性,提高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一席之地。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规模化转型,制造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要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和高质量的发展思路,用新的视角看待经济,优化贸易链的区域布置,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路线。

中美贸易摩擦的出现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必须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方面,必须进一步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必须进入科技自主创新阶段,推进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加快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研发,推动信息产业和企业相融合,改变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寻找更多可替代商品,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

摘要:世界经济格局在不断发生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中国的企业要如何面对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基于这种经济背景下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的议题的论述。

关键词:贸易摩擦,研发能力,依赖程度

参考文献

中美企业营销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也开始跨越种族和文化,笔者基于中国知网从跨文化交际/传播(ICC)的角度出发,对国内近些年来关于跨文化广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并做简要评述。

【关键词】广告;跨文化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张成,河北农业大学。

一、前言

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跨文化广告已经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国内关于广告的研究一直很热,涉及到不同的学科,如广告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经济学等等,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广告”和“跨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之后发现国内在关于跨文化广告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跨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两大方面,这与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CC)在国内的两种译法以及学科划分不无关系。因此,本文从这两大方面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关于跨文化广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并在梳理之后做简要评述。

二、研究现状

跨文化广告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国内学者贺雪飞(2007)对此做出了界定,她认为:“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在不同文化疆域间的广告传播,广义上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即在一国范围内的跨种族、跨民族及不同亚文化之间进行的广告传播活动;二是国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广告信息从一国向另一国的流动”。而狭义的跨文化广告即国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本文所讨论的关于跨文化广告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跨文化广告。

1.跨文化传播。近年来,关于跨文化广告研究的中,跨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占很大部分,而其中又以“传播策略”为主要内容的文献占多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陈云萍的《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及传播策略》(2008)、周凯的《“中国制造”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策略》(2010)、李昕霖、罗萍的《国际品牌广告在中国市场传播中的问题与策略》(2013),这几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但仔细分析比较之后不难发现标准化、本土化和共鸣成为了跨文化广告策略研究论文中必提的策略。

除了“传播策略”以外,还有一些论文强调传播学理论对跨文化广告研究的阐释力。例如,孙惠英的《广告传播中的跨文化思考》(2004)借鉴大众传播模式,贺雪飞的《论跨文化广告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2007)以奥斯古德-施拉姆传播循环模式为模本,建构了跨文化的广告传播模式。此外,还有李淑芳的《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辨析》(2011)从跨文化传播的伦理意义出发,明确广告跨文化传播的基本伦理,透析标准化和本地化两种广告跨文化策略的实质。

2.跨文化交际。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研究广告的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以跨文化交际学中的理论,如文化价值观、文化维度、非言语交际、面子理论等为基础进行的研究以及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结合其他学科,如翻译学、语用学、心理学结合进行的研究。

第一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张澜玉《中美公益广告文化价值观对比》(2008)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理论、罗基奇的价值观调查以及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提出五大价值取向理论中的个别文化价值观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中美公益广告的比较研究,阐述两国公益广告中文化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潘妮的《论跨文化广告中的非语言交际》(2009)以非语言交际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跨文化广告中的非语言交际问题并试图以此对于跨文化广告的创意及传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文晴的《跨文化视域下中美广告“面子”解读》(2013)从跨文化与文化研究角度,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符号学分析方法等探讨“面子”与媒介技术和消费文化的关系,并结合案例分析法解读中美广告语所体现的“面子”差异。

第二类论文中有殷优娜的《从人际意义视角看中美文化对其广告话语影响的比较研究》(2005)以韩礼德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参照,以中美两国的商品广告为分析样本,看中美文化对其广告话语的影响何在;王守宏在其博士论文《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2012)中重点从外宣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入手,以跨文化语用学为理论框架,探讨如何消解外宣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以实现有效、成功的外宣翻译。

三、现状的不足

从中国知网检索、筛选后所得的文献来看,无论是从跨文化传播还是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所进行的研究,都是以思辩类的定性研究为主,采用实验法、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学者偏少,因此,文献中的发现与启示都比较宽泛,对现实生活中的广告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不断涌现并且受众广泛,广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介,而国内针对网络新媒体中广告的跨文化研究还较少。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内关于跨文化广告的研究主要以跨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为主,结合语言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也以定性研究为主,笔者以为国内的研究应综合各学科理论知识、多尝试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并且对网络新兴媒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推动国内关于广告的跨文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智彬,黄羲煜.中国跨文化广告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4(3):11-17.

[2]李淑芳.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文化伦理辨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6):81-85.

[3]李昕霖,罗萍.国际品牌广告在中国市场传播中的问题与策略[J].新闻世界,2013(7):209-210.

中美企业营销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储蓄的分析则是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的核心要点。作为国民储蓄的重要构成,企业储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国民传统观念上对储蓄的青睐、企业有意逃避社会责任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体改以来中国企业如此高的储蓄率。过高的企业储蓄率不仅造成企业内部资金运用的低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对企业分配行为的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造成中国企业高储蓄的原因,并引出作者思考。

关键词:企业储蓄;高位

企业储蓄又称公司储蓄,是指经库存估价和资本消耗调整后的未分配公司利润,它是国民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国民储蓄率快速上升,特别是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已引起广泛关注。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金流量表,从1992年至今,居民储蓄率逐渐下降.政府和企业储蓄率逐渐上升.其中政府储蓄增幅相对小,企业储蓄增幅较大。因此国民储蓄率保持在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居民储蓄率过高,而是企业和政府储蓄的迅速增长,特别是企业储蓄增长。因此,分析中国企业高储蓄原因是破解中国高储蓄问题的关键点之一。

一、中国企业储蓄情况

中国企业储蓄率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仍然在逐年上升(江静,2013)。其中,民营企业储蓄率整体水平约为25.3%,低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是民营企业储蓄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而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储蓄率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中国企业储蓄率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储蓄率相对较低,资金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储蓄率相对较高。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企业储蓄率有了一个更为明显的提高(余静文,2012),从1950年的13.8% 上升到2010的37.9%,增幅高达24.1%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的几十年里,企业储蓄率却只增长里了3.1%,可知企业储蓄率的增长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另外,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企业储蓄率与总储蓄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相关系数为0.098,说明企业储蓄受国民总储蓄的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储蓄率有较大差别,但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储蓄率都在不断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总储蓄率的上升。企业储蓄率提高的背后是对劳动者报酬的压榨,不仅造成了低消费、高储蓄的内部失衡,还减少了储蓄减去投资之后的差额,投资的减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储蓄高涨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企业高储蓄率的原因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与总结,对中国企业高储蓄率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中国企业储蓄率如此之高主要由于企业在利润增加的同时却有意减少分红的上缴 (樊纲等,2009)。企业储蓄过高是导致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关键因素,这一方面归因于企业利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归因于企业股利分红不足(余静文,2012),因此应鼓励企业分红(刘遵义,2009)。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企业信誉度偏低造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的信贷约束也较高,因此企业往往倾向于降低分红来提高储蓄率以增强预防性动机,

(二)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本大幅度增加了企业利润(李扬、殷剑峰,2007),因此中国企业储蓄率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可支配收入相对于劳动者报酬不断提高带来的收入结构和储蓄结构的失衡(樊纲,2013)。1992年我国对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大幅降低了居民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居民财产占比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的资金份额减少,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同时说明企业部门的利润以及政府从企业部门获得的生产税净额在相当程度上是居民收入转移的结果。

(三)银行业内部结构因素对于企业的融资状况和储蓄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谭之博 赵岳,2012)。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偏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从银行融资的份额,迫使企业更多的依靠自身的留存收益来发展,以缓和外部融资的约束。因此高银行集中度是造成中国企业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

(四)我国的财政职能至今没有实现真正转型,财政支出依然以投资性支出为主,这对企业高储蓄率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王洪桦 梁中 席正阳,2008)。其主要原因有:(1)大量的政府储蓄以资本转移的方式转化为企业投资。(2)地方政府对企业进行投资转移。

三、建议与总结

一个企业的储蓄率不仅关乎自己未来的经济增长,而且对整个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再平衡都至关重要。过高的储蓄率不仅造成了低消费、高储蓄的内部失衡,降低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大力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减少中小民营企业的流动性约束,降低私营企业留存收益比重,同时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培养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不断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在此条件下, 逐步提高其对劳动者支付报酬的水平,减少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引导企业提高分红比例,制定合理的国有企业分红政策,以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本文在对已有文献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高储蓄率的现状,提出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中国企业储蓄都处于较高位且还在不断上升的事实。然后从企业分红低,劳动力、资金成本低廉,财政职能未完全转型,银行集中度高,“资源租”内化成为企业利润等方面解析了企业高储蓄的原因,最后给出作者的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余静文. 信贷约束、股利分红与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来自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10):97-110

[2] 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

[3] 江静.中国企业储蓄率———来自企业的微观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10)

[4] 樊纲,吕焱. 经济发展阶段与国民储蓄率提高:刘易斯模型的扩展与应用[J].经济研究(3):19-29

[5] 李扬,殷剑锋.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 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J],2007(6):14-26

[6] 谭之博,赵岳. 银行集中度、企业储蓄与经常账户失衡.经济研究[J],2012(12):55-68

[7] 郭杰,黄保东. 储蓄、公司治理、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跨国比较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2):76-90

[8] 孙天琦. 储蓄资本化、金融企业和工商企业资本金增加与宏观经济增长—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的一个解析[J].金融研究,2008(9):101-115

[9] 王毅,石春华. 中美储蓄率比较:从核算口径到经济含义[J].金融研究,2010(1):12-30

中美企业营销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可转换债券已经成为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并日益发展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从可转换债券融资以其存在的风险来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融资方式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字: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风险防范

企业要发展壮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保持不败的地位,必须要不断地更新技术产品,扩大生产规模。但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就必不可少需要融资,能否筹集到足额的资本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可转换公司债券兼具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喜爱。

一、可转换债券的特点

(一)成本低

在相同条件下,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成本以及票面利率都比较低,其票面利率低于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率,而银行的存款利率则比企业债券的利率要低。因此,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比向银行借款或者发行企业债券来比,支付的成本都低。

(二)缓解股权稀释

可转换债券只有在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债券的持有者才有权将债券转换成为股权。因此,当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的时候,它是一种债券,对公司的股权并没有稀释的作用,只有当债券的持有者行权,选择转股的时候,才会稀释股权。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缓解股权的稀释。

(三)具有期权的特征

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期权的特征主要是由于部分的可转换债券上附加有认股权证。认股权是一种看涨期权,当债券的购买者认为股票发行企业在未来的时间内股价会上涨,就会选择购买该债券,这样就可以在将来的某一日以固定的比率转换成股票,充分享受股票价格上涨的利益。

二、可转换债券融资存在的风险

(一)存在发行的风险

我国公司在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时机选择上没有任何的自主权,什么时候发行、如何发行都要通过国家证券监督机构的审核,发行也只能分批进行,这就可能与发行公司的意图相悖,这样的限定条件很容易使公司错失最佳的发行时机。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这点风险尤为突出。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时机选择取决于公司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当前的市场经济以及股票市场有利于可转换债券发行的时候,公司则会选择发行。但是,由于证监会的审批程序繁杂,审批所需的时间长,上市公司的可转债发行很难在恰当的时间通过审批,从而错失了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最佳时机。以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鸿海精密董事会于2009年12月22日批准公司发行5年期可转换债券,将所筹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受国际金融形势影响,台湾股市表现不及预期;为反映公司债券的实际价值并保护股东权益,公司于2010年7月20日向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发行计划并向社会公众发表声明,公开宣布取消发行。鸿海精密的可转换债券在还未发行就已经宣布流产,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是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一大风险。

(二)转换风险

当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时候,其必然面临着一定的可转换风险,转换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可转换债券一般都是无记名方式存在的,可以在市场上自由的交换,由于它独具的期权性质使得可转换债券市场的价格比股票标的物的波动价格更加的大。证券交易市场上的投机者就会买卖债券赚取价差而非行使可转换债券的转换权利。这样极易导致一种情况就是,在转换期即将到期之前,持有者才会考虑行使其所拥有的转换权。大量持有者在短时间内的集中转换,加大了转股失败的风险;第二,如果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公司为上市公司,其公司的价值可以通过股票表现出来。一旦发债公司股价大幅度下或股票市场处于低迷,股票的价格非常低,此时投资者就会认为公司没有投资的价值,不会形式转换的权利,宁愿承受利息的损失,要求发债公司还本付息而不实施转股。

(三)公司经营风险

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分为两种,经营环境风险和经营业绩风险。经营环境风险指的是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变化莫测,公司很难准确的估计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总体环境的发展规律。诸如政治、经济、金融、税收、国家政策等都会影响到公司的战略方针。由于可转债在存续期间受公司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偏好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导致公司花费了大量的发行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各种手续费用等,却没有筹集到需要的资金。经营业绩的风险是公司经营风险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当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公司经营业绩不佳,其业绩情况就会反应到股价上,导致其股价下跌,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就会较差,认为持有该公司的股票盈利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宁愿损失利息也不愿将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当可转换债券到期的时候,公司就会面临大量的还款压力,而公司此时业绩不加,又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就会产生经营风险。

三、防范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的措施

(一)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恰当的时机

公司在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时候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对债券发行后的工作认真规划。比如,在发行可转换债券之前,发行公司要结合自身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各项财务指标以及现阶段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与评价,在分析的时候应当全面,不但要考虑公司内部的状况,还要考虑到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发行债券要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公司内部情况进行考察分析的时候,公司应当着重分析可持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等,在重点考察公司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分析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可能会对公司业绩、销售情况等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较早的制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形成反应迅速的应急机制。对于外部环境,公司应当重点关注国家已经出台或者即将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分析该项文件的出台将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自身的经营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并对未来证券市场的走势作出一定的分析和预测。

(二)合理设置可转换条件

设置合理的可转换条件,不仅可以保护可转换债券持有者的利益,同时也可以保证发行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可转换债券的条件在设置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合理确定票面利率。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知,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的利率,但是具体低多少,需要发行企业考虑投资者的心理进行合理的设置。第二,根据市场情况随时的调整转股价格。宝安集团转股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转股价格应当具有灵活性,有一定的调整空间,结合证券市场以及公司的情况适当的调整。第三,合理的确定转换期。转换期不宜长也不宜短,在确定转换期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投资项目的收益期,如果投资项目的收益期长,则转换器也要相应的长,投资项目的收益期短,转换期也要短,两者应当具有一致性。

(三)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

上市公司融资风险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建立起一套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融资预警系统是指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某些指标设置一个预警值,当该指标超过预警值的时候就表明企业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相应的风险防范。预警指标可以从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等方面建立。首先是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公司需要考察的最主要指标,一旦债券持有者不行使转换的权利,公司则需要偿还借款。因此,流动比率、速动比例、利息保障倍数等这些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公司考察的重点。其次,对盈利能力的考察。如果转换期满股东行权,为了避免股权被稀释,公司的净利润必须提高,因此近几年的盈利能力应该较强。可以着重考察获利能力、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等指标。最后则是融资比例。公司中债务与权益的比重也不能忽视,对这方面的考察可以关注权益乘数、资产负债率等。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患于未然,为企业赢得时间,积极的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减少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

综上所述,可转换债券与股票和债券相比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便利,是目前资本市场中最受筹资者欢迎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鉴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仍处于起步的阶段,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做好可转换债券的风险防范工作,以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吴海燕.中美可转换债券比较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02).

[2]刘娅.可转债融资风险及其规避——基于尚德电力可转债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4(03).

[3]林文慧.可转债与公司财务风险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

(作者单位: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中美企业营销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居民个人理财意识的增强和理财需求的增加,迫切需要完善我国的个人理财业。文章通过比较中美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差异,从金融政策、人才队伍建设、客户管理和产品种类四个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个人理财;中美差异;措施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个人理财市场深度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表明:当前我国民间拥有的金融资本已经超过10万亿人民币,其中包括居民储蓄、国债、股票、企业债券、个人外汇、保险、私人房产等。全国拥有金融资产100万元以上的人群大概在500万~1000万人,其中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富裕阶层占30%以上。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相对完善的美国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存在哪些差异,如何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一、中美个人理财业务的差异

(一)从政策环境上分析

美国的个人理财业务由于发展时间较长,法律基础已较为健全。在经历了1929年全球股市的大崩盘之后,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证券法》、《投资公司法》等法律,这些政策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作为一项快速发展的新兴业务,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条例,如2001年第一部《信托投资法》,2002年的《保险法》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上述法律条例虽然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个人理财市场秩序,从侧面推动了理财市场的发展,但对于高速发展的个人理财市场来说,完善法律法规仍是当务之急。

(二)从机构主体上分析

美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金融机构繁多,主要包括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新兴银行及零售银行等。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机遇下,各个机构开始挖掘自身优势,积极抢占个人理财市场份额,使得个人理财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把目标群体定位在中高端客户上,具有的特点是呈现出全球性的理财范围、多样的理财品种、专业的理财团队、合理的理财方案。

根据银监会规定,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从事证券类、保险类和基金类的投资业务,只能代理上述业务。因此,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缺乏规模较大的投资银行。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民众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愿意投资理财,市场中的竞争主体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较小。

(三)从客户管理上分析

美国的个人理财业务拥有较为成熟的客户管理体系。客户管理的基础主要是细分市场和定位市场,对不同的客户群提供差别化的服务也是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经营手段之一。在美国个人理财市场中,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详细的差异分析,科学有效地为客户指定具有针对性的理财方案,这样不仅保障了客户的利益,而且体现了个人理财的高质量服务水准。

我国的个人理财市场还未意识到客户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对于客户的细分和定位尚未明确,面向多数民众的理财产品缺乏针对性和人性化;另一方面,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多数金融机构目前主要以产品为中心进行产品的研发销售,无法切合民众的实际理财需求。

(四)从产品种类上分析

美国个人理财产品受限小,灵活性高,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创新组合及产品设计都要优于国内个人理财市场。以花旗银行为例,理财业务主要侧重于理财顾问和代客理财服务,客户可以通过同一个账户,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位的理财需求,其中包括储蓄、保险、养老、教育及投资等业务,业务交叉性较强。

由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加之实行分业经营的限制,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理财产品相对较少。在资本市场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除少数银行推出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服务外,其他的理财产品都缺乏增值性服务,个人理财产品设计也较为单一。以上因素影响和限制了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种类的创新,导致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品种少,层次低。

二、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局限

(一)金融政策方面

目前,我国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督的管理体制,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于证券和信托等有关的业务,只能以第三方平台的形式进行代理销售业务。由于金融政策的硬性规定,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限制。目前,个人理财业务不能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和理财目标进行多方位结合和设计,只停留在建议和咨询方面,不能为客户进行理财投资组合。这限制了我国个人理财需求者在产品的多样化和持有度,也限制了银行个人理财的增值业务的发展。

(二)人才队伍方面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综合型服务,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员不仅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应该拥有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个人理财业务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目前个人理财市场普遍缺乏个人理财方面的综合型人才。由于个人理财业务人员代表了理财机构的整体形象,多数投资者都很重视办理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国内推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认证制度,截至2012年6月底,CFP人数为14152人,虽然在近几年人才数量有所增长,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依旧比较缺乏。

(三)客户管理方面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以客户为基础的服务,客户信息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内个人理财市场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在最大范围内宣传理财产品的营销信息,吸引潜在客户群体。国内金融机构应该意识到对于客户群体的细分和定位的重要性。一方面,现有大部分理财产品主要在个人信贷、代收代付、信息服务等基础的理财服务上不断增加,并没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面客户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有些理财产品门槛较高,缺乏针对普通理财需求者的理财产品,大大局限了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

(四)理财产品种类方面

我国理财机构由于受到外部政策因素和内部创新意识不足等影响,缺乏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截至2013年11月30日148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37943款,全年理财产品发行量方面同比增长超过30%。虽然理财产品呈现快速增长,但大多集中在少数一些商业银行基础性理财服务方面,对于理财产品的创新层次较低,理财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完善措施

(一)对于金融政策方面的建议

从国家层面来说,要逐步改革现有金融体制,创新金融政策,逐步实施适度的混业经营。可以借鉴国外个人理财市场的有益经验,制定并完善个人理财市场的法律法规,为我国个人理财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大力推进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使个人理财市场逐步从单一业务平台模式改变为综合业务平台模式。从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各金融机构角度来说,在分业管理的大环境限制下,应该积极拓展理财思路,广泛开展跨行业间的业务合作,从原先的业务代理转变为业务融合,创新现有理财产品和营销模式。

(二)对于人才方面的建议

我国应该加强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素养。第一,提升现有理财人员素质。应加强个人理财业务市场人员的培训,制订系统的培训方案,促进理财业务人员之间有针对性的良性业务交流,保证对金融信息有畅通的宣传渠道。第二,严格执行资格认证的准入与退出制度。监督机构应制定明确的资格认证系统,促进理财人员自发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严令禁止违法违规的理财行为。第三,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理财机构应明确对于理财业务的绩效考核,可以将关键指标考核体系、客户满意度和客户信息收集与反馈三大方面与薪酬挂钩,进一步激发理财人员的业务积极性。

(三)对于客户管理的建议

对于客户管理,一方面理财服务机构应以客户需求为宗旨,根据不同客户的价值观、产品需求和风险取向细分和定位客户群体,实行差异化的个人理财服务。理财机构可将个人金融市场分为多个子市场,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结合不同理财目标,设计出切合客户理财需求的理财产品与理财服务。以现有客户群为中心,加大理财产品宣传力度,做好相应的理财咨询服务,不断壮大客户群。另一方面,个人理财机构应针对客户具体情况,科学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理财产品营销,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理财服务。

(四)对于理财产品种类的建议

首先,加强个人理财主打品牌建设。国际上知名的金融机构都有为人熟知的个人理财品牌,如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花旗银行的“Citigold”。我国的个人理财机构应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精心培育并推广一款有特色的主打理财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个人理财产品应该在收益固定和风险较低的基础上,加大对高风险金融市场投资组合产品的研发力度,力求满足部分客户对于高风险投资产品的需求。最后,理财机构应该加强整合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研发结构性挂钩产品,用以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形势的不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屈庆,刘阳.我国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和趋势——从监管规避到资产管理[J].银行家,2012(04).

[2]吕幼鹏,王日秋.中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比分析及发展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9(04).

[3]辛树森.个人理财[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上一篇:工程监理管理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知识营销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