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产品贸易与林业经济论文范文

2023-09-23

林产品贸易与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年会于5月24至25日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计财司,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贸易中心”),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国际投资贸易促进会主办。来自各省市林业厅局、科研院校、企业代表等8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年会以“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为主题,就“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林业国际经贸合作、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摩擦应对以及变化中的世界木材供应与消费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研讨。通过解读当前贸易形式,介绍产业发展状况与国际贸易摩擦应对策略,提出当前世界林产品贸易的热点问题,并与各方代表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索。

局计财司巡视员孔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孔明指出,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世界经济“逆全球化”浪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上升。随着进口资源约束加剧,出口市场壁垒增强,贸易摩擦频发,如何提升我国林产品贸易抗风险的能力,成为重要议题。“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首次提出的战略举措,是中国在新时代下,对外开放的重点,也是建设并推進总布局的重要环节。我们应秉承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优势,更好地推进林业经贸合作。

此次会议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中国绿色时报社党委书记陈绍志等9位知名专家,主要围绕全球林产品贸易形势、国家宏观政策分析、“一带一路”林业经贸合作路径、国际贸易摩擦应对策略、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负责任的林产品贸易、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贸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林科院科信所所长王登举研究员做了主旨发言。王登举指出,当前全球林产品贸易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改变,低端林产品加工业继续向南转移,东南亚地区逐步向高附加值生产转变,非洲有望成为下一个林产品初加工生产基地。随着国际打击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持续升温,全球200多个国家纷纷出台原木出口禁令,加剧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同时越南等国劳动力与资源优势凸显,进一步影响我国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王主任随后分析了全球与中国林产品贸易的总体走势,并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未来进行了预测。他指出应当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产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方式,推动我国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解读,分析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趋势及战略构想,介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相关进展,并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与挑战。

中国绿色时报社党委书记陈绍志通过阐述林业产业现代化的背景及目标,归纳现代林业发展趋势,分析了林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压力,并为代表介绍了林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俊清介绍了如何通过修复胡杨林共建“一带一路”绿色走廊的相关经验。通过对“丝路经济带”胡杨林的修复,为打造沿线国家命运共同体,实现美丽中国和美丽“丝绸之路”伟大愿景作出贡献。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程宝栋从贸易的政治经济学视角解析新形势下国际摩擦的种类与成因,分析了国际贸易摩擦新趋势,并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提出通过正确看待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注重在贸易争端解决过程中寻求新的平衡点、利用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利用对话机制等方式,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秦涛表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他分析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在林业不同领域的应用,深入阐释了绿色金融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贸易中心副主任徐斌通过总结国际市场对木材合法性与可持续性的趋势,分析木材合法性要求对中国林产品贸易市场的影响,提出通过法案学习、了解客户需求、建立行业联盟,推动行业自律等方式,提高企业自律意识,增强企业应对能力。

森林趋势高级专家孙秀芳从中国木材进口情况、全球木材资源供给情况、以及木材供给市场的主要政策变化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企业关注木材合法性在国际贸易中的新要求。

中林集团中国林产品公司副总经理沈北灵详细阐述了中林集团木材产业供应链体系,即强调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构建和优化产业协作平台,形成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产融结合、供需匹配、绿色高效的中林木材产业供应链体系。同时提出,中林集团将继续聚焦“一带一路”林业建设,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林产品贸易与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2008~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具体刻画了“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创意产品网络格局,发现沿线国家在文创产品贸易网络中,进出口贸易模式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多数国家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大于进口能力。中国在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处中心地位。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品;网络分析

一、引言

目前,各个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活动相互交织且密不可分,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们也逐渐注重结合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经济研究。其中早期主要集中于各国间是否存在经贸关系的无权贸易网络研究。而Fagiolo等学者构建加权贸易网络模型来详细描述和测度国家间的双边贸易流量。许和连、郑川、吴钢后续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文化产品贸易深入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网络中表现出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一带一路”的区域地缘政治、宗教文化和信仰价值观等人文差异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沿线多个国家的政治、宗教文化、信仰价值观和贸易联系复杂难分,使得常规的经济线性模型分析框难以分析“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演化机制,而网络分析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此问题。并且能更好地探讨国际贸易体系内生结构和贸易体系中的关键角色等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2008~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文创产品进出口数据来自UNCTAD数据库。“一带一路”框架是一个较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空间范围,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国家的经济合作。参照既有的研究做法,本文界定的“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包含中国、蒙俄2国、中亚5国、东南亚11国、南亚8国、中东欧16国、西亚北非16国及独联体6国。

网络分析法中的中心性分析主要是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不同国家在网络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即一个国家在整体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越在中心地位,这个国家对整体网络的控制力、影响力就越大。主要指标包含度数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出度中心性OC和入度中心性IC具体表示为:

三、贸易现状

依据UNCTAD建立的全球创意产品的数据库中七大产品和总额的进出口数据整理计算发现:在贸易规模上,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总量从2002年的2804.81百万美元增长到2015年41057.38百万美元,年均增长约为24.35%,中国与沿线其他国家的文创贸易得到空前发展,但是相互之间文创贸易差额也逐年增长,并且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在区域市场结构上,中国对沿线其他国家的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贸易中,东南亚长期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区域,但是文创产品贸易区域市场随时间变化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产品市场结构上,中国从沿线国家的文创产品进口结构以视听产品,设计类产品和新媒体类产品为主,其他四类文创产品依然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结构表现为以设计为绝对主导地位,工艺品随后,其他五类加总仍占比较低的状况。

四、贸易网络格局分析

(一)度数中心性

由图2可知,中间区域为度数中心性值较高的国家,四周为度数中心性值较低的国家。具体来说,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波兰这七个国家处于中心地位,这几个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对象都非常广泛,也是发生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关系最多的国家;老挝、不丹、巴勒斯坦、东帝汶是处于沿线国家中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的最边缘地位,另外也是发生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关系最少的国家,贸易对象局限且范围狭窄。

(二)中间中心性

在2015年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中国、土耳其、印度这三国是最重要的媒介国家,在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起到“桥梁”和“中介”的作用,控制和影响沿线其他国家相互联系和贸易的能力最为强烈,侧面也反映了这几个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的中心地位;中间中心性较低的国家数量较多,说明大部分国家影响和控制沿线其他国家文创产品贸易的能力较弱,媒介国和枢纽国家太少。存在少数国家掌控文创产品贸易联系,正好验证了沿线贸易网络等级性较为明显,不同国家在贸易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差异较大的特征。

(三)接近中心性

表1是接近中心性指标计算结果,我们通过计算接近中心度得到:从出度接近中心度来看,中国、泰国长期处于出度接近中心度前列,说明中国、泰国在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自身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较强,本国的文创产品对沿线其他国家吸引力较大,受其他国家影响较小,处于贸易网络的关键位置,自身具有较大的对外文创产品贸易的掌控力。捷克、波兰、斯洛文利亚、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东南亚地区国家也在名单占据较稳定的位置,说明东欧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在文创产品对外出口中自身贸易能力较强。从入度接近中心度来看,阿联酋、土耳其、中国和俄罗斯长期处于名单前列,表示这几个国家占据关键节点位置,文创产品进口贸易能力较强,有较大的文创产品进口影响力,自身有较大的文创产品进口贸易话语权。综合来看,出度接近中心度与入度数值相比,沿线国家在出度接近中心度上更高,说明沿线国家文创产品贸易网络的不平衡性,文创产品贸易模式也较为不平衡,多数国家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大于进口能力,亟待调节自身的进口贸易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2008~2015年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具体的网络指标刻画了沿线文化创意产品网络格局。沿线国家在文创产品贸易网络中,进出口贸易模式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多数国家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大于进口能力。中国在文创产品贸易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土耳其、印度等国是重要的媒介国家,媒介国和枢纽国家较少,沿网络关键节点的极化现象和富人俱乐部现象在不断改善。中国、东欧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在文创产品对外出口中自身贸易能力较强。沿线国家的文创贸易战略应着重于国家在文创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加更多的贸易媒介国和桥梁国来加强文创贸易联系,形成更为紧密的沿线文创贸易格局,媒介国可以通过与其他沿线国家旳市场博弈及文创贸易市场有效调整,来获取更多的文创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Complexity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World trade Web[J].Xiang Li,Yu Ying Jin,Guanrong Chen.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3(01).

[2]Giorgio Fagiolo,JavierReyes,Stefano Schiavo. On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world trade web: A weighted network analysis[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8,387(15).

[3]许和连,郑川,吴钢.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文化产品贸易格局: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现代财经,2014(02):18-28.

[4]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5):598-605.

[5]郑军,张永庆,黄霞.2000~2014年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演化.国际贸易问题,2017(03):154-165.

[6]吴宗柠,樊瑛.复杂网络视角下国际贸易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47(03):469-480.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林产品贸易与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与越南两国正处于双方改革的重要时期, 合作方面多, 国土相邻, 发展道路相似, 这都为两国间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近年来, 中国与越南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越南的第一大贸易国, 越南也在不断赶超其他东盟国家,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两国领导人设立了2017年双边贸易额要达到1 000亿美元目标, 看此情形双方有望完成。据统计, 2017年前5个月中国对越南新增的投资超过了10亿美元, 攀升至越南外资来源地排行榜第四位。

1 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发展现状

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双边对外贸易额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2007年的1 085.3亿增长到2016年的1 914.2亿美元, 9年时间增长了近一倍, 可见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往来与经济合作日渐密切。在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中发现, 早在21世纪初, 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贸易往来中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菲律宾。发展到十多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 越南迅速开始同中国密切合作和经济往来, 使得中国与越南机电贸易水平位列前三水平。

根据研究中发现, 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呈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趋势, 2007年~2016年中国向越南进口和出口机电产品的总值出现了迅速增长的现象, 2007年中国对越南进口额为4.05亿美元, 出口额为36.96亿美元, 之后出现了较迅速的增长, 增长到2012年的74.84亿美元和107, 01美元。并且从2012年开始, 较此前出现了幅度更大的增长, 尤其是中国向越南出口水平, 从2012年的107.01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22.3亿美元, 短短两年时间翻了近一倍水平, 增长速度十分迅速。同期, 中国对东盟进口额呈现相同趋势。2015年开始, 中国对东盟出口额呈现向下发展的趋势, 下降到2016年的205.7亿美元,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进口则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 一直增长至2016年143.77亿美元。

2 中国-越南机电产品贸易结构

为了清楚了解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贸易情况, 本文根据SITC分类标准将第7类机械与运输设备分成9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71章, 动力机械及设备;72章, 特种工业专用机械;73.章, 金工机械;74章, 通用工业机械设备;75章, 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系统;76章, 电信及声音的录制重放设备;77章, 电力机械器具;78章, 陆路车辆;79章, 其他运输设备。

首先, 分析2007年与2016年中国同越南机电产品进口结构, 2007年,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75章 (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系统) 占机电大类的34.9%、77章 (电力机械) 占总进口额的24, 5%, 76章 (电信及声音的录制重放设备) 占总进口额的14.85%, 三者占据了中国对越南进口总额近八成。2016年中国向越南进口机电产品结构, 排名前三位的是76章 (电信及声音的录制重放设备) 占总进口额的45.02%, 77章 (电力机械器具) 占总进口额的43.65%, 75章 (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系统) 占总进口额的5.87%, 三者占据了中国对越南进口总额的九成。不难发现, 中国向越南进口机电产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其中75章 (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系统) 比重迅速下跌, 而76章 (电信及声音的录制重放设备) 比重大幅度上升, 越南向中国出口结构中呈现出了产品集中的情况, 结构变得十分单一。

其次, 分析2007年与2016年中国向越南出口机电产品机构, 2007年, 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76章 (电信及声音的录制重放设备) 占总出口额的19.35%, 78 (陆路车辆) 占总出口额的17.72%, 74 (通用工业机械设备) 占总出口额的15.64%, 三者占据了中国对越南出口总额的一半。2016年, 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76 (电信及声音的录制重放设备) 占总出口额的28.03%, 77 (电力机械) 占总出口额的27.7%, 74 (通用工业机械) 占总出口额的12.11%, 三者占据了中国对越南出口总额近七成。由此可见, 中国对越南的出口结构也呈现出了集中的情况, 结构向单一化演变。

相比之下, 中国对越南出口结构的变化没有中国向越南进口结构变化大, 表现出一国的相对稳定和一国的相对不稳定的情况。从下面表格观察可知, 中国与越南在机电产品贸易上表现出相对互补的贸易形势。

3 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的路径选择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越南基础设施的建设, 尤其是老街-河内-海防铁路线、同登-河内-海防铁路线, 中国应当积极同越南开展铁路、公路、航道、港口建设, 越南毗邻中国, 拥有独特的优势, 迅速打通越南同中国各个大动脉, 成为当前最应该着手决绝的问题。积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困难问题, 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亚投行的作用, 采用创新性融资手段, 鼓励全社会人民的积极性, 将社会闲散资源集中起来办大事。

3.2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从近十年的数据可以发现, 中国与越南在机电产品的结构上存在差异, 两国间所具有的优势各不相同, 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各国国情的差异使得这一情况出现。因此, 中国与越南两国应当发展自身的优势, 优化产业结构, 充分了解对方市场, 加大相关产业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 加大研发投入, 切实的了解消费者不同偏好, 为两国机电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整理得出

3.3 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

中国同东盟的双向投资不断增长, 据统计, 2010年东盟对中国投资协议额达到55亿美元。东盟通过一系列措施对中国投资, 发展本国经济, 不断融入到全球分工体系中, 来抢占东盟对中国贸易的份额。中国对东盟投资, 解决国内产能过剩、激发社会活力, 推动各行业向产业链高端进军。制定有针对性的投资政策, 在吸引外商投资的同时, 对外商投资的项目、投资的目的、投资的产品进行把关。充分发挥中国与东盟博览会的集聚优势, 积极举办中国同越南博览会, 将两国间的产品聚集到一起, 供消费者挑选, 供生产者学习。

3.4 推动双方交流与合作

随着2017年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 2017年越南河内国际精密工程、机床及金属加工展会将于10月份在河内开展, 近些年, 中国赴越南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这些动态都推动两地区间的深化合作。除此之外, 两地区间应当增加双方学生间交流, 增加交换生人数、举办学术研讨会、鼓励两国间留学事业发展, 两地区应当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与项目, 以展会或论坛的形式抓住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 推动两国人民旅游, 以此促进双方更加全面的了解。

摘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的背景下, 意味着全球几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 建立起了越来越密切的贸易关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断深化的趋势下, 越南在机电产品出口中展示出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早年的弱势地位迅速发展到今天的强势地位.本文对中国与东盟成员越南在机电贸易发展中的现状进行描述、进一步分析中国与越南在机电产品贸易中的结构, 研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越南,现状,贸易结构,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德军, 侯莹莹.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研究[J].贸易投资, 2016 (3) :190-191.[1]李德军, 侯莹莹.中国与越南机电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研究[J].贸易投资, 2016 (3) :190-191.

[2] 梅怡.我国省域对外贸易形势及重点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2010—2012[J].中国市场, 2014 (15) .[2]梅怡.我国省域对外贸易形势及重点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2010—2012[J].中国市场, 2014 (15) .

[3] 伊一.中越机电贸易具有发展潜力[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2002 (12) .[3]伊一.中越机电贸易具有发展潜力[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2002 (12) .

[4] 巧引, 孙林.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基于出口相似性指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11) .[4]巧引, 孙林.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基于出口相似性指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5, (11) .

[5] 张海霞.我国和东亚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以机械设备类 (SITC第7大类) 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 2006.[5]张海霞.我国和东亚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以机械设备类 (SITC第7大类) 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 2006.

[6] 周丽, 展之爱.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 2009 (4) :41-46.[6]周丽, 展之爱.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 2009 (4) :41-46.

[7] 资树荣, 曾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 2007 (4) :10-15.[7]资树荣, 曾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 2007 (4) :10-15.

林产品贸易与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随着关税壁垒作用日益减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更隐蔽、更强大的壁垒,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对策建议

一、TBT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三部分组成,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在主观或客观上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WTO关于的TBT文件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已经直接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与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一旦出现,影响巨大,而且损失难以避免。那么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什么容易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可以从国内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农产品自身标准的落后性

中国农产品领域目前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还有差距,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而且中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

2、中国农产品市场秩序没有理顺,农业管理体制落后

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内部壁垒严重,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形成局部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秩序相当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对出口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此外,中国农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对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不够,流于形式。中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完备的食品安全立法。

三、利弊同行——TBT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1、负面影响

(1)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受影响的农产品企业日益增加,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大,截止到2007年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6%。

(2)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的难度。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手段对进口产品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或标准来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我国的农产品一时难以达到其要求而无法获得市场准入。并且这种情况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明显加剧。

2、正面影响

(1)提高国内农产品检测技术。TBT在给我国农产品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上较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加,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接轨,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国内检测技术及监督力量薄弱,许多质量问题未显露出来。这就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对现有农产品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进行反思。

(2)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等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我国沿海各省市率先加大了农产品标准化等的建设。例如广东省河源市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广东湛江在建立湛江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网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养殖基地建设,抓好加工环节质量监控,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这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基础和硬工夫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标准陈旧、水平低,甚至无标准生产,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差距是明显的。而只有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才能实现农业的国际化、现代化。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最好的办法是提高本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结合中国实际,制订新的卫生安全标准。

2、大力推进环保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突破“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是尽快提高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水平,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粮食的发展。加强无污染、无公害生产资料的开发和推广,提高生物农药产品的稳定性,降低成本,淘汰对人体危害大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研究开发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等。在确保粮食的质量、创造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实施行之有效的绿色营销战略。以品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培育支柱产业,扩张市场,从而提高品牌的营运能力。

林产品贸易与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经济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开始将碳关税作为新型贸易壁垒的手段,对进口产品中碳含量超过规定标准的产品征收关税,来弥补其产品方面的国际竞争力缺失。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出口产品众多,其工业生产模式具有高排放、高污染和高耗能的特征。如果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碳关税政策,将会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评估碳关税对辽宁省钢材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碳关税;辽宁省;钢材产品;出口贸易

文献标识码:A

1 碳关税对辽宁省钢材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1.1 有利影响

(1)促进钢铁生产技术进步。

碳关税的征收会使辽宁省钢铁业改变以往高投资,高消耗,低产出的工业生产模式,不断开发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钢铁产品,实现钢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也会促使辽宁省高碳产业走低碳环保路线,不断探索寻找新型的低碳生产原料,加大减排环节的资金投入,如高温回炉环节,废气循环使用环节,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将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完善钢铁产品出口法律法规。

碳关税是对出口钢铁中碳含量进行征税,由于我国出口钢材中碳含量超标,碳关税的实施将大大减少钢铁产品的出口量,降低我国出口钢材产品竞争力。目前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政策还不太完善,致使各大钢铁生产企业生产出的产品都具有高碳特征。碳关税已经兴起,在以后的国际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应该会更多地使用这一手段来维护本国国际利益,这对我国来说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我国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充分参考借鉴外国发达国家有有关政策,制定出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政策,使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政策更加完善。

(3)促进钢铁产业优化升级。

面对碳关税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要做到改变高能耗低效率的生产模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就会促进钢铁企业快速实施低碳生产方式,是钢铁产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升级。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研发低碳的新型的钢铁产品,改良生产设备,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改善工序发展环保技术等,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2 不利影响

(1)钢材出口成本增加。

我国是人口大国,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而且辽宁省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之所以价格较其他国家低廉,成本优势起重要作用。一旦辽宁省出口的高碳产品被课征关税,出口产品又增加新的环境成本,会抵消劳动成本低廉的优势。成本的增加的同时随之带来的就是利润的减少,长期发展下去,势必会降低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出口竞争力,影响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2)钢铁产品产量和出口规模大幅下降。

辽宁省钢铁出口产品普遍存在着高投资,低产出,高耗能的现象。由于技术水平低,无法使碳排放量达到发达国家设定的标准。征收碳关税之后,辽宁省出口产品不得不支付新的环境成本,使其出口产品在外国市场价格上升,同比与外国市场相同产品而言,外国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其他同类低碳产品,减少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购买量,辽宁省的钢铁产品将面临着萎缩的困境,从而使产品产量和出口规模大幅下降。

(3)企业出口环境恶化。

目前由于碳关税没有征收的先例,没有统一的征收标准,发达国家在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时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势必会根据自身利益来制定一系列相关标准,从而使贸易壁垒更加复杂化,贸易摩擦不断扩大,严重时国际经济的新秩序将会被破坏。出口环境的恶化将会对辽宁省钢材企业出口贸易雪上加霜。

2 辽宁省钢材产品出口应对碳关税的建议

2.1 政府层面

(1)发展多元贸易伙伴拓宽新兴市场。

辽宁省钢材出口贸易伙伴相对集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为主要贸易市场,产品很少进行内销。而现今发达国家实行碳关税政策,这对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的中国来说极为不利,同时将对辽宁省钢铁出口贸易带来严重打击。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拓宽新型贸易市场,挖掘国内南方市场的潜力,改变国美需求不足导致产品外流的现象,实施多元贸易政策,扩大内需,同时加大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加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从根本上减少对外贸易依赖度。

(2)加大绿色投入,贯彻新常态理念。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碳关税对钢铁业出口的影响,走低碳路线是关键,政府应该加大绿色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环保技术,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能源利用率,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新常态理念,把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不是把速度放在首位,必须遵循经济规律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破除体制机制,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最大限度的机房和激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结构问题。

(3)完善碳税机制法律体系。

政府应积极响应国际的节能减排号召,努力参与国际的碳关税制定环节,从中起协调作用,争取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措施,同时也应积极参与环境外交,与大发展中国家来达成共识,积极共同应对碳关税壁垒,参与碳关税标准的制定。其次,政府应该建立并完善本国的碳关税法律体系,合理利用WTO的最惠国待遇准则,制定不同时期的应对策略。完善国内的碳税机制,根据WTO的不允许双重征税的原则,首先在国内实行碳关税征收制度,这样高碳产品出口后,如果西方国家在对其进行关税的征收就是进行了二次征税,违反了WTO的准则。因此,在国内实行谈关税的征收既有利于督促本国高碳行业生产商降低碳排放量,又有利于应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2.2 企业层面

(1)开发新能源和新技术。

要降低生产钢铁过程中碳的排放量,就应该减少在生产时煤炭的使用量,能源利用的好坏程度与碳排放量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寻找煤炭的替代品。以此同时企业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新技术,以技术为依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开创新的生产模式,淘汰落后工艺,做到推陈出新。以及改变投资战略,积极开发国内市场投资海外市场,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更好的规避贸易壁垒。

(2)实施低碳战略。

企业实施低碳战略是规避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关键,是企业遵循碳关税规则的需要,同时也是冲破西方国家关税壁垒的最有效措施。企业应制定有效的规章管理制度,加强生态管理,对生产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做到真正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更新企业老化生产线路,企业由追求效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经济与生态平衡供应的方向转变,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灵活利用现有政策。

碳关税对钢材产品出口的限制表现之一就是通过政策进行限制,钢材出口厂商应该明确了解并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对于钢铁产品的优惠政策,做到充分利用现有优惠资源,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应该清楚的了解国际上对碳关税的相关出台政策,现今对于碳关税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国际法律并没有明确提出,WTO的有些法律条例制定的也不是十分明晰,于是发达国家就利用国际法的的空子,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制造各种贸易门槛,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法律法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姜国庆,庄明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常昕,郭蕊,柴洪亮.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公共管理,2010,(3).

[3]李劼.从博弈论角度研究碳关税征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J].林业经济,2013,(1).

[4]曲如晓,马建平.贸易与气候变化:国际贸易的新热点[J].国际贸易,2009,(7).

[5]谢来辉.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边境调节税:新的贸易壁垒[J].国际贸易问题,2008,(2).

林产品贸易与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种调节出口量的方法,已经被我国连续广泛的使用,因此对其经济效应的研究变的非常重要并使其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进行梳理,有助于为进一步研究出口退税政策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出口退税 总量分析 结构分析

出口退税是指一国政府或地区对其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免征、退还其国内流转税(主要指商品生产、流转过程中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等),确保其本国或地区的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使得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具有平等竞争力。这也是我们一般认为的退税,即外贸企业所享受的一种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被WTO允许的政策工具, 为许多国家所使用。出口退税调整对出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财政、经济、价格和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退税率的大小,通过影响对外贸易,进而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分析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一、出口退税经济效应总量分析

国内外学者在进行出口退税经济效应总量分析时,基本都认同上调出口退税可以增加出口总量。但是研究思路和视角上有所区别。林龙辉等(2010)利用图形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一个直观的比较静态分析, 由于出口退税使企业出口利润增加, 从而导致出口供给的增加,对于出口国而言出口退税政策具有正的贸易效应,同时还得出出口退税政策对进口国同类产品具有负的产出效应。汤贡亮(2002)通过国民经济的相机抉择的发生机制,得出:从总量上看,出口退税率的提高,可以扩大海外净需求,并通过乘数效应,带动GDP 的增长,GDP 的增长又会提高政府财政收入,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又可对出口退税提供有力支持。李悦(2010)却指出虽然出口退税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出口有一定促进作用。然而这种政策调整所取得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在经济实践中,我国试图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以获得长期经济利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以往的文献均着力于对价格因素以及相应的价格竞争力和贸易盈利性的分析,陈平等(2003)引入有效汇率还被用来衡量一国汇率和商业政策(关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优惠、出口退税、复汇率等政策)对进出口盈利性的效应。在实际有效汇率的分析框架下,出口退税是通过商业政策来影响出口盈利性的,出口退税率的提高, 在名义汇率和出口换汇成本不变情况下,起着与人民币贬值同样的出口鼓励效应。

近年来, 国内外少数学者主要采用计量方法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但是所得到结论却存在不小的差异。Chen等( 2006)考察了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的影响, 认为出口退税可以增加本国出口企业的产出和利润, 但是会减少国外竞争企业的产出与利润; 并利用1985-2002年中国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 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与中国的出口总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张伦俊等(2005)通过对出口、退税、经济增长的协积回归,得出退税增长1个单位,则出口增量约4.4个单位。万莹(2007)利用1985- 2003 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出口退税与外贸出口和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出口退税对中国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对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 3。陈文锦(2010)截取1994—2008 年的有关数据直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出口退税额每增加1 亿元,则出口额会增加17.957 元;4294.801 表示即使出口退税额为0 的情况下,出口额为4294.801 亿元。由此可得出结论,退税率调整对出口额构成直接的影响。

二、出口退税经济效应结构分析

不仅出口退税和外贸出口同方向变动,出口退税还有利于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出口货物的国际竞争力。出口退税对贸易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贸易地区经济结构、贸易主体结构等方面。本文只对出口商品结构部门进行文献综述。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各出口商品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樊琦(2009)从微观层面,利用消费者效用函数,生产者利润函数进行分析得出:如果产品间差异程度越小, 退税政策效应就越明显。一般情况下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对手之间产品差异程度较小; 随着产品加工程度加深、技术含量提高, 竞争产品间差异程度增大,从而得出出口退税对于初级产品的促进作用应比高技术产品明显。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2001 年1月至2008 年8 月不同技术程度行业,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际效应。对其微观分析进行了验证。谢丽芬等(2005)通过分析2004 年新出口退税政策效应,得出了此次调整可以产生促进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正效应,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效应,比如说贸易摩擦等。王帅(2010)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选取纺织品和钢材进行分析,得出出口退税对对出口商品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但由于非价格因素的存在使得起作用非常有限。游国和(2010)选取机械及运输设备、服装、农产品三类有代表性样品为样本,分析1994-2004年这三类产品未退税率与出口增长的关系。可未见退税率的差异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

三、关于出口退税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一)出口企业应对出口退税的策略

柳晓秋(2010)从出口企业层面探讨应对出口退税的对策,文章指出为适应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企业必须加大改革步伐,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不断开发新产品, 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以提高出口效益。除此之外,夏丽萍(2008)企业应调整销售区域,寻找新的目标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采取内外销结合的办法,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增加内销产品比重,同时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避免出口退税调整和国外贸易壁垒的影响,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二)出口退税政策的完善

王晓雷(2008)提出经过出口退税对出口的影响进行测算或进一步下调“两高一低”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同时可以适当上调高基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比较优势明显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实行更显著的差别出口退税政策, 既保证出口规模的增长, 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吴卓(2010)提出实行出口产品“免税采购制”即每年年初该类出口企业根据上一年度出口实绩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本年度的出口免税额度。批准后该企业在年度内以及批准额度范围内可以自主办理免税购进货物。

(三)出口退税政策不宜作为调节出口的政策

有的学者则不赞成以出口退税对出口进行过多的干预。李石凯(2008)指出出口退税政策属于间接调控措施,它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不应该给出口退税政策过大的负担,也不应该对它的效果寄予过大的期望。要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还有许多措施比调整出口退税率更加重要。比如贸易摩擦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通过双边的或多边的国际协调加以解决,而不是在出口退税政策上做文章。徐奇渊(2009)提出:一是出口退税政策,属于国家干预,并且在事实上将其作为调节或促进对外贸易的一种政策工具。这种政策取向改变了出口退税作为中性政策而诞生的初衷,扭曲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闻媛(2008)从维护企业间竞争的公平和加强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两方面保证出口彻底退税,这种中性的税收政策实际上也是反对国家把出口退税当成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

四、评述与启示

通过以上综述看出在对出口退税经济效应进行总量分析的各种文献中,有很多是利用出口退税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进行回归分析,对于这种做法,并不太严谨。准确的说不能表达出出口退税率的变化对出口总额的变化,因为即使出口退税率不变,出口额由于别的原因比如国际需求变大等原因而增加出口退税率也会增加。对出口退税的结构效应分析方法还是比较全面的。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多全面深入的学术探讨能为该政策的制定依据和具体实施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出口退税政策消除消极作用、发挥积极作用,保持其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万莹.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 2007(4):62-67.

[2]夏丽萍.浅析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J].商业现代化,2008(560):10-11.

[3]林龙辉,向洪金,冯宗宪.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贸易与经济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10(1):33-41.

[4]李悦.后金融危机对我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的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4):26-30.

[5]汤贡亮.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02(211):2-9.

[6]陈文锦.出口退税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0(2):112-114.

[7]陈平, 黄健梅.我国出口退税效应分析: 理论与实证[J].管理世界,2003(12):25-31.

[8]王帅,赵玉焕.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0(1):43-50.

[9]樊琦.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J].国际贸易问题, 2009(11):13-19.

[10]游国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10):94-113.

[11]张伦俊,祝遵宏.我国税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4):25-29.

[12]谢丽芬,谭晶.新出口退税机制对加工贸易的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05,(4):160-162.

[13]柳晓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对外贸出口以及国库收支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6):3-4.

[14]吴卓.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4):62-67.

[15]李石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 2007(7):45-48.

[16]徐奇渊.轮胎特保案的警示:中国贸易政策应该反思和内省[J].国际经济评论, 2009:49-50.

[17]闻媛.关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功能定位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评论, 2008(3):34-39.

[18]夏丽萍.浅析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J].商场现代化, 2008:10-11.

上一篇:政府采购对策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浅析政府采购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