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教学范文

2023-09-22

鉴赏教学范文第1篇

摘 要:鉴赏式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将学生阅读鉴赏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与分析,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内容,提升阅读鉴赏能力。要更好的实现这一效果,将思维导图运用到鉴赏式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以思维导图为学生建立直观的阅读知识,对教师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学习而言,都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应用课前预习环节、构建良好学习情境、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等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鉴赏式阅读教学;学生阅读学习

引言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是单一的阅读文字,而是理清阅读文本内容,掌握文本艺术特色,学会鉴赏式的阅读。在鉴赏式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导图是在一张图中运用不同的内容表现文本的结构关系、艺术特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阅读文本的脉络,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印象。这也是一种知识梳理的形式,能适当简化学生阅读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在鉴赏式阅读学习中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切合实际,将思维导图合理运用于鉴赏式阅读教学中,发挥其优势与价值。

一、应用课前预习环节,明确学生鉴赏重点

在课前预习环节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明确鉴赏内容的重点。鉴赏式阅读教学都有重点内容,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应当掌握的阅读重点。对于稍微有点难度的阅读内容,学生在预习中容易掌握不清其中的脉络与重点,这容易降低学生的预习效率。而教师在学生预习环节提前展示出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对要鉴赏的内容、鉴赏的重点一目了然,能让学生有阅读学习的方向。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在学生的预习环节,将鉴赏文本的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让学生在阅读预习中、在鉴赏式阅读教学中有更清晰思维结构。

举例來说,教师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色和结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秉承“应用课前预习环节,明确学生鉴赏重点”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时候,将《赵州桥》一课的思维导图从概括、结构、外观、影响等几方面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确要进行阅读学习与鉴赏内容的重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从这几方面去把握文章内容,进行细细鉴赏,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构建良好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鉴赏

思维导图是让学生进行深入鉴赏的重要途径。思维导图是整个阅读文本的脉络、结构、重点,能助力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系统的知识脉络与结构。而且,思维导图应用了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且有声有色,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强,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比较集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课堂学习情境,利于学生在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进行深入的阅读鉴赏学习状态,获得更多有效的、深刻的阅读知识。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研读鉴赏式阅读文本,将鉴赏内容做成有特色的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既能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有深刻的鉴赏体验。

举例来说,教师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本篇课文语言优美、内容详实,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方面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秉承“构建良好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鉴赏”的教育理念,教师提前在课下仔细阅读文本,从作者所描写的这几方面构建思维导图整体框架,并配以有趣的声音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此,思维导图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和课文结合起来,深入鉴赏作者笔下的美景,了解西沙群岛这个美丽又可爱的地方。

三、分析文本艺术特色,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在鉴赏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才让学生对阅读文本鉴赏有整体与细致的把握。小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有限,且容易混淆一些阅读知识,而思维导图清晰明了,能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能让学生看得明白,学得仔细,理解得更加透彻。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文本的艺术特色,以直观的思维导图形式予以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学习与鉴赏,让学生的阅读学习与鉴赏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举例来说,教师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本篇课文动静结合、有景有情,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日出壮观景象的文章。秉承“分析文本艺术特色,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将作者描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结合思维导图为学生分析本篇课文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文笔特点、文章架构、词汇语句特点等几方面进行阅读鉴赏,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阅读理解,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鉴赏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鉴赏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的分析探究,思维导图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鉴赏式阅读学习知识,而且利于教师更好的实现鉴赏式阅读教学目标。在如今教育教学形势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应当主动积极的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探寻、创新思维导图在鉴赏式阅读教学中更多的应用方法,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为学生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方式,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好日子, 2021(25):1.

[2]贡觉白珍.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浅探[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24):1.

鉴赏教学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掌握古典诗歌鉴赏的题型。 2.理解并运用诗歌鉴赏之手法。 教学重点:

古典诗歌鉴赏之分析技巧型的答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引入考纲要求

诗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意思是诗歌创作是有感于现实生活中的悲哀或快乐,是源自于具体的事件而发出的感慨。例如杜甫在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时候,就吟出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诗句,我们从中看出了诗人听到捷报后纵情高歌、欣喜若狂的神态。又如李后主在南唐亡国,自己沦为阶下囚之后,终日以泪洗面,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发自己亡国破家之痛。(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往往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来表达情感。 考试说明: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江西卷)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浙江卷) 第三种模式

一词(一句)领全诗型

(辽宁卷)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四川卷) 第五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天津卷)

二、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哪些?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预热:

1.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同“靛”);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比喻) 2.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借代)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夸张) 4.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设问) 5.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反问)

6.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

1

醉。 (用典)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起兴) 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小见大) 9.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 10.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议论)

三、分析示例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联系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

(1)这首元曲最能表现作者主观情感的词语是“惆怅”。(失意、伤感)

(2)端午佳节,家家繁忙,为的是——庆端阳。别人都忙于庆端阳,而作者却“惆怅”,这里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对比)

下阕“《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世人对屈原的悲歌大义不理解,而作者却对屈子大义极为崇敬。(对比)

【答案】手法:对比。(步骤一) 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步骤二)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步骤三) 归纳答题方法,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个环节意在通过以前做过的题目唤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再认识,把学生以前的答案和诗标准答案作对比,归纳出解答方法。)

四、牛刀小试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引导学生答题,从情感入手。 (1)诗言志,歌咏言。这首诗歌的情感是“愁”。

2

寥落:①冷落,空寂。②稀少,稀疏。这里指的是冷落,空寂。

(2)“愁”从何处而来?(闲居在外,正值秋天,书信全无,归梦不成。)

素秋: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秋天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 秋天之萧瑟凄凉正如林黛玉的《秋窗风雨辞》

(3)

三、四两句的意象:青苔、红树。客居异乡,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苔痕上阶绿)。青苔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聊裸的意态。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

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一)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 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步骤二)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步骤三)

(这个环节是要学生在课外先完成此题。再根据课堂上归纳出类的答题方法和老师对诗歌的解读再次认识答案,稍作修改后起来交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分析思路:阮公本有济世之志,时值魏末,司马专权,抱负难伸,故写诗咏怀。回顾所学“夜中不能寐”。

此诗笔下写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可见其高洁、志向远大。但生不逢时,秋风肃杀,羽翼摧折,一旦远行,永无归期。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这个环节是学生当堂完成此题,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伺机引导。)

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3

(1)漫兴:兴致所到,随手写出。 (2)主要写了什么意象?燕子。

(3)燕子干什么?燕子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 (步骤一)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步骤二)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步骤三)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不宁的心绪。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此题。意在通过交流之后,得出两种不同的观点。诗歌简单,不做重点讲解。) 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

(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分析思路:说到虚实,我们会想起虚写包括过去、将来和梦境之事。而这里的虚写似乎都不涉及。这里表面上写舟船、波痕、鸥鹭,其实在抒发情感。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步骤

二、三)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

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步骤

二、三) 问:除了虚实之外,这首诗歌还有什么表现手法?

(反衬)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但大宋子民却以淮河为界,不得互通往来。联系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鉴赏教学范文第3篇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 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鉴赏教学范文第4篇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欣赏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年的摸索,我学习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

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

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搭建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想说、积极参与。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

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鉴赏教学范文第5篇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没系统的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美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美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1)、 从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中学会感受美术的语言美。

2)、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 4)、了解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美术特点。 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理解和体会部分美术作品的特征和美术语言。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美术鉴赏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平时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2.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课堂教学延伸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

鉴赏教学范文第6篇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欣赏课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年的摸索,我学习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

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万不可以此为搪塞之词。应该说,只要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具体的意会,都可言传,只是意会不清或语言贫乏,才会出现“不可言传”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

教师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实现师生互动

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象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而实际上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教师去搭建一种平等、自由、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想说、积极参与。

5.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也并不是简单地只是关于媒体使用的学问。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

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它要与教学内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运用,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挂职季度总结范文下一篇: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