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4

电网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电网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的典型代表,必须加强其成本管理和控制,这一行为对其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指出电网企业目前面临问题以及成因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为电网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理论贡献。

【关键词】 电网企业 成本管理 电力体制改革

企业成本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有计划地管理其各项成本的行为,主要包括对成本的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从另一种角度看,“成本管理是在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上,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科学等管理科学办法,采取成本预测、成本预算和成本决策等一系列办法,用以达到控制企业成本效益比目标的一种管理办法”。电网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是指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成果的经营方式。这就给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使得成本管理受到大家格外的关注,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一、电网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力市场环境,电网企业却没有很好地进行变革,依然保持着“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企业员工没有真正树立起自己主人翁的意识,更无法保障全员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行动的开展。该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细节:(1)相较于成本管理,领导往往更重视电力供应、电网建设及安全因素;(2)多数部门均认为成本控制与自身无关,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因此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动,从而造成了成本管理很难贯彻落实;(3)除了部门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外,很多员工也同样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从而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从不考虑成本、更不愿为成本管理出谋划策的局面;(4)缺乏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信息,例如详细的设备明细、人员成本明细以及其它定额类成本明细的缺失均会造成成本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体制存在不合理之处

传统的电网企业成本管理通常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机制,往往是从整体上进行笼统地操作,而没有对各级、各类成本进行详细地划分,因此无法保证成本管理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员工或具体的某一产品,使得成本管理成为了一句空话,也即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远远不够。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网企业往往更加注重指标的完成,而轻视了对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例如电网企业中很典型的只考核年末指标是否达成,而对完成该指标的过程却忽略不计,对于该过程中成本分配效率如何、是否合理、可否带来收益的最大化等问题却视而不见,只要结果不超标,就算完成任务;(2)电网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更加注重会计方面的核算,而忽略业务方面的控制,例如会计核算的成本信息只能从价值方面进行考量,而却乏实物方面的计量和控制,因此导致了会计方面核算与实务的间断,更加增加了成本管理的难度;(3)传统的电网企业成本管理往往只注重本级成本的控制,而忽略了整个流程中其它环节的成本,如缺乏从购电、供电到售电等一系列流程中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行为,未能建立一整套全过程成本管理机制;(4)从另一个角度讲,传统的成本管理将重点放在了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上,而对包括设计、采购等其它环节的成本却置若罔闻,这同样无法建立全过程生产管理机制;(5)电网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指标不健全、不详细,从而导致该指标的考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太过于陈旧。

由于前述的几方面原因,如对成本管理重视不足、意识薄弱等,电网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方法陈旧的问题,该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于成本管理和控制,电网企业普遍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未能建立一个整体的全流程成本管理方案,从而导致了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方面无法连贯完成,而是相互之间早已脱节的状态;(2)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方法没有好的运行环境,对企业成本的控制更是缺乏标准和参照,而更多地通过参考历史经验甚至盲目地制定成本管理的方法,却乏了成本管理应有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使得目标管理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科学方法成为空话;(3)由于技术的限制,导致成本管理和考核等方面只能通过手工或计算机的简单处理,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4、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制度环境不够完善

受到外部制度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电网企业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税收、环境保护以及社会保障工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因此电网企业的成本支出就呈现出日益刚性化的趋势,尤其是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以来,电网企业的改革成本逐渐增加。这些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不完善程度为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二、电网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上述电网企业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本文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电网企业缺乏明确的成本管理主线,从而造成了成本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流程无法系统地进行梳理和运行,并没有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成本管理的本质。首先,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产生了目标的错位。无法保证从全过程对成本进行管理,尤其重视资产形成后的成本控制上,却缺乏对资产形成前及形成过程中的成本进行管理,忽略了整个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正是由于这方面原因,导致了企业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了例如差旅费、办公费等相对较小的成本支出上,而对真正需要严格控制的投资成本却控制力度不足,完全颠倒了轻重程度。其次,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的行为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成本管理过程中,各个参与部门与人员都各自为阵,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而非企业整体的角度,分别考虑自身的利益,于整体利益不顾,形成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局面。如生产部门的员工,更加注重电网运行的安全程度和先进程度,而不考虑由此带来的投资成本和后续修理支出等问题;财务部门的员工,为了达到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往往忽略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浪费了良好的市场机会。因此,将电网企业内部各个层次、不同部门员工的成本管理思想进行归集和统一成为了当前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这样才能实现从整体上进行成本管理的目标。

三、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1、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速度,将电网企业融入市场竞争

要想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市场竞争。将电网企业融入到市场竞争中去,改变其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当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时,电网企业就必须采取成本领先的战略来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样才能使得电网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另外,逐渐转变电网企业的经营模式、从粗放式经营转变为精细化模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摒弃以往依靠经验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转为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目标。

2、强化电网企业现代成本管理的意识

在如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电网企业应该建立起现代成本管理的意识,即深入研究成本管理的内容、对象和方法等,将成本管理视为一整套完善的体系。同时,还要加强电网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使成本管理成为全员参与的过程,从而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这是因为电网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成本管理的实施者,只有强化其参与意识,才能更好地完成该项工作,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3、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度

电网企业还需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成本管理的岗位职责分配,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度,将各种不同的成本管理只能明确到具体的负责人员,完善奖惩制度,从而使生产的消耗能及时反映到企业产品中去,加强成本控制。另外,还要充分利用财务制度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在财务收支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确保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

4、将成本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战略导向型

在战略导向型成本管理模式下,电网企业应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平衡计分卡和预算为依据,将成本管理和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其一,要想达到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需要电网企业在制定预算时,以企业的战略的目标为起点,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预算也应同时改变,以确保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性;其二,电网企业应以平衡计分卡为依据,对成本进行分拆,从“客户维度”、“内部业务维度”及“财务维度”等方面进行成本管理,实现目标。

5、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单纯依靠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来指导其业务经营活动并不现实,若要达到合理而精准的成本管理目的,那么将其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在开展业务流程的同时将成本考核机制融入其中,对各级责任中心的成本支出进行充分了解,发现其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从而进行修改;另一方面,以业务流程为核算起点,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业务流程成本管理体系,将成本管理和控制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始末。

6、将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引入实践

为克服目前电网公司中存在的成本管理弊病,需要引入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进行有效管理。如: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指标体系;设定较为准确的成本分配方法,从而将作业与成本分配相结合,更准确地衡量产品的成本;将作业成本与标准成本两种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建立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建立成本中心,为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核算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外部监管力量的不断加强,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电网企业目前成本管理的现状、发现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对电网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归根结底是寻求使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法,这也是为了迎合电网企业逐渐走上竞争之路大趋势所提出的应对策略。但无论如何,任何成本管理方法都并非不发生变化,在进行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仍需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断更新已有的成本管理模式,从而寻找出最优方法,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王学亮、郝震宇、张琳琳:电网企业深化成本管理的举措研究[J].财务与审计,2010(1).

[2] 朱立新:论新时期电网企业成本控制[J].中国市场,2012(41).

[3] 谢贤静:试论当前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4(4).

(责任编辑:谌盼)

电网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电网企业对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电网企业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迫切需要通过对管理人员开展精准化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及职业素养,提高电网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电网。文章主要通过引入新的培训理念及策划科学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公司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管理人员;培训策划;创新;实践

0 引言

电网企业管理人员代表着企业的中坚力量,不仅掌握着决策权、管理权,也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组织者,管理人员个人管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及日常工作的绩效。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方案的不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电网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电网企业对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以此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求抓住精准化的培训目标,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满足人才队伍建设需要。

1 管理人员的培训模式及重点方向

1.1 以调研论证为支撑

通过对企业管理现状的调研,获取精准的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管理人员开发出不同的培训方案,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对于精准培训的开展,前期需要对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划分。例如:电力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根据管理岗位的具体管理方向归类为党务类领导及经营管理类领导两类。通过进一步调研并根据电网企业的管理部门和不同的管理岗位,展开二次精细化分类工作,开发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精益管理等培训模块。培训目标精细化分类完成之后,根据具体的管理类别对象,设计有针对性的管理问卷,开展精准化的调研工作。调研方向主要在于了解不同管理层的业务需求及重点方向,以及对管理人员的个人管理能力进行精准测评,这种调研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开发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为培训内容设计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依据。

1.2 以需求与问题为导向,精准设计培训方案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央领导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及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管理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一方面,明确指出好干部在国有企业必须具备的个人职业素养及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管理队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问卷调研、能力素质测评等,全方位了解培训需求,精准设计培训内容。通过创新设计不同的培训教学形式,如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视频教学、行动学习法等,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员养成勤于思考、主动探索实践的思维模式,提高管理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落实高质量、精准化的培训内容,对培训师资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内容要充分地与培训目标相对应、相匹配,确保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内容模块,聘请党校、高校的优秀教授、学者,以及电力企业内部专家等进行授课,在授课之前,通过与授课老师深入交流,并结合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使授课老师明确培训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授课,从而有效提升培训效果。此外,企业应当组建内部培训师资队伍,有效把握培训内容,进行案例收集和深入解析,结合企业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通过案例分享、交流研讨等方式,促进学员间的相互交流,進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2 以培训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抓手,精细开展项目实施

培训全生命周期是指开展培训课程前的准备工作要落实、具备对培训过程的掌控力、完成培训课程之后的有效测评等。

2.1 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培训开始前,通知学员本次培训课程的具体安排,要求参与培训的管理人员围绕本次培训的主题进行深入思考,结合企业管理现状和自身的发展需求对本次培训做出训前报告,并围绕国企改革的要求及电力体制的改革目标,联系工作实际,提出个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思路与解决措施,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引导参与培训的人员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个人的思考进行深入解析。

2.2 具备对培训过程的掌控力

组织培训的工作人员(班主任)在开启培训课程之前,应组织参与培训的人员召开班会,由班主任向培训学员详细介绍本次培训的目的、内容,以及培训的思路与安排,并且提出本次培训的要求,明确培训学员在参与培训期间应当具备的学习心态,并引导学员积极参与不同类别的交流研讨等,这是组织培训工作必须具备的掌控力。

2.3 以精细管理为抓手,完成培训课程之后的有效测评

一方面,根据培训课程的具体结构,在实际开展培训工作中配备得力的班主任,另外还需要配备符合标准的助学师、引导师等辅助培训师资,辅助师资主要负责收集及汇总培训中所产生的最具参考性的管理案例,通过严格筛选,用于后期引导学员进行第二次研讨课程设计。另一方面,培训方应当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性,建立本期培训的学员微信群,提高学员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也便于班主任的管理与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在完成相应的培训工作后鼓励所有学员建立企业之间的主题小组,并且通过培训方引入相对应的导师,进一步拓展培训的附加价值。这种措施不仅可以增强学员间的互动交流,而且导师能引导学员把握机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导师同时设计出学员的考评措施,通过结合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出勤情况、培训过程中的发言次数与主动性,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案例分享效果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定。

3 精准化培训实践成效

3.1 设计精准化培训的课程内容

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开展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调研与访谈,采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系统地了解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并且以问题分析与解决为导向,以增强企业的协同管理观念、加强企业改革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为主要思路,针对培训内容的不同模块,精准设计培训课程内容,精细组织培训实施,促进培训效果持续转化,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 培训模式的主要亮点

电网企业一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侧重于知识的沉淀,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培训方始终采取“实践、实战、实用、实效”作为培训的主要目的及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于企业管理人员在各自岗位的工作能力及管理绩效提升等,并将其作为考核培训效果的主要方面,培训方要求参与培训的学员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培训目标,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并且利用行动学习意识去开展对实际管理工作的研究,将培训内容中的“干中学,学中干”模式用于实际工作中,以培训为依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从实际工作出发,做到授之以渔。此外,针对学员的学习态度、个人学习习惯和学习工具的引入,针对性地开发出学习、工作和发展相结合的培训内容作为附加课程,引导学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在培训课程结束时,安排学员通过考核的方式(即以试卷问答的方式),以培训内容为考核的中心要素,考核学员的培训效果,并要求学员发表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意见、建议、观点等,提升培训管理水平,增强培训效果。

4 结语

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队伍现状,由培训方设计出有针对性、精准化的培训内容,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创新管理机制,与时俱进,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提升領导者的能力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周长江,孙涛,王存超.创新电网企业干部培训[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1):64-65.

[2]周长江,张寒.电网企业创新青年干部培训方式的探索与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2):167-169.

[3]林跃晓.基于行动学习的电网企业年轻干部培训[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2):64-65.

[4]肖思宁.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促进青年干部能力提升——浅谈电力企业青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J].现代国企研究,2015(10):223-224.

[5]刘颖瑜,徐鑫,方利宝.电网企业管理人员“集群式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31-36.

[责任编辑:钟声贤]

电网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国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电网故障时有发生,导致电力企业运行效率低下,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因此,在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电网损害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损失。针对电网企业线损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降低线损;措施

目前,线损管控是电网企业的主要绩效指标之一,在决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性损失分为技术损失和管理损失。特别是管理线路的损坏,是日常工作管理不当造成的,如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偷盗、错抄、漏报、文件差错等,必须通过更有效的管理来减少线损的消除管理,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过程。我国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线损问题,主要是由于电力管理不善、用电设备质量差、施工技术差,以及电网管理的缺失,电力企业需要分析电网线路损坏的原因,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电力企业的损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电网运行中产生电力线损的主要原因

(一)用电管理力度较差

产生电网线损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自身线路导致的,在实际用电中,如果变压器不适用于电气设备,则变压器和设备之间会发生故障,导致电流断开,变压器长时间处于负荷模式,造成严重的失电和频繁的线路中断。此外,由于对用电知识的缺乏以及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实际经济容量进行补偿,电力用户不得不更加关注实际经济容量存在的线损和高电耗问题。在用电过程中,终端用户经常会遇到违规、偷盗、漏电等情况,以及用户电表的技术缺陷和计量精度不足,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线损过大。

(二)电力设备与施工技术质量较低

另外部分电网故障原因与自身线路有关。在线路总体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考虑,导致实际线路与理想线路不匹配,导致线路本身严重中断。另外,线路使用时间越长,线路损坏程度越高,线损问题越严重。现阶段,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对变压器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缺乏完善的电力电网

造成供电严重故障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电力管理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员工的损害管理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工作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没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理由。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输电线路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不能积极工作,不能按有关规定办事,遇到问题总是回避解决不了,这是造成电路工作者问题的严重原因。

二、电力营销管理中有效降低电力线损的措施

(一)实施有效的计量管理方式

在电力营销管理领域,为了有效降低线损,发电企业必须实施有效的计量控制方法。在电能计量管理过程中,选派专家成立专门的电能计量组,提高消损管理效率。特别是为了保证计量系统和仪表的正常运行,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电气计量器具的具体计量、日常管理和维护其次,必须完善普查制度,因为普查过程中经常发生抄袭和遗漏,导致受损数据记录不准确,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力公司应履行填表任务,合理安排填表时间,以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准确地完成填表任务,并确保填表所含数据准确无误。

此外,电力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从电价的角度准确计算电费,无论是在计算上,还是在规范用户行为上,都是如此,以避免电能计量出现差错。电力企业需要对能广泛使用的电能表进行更新和改进,为了保证电能表的正常运行和电量记录的准确性,降低电网线损的效率不仅降低,也有利于根据用户实际用电情况延长电表的使用寿命,合理配置电测仪表能保证计量的完整性,并能使用避免非法用电和窃电。最后,电力企业可以建立统一的用电管理系统,扩大远程机械的应用范围,开发相应的远程抄表操作系统,并不断完善抄表系统,通过数据营销管理来收集和分析用能数据,准确计算线损,提高线损管理效率。

(二)选择合理的电网运营方式

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有效降低网络的时延,在网络正常运行时,充分定义其运行模式,优化网络的功率分配。通过合理调整电网运行参数,使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实际功率分配符合经济分配,最大程度减少输出线路损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此之外企业还需要更加注重节能,合理配置有功功率,确保其有效实施。远程传输调节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传输质量,降低线损,在不影响用户正常能耗的前提下,调整网络的实际状态,提高网络效率。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

按照安全规程、制定预控措施,要求所有员工必须精通,并作为进入的必要条件,在培训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根据教材和培训情况,掌握什么是好的科目、好的内容、好的形式和好的效果,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以及安全人员的知识、安全技能水平,业务技能与绩效,以及安全与效率评价,充分激发员工的知识追求,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管理者与员工共同进步的目标。

在电力营销管理、电力数据记录、分户、维护等功能方面,电费收取工作主要是由员工进行工作,因此,员工的高技能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对电力营销管理的影响很大,如果他们没有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这将因操作故障而影响电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对电力营销管理人员进行同样的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士气和业务水平,使他们在管理实践中保持积极的态度,按要求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电路运行出现异常,要立即排查,找出区域性故障原因和故障原因,然后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排查和修复故障,提高故障维护效率,减少对网络正常运行的影响。电力企业也可以组织其他部门或其他相关企业的员工进行经验交流,交流经验和技术充实员工。企业其他员工谈了培训效果和如何改进电力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电力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管理者自身技能和能力的提高,减少电网损耗。

(四)有效调整三相负荷平衡,对电网进行合理的补偿

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中,为了有效地降低线损,必须合理调整三相电压,调整三相电压下的负荷,使各相电压均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使电能损耗降到最低,从而提高了电力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电气设备的运行中,有一種无形的耗电量,即设备的正常耗电量。在电力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当需要用电时,会产生一定的用电量,如果用电量过大,设备的用电量就会减少,无法满足居民用电需求。因此,在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中,电力企业必须弥补电能损耗,通过分散补偿和自动补偿,可以有效降低运行中的自然用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确保长治久安,就要从全员的安全意识入手,注重安全教育质量,防范风险,把全员从被动的“我要安全”变成主动的“要我安全”,让大家知安全、学安全,从而有效地达到安全的目的,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用电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有效降低电网损耗。通过实施有效的测控手段,电力企业可以保证电网线路故障管理的顺利进行,选择合理的网络运行方式,提高控制质量,有效调整三相负荷平衡,提供合理的网损补偿,从而减少网络破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建平,蔚河. 电网企业降低管理线损的措施探讨[J]. 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27(2):7-9.

[2]杨卫川. 试论电力营销管理中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14):432.

[3]周灵,袁爱俭,汤晓峰. 降低营销管理线损的措施[C]// 电力工业节能减排学术研讨会. 浙江省电力学会;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12.

国网荆州公司洪湖市供电公司  湖北省洪湖市  433200

电网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电网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盈利方式就是通过电价与终端销售电价之间的差值,减去成本费用获取利润。但是电价的决定权属于我国政府部门,电网企业无权对电价进行私自改动,想要实现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就必须要做好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为充分发挥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作用,本文就针对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网企业;成本核算;措施

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资金投入具有合理性及科学性的重要途径,对电网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以往的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水平较低等问题,对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整体效率及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不利于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使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电网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一、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成本核算对经济效益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就电网企业而言,实施成本核算工作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起来,主要彰显在以下三个方面,接下来,对其进行一一论述。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在电网企业的经营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需要以节省成本费用的方式,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政府部门具有对电网行业进行调控的权利,以致电网企业的利润空间比较有限,无法对电价进行自主改动,想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要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功能效用,不断增加电能产量,加强对生产成本的科学管控,使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为电网企业的市场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二)有利于控制企业经营成本

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背景下,电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家的统一调控,如何减少经营成本,就成为了提高电网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下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成本核算方式能够在保证电网企业供电质量的基础上,有效减少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使电網企业在制定电价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对扩大企业经营市场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对成本核算方式进行有效应用,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使企业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使企业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进一步提高电网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的长远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三)推动电网企业的发展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国营企业,市场竞争更是几何式增长。电网企业在国家统一性调控下,如何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电网企业应用成本核算的放肆,能够在保障供电质量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能够在制定电价时,具有较大的浮动空间,一旦生产成本低,电价也可以随之降低,便于电网企业扩大与发展市场。另外,电网企业应用成本核算,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人力资源利用高效化,能够有效提升电网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以此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电网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此有效增强电网企业市场综合实力,为推动电网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加强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对策

鉴于电网企业应用成本核算,有助于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因此,电网企业需要重视起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切实发挥成本核算的既有作用。总结起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网企业要充分体现自身的主导地位,将成本核算应用到各个运营环节,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观念,不断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力度,并根据电网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对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和利用,使电网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电网企业要结合自身的主要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工作体制,确保成本核算方法的选用具有科学性及准确性,根据相关要求做好对成本核算流程的审计工作,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仔细审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完善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制度

为确保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应及时完善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制度,使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更具有规范性,使电网企业成本核算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建立或完善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时候,要结合我国现行法规体制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其符合我国法规政策,使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此外,要确保电网企业内部规程具有一致性,通过制度措施使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目标得顺利完成,有效促进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进步和发展。

(三)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

作为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成本核算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对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充分发挥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功能效用,企业要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综合培训活动,既要完善成本核算人员的知识结构,也要强化成本核算人员的实践能力,使成本核算人员能够正确处理工作问题,有效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质量。其次,要积极加强企业内部宣传工作,培训成本核算人员的自我强化意识,使成本核算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使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为电网企业的经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制定成本、责任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需要对传统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与改革,促使其能够为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服务。就目前电网企业实际情况而言,要想成本核算工作得以有效开展,需要制定一种成本、责任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也就是在原先的垂直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强化对项目经理的管控。另外,项目管理经理需要对下属的各级机构与部分开展高效管理工作,确保成本核算相关的各项任务与经济管理指标及时下传到基层人员,以此有效增强电网企业各部门的控制能力。电网企业依靠这一管理体制,能够避免成本核算工作流于形式,为实现电网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奠定夯实的基础。

(五)树立较强的成本核算理念

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要想真正意义上落实到实处,除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之外,还需要切实提高电网企业全体工作人员成本核算的认识,促使电网企业全体员工能够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首先,充分宣传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让成本核算深入电网企业各员工内心。其次,借助系统学习或者是专题讲座等方式,逐渐转变认识,帮助其树立较强的节约成本意识,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工作实施的重要性。为电网企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水平,使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应准确把握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不断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完善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以及制定成本、责任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使电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为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英,孙素苗.基于输配电价改革的电网企业成本核算[J].财务与会计,2017,(12):50-51.

[2]齐友发.基于输配电价改革的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0):9-10.

[3]涂佳文.对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01.

[4]熊素玉.基于输配电价改革的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9):134-135.

[5]刘菁.关于电网企业成本核算的分析和建议[J].华东电力,2007,(01):92-93.

作者简介:

王云霞,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电网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文章在界定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财务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存量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六个准则层在内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本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电网企业的财务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电网企业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电网企业; 卓越绩效; 财务资源; 评价体系

一、引言

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卓越绩效模式引入中国后,在汽车、机械、通讯、电信、运输等行业企业中迅速推广,成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有力工具。由于该模式的较大影响力,我国于2004年和2012年分别发布2004版和2012版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 19580)国家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 19579)标准化指导技术文件,从2005年开始,全国质量奖和各地方、行业质量奖的评审基本采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在卓越绩效模式的资源要素中,对财务资源进行了专门的解释和说明。卓越绩效模式的财务资源重视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最终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配置。作为大型公用事业性质的国有企业,电网企业承担着社会经济用电安全的重要职责。财务资源是电网企业最关键的资源之一。优良的财务资源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而糟糕的财务资源则会使企业深陷财务困境,最终走上破产的边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电网企业财务资源的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现代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不断演进,由单一指标评价逐渐过渡到多变量指标体系评价,由主要关注财务指标评价过渡到同时关注财务指标评价和非财务指标评价。现有的多样化财务资源评价方法,均立足于一定的理论或视角,本文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研究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问题,是对现有文献的重要补充。

二、基于卓越绩效的企业财务资源评价内涵

2012版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 19580—2012)(以下简称“准则”)国家标准对企业财务资源作出如下的解释和说明:如何确定资金需求,保证资金供给。如何实施资金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计划相比较,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适时调整。如何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产利用率,以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配置,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相对于现有的财务资源评价体系,准则从资金供给、资金使用计划和安全、资产使用效率三个方面对企业财务资源进行评价,为丰富财务资源评价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2012版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 19579—2012)(以下简称“指南”)从实施的角度对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对于资金供给,指南提出:组织应根据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确定资金需求,通过提高银行授信额度、发行债券以及上市或增发股票等方法保障资金供给。准则所提出的资金供给包含两层含义:(1)资金供给应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并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资金供给计划,即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财务融资战略;(2)为避免单一融资渠道带来的局限性,企业应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渠道和上市或增发股票等股权融资渠道保障企业资金供给,使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这实际上是多元化的财务融资战略。

对于资金的使用计划和安全,指南明确企业应制定严密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途径是进行资金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等,其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并提高预算准确率;开展成本管理,控制和降低成本;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提出并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和提高财务安全性。

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指南明确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1)通过降低库存、减少应收账款等营运资本管理方法加快资金周转;(2)通过盘活企业现有存量资产等方法提高资产利用率,以实现财务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企业财务资源要实现最优配置,不仅要有多元化的财务融资战略,还要有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财务投资战略。

基于以上分析,借鉴准则和指南的相关解释和说明,基于卓越绩效的财务资源评价可以从财务战略(包括财务融资战略和财务投资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存量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六个方面进行[2-3]。

三、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

(一)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结构

电网企业是公用事业性质的国有企业,承担着为所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服务的基本使命,通过统筹安排电力输送,为经济各部门和企业取得效率和效益提供基础能源。电网企业秉承国家电网公司统一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将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企业运营之中。

根据卓越绩效模式下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的内涵,结合电网企业的特征,本文得到如图1所示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结构。

(二)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结构,结合《国家电网运营监测(控)业务指标手册》,本文选择相关指标,构建了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为本文所设计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指数,准则层包括财务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存量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六个方面,指标层是根据准则层内涵所选取的代表性指标。该体系的具体层级结构见表1。

财务战略包括财务融资战略和财务投资战略。电网企业的财务融资战略主要关注多元化的财务融资渠道。电网企业从外部资本市场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外源资金,外源资金可以通过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来实现,因此,本文选择银行授信额度增长率、银行贷款增长率、长期贷款比重、长期贷款增长率、债券融资增长率、债券期限结构系数、股票市场上市融资增长率、股票市场增发融资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衡量。电网企业的财务投资战略主要关注投资增长及其对主营业务收入、供电量、售电量、降损电量等的影响,本文选择投资增长率、单位投资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单位投资增供电量、单位投资增供负荷、单位投资降损电量、容载比、供电量增长率、售电量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衡量。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关注预算完成情况、偏差情况,本文选择预算完成率、预算执行偏差率、现金流量执行偏差率、上报核准计划完成率等指标进行衡量。成本管理主要关注各类成本降低情况,本文选择单位购电成本、营业成本下降率、购电成本下降率、发电成本下降率、输配电成本下降率等指标进行衡量。营运资本管理主要关注库存、应收账款和现金管理等方面,本文选择库存周转率、库存物资闲置率、库存降低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降低率、净现金流入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衡量。存量资产管理主要关注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和效率,本文选择单位资产供电量、单位资产售电量、单位资产贡献毛益、净资产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衡量。财务风险主要有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本文选择融资风险系数、投资风险系数、资产现金回收率、电费回收率、陈欠电费回收率、现金保障倍数等指标进行衡量。

典型指标的选取和具体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三)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分法

本文所构建的基于卓越绩效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包含41个具体统计指标,由于指标之间计量单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首先需要消除量纲的影响,即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常用的指标标准化包括规范化、正规化和归一化,这些方法可以消除不同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其次,需要确定各指标之间的权重。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有复相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等客观赋权法和“德尔菲”法等主观赋权法以及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综合集成赋权法,经过多次演算组合,最终可以求出各指标的合适权重。

四、结论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基于卓越绩效模式,构建了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界定了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得出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结构,并构建了包括财务战略(分为财务融资战略和财务投资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存量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六个准则层在内的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最后,给出了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方法,包括指标的标准化、指标权重确定和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指数计算。

本文是对现有财务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和拓展,研究成果对于构建电网企业财务资源评价体系,提高电网企业的投融资效率,提升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降低电网企业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类似的国有企业财务资源评价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如供气等公用事业性质的国有企业以及石油、烟草、铁路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后续可以选择不同电网企业,如省级电网企业进行横向比较的实证研究,也可以进行典型电网企业的纵向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 Hooley G J,et al. The performance impact of marketing resourc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1):18-27.

[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卓越绩效模式:前沿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基于卓越绩效的省级电网企业经营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电网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不断发展,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愈发强调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中国的管理会计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要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管理需要赋能,从财务角度看,就需要应用管理会计的知识技能去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管理会计作用和原则的阐述,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进而提出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探析强化管理会计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企业可持续发展;实施路径

随着我国财政部大力推進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并印发关于《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应用,如何在企业内部更好的应用管理会计,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士如何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如何加强企业管理会计职能,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转型升级,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一、管理会计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会计具有管理活动的本质,会计具有规范组织内部管理的责任和功能。企业管理会计是会计的分支之一,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需求,通过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将财务与业务活动有机融合,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关信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会计是以数字为驱动、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体系。

(二)管理会计的作用

1.有助于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信息

企业面对VUCA时代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严峻艰巨的经营压力,企业想要获取竞争优势,在战略上要抢占先机,财务数据的“快、精、准”是基础。管理会计有助于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类工作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信息不仅包括经过加工整理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内容和形式特定的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如过去的和未来的、实际的和预算的、部分的和整体的、技术的和市场信息等经营多元化信息数据。

2.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价值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价值的创造依靠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决策。财务贯穿于企业价值链的始终,包括市场、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物流、售后等,管理会计的职能体现在整个企业经营过程,通过全面预算将公司战略进行分解,财务并主动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参与预算的执行控制,并通过会计的语言及财务分析及时对预算进行分析,对业绩进行评价,并监督考核,从而直接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创造价值。

3.有助于企业风险管控和业绩考核

管理会计职能可以提高企业的风险预测和管理能力,因掌握了大量多元化的信息且参与各业务部门的各环节业务,能更好的预测在未来经营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识别风险后及时进行应对,搭建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同时,为了确保预定目标的实现,财务需要严密跟踪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应用战略地图、平衡记分卡等管理会计工具来作为企业各部门进行绩效业绩管理,并为管理层修订决策、调整预算规划提供客观依据和支持。

(三)管理会计应用的原则

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

管理会计应当以战略规划为目标导向,并持续进行价值创造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融合性原则

管理会计应当参与企业相关的各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将业务和财务进行有机融合。

3.适应性原则

管理会计的应用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而应当参考企业自身的规模、性质、管理水平、发展阶段和治理水平等,将管理会计与企业环境与特点相适应。

4.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需要平衡管理会计的成本和收益原则,有效合理的推进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财务会计向企业外部关系人,如所有者、债权人、税务机关、监管机构进行报告。财务会计强调过去活动的财务结果。强调客观性及可验证性,准确性,强调企业整体报告,必须遵循会计准则,并强制对外报告。

管理会计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报告,以进行计划、控制和决策。强调影响未来的决策,强调相关性、及时性、强调企业分布报告,且无需遵循准则,也非强制性。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根本区别在于,财务会计为满足企业外部需求服务,而管理会计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层的需求。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运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者虽工作内容不同,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二者的相互融合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根据二者的工作内容特点与工作目的可以看出,二者在相互融合方面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财务会计是核算的基础,为管理会计分析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颗粒度细化的准确数据。只有财务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扎实准确,在其基础上发展管理会计职能才能稳固,否则就成为空中楼阁。从财务行业来看,传统财务会计逐步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流程梳理之后,程序化、规范化、重复性的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在这种环境下,财务工作重点自然要转向管理会计。因此,二者的相互融合对企业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根据二者的工作内容特点与工作目的可以看出,二者在相互融合方面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促使二者有效融合,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充足且有力的支持。

三、现阶段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现状与挑战

(一)管理会计发展的会计基础薄弱

目前在不少企业中,财务工作仍呈现分散的特点。不少大型企业很较多分支机构,也就有很多财务部门,每个部门有几个人到几十人不等,每个人依靠各自独立见解完成工作,政策不统一,标准不统一,数据、流程和信息不统一。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标准化会计处理程序,将经营活动前端复杂、多变的交易数据压缩过滤,这使得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丢失最能真实反映业务经营状况的过程数据,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导致无法提供精确的经营决策支持。

(二)管理会计思路需要转变

目前还以部分企业管理会计财务工作思路过于传统,财务与业务相对封闭隔离,财务与业务互动较少,财务常常关在部门内部守着账目,很少与业务部门打交道。财务工作不能满足业务要求。随着业务的发展,对于财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财务往往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其次,无法满足业务发展和决策所需的大量数据支撑。传统财务工作是从财务角度而非业务角度看数据,以汇总报表的方式记录业务发生过程中的少量数据,不能帮助业务发展;再次,不能满足业务决策支撑,没有深入到业务单元。

(三)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缺失

管理会计需要专业人才,而目前我国现有的会计人才结构不能满足管理会计的需要。现阶段基础会计的人员过多,而具备管理会计能力的高端人才缺口过大。随着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持续加大,财务从传统的会计职能转变为管理会计职能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而在实践工作过重财务人员的能力及素质无法提升,财务人员忽视了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践工作中不够重视创新,经常受一定的因素限制,影响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管理会计中信息化基础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不少企业财务管理有了信息系统支撑,但不少公司的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尚未真正进行全面的数据互联互通,业务与业务、业务与财务之间数据缺乏贯通形成大量信息孤岛;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口径存在差异,数据缺少统一标签,难以核对数据一致性并进行跨系统分析。因此很多财务及管理会计的工作还是通过手工方式处理。这样的特点导致财务工作出现很多问题,包括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差等。

四、强化管理会计职能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以财务共享服务为抓手

阿妮塔霍兰德在《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提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纷繁复杂,如何保证企业的各项活动和过程中都秉承这一目标呢?其实,每一个企业,虽然其规模、商业模式、管理方式都不一样,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最终都会抽象成为业务循环、管理循环和信息循环。具体而言:第一,业务循环。企业的市场、研发、生产、销售等是一个完整的企业价值链条,每一个环节为用户创造价值。如何保证每个环节的高效至关重要。第二,管理循环。公司战略如何规划落地,如何制定新的计划,如何执行和分析,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第三,信息循环。这也是会计最本职的工作。管理是一个决策的过程,而决策过程本身需要数据、模型和算法,这些就依赖信息循环。财务人员需要和业务深度结合,从业务中来,到管理中去,获取管理所需要的大量数据支撑,这是会计工作最根本的定位。

所以,财务工作过程其实就是数据、报表和信息的生产过程。传统模式中每个财务部就是一个小作坊,存在数据、流程和信息不统一弊端。企业发展壮大后,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将财务工作专业化分工,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设计以及信息系统的支撑,完成工业化大生产的改造。通过共享服务作为财务的中台,把财务能力在中台积淀下来,把财务数据积淀下来,形成业务中台和财务中台。以财务共享服务为管理会计建设的抓手,借助于日益发达的信息科学技术,通过专业分工、将财务流程标准化和精细化,极大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思路的转变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思路的转变管理会计有两个重点,即“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和“管理会计的落地关键在于观念”。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价值创造的一系列行动,帮助企业在适应VUCA时代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减少严峻艰巨的经营压力,目前的管理会计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切有效行动的最根本动因都来自于观念的创新。财务需要打破传统财务工作的固化思维,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传统的账房先生,转变思维,认识到财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转变为企业价值的守护者和创造者。

管理会计本质上是服务于企业内部运营决策管理的,必须做到业财深度融合,财务部门不应该只是在办公室等着单据、被动地做账,而要主动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到业务一线共同定义数据来源、信息流程、内部报告体系,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者。财务部门除传统的会计职能,还要建立管理会计职能,加强财务业务BP(财务业务合作伙伴)职能,如研发项目财务、供应链财务、产品财务、营销业务财务,战略财务支持等角色和岗位。

(三)提高财会人员管理会计素质水平

正如许多其他领域一样,管理会计也面临着人工智能、区块链、认知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大量新技术的冲击。根据IMA最新发布的《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新框架提出6大核心领域,充分展示了数字时代下财会专业人士所必须的核心技能,助理其更高效的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并为该行业的人才管理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引。管理会计六大能力类别概况为:

1、战略规划和分析:预见未来,领导策略计划进程,引导决策,管理风险及监控业绩。

2、商业敏锐度和运营:作为跨部门商业合作伙伴,对公司运营实施变革。

3、报告和控制:按照相关标准及制度,衡量并报告组织业绩。

4、领导力:与业务和职能部门合作,鼓励团队实现企业目标。

5、技术和分析:通过管理技术和分析数据,以促进企业成功。

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展现可持续商业模式中所必须的职业价值观,道德行为以及遵纪守法。

为加强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必须要拓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围,加强管理会计人才梯队建设。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努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企业可以借助外脑,聘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咨询公司的专家等走进企业,传授交流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可以从财务组织中挑选优秀骨干人才走出去,向其他优秀企业进行研学,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二是要建立业财融合的运作体系和机制,通过管理会计人员和业务部门人员的双向培训及双向流动,强化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经营分析的能力;三是要提高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对财务数据的敏感性,加强财务报告分析,协助管理层进行战略分析和管理决策。四是在财务内部打造争优竞争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和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激发财会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如果把一个财务组织比喻成足球队,守门员就是合规和内控,后场是核算、资金和税务,中场是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而前锋是业务财务,要深入到业务单元去,成为产品财务、市场财务、项目财务等。

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就要完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首先,要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目标一致,朝着企业的战略方向努力。薪酬绩效考核机制决定了员工行为,绩效考核体系评价员工做多做少,薪酬机制解决多劳多得问题预算管理是绩效考核的基础,也是公司战略落地的基础,通过这些工作把公司战略、预算管理、薪酬机制、员工行为形成闭环,管理才能有效运作起来。第二,管理会计是构建一套体系,在体系中有组织、流程、目标、数据、分析,最后通过考核奖励措施激励各个业务单位。

(五)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实现财务数字化。财务数字化与之前传统财务部门存储数据是有本质区别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财务数字化是用数据支持分析,用数据管理、决策和经营。实现财务数字化需要做三方面的转变,一是实现向业财的转变,二是从事后向事前转变,三要从数据生产者向数据使用者转变。

四、结语

总上所述,财务部门是企业天然的数据中心,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数据的分析与应用,通过数据的挖掘分析,在洞察客户、规划预测、战略成本、决策支持、评价激励、风险防范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真正创造价值。不断加强经营风险管控能力、打造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强化企业管理会计职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陳东升. 管理会计促进可持续发展[R].CMA官方服务号,2020,(6-11)

[2] 刘国祥. 会计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管理会计创新路径探索 [J].财会学习,2021 (36):68-70.

[3] 邓菲.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中国商论,2021(13):153-155.

[4] 卢思琦、饶艳超.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助力改革与发展[N] .中国会计报,2021 (7).

上一篇: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意识法制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