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1

钢琴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音乐专业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各高校逐渐开设钢琴课程。在高校开展钢琴课程的教学当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还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伴奏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伴奏能力的培养,利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将学生的钢琴伴奏和演奏能力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钢琴演奏 钢琴伴奏 教学 有机结合

音乐能够带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撑力量,其在社会发展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都需要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钢琴的演奏和伴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增强学生钢琴演奏和伴奏的能力,就需要将钢琴演奏和伴奏的教学有机融合,增强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的理解,提升学生钢琴的演奏水平,加强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

一、高校在钢琴演奏与伴奏融合中遇到的问题

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相对来说,对学习钢琴伴奏课程的兴趣不浓。因此,部分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钢琴伴奏的学习态度不认真、不端正,无法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融会贯通,其学习效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1]

很多高校声乐表演专业中的钢琴伴奏课程主要以即兴伴奏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是因为学生的和声曲式等基础理论知识不足,学生无法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学习效率低下,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外,在高校的钢琴教学过程中,由于钢琴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也并不成熟,再加上绝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钢琴教育,学生的钢琴演奏基础较差,使学生在钢琴演奏和伴奏的学习过程中十分吃力。

二、高校钢琴演奏与伴奏有机结合的方法

(一)钢琴演奏和伴奏课程的合理安排

高校在对钢琴演奏和伴奏课程的安排上必须做到合理分配,不偏不倚。钢琴课对于高校的声乐专业来说属于主干课程,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充分了解钢琴理论知识,磨炼钢琴的演奏技巧。高校本身需要将钢琴的演奏和伴奏技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合理为学生制订钢琴课程,使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同時,又兼顾对钢琴伴奏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演奏能力的指导,不断提高学生钢琴演奏的基本功,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学生能够对音乐的内涵有充分的了解,理解作品的感情要素。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钢琴的演奏和伴奏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对钢琴和音乐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和伴奏水平。

(二)通过多种方式提升钢琴演奏和伴奏教学效果

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小组讨论和名曲赏析等方式,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加强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及自身体会,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了解钢琴及音乐知识,对钢琴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提高对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层次的学习,逐步让学生加深对钢琴的理解,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2]

(三)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

不同学生的基础技能水平不同,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那些钢琴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加强对学生演奏和伴奏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钢琴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当多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的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的提升。将钢琴伴奏的知识技巧以多种形式穿插到教学当中,使其与钢琴的伴奏技巧相呼应。在对学生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采取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起良性的师生关系,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钢琴演奏和伴奏同等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提高钢琴课程的教学水平,就必须加强对钢琴教学的重视。要认真分析自身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将钢琴的演奏教学和伴奏教学有机结合。还要将钢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聂蕊.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9(07).

[2]谢恒.德艺双馨——周广仁钢琴课堂教学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作者简介:孙镱鸣,女,硕士研究生,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师钢琴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钢琴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铃木镇一(1899-1998)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和音乐教育家。铃木教学法是他在19世纪40年代末创立的,是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一。继铃木协会1983年成立后,目前已遍布世界各地。铃木教学法的教育原理简单实用,起初是用于小提琴的教学上,后来不仅仅用于音乐学习,还可用于学习其它学科。本文研究的是铃木教育理论一才能教育法和母语教育法对我国幼儿钢琴启蒙教育存在问题所带来的启示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及思考。

一、铃木教学法带来钢琴教学观念的转变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儿童学习钢琴已经是较普及的音乐学习活动。所谓“心灵手巧”,手指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幼儿智力发育的基础。然而儿童学琴却难倒了许多家长,随着初学的兴奋转瞬即逝,迎接他们的是艰苦而漫长的陪学、陪练,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多数家长在承受了沉重的压力,付出了种种艰辛,一两年之后还是无法坚持。究其因目前儿童学琴虽多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但也存在不少功利导向。学习钢琴要么为了考级,要么就是争当未来的郎朗,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少琴童成为考级的“成功者”,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不少家长在辅导孩子练琴时焦急、苦恼、不知所措。“到底为什么而弹钢琴?为什么钢琴不能真正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吸引我们?”这是每一琴童和家长不得不去正视的问题,也是作为钢琴教师应该反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丰富人的心灵”,通过钢琴让孩子“成才”,也并非是指成名、成家。但昭义教授曾阐述钢琴成才的“意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锻炼和改造孩子的性格;让孩子懂得礼貌,善于与人交往;在普及的基础上发现一些有天赋的好苗子,通过后天培养,为音乐专业培养后继人才。可见,即使孩子最终没有走向专业化道路,学习钢琴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目前,我国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最大弊病就是不从音乐艺术和音乐内容出发,而把钢琴演奏当作一种手艺和技艺去训练。对幼儿钢琴启蒙的教学也是同样:国内琴童从识谱、手型、指法开始学习,最后才是对音乐的感受,这样在枯燥的技术训练中错过了儿童听觉开发的最佳时期,本末倒置。铃木教学法的特别之处在于,从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出发,深刻阐述音乐教育的目的,非常适合于幼儿音乐启蒙阶段的教学。

二、以“听”和“模仿”为主的课堂教学应用

学习音乐最好的方法就是“母语学习法”。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学习体验,首先是不拒绝学习语言,先经过听的积累;然后模仿说出简单的音来,力求模仿的准确;最后组合成词或句子,进度缓慢,并且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进入写字、语法、阅读的学习。运用学习母语的方法学习钢琴,首先也要从“听”开始,依靠听觉模仿来学习,然后才是演奏和识谱。听觉训练要从幼儿学琴入门阶段开始,拥有听觉的鉴赏力比机械手指训练更为重要。因此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要经常反复地聆听音乐,学习音乐的语言,这样的学习才会生动有趣。可以让幼儿在最放松最自然的情况下,如睡觉、玩耍、吃饭、入睡前及各种半休息的状态下听音乐,就像听大人说话那样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听到音乐。在幼儿学习钢琴后,更要多听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各种风格的钢琴作品。如果年龄允许应该还要多参加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为之后“有意识”的听做铺垫。以下是笔者结合铃木教学法设计的一些钢琴教学活动,旨在更好的运用“听”和“模仿”的手段丰富钢琴课堂教学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提高敏锐的音乐听辨力

在幼儿钢琴课堂教学中,可以先听辨音色,采用听辨法区分高、低音区,提高幼儿敏锐的音乐听辨力。并通过寻找表达高音和低音的形容词,如“明亮”、“黑暗”等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述高低音区的音色区别。幼儿在学习钢琴后很容易偏重技术而不注意听自己演奏的声音。因此从一开始教师就引导幼儿多听钢琴富有表现力的声音,逐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为以后更好的弹奏作铺垫。以“听”为弹奏钢琴的前提,并非传统教学中的识谱。这是教学的一大突破。为了让幼儿能更快熟悉键盘,熟悉钢琴的声音,教师可以设计看图弹奏的教学环节,比如可以将音的高、低,强、中、弱以及音的数量多、少用图表示,教师提示根据音区的高低、强弱的变化、音符的密集,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弹奏,这样创造性的音乐活动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看图弹奏可以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2、向识谱学习过渡

我国的幼儿启蒙教学认为识谱是必经之路,一般采用先识谱再弹奏的教学方法。铃木先生不赞成音乐学习从识谱开始,他并不是不看重识谱的技能,而是将读谱比作阅读一般是每个音乐学习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他认为在儿童第一年的乐器教学中,不学习乐谱和任何理论知识,完全依靠教师的弹奏和学生的模仿来完成曲目学习。识谱对刚开始接触钢琴的幼儿来说总是很困难的,容易造成疲劳。除了模仿弹奏之外,模仿教师唱谱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人声也是一种乐器,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演唱要比演奏自然得多。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键盘上进行创作性弹唱,模仿教师的简单弹奏,或是自己随意弹奏,并伴着钢琴开口歌唱,这样将来才能用钢琴来表达内心的歌唱。教师必须明确歌唱教学的重要性,这种能力将伴随儿童终身。匈牙利著名教育学家柯达伊强调:“不先歌唱就开始学乐器的学生,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歌唱让幼儿以自然、愉快和他们喜爱的方式接近音乐。

3、辅助节奏教学

节奏通常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幼儿还未学习音符时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仿手段完成节奏训练。幼儿的特征是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模仿,问为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动起来”的节奏训练。如教师拍手由幼儿模仿;教师在钢琴上弹节奏型幼儿拍手模仿;教师拍节奏型幼儿在钢琴上弹奏任意单音模仿。此外,借助各类小型打击乐器重复模仿练习。音符的时值、长短知识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只有通过模仿方式培养幼儿内心节奏感,才符合学习规律。并且以模仿作为学习节奏的切入点,让课堂充满活力,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玩中学”的方式也易使幼儿对钢琴学习产生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给钢琴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4、建立放松的弹奏意识

弹奏钢琴并不仅仅依靠手指去完成,而是身体与脑的协调配合。铃木先生说:“身心是一体的,平静之心和智慧之脑依存于平静之体。”身心自然和谐,才能完成充满感情、优美流畅的弹奏。比如在钢琴课堂上可以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设计这样的音乐活动:由教师弹奏一段音乐,启发幼儿注意听音乐速度、强弱等基本要素的变化,然后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模仿各种小动物,比如狮子、大象步伐沉重一些、而小兔子、小鸟灵活轻巧等。幼儿身体随钢琴音乐律动打破传统仅用“手”弹奏钢琴的方法,建立利用“全身”学习钢琴的意识,充分挖掘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幼儿在钢琴启蒙阶段,很容易由于心理紧张造成弹奏时僵硬。钢琴的设计比起其它乐器更能为人们的弹奏提供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传统钢琴教学中一味强调放松,忽略音乐本体,只考虑抬手指、调整手腕的高度等手型。放松对于幼儿说是较抽象的概念,这样做反而难达到目的,并且容易将钢琴课堂变的无趣、死板。

钢琴教学的内容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般的学科知识,而是来自于国内外音乐教育界对音乐培养目标理念的共通认识——即“并非通过教化和教导来学习音乐,而是通过音乐活动来享受音乐本身。”克服身体紧张的重要因素就是教会幼儿专注的听,只有专注的听才能获得平静的身心,这对初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多可以采取很多种令人愉悦的方式达到身心平静的目的。如上述的钢琴教学活动可以将幼儿身心回归到与生俱来的自然状态,先听音乐,继而完成节奏与动作的配合,加深对音乐强弱的体验,才能让身体始终处在一个积极、放松的状态。只有将“听”形成一种习惯幼儿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聆听自己弹奏的声音,根据自己对声音要求,去判断去思考去调整。在幼儿学琴初期教师就应该以这样的原则去消除他们弹奏中容易出现的紧张问题,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配合,松弛、专心致志的弹奏。

三、总结与反思

幼儿学习钢琴的目的不仅是会弹奏几首作品,而是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节奏感、创造力、以及真、善、美的情操。首先给他们提供听的机会,让幼儿理解音乐要素,并通过学习钢琴使幼儿愿意运用音乐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入适当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将身体的运动与音乐表现联系起来,初步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这种幼儿发自内心对音乐、对钢琴的喜爱能增进幼儿认知、身体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钢琴教师肩负着此项责任,因此只有不断思考教学并且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够在钢琴课堂既达到所定的技能目标又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铃木镇一国际音乐学院的本部和上百所分校的教师一共有近千人,都是经过专门机构统一培训,严格筛选出来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进修以确保教学质量,并配有专门的教材。

我国目前儿童接受钢琴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琴行、业余培训机构、私人教师。琴行和业余培训机构任课教师多聘用在校大学生、毕业生等,利用晚上、周末的业余时间授课。私人教师一般为音乐专业院校、师范院校的教师,教学水平较高。琴行和业余培训机构的教师则因为缺少职业培训、考核及统一管理所以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随便教、学生随便学,弹出的曲子面目全非、错误百出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幼儿学琴启蒙关键时期,就不可能保证他们学到的知识都是正确的,培养出来的习惯和性格都是优秀的。因此,规范业余钢琴教师的素质,出台严格检测钢琴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势在必行。钢琴教师除必须具备坚实的钢琴演奏技术和钢琴教学基本知识外,还要有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修养。同时,广泛涉猎姊妹艺术与其它学科,才能胜任钢琴的教学工作。福禄贝尔说:“教育无他,爱与榜样。”钢琴课一般都是一对一的个别教授模式,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作为钢琴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弹琴的技巧,更要重视学生学琴的态度,让他们享受学琴的乐趣,让音乐潜移默化的滋润着他们的心灵。

钢琴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在俄罗斯钢琴艺术开始发展的时候,西欧在钢琴上的演奏技术已经非常出名了,那时候已经到达了黄金发展时期。但是俄罗斯的钢琴艺术仅仅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在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就到达了艺术上的高峰。从而在国际钢琴艺术舞台上有了更好地艺术形象。

俄罗斯尤其是在二十世纪,钢琴领域出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它的教育体系延续并且发展了俄罗斯的优秀传统,同时人才培养体系也逐步完善。这时候的俄罗斯钢琴学派极大地推动了钢琴演艺艺术的发展。

俄罗斯的教育系统是非常完善的,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对于教材的使用都是非常严格的,不仅如此,还注重音乐表现力。深层次的研究并学习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和教学经验,必然会对我国的钢琴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俄罗斯在音乐方面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成功来源于他的教育体系是非常完善的。他的基础训练同样是一直被强调的部分,强调教材对于学生而言的重要性。但是现代的音乐文化不断进行融合,俄罗斯音乐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它也不断影响世界音乐,俄罗斯音乐也在逐渐地影响着我国,最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教学经验在我国也是非常适用的。

一俄罗斯钢琴演奏者们的艺术性

在俄罗斯,钢琴家选择在风格传统中比较特别地作为艺术风貌。首先钢琴家及教育工作者,会去聆听作者的声音,感受钢琴家的创作灵魂。发现作品的创作实质,严格按照作品的文本去演奏作品。有很多老师的优秀品质都渐渐地教授给了学生。比如:体会作者的思想、严格按照书本演奏等等。这呈现出一种非常好的传承性。俄罗斯钢琴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俄罗斯特有的表现传统在艺术风貌中是最多的,钢琴音乐教育工作者,一般会避免出现错误,玷污了音乐本身所赋有的精神实质,应该在作者的环境下去考虑,演奏歌曲时需要严肃。这些教育工作者崇尚一些高品位的修养,从而成立自己的品牌,树立严肃形象。之后,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所以俄罗斯钢琴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可以分为不断超越自我和超个性两类:一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演奏家。有这样风格的音乐家遵循着先思想后作品的原则去把握音乐,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大演奏家能够忘我的将自身融入到音乐演奏中,有一句流传度很广的一句话说到,他们演奏的是一种思想,却不是在演奏自己。二是超个性演奏家。作为一位超个性的演奏家,他们的主观意识和情感都包含在里面。听众听起来会感受到歌曲的灵魂。这不仅仅特指某一首歌,所有的歌曲都有这样的效果。作家涅高兹把第二类演奏家叫做“超个性风格”的演奏大师。

二民族性是俄罗斯钢琴音乐的重要特征

有着悠久历史的俄罗斯的音乐一直都是处于发展时期的,虽然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俄罗斯有的音乐财富在世界上占有非常宝贵的一部分。俄罗斯艺术家没有随着主流而走下去,而是坚持着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加入西方对俄罗斯有意义的音乐特色。

《图画展览会》的作者是著名的俄罗斯音乐家穆索尔斯基,这个作品的来源是由于在观看了著名画家Victor.A.哈特曼的遗作展览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穆索尔斯基是在俄罗斯音乐初期时出现的五位优秀音乐家之一,虽然在当时李斯特强烈主义严重的影响下,但是这五位音乐家的创作天赋依旧是很高水平的。同时他们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们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赋予音乐,让听众在音乐中展现视觉场景。不论是音乐手法还是在结构都是探索的目标。民族音乐一直是创作上的重点,音乐家能够将优美的旋律和动作技巧很好的结合起来。与音乐相关的人们:演奏家、演奏者、音乐老师,只要我们一提到钢琴音乐,都会觉得非常的自豪。有一种优秀的传统是,他们更加喜欢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亚宾的成就,莫扎特、肖邦的就会相对差一些。这也同样是俄罗斯钢琴的优势所在。

有一段时间,俄罗斯的音乐作家有很多音乐作品被创作出来,这段时间从格林卡的创作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期。《图画展览会》和《伊斯拉美》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有一些像柴可夫斯基作品,当中都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和浓厚的俄罗斯色彩。这个钢琴作品是非常出色的,这象征着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在二十世纪初期,由拉赫曼尼诺夫创作的的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前奏曲”、“练习曲”;“斯克里亚宾的带神秘色彩独创性的“奏鸣曲”、“前奏曲”、普罗柯菲耶夫的充满钢琴新风格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这三个曲子所具有的意义是不一般的,它代表了革命创新、标志着在世界乐坛上有了俄罗斯钢琴艺术的身影。在十月革命之后世界财富又增添了新的一笔。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和卡巴列夫斯基等人逐渐地出现在世人的眼睛里,他们的钢琴作品逐渐成熟。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在这种过程中被不断孕育着,这种成长成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一面大旗。

俄罗斯的钢琴家们具有体验型的民族艺术天性,这也造成了他们有着更加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的演奏民族性格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鲜明的,不论钢琴音乐怎么改变,他们一直都坚持着民族基础。这种传统的艺术天性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它的存在成为了在历史中共通的审美趣味、审美感,除此之外,艺术爱好和习惯等也是他们的民族艺术性格。美学家们称俄罗斯的民族艺术性格是“莎士比亚式的”、“感性的”或“浪漫型的”。这种艺术性格相比于德国法国的“哲理性”等性格特征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俄罗斯艺术家看来,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用来追求自身的感受,追求歌曲丰富的语言内容,并不是搬弄技巧。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现实主义和演奏艺术观都是以民族艺术的天性为基础而组建的。

三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教育体系

在俄罗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钢琴的启蒙教育了。开始的时候只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觉,直到孩子五岁的时候才能够去接触钢琴,正式开始钢琴的学习。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发现孩子不适合学习钢琴,孩子就面临着被放弃。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学生越来越少。在六岁以后回到音乐学院的附小继续学习钢琴。除此之外,学生升入初中也需要经过很严格的考试,由于考试的难易度,会有很大一批学生在这次考试中被淘汰。这些被淘汰的学生就会学习其他的音乐科目像作曲、声乐等。对于那些通过这次考试的学生,就会经常参加一写比赛,这些比赛会考一些基础的知识,在比赛后期,老师会为学生分析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在这样的不断练习下,就会有把比赛作为一种练习的效果。在这种不断淘汰的方式中,到了高中时,剩下的学生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他们的基础非常好。所以在技术上是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的。这个时候就会注重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当然,参加比赛能够让学生的经验丰富起来,很多学生的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演奏家的水平。

从教育的开始到结束是学生基础知识能够逐渐牢固的根本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具有实际效果性的方式方法。同时,也是在逐渐完善教师队伍。在学生的初等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极其重要的,除此之外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增强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还需要让学生进一步去深造,这也需要教师去提供一定的机会。特别是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更为特别。这个地方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通过一些锻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表达能力,学术活动频繁、训练机制扎实,这样对于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音乐构思更加完整,演奏布局更加严谨,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启示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俄罗斯音乐发展是比较早的,但是我们没有落后于俄罗斯音乐,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中国在钢琴教学上的教育能够挑选出一批精英人才,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教育模式将基础教育与精英教育结合到了一起。精英教育使我国在钢琴艺术领域的地位大大提高,同时也将扩大其在世界音乐领域的影响。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不断的提高我国钢琴教育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所以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钢琴教育的优点将他们融入我国的教育上。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彻底改变了我国的钢琴教育,自己的特色还是要一直保持下去的。这种方式和俄罗斯的方式就比较像了。在中国钢琴教育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去依照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强加在他们身上。一个好的演奏家是需要他本身喜欢钢琴音乐,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

参考文献

[1]任光宣.俄罗斯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6.

[2]海因里希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273.

[3]卞萌.俄罗斯钢琴艺术的精髓———写在穆里娜教授的首次访华之后[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32(1):70-74.

[4]王芳.论俄罗斯“文化高原”时期的钢琴艺术[D].保定:

[5]根·莫·齐平.音乐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09-270.

[6]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3-60.

[7]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3.

[8]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4-52.

钢琴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爵士钢琴乐。在一段时间内,爵士钢琴乐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完善,从黑人的民间旋律发展为了比较完整的一个体系,成为了一种音乐流派,并且也以一种新的方式走进了音乐课堂。因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爵士钢琴乐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且因我国音乐观念的束缚,使得这一西方音乐形式在发展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与西方正统的古典音乐相比,爵士钢琴乐在地位上还稍显不够。因此,相关的音乐研究者与机构应当多投入一些经历对这一音乐形式的发展进行研究,发现爵士钢琴乐中的形态特征,从音乐教育入手,强调其在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我国的音乐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爵士乐;爵士钢琴音乐;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爵士乐产生时间较早,起源十九世纪的美国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使,由黑人创造的布鲁斯音乐借鉴欧洲的古典音乐转变而来并与拉格泰姆乐相结合而来。在爵士乐中,钢琴是最为重要的演奏乐器之一,也为爵士乐的整体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因音乐审美上与西方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爵士钢琴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也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重视。但从爵士乐的发展前景来看,爵士钢琴乐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也将在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被音乐教育者与学生所接受。

一、爵士钢琴乐的概括

爵士钢琴乐是由非洲特有的“散拍乐”发展演变而来,并且风格独特,变化极为丰富,在世界各国的钢琴演奏家中传播广泛,得到了很多音乐爱好者的认可。从一方面来看,爵士钢琴乐是钢琴演奏的爵士乐转变而来的,属于一种衍生的特殊音乐形式;其次,是为了专业型的乐手演奏时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形式。在这一音乐形式的演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演奏时对风格的控制以及即兴技巧的掌握。因此,这也就要求了爵士钢琴演奏者需要拥有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自身演奏的理论知识前提。

二、爵士钢琴乐在中国的发展

(一)业余式发展

我国的业余爵士钢琴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的音乐影响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并且也多以巴赫等知名音乐家的作品为联系曲目。随着近几年来的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我国也在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引进了篇幅较小但整体音樂节奏性较强的非著名音乐家的爵士钢琴作品。但在我国的音乐环境中因我国的传统音乐形式的限制使得爵士钢琴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某些发展限制,也导致了这一爵士音乐形态在发展上存在一定的滞留问题。所以在业余发展上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其普及力度。但业余发展中爵士钢琴乐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以及自身对于爵士钢琴乐的兴趣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需加强,使其能够更好的在业余音乐圈发展完善。

(二)爵士钢琴乐的专业型发展

与传统的古典音乐形式不同,爵士乐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并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中,仅有极少部分的高校将爵士钢琴乐划入到教学体系中,并且在音乐考核上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综合高校教育的各方面情况来看,爵士钢琴乐的地位相对与其他形式的音乐地位仍然较低,在很多的高校音乐教育中似乎可有可无。相关的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爵士钢琴乐教学的重视,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全面的爵士钢琴乐的知识管事,使其能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系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音乐水平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保证学生的实际音乐形式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三、爵士钢琴乐在中国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我国的爵士钢琴乐教学的师资力量的建设

在我国的爵士钢琴乐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爵士钢琴乐的教学质量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我国音乐环境的限制,爵士乐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因此在爵士钢琴乐的师资力量上我国急需加强。目前我国的教育机构以及高效的爵士钢琴专业还极其缺少质量过硬的师资力量,因此也使得我国的爵士钢琴乐的教学水平普遍较低。基于这样的情况影响,我国应当广泛北洋相应的爵士乐人才,并且尽可能的多引进外来的专业型人才,使我国在爵士乐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我国的相关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加强与外国先进爵士音乐人才的学术交流,并且组织我国的音乐专业学者学生定期进行爵士乐深造,汲取外国优秀的爵士乐经验,填充自身的爵士钢琴乐知识面,并使演奏技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设置相应的爵士钢琴乐课程

我国目前对爵士钢琴乐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相比于西方传统的古典音乐,爵士钢琴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发展上的阻碍。在这样的影响下,就需要多方面入手,通过各个相关的环节对这一情况进行实际改进。针对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应当多设置与爵士钢琴乐相关的课程,保证爵士钢琴乐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也应当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对爵士钢琴乐的教育体制进行实际的构建与完善,重视相应的理论教学课程,并在多在高校中设置相应的课程。与此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将作曲、作词、和声等方面的知识元素融入到实际的爵士钢琴乐教学中,并尽可能的加强对爵士钢琴乐的应用程度,与此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爵士钢琴乐这一音乐形式的魅力,进而使人才平培养模式发展完善,同时也将在极大程度上提升爵士钢琴乐在我国音乐艺术环境中的普及程度,能够使这一乐中在我国的音乐市场中打破局限,向良性方向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四、总结

综上所述,爵士钢琴乐在我国的发展较为缓慢,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地位也远不及其他的传统音乐形式。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的相关学者与研究机构应从教育入手,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爵士钢琴乐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群众的艺术素养,并能提高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的整体认识。因此,对于爵士钢琴乐的学习与认识刻不容缓。我国的教育体制必须建立起多元化的体系,加强学生对这一音乐形式的掌握程度,并将自身的民族元素特色融入其中,也将爵士钢琴乐在我国的音乐史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宁.浅析西方爵士钢琴音乐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4.

[2]李春晓.爵士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发展[J].黄河之声,2015.

[3]周子钰.爵士钢琴艺术对我国传统钢琴教学模式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4.

钢琴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俄罗斯;钢琴艺术;音乐创作;艺术影响

以杜卡、拉威尔、梅西夫为代表的法国钢琴艺术,同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格拉组诺夫为代表的俄罗斯(本文俄罗斯钢琴艺术指苏联与俄罗斯两个时期)钢琴艺术,是二十世纪中钢琴艺术发展的两座丰碑,为人们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在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俄罗斯与中国毗邻且深受俄罗斯及其前苏联时期的政治影响,对于我国的钢琴音乐艺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1]。回顾我国与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钢琴艺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深受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的钢琴艺术人才,推动了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鉴于此,探讨俄罗斯钢琴艺术对我国钢琴艺术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一、俄罗斯钢琴学派概述

(一)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形成

俄罗斯的钢琴学派形成最初源于沙俄皇室聘请外国钢琴演奏家、引进西欧近代钢琴,教导贵族子女学习钢琴演奏,从而推动了钢琴艺术在俄罗斯的发展,大量的钢琴知识从西欧进入到俄罗斯,为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俄罗斯钢琴艺术大师,如安东·鲁宾斯坦等不断到各国进行钢琴演奏,从而扩大了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影响,并成立彼得堡音乐学院,创建了俄罗斯钢琴艺术学派,是俄罗斯钢琴艺术发展的开山者[2]。其弟尼古拉·格里戈里耶维奇·鲁宾斯坦也同样对于俄罗斯的钢琴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鲁宾斯坦兄弟极大的推动了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发展,创建了俄罗斯钢琴学派。

(二)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特点

俄罗斯钢琴学派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斯拉夫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从而使俄罗斯钢琴艺术具有非同一般的学派特点。

1.多样化的钢琴艺术作品

斯拉夫民族是一个性格豪迈的民族,其钢琴作曲家在进行音乐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会将俄罗斯的文化、民俗、民风、政治、经济以及地理自然风光融入到钢琴艺术作品当中,利用俄罗斯钢琴学派中独有的音乐节奏与音乐语言,直抒胸臆的表达出对于俄罗斯深厚的感情。由此是在十九世纪末期,俄罗斯钢琴学派产生了大量的、杰出的钢琴艺术作品,如《图画展览会》是由俄罗斯钢琴艺术家穆索尔斯基做创作,以音乐的形式再现绘画作品的内容,从而表达对已故画家哈尔特曼的怀念之情;又例如柴可夫斯基的知名钢琴曲目《四季》,用音乐的语言体现了俄罗斯人民对于四季的感悟,表达了斯拉夫民族的特色[3]。

2.歌唱性的钢琴艺术特色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生性豁达的斯拉夫民族在形成俄罗斯钢琴学派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于钢琴艺术作品的表达性与歌唱性,通过声乐的观点来看待本土的钢琴艺术,并将歌唱艺术的技巧融合于钢琴艺术作品当中,为俄罗斯的音乐艺术发展提供新的视角[4]。可以看到独特的艺术文化形成了歌唱性的钢琴艺术特色,其艺术的作品細腻、粗狂、婉转、明朗于一体,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感,韵律的旋转与流动的音乐乐符构成了独特的俄罗斯音乐艺术作品。

3.感性的钢琴艺术特征

俄罗斯钢琴艺术与一般的音乐艺术不同,在其钢琴艺术作品中有更多的感性气息,节奏波动起伏较大,感性是其钢琴艺术作品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的出现与斯拉夫俄罗斯民族的感性民族特征有很大的关系,注重将心灵的声音融入到音乐之中,让音乐随心而动。可以看到俄罗斯的音乐作品中更加强调的是音乐艺术作品的感性美、体验美、韵律美,通过钢琴艺术作品再现作曲家的心情[4]。真实、浪漫、感性就是俄罗斯钢琴音乐学派所追求的音乐艺术标准,不认同矫揉造作的炫技演奏技巧。

4.深厚的钢琴演奏技艺

深厚、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艺是其显著特征。在俄罗斯钢琴的教学当中,音乐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要注重手指弹奏的力度、节奏,并要求其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在琴键的控制上,要求学生“深触键”“重量弹法”,从而夯实学生的演奏技巧。俄罗斯历来十分重视钢琴教育,俄罗斯钢琴学派推动了钢琴教育的发展,反之钢琴教育为俄罗斯的钢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的进一步发展。

二、俄罗斯钢琴艺术对我国钢琴艺术的影响

俄罗斯钢琴艺术在国际钢琴艺术成就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俄罗斯的钢琴家致力于宣传俄罗斯钢琴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俄罗斯钢琴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由于我国一直与俄罗斯紧密的政治关系与地缘优势,再加上我国钢琴艺术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滞后,更加容易受到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影响[5]。梳理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俄罗斯钢琴艺术对于我国钢琴艺术的影响史,从而促进我国钢琴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十月革命时期

我国的钢琴艺术起源于近代史,列强为我国带来屈辱历史的同时,也将钢琴乐器带入到我国乐器发展史中,这个时期的中国钢琴艺术也仅是萌芽阶段。随着十月革命的爆发,苏联的独有的共产主义革命音乐为我国的音乐艺术提供了新的生机,例如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影响了我国的音乐发展与革命发展,苏联音乐体系对于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李赫特等音乐家到华进行演出,让人们更加清晰的认知苏联钢琴艺术。

(二)新中国成立时期

在新中国成立时期,随着我国与苏联国家的政治友好,我国不断的加深与苏联的方面的钢琴艺术交流。在苏联钢琴艺术家的指导下,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形成了一个高峰,大量的中国钢琴艺术家结合国情、民俗、文化、民歌等作为我国钢琴艺术作品创作的原始素材,推动了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6]。例如《春之旅》《快乐的节日》《鱼美人选曲》《钢琴变奏曲》等既可以看到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可以看到作曲中浓厚的苏联钢琴艺术痕迹,在新中国成立时期,苏联钢琴艺术对于我国钢琴艺术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三)文革前期

在文革期间我国的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受到重创,钢琴艺术的发展几乎停滞。在文革前期,我国的钢琴艺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钢琴艺术的整体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我国的钢琴艺术家针对我国特有的东方音乐体系,吸纳各个民乐中的优秀代表曲目,从而推动钢琴艺术的发展。例如改变唢呐曲《百鸟朝凤》、二胡曲《二泉映月》、古琴曲《梅花三弄》等。我国钢琴艺术家在接受外来钢琴文化影响的过程中,立足于传统音乐艺术,为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四)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来的艺术作品不断进入到国内,中外的音乐交流也更加频繁。这个时期,我国的钢琴艺术作品反映出了时代的变化,外来的钢琴艺术理念、技法等不断渗透到我国的音乐文化作品当中,例如《小奏鸣曲》《太极》《彩云追月》《大陆歌》《春之采》等既运用了最新的钢琴艺术技巧,又巧妙的结合了民乐之中的音调发展我国独有的钢琴艺术,更是独创了新的作曲技法[7]。我国许多的钢琴音乐大师都到俄罗斯的音乐学院中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从音乐创作的技巧与方式上都深受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影响。

三、俄罗斯钢琴艺术对我国钢琴艺术的启示

(一)民族文化是钢琴艺术发展的根本

在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只有根植于民族文化才能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钢琴艺术。可以看到俄罗斯的“音乐三巨头”在艺术创作大成的过程中,都是将钢琴音乐技术与民族的文化特色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使其钢琴艺术散发出令人着迷的艺术魅力。例如恰哈图良的钢琴音乐作品就结合了西亚的音乐风格,同时俄罗斯在进行音乐钢琴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钢琴曲目的本土化,培养下一代钢琴音乐人才的民族文化音乐发展意识。

(二)独创性是钢琴艺术发展的源动力

一直演奏、模仿他人的钢琴艺术,会无法发展自身的文化钢琴艺术。为此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不仅应该立足于传统的文化当中,更应该注重钢琴艺术的独创性,从而真正发展自己的钢琴艺术。根据俄罗斯钢琴流派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其不断注重钢琴艺术的独创性,从而进一步促进钢琴艺术的发展,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只有将独创性作为其发展的源动力,才能不断的前行发展。

(三)群众是钢琴艺术发展的推动者

钢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推动,可以看到在俄罗斯的钢琴艺术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不赞成单一的发展贵族音乐。例如《第五交响曲》《列宁》《小提琴协奏曲》等反映了群众的生活[8]。可以说群众是钢琴艺术发展的推动者,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立足于人民群众,创作出符合需求的群众钢琴艺术作品。

四、结语

俄罗斯钢琴也似乎对于我国的钢琴艺术影响是十分深远的,通过分析俄罗斯钢琴流派的形成以及对我国不同时期的钢琴艺术影响,带给了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重要的启发,只有立足于民族文化才能发展本国真正的钢琴艺术。

参考文献

[1]王琦.针对俄罗斯钢琴艺术对我国钢琴艺术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8):125-126.

[2]熊文.俄罗斯学派中国钢琴家谱系、风格及影响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1).

[3]陈伟.俄罗斯钢琴音乐发展对中国音乐的启示[J].音乐创作,2016(12).

[4]熊文.俄罗斯学派中国钢琴家谱系、风格及影响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36(1):96-99.

[5]刘琼.俄罗斯钢琴学派对我国钢琴教育的影响探究[J].大众文艺,2017(9):233-234.

[6]陈伟.俄罗斯钢琴音乐发展对中国音乐的启示[J].音乐创作,2016(12):140-141.

[7]刘笑.论西洛季的艺术贡献与教学成果[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5.

[8]路阳.俄罗斯钢琴学派对我国钢琴教育的影响研究[J].北方音乐,2014(5):27-27.

作者簡介:陈献冬(1995—),2013.9—2017.7,南通大学音乐学(师范)学士2017.9至今,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音乐艺术学(钢琴专业)硕士在读。

钢琴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钢琴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钢琴传入中国之后,中国的钢琴教育开始起步,在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实践过程后,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规模,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培养了大批钢琴专业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历代钢琴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迅速,钢琴艺术也逐渐成为了我国音乐文化的象征之一。

【关键词】民国时期;钢琴教育;音乐文化

钢琴教育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50年代,欧洲音乐发展如日中天,钢琴艺术也进入鼎盛时期。在鸦片战争之后,钢琴随着打开的海上商道传入中国,开始了我国的钢琴音乐史。民国初年,一些女子私塾教会学校开始开设钢琴课,这使得中国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钢琴、学习钢琴,进而学习西洋音乐,了解西洋音乐文化。民国建立之后,中华民国的教育部将“学堂乐歌”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全国的中小学当中去推广。当时的“学堂乐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反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富国强兵”等内容,因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深受学生喜爱,许多歌曲也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钢琴教育的缘起和发展

(一)钢琴的传入及钢琴文化的出现

满清时期,已有少量钢琴传入中国的见诸史料,但是一方面由于当时闭关锁国的政策,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传入的这些钢琴音乐文化并没有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直到19世纪初期,欧洲音乐发展呈鼎盛之势,中国的钢琴教育才开始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逐渐加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钢琴作为圣歌的伴奏乐器,逐渐被中国人熟悉起来,这个时候,一些女子私塾教会学校开始开设钢琴课,最初教学生钢琴课的主要是一些传教士,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使得学生只会弹奏一些圣经歌曲。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最早的钢琴课堂。

(二)早期钢琴教育的发展

民国成立后,中华民国的教育部将“学堂乐歌”作为一门必修课让全国的中小学生去学习。钢琴对音乐的交响性能有很好地反映,因此,钢琴成为当时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早期的钢琴教育与民国初期兴起的“学堂乐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钢琴教育真正的发展起来还是在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上海中西书院之后,林乐知在上海中西学院校规中规定学生在八年的学习时间都要学习钢琴;另外当时一些女子学校也将钢琴作为学校音乐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此之后,钢琴教育在全国各地逐渐的兴盛起来。在这种钢琴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一些中国人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请外国私人教师教自己钢琴,钢琴的社会教育模式就这样开启了。

二、民国钢琴教育的状况及特色

(一)民国初期的钢琴教育

民国时期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对钢琴音乐文化的普及有着很好地推动作用,沈心工和李叔同作为当初对钢琴教育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才被记入史册,他们不远万里去欧洲留学,把西洋音乐引进中国,开辟了中国音乐教育的新道路。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奇在中国举行的钢琴演奏会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钢琴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梅·帕奇还把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引入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对银月实业有杰出贡献的钢琴演奏家。

(二)音乐教育成为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民国建立之后,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颁发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例如:《普通教育暂行颁发通令》、《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等。在这些教育改革文件中,都将钢琴作为新课程的标准内容,其美育教育等新内容成为了当时救亡图存的政治要求,很快美育教育成为一种新风尚。在这种教育改革大潮下,新式学堂不断兴起、发展,钢琴逐渐成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191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和平进行曲》标志着中国近代钢琴教育的正式兴起。此外,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在西方音乐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搜集民间音乐素材,并以此为蓝本,创作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为以后钢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1927年,国立音乐学院的创立对中国的钢琴教育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钢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的钢琴教育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北京和上海出现了大批新式音乐教育机构,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教育人才,中国国立音乐教育学院的建立使钢琴教育正式进入实质发展阶段。这些专业的音乐机构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了钢琴音乐的进步。

(四)抗日战争对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

抗战爆发后,汪伪政权建立了伪国立音乐学院,当时一些觉悟比较高的老师不愿意在国立音乐学院教学,因此转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当时的国立音乐师专的师生代表着当时中国音乐的最高水平。1940年成立于重庆的国立音乐学院逐渐成为大后方最著名的音乐学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继承者仍然坚持创作,为以后的钢琴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民国时期钢琴音乐文化

民国时期,钢琴音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还是专业音乐教育,在专业音乐教育的推动下,钢琴教育事业逐渐朝着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钢琴事业逐渐发展成熟。民国时期的钢琴音乐文化吸收了西方钢琴音乐的精华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最终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音乐种类,对中国钢琴事业有着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浪.近代以来钢琴教育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

[2]牟媛.中国的钢琴教育历程探究[J].艺术探索,2008,(3) .

[3]周为民.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与发展[J].中国音乐,2010,( 2) .

上一篇:plc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关于经济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