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艺术论文范文

2023-09-17

实践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针对艺术设计学科的实践教学改革,针对实践课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当代设计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探讨实践教学的新方法与改革方案。新实践是以培养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为目的,构建“开放三角形态”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导师配置、讲授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分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同时提出交叉性学科实践的教学建议,阐述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价值。本文对设计实践教学有辅助指导作用和改革创新意义。

[关键词] 实践教学;专业交叉;设计管理

[基金项目] 2019年大连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礼贝’文创品—运用3d打印和微雕技术开发贝壳及贝壳粉材料在文化创意产品领域的应用研究”(2019J12GX050)

[作者简介] 张子健(1977—),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以创新设计为核心的设计行业发展,促使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将设计生产方式同教学课程相结合,形成创新实践教学新方法,是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下设计专业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和任务,是设计实践教学发展的方向,是帮助学生对设计开发和设计管理深入掌握的关键。艺术设计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作用,已由设计的技术性人才培养发展到设计的管理性人才培养,设计人才需对当代的产业发展有深入且前瞻性的计划,需对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有独特的资源统筹能力、营销创新能力、环保与可持续研究能力。设计人才肩负的责任已由供给性设计服务向自发性设计生产转变,这种转变同时也是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转变。所以说,设计产业发展影响下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以创新实践为基础的课程方法和内容改革。

目前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课程都没有针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规划,也很少有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更缺乏因地制宜和因人而异。在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求下,实践教学的比重逐渐增加,以设计创新性实践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强调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导师资源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多元专业的交叉学习、设计管理能力的培养、传统手工能力的训练等,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会自发性设计实践,学会以当下社会和经济问题为导向,以独立设计品开发为目的,完成具有自我设计方法的应用型设计作品。

一、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程与实践课混淆:专业课与实践课都是以课题实践的方式展开,都是学生自发性组织设计实践,二者教学方法雷同。

2.实践课的教师结构单一:大部分的实践课程导师都是本专业教师担任,或有少数选择企业导师担任,但两者都不能完全胜任实践导师的多项职责。

3.实践课的方法训练缺失:实践课程的特殊性就是强化方法性训练,但现今的大部分教学机构都严重缺失实验室和工艺作坊来配合实践教学,动手能力和创造方法不能得到训练。

4.实践课题的极端化倾向严重:课题或者倾向市场,以现有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为标准来考核课题水平;或者倾向学术,以学生的学术探索和学术创新为标准,突出课题的专业水平。

二、“开放三角形态”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以课题为核心”的传统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从自我认知开始研究,最终完成的系列设计作品,学生自行申报课题,实践课题,发挥课题。全面发展“开放三角形”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建立以“形态认知”为学习基础,以形态视觉开发和表达方法实践为两大核心拓展,结合设计手段交叉研究、手工开发研究、设计管理研究,以系统设计规划、媒介传达规划、产品开发规划、实验性拓展规划为课题表达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自我发掘,强调动手与实验,强调复合知识培养。在此教学框架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各学科方向间有机结合,校内教学和校外企业有机结合,形成多方位、多层次、交叉互动的立体型、开放式体系。实践课程可以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和应用实践课程两大块,基础实践课程包括:认知实践、专业实践、拓展实践;应用实践课程包括:方法实践、交叉实践、开发实践。双维度实践体系是建立在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交互学习的培养模式之上。

三、实践教学的导师资源配置

单一的实践课程导师很难满足学生的学术研究与方法研究交互学习,多数设计院校的教师都是以学术性研究为主,在方法上缺乏多样实践能力,这样会使设计类学生缺少多种实践学习。但现实条件下很难安排多位掌握不同方法的实训导师,根据这一因素,导师安排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以学术导师为主,安排多间实验室或工作室供学生选择,每个实验室应有熟练其实验方法的实践导师;另一种是以企业实训导师为主,同时给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多位不同专业导师访问机会,方法训练由企业导师进行安排。实践课程必须由多位老师交叉辅导,以方法教学为主,学术指导为辅,交叉学习为助,让学生在不同体验中完成实践。

四、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改革

1.多角度地传授实践知识。为了避免学生摄入知识单一化,课程从多元的角度引入知识点,不仅围绕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点进行研究,还要积极吸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知识横向联系,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认知实践课题。

2.反向教学的方法。在讲授方法上采用启发性互动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反向给老师讲授学术知识,开展分阶段的讨论会,设立课题组,以课题自我阐述的方式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导师间展开交流。在实验室或工作室以方法可行性报告的方式开展考核,让学生对方法的来源与发展进行调研,并反向给老师讲授。

3.提倡独立思考。在实践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膽采用多种方法,以多种方式进行表现,突破传统的固有模式,不仅做设计学习者,更要当设计讲解者,使其以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创作设计思路,焕发创新设计的生机与活力。

4.搭建互动平台。实践教学要以网络为平台,开展动态的教学与交流活动。要利用好网络媒介,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在线互动关系,使课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课程时间内,如可用微信等交流方式,使学习讨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5.多媒介的课题阐述方法训练。让学生主动利用现有的多种媒介形式,如交互媒体、装置艺术等,来介绍自己的概念构思和课题进展情况,这有助于学生更加多元地、概念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艺术倾向。

五、实践教学的跨界实践

在实践教学中,相近专业的交叉学习尤为重要。导师可以聘用其他专业教师担任,力求学生独立探索其它专业对本专业设计的影响与启发。例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中普及产品设计、环境空间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管理学等方面知识,使视觉传达设计在不同表现形式中传达其理念和价值。以创意品设计的实践课程为例,现在是制造设计师个性品牌的实践时代,平面设计已经和产品、空间等进行交叉实践,表现的形式也具有产品性和空间性,这样的设计师是多重能力的实践者,也是能运用多种方法的全方位设计师。通过交叉学科设计实践,将学生的自我表达进行多重发挥,发挥其概念创造性,激发其设计表现欲,进行设计实践的可行性研究,体验市场化的设计全方位应用。

六、实践教学的设计管理能力培养

实践课程的市场化把握是以设计管理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品牌管理能力、产品定位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广告策划能力。设计管理是设计师作为独立创造者,应该具备的自我经营和设计营销能力。在设计管理的要求下,设计师首先是对产品制造负责的管理者;其次,他们要对市场的消费需求有所预判,应具备一定的营销能力;最后,他们回到设计师身份,将设计品的“精神供给”有效的制造出来。此项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后期重点,对于已有实践方法和结果的学生,进行补充性训练,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训练不是单纯以市场为目的的营销研究,也不是项目或产品的广告策划研究,而应是以自我实践课题的理念定位为出发点,在后期整理设计的服务价值,并依据其价值展开设计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可以参考学术价值、市场价值、消费价值等因素,使其设计项目在呈现上有明确的目的和应用范围。简单说:设计管理是对设计实践的评价性修正,这种修正是以设定参考因素为前提的。

七、实践教学的手工能力训练

在动手实践中演进设计,很容易联想起中国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和相应的作坊式产业,这影响中国上千年的设计形式,给中国的工艺美术文化带来无数的创造性价值和艺术修养,从自然和生活的本原中找寻灵感,并通过手工的经验磨练和经验传承来体现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传统的手工艺人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艺术学习,创意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经验和对美的自我认识,这种长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相对模糊的艺术精神,使手工的技巧变成了一种增加创造性的方法,虽然看似有些原始和形而下,但从方法的角度来看,不失为提高设计实践能力的途径。这种手工实践的行为是通过认知自然和生活价值,来改变自然和生活方式的主动创造行为。在这些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民间的、传统的、民族的各种工艺方法被重新的认知和学习利用,这些经验的遗留不仅是对手工行为的帮助,更是通过学习和利用这些工艺方法,从中领悟先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生命的感悟。这也正是这个资源宝贵的环保时代所需要的,对大规模生产和加工的一种人为抵触和再认识,设计品的高度发达社会,需要实践的是还原事物本质和自然性的设计,手工艺的人为方式是遵循自然法则的行为,也是通过运用传统方法来学习自然感知的奥妙。

八、实践教学的评分体系改革

单一的教师打分制已不适合实践课程的考核。在课程考核上,导师采用多元评价为主、展览展示为辅的模式。多元评价包括教师评价、企业导师或实验室导师评价、学生互评、应用效果评价等方法。成绩评定采用互评、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结课时,学生以展览的形式进行课题展示,在展览过程中,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首先进行讲解,其他人可以发表意见或不同的看法,学院导师或企业导师对作品给予点评。在这样的成绩评定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的成果,也可以进行比较和学习,找到自己的差距。这样评定实践成果就不只是一个分数的评定,还会让学生在评定过程中学到知识。作品的展示环节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展示,才能让学生有应用发布感,并能通过观众得到反馈信息,从而使学生更加自信或找到不足。这种展示也可以是市场模拟应用,通过模拟应用,让设计在后期完成阶段能够确立作品的价值,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设计管理。

九、结语

实践教学是当前艺术设计学科的改革重点,对于以实践训练为手段的方法性教学,设置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过程是实践的关键,教学中的实践不等同于创业中的实践,它是培养学生自觉性设计经验为核心的训练,而非完成设计成果的实践。实践课程要与专业课程相互交叉设置,要与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和企业导师合作教学,实践课程是实验室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的主要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的主要毕业能力要求,是艺术设计学科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许平,周博.设计真言[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2]张子健,丛瑜伶.创意“活”设计[M].沈阳:辽宁省美术出版社,2011.

[3]迪耶.萨迪奇.设计的语言[M].桂林:廣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任戬.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程系列丛书[M].沈阳:辽宁省美术出版社,2008.

实践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首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首饰教育事业发展的前途,尤其是青年教师师资队伍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首饰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的自主认知、专业修养、成长路径关系着整个专业的发展水平,是现阶段最需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学实践的进行,推动首饰艺术专业教学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青年教师;首饰设计;成长路径;专业责任

1 高校首饰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的必备素养

1.1 首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

教师是在教育事业中,也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劳动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遵循青年教师规范等行为准则。青年教师面对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是面对面传授知识、思想、观念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价值观念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的影响。《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载:“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教師还应具备规范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社会荣辱观。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工作秩序和工作时间,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勤俭节约、劳逸结合、守法懂礼的良好习惯,告别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同时,教师还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在学业的道路上树立不怕辛苦、不离不弃的信念。教师是音乐的发声器,自身的素质提高才能散发出优美的乐曲,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教师的价值观念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首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的专业责任

首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要有强烈的专业责任和专业理想,指导学生建立首饰专业知识结构。首饰艺术青年教师专业的发展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指教师在整个首饰专业的发展状态,强调首饰专业教师群体的发展,也是首饰专业群体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另一方面,首饰专业青年教师个体的提升,强调首饰专业教师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即教师在自己的设计生涯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首饰艺术设计具有多元化新型专业知识结构,涉及审美、材料、技术、市场等多个领域,全面把握比较困难。青年教师要具有强大的专业责任,否则很难进行深入探索。青年教师的专业责任感的建立,需要首饰专业青年教师的自主意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知识、传授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青年教师要保持一颗对专业热爱的心,不断对首饰相关知识进行探索、研究。

2 高校首饰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成长理论发展基础

2.1 首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构成

首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对首饰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现代首饰教育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一般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青年教师专业分层和青年教师团队建设;二是青年教师专业内在的提高。

教师专业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作为一种专业职业有自己的一套职业体系,也有自己的职业层次。在这一专业中,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水平,并在不同区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职称、职务等都是这一分层的体现。根据首饰专业教师的特点,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分层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对首饰专业教师分层培养,是充分配置人力资源,是发挥每一位专业教师水平的关键。

首饰专业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就要求首饰专业青年教师严格要求自我,不断从教学实践中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同时,青年专业教师还要学会给自己补充能量,参加社会性学术活动,从中吸取养分。同时,教学单位对青年教师的关注能够激发青年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激励专业老师对教育动态的关注,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2 首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与长久性

首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逐步发展过程,不可能有直线发展状态,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也是阶梯式的成长方式。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是由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所决定。人的学习要有一个消化过程,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也有可能是较短的时间,需根据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吸收情况而定。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长久性。当代首饰艺术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的发展具有长久性。以此为职业的青年教师专业的发展也是一样,专业的进步具有长久性,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一观念的体现。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我们要想了解一门艺术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准确把握的,首饰专业青年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3 首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个性特征

设计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影响了首饰青年教师的发展个性特征。设计文化与当地的流行文化、风俗习惯、工艺种类等因素有较大关系,每一地区的设计风格也各有千秋。首饰专业青年教师也应扎根于当地文化,吸取养分,展现自己的设计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也各不相同,因而设计文化也各有各的特点。然而首饰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还是一件工艺品,涉及各种工艺,因此青年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特色,以突出自己的文化特征和设计特点。

人类在受大环境影响下,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习俗以及相似的生活习惯,但人也是一个个体,即使他们有很多的共性,个性特征是每一个人所具有的。首饰专业青年教师在大的设计文化中立足于当地文化,寻求设计创新,具有把握设计形势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指导不同学生对设计思维的运用以及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设计实践中实现自我。

3 高校首饰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3.1 首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

青年教师的基础特征。青年教师一般指的是年轻教师,对工作、人生都有着极大的热情。但青年教师不局限于一种年龄段,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工作群体,在这一群体中可能又划分出多个年龄层次。调查显示最为年轻的教师工作热情最高,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但对设计缺乏一定的判断和认识;相对年轻的青年教师对工作拥有较高的热情,并对教学有一定的经验,对设计有一定的承担性;高龄青年教师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和积累,做事较为稳重。因而我们在对青年教师分类分析时要把握好他们所具有的个体基础特征。

青年教师成长因素。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指以某位教师为个体,是以青年教师群体的形式发展的,个体教师成长是以群体为发展基础的,因而青年教师间的合作友谊是推动青年教师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中,总少不了一些重要人物对青年教师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这类重要人物可能是此专业成绩较为显赫的设计师,也可能是设计专业走出的成功教师,他们对青年教师都有着指引、示范等作用。

3.2 首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问题。青年教师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承担着较为重要的工作,他们的大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平时的教学上,对于科研部分承担较少。由于教学任务重,这一群体没有过多的精力发展自我专业知识,无力从事更高层次的专业研究。此外,青年教师多数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在进入教学系统前缺乏教师职前培训,因而当真正进入教师角色中需要一个阶段来明确自己在专业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寻求自我专业发展途径。

青年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高等学校设计专业青年教師要以全新的面貌来应对整个设计思潮的变化,这就需要新的教育和新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素质较高的综合型设计人才,完成新一代的设计使命。然而现阶段多数设计专业青年教师还处于单一领域,对知识掌握相对单纯,因而我们需要学校制定一些政策来健全完善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团队的发展。

4 高校首饰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首饰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成长之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有青年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还有外在条件的限制。因此,我们对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需采用逐一对应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正确可行的发展途径和策略。

4.1 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青年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关键所在,强求、规劝都不能使青年教师发展带有主动性,即使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发展的动力,但这种动力也只是暂时的不会长久。只有教师拥有自主发展意识,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拥有连绵不断的动力,才能在某一专业领域做出成绩。只有锲而不舍地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愿望和理想。

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与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关系,在这一主动力下热情、学习以及不放弃是至关重要的。

4.2 设计文化引导

首饰专业青年教师是处于大的教育体系以及大的设计环境中,想要取得自身专业建设和自身专业成长光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大环境提供养料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良好的设计文化氛围对教师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为教师开阔眼界,还为青年教师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以及有效的教学方式。虽然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自主意识,但设计文化环境的优良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单位不仅要建立良好的专业学习气氛,还要建立宽容、平等、尊重、友爱的文化环境,让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得到身心放松,从而达到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

4.3 青年教师团队合作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全体教师的成长,而不是某个教师单独的发展,只有教师群体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才能有效提高整个教学质量,才能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因而每位青年教师应该有团队合作意识。

青年教师团队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在学习团队中,大家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设计文化和技巧,在交流与合作中,可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这是个人学习远不能及的。在青年教师团队中,不乏较为优秀的青年教师,他们给团队成员树立积极学习的榜样,对其他成员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设计大环境下,学校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让教师组建不同类型的专业学习团队,供他们研究、讨论,从而走上共同发展之路。

4.4 青年教师专业建设培训和专业项目的实施

专业培训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好机会,不仅能够得到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还能分享到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设计理念。此外,青年教师还应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深化对专业的理解,提高设计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课题审视、思考、反思等不断地探究,养成了青年教师善于思考、乐于钻研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以后工作的进行。青年教师对课题项目研究、总结,最终把结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一过程实现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并且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教师的专业水平、设计理论、教学能力以及教育素养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5 高校首饰艺术设计专业青年教师成长建议

5.1 基于地区文化特点

知识是普遍的,文化是有特色的,在我们追求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文化本身所带有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尤其是身在院校工作的教师。我国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尤其是艺术院校,他们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在艺术风格上更是各有千秋。青年教师在面对多种设计思潮时,应基于本院校的特殊性以及当地的文化特点,寻求新的设计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做到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当地首饰专业的发展,才能把自己所学应用于艺术教育中,让千万师生受益。

5.2 学与教并重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青年教师要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因此,青年教师在注重专业成长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教育任务和责任,把教与学放在并重的位置。青年教师在学习新的设计观念和理念时,应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及时把新的设计理念运用于教学中。同时,在教学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思考,探索是否有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从而推动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

5.3 开阔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思路

现阶段,高校对于综合性人才需求增多,青年教师在学习进步中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学习,以适应学校对于紧缺人才的需要。在首饰专业中,教师不仅要拥有独立的设计思想,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术。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之路上要不断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工艺技能,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手工技术开发和应用,并参与专业课程实训建设,让自己成为兼具设计能力和实践技术能力的双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静,邬烈炎.现代首饰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2] 张洪秀.高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实践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是对应用人才的基础培养,以动手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艺术设计作为教育专业里的一门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实用性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活学活用,把自身的设计理念运用到现实当中。在教学环节当中要多重视实践教学并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才能很好的应对未来社会的环境与市场竞争,也是在培养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与磨练自我。

关键词: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总的来说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顺应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国民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现今已发展到了设计与创意的主导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脑设计软件的不断研发,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法发生了变化。设计成为发展创造型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设计本身的知识产权属性也日益彰显。

艺术设计专业是对应用设计型人才的基础培养,实践性是课程的本质要求。最早成立的设计学校德国包豪斯(Bauhaus),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理念:紧随社会进步,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创立新思维。包豪斯创立的教学、研究、创造(生产)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现今对我们设计教育仍有很多指导意义。这一教育模式也是符合艺术设计学科规则的,是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作用的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教与学”的问题:即教师如何教,在何处教;学生如何学,又怎样学。

1 拓展专业教师的实践机会与能力

藝术设计是强调实践性、实用性的专业。要求学生把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并且有能力把所学本领运用到市场中去,转化为劳动力价值。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程度要求更高,所以,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无形中就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学水平应有公司实践的内容。

在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整体水平决定着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积累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样的就要求艺术设计的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其一,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其二,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熟悉设计公司的流程以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2 实践教学当中主要突出表现在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理论知识到理论实践中,初步了解专。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安排与理论课时相对应的实践课程。通过现场教学,讲,做结合。在实践操作中消化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理论和实践互相渗透。艺术设计专业是灵活的,因此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仅仅局限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校与几家广告公司以及用人单位挂钩,为学生联系了实习基地,让学生以实习的身份参与到广告公司的实际流程当中,参与设计的制作当中,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学习,在设计中完全了解在学校所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之中。这样不仅摆脱了完全的理论性教学,还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3 开展工作室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的很多课程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靠课堂内的教师的单纯讲授往往是不够的,一定要改进课堂内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并且与课堂之外的市场联系起来。工作室教学形式,就是加入“现场考察式教学”和“课外实训教学”,让这些教学方式成为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让学生有自学能力、有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独立应用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因此,艺术设计教学如何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不断优化结构和功能的实践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室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团队组织的教学方式。工作室由专业课教师,学生共同组成,大家分工合作,相互沟通,集中研讨,做到合理、有效工作。其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

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专门成立了设计工作室,为学生实践理论知识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践室中配备了喷绘机,覆膜机等先进设备,由各个年级的学生定期进行管理和实习,做到了教学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夯实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课程,已经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现实生活的就业状况下,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已经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问题。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教育。这就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职责。社会任务较多的老师要提高个人能力以及及时的进行知识更新,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有实践要求和能力的学生就业不再拘泥于小的广告工作室和小型的印刷工厂,可以在学术探索和实践上得到锻炼与提高。因为工作室本身就具备设计公司的一些基本特征,所以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能力综合训练。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的场所,相对于课堂而言,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理论知识、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拥有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问题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当中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探索个性化教育教学,加强师资队伍素质与建设,成立规范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体制,使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符合市场要求,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真正融入社会、满足市场,让专业实践教学真正实质化。在经过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找到一条适合高校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发展途径,来更好的带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以及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巍.对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层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2).

[2] 张勇.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问题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2009.

[3] 英浩.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模式探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2):101-102.

[4] 曹庆梅.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措施[J].美术大观,2007(8).

实践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课程思政是对传统教育课程理念的继续丰富与深入,在环境艺术专业社会实践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现阶段的环境艺术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社会实践方面对于课程思政的落实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围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从挖掘思政元素、强化教师关键作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课程思政在环境艺术专业社会实践中的主要举措,以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

关键词:课程思政 环境艺术 实践教学

1.课程思政背景下环境艺术社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十八大后,课程思政在学校思政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高。各大院校多措并举,推进课程思政广覆盖、重协调,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应该看到,将教学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怎样破除长期以来思政教学和学科教育之间彼此隔离的“孤岛效应”,把立德树人落实在高校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共同构建教育发展大格局,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师在环艺社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课程思政与学科知识“两张皮”等问题,这其中存在着认识与管理上的偏失。提起思政教学,不少人都觉得这应该是思政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和专业实践课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甚至有些专业老师也觉得把思政内容和专业结合并不现实,上好专业课才是最主要的。对于在课程思政工作的教学方式上,部分人以为教师只是在专业课课堂上讲授思想政治课,但实际中却确实存在着生搬硬套、简单粗暴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产生了十分恶劣的教学影响与效果,以至产生了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低级红”,“高级黑”等现象。

2.课程思政在环境艺术专业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

在环境艺术专业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自我意识较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一部分学生社会责任不强,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甚至在毕业后无法适应工作崗位。因此,为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专业知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在新课程思政背景下,环境艺术专业注重思政教育,以家国情怀、职业素质为出发点,从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等。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介绍建筑师、设计者等的优秀个案,以启发学员培养独立探究的习惯,并汲取学习榜样的精神与先进理念。在社会实践中,从现代的设计标准入手,指导学生对传统造物活动做出评价与反省,既要考虑到环境保护,也要兼顾经济性。融入了思政元素的设计社会实践课程,可以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探索精神,从而开阔其眼界,并注重民族文化底蕴,从而创作出具有价值的设计艺术作品。

3.课程思政融入环艺课程实践教学

4.优化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学科思政教学的基本导向,是整个学科的历史起点与归宿。为了更好地完成思政和学科教育的融合,必须要遵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遵从教师教书育人规律,遵从学生发展规律,把握环艺学科专业特点,对症下药,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基于环境艺术专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到专业设计理念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艺术设计项目来重视人与设计的相互关系,去更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社会历史的本质。

5.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在大学课堂思政的改革过程中,政治知识和思政元素重于相融,也难于相融。对环境艺术专业而言,要从课程内容入手,寻找最适合专业特色的社会思政元素,进行知识的延伸,结合学科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环艺专业课程中加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在环境与美学理论教学中,老师能够引领学生深入认识传统中式、新中式等风格流派的发展历史与特点,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建立起民族自豪感。在方案研究教学中,设计老师可安排学生根据当下出现的时政热点以及重大纪念性事件与设计主题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关心我国发展和时事政治,并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此外,通过在环艺专业班级教学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可以进一步加强环境艺术教学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创造性构思,把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合在自己的主题项目设计当中,以便更为深入地了解中其含义和要求。经过此类实践,环艺学习者既可以学会运用专业所学知识,也可以切身在项目的实践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6.发挥教师关键作用

在课程思政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团体需要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信念与积极认真的教育态度,将教学与育人工作二相统筹,强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对于环艺专业教师而言,课程思政在于“知”,即知根本,做精准的课程思政。在教学思政教育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老师对教学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还认识不清,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解和偏离,觉得教学思政教育仅仅限制于传达党的行政路线方针。必须认识到,课程思政不单纯是干巴巴地在课堂上讲理论政策,更多地是要和专业课程相融合,结合时代特征、专业特点因势而变,才能做真正的课程思政。教师站在教学的最前方,需要时常关注时政热点,把前沿的学科信息传授给学生,把最新颖的案例与知识点带进教学,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让思政课程能常讲常新。对环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课堂里已经学惯了理论课,就可以把课堂搬到户外,并通过参观、展览等方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了解到原来专业知识和思政相结合可以玩出不一样的花样。高等教育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合力,而环艺专业的教育实践也不例外,在高校的带动下,就需要校企合作、校政协作、校地协同,形成思政工作教育的共同体。

7.结论

高校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随着课程思政进一步深入,环境艺术专业的社会实践教学也将逐步完善,并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不断创新,把更优秀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合于思政实践教育当中,使学习者在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提高政治意识、道德素质,从而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参考文献

[1]陈荣.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实践创新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28-30.

[2]高飞.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及社会实践教学的历史反思与研究[J].湖北函授高校学报,2014,27(07):92-93.

[3]朱书华,曹秋.”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无锡工艺环境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8):139-141.

实践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高校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目标的必然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整合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培养艺术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今高校社会实践中存在实践方式单一、内涵不够深刻、缺乏专业指导、项目化管理不够规范等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因此高校需要深化认识、转变创新观念、实行项目化管理、完善社会实践机制、建立品牌项目与长效机制、建立公共艺术创新实践平台,为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 艺术 转型 创新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广泛开展、青年大学生自觉参与的一项具有生命力的活动。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全面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内涵不断丰富、延伸,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

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益于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三项基本任务,有利于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建设者。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关键。紧密联系学生的成长实际与培养目标,引导广大大学生通过踏入社会、走进基层、走近民众,准确把握形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研究适应未来发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转型、创新工作。

1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适应情况

(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包括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等。但在近年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往往活动要求太过同一,实践方式比较单一,内涵不够深刻,以上诸活动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需求。

(2)在项目的论证过程中不够充分,准备周期过短,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只局限于寒暑假、特定节假日,此问题在高校艺术类学院更为突出;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度不高,教师指导不够得力。

(3)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依托、以社会为大舞台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党政领导部门、高等教育系统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现实中往往就是社会实践范围有限,实践内容得到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4)社会实践基地“重形式,轻建设”,缺乏品牌项目与长效规划,成果总结缺乏深度。

鉴于以上存在的各种不适应当今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现象,本文将基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与做法,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转型、创新思路进行探讨与研究。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转型、改进与创新

2.1 围绕目标,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战略意识

要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转型、创新发展。学生、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应该深化认识,转变观念,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的重要意义,大力增强高校培养人才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不是凭空的创造,而是与继承、借鉴的统一。”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需要,我们既要合理地继承传统的实践模式,又要适当地借鉴利用当前国内外一些科学的、先进的、适合高校艺术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开展模式。

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主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关键。大学生只有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推进作用,才能促进社会实践活动整体水平的提高,确保社会实践创新工作的效果与质量。

2.2 实行项目化管理运作,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全面覆盖

为了创新与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借鉴和运用管理学中的项目管理方法,对实践活动进行项目化的管理与运作。社会实践的实施程序通常可以划分为六个相互关联的步骤:项目申报阶段、筹备部署阶段、组队动员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总结表彰阶段。设定并明确各项活动的目标、要达到的效果,组建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的实践队伍,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在实践活动中,实行团队负责,注重梯队建设。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途径、新措施、新办法,使社会实践在内容、方式上以及深度、广度上不断发展。实现专业教师、团委老师(或辅导员)双导师制,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分阶段、分层次设计实践内容体系。根据社会实践工作自身变化的特点,将鼓励跨院系、跨专业组队;重视队伍的梯队和后备力量建设,鼓励高年级同学牵头,由政治素质过硬、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组成实践服务团;各年级学生参与,致力于向团队型、研究型、創新型、区域性集中活动方向发展,力求活动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

做到三“精”,不断完善社会实践的工作机制。做到活动前“精心策划”,活动中“精确实施”,活动后“精彩报道”。在“精心策划”环节中,一般要在活动前几个月就开始做策划,要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出科学、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请书,内容应该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的意义与目的、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组队人员组成、要达到的效果以及活动经费预算等。而实践活动的前期策划要及早落实,认真准备,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后期策划则要周密部署,确定活动细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筹备、实施到后期总结、展示活动成果都要形成一套规范化程序。规范各项社会实践程序,形成一套范式。实践活动中要有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把实践后的总结交流、成绩评定、调研报告、汇报演讲、成果展示、宣传报道、总结表彰等步骤全部细化成可操作程序。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宣传和理论研究,建立合理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可以考虑把部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总体规划与教学大纲,计入学时学分,可考虑把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纳入奖学金评定、优秀生与先进个人评定、推优入党、推荐保研直研、就业创业推荐体系。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能动性,使社会实践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具有强烈的内在驱动力、有规可依、和谐运作,切实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得到锻炼才干,提高认知视野。

2.3 突出“艺术让城市更美好”,实现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科、专业服务的功能

高校艺术类学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专业化程度,不断适应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模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迫切需要本学科专家的指点,需要专业教师的直接参与,应该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强化通过社会实践巩固理论的学习,实行“专业老师+辅导员”社会实践双导师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去了解社会,贴近生活,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感受城市跳动的脉搏,从而寻找到以后进行艺术创作的肥沃土壤。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迫切需要与大学生专业学习、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实现从纯粹服务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着问题、课题去调研实践、积累素材、艺术创作。不断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能力,陶冶艺术情操。

2.4 建设艺术品牌项目,建立公共艺术实践创新平台

公共艺术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面向公共空间、面向社会公众,能呈现公众意志和审美诉求的创造和艺术表现形式。其关注的焦点是城市的生活空间、公共设施、文化需求、精神交流领域中公众的审美诉求和人文关怀。“实践为师”——在实践中认识理论、启发创新,以理论促进实践,在公共艺术的平台之下,建设艺术实践的品牌项目。如:“播撒艺术的种子”、“艺术让城市更美好”、“艺绘意众,博会举世”系列实践活动等等。通过艺术类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艺术教育中与社会脱节、个体式、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实践了艺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教学思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能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高素质公共艺术创新型人才。

在艺术类学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建立公共艺术实践创新平台。这是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转型与创新。通过策划、组织、实施、总结等,以艺术审美为基础,实现艺术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美化城市的公共环境,表现公众的审美要求,陶冶公众的艺术情操,强调公共环境的文化氛围,重塑城市的人文精神。使培养的学生在服务社会、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

高校社会实践是一项培养人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精心组织,教师通力指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全力支持,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转型与创新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时代发展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自身的发展需求,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是一项连续的、永无止境的活动,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进行开放型的、创新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转型改进研究[J].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12~115.

[2]黎敏.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其项目化运作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42~146.

[3]上海论坛: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与展望.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221~228.

[4]黎敏.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其项目化运作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2008.6:142~146.

实践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现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发展,国内的高等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改革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各大高等院校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办学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这些拓展也同样推动了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过去以往传统的教育体系模式之下,所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确实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实际需求,很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由于缺少对应的实践教学操作、综合能力,所以在工作上的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挑战。高等院校的职责本身就是为了尽可能的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整体现状,以及具体的创新思路,为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创新思路

引言: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进步,目前国内诸多高等院校都在招生中扩大了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甚至有的高等院校原本没有这一专业,但是却专门为此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信息时代的到来,促动了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融合,社会各行各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愈来愈高。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在高等院校中的广泛普及开展,已经是国内高等院校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根据高等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提升,这同样也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实践教学,对于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来说,也是提升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关键手段方式,相比较于其他的学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虽然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度也挺高的,但是对于实践教学来说,所占据的比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多的去重视实践教学这一部分,不断的来创新实践教学,为国内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具体现状

(一)教学理念与方式较为落后

对比高等院校其他学科专业来说,艺术设计这一类型的专业学科在日常展开的过程中,由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与艺术相关的理念、呈现的具体形式都在与时俱进的不断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等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丰富、创新教学的主要方式与理念,并且还需要第一时间对专业学科课本中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更新,这样一来,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高校学生可以接受全新的专业教学理念,最先进的艺术手法。但是根据目前国内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来说,由于资金投入,或者是其他一些客观原因的诸多限制,所以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总,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亦或者是教学内容,其更新的速度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弱的,特别是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课本、理念、方式、内容,几乎从始至终都采纳了一种单一的形式。

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需要尽可能的去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需要自身不断的去调整、优化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去丰富、创新教学内容。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依然采纳的还是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重视向学生灌输基础的理论知识,或者说只重视学生单一的一种艺术能力,从整体上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力、创造力的培养。但是传统老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学生与社会行业对该专业需求的相应脱节,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自身的个人价值也没有办法得到彰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不断的针对实践教学展开创新,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冲破,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对于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实际上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很多其他专业领域中都融入了艺术设计,但是说实话,该专业的学生在日常接触到的知识学习中,过多的还是依靠基础理论知识,从整体上来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差的。所以就算是在未来步入社会工作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将其解决,很多时候都是手足无措的状况,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还是对问题的分析思考,都没有独特的思路。这种现象并不是少数,这些学生也并不是少数,而是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匮乏,对专业基础知识没有办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在如今社会艺术设计领域对人才要求愈来愈高的前提与基础下,这种实际现象确实还是非常显著的。

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视觉传达设计,亦或者是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这些所有的专业领域,都需要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拥有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擁有遇到实际问题也会去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工作的能力,尤其是随着现在工作节奏的加快,工作要求的提升,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团队意识比较差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未来毕业后,步入工作的时候,所展开的每一项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依靠团队来进行的,并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很多工作的设计任务或者是目标,都是需要通过团队配合来努力完成的。但是在现阶段,由于在高等院校的学生中,无论是在日常的学习中,还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并没有养成一定的团队意识,与良好的沟通、交流、协调能力,所以说,在实际工作任务展开的过程中,团队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也会直接受到个人的影响,直接导致团队工作质量与效率低下。

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社会工作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在广告设计行业、室内外设计、各类产品设计、动画影视设计等这几个方面。实际上,这些具体的活动,全部都是群体性的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只有团队的所有人员能够共同协作,才能够将团队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所以说,高等院校一定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工作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需要尽量的顾忌团队伙伴的感受,提升自身的团队意识与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为未来顺利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具体的创新原则

其一,目标性原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一定需要围绕着应用型复合人才为主要目标,不断的强化学生应用艺术设计能力的大力培养,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深入合作,让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专业的需求,令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企业岗位职责的实际需求。其二,系统性原则。高校需要遵循现代化高等教育事业的规律,遵循认知规律,应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尽可能的结合在一起,重视实践教学内的各个环节,避免哪一个环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被直接忽视,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尽可能的结合在一起,将其更好的贯彻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三,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能够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不断的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各项能力,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其四,规范化原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制定对应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制度,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特征,不断的强化内部各个实践教学的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的优化、完善各项管理体系制度,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创新思路

(一)了解掌握具体的流程,全面的提升业务素质

一个质量较佳的艺术设计作用,是建立健全在全方位了解、掌握所设计产品的材料、技术、流程的前提与基础之上的。比如说:课本书籍的装帧,高校的学生如果仅仅只是从课堂学习这方面来对其具体的书籍排版、色彩搭配、工艺制作等等基础知识理论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如果说学生只是学习了这些基础的知识,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全面的擦遇到实际的书籍编排、生成、印刷中的一整个过程,将没有办法将作品的品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无论是书籍制作,或者是其他的动画制作、影视制作、印刷制作等等也同样亦是如此。

(二)强化实地调研,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相比较于高校内的其他专业学科,更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开发、培养。但是就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来说,如果学生整个设计作品基本功还比较扎实,但是确实缺乏一定的潮流感、时代感、创作力,甚至有的学生设计的作品中模仿的痕迹大大的存在,甚至有的学生直接会借鉴别人的设计作品,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非常低下的,大多数的学生欠缺对服务对象的直接、间接接触,以及对于其他对象之间的横向、纵向之间的对比,严重缺乏一定的创新动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就更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三)强化团队之间的合作,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小组实践教学的形式,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来明确布置作业的具体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意愿,也可以自行组成小组,随后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可以根据每一个人的优势,对专业作用进行相应的分工,小组成员可以与教师坐在一起,互相探讨、交流、分析、協作,一同完成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

(四)模拟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模拟实践教学,是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模拟相应的场景来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化手段、高科技手段,通过作品的设计、制作加工等等,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真实环节,令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内,可以不断的提升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模拟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得重复性训练的机会,这样一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五)顶岗实习、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需要强化与一些社会企业的深度合作交流,将符合实习标准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派送在社会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员工正常上下班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学生可以在企业内部真实的环境下,来进一步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些实习实训活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六)走进设计作品,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时候,最基础参照的就是设计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去引导学生对本专业涉及到的产品进行充分的了解,无论是产品的工艺流程,还是材料的选择,在这个实际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的将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尽可能的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掌握到更加高层次的艺术设计手法,以此来更好的展开高层次的艺术设计工作,当然,这些都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从事设计工作的时候所面临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对具体设计作品的深入理解,更好的将艺术设计手法与相应的理念与具体的作品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完善作品的艺术设计。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技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入发展,需要尽可能的围绕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来进行。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强化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创新培养,建立有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与体系,不断的优化、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模式,强化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通过不断的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一种产业、学习、研究为以及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国内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晨光,廉晨.浅议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艺术教育.2017,03(24):166-166.

[2]齐丽丽,周晓杰.构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推动高校创新文化建设[J].科技展望,2017,09(25):145-146.

[3]高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07):111-112.

[4]李德真,蔡婉云,倪娜.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询与创新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14):123-124.

[5]汪奂谦.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工业设计,2017,(05):107-108.

上一篇:场景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写作技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