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考试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2024-07-13

开卷考试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考核方式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数高校都采用闭卷考试的模式,它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开卷考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学生思维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从而为政治课教学改革和培养人才提供思路。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开卷考试 教学要求 学生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整个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时数最多,学分也较多,占6个学分。因此这门课的考核方式备受关注,因为考核方式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态度。由于这门课的重要地位,大部分高校采取闭卷考试的模式。在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中,闭卷考试是最严肃、最公平的考核方式,开卷考试是考查课的考核方式,开卷考试不但不严肃,而且考不出学生的水平,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抄等。实际上这是对开卷考试的误解,开卷考试不但能考出学生的水平,而且开卷考试是更高层次上的考试方式,对教师出题、教学,学生学习、答卷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教研组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对这门课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尝试开卷考试。实施开卷考试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一些困惑,对这些成绩和困惑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有利于开卷考试更加成熟,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

一、开卷考试的意义

开卷考试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适应素质教育对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由于这门课的内容较多,闭卷考试学生记忆的任务量繁重,为了减轻学生负担,题目相对简单,大部分内容为书上现有答案,在命题过程中表现出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轻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分析,致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尽管学生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以及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有新观点、新见解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只需要考前猛背,就能考试过关,甚至会出现平时认真听讲的学生考不过平时不上课的学生,所以造成一种错觉:上课不用听,到时猛突击就行了,最终学得的知识支离破碎,考完几天就什么都忘记了,达不到考核目的。开卷考试省去学生背诵的大量时间,可以用来拓展课外知识,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及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卷考试的题目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现实性,要求学生视野开阔、能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层次分析现实问题,要求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它与知识经济对人才思维灵活、视野开放、具有创新能力的要求相适应,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适应。

2.开卷考试推动了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围绕“应试”这根“魔棒”,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总是迈不开步子,缺乏实质性进展。开卷考试的推行,解除了政治课所受应试“魔棒”的束缚,让思想政治课教师放开手脚,大胆地进行各项教学改革尝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为实现政治课“知识、能力、觉悟、行为”相统一的目标创造条件。

3.减轻了学生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风建设。

开卷考试免去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繁重任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学习和考试变得更加轻松,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加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开卷考试对教学的要求

开卷考试不但没有对教师降低教学要求,弱化这门课的地位,反而对教师管理学生、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开卷考试”。

有些同学听到“开卷考试”的消息后,错误地认为开卷考试只是照抄书本,因而放松了平时的学习。任课老师一定要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认识“开卷”只是考试形式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学要求的降低,考试难度的降低,反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学生丝毫不能疏忽和放松学习,平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检查。另外对开卷考试题型的变化,考查学生能力的变化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2.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敏锐的观察力。

开卷考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开卷考试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出题比较灵活,涉及面较宽,综合性较强,联系实际较多,所以要求教师不但要对基本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对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而且要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面,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经常关心时政,联系现实,针对某一个问题讲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树立起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典范。

3.注重教材的纵横联系,变片面教学为整体教学。

在闭卷考试中,对某一处的知识点考查的内容较多,因此有些教师注重某一章某一节的教学,在讲课中对某一章某一节的内容讲得较详尽、透彻。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把握较好,但综合起来就不知所措。但是在开卷考试中,综合性的题目较多,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一变化,除了讲清单个的知识点外,还要对教材的前后联系、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讲清楚,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以不变应万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4.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卷考试题目比较灵活,要求学生灵活多变,平时养成勤于思考、灵活应变的能力。因此,要针对教材中能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地方进行研究和探索,设法让学生多思考,激起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教师要注意设疑、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以多种方式启迪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要求

开卷考试不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基础知识要扎实。

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用背了,一些基础知识还是要牢牢掌握的,否则开卷考试就是失败的。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东西,学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谈得上运用,谈得上创新,谈得上独立思考。熟能生巧,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运用自如。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固,一切都谈不上。

2.要系统复习,做到融会贯通。

有些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用再系统复习了,只要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就行了,实际上开卷考试不但要复习,而且要系统复习。因为开卷考试的题目较大,一个题目往往会跨几个章节,如果不进行系统复习,所学知识凌乱琐碎,遇到大的综合题目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开卷考试更应该注意知识体系的构建,理清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这个问题与那个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遇到题目才能迅速找出所需要的知识,答起题来才能系统有条理。

3.要具备更开阔的视野,学以致用。

开卷考试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题比较灵活,知识面比较广,联系现实生活较多,所以要求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平时大量阅读与这门课有关的文献资料、时事政治,多看新闻、报纸,多进行思考,尤其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学会独立思考。

此外,为了使考试更加开放,除了卷面由闭卷改为开卷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分值和比重。这样就能做到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轻最后的考试结果,而不是一考定结果,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但是加大平时成绩的分值,要求教师有责任心。平时成绩的给分一定要有根有据、要具体,比如出勤占多少分,实践教学占多少分,讨论课占多少分,课堂表现(即听课状态)占多少分等,制定出具体的指标就能做到给分有据,不失公平,不流于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卷考试不但没有降低要求,弱化这门课的地位,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具有重要意义,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教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起着导向作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尤电土.开卷考试呼唤开放式教学[J].陕西教育,2003,10:20.

[2]杨卫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探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20,(4):140-142.

[3]陈荣坚.开卷后的政治课教学[J].陕西教育,2004,9:30.

[4]裘东明.浅谈思想政治开卷考试及教学[J]科教文汇,2007,2,(下半月刊):109.

[5]史增强.思想政治课“开卷考试”的思考[J].山东教育,2000,35:45.

[6]任禾一.浅析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考试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0,2,(中):232、235.

开卷考试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海南省琼州学院 程世高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你可以参考教材和其他资料。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2.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我国历代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是( )

A.台湾 B.东北

C.西藏 D.新疆

4.“勿忘国耻”研究小组要实地考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他们必须去的地方是( )

A.台儿庄

B.南京

C.卢沟桥

D.沈阳

5.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科学家智慧的火花照亮了人类前行的步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B.牛顿──相对论

C.爱因斯坦──万有引力定律 D.袁隆平──制碱工艺

7.小华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右图②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C.摆脱了经济危机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8.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下列观点符合他思想的是( )

A.生物进化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君主专制

9.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0.《格尔尼卡》是20世纪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它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腐朽 B.描述经济大危机带来的苦难

C.控诉法西斯的暴行 D.歌颂人间的美善和光明

二、组合列举(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9分。阅读下列描述,将句子填写完整)

11.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科学文化大放异彩。

(1)中国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__________。

(3)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12.社会变迁彰显时代的进步。

(1)在中国,以“君”、“先生”来取代“大人”、“老爷”等称呼得益于_________革命。

(2)日本提倡“穿西服、吃西餐、跳交际舞”等“文明开化”行为是在___________(改革)之后。

(3)电灯使城市夜晚亮如白昼,汽车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这些主要是__________(革命)的成果。

13.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个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1)汉朝时,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商业交通要道是_____________。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航海壮举是___________。

(3)波音飞机的零部件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生产,这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_。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1题,共6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4.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 】(1)科举制是隋朝开创的用推荐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

改正:

【 】(2)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改正:

【 】(3)17世纪英国通过《人权宣言》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改正: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5小题10分,第16小题12分,共22分。)

15.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是解读历史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人在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

──摘编自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佛罗伦萨人安装机械钟的行为是受到了文艺复兴运动中什么思潮的影响?(2分)

材料二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2)从材料二看,“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应开始于( )(2分)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材料三 1949年10月,有位诗人以一句“时间开始了”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喜悦心情。1978年12月,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时间又开始了”……

(3)这位诗人“喜悦的心情”是因什么重大事件产生

的?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怎样的转移促使“时间又开始了”?(4分)

(4)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启示?(2分)

16. 握手是一种礼节,握手是一种问候,握手是一种友谊,但在有些场合的握手却能改变国家和人类的命运。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材料一 尼克松总统在回忆自己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总 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 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

(1)“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当今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4分)

【尝试和解的握手】

材料二 自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屡燃战火、动荡不定,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而印巴冲突更是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和平出现转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第一次共同坐到了谈判桌前,这是一次温暖的握手,它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

(2)材料二中有一处严重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尝试和解的握手”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是什么?(2分)

【面向新世纪的握手】

材料三 2000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门槛之际,五大国首脑的握手有着非凡的意义。

(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围绕两大主题,谈谈你对“五大国首脑握手”的看法。(4分)

五、分析与探究:(13分)

17.历史小板报是我们走进历史、探究新知的一种好形式。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问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A 3.D 4.C 5.B 6.A 7.D 8.C 9.B 10.C

11.(1)吴敬梓。(2)陶行知。(3)邓稼先。

12.(1)辛亥。(2)明治维新。(3)第二次工业(革命)。

13.(1)丝绸之路。(2)新航路开辟(开辟新航路)。(3)经济全球化(全球化)。

14.【×】(1)推荐改为考试。

【√】(2)

【×】(3)《人权宣言》改为《权利法案》。

15.(1)人文主义。(2分)(2)D。(2分)(3)新中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分);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分)(4)珍爱时间就是珍爱生命;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生活(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好的制度、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必须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必须以经济建设中心、改革开放等。(任答1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16.(1)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抗走向缓和)。(2分)(答中美建交得1分);台湾问题。(2分)(2)印巴冲突;(1分)巴以冲突。(1分)(3)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巴以关系走向缓和)。(2分)(4)和平与发展(2分);大国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中国为代表的和平力量的发展有助于世界和平等。(任答1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

开卷考试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是为了克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 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灵活运用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会所学知识的意义。这不是对学习要求的降低, 而是学习要求侧重点的变化。没有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 没有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理解, 没有能力的提高, 只靠翻书、抄书是取得不了好成绩的。

虽然开卷考试的试题教材中一般没有现成的答案, 更多的是跨课跨节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开放性试题侧重对能力的考查, 但并不意味对基础知识的弱化,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如果没有对《课程标准》中要求识记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没有做到对所学知识“胸有成竹”, 考试时道道题都要去翻书, 且一字不差的去抄书, 不仅会造成答题时间不够用而且会造成答案要点不全、甚至答非所问的不良后果。因此, 我们在复习时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好教材知识的基本线索, 构筑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还要对体系中的各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 准确记忆, 只有这样, 才能为解答好开放性试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2 重要知识点、难点的巩固与记忆

开卷考试,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复习中应选择课本重点、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 选出这方面的练习进行分析积累经验、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串联的应串联起来进行强化记忆, 这样才有助于在审题做题过程中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最起码能知道用哪些知识点来归纳、总结, 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在记忆时应对书中的点、线、面有机结合, 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依托、相互贯通的关系。

2.1 对基础知识“点”的记忆, 指对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复习记忆

书中基本知识点是构成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基本要素, 我们在复习时应立足教材, 把书中各课、节、框中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弄清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重点是教材的核心内容, 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教材知识的关键点。难点是教材中难把握、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 我们在复习中应注重去思考、比较、分析,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从而化难为易。我们在复习时应善于运用所学知识, 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认识和分析, 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2 贯穿知识找主线, 对贯穿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线索的把握

中考政治复习, 九年级课本比例较大一些, 几乎均是重点内容, 要重点复习。可分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社会、集体的关系”等部分把教材打乱, 进行系统分析;把书中个知识点进行列举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达到总体掌握所学知识的要求, 进行记忆以适应对问题的解决。

2.3 对知识“面”的复习, 指对某些“知识板块”或“专题”的复习

分模块进行, 内容上可分为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部分, 侧重于国情, 以发展为主线, 落实科学发展观,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几个方面。我们在复习时应将书中一些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 可以按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进行知识归类整理, 进行记忆复习, 既有助于我们在答题时节省时间又有助于我们从横向联系把握所学的知识。

3 对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归纳、记忆

反映、体现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一贯原则, 这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 体现试题时代性, 教育性的要求。而有些同学往往认为社会热点与书中知识点是分割的, 不需要记忆,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不仅使我们在做这类题时容易走入误区, 不知从何谈起, 以致大量失分, 更容易浪费大量时间, 这就启示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要尽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因此对这方面也需要适当记忆。对这部分复习时要重视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要注意不局限于某一框或, 某一课的知识, 应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具体做法是在复习时用教材知识去分析, 使教材知识活起来;在学习时政热点时, 要分析其体现或包含的教材观点和原理, 将时政热点落实到教材中。

所以需要从整体上、从重要知识点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去记忆。但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如理解记忆适合对重点知识的记忆, 抓关键词记忆和概括记忆适合对概念、原理的记忆, 我们在记忆实践中应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以提高记忆效果, 但切忌全盘记忆, 把书上所有内容都记忆。

总之, 在政治开卷考试中,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 仍需记忆, 这样不仅节省时间, 而且能扩大你的知识面, 拓宽你的知识视野, 不至于对大题出现胆怯现象, 学无定法, 贵在得法。应根据学生自己学习实际情况, 采用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学习方法, 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只要思想重视、方向明确、方法得当, 能夯实基础, 加强审题、解题能力的训练,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 中考政治学科都实行了开卷考试, 但由于考试时可以翻书查资料, 部分同学认为用不着复习记忆了, 那么, 开卷考试真的那么简单、那么轻松了吗?不!虽然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对教材知识机械化记忆的要求有所下降, 但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许多该记忆的东西必须记忆,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开卷考试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但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却无法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小活动实施方法和策略,无法意识到课堂小活动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故需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自行摸索,不断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其他人的教学方法,吸收优秀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果,学生更有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同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课堂的形式和效率均得以改善,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广度、深度亦能提升其中,课堂小活动的实施也为单调的初中历史课堂增添了一抹“新绿”。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活动;青年教师

如今,全国各大师范院校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正在持续增长,学师范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可以说,初入职场的年轻教师们是教师行业的“小白鼠”,故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提升成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学校在新教师入职前均会举行入职前培训或岗前培训,从师德素养到教学常规再到教学方法上给予新教师们相应的指导,但这些对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略显单薄,快速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校重要工作。

对于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而言,尤其是青年教师,采取正确的措施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艺,改善自身课堂和促进学生学习迫在眉睫。以2019年新办学的一所公办初中——体强路初级中学为例,年轻的学校集聚了较多的青年教师,他们缺乏经验,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只占全体教师的9%,所以如何提升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科研处要求各备课组定期集备、定期组织课堂技能竞赛、组织专家培训等,以上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学校也鼓励新教师们多多深入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各备课组组织老师通过观察量表观察老师上课,包括教师语言、教师上课动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小活动等,“课堂观察点越是具体的、经过商定的,收集的数据就越有可能有利于实现发展的目标”①,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课堂小活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课堂小活动在整个历史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作用,通过课堂小活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以达到寓教于乐、学有所思,教与学真正结合的效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的当今世界。②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小活动可分为比较普通的如小组讨论、课后搜集材料课堂上分享等,还也可以做成比较有趣味性的如情景演绎、角色扮演活动等,这些小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氛围也更浓,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这也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易懂,引领学生进入历史的现场,使学生成为“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教学成效亦会有所显现。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只与其自身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关系”③。如何让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这也是课堂小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二是优化教学程序,营造参与氛围;三十增强课堂调控,提高参与意识;四是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参与热情,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历史课堂小活动的效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小活动的设计也可能成为青年教师上课的一种风格,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次设计、修改、打磨、创新每节课的小活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最终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这样有何不可呢!

从2020年初开始,学校科研处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和开展课堂观察,通过课堂观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而言,课堂观察应是以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艺为途径,以改善自身课堂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观察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构的一种研究活动”④。课堂观察强调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通过眼睛观察: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精神与状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注意观察的对象,做到:眼里不只有教师,也要有学生⑤。于是课堂观察关注点就成为我们考虑的内容,根据学科不同,课堂观察的内容也一定不同。单拿历史学科来说,要对初中历史教师的课进行课堂观察,关注的内容应包括:教师的语言(提问的次数、提问的质量、语言的精炼程度等)、教师的动作(肢体语言)、学生的反应(回答次数)、小组合作情况等等,通过这些细致地观察点,能够更好地将执教老师的授课情况详细地呈现出来,一来可以让该教师明确自己的优势,二来也能够让其清楚自己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以我校赵老师的课堂为例,赵老师执教《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课,历史组决定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制定观察量表,就教师语言、行为、课堂逻辑、学生反馈等内容进行分工观察,课后历史组集中评课。评课时,首先赵老师陈述她的上课思路及教学设计,并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接下来历史组其他老师就课堂观察内容分工进行分析,其中反馈的情况和问題有:一是赵老师的课堂气氛非常好,师生能够真实且亲切互动;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能够通过材料自主解决问题;三是教师课上的有效提问有待提高;四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欠缺。在此就有效提问进行陈述,历史教学课堂上有效提问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十分重要,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努力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有效提问,创设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更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故有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课堂提问也是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一种相对快速的手段,提问要涉及到各个等级的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每天都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进行着知识和思想的传播,我们在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⑥”。确实,课堂观察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们提前认真仔细地准备,做好课堂观察量表,确定观察点,授课老师针对观察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这样的课堂效果才能有所显现,课堂的氛围和效率也就能有所提高,而在这时课堂小活动就要发挥其作用:提升了课堂效率,让知识点不再枯燥难懂,活跃了课堂气氛。

与此同时,提升觉察能力和学习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例如,学校活动的设计,如果我们拥有课程意识、具备课程设计能力的话,就会较为充分的考虑课程目标,课程的时间、空间,教师、教材和评价等等要素。我们之所以能够对学校活动设计有清晰的觉察,是因为我们学习了专业的课程知识并且运用。提升觉察能力意味着更高质量和数量的输入,从更深层次看这就是一种学习。而提升个人的责任感意味着个人有选择和控制的空间和时间,这与自我学习的激发和情感支持有关。例如:我们希望伙伴们觉察自我课堂上的细节并改进、提升课程的意识、具备课程设计能力,了解课题的规范,这些我们都能觉察的话,就必须不断地自觉学习课堂、课程、课题的相关知识。而在责任方面,我们要提升就要学会自我选择课堂观察的角度,把握课程的大单元模式,四度六步教学法的范式,以及课题的一般规范等等。当我们都能够自己做选择和控制的时候,就会指向自主的、自我激发的学习。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和课堂小活动在历史教学中作用十分重要,活动不只是老师设计的活动,而是学生参与的活动;而课堂观察也不只是观察教师,也要观察学生,二者缺一不可,青年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把控的有很多,而有效、合理地使用课堂活动,调动课堂氛围,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教学的动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观察和课堂活动应在教学中广泛实施和推广;同时,我们将以课堂观察为工具,以学习共同体为平台,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内容,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培训方式,打造一个和谐互助共成长的教師综合学习体系。

参考文献:

[1]【英】霍普金斯:《教师课堂研究指南》,杨晓琼译,第65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1-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杰:《历史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第141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4]李杰:《历史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第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李杰:《历史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第21-2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6]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第11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开卷考试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初中阶段,将历史故事合理融入历史课程的日常教学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培养也非常有帮助。本文就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历史故事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应用

历史故事直观的意思就是指历史当中的某个特定的朝代,在当时特定的时间内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同时也是让我们对过往历史进行深刻认知和了解的直接手段,它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历史课程上的系统性学习,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如今,将历史故事融入初中的日常历史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提升尤为重要,进而完成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培育。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缺失

1.缺乏历史故事背景的了解

在如今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这边学生还没有弄懂故事所发生的时间背景,而教师已经开始讲解别的课程内容了,这也是如今历史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在这当中,学生缺乏对历史故事背景的深刻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又过快,导致学生有时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进度,时间一长,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不理想,那么将历史故事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也就没有了意义。这样不但不能提升教学质量,还有可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

2.历史故事的选择存在偏颇

将历史故事运用到日常的历史教学当中,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历史,提升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历史故事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度,也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在初中教学阶段,部分教师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偏差,在历史故事的运用当中,因为教师故事选择不当,时常会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故事产生混乱,不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条理清晰的思路,这样的现象产生,同样会影响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质量,同时也不能提升学生个人的历史素养。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效运用

1.加深历史故事背景的了解

在运用历史故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学生对于历史故事背景的了解,只有学生对故事背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对整个历史故事进行深刻的领悟,进而促进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秦统一中国》时,首先了解这个课程所讲述的时代背景,秦朝发展的历史以及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秦朝的政治形势,体会秦朝历史文化。在学生了解了课程背景后,教师要针对这个历史时期上前后发生的故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时期的历史详情,比如,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在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当中产生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完璧归赵》中涉及的蔺相如和廉颇,都是赵国当时的名人,蔺相如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廉颇当时和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这些历史名人与历史故事都是紧紧围绕秦统一六国历史前后所产生的人事物。因此,教师在运用历史故事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具有条理性且正确的时间线,以及在时间主轴上所发的故事,结合课程内容来帮助学生完成历史学习。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历史故事的理解,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2.历史故事要与教学内容相对应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对应的历史故事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不能凭借主观臆想,造成与教学内容不符合的情况,那样不但耽误了学生的宝贵时间,更会导致学生学习方向错误,对历史形成错误的认知,无法形成条理性的历史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在历史故事的选择上一定要特别注意。例如,在学习《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當中,因为涉及西汉历史的影视剧较多,教学中,时常会有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影视剧中的一些故事来帮助学生的历史学习,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冒险,也是不可取的。影视剧中的人事物常常为了影视效果做了较大改动,在那当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不一定真实存在和发生的,如果把虚构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会严重误导学生的历史认知。教师一定要针对真实历史当中所发生的故事进行教学融合,比如西汉的“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他们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在这期间西汉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高速发展,教师可以结合“文景之治”前后发生的历史故事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景之治”为当时的西汉带来了怎样的繁荣,进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提升。

3.历史故事要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

历史是具有一定严谨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准确掌握历史时间和事件,但是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明显不符合其学习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三国时代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曾经看过的与三国有关的电视、电影等媒体信息,然后鼓励学生将这些内容讲述出来,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所讲的故事内容来进行修正和扩展,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历史知识改编成故事,和学生一起探讨历史时间、事件、背景,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历史故事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在这当中,教师要注意现今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缺失,提升其实效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历史故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定对历史教学有正向的辅助作用,以免导致学生存在历史的认知偏差。

参考文献:

[1]曹春梅.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2]张仁君.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清河镇中学,山东 滨州256600)

开卷考试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达能力,而在于鼓舞,唤醒和鼓舞人心。教师通常不能等待这种情况自然发生,因此老师必须确定学生的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和动机,并鼓励学生的行为。《义务教育和公共课程历史标准》要求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鼓励教师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并进行教学活动,所以老师有必要探索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情境训练;应用

情境训练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有机会更好地了解知识,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介绍几种引人注目的情感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感到包容,从而引起学生对于初中历史和社会课程的热情,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课堂气氛。下面,将结合教学实践和见解来解释和说明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使用。

一、初中历史和社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初中的历史和社会学科是一个主要的学科。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培养我国未来人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学校考试中“仅点理论’”的错误观念,中学历史和社会教育的状况一直令人担忧。其次,传统的初中历史和社交课堂教学存在许多缺陷,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但是,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值得讨论的是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并提高课堂效率。

在中学的历史和社会学科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非常相似,因此很难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相对过时,尤其是对学生有不良的影响,仅基于分数理论,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为了有效地提高中学历史和社会学科的绩效,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改进,以在提供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情景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建媒体上下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课堂,而计算机成为了整合音频,视频和高密度视频的主体。它具有亮度,清晰度和直觉性的优点,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并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媒体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向。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中学的社会和历史中引入了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由于多媒体工具集成了文本,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内容,因此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建模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的限制,可以再现运动变化。当教师谈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关的知识时,他们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可以有效地讲授历史和社会课程。

(二)创造合作状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学的社会教育和历史的课程更多地集中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上,传统的讲课式教室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协作学习是教师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小组协作,学生可以提高协作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中的历史和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人文,地理,历史,政治和其他知识,所以协作教学中有效的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协作环境,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协作机会。

在新时代,随着现代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课堂教学中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的新标准下,中学历史和社会课教学也面临着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挑战。协作教学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应更适合中学历史和社会课教学。当教师分享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时,他们可以让学生一起查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以便学生可以掌握更全面的历史和社会知识体系。

(三)创造生活情境

历史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与以前的单位相比,它更贴近社会生活,弘扬人文精神,更加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这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独立发展,强调学生在历史和辩证法上观察和理解社会,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历史和社会教学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但是,当前中学的历史和社会教学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够好。许多学生认为历史和社会入学考试分数较低,远不及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这四个主要学科重要。即使不允许学生花额外的时间,学生也不想认真地上课。一些成绩不错的学生会很好地学习四个核心科目,但没有通过历史和社会考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让历史和社会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生活情境,不斷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历史和社会科学都有过去,可是学生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是,老师可以联系到学生生活的现实,并有效地描述情况,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历史,让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进入历史,体验历史,并获得自己的现实认知和感受。体验历史知识的过程是让历史进入学生的真实生活,精神生活,感官世界等。这是学生感知,内化,建构和表达历史的心理过程。此外,随着课程改革新概念的不断实施,当前的教育理论认为,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在于公众所居住的客观世界,因此教育必须回到客观世界。这种教学观念深刻地反映在历史和社会学科的教育和教学中,历史和社会的主题来自生活,通过生活方式学习历史和社会是教授历史和社会的真正需要。当老师谈论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时,他们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生活并将数学与现实相结合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章彩燕.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应用[J]. 中华少年,2016(24).

绍兴文澜中学 祝敏

上一篇:高校专业国际贸易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商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