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对策分析论文范文

2023-09-23

政府采购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一、对招标原则以及主要程序进行有效落实

现阶段较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招标采购工作,在有关文件中不难看出,要求较为严格的部分就是物品采购流程以及与其相关的操作流程,公平、公正等重要原则也适用于招标采购中。招标采购等信息必须要是公开透明化。投标人面向的是所有具备资质的人,在评审过程中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在选择中标人时需要依据评标的主要办法,在进行确定时也还需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招标准备、审查资格、拟发相关招标文件以及勘查现场活动的措施才是完整的招标流程。除此以外有关文件的编制、招标的预备会、评标委员会的组成以及其他环节的工作也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的。只有依据公平公正原则以及以上基础流程才能进行后面的采购行为。

二、招标前的每一项工作情况都应该受到重视

(一)重视市场供应商

采购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市场供应商,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选出适用、价优的产品是招标工作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为了可以有效地保障招标工作的公正性,我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着招标工作的实施。可是,每一位招标人都希望在招标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最好的结果。所以,需要专业人员更加准确的调查与分析产品市场的具体情况。在市场中存在着非常多的供应商,可以对招标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供应商有哪些,可以为招标提供相关的需求。

(二)设定资格条件

在开展采购活动时,产品的质量问题是较为重要的问题,供应商也存在好坏之分。这时招标人在进行采购时就需要依据相关程序,比如相关标书或者是招标公示。这种时候购买的产品也不一定就是非常优质的,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损害招标人的利益。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招标人就需要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需要对供应商的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谨慎调查与备注。可设置一定的要求,保证参与到竞标的都是信誉好、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这期间不可以随之设置要求限制投标人。公平、公正也是投标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如不遵循此原则,后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大企业而言,如果项目非常多,那么就会增加采购数量和次数,对供应商的管理就需要进行分级和分层次。结合以往的分析可知,在进行招标活动前,需要充分了解市场供应商的情况,了解的方式是对其进行市场调研。

如果是比较复杂的供应商环境,就会存在许多的潜在投标人,所以在进行选择时必须要依据相关的规定,结合公开招标的多种形式确定一些供应商,采购的项目和范围都在确定的供应商中完成。

(三)需要提高人员执行能力

能够使政府可以实现科学采购的有效前提就是政府采购预算,其不仅可以使采购效率得到提高,也可以使采购的成本得到降低。现今采购预算虽然编制在了少数的地方政府之中,但是却没有被很好地执行下去。少数的领导层没有意识到采购预算的重要性,导致采购预算还不够完善,不具备有关的约束指导,所以也就没有很好的执行效果,应该注重执行能力的重要性。

(四)需要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方式

在进行政府采购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之中,不同的采购方式应该对应不同的采购情况。在采购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没有明确的界限分别各采购方式,需要更进一步思考采购方式的特征和采购规模的因素等。

(五)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的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有说明,行政机关和采购代理公司不可以存在任何形式的利益联系。可是在现实采购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就需要严格监管管理制度,也必须要有专业的、谨慎的采购人员进行采购。

三、需要对采购策略进行统一与完善

(一)反馈产品的质量

现今,统一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在招标领域中形成,招标人在进行招标时可能会在产品及信息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但是,由于一些数据信息的不准确性,导致了可参加竞标供应商质量的参差不齐,也会掺杂一些各方面都不达标的供应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供应商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中标,这种情况会对业主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同时,需要了解有关产品的数据信息,为了保障后续采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不再出现,就需要在已有的文件中找到解决之法。

(二)加强全生命周期成本意识

全生命周期成本是采购领域中需要倡导的意识,现阶段比较受到关注的研究活动是采取什么方法可是使设备的成本达到最低化。人员费用支出的精细化操作需要在设计、选型、采购以及维修等方面完成,这样生命周期成本才会被更好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在设备采购人员方面来说,只针对采购而言,需要各方面人员的相互配合。

1、低价中标后出现的设备质量情况

低价中标项目以后,在设备质量的选择上就会稍微差一些,从而就会影响到后期的使用质量,这就需要业主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就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供应商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价格导致了产品质量较好的供应商与产品质量较差的供应商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竞争。因此,对所有供应商的管理也要进行分化。

2、后期的运营成本因为中标价格低而持续上升

低价中标较为重要问题表现方式就是全生命周期的成本高。设备招标的采购人员是预料不到这种情况的。后期设备运行时间较长的状况被某些厂家所看中,这时就会采用低价中标的方法。对于业主而言想要不出现以上的问题究竟要采取什么方法就成为了现今亟须解决的问题。与日常维护有关的清单都需要通过文件详细标记处来,同时给出相关报价,最后确认是否要在投标总价中计入相关报价,由此后评审就完成了。

(三)具有较好的供应商渠道

市场情况通过在采购的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一些方面是其体现出来的极大特点:

供应商的选择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现今已有很多大型企业都优化且改变了传统的供应商管理模式,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打成共赢。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话一直流传于供应商市场之中,从对设备了解的程度来说,卖方永远要超于远方,所以,买方和供应商二者之间需要相互信任,以此二者的合作关系才能得到确定。

(四)关注中标后的价格状况

可以有效衡量招标采购具体工作的数据导向就是招标价格。竞争性是招标采购行为自身的主要特点,由于利益的驱使导致了某些供应商会采取一些方式来提升自身利益。

四、结束语

结合上文可知,这种采购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性、程序性以及规范性等特点同样也适用于招标采购。有许多问题会暴露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之中,更有可能会影响到采购的目标方向,因此,在进行实际采购之前应该提前准备好所有环节。与此同时,也需要保证采购流程的合规性以及优质的设备质量。操作的主要目标还包括质量技术的合理性,这样不仅会把其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也可以使招标采购中的效能得到增强。

摘要:政府在进行货物采购与服务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多的内容, 现实中有许多因素能影响到其落实的情况, 特别是在实施了招投标以后。为了可以使现今这种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就需要对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的采购管理进行强化。现今政府采购基本上都与网络相结合, 在线上就可以完成采购工作, 以下说明了在进行网络采购时具体需要怎么做。本文主要对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采购管理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实施后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采购管理

参考文献

[1] 肖萌.高职院校图书馆中文图书招标采购的实践与探索--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06:36-40.

[2] 汪才华.招标投标制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解决办法思考之三--招标采购中的项目业主负责制和乙方资质管理思路探讨[J].招标与投标, 2015, 06:8-11.

[3] 杨洁.探讨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中的招标采购及合约管理[J].科技风, 2012, 01:267.

[4] 高丽波.刍议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采购管理[J].数码设计 (下) , 2019 (1) :149.

政府采购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变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变化体现在两方面:一、会计科目的变化。将会计科目分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变动部分在于删除一部分有关医疗收支方面的会计科目、财政科教类科目, …一起统称为“事业收入”。并且还可以通过核算需要, 设置一些明细的科目,增加了财务核算方面的科目,并取消了特色的一级科目。二、核算方式的改变。公立医院可以同时存在两种会计系统和两种会计核算系统,主要体现在“平行记账”方面——预算会计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

二、当前政府会计制度的不足

(一)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在传统的观念影响下,很多医院都不重视财务管理,仍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而且缺乏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导致财务管理这部分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在医院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靠经验进行投资,而不是运用财务管理进行分析,这种投资比较盲目,风险系数高。这需要医院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没有一个比较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因为长期实施计划经济,医院很多员工的工资以及福利都是从政府财政方面承担的,这导致许多医院管理人员没有管理理念,而且危机意识不足,不够重视财务管理体系。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应该包括: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综合性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五方面。例如一些预算应该是由财务部门以及归口管理部门同时制定监督,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医院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报表比较单一,没办法在多变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执行任务。一旦编制预算表的方法出现问题,医院财务预算这一部分将会失去作用。同样的,在医院对于策划的具体执行过程,也会出现缺乏监督或者管理等问题,超支现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常见,导致预算这个环节彻底失去作用。

(三)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在现代化社会中,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依旧是来源于专业会计,能够深刻了解医院各个部门的具体流程和业务的人才寥寥无几,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机构,在多部门和多业务的重合下,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需要有高度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总,因为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专注自己的财务领域,并不了解医院这个大市场,没办法针对市场做出参考性的财务分析报表,导致医院不能够延伸业务。而医院的医生和管理人员又缺乏财务知识,没办法给财务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需要医院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观摩学习,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熟练能力,培养能够管理财务和精通医院业务兼具的复合型人才。

三、医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策

(一)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核算的规定

新制度推出实行“3+5”模式(预算会计、会计要素以及财务会计间)衔接的会计模式,对现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需要医院财务人员及时研读政府会计改革材料,学习国家会计改革精神,认真领会会计改革的重要意义,必须掌握政府会计改革的具体内容,能够清楚其中的关系,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充分落实好新制度的实施。

理清政府会计体系中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体系有会计基本准则、会计具体准则、会计应用指南、会计制度以及医院会计核算手册五大内容。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由基本准则进行统筹;具体准则规范具体经济业务或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原则;应用指南进行细分具体的业务或报告原则等。

需要弄清楚政府会计制度核算的相关规定,规范化的进行会计核算。这就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根据新旧政府会计制度,对核算方式进行了解。新制度的核算、记账以及会计要素等部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医院财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新旧制度间的差异, 了解平行记账。

(二)对医院资源进行重新规划

设置会计科目体系,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并且对医院的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应该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收集信息,对医院本身进行一个评估,根据市场,对医院的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新地分配。这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时刻监督市场的动向。之后财务应该对医院的资产流动、盈亏负债等进行研究报告,了解医院的偿债能力,这样在制定中长期决策时,能够对医院的医疗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在人员配置上,医院应该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保证各尽其职。还需要对人员安排定期的培训,来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技术和责任意识,确保医院的专业性和素质化。最后就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项活动来加强财务人员的实践经验,杜绝纸上谈兵。合理运用政府会计制度,最大化地实现医院的资源配置最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目前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不能完全落实到具体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但是随着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培养学习,财务人员对这项政策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给医院带来了机遇,这项工作的改革,本身就是基于建设现代化财政制度所提出的,所以未来能够更加适应现代化的社会。这就需要医院能够加快脚步,跟上改革速度,尽快融入全球化竞争中。…

摘要:从2019年1月1日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始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 (财会〔2017〕25号, 以下简称新制度) 。原制度和新制度对比,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医院也将会实行新制度。本文将医院原制度和新制度的不同以及优缺点方面入手, 重点分析医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难点, 并对原制度和新制度的衔接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顺利落实新制度。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 冯欣, 徐力新.对公立医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财会通讯, 2018 (25) :100-102+129.

[2] 郑大喜.《医院会计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设想[J].现代医院管理, 2017, 15 (05) :74-79.

[3] 冯晓燕.对公立医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财会学习, 2019 (06) :107+109.

政府采购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风险的成因

(一) 地方财政资金紧缺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诸多地方政府为了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安排了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但由于地方财政资金先谷底紧缺, 这就给融资平台带来了巨大的融资压力。面对不断安排的城市建设项目和越来越大的资金需求, 融资平台就不得不继续融资, 长此以往, 融资规模越来越大, 负债总额越来越高, 融资平台不堪重负。

(二) 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政府、地方财政或国资委等部门出资设立, 当前诸多地方融资平台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情况, 如董事会、监事会不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健全、政企不分、监管不到位等等, 很容易造成企业经营管理无法紧跟市场规律, 造成投融资资金利用率低等情况, 决策失误现象多发。

(三) 对外担保管理不规范

造成融资平台负债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外担保管理的不规范。在地方平台的融资过程中, 时长出现以财政担保或企业之间互保来筹措资金的情况, 而这些担保行为又与地方土地出让价格、企业资金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和国家相关政策息息相关, 其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 就非常容易出现连锁式反映, 造成担保违约的情况出现。

(四) 项目投资不够科学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财政项目投资, 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在投资决策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科学论证, 导致盲目投资的现象多发, 一些项目确定后迟迟无法开工建设, 还有一些项目投资收益时间过长, 这都造成了大量融资资金的浪费和地方平台负债风险的增加,

(五) 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由于当前诸多地方融资平台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健全, 地方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对融资平台的实际经营情况、融资贷款使用情况、担保情况、负债情况等都无法准确了解和掌握, 这就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国家政策或者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 地方土地价格出现下降, 那么极容易导致地方融资平台无法继续融资, 偿债困难, 进而对地方财政带来巨大的冲击。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风险防范对策

(一) 完善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

地方投融资平台要按照公司法及金融、债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厘清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 明确政府部门与企业董、监、高人员职责权限, 逐步树立权责分明、决策准确、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推动融资平台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二) 规范融资平台项目投资管理

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项目投资管理, 政府和融资平台的投资范围要尽量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重点项目等方面。而对于一般性的中小项目, 尽量鼓励民营企业来投资实施。对于一些投资额大、社会影响广泛、专业性强的项目, 尤其要注重前期论证工作, 确保项目科学决策、有效投资。同时, 要联合地方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项目投资资金的监管力度, 对融资平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把控, 确保资金的安全、规范和高效使用。

(三) 严格对外担保程序

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严格政府财政担保以及各种隐性担保, 财政部门不得为投融资平台作融资担保, 防止财政债务危机。投融资平台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不得相互担保, 属特殊情况的必须一事一议, 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

(四) 加强融资平台信息披露

要建立完善地方投融资平台信息披露制度, 明确规定应当披露的信息内容及范围, 对地方平台资本金状况、负债规模、承担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贷款情况、项目担保情况以及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等, 必须依法定程序予以及时披露。

三、结语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推动地方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创新性投融资方式, 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作为政府部门和融资平台, 要紧跟国家政策, 准确把握市场, 科学经营管理, 真正发挥出融资平台的作用和潜力。

摘要:近年来, 为加快推进地方城镇化建设, 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推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 设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大规模筹措资金, 有力推动了地方城市建设。然而, 随着融资平台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也导致了各级地方政府负债明显增加, 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和隐患。本文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风险出发, 分析其成因及对策, 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参考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风险,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 孙丽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融资模式、风险管控和信息披露[D].东北财经大学, 2015.

[2] 刘满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成的动因与负债风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2012.

政府采购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是近年来图书馆规范图书采购流程的主要模式,文章分析了公共圖书馆在图书采购公开招标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提高评标专家专业素养、建立图书供应商评价体系和标准、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公开招标

1 背景

近年来,随着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图书馆各项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见》的通知,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实施,让图书馆在招标采购实际操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图书馆进行图书采购提供法律依据,为供需双方提供了法律保护。

在此大背景下,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投入,逐年增加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经费。通过图书采购公开招标,公共图书馆可以选择优秀的图书供应商,节约采购成本,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能。

2 公共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2.1 无法满足图书采购特殊性要求

在政府采购目录中,图书是作为货物进行招标采购的,但图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因图书馆采购的图书品种多、数量大、批次多、专业性强、售后服务要求高,所以无法单纯把图书作为货物进行采购。图书采购具有不确定性,图书馆在招标时,图书还处于出版发行阶段,其实招标招的只不过是图书供应商的供货权,而非图书本身。在中标以后,供应商才能根据图书出版发行情况为图书馆提供采购信息。同时,采购后的图书由于需要经过分类、编目、典藏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后才能入藏,需在招标时明确和进一步细化,因此,图书采购不单单是采购货物(图书),更是一项包含服务在内的综合性项目。

2.2 评标专家专业素养欠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专家库抽取的专家大部分都未从事过图书馆工作,对图书招标工作更是了解甚少,毫无权威性可言。笔者发现,评标专家有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有的从事财务工作,甚至有部分专家已经退休多年,他们的理念已跟不上图书馆的发展,知识更新不及时,对图书采购招标的特殊性要求和售后配套服务不了解,只能从投标供应商标书承诺的表面内容来进行判断和评价,缺乏用专业的视角对投标供应商进行客观评价。

2.3 现场评标局限性因素较多

评标专家对书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采购方在图书招标中选择信誉好、有服务能力的供应商。但目前的招标模式是根据投标方提供的材料,由政府采购中心组织专家现场进行评标。参加投标的图书供应商资质不同、规模不同,其实际的供货能力和服务水平很难在现场评标时进行判别。评标专家在审核投标文件和原始材料的过程中,对投标方提供的投标文件也是真伪难辨。招标流程过于程式化、简单化,图书馆对投标方的资质、供货能力及服务能力缺乏前期调研,加之评分项目设置不科学,这些都是影响现场客观评分的原因。

2.4 招标文件缺乏严谨性

招标文件要严格遵循《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些文件不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文件,也是在完成招标工作后图书馆与中标方签订采购合同的主要依据。因此,图书馆在制作标书时一定要用词准确、语句严谨、体例规范,要将标的的全部要求准确无误地表达清楚,便于双方共同信守执行。但是,由于图书供应商的性质不同及图书市场的良莠不齐、供货渠道复杂、图书品种多样,加上图书采访人员对招标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不足,他们在制作标书时容易设定不适用的条款,还存在用词不准确、语句不严谨、体例不规范等问题,使招标文件缺乏严谨性,不利于招标过程中工作效率的提升。

2.5 图书供应商不固定,不利于长效管理

公共图书馆根据经费下达情况,其图书招标工作每年至少要进行1~2次,甚至更多。由于招标流程繁杂,招标人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招标的不确定性因素造成中标供应商的不固定,有的图书馆每年都要更换不同的供应商,给图书馆采访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图书供应商和图书馆双方由于合作的时间短,缺乏相互了解,在履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履约不达标且给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图书供应商,图书馆无法对其采取行之有效的惩罚措施。图书馆希望馆配供应商能够相对固定,至少有两年或者三年续约合作,有利于图书馆对图书供应商实行长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 公共图书馆图书招标质量保障方案

3.1 做好采购需求沟通

图书招标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并且手续繁杂、招标过程长,因此,图书馆与政府采购中心要保持有效沟通,便于其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对文献招标的各项业务要求,最大限度地避免招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缩短双方的磨合时间,提高招标效率。招标工作前期的良好沟通,可以有效避免招标文件中出现的一些违反招标法的倾向性和排他性的条款。采购中心工作人员对于招标法规和政策较为熟悉,对采购单位提出的采购申请在做好严格把关、审核、登记的同时,可以为采购方提出合理的采购意见和建议,图书馆和政府采购中心要经过多次沟通才能形成比较成熟的招标文件。同时,图书馆也要及时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对经费计划和使用进度进行把控,保证招标资金按时到位并合规使用。图书馆在招标前通过有效沟通可以少走弯路,有针对性地设置技术项目和服务要求。

标书制作人员必须在充分做好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与上级主管部门、财务、政府采購中心等进行有效沟通,在确保本年度采购经费已下发的前提下,才能向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递交年度采购和经费使用计划方案,完成财务审批手续,进入公开招标流程进行采购。同时,图书馆要对图书出版动态和发行市场进行全面了解,熟悉和掌握图书供应商的规模、业绩以及和其他图书馆合作的情况等。另外,图书馆还要明确本馆图书采选的范围,对重点出版社比例和当年新书采到率提出要求,采购方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招标服务条款。

3.2 强化评标专家常态化管理

目前,图书招标评标专家都是从本地区政府采购中心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的,由于某种原因,图书馆一些具有采访经验的专业人员很少能进入专家库,而被抽取的招标评标专家大多没有直接从事过图书采访工作,缺乏图书馆专业工作经验,对图书发行市场走向和动态信息不熟悉,评标能力欠缺,给招标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政府采购中心要严格审查评审专家准入资格,建立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制度和专家信用制度,对入库的专家进行定期培训和综合评标能力考核,确保评标专家能依法依规进行评标,促进招标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3.3 重视对图书供应商的综合评价

3.3.1 加强图书供应商资质预审。选择优质的图书供应商对图书馆尤为重要,通过资格审查可以提高门槛,有效杜绝不良书商参与投标。图书馆可以预先对一些图书供应商进行摸底调查,通过一些权威机构或网站逐一了解其经营范围、信用记录、物流基地、业绩、图书编目和加工能力等,必要时相关人员也可以前往供应商物流基地或者卖场进行实地考察,以掌握图书供应商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水平。

3.3.2 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图书馆做好采购工作的前提是选择优秀的馆配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但目前图书供应市场鱼龙混杂,因此,图书馆必须建立全面科学的图书供应商评价体系。但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对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建模,对图书供应商的规模、供货能力、服务能力、业绩、影响力等情况进行科学测评。然而,图书馆没有资质更没有能力独立完成此项工作,必须由专业评价机构对图书供应商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并进行动态跟踪调查。另外,图书馆也可以委派业内专家和采购人员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置,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评价体系。

3.4 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内控管理制度

图书馆应加强图书采购招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提高图书采购公开招标工作的规范性。图书馆应对采购计划、招标方式、采购信息发布、评标情况、采购实施、履约验收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构建政府采购框架下的内控体系和制度,形成制度保障,确保采购过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提高采购经费的使用效能。

3.5 对图书中标商的履约行为进行约束

3.5.1 签订有效合同。在招标工作结束后,图书馆应及时与图书中标供应商签订图书供应和服务合同,明确双方应承担的义务和违约责任,双方应就违约事项约定解决方式以及法律责任,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图书馆与图书中标商签订的合同内容应包括供货范围、新书订到率、重点出版社比例、物流、编目数据和加工方式,以及图书包装要求及验收标准、交货时间或完工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保障供需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3.5.2 督促图书供应商认真履行合同。在招标工作结束后,图书馆与图书中标供应商已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各中标供应商开始按照合同条款约定供货。在图书订购、到馆验收、编目加工过程中,图书馆必须尽到持续监督的责任,以督促图书供应商认真履行合同,确保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

4 结语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颁布实施,反映了依法治国在图书馆领域的新成效。公共图书馆图书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是依法强化社会监管责任的要求,能有效降低图书馆的采购成本,节约财政资金,能够较好地促进图书供应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童庆松,应长兴.图书馆文献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编制问题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4):27-29.

[2] 刘亚芹,刘传玺,张宁林.试论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招标采购工作质量控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60-6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EB/OL].[2015-02-2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2/27/content_9504.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EB/OL].[2018-01-04].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8-01/04/content_2036284.htm.

[5] 刘自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存在问题及对策[J].招标与投标,2013(10):37.

[6] 胡敏.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工作的思考[J].情报探索,2015(2):98-100.

[7] 刘丽艳.基于馆配市场的中文图书采访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67-69.

(编校:马怀云)

政府采购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作为流域管理机构基层单位,如何加快政府采购改革步伐,完善监管机制,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拓宽政府采购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流域管理机构;基层单位;政府采购

1 基层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现状

1.1 政府采购制度日趋完善,政府采购观念渐入人心

作为国家财政三项体制改革之一的政府采购工作,人们由最初的陌生逐渐变得熟悉,制度日趋完善。比如,车辆统一保险自实施政府采购后,由最初个别单位的态度不积极、问题较多逐渐变得工作理顺,逐渐形成共同遵守的一项制度,对推动政府采购工作进步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1.2 政府采购工作开展更加切合实际,注重实效

按照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加上基层单位经费不足、资金短缺的实际,基层单位在资金使用上更加重视实效。采购过程中,政府采购人员切实履行责任,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1.3 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更加公开透明

与以往相比,各单位政府采购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强,部分单位政务公开项目中就包括需要公开的政府采购内容。同时,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力度也在加大,职工关注和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多部门、多层次人员的参与确保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透明、规范、有序。

2 基层单位政府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1 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

政府采购制度大幅改变着以往的采购方式和规则,而传统的采购习惯难以在短期内予以彻底改变。机构虽然设立但作为新生事物的政府采购体制仍处于发展阶段,人员不到位、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情况较多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2.2 政府采购缺乏预算和计划性,采购程序不规范

流域管理机构单位分布相对分散,较难形成集中采购,政府采购计划与实际脱钩。基层单位实施的政府采购大部分是零星采购,数量少、价值低、集中程度不高,难以形成集中采购规模效应,且采购成本高、效益低,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3 基层单位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3.1 健全政府采购体制,完善政府采购运转机制

开展政府采购必须建立岗位设置合理、人员分工明确、制约措施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一是在市局以上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必须分设,职能分开;二是编制采购预算、规范采购程序。根据采购计划,综合汇编形成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分批下达给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三是建立政府采购专户。从会计核算方式上,遏制单位擅自采购的行为。

3.2 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建立单位联合采购体系

若使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就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采取规范化政府采购操作程序。一是工作流程要规范,“计划申报—审核采购必要性—审验资金是否到位—编制集中采购计划—发布采购信息—组织政府采购—签订合同—验货—付款—售后服务”是一个完整的采购流程,基层单位不得随意简化工作程序;二是采购要求拟订要规范。曾出现的招标信息拟订不规范,技术参数不清晰、质量要求和售后服务不明确、文书条款不全、格式不规范等问题严重损害政府采购的效果,因此拟订政府采购要求务必专业、细致、明确、规范;三是档案资料管理要规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政府采购文件的法定保存期限是“至少保存十五年”,需要各单位对政府采购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同时,针对基层单位采购资金量少,规模相对较小、采购零散的特点,打破基层单位间采购界限,建立单位联合政府集中采购体系。

3.3 完善和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管机制

流域机构政府采购工作目前仍然主要依靠内部监管,上级管理部门和本级主管部门需要通过参与政府采购活动、采购过程公示、审核采购资料等形式,实施对采购机构采购行为的监督。同时要做好外部监督,通过纪检、监察、审计和广大职工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促进政府采购在监督制约机制下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政府采购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式,即PPP模式近几年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发展速度较快。PPP模式的引入是解决政府债务负担,更好地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PPP模式自身的特点和立法的不完善等,如果运用不当,会导致政府债务的进一步加重。本文针对这些债务性风险的产生原因,如风险的分担难度大、不合理,资产证券化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PPP模式 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债务性风险

1 PPP模式的现状

1.1 国内PPP模式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首次引入了PPP模式,并采用BOT方式建设基础设施。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等的影响,PPP模式一直发展缓慢。2013年,中央明确表示:将PPP作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重要手段。此后,中央PPP政策呈现出推广密集式、行业全面性和操作具体化的全面主导特征。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此文明确了要在能源、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PPP模式,将PPP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带动了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对PPP项目建设和投入的热情。

截至2017年9月末,我国PPP入库项目数共计14220个,投资额17.8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2388个,投资额4.1万亿元,落地率35.2%。全国入库项目和落地项目均呈逐月持续稳步上升态势。按PPP管理库地区项目数排序,前三位是山东(含青岛)、河南、内蒙古,项目数合计占入库项目总数的27.2%;湖南、贵州、云南投资额居前三位,分别为8160亿元、7742亿元、7468亿元,合计占同口径全国总投资的23.1%。项目数量和投资额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PPP项目的建设涵盖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19个行业,其中交通运输、公共工程等领域所占项目数量和投资额较多且发展较快。

1.2 政府债务性风险的存在

PPP模式的运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政府的债务问题,但是并不一定能有效释放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由于许多情况下都会产生政府的推定责任,以及缺乏成熟完善的法律等,如果PPP模式运用不当反而会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导致出现新的债务问题。并且这种债务风险的转移存在局限性,因此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政府性债务不同于政府债务,后者主要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直接债务,前者除涵蓋后者外,还包括各类政府的隐性、或有债务。各类担保、救助等或有债务并不必然是政府债务,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政府债务[1]。即一旦某些潜在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潜在风险就会显性化,称为政府的直接支出责任。PPP模式下政府性债务有显性和隐性、直接和或有债务之分。

2 PPP模式下政府债务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许多情况下都存在政府的推定责任,由此产生政府的债务

政府为了吸引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PPP项目的建设中来,通常会承诺一些运营补贴以及配套投入,这就加大了政府的直接显性债务。而政府对融资、需求、收益等方面的担保和承诺,实际上是一种风险补偿,一旦PPP项目效率低下,不能带来足够的“使用者付费”而触发了风险条件时,政府就必然承担补偿支出责任[2]。而政府基于公众压力、道义责任等对PPP项目的补贴,以及PPP项目失败后的救助也构成了政府的推定责任,加大了政府的债务负担。

2.2 风险的分担难度大、分担不合理

PPP模式下的风险分担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共担风险的条件下,在风险管理中,正确地处理双方的责任以及利益。风险分担的准则:风险应该由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而控制力的概念则包括是否完全理解所要承担的风险、能否预见风险、能否正确评估风险对项目的影响、能否控制风险的发生、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否管理风险和风险事件发生后能否处理风险带来的危害[3]。基于此,政府应该合理评判各方的风险承受能力,而这具有难度大、复杂性高的特点。另外,政府不能够将风险全部转移给私人部门。否则一旦私人部门无力承担项目失败的损失的时候,政府又会承担“兜底”的角色,加大了债务性风险。

2.3 资产证券化加速政府债务性风险的积累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盘活PPP模式下的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风险的转移,降低融资的成本。但资产证券化的这些功能会使政府债务性风险进一步加大。

就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而言,由于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政府可能会增大对于PPP项目的开发力度,那么就有可能会进行一些相对来说质量较差、风险较高的项目,这就使得政府自身承担的风险逐步积累并且加大。

就风险转移方面,我国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SPV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SPV,而是政府信用企业形式的SPV,其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是政府。PPP项目公司收益权的转让并没有实现风险隔离,而只是风险的相对转移[4]。另外,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信用增级过程,虽然使部分风险从项目公司移出了,但并不是全部,因此还有部分风险仍然被保留,政府债务性风险就是其中一种。

2.4 缺乏成熟完善的法律法规

虽然近期有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以及中国保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支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等,但是我国目前尚未颁布专门的PPP管理法规和条例。这样,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约束,政府和私人部门都可能缺乏契约精神和信用,这会加大双方合作的风险。没有成熟规范的法规作为参考,可能会降低PPP项目运行的效率,增加项目的交易成本。这都会导致政府债务性风险的逐步积累和加大。

3 解决PPP模式下政府债务性风险的途径

我国PPP模式下政府债务性风险的解决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3.1 健全与PPP模式有关的法律制度和体系,完善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实施细则

在项目的识别阶段,应该出台专门的项目物有所值(valueformoney,VFM)评价指引,将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支出成本现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publicsectorcomparator,PSC)进行比较,并尽快落到实处。在采购阶段,可以完善采购法、采购管理办法等方面的法规和条例。出台口径统一、规范合理、不存在冲突问题的法律法规,并及时修订或清理以前出台的不再适应当前PPP模式发展的法规,做到PPP模式的运营有法可依,从流程上规范并降低政府债务性风险。

3.2 控制PPP项目的投资规模

韩国政府规定,政府担保的现值不得超过当年财政支出的2%。在匈牙利,不得超过当年财政收入的3%[5]。财政部2015年4月发布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要求“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不应超过10%”。从项目规模上规范PPP的投资额,结合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合理安排项目规模,从开始阶段就对财政风险进行了合理和有效控制,避免因PPP项目的数量过多、规模过大而导致地方财政支出的较大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政府债务性风险。

3.3 成立一个政府PPP项目专用账户

根据PPP模式运作和管理较为成熟的国家的经验来看,拥有一个对PPP政府债务拨款的独立账户,可以使政府对一年内PPP偿付有一个总体把握[6]。南非会计标准委员会(ASB)于2008年12月制定了对PPP项目指导的会计原则,该指导原则指出,与PPP相关的资产债务也应该包含于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根据土耳其《公共财政管理和控制法》,政府公共账户应该确保所有收入、支出、担保和债务都被记录在内,都应在权责发生制下的财政年度账户中有所反映。因此,我国应该成立一个政府公共賬户,每年根据PPP项目的实施和运营情况进行一定的预算、投入和补贴,并专门记录PPP项目的收支情况,将这些信息列入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并及时进行信息披露。这样就加强了信息的分类化、专门化管理,提高了PPP模式运作过程中的透明度,进一步减轻了政府债务性风险。

3.4 建立和加强PPP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提高相关信息的透明度

由于市场存在交易成本和摩擦,市场存在失灵,这会导致市场效率的损失,减少社会收入分配,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会使政府债务性风险进一步加大。恰当的PPP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和报告制度,将有助于政府完善对财政承诺的综合评估和明确PPP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潜在影响。应该将与PPP项目有关的基本信息、重大事项和进程予以公开,比如项目的名称、项目的类型、项目的主管和负责单位等,以及项目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将这些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这样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5 加强对PPP模式下政府债务性风险的监督和评估

风险管理的流程就是识别风险、计量和评估风险、对风险实施管理。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督,以损失预防为目的,从根源上避免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并且由于利益集团的存在,利益集团可能会俘获管理者和监督者,使管理者和监督者提供有利于他们的监管,这就需要监管机构保持客观、独立的态度,以PPP项目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重点监管对象,一旦发现潜在的风险,立即向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方法管理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则可以采用一些金融上的量化统计分析技术,如蒙特卡洛模拟、或有要求权等来估计和评价风险发生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更好地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吉富星.我国PPP政府性债务风险治理的研究[J].理论月刊, 2015(7).

[2] 董再平.我国PPP模式政府性债务类型及特征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6(9).

[3] 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J].建筑经济,2008(4).

[4] 王经绫,彭佼蛟,赵伟.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政府债务性风险问题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7(9).

[5] 周小付.公私合作模式下的财政风险:基于产权的角度[J].地方财政研究,2013(3).

[6] 马恩涛,李鑫.PPP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与启示[J].当代财经,2017(7).

上一篇:证券市场风险防范论文范文下一篇:林产品贸易与林业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