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14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本文结合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联动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经验,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企业发展需求、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者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推动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健康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 继续教育 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将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支持行业特色类高校建作为重要举措。近年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入践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支撑、融合发展,取得一些工作经验和办学成效。

一、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1.从国家政策看: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继续教育等要求。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职教会上强调,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三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大力支持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等做了要求和部署。四是教育部和人社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指出,实现多数职业院校成为行业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加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另外,教育部、行业企业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关落实文件,对以上精神和要求进行了具体部署。

2.从行业企业需要看:一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国企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这就需要国有企业依托党校等渠道深入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做强做优做大国企提供坚强保障。二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需要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具体到行业企业,就需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企业新时期改革发展要求的基层骨干人才队伍。三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围绕戰略落地、业务发展、经营管理等实施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准培训,全面培养干部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四是国资委、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央企业要建立规范高效的企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整合强化功能、优化合理配置培训资源,鼓励整合组建企业大学或职业教育集团等。

3.从学院自身发展看:学院坚持“立足邮政、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办学定位,坚持“产教高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教培研一体发展”特色发展模式,深入实施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共举并重、融合发展战略,打造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科学发展格局和良好发展态势,既深入践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又高度符合中国邮政的发展需要,同时大幅提升学院办学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目前,邮政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邮政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培养体系,每年为企业基层输送毕业生2000余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依托学院高职教育资源,成立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中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校、中国邮政网络培训学院和国家开放大学邮政学院,“领导力发展、员工岗位认证、人才评价、在职学历教育、培训研发、资源建设”等功能体系不断巩固发展,年集中培训规模3万余人次,邮政党校年培养领导干部1000余人,远程培训250万余人次,年支撑企业职鉴15万余人次。学院先后被授予“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称号,基于“校企融合、联合与人”的高职教育办学实践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继续教育创新实践成果两次获得国际人才发展协会(ATD)卓越实践奖,成为行业学习的标杆。

二、优化组织构架和运行机制,保障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联动融化发展。

1.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利于在顶层设计和战略实施层面形成合力

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并保持强大活力的根源在于一体化管理运行体制。一是学院领导班子“一岗双职”推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同举并重。在组织构架设计和职责分工方面,学院领导班子兼任邮政党校和邮政培训中心领导职务,书记院长同时抓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班子成员均承担日校和继续教育相关任务和职责。二是职能部门“专业化管理”提升了继续教育管理专业水平。学院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对接企业,设立培训部、党校相关职能部门、网络学院运管中心、职鉴办公室等一批专业化职能部门,实现继续教育的专业化管理。依托各系部建有邮政、金融、速递物流、信息技术等业务部,为教育培训工作专业化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教学系部“双职双责”兼具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双重职能。学院“一套人马”同时支撑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色组织管理架构,有效解决了调用优秀师资难、师资能力与企业实际脱钩、考核激励缺失等继续教育发展难题。四是中国邮政网络学院、中国邮政信息备份中心、技能竞赛基地、人才测评中心、11183客服中心等企业职能机构建在学院,学院托高职教育资源开展支撑,密切与邮政企业的纽带关系,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学院特色组织管理体系,有效解决校企融合的深层次问题,整体提升教育培训各项事业发展功效。

2.一体化的师资和人才队伍有利于发挥跨界融合效应提高教育培训内涵质量

学校教育培训的核心能力取决于一支一体化、复合型的教师人才队伍。一是学院“双师三能”一体化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培、研”联动发展。围绕融合发展需求,学院建全教师引进、培训培养、考核激励等机制,通过进修培养、项目研发、承担培训任务及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等途径,实现了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与培训师资的共培共享,培育了一支能教学、能培训、能科研的“双师三能”教师队伍,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一体化师资队伍开发与建设有利于提升队伍能力。学院教师既承担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任务,又承担企业教育培训等任务,不分岗位、跨界融通、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师资建设模式,一方面打造了理念前沿、业务复合、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减少了师资总量刚性需求,人力资源效能得到了充分释放。三是一体化企业精神和文化理念有利于激发教师立足岗位、服务企业的内生动力。学院在长期服务邮政行业企业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石邮文化和精神,形成了“需求导向真诚服务”的理念和“拼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发和凝聚了全体教职工共同推动教育培训事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3.一体化的教育培训资源共享机制有利于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

完善的基础资源,共建共享的资源配置机制,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渠道,集约高效地保障了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一是学院建有完善的教学培训设施,以及网络培训学院、培训管理系统、科技协同创新网等信息平台功能完备,在拓展或升级教育培训功能时,具有完善的资源支撑体系,能有效减少成本投入。二是学院以支撑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科技支撑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需求主导、动态调整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打通了各类资源的共享通道,有效解决了各类业务之间的资源需求矛盾,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和高效使用。三是学院一体化的经费保障机制能有效保障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学生学费收入等各类经费向日校人才培养、集中培训、邮政党校、网络学院等核心业务倾斜,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效率。

三、明确定位协调发展,推动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互促互进。

1.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基础支撑和推动作用

高职教育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没有高职教育支撑推动,继续教育发展就是无源之水。一是高职教育为在职培训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业务支持与综合保障。学院教学系部的双重职责为培训业务提供全方位支撑;培训教学师资整合共享,“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培训师资的“蓄水池”;依托系部专业师资团队和科研团队,支撑了教育培训的研发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牌培训项目,持续推动在职培训核心能力的提升等。二是高职教育积累的资源能力支撑了邮政党校建设和运行。学院集中日校各方面资源力量打攻坚战,使党校迅速形成了干部教育培训能力;移植教学管理经验,迅速形成了党校专业化教学管理能力;依托社科系师资,推动了党校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和部分课程建設。三是高职教育为中国邮政网络学院建设与运行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依托日校专业师资和技术骨干,组建开发建设团队,推动网络学院建设和能力拓展;依托各教学系部持续开展课程开发和维护,实现业务板块资源全覆盖;依托教学系部,开展远程培训、考试竞赛、技能鉴定等方面的教学支撑等。四是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师资能力及远程教育能力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邮政学院的资源基础。要依托邮政系、金融系、速递物流系等系部力量,开展邮政学院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资源建设。和日校学历教育进行对接,推动邮政学分银行建设,为邮政员工终身学习搭建立交桥。

2.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对高职教育的内涵促进和反哺作用

在高职教育资源支撑下的继续教育持续发展和壮大,反向促进了高职教育发展内涵和活力的大幅提升。一是继续教育功能的巩固和拓展强化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随着服务企业的继续教育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和强化,学院与邮政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企业有更多机会和渠道深度参与和指导日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订单定制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提升。二是继续教育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学院积极推动培训课程、网络课程资源、行业标准、职业标准等继续教育成果转化应用于高职教育,将培训实操环境移植到日校教学,实现了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极大地提升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继续教育功能延伸应用强化了日校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效果。基于党校、在职培训等继续教育功能,学院邀请企业领导、专家和业务能手等广泛参与学生企业文化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职业技能竞赛、兼职辅导员、创新创业活动、专题讲座、座谈交流、就业教育等,提升了毕业生适应企业基层岗位要求的全要素综合素质。四是深度参与继续教育加快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积极承担培训授课、资源开发、职鉴支撑、企业课题研究等任务,促进了其对行业企业各专业领域有更深入的跟踪和研究,助推了“双师三能”优秀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了日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提升核心能力深化融合发展,推进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提档升级。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相互融通式发展还大有可为。新时期,学院围绕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发展核心能力,着力推进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提档升级,努力打造“产教高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一流高职院校”“建成业务体系完备、支撑功能强大的国内一流企业大学”“质量品牌突出、邮政特色鲜明的央企一流党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锐忠,杨安华,魏立斌.“校企合一,双元共育,综合发展”——基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C].2016.

[2]霍丽娟.深化产教融合政策的多源流分析:匹配、耦合和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8(4).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物理层、表现层与规则层运行机制尚存较多问题。文章在详细剖析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的创新策略,即于物理层进行边界拓展、师资定位与协作机制确立,于表现层进行预期目标重设、行为创新与功能拓展,于规则层进行继续教育理论创新与观念定位科学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继续教育 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万红(1968- ),女,重庆人,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四川 成都 610067)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理念落实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方式。在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则是培养人才和拓展继续教育渠道的有效手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优势,需深入研究其运行机制,总结归纳出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的特点与普适性规律,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继续教育事业,为人才整体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强化提供强有力的路径。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的内涵

继续教育是一种追加教育,实施者为教育服务机构或教育者,对象为一些已经接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员,内容包括规范、知识、技能与情感等方面。把握继续教育的内涵,需注意下述四点:一是其本质为追加教育。二是“接受过一定教育”中的“教育”既可以为正规学校教育,也可以为多种形式的非正规教育。三是“某些人员”表达了继续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与差别性。当今继续教育涉及多种行业,继续教育对象为所有接受过教育后继续参加教育的人员。四是“技能、知识、规范与情感”所指为继续教育内容。继续教育涉及的领域和学科极为宽广,内容不仅包括技能与知识传授,还包括社会规范教育及情感教育等。

运行机制,原指机器构造与运作机理,现泛指系统组织与部分间互相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及形式。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是继续教育系统组织各要素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及形式,是确保继续教育能够正常运作的内在制约关系的呈现。综上,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即高职院校开展的继续教育系统组织各要素间,以及密切影响继续教育系统运作的多种社会经济要素间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及形式。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包括:一是层次机制,即系统的物理层;二是形式机制,即系统表现层之目的、行为与功能;三是功能机制,即维系系统高效运作的规则,包括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等。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有“三层”运行机制分析

1.物理层:教育系统的物理结构。物理层是系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石。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的物理层可描述为系统内部物理结构,即组织结构。研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有系统的物理结构,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系统边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区别于职业教育,其系统边界较难界定。首先,继续教育空间不断变动,可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培训中心或会议中心等;其次,继续教育对象流动速度较快,学员学习多以短期为主;最后,继续教育内容强调新鲜与实用,内容制定紧密联系新知识、新理念与新技术。

第二,系统结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中,院校、工商企业等用户组成了大的子系统,其内部根据继续教育业务规划的不同部门是小的子系统,不同部门中的职员、设施与设备等为元素。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结构进行划分的方式较多,如根据自然属性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类子系统”(政府、院校与用户单位)和“一类型要素”(学员),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高职院校管理子系统与高职院校教育子系统等。

第三,模式。综合考虑教育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双方协议,引导培训模式向多元化、灵活化与实效化方向发展。具体而言,有“用户单位全权委托式”与“用户单位与院校合作式”,这两种继续教育模式皆需要以用户要求为根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授课时间与用户生产时间的冲突,从而有效发挥用户单位继续教育的增值效应。

总之,物理层运行机制存在较多问题,如院校对于继续教育体系边界的把握不够精准、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中高职院校师资定位不够明晰,以及高职院校、国家与用户单位三方长效协作机制难以建立等。

2.表现层:教育目的、行为与功能。表现层的突出特征为非实体性,具体分为教育目的、教育行为与教育功能。第一,教育目的。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继续教育难题,教授企业职工更好的生存技能,还可以为院校发展带来可观的利润空间。

第二,教育行为。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与教育管理活动,其中教学活动是指针对继续教育对象、既定目标和内容展开的技能、知识、规范与情感等教育活动,而教育管理活动是指调控与组织教学,使教学在正常轨道上有效持久运作的活动。

第三,教育功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功能分为外部功能与内部功能。内部功能是指系统行为作用于系统内部对象产生的功能,与内部结构有着极大的关系,包括内部不同结构的教育效益与经济收益。外部功能是指系统行为对外部环境中的事物生存与发展产生的效益价值,如社会、经济与教育等价值。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不同功能间相辅相成,总和为教育绩效。继续教育目的定位不够精准、教学质量低下和教学管理不足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尚未科学区分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很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部门为了增加生源和创收,将学历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立足点,严重淡化了继续教育的本真目的。其次,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模式单一和师资力量薄弱等,导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质量低下。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将精力放在招生与发证上,对中间教育活动开展环节的管理较少,导致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实效性较差、社会认同率较低、社会信誉不断下滑。

3.規则层:教育政策、制度与规章。规则层主要是指系统运作规律及所遵循的社会规范,其中,社会规范为重点。约束和维持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系统运行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教育政策、教育制度与教育规章。第一,政府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政策与制度。我国现行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中的很多条款为临时规定,较为完善的继续教育法制体系尚未形成,导致继续教育法律地位较低。此外,现行继续教育法规彼此独立,可操作性较差,而且存在很多法律盲区。这些问题给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公众对继续教育态度冷漠等。

第二,用户单位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与规章。为了从继续教育中获得最大效益,企业制定出新员工实习教育制度、进修教育制度和研修教育制度等。然而,目前用户单位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构建与完善专题研修制度,不断提升专题研修教育水平。

第三,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与规章。其科学程度对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制度与规章主要包括人事制度与事务制度,为确保制度与规章的科学落实,还需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目前看来,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行管理体制灵活性较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继续教育制度与规章的落实。此外,发展观、竞争观与教育观的定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无法获得创新发展。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三层”运行机制的创新

1.物理层:边界拓展、师资定位与协作机制确立。第一,进一步扩展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体系的边界。高职院校扩大继续教育边界有益于院校进一步拓展继续教育业务,并将先前的环境归入系统之中。在此过程中要科学处理好定位问题,切不可将高职院校扩大继续教育边界理解为盲目开拓继续教育业务,妥善进行市场定位是首要问题。对市场进行精准划分与定位是市场定位的本质,能够为参与者进入市场做足准备。市场定位的重点为最大限度地辨别和获知市场差异与区分度,从而为市场的精准化区分与定位做好理论及事实支持。

第二,科学定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此处的“师资”并非泛指教师资源,而是教师队伍与教学资源的总和。科学定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的关键,在于解决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教学资源配置问题。鉴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资源配置时,需以高職院校继续教育特点为依据,构建大教育资源理念,借用市场无形的手配置人力与物力资源,确保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教师与教学资源能够符合现实需求。

第三,确立三方长效协作机制。优化政府在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中的顶层设计,使得政府、院校与用户单位三方长效协作机制得以有效确立,形成互动、灵活的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全面评估继续教育培训目标的可行性、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及培训内容的有效性,促成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多元化、灵活化与实效化。无论是“用户单位全权委托式”还是“用户单位与院校合作式”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均需要将用户需求和用户目标作为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全面发挥用户单位继续教育的增值效应。

2.表现层:预期目标重设、行为创新与功能拓展。第一,重设预期目标。教育的目的性决定了继续教育应当设立预期目标,使继续教育对象获得知识补给、技能提升和社会规范认知的提高。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开展促进了知识与劳动力的再生。然而,从预期绩效与预期质量两个宏观方面审视与重设继续教育预期目标,是对继续教育运行价值的创新,预期绩效将数量作为衡量指标,预期质量则将质量作为衡量指标。

第二,创新继续教育行为。首先,政府应整体规划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树立目标与远景,避免因恶性竞争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其次,高职院校应协调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继续教育业务的发展拓宽校企合作途径,拓展高职院校的发展空间。最后,继续教育用户单位应摆脱消费者角色的束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与高职院校携手打造“校企合作、双元共管”的继续教育模式。

第三,拓展继续教育功能。在确定的环境中,可以通过改变系统结构和提高系统行为质量达到改变系统功能的目的。对于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而言,可通过两种途径拓展功能:一是在确保系统结构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在针对现有对象开展的继续教育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培训水平,开发特色课程,提高继续教育档次,实现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功能拓展;二是改变系统结构,展开外延式功能扩展,重新定位市场用户。

3.规则层:继续教育理论创新与观念定位科学化。第一,继续教育理论的创新。首先,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应当以跨学科理论为基础,架构新颖独到的理论框架,而后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与修正理论框架。其次,将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作为继续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促进所借鉴理论的本土化。最后,整体、系统地开发继续教育课题,既要关注继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又要重视继续教育应用研究,积极培养继续教育研究队伍。

第二,继续教育观念定位的科学化。首先,科学定位发展观。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不仅要重视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切实关注用户单位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因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环节设计等皆需将人本理念作为根本原则。此外,还要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观念。用户单位在推选继续教育学院时,应综合年龄、性别、学历、工龄等因素,确保在继续教育投资中获得最高的收益回报。其次,对竞争观进行合理定位。积极倡导与践行公平竞争观,引导多元化继续教育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竞争,促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部门改进继续教育服务。最后,精准定位教育观。应基于教育对象实际所需,设置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式,突出继续教育服务的个性化、特色化与差异化特征,准确定位继续教育服务。此外,还要建立大教育资源理念,从分形理论可知,教育为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不同类型的教育是构成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而子系统间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应当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归入职业教育大系统中,在有机整合自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继续教育。

四、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拥有高新技术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是确保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继续教育正是应对世界发展与国际竞争的有效机制之一。然而,当今人才折旧速度愈来愈快,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愈来愈严重,人才匮乏局促之境即将到来。高职院校开展继续教育为人才整体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强化增加了必要的途径,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不仅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制保障,也丰富了继续教育本土化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徐晓君,唐忠.大数据时代继续教育发展新战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7(2).

[2]冷晔.地方高职教育和谐发展的六个统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

[3]孙振良.教育公平视域下的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

[4]梁驰.继续教育服务新模式探讨——以浙江省几所高校实践情况为例[J].职教论坛,2016(30).

[5]杨彬.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继续教育校企联盟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9).

[6]王建.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2013(9).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对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管理涉及多方面,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有效机制,组织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完善教师的自我发展等方面的相应对策,为研究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提供理性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教师 继续教育 问题 对策

在知识经济日益急切呼唤高素质劳动者的今天,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建设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职教师资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所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明确要求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因此,继续教育对中职学校师资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才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阶段,探求中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普遍性。

1、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中等职业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存在着很多问题。2007年4月,教育部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中指出:“随着近几年中职教育持续扩招,教师紧缺的问题日益严峻。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超过21:1。据测算,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至少还有30万缺口。此外,专业教师比例偏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很突出。专业教师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仅占52%,45岁以下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教师比例不足10%。”不难看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己经成为当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教师继续教育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当前我们的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还存在许多弊端,如:经费问题和工学矛盾造成教师继续教育困难重重;教师继续教育意识淡薄、安于现状;培训方法、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对师资的再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加强等。

2、原因分析

2.1 直接原因

2.1.1 教师自身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

据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的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对参加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通过学习从而摆脱原单位到内地另谋职业的居多,而对于其它非本科毕业的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主要迫于非本科毕业的教师不能上课的硬性规定。一旦学历学习完成,学习动力大减。并且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升学率的要求,考试具有随意性,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下去易养成惰性,教师的钻研、敬业精神逐渐淡化。教师未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动力不足,终身教育的观念未形成。

2.1.2 继续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学校未建立培训经费保障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基本由教师本人承担,而一些继续教育费用特别是学历费用较多,使得部分教师放弃继续教育的机会。特别是边远地区经济文化还相对落后,信息闭塞,交通又欠方便,使得教师的继续教育举步维艰。

2.1.3 家庭、事业和学习三者关系难以协调

已婚教师特别是女性要承担繁重的家庭任务,再加上工作的压力和事物繁忙,使得一些教师对继续教育望而却步,心有余而力不足。

2.2 间接原因

2.2.1 学校不够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相当部分学校在对待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上,未摆正当前工作与学校长远发展的关系,认为继续教育,特别是到外地进修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导向上对教师继续教育缺乏激励。学校只注重对当前工作的管理考核,忽视教师自身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教师缺乏学习热情和知识结构的老化。

2.2.2 学校对继续教育管理不够得力。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未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计划内容,使得教师的继续教育无法进入学校工作日程,更谈不上督促、指导,因而无法推动该项工作。

2.2.3 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学校未建立有利于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制度,如缺少奖励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没有制度的保障,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了纯粹的个人行为。这样的学校是很难形成比进修、争提高的学习氛围。学校必然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缺少活力。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学校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并建立有效机制

学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视做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办出职业特色的根本大计来抓,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教师队伍的现状做出客观分析,确定各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机制。

3.1.1 建立激励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教师教育管理制度,实现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目的。以促进受教育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种激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西方式的行为激励模式,它根据人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从而满足人的某种欲望;二是东方式的思想激励模式,通过思想教育,促使人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判断标准。不管哪种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产生继续教育的动力,主要是指接受教育者追求新知识、参与学习、接受继续教育的驱动力。比如,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学习,学习所规定的课程,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学校可以凭证书奖励教师。

3.1.2 建立考核机制。考核作为评价手段,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继续教育视为每位教师的义务,把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课时和所修科目量化并参与教师的年终考评,对每年考评不称职的教师,不管职称如何一律不聘或高职低聘,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末位淘汰制。

同时,学校还应把中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作为教师聘任、晋级、职称评定、奖惩、选拔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必要条件,从而形成一种自愿学习的风气,时刻有种紧迫感,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以满足教师的自尊心、成就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3.2 组织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2.1 岗位培训

依据教师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需要,通过岗位培训和自学自练,使教师达到岗位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此种形式,可以进行政治思想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教师基本功训练,教材教法研究。

3.2.2 离岗培训

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或其它时间,在几年内按计划安排到教师进修院校接受定时间的集中离岗培训。教学形式包括授课讲座,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电化教学等,主要进行教学基本功、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考试、考核。

3.2.3 骨干教师培训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领域的中坚力量,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军。在选拔骨干教师的过程中,要重点选择思想政治过硬,有学术见解,在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有发展前途的老师,重点进行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进修,进行知识更新和现代化信息储备,开展教改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

3.2.4 新教师培训

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在试用期内,经过培训,使其热爱教育工作,熟悉和初步掌握所教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使之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的工作需要。

3.2.5 “双师型”教师培训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中职教师,无论是公共基础课、理论课教师,还是专业实践技能课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需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不断接受新知识、新工艺的能力,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向一专多能型方向发展。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培训的内容要以培养专业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2)必要的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知识。(3)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处理技术。(4)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知识。培训方式包括校本培训和依托社会,采取挂职方式,实施校外培训。

3.3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完善教师的自我发展

在我国,终身教育的观念尚未被多数人甚至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一次性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学习作为一种生存手段的观念淡薄,大家学习意识不高。

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教育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的培养要靠高素质的教师,开展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己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对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管理涉及多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本文没有涉及到,只能在借鉴现行国内外中职教师的培训、管理机制建立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其后续的发展将有待于笔者进行继续不断的关注、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春茂. 世纪末的思考——教师队伍建设热点透析[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23-224.

[2] 赵连根. 新世纪与师资队伍[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68-170.

[3] 吴雪萍.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77-132.

[4] 万福. 我国对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种模式与机制[J]. 北京教育,1998.3.

[5] 吴健震,李文明. 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12.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中学化学教师赋予的使命

我国未来的教育趋势,是着眼于发展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着眼于提高劳动者技术水平,改变当前的教育格局,完成新世纪的教育任务,教师界的考验尤为严峻。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教师资源的优化,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加强,是全面改善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当今世界的许多领域都有着与其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人口、能源、环保、粮食等方面。因此,许多教育专业人士预言,化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心”学科是必然的,化学教学相较于其他基础教育学科逐渐突显其优势。这给广大的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如何把握好这一时机,迎接时代的挑战对化学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

为适应国内教育的改革,就必须提高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当前的他们必须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一)改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要放眼于未来,要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适应个体的需求;要培养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要引领学生如何求知,创新,发展,因此以往很多的教育方法,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化学教学首当其冲,教师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爱好学习的兴趣进行探索。

(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化学知识内容不断更新,化学老师更要不断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手段充实自我,了解当今化学领域的发展,不断的学习新的化学知识。。

(三)掌握新的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是信息化时代发出的红色信号,它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更好的掌握新时代的教学手段,能自己设计、制作教学课题,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四)学习教育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化学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能手,更要有丰富的科研精神,强烈的科研意识。要懂得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研知识,学会选择一些有启发思维的课件,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法和学法的实践和创新,并进行总结和讨论。这不仅不会浪费教学时间,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五)增强人文精神,促进教学的哲学化。如果我们把教学比作一台戏,教师就是演员,讲台就是教师尽情展现的舞台,其实这是以往过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除了是演员外,还要扮演一个观众的角色,同时也认为学生除了是观众外,还应该是这台戏的参与者,由此可见,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有兴趣的听取教学知识,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一些人文知识,增强自我表现的人文精神,包括政治,历史,地理领域的研究,改变自我教学的风格,丰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谈话的艺术。”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认真听讲,参与课堂中来,化学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我语言的表达能力,充实课堂外的一些知识,比如目前社会的潮流走向啊,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知识变得更加灵动,惟有如此,化学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感染力。

三、中学化学教师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一)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知识培训活动。结合自身的教学知识进行资源整合,提高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局组织的教学培训。通过集中、强化学习,使教师不断深化自己的教学知识,因此,各级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要提供一些教育舞台来锻炼化学教师。

(二)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及教学竞赛。参加校内的科研活动,县区级或市级科研活动,积极投入到教师基本技能竞赛以及听取有关教育教学的专题讲座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观摩学习的同时,还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将领悟的新知识整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三)自学。目前国内各级教育机构针对培训化学教师的活动并不多,因此,要使自己不至于掉队,大部分化学教师还是要靠自学,当今社会,自学仍是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主流趋势。

(四)走进社会,化学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社会经历,结合当今的社会环境,适时的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素质教育。

四、中学化学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这里主要谈谈教育部门组织的规范培训。

(一)教育部门监管不力。组织者组织各级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培训过程往往是心猿意马。培训之初,领导都莅临现场进行演讲,指导工作,但随后便销声匿迹,不见人影,这种走马官花式的态度实不可取。

(二)负责授课的教师勤恳精神值得表扬,但过于形式化的举措令人大为嗟叹。笔者在参加过的各种培训活动中就看到,诸多教师在起初针对上课缺勤,迟到,旷课,不交作业累计达到一定程度给予的不及格措施,到最后无论考试结果如何依旧让其过关,这种走过场的途径实在不值得提倡。

(三)部分培训教师对培训目的认识不清,这也是现今教育不利的一面,很多教师认为,自身的教学知识已经足够,不需要接受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如此这斑,都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作者单位:江西靖安第三高级中学)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我国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反思

1.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单一性

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家的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积极拥护和支持,但是在实践中,各地都出现了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单一化的倾向,将内涵丰富的目标化约为课程与教材教育,甚至简单化到仅仅是教法培训。这种目标的单一性与农村教师需求的丰富性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因为农村教师的现实是:职前教育质量不高,有很大一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和刚毕业的中师生,甚至还有一部分代课教师,他们急需在一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方面得到共同的发展。再者,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在实践中的精英化取向和教育资源的城乡差异,使农村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不足,反映在教育行为上,一方面只重视“尖子生”,另一方面对大量厌学和辍学儿童感到无能为力,教学积极性不高。然而,这些价值观、情感等作为人的一般发展意义上的转变和提升却几乎没有在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中体现。

2.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功利性

由于配套资金不足,以及理解上的偏差,各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更多政府强制行为的特征,而且许多培训向教师或学校收费,并采取了学历教育和证书教育的形式,将教师继续教育和晋级、工资、评优等挂钩,这使得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出现明显的功利性,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作风十分严重。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提出要在2002年工程结束时,使全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人均完成不少于190学时的培训。于是,一些地区便采用突击培训的方式,通过对教师集训,一次性地完成190个学时的培训项目。这种继续教育目标只重视形式,实施只是赶时间,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3.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失切性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定位没有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忽略农村教师的真实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只重视学历教育,农村教师的函授第二学历多是中文,与其所教学科多无太大联系。大部分地区农村教师同时教数门课程,单纯的学历教育和单科进修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其次,培训对象多是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但继续教育目标只是针对学科教育,缺乏教育管理方面的培训。再者,由于农村教育经费匮乏,农村学校多媒体等电化配备很少,有些地区干脆就没有,且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来自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数额极为有限,为了节省用电等开支,一些学校的电脑等电化设备处于闲置的状态,所以,农村教师接受以信息技术普及和计算机应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后,其知识和技能基本无用武之地。

二、我国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重构

由于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存在着单一性、功利性和失切性的不良倾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目标取向、目标内涵、目标核心和目标实现四个方面来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进行重新思考,以建立一种适合农村教师发展的、促进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城乡一体化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

1.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取向:立足农村教育现实与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取向必须立足于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彻底纠正继续教育目标上的失切性。立足于农村教育的实际就必须认识到: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在教师继续教育上的投入能力有限;乡村教师工资不高,难以自费参加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农村学校教学人员不足,日常教学工作十分紧张,难以抽出教师参加脱产培训;城乡学校环境差异较大,农村教师继续教育需求更大、更为多样。只有认识到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真实情况,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才能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此,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城市优秀学校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创设一定的条件,建立城乡校际合作机制和教师交流机制。只有统筹城乡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目标,才能为创建和谐社会打造一个坚实的教育基础。立足于农村现实是制定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出发点,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是制定目标的导向,两者并行不悖,相互补充。

2.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内涵:一般素质发展与专业素质发展融合

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就必须承认农村教师不仅担负着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学生的责任,它更大更重要的责任是向那些升学无望的乡村儿童提供切合他们生存现实和价值目标更为广泛的良好教育,以促进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好地发展。因此,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就不能仅专注于教师在教材教法等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而要从更为广泛的价值层面来促进教师作为人的一般素质的发展和专业素质发展的融合。农村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的和价值中立的,它必须提升教师的整体素养,充分促进教师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同感,有力地发展教师的个性。只有这样,农村教师才能在更广泛的层面影响学生,农村学校的学生才不会在学校仅仅得到了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在同时却深深地体验到身在其中的失败、排斥和无望。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丰富的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健康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广泛的兴趣、乐观的情怀来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爱校、乐学、自强不息,并体会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3.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核心:自我学习与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农村教师一般素质发展与专业素质发展的融合必须以农村教师的自我学习与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就要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培训的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对自己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自我认识和思考,总结出在实际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在这种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己和完善自己。现代成人教育理论也认为,作为成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成人是否拥有一种自我的反思能力,是否能够通过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不断自我反思而获取进一步前进的动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英等国在教师继续教育中,也由注重技术培训走向关注专业化建构,引入“反思性实践”理论,关注并培养教师主动地自我学习和反思性事件能力的培养。其实,教师一般素质的发展和专业素质的发展不是靠外在的力量的整合,更不是简单的改变一下知识结构就可以解决的,它必须靠教师自身的力量、经验和愿望来启动,必须靠教师自我学习和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性能力的培养。否则,功利性的、外在的激励往往导致农村教师在追逐高学历、证书中,在盲目地、机械地效仿城市背景下的教育模式中迷失自我。

4.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实现:从灌输与管制走向对话与参与

农村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靠传统意义上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方式是不能实现的。由于我国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带有政府强制性的特征,而且往往是在课程或教育学改革自上而下的推动下实施,故而继续教育模式倾向于将培训者预设为“上级命令的二传手”、“先进理论的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等。这是一种“我与他”的关系,是一种灌输与管制的目标实现方式。由于农村教师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同,素质基础不同,最终可能的发展目标也不同,所以管制与灌输的目标实现方式是一种简单化的、单向的、无视差异的模式,是与培养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性实践能力背道而驰的。

因此,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从灌输与管制走向对话与参与。对话,就是地位平等,就要尊重农村教师已有的经验和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尊重农村教师的人格与价值,这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能够充满生命力之所在。参与,一方面是让农村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的教与学的设计和实践中来,一方面是让培训者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实施校本培训,发现并解决教师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英国1988年推行国家统一课程计划,以中小学为基地进行教师在职教育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其中谢菲尔德大以中学为基地,大学教育系与地方合作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对话与参与的目标实现模式。它分六个阶段:首先,由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将教师个人分散的需要相对集中;然后,由中学教师与大学教育系对话和谈判;第三步是签订培训协议;第四步,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大学内交流和分享教育资源,开阔眼界;第五步就进入以中学为基地的教师在职学习的实质阶段,教师一边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一边得到来自大学的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并进行反思和改进;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互动和交流的成果,协商今后辅导与咨询形式。这种以教师需要为导向,以对话与参与为目标实现方式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对话与参与是实现农村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性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

(责任编辑刘永庆)

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中职教师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职后要继续参加教育学习和培训。而现有的继续教育培训与中职教师的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亟待构建独立的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来有效提升中职教师整体素质水平。

关键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教师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前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换言之,中职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他们除了必须具备教师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也因此成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教师继续教育则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起一套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中职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纵观我国各省市有关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无一例外都是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来制定的。而且大多数地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基础教育教师分离开来。换言之,中职教师参加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同一类型的继续教育培训。其结果可想而知。

笔者参加了继续教育后,和很多同事及同类学校的同仁都对这样的继续教育产生了诸多疑问。普遍认为无非是参加了,成绩合格了,最后得到一个继续教育证而已。更多的价值是能为下一步评聘高一级教师职称作铺垫,对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和提升。

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思考后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所学非所用,所学非能用”。问题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是继续教育涉及的课程与中职学校教材体系存在严重偏差。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学校陆续使用了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新教材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创新。而继续教育的课程则是根据普通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设计的,很显然与中职教师的发展不相适应。

二是继续教育的选课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比如说,语文教师所选课程里居然没有一科与语文教学相关;数学教师可以不选任何一门与数学有关的课程;专业课教师,估计除了计算机教师能找着几门相匹配的课程(其实也就是类似Excel应用等十分基础的课程),其他像讲授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航空服务课程、机电一体化课程、康复技术等课程的教师基本找不到本专业的课程。凡此种种,教师只能选一些如学校安全教育、中学生健康教育、中小学环境教育等课程。试想,这些课程如何能与中职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相吻合,又何谈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是继续教育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存在问题。不可否认,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条件。但笔者还是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绝大多数继续教育课程缺乏具体内容设计。主讲教师在网络中给学员出一些讨论题,然后让学员参与跟帖,就算是平时成绩。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有些主讲教师似乎是在通过学员跟帖回答问题,以达到搜集其相关研究所需素材的目的。这就使得不少学员为了跟贴到处搜寻,只要沾边就行,完全不考虑对自己是否有用。

四是继续教育在考核方面存在问题。考核最终成绩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每个学员可以在考试之前做综合测试题进行练习,然后进入考核平台参加考核。纵观综合测试题和考核的题目基本都是些很基础的知识点,缺乏层次性,缺乏难易度的梯度区分,学员们似乎很容易过关,但最终的收获也可想而知。

总之,就目前的继续教育方式而言,笔者认为效果很差。很多同仁都有相同的感受,参加了一期继续教育,基本上没有收获,或者说收获极微。

构建独立中职教师

继续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很显然,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和目标上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们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办学模式。只是由于我们现有的很多中职学校都是由原来的普教改制而来,而各地方主管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行政部门尚未注意到这个实质性的问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都提到了推进和落实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明确“十二五”期间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目标和政策措施,对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进行了动员和部署。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师资队伍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性因素,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

以下笔者以天津为例,对天津市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意见和建议。

一是将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从原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中剥离,使之自成体系。可由天津市教委牵头,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组织,独立建立天津市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与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是平行机构),下设各区县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形成负责天津市所有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网络体系。这一继续教育中心可以链接至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

二是构建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应按照现有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体系,根据专业群建立由公共文化基础课、各专业群课程和职业教育理论课程、企业实践、班主任技能等模块构成的基本框架。内容应覆盖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所有课程。总而言之,要让中职教师都能有学习发展的平台。

三是制定选课标准要求。凡是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必须在选择本专业课程基本必修学分已满的情况下,才可以选修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课程。当然职业教育理论和企业实践等课程是必须全员参与学习培训的。这样自然就避免了由于选课的随意性而导致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是学习方式采用集中面授与网络授课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中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程占有很大比重。这里主要涉及专业课。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类课程是适合面授的,最好是在实习实训车间里进行,或者说教师下企业实践必须自己亲临,不是在网络上就能完成的。再者,传统的讲授(面授)因其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深受喜爱,已成为经典的教学方式。而涉及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讨论,进行在线或者跟回帖交流。

五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中职教师继续教育进行评价。对于公共基础理论的知识采取闭卷形式考核。对于专业课程,有条件的可以实行技能性评价,也就是通过教师动手操作来考核。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可通过开卷、写小论文的形式给予评价。总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能多角度地考量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把高标准领先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加快改革创新,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制度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要创建高标准的职业教育,关键还在于能否拥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这就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对中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推动教师素质的提高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因为如此,原有中职教师继续教育掺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系列中,早已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以及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了。这就迫切需要构建独立的、自成一体的中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以完成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慧.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

[2]全国职教师资工作会议召开[OL].(2011-12-29).http://www.moe.edu.cn/pub

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1112/128733.html.

[3]黄皖毅.关于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J].科技风,2010,(23).

[4]高坤,李斌.中职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8,(9).

[5]百度百科.中等职业教育[EB/OL].[2012-04-08].http://baike.baidu.com/view/63582.htm.

作者简介:

罗嘉平(1975—),男,湖南郴州人,天津市北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中职语文教学。

上一篇:企业质量成本核算论文范文下一篇:电网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