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作品范文

2024-03-12

音乐会作品范文第1篇

【摘要】影视音乐是颇受观众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观众对作品与音乐的记忆是并驾齐驱的,所以音乐的作用非常显著。

【关键词】音乐 影视 作品 作用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是情节表达的重要支撑,很多观众记住一部影视作品往往是源于其中的音乐。例如,电影《保镖》的主题曲《爱到永远》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币《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如今又增添了人们对逝去演员的怀念。所以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是值得重视的。

一、音乐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

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首先可以从它的存在方式得以印证。在一部影视作品中,音乐主要以主题曲、片尾曲、插曲、配乐的方式存在。主题曲奠定了整部影视作品的基调,如电视剧《龙虎人生》的主题音乐的气势使观众感受到战乱时期的萧杀和肃穆:片尾曲为一段剧情的结束做出音乐式的总结:插曲为中间的剧情提供了音乐语言表达的空间,如电视剧《粉红女郎》的插曲用活泼欢快的曲调配合歌词。表达了女主人公热切盼望恋爱的美好感觉:配乐则为剧中的场景增添了背景色彩,很多悬疑电视剧的配乐充满了胆战心惊的味道。

由此可以看出音乐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影视作品需要音乐的填补达到完整,音乐使影视作品有血有肉。两者是互相支撑、互相依存的关系。音乐与影视作品的默契配合犹如鱼水间的紧密联系,观众喜爱一部影视作品的同时也会将其中的经典音乐铭记在心。《泰坦尼克号》至今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岁月,但《我心永恒》始终被不同年龄的观众所欣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也是观众用心领会影视作品的表现。

二、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在明确音乐与影视作品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音乐的作用更加清晰。诠释影视作品的内涵、烘托气氛以及价值延伸是音乐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提升影视作品表达效果的关键。

(一)音乐对影视作品内涵的诠释

每一部影视作品都具有自身的主题定为,如悬疑片、喜剧片、战争片、言情片等等。在主题定位后,其作品的内涵需要通过两方面的渠道加以诠释,一是演员的表演,包括语言、动作、表情以及现场布景等,二是通过音乐进行诠释。音乐诠释与演员表演诠释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曲调的存在,一句类似的语言借助音乐传达就增添了不同的色彩,因为音乐不同的声色、旋律都代表着相应的背景风格。例如,在香港经典悬疑电视剧《刑事侦缉档案》中,片尾曲《without You》富有力度的歌声诠释出男女主人内心矛盾又两心相依的情感。

在单纯表演无法揭示作品内涵与本质时,一首巧妙的音乐配合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部热播的影视作品上市之前,观众率先看到的是宣传片。宣传片必须以音乐作品背景,将有限的、颇具吸引力的镜头剪接在一起,观众聆听音乐的同时在心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就是常见的内涵诠释过程,虽然短暂,但却精准。观众必须认识作品的内涵,方能引发对作品的共鸣。

(二)音乐对影视作品气氛的烘托

影视作品的艺术性离不开气氛的烘托,如果仅靠演员的表达,在特定的现场环境下缺少了音乐的烘托,那么现场气氛也就缺乏了生命力。所以音乐对影视作品的气氛烘托作用十分重要。以热播电电视剧《剑谍》为例,男女主人公的真实身份是共产党的谍报人员,每次行动的艰难性、危险性、紧迫性都可想而知。剧中的插曲恰恰是抓住了现场气氛的共性特征,以快速、逼迫式的紧张配乐烘托出行动环境的恶劣,观众也仿佛置身其中,怦然心跳。而在电视剧《龙虎人生》当中,一段没有歌词的柔美歌声成为气氛烘托的绝唱。在女人公为爱慷慨付出,最终付出生命捍卫国家利益、捍卫坚贞爱情而倒下之时,凄美的音乐声响起,伴随男主人公回忆两人的点点滴滴,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为诀别的气氛而眼眶湿润。可以说,音乐对气氛的烘托能够起到震颤观众心灵的作用,这也是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

(三)音乐对影视作品价值的延续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发挥不局限于作品演出之时,因为影视音乐既源于影视作品,又不绝对生存于影视作品当中,在作品播放之外,影视音乐同样可以发挥作品价值延续的作用。当一部颇具轰动效应的影视剧热播结束后,观众经常哼唱其中的歌曲l或是将影视音乐下载作为手机铃声,都是影视作品价值延续的证明。例如韩国情感喜剧片《浪漫满屋》深受观众喜爱,无论是主题曲还是插曲都被很多观众选为铃声。在影视剧播放结束后,其中的音乐可以继续流传使用,而且时间越是久远,越彰显音乐和影视作品的生命力。所以音乐与影视作品之间是共生的,缺少了音乐的价值延续作用,影视作品很有可能随着人们记忆的模糊而被淡忘。抑或因时代的变迁而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之间产生流传的断层。但拥有音乐作为依托,影视作品的岁月积淀将会更加深厚。

三、影视音乐作用发挥的保障

为更好地发挥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一方面,影视音乐的体系构成应当丰富。影视作品中的体系并非简单的片头、片尾曲,而是由一系列音乐元素构成的乐曲或片段。无论是歌曲。还是音乐插曲,乃至其中的瞬间配乐。都是影视作品音乐的组成部分。丰富影视音乐的体系构成就是要从广义的角度认识其中的内涵,将所有的音乐元素有机联系起来,而非以剧中某段音乐作为影视音乐的代表,形成系统化的影视作品音乐,加深音乐在观众心中的印象。

另一方面,影视作品的作用评价应当深化。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发挥如何不是单纯以好听与否进行评价的,音乐涉及的歌词、曲调、配乐与剧情的吻合程度,影视作品播出后相关音乐的点击率、下载率,乃至交叉使用率(在其他渠道使用同一影视音乐)都是衡量其作用发挥的关键指标。通过关键指标的计量,影视音乐的价值和效能可以得到更加清晰的体现,从而为影视音乐的创作提供更加富有针对性的参考信息。

结语

影视音乐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影视音乐既诞生于作品本身,又为作品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具备强大感染力的影视作品必然离不开音乐的作用发挥。相信未来的影视音乐将会呈现更精彩的效果。

音乐会作品范文第2篇

作品被转载是否构成侵权?

编辑同志:

我发现我的好几篇论文被几家报刊和书转载、摘登,但大多没有收到过稿酬。仅以《中共事前得知西安事变消息说质疑》一文为例,此文发表于《学术研究》1992年第6期,某文摘以《中共事前得知西安事变消息不可信》为题予以转摘,后又被某《通讯》转摘,1996年被收入某出版社的德辰主编的《光荣与辉煌——中国共产党大典》(上下两册),1997年又被收入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中下三册),至今从未收到任何转载稿酬。请问,上述行为是否构成了侵权?我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江苏如皋蒋文祥

蒋文祥读者:

来信所述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 转载他人作品又不付稿酬是否构成侵权?

我国1991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1993年8月1日国家版权局《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标准暂行规定》重申,各报刊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2条的规定,转载、摘编其他报刊上已发表的作品,不需要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但要向著作权人支付稿酬。

根据上述规定,可以明确两点:

一是可以转载、摘编他人的作品,但法定许可的转载、摘编仅限于报刊之间,如果将报刊上的作品编辑出版图书,或是将图书出版中的作品内容在报刊上转载、摘编,必须要经过原著作权人的许可,否则即构成著作权侵权;

二是报刊转载、摘编他人作品,必须按照规定支付稿酬,否则即构成与著作权相关的财产侵权。

据来信所述,你发表在刊物上的作品被两次收入某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里,如果事前未征得你的同意,则主编和出版社的行为对你的著作权均构成了侵权;另外你的作品还被几家刊物转载,那么这几家刊物必须付给你稿酬,否则也构成侵权。

第二、 自己的作品被发现侵权后怎么办?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侵犯著作权应该承担民事和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被责令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和赔偿损失;行政责任主要是被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当然,另据有关规定,侵犯著作权情节严重的,还应负刑事责任。你可以依据上述规定并针对具体情况找侵权方询问和协商,也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音乐会作品范文第3篇

摘要: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创作体裁涵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门类。歌剧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他共创作了22部。《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本文以《费加罗的婚礼》中两首著名选段为例,对作者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特点进行浅析。

关键词:莫扎特;音乐分析;艺术特点;咏叹调

一、莫扎特生平简介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出生在奥地利萨尔斯堡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91年卒于维也纳,终年36岁。莫扎特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他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时和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巴黎、米兰等地进行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名声大噪,甚至被请进维也纳的皇宫为皇帝表演。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一首歌剧。这位音乐神童有着惊人的创作速度和辉煌的艺术成就。1773年底,17岁的莫扎特带着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返回萨尔茨堡继续学习和创作。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可他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创作了二十多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二、莫扎特创作特点

(一)音乐清新、优美。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具有高贵的“贵族气质”,旋律优美、动听,如孩子般纯真。其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作品的音乐优美、清新,十分流畅。

莫扎特的音乐节奏清晰明快,旋律悦耳动听,很多伟人和科学家终生都非常喜爱他的音乐。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第一起被称作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莫扎特的“平衡”。莫扎特的创作贯穿着平衡理念。首先,音乐与戏剧性得到了平衡。莫扎特巧妙的将戏剧与音乐完美的结合,用音乐塑造人物,突出音乐的戏剧性。唱段音乐优美,又戏剧性的歌词紧密结合。其次,宣叙调与咏叹调的交替、调式、调性、曲式、力度术语、表情术语的平衡。在分析莫扎特咏叹调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莫扎特音乐的精细与巧妙,音乐的方方面面都在一个平衡的布局之中。最后,喜歌剧与正歌剧的平衡,古典与浪漫的平衡。在莫扎特喜歌剧咏叹调作品中,很容易看到正歌剧的因素,同时,身处古典时期的莫扎特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浪漫乐派音乐的因素。莫扎特将其很好的融入了创作之中,丰富了音乐从而达到了音乐上的平衡。

(三)戏剧性与现实性。 莫扎特的作品戏剧性很强。由于歌剧作品很多选择了具有现实意义题材使得唱段有着很深的思想内涵。从莫扎特个人的人生经历上看,与大主教的决裂,对社会不同层面的认识,使莫扎特的歌剧可以从戏剧的角度深刻的反映现实,这正是莫扎特音乐生命力的體现。

(四)贯穿始终的完整“线条”。莫扎特的作品十分细腻,其中声音、情感、力度、速度、和声、伴奏等在每首作品中都十分的完整。从唱段的开始至结束都好似一条贯穿始终的线条一样。首先声音线条流畅、起伏,完整的声音线条贯穿于每首咏叹调的始终。它与波澜起伏的情感线条紧密结合,表现了最基本的音乐色彩,力度的线条与速度线条相互影响,速度变化时力度大多也随之变化,和声线条与伴奏线条紧密联系,和声线条的变化又预示着调性线条的变化。声音线条、情感线条、力度线条、速度线条、和声线条、伴奏线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音乐上达到完美统一的境界。

三、《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

(一)故事背景。《你想要跳舞吗我的小伯爵》是第一幕中费加罗知道伯爵对苏珊娜有意图并且妄图恢复初夜权时候所唱的咏叹调。气愤中的费加罗此时唱出了该剧第一个节奏轻快而明朗的咏叹调:“亲爱的伯爵如果你想跳舞,就由我来为你伴奏”,这个节奏欢快的咏叹给故事的继续发展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同时也预示着闹剧的开始。

(二)音乐分析。这首咏叹的首部和再现部最突出的特点是声乐与伴奏为同样的节奏。这种节奏上的一致性产生了非常坚定有力的音响效果,体现了费加罗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当莫扎特要表现费加罗的聪明才智时,音乐马上进入另一种情境。中部的两个段落是对比性的。前段主要体现了费加罗要伯爵对抗的决心,在5 个“真好”歌词的地方,声乐与伴奏配合非常巧妙。声乐是短暂的弱拍向强拍的快速进行,非常有力量。而伴奏也很有特色,快速音阶不断的向上模进,节奏的强烈对比构成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完美的体现了费加罗打定主意要教训伯爵内心得意的样子。第二段的音乐节奏很快,形成快速、持续的紧张效果,在欣赏的时候听者能体会出费加罗要战胜伯爵的内心的急切和紧张。

四、《再不要去做情郎》

(一)故事背景。《再不要去做情郎》是第一幕快结束时,费加罗规劝童仆凯鲁比诺时的一段咏叹调。凯鲁比诺被伯爵辞退了,但很想留下,因为他很钟情伯爵夫人。而后凯鲁比诺无意中偷听到了伯爵向苏珊娜求爱,伯爵发现了凯鲁比诺,恼羞成怒地决定让凯鲁比诺马上离开他的家,到军队里去服役。伯爵走后,凯鲁比诺很难过,费加罗像大哥哥一样唱了这段选曲规劝他。

(二)音乐分析。这首乐曲是C大调,4/4拍,急速的快板,用三段体,分节歌形式写成。A段前十二小节基本上是主和弦和属七和弦的分解和弦上构成的曲调,明快有力;B段曲调变得比较温柔,它带有宣叙调性质。这是费加罗亲切地劝导凯鲁比诺不要天天想谈情说爱,讲究修饰,打扮,然后A段曲调再现,C段又带宣叙调性质,然后A段再现,最后接尾声。接下去是雄壮的音乐,到这时,凯鲁比诺终于被费加罗说服,愉快地到军队去了。《再不要去做情郎》这段选曲,在音乐创作上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都十分成功,它已成为男中音歌唱家们最喜爱演唱的歌剧选曲之一。

作者简介:王晓璇(1991-),女,回族,籍贯:安徽省亳州市。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声乐专业。

音乐会作品范文第4篇

摘要:《黄河渔娘》是近年来我们国家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之中一首十分优秀的女高音独唱作品,作曲为著名音乐艺术家徐培东先生,歌词为著名词作家吴甲丁。《黄河渔娘》整体架构十分宏伟,其中融入细腻的思想感情,整体显现出十分鲜明的民族音乐艺术风格特点,黄河渔娘本身是具有鲜明区域性特点的艺术形象,词曲作者借助优美的旋律以及动人的歌词将这一形象做出了充分的展现,这也使得该作品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民族声乐;黄河渔娘;音乐分析

一、作品简介

黄河是我们国家的第二长河,与此同时也是被中华民族所公认的母亲河。她在不断流淌的过程中既为人们展现出气势磅礴地奔腾,又让人们在蜿蜒流淌的河流之中感受到她的温情。《黄河渔娘》这首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所描述的是生活在黄河边的渔娘形象,其本身是一位十分普通的女性,虽然生活上十分的艰苦,但是性格上却没有失去那份坚毅。就像黄河一样,虽然流淌时气势磅礴,但是却也蕴含着温情。《黄河渔娘》这首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整体的风格方面显现出十分典型的河南豫剧特点,河南的人民群众们对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当地人民群众就是祖祖辈辈吃着黄河的水,世世代代传承着有关于黄河的故事和传说,正因如此在声乐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运用“黄河渔娘”这一具有较强地域特征的艺术形象不单单能够直接地展现出当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状况,并且更好地将当地人民群众对于母亲河黄河的爱恋表现出来。虽然歌词中描述到“不知道哪一天你生在这大河上,春来秋往,你把风和雨当成了平常……”,同时又用“我想要落脚在你的黄河上,你却说,你的心在那船头朝着的方向。”来表达对于黄河的眷恋,虽然说通过这些语言表现出黄河边的渔民们日复一日进行着十分辛苦的劳作,但是却从来都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从始至终内心都坚守着那一份美好。

二、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特色分析

(一)音乐分析

《黄河渔娘》是一首民族声乐艺术作品,作品通过质朴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刻画出一位在黄河岸边生活和劳作的姑娘,为了能够生存在渔船上十分辛苦地进行劳作,她始终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黄河,并且深深地热爱生养自己的母亲河。正因如此这首声乐艺术作品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柔情似水的,更展现出大气凛然的态度。《黄河渔娘》这首声乐作品在曲式方面为三段曲式,A+B+C形式,适合民族女高音演唱。

(二)声乐作品整体风格显现出的民族性特征

《黄河渔娘》这首声乐艺术做品从词曲这两个角度来看,均显现出十分明显的河南地区的曲调特色。从河南地区传统文化逐渐发展形成的河南梆子艺术形式本身的特征就是十分豪爽的,直接凸显出当地的区域特点。正因如此,《黄河渔娘》整首做品无论是歌词的描写还是旋律的刻画,都彰显出河南地区传统艺术梆子戏的特征。《黄河渔娘》做品中的主人公形象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本身的性格就是相對质朴的,并且梆子戏这门艺术是扎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传统艺术形式的方法来表现这种类型的艺术形象会更加容易引发人民群众对于声乐艺术做品的共鸣。除此以外,该作品的旋律线条整体较为宽广,这使得结合梆子戏的唱腔后更加丰富了整首艺术做品的韵味,是具有较高的创新性特点的。

三、做品演唱中技巧与情感的处理方法

《黄河渔娘》这首声乐艺术做品在风格上是带有抒情的赞颂。整首做品分成三部分,每一个部分所表达出的情感都是不同的,通过对作曲家对于做品处理所作的标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整首做品所表达出的情感既有气势磅礴的一面,同时也展现出细腻和柔情,正因如此,演唱者在处理和演唱这首声乐艺术做品的过程中,在气息的掌控上一定要灵活且注意稳定性、声音线条要保持平稳进行,由于该作品具有较高的地域色彩,那么咬字和吐字方面也是需要重点进行处理的,以上为演唱者演唱这首民族声乐艺术做品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和熟练运用的技术。

第一部分:“不知道哪一天你生在这大河上”,演唱者应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演唱,形象地描绘出一位美丽的渔家姑娘生长在黄河岸边的情景。在“不知道”这一小节的上面标有“ff”的力度记号和自由延长的符号,演唱时在字头咬稳的前提下要表现出豪迈的情感。“哪一天你生在这大河上”这一句是前一小节的延续,所以在情绪上也要保持第一小节的状态。这一句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情绪的发展做铺垫,因此在这句的表现上既要将前句的豪迈大气之情作以延续,也要适当的收掉一些情绪,为下面的故事情节发展所需要的情绪状态做铺垫。“是听得浆儿拍浪”,这句在演唱的时候需要一种亲吻浪花般的柔情,表达出流动、婉转的声音,与后面情绪的凸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叫你一声黄河渔娘,叫你一声黄河渔娘,黄河渔娘啊,哎,黄河渔娘”,此句是歌曲第一部分的收尾,采用了叠加的创作手法,反复其强调了“黄河渔娘”,表达出一种内心的呼唤,声音的力度也应从“m”到“f”,这样的强弱声音对比,要唱出不同的层次感,声音循序渐进,慢慢递进在回落,表达出感叹赞美的感情基调,唱出豫剧的声腔。两个“哎”字的字头要咬住,声音清亮。最后一个“黄河渔娘”要唱出大气凛然的气魄。

第二部分:这一段的开始力度记号为“mp”,多运用四分附点音符的节奏形式,使的旋律一下子进入到另一种柔情的状态,“胭脂梦”和“红颜心”这些柔美词语的运用,也使得整段歌曲的情绪都是一种温柔平稳的阶段。

第三部分:这是《黄河渔娘》全曲的最后一部分,也正是这一部分将整首做品的演唱推向高潮,在力度以及情绪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每个乐句在情绪方面都是逐渐递进的,正因如此在演唱者实际进行演唱的过程中情绪必须要依照乐句的高低起伏产生变化,在对第三部分的两个排比句进行演唱处理时,每一句之中都要做到前后力度形成对比。演唱者不单单需要向听众传达对黄河渔娘的赞美,同时也必须要表达出劳动人民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之情。

参考文献:

[1]许梅华.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从《春来沙家浜》和《黄河渔娘》中体会[J].音乐创作,2013(02):103-105.

[2]杨重磊.浅谈徐沛东声乐作品的民族性特征——以《黄河渔娘》为例[J].通俗歌曲,2017:41.

[3]李金静.论声乐演唱中影响歌曲诠释的三大因素——以《黄河渔娘》为例[J].大学教育,2014(7):74-76.

音乐会作品范文第5篇

2、《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著作权权利限制与例外制度的影响

3、音乐版权之战,“硝烟”未散?

4、游戏网络直播的著作权属性

5、《2016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6、试论网络音乐著作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7、局域网环境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限制与例外之再分析

8、关于著作权司法保护中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几点思考

9、浅谈数字音乐版权保护问题

10、浅析网络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问题

11、数字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的研究

12、唱见主播直播中演唱他人作品的侵权问题探究

13、版权价值评估对象及其价值影响因素探讨

14、论唱片公司播放权的法定许可

15、UGC短视频中数字音乐版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16、基于开放存取的机构库版权协议问题研究

17、“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制度初探

18、有声读物著作权保护分析

19、免费WiFi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问题研究

20、网络游戏直播画面著作权问题探究

21、论“其他权利”的适用、扩张与消灭

22、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权利与版权立法

23、传媒新业态下短视频著作权纠纷与治理研究

24、略论数字音乐作品著作权

25、2014年度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展示(著作权篇)

26、网络短视频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初探

27、自媒体时代下音乐著作权的保护

28、论“避风港原则”的适用标准

29、数字音乐首次销售原则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出路

30、浅谈我国数字音乐版权问题

31、数字网络时代我国著作权刑法的适用困境与完善

32、网络著作权侵权——以形成原因为视角

33、智能合约对图书馆版权交易的影响和风险防范

34、浅析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犯罪行为的特点

35、短视频行业的侵权问题研究

36、数字图书馆法定许可制的缺失与影响

37、网络环境下的利益平衡

38、浅析音乐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

39、浅析“数字版权”的内涵特征

40、网络音乐版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41、浅议歌曲翻唱的法律规制

42、数字音乐版权利益平衡机制探讨

43、网易云音乐赢了业绩却输了估值音乐版权存在短板,侵权官司被判败诉

44、音乐院校基于专业特色的数据库建设研究

45、李克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46、论搜索引擎提供链接行为的侵权界定

47、论短视频背景音乐著作权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48、网络音乐传播的知识产权问题

49、网络出版版权难题探析

音乐会作品范文第6篇

摘要:音乐可以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净化人们的心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在初中阶段,如何加强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既是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就围绕在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良好的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欣赏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领悟音乐的内涵,感受音乐无限的魅力。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生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多样化,对审美的理解也更多元,正处于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初中生们很容易受到社会畸形的影响,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能力。基于此,在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音乐教师必须引起重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音乐“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等作用得到发挥。

一、审美教育的概念

从狭义方面来讲,审美教育指的是通过一些艺术教育措施对人们进行教育,探究自然界物质社会中的美好形态。在对这种艺术形态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洗涤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道德与智慧,塑造美好心灵。纵观历史长河,审美教育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悠久,比如中华民族早在周代就形成了用“六艺”。其实,不论是“原始社会审美”或是“当代审美”,审美教育始终在伴随着我们的发展而不断成长。现阶段,审美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其中学校的审美教育占比最大,主要形式为音乐课程、美术课程等方面的美育,在课程学习中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从而帮助学生认知世界,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看待人生,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生音乐欣赏中学生审美能力现状

(一)教师缺乏培养审美理念意识

大部分学生喜爱音乐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喜欢,与音乐的创作背景、作者等毫无关联。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课程种类多,部分课程内容繁琐,需要进行考试。而大部分教师与家长更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反而忽略了音乐课程,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课程”上,这就导致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过少,音乐教师讲解课程流于表面,课堂任务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唱歌,未挖掘音乐内涵,那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自然无从谈起。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缺乏培养审美理念意识的不利影响,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掌握审美知识和音乐,也无法产生情感共鸣。

(二)音乐欣赏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现阶段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还存在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即音乐欣赏教育方式单一,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以教师讲解、学生听为主,这主要受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影响,但对于如今的音乐欣赏教学已经不再适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的不再是以背诵知识点而取得高分的人才,而是具备个人特点、拥有独特想法与观点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对音乐欣赏进行翻译解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学生的兴趣也随之殆尽,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自然无从谈起。

(三)非艺术化教育根深蒂固

目前,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如数学、语文类学科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化教育方法的作用,也无法有效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优势,不利于培育学生们的审美能力。音乐是一门多艺术学科,对于音乐教学活动,需要音乐教师从艺术的角度来诠释,如音乐类型不同,其音乐风格、美感以及主题内容和精神等都各不相同,有着干变万化的艺术感情。若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艺术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理解音乐美感。

三、在初中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一)音乐欣赏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音乐学科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只有学生真正学会倾听音乐,才能感受到蕴含在音乐旋律中的和谐美、自然美。在具体的欣赏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创设生动音乐情景,让学生主动接触音乐,感受、鉴赏和体验音乐作品中独特的美感,在欣赏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音乐实践活动和训练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的能力,深入音乐世界,感受音乐作品,夯实审美能力的基础。

(二)音乐欣赏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在音乐欣赏中,学生们通过对音乐风格、音乐题材等内容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学会分析和判断音乐作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逐步形成一定的鉴赏美的能力。可见,通过音乐欣赏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音乐的相关技能、知识,学会如何认识、分析音乐作品,又可以在欣赏中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与内涵,学会准确分辨假恶丑与真善美,最终形成健康、积极的审美理想,学会鉴赏真美。

(三)音乐欣赏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欣赏音乐的整个过程中,其实就是人们感知、分析、判断、想象等心里要素参与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是如此。音乐作品通过旋律、歌词等,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留下鲜明印象,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有效拓展其想象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激发自身想象力。除此之外,音乐学科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形成独特的音乐理解和感受,进而激励学生创作歌曲或尝试演奏简单的乐器,从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學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实践

(一)还原情景,引导学生感知作品情境美

其实在许多音乐作品中,都隐藏着丰富多彩的情境,音乐教师不妨采用多种形式来努力还原音乐情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作品中的情景美。具体来说,在音乐欣赏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展示相关音乐作品图片,并播放音乐作品,教师进行适当讲解补充,重视渗透情感教育,扩展学生们的想象,使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感受乐器丰富的表现力,感知乐曲的情景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例如:在教授《瑶族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瑶族旅游”的情景,通过语言描述、相关视频和图片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瑶族,了解瑶族的服饰、民族特点、民俗风情等,最大限度还原音乐作品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情境美。通过多媒体一边播放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视频,教师一边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成功将学生带进歌曲的情境,享受生动形象的情境,从而拉近学生们与音乐作品的距离,零距离感知情境美,实现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二)学科融合,培养学生音乐创新能力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学科融合,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生的练习,增进学生文化素养,使音乐课堂成为开放的体系,从而拓宽学生们的音乐视野,有效发挥音乐学科的教育功效,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1.音乐与舞蹈的融合

音乐催生律动与舞蹈,可以说,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音乐与舞蹈能够结合在一起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共同具有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谐感。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将歌与舞相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感受力。

比如,在和学生们学习《踏歌》一曲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声乐水平与舞蹈水平进行分组,这样歌曲的表现形式一下子丰富起来。引导学生们学习踏足、甩袖、倾肩和歪头的舞蹈动作,边欣赏边舞蹈,感受了中国古典歌曲与舞蹈的结合,体会诗、乐、舞相融合的韵律美,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得到美的熏陶。

2.音乐与美术的融合

音乐与美术是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对培养全面的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两者的融合可以创设“画中有声,声中有画”的审美氛围,达到声色俱佳的立体效果,有效培养学生对艺术、自然、生活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例如,在欣赏《中国海》时,音乐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们欣赏“中国画海第一人”李先生的作品《海疆万里图》。这幅描绘我国绵延辽阔的海疆画幅,将我国海疆的春夏秋冬、名胜古迹、四季气候、大海的喜怒容颜等艺术再现出来,为我们呈现出我国海域全景缩影。紧接着播放乐曲《中国海》,在微微起伏的海浪式伴奏下,仿佛置身于海天相连的海边。然后鼓励学生边聆听歌曲,边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描绘大海的景象,感悟歌曲的情感变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注重差异,音乐欣赏曲目要因人而异

音乐鉴赏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文化素养,从而对音乐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产生共鸣,在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比如,对苏联歌曲比较熟悉的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而对唐诗比较有研究的学生,就容易理解《关山月》,熟悉我国民间文学的同学,对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容易接受,他们都可以很轻松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甚至从中探究出许多人生哲理。

对于一般人而言,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就需要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样,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差異,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教给他们科学的音乐欣赏手段,还需要特别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歌词较为直观,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歌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每一句都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与依恋,对于这一类作品的欣赏,更容易理解,不需要借助更多资料。而对于一些歌词寓意朦胧,内涵较深的音乐作品,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开展差异性教学,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

(五)拓展鉴赏,增强学生音乐审美体验

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如果音乐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们传授音乐知识、技能,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师不妨在课堂中拓展音乐鉴赏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对比、分析不同的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培养审美能力。比如,在对音乐素材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多种多样的音乐形式,感悟其中的魅力与韵味;在对音乐旋律进行拓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变化,并进行对比鉴赏,对不同作品的节奏速度、节拍、形式、音色等等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显著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

例如:《二泉映月》是一首民族风格十分浓郁的二胡独奏曲,在同学生欣赏这首中国民族器乐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合理地拓展一些作品创设背景,民族文化以及民族音乐作品等内容,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音乐作品的思想和深邃的意境,通过名曲,不断强化学生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拓展学生音乐视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结束语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唱歌及审美情感,不达到这一目标的音乐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可见,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实践,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灵活性,需要教师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领悟与感知音乐,从音乐中得到最大的审美享受,真正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灵芬. 音乐欣赏,叩开学生审美能力之门——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2013.

[2]杨晓黎. 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构建兴趣型教学模式[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

[3]郭强. 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

上一篇:院感科发展范文下一篇:异地恋分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