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论文范文

2023-09-16

打赢脱贫攻坚战论文范文第1篇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方面的重要论述吸纳了中华民族担当文化传统,弘扬了马克思主义担当精神,把担当精神上升到了新的境界,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深入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意识,更好地完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拓创新,勇于担当

总书记结合时代发展和新的实践,着眼党的宗旨、历史使命、执政理念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能力素质、历史使命、执政理念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能力素质,从民族担当、为民担当、改革担当、职责担当、大国担当、治军担当、治党担当、为官担当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面对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有担当精神,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肩负起“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勇于直面矛盾、困难和问题,锐意进取、恪尽职守,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攻坚拔寨、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冲刺阶段,我们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要以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站在政治高度抓攻坚、促脱贫,集中精力和资源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攻克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要突出着力重点,高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结合摸底情况,瞄准薄弱部位,实施好拾遗补缺、冲刺清零行动,确保今年“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任务高质量完成,确保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取得重大突破。要坚持抓实抓细,盯紧工作计划抓具体,对照任务清单具体抓,逐项“过筛子”,把解难题、破瓶颈落实落细落到位,做到全覆盖、无盲区、见实效。要全面落实责任,形成协调联动、合力推动的良好格局。要切实转变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力发扬敢死拼命、连续作战精神,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有效巩固强项,尽快提升弱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如期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打赢脱贫攻坚战论文范文第2篇

我体会,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系主要由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构成。

一、扶持谁。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要求实现“扶持对象精准”,具体工作内容为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由国家统一制定识别办法,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和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等工作。

二、谁来扶。近年来,我国建立起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中央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格局。要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制度,期间全国共选派77.5万名干部驻村帮扶、19.5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解决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怎么扶。总书记指出: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推进精准帮扶工作是解决“怎么扶”问题的重点,实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建立需求导向的扶贫行动机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专项扶贫措施与精准识别结果和贫困人口发展需求相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论文范文第3篇

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竞相争当贫困户和低保户,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二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诠释了真正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去开展。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扶贫攻坚任务的“领头雁”,扶贫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好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摆脱“应付式”的思想。有些干部把扶贫工作完全当成了应付上级领导的差事,做工作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般。

其次要摆脱抵触的心态。有的干部不愿吃苦,担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没有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一家人”,对待贫困户不伤心,不用心,不尽心,因此对待扶贫工作也就不想干,不愿意干,不去干。

再次要摒除以权谋私的错误心理。有些扶贫干部觉得自己为了扶贫工作加班加点,忙里忙外,四处奔走,受苦又受累,应当给一些“辛苦费”,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挪为己用,完全当成了“自留地”。腐败的现象也就随之滋生。

最后要改正急于求成的错误态度。有些地方的扶贫干部急于求成果,出成绩,盲目跟风,没有深入研讨本地资源,贫困情况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脱贫增添助力,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给贫困群众帮倒忙,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扶贫工作是关系万千民众的大事,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打赢脱贫这场硬仗。

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三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四

坚持脱贫达标目标不动摇,在提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弱项。

一是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当前,“扶志扶智”工作还很滞后,扶智还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产业发展也较为薄弱,必须抓紧补齐短板,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是更加注重信息化。尽管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但现在反而滞后了,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迎头赶上,确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是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当前,群众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从思想层面看,有的干部嫌弃群众、看不起群众,工作不尽心。从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规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导致工作无所适从,没办法跟群众交心,难以赢得群众信赖,有的干部处事不公,甚至违法乱纪,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缠闹访不断。

四是更加注重工作创新。近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先后探索推行了“支部+X+贫困户”、村级帮扶机制、能人兴村战略、企业“爱心”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但从工作层面来看,我们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好、质量还不够高,还没有抓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样板和典型,缺乏深度总结和提炼,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虽为我们首创,但却“花开别家”。

2020脱贫攻坚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和全国最大的移民后扶县,至_年止,新化县共有21666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我县计划于_年年底实现20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摘帽,至目前为止已脱贫51个村。我县早已把扶贫攻坚任务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强力推进,加压奋斗,争取早日达成脱贫攻坚目标,在参加县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部署的多次任务和行动后,现有心得体会如下:

1、用“心”扶贫。对基层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们很多的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我见过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2、用“新”扶贫。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树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贫困群众谈心,聊天,思考脱贫的对策和方式,同时为他们积极争取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我们帮扶工作者的自我价值。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是社会主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论文范文第4篇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是促进协调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决战脱贫攻坚,更要确保广大贫困群众都能如期脱贫。

筑牢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切实转变思想,积极作为,转变滞后观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思想引领带动群众自力更生。还要选好“带头人”,培育“领头

1 羊”,选出基层党组织“领军人”,做群众“放心人”,大力培育创业带富“领头羊”。同时,必须要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敢于向在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中出现“庸、懒、散、浮、拖”等问题“开刀”。

典型示范,引领脱贫攻坚。要加强对脱贫攻坚成效突出的党员干部的宣传,树立“标杆”,激励更多的干部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去。加强对典型经验的宣传,促使各地进一步增强总结提炼经验的意识,将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推广宣传,形成相互借鉴学习的良好态势。加强对典型地区的宣传。大力宣传在脱贫攻坚中率先脱贫的地区,增强地区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可以形成相互追赶的良好局面,引领脱贫攻坚继续走向新的胜利。

践行“两学一做”,决战脱贫攻坚。要抓日常,抓长效。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发,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构建从严从实管理党员干部的常态长效,不断深化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举措,创造脱贫摘帽有利条件,在扶贫开发的“攻营拔寨”中积极作为,勇当先锋。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宗旨、敢亮身份、勇担责任,学习好、领悟

打赢脱贫攻坚战论文范文第5篇

一、以精神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等、靠、要、比、怨”思想严重是导致我区部分贫困农牧民持续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实现这种类型的贫困户彻底脱贫,首先就得做好“扶志”工作,通过振奋精神风貌,激发他们脱贫的志气和内生动力,实现“外部输血”向“内生造血”的转变。

提振贫困农牧民精气神。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扶志”,就是要“点燃”贫困农牧民自己主动脱贫致富的志气,就是要汇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就是要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为此,应大力实施精神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打破贫困户的“思想桎梏”,拔掉贫困户的“思想穷根”,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他们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干出样子、过上好日子。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党员能人在致富、帮富和带富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促使贫困群众杜绝“等、靠、要、比、怨”的懒惰思想,树立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切实把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转化为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主动性的重要源泉。定期组织自力更生脱贫的贫困农牧民、创业致富带动脱贫的业主等先进典型和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帮扶干部进行巡回宣讲,分享“创业史”和“致富经”,激励贫困群众提振精神、鼓舞斗志,自力更生、艰难奋斗、自强不息。依托嘎查村集体扶贫项目,采取以工代?c的方式,动员贫困农牧民参与,使其在劳动中获得物质报酬和精神激励,实现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想干。发动贫困农牧民参与制订嘎查村集体脱贫规划,自己给自己把脉,充分吸收和采纳切合实际、可操作的脱贫想法和建议,提升贫困农牧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持续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牧区扶贫公益培训,提高嘎查村政策礼仪宣讲员、邻里纠纷调解员、医疗卫生人员、养老护理人员等的服务水平,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文明行为和就医环境,提升贫困群众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在贫困地区嘎查村营造浓厚的脱贫攻坚氛围,形成奖勤罚懒的风气,激发贫困群众的斗志,让他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建设文明乡风。乡风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助推贫困户精神脱贫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区部分脱贫群众受益于扶贫政策,家庭收入日益增加,但由于参与赌博等原因又迅速致贫返贫。因此,脱贫致富要“富口袋”与“富脑袋”双管齐下,脱贫效果才能长久。文明的乡风、优良的家风和淳厚的民风是贫困户实现生活富裕持续长久的基础。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农牧民文化素质和农村牧区文明程度,形成“人人有好习惯、村村有好风气”的局面,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依托贫困地区基层大讲堂、道德讲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宣讲平台、贫困农牧民精神家园,引导贫困群众爱国爱党、感恩扶贫,积极变礼革俗、抵制陋习。因地制宜在贫困嘎查村建设小舞台、文化墙、文化广场、文化大道等宣传阵地,开展中国梦?致富圆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通过通俗的语言、形象的图画诠释乡风文明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贫困地区农村牧区落地生根。编创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民族歌舞、二人台等节目,让贫困户在听歌、赏舞、听戏中受教育。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干净人家和好儿女、好婆婆、好夫妻、好邻里等评选活动,组织群众口碑好、认可度高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进行巡讲,弘扬最美精神,传播新风正气,使贫困户在潜移默化中受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受教育。坚持党员示范、干部带头,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破陋习、树新风,影响和带动贫困户讲文明、讲科学、讲诚信,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农牧民的主体作用,以反对好逸恶劳、酗酒赌博、封建迷信和大操大办,提倡勤劳致富、健康娱乐、崇尚科学和勤俭节约等为主要内容,制定和完善乡规民约,在村级活动场所、群众聚集地设置村规民约、文明提示语等宣传栏和标识标牌,推进贫困地区嘎查村移风易俗。制作和发放以乡风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对联、年画、书籍和购物袋、围裙等宣传品,让乡风文明更贴近贫困群众的日常生活。

实施文化扶贫。扶贫先“扶志”,扶志更重要的是以“文”化“人”。文化扶贫是精准“扶志”的金钥匙。因此,要大力开展文化扶贫,以文化自信提振贫困群众的发展自信,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激发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助力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作反映扶贫事迹、先进典型、经验成果等的舞台和美术作品,通过艺术的形式呈现扶贫脱贫过程中的动人故事和可贵精神。鼓励各级各类艺术院团赴贫困地区开展对口帮扶慰问演出,持续开展送戏、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辅导等文化下乡活动,满足贫困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励贫困地区嘎查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自编自演秧歌舞、广场舞、二人台,组织秧歌大赛、朗读比赛等,丰富贫困农牧民文化生活。以弘扬文明新风、地方文化为主题,坚持教育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在贫困嘎查村内部主要道路和进出口公路沿线,建设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图文并茂、与农村牧区环境相协调的特色文化墙,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距离传递到贫困群众的眼中和心里。挖掘和整理古今的乡贤事迹,传播和颂扬优秀的乡贤精神,使乡贤文化渗透到贫困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形成向上向善、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加强贫困地区嘎查村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完善图书报刊、电脑、音响设备、娱乐器材等配套设施,促进贫困农牧民文化素养提升。依托嘎查村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开展种植、养殖、家政、手工艺等培训班,让贫困群众掌握脱贫致富技能。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电子阅览室,引导贫困群众查阅、学习和掌握现代农牧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方法等资料,推动贫困群众在精神面貌发生改变的同时,学到实用种养殖技术,发展自己的产业。

二、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群众之所以贫困,与其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和技能知识直接相关。因此,在“扶志”的同时还要“扶智”。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精确瞄准贫困地区的教育最薄弱领域和贫困群体,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贫困农牧民都能够接受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

强化就学就业资助。贫困家庭子女辍学的主要原因是上不起学。教育扶贫就是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资助,消除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后顾之忧。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各级教育经费重点向贫困地区和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倾斜。坚持“把教育?费花在刀刃上”,建立完善教育资金安排使用与各盟市、旗县区的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精准挂钩的机制,提高教育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加强教育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机制。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实施好23个国贫旗县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资助标准。认真落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完善自治区高等院校新生入学资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政策,继续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每年1万元资助政策。加大对贫困高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贫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帮扶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在线求职招聘、远程视频面试、网络签约等服务,组织开展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补贴。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旗县设立扶贫教育基金,吸纳嘎查村集体经济资金、帮扶单位专项帮扶资金和企业、个体工商户、爱心人士等社会捐赠资金,对嘎查村贫困家庭子女读高中、大学进行奖励帮扶。

夯实教育脱贫基础。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育扶贫是改变贫困家庭子女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武器。加强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防止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健全学前教育制度,完善托儿所、幼儿园等贫困地区农村牧区学前教育网络,加强民族幼儿园建设,鼓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收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帮助农村牧区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牧区中小学校,全面改善贫困旗县农村牧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恢复并办好贫困地区必要的嘎查村小学、教学点,合理建设搬迁移民学校。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推进订单式、学徒制等校企联合培养类职业教育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优先招生、优先选择专业、优先安排实习、优先推荐就业。普及普通高中教育,优先支持贫困旗县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继续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政策。加大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力度,自治区级高等院校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向贫困旗县和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倾斜。提高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教育普及水平。办好贫困地区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

打赢脱贫攻坚战论文范文第6篇

我体会,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体系主要由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构成。

一、扶持谁。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要求实现“扶持对象精准”,具体工作内容为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由国家统一制定识别办法,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和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等工作。

二、谁来扶。近年来,我国建立起脱贫攻坚责任体系。中央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脱贫攻坚任务重的省份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格局。要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制度,期间全国共选派77.5万名干部驻村帮扶、19.5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解决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怎么扶。总书记指出: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推进精准帮扶工作是解决“怎么扶”问题的重点,实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建立需求导向的扶贫行动机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专项扶贫措施与精准识别结果和贫困人口发展需求相衔接。

上一篇:汽车维修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