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13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丰富了中职教育途径和模式。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极大的弥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对中职物理教学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出来,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当前中职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自身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出发,分析了中职物理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并深入探究了现代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希望对全面提升中职物理教学水平有所帮助,能真正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    键   词]  中职物理;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他们才会自主进行学习。素质教育背景下,在中职物理教学中,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出来,通过构建学生学习需求的中职物理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更好地掌握,以此实现课程改革目标,能为后续学习、就业夯实基础,促进中职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一、在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

首先,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使抽象乏味的物理更加形象化和生动化,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接受。同时游戏化教学、仿真模拟、创客设计等形式的运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更加形象和丰富,将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促进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其次,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到中职物理教学改革中,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将物理实验过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能使学生对实验操作细节更好地观察,使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习惯更加正确和规范,并因此提高了中职物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在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途径

(一)在课程导入中利用信息技术,密切与中国历史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中职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科技历史。可以从物理中中国古代科技的传承入手,有效利用这些技术知识,记忆传承引导学生来全面地认识世界,更好地利用所学的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构建良好的科学思维。同时,在物理教学的导入环节,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课程学习观念,对中职物理的价值有更好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重力”的过程中,可以利用3D动画和仿真软件,再现古代战场的画面,在情景模拟中,让学生讨论古代战争中,哪些机械和作战方式是使用到了重力的相关知识的,并让学生思考,重心在古代攻城机械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这些画面无法在现实中模拟,信息化的仿真和动画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便于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验证方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对古代战场的分析和专业学习活动的回忆和思考发展自身的思维,通过研究重力在中国科技历史问题中的使用,探索和发现物理知识的实际价值。这样,在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有助于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尊重科学事实的品质。

对于某个事物及现象,能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开展自主化的思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能主动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在全面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实施合作探究模式,在巩固所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演示实验操作中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物理实验环节和知识内容学习紧密相连,能有效全面保障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实验活动,有助于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整体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有很多方法,比如说老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这样对老师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不能只是简单把知识教给学生。老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之前,要带领学生先学习实验的原理,让学生对这个实验有大概的认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参观器材,然后在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

老师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展示实验过程,学生可以操作仿真软件,自学实验过程。例如,学生做打点计时器的时候,老师会先介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作用,但是打点机器的结构,分析不是很清晰,也不可能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拆解开来让每一个学生观察,这样耗时又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仿真3D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展示整个打点计时的过程,也可以拆解每一个部件,并进行说明,既展示了过程,又显示了结构标注,学生能在动手实验之前,清晰地了解每一个结构在实验中的作用,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和正确实验的结果。(如图)

学生通过做仿真演示和动手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让他们逐渐喜欢上学习物理。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及困惑。在问题解答方面,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积极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鼓励学生能通过多渠道来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投入科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初步实现中职物理课程改革目标。

(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为了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情况有准确把握。通过专业课程内容和物理课程的整合,构建完善的物理课程体系,以彰显中职办学的特殊性,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特点,教师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物理教师应重视自身的信息化业务能力,并从岗位要求出发,落实教学管理各项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关于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的训练以及考核。在具体的信息技术强化环节,应首先重视掌握具有良好的信息化意识及较高素养,能掌握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具有较强的获取和应用教学信息化处理的能力,熟练掌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专业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真正实现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教师在物理课程内容中有效融入信息技术,通过以上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由此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获取。同时,通过自主探索和模拟操作,还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更好的掌握,由此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将来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夯实基础。

总之,在中职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教师创建职业教学体系下的物理课程机制。通过与物理课程内容相结合,将专业教学元素适当融入。同时,对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要点要紧紧把握。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锻炼。通过生活元素的融入,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高度重视,促使学生在专业领域中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在彰显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同时,促进中职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季本龙.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研究: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为例[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33-34.

[2]封莉,王静.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综述[J].信息与电脑,2016(5):126-127.

[3]相方莉.淺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软件工程师,2014(8):23-24.

[4]滕藤.浅论微课资源的开发[J].科技风,2014(11):217-218.

[5]黄文进.浅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8,24(24):10-11.

◎编辑 马燕萍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物理困难生的心理障碍

1.1 意志障碍

学生意志品质的好坏, 对教师实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本人发现大多数物理困难生, 往往不是由于智力低, 而是因为意志力薄弱, 主要表现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兴趣。

1.2 情感障碍

主要原因是教师或家长对困难生期望值过高, 教师教育不得法, 忽视个性的差异。物理教师如果能组织既形象生动又直观准确的实验, 运用深入意境、唤起想象、妙趣横生的物理语言, 引导学生去领略物理世界的无穷奥秘, 那么伴随的将是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相反, 枯燥和权威式的讲解只会带来被动以至消极的态度和体验。

1.3 思维障碍

物理思维能力具有概括、间接、深刻、抽象的特点。由于思维广度不够, 困难生常常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技能, 只会生搬硬套, 不能把各种物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 因而往往抓住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它方面。

2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物理教学中, 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物理被认为是理科教学中难教、难学的一门学科, 特别是当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他们的基础很差, 如何让他们掌握文化课中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以便将来应用于实践, 是物理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 明确学习物理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应以物理知识为载体, 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把现在学习的物理知识与将要从事的专业联系起来, 与将来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些物理知识的作用, 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并焕发出热爱科学技术、认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为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坚强的学习毅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 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注重物理科学知识教学的同时, 应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以趣引思, 寓教于乐,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把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其积极思维, 激发其学习热情, 达到教学目的。 (3)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当今中等专业学校的物理教学应把物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入课堂, 把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与物理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 以激发学生的持续的学习热情。 (4)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 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举例生动, 表情微妙, 语言得体, 使自己的“讲”诱发着学生的“想”, 做到“声入心通”, 就能出现一个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生动场面。

3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3.1 物理教学中语文知识的渗透

物理概念重在理解, 理解就要看语文工夫了, 一切概念都要通过词语来表现, 定义是对概念内涵 (物理意义) 的揭示, 条件是对概念外延 (适用范围) 的限制, 让学生认识一个概念, 是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师要用客观、准确、形象、幽默, 大众化的语言再辅之以一些教具把一个抽象, 单调、枯燥的物理学概念, 介绍给不同层次的初学概念的学生, 学生要通过自己已有的语文水平去理解概念。例如, 通过简洁生动的故事引入物理概念,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的雷电过后房内墙上所悬宝剑熔化了, 而宝剑鞘却完好无损的故事引出涡流的概念。

3.2 物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的渗透

其实地理学中的好多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都是可以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的, 所以, 很抽象的物理学知识放在地理学当中讲可观、可感、可想, 有时会收到不错的效果。还可以同一些人类利用自然的事例结合起来, 在讲电学部分时, 介绍我国正在兴建的三峡工程和已经建成的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有关情况。这样, 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的理解, 同时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去分析一些身边的现象,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力。

3.3 物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渗透

由于在物理课本上出现了太多的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定则、定律和物理单位,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一种民族自卑感。所以在上课期间很有必要穿插一些中国的物理学先进成果, 比如讲简单机械时, 介绍《天工开物》中我国劳动人民对简单机械的发明与使用。讲声音的传播及声音发生的现象时, 介绍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公园的三处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能够产生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等等。

3.4 物理教学中政治知识的渗透

比如在讲述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时, 强调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运动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物态变化, 从光的直进到衍射, 原子核的转变等等, 都是量变到质变的实例。从而让学生明白“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唯物论观点。讲述“惯性”、“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一面和有害一面, 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只有让学生树立了唯物辨证法的观点,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 才能坚信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才能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人类在发展科学、改造自然的同时, 又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摘要:广大中职学校物理教师应当根据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做好物理困难生的引导工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 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物理困难生,学习兴趣,渗透,教学方式,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宓子宏.物理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2] 罗琳.教学艺术[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3] 吕西忠.教学与管理艺术[M].三秦出版社, 1998.

[4] 王丕.学校教育心理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8.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探究性实践平台

动手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试金石, 也是中职学校物理教学的关键点和重要手段。倡导在课堂创设有效的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积累丰富的实践能力已成为教学设计所关注的重点。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 合理创设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营造情景与知识相联系氛围使学生在发现、思考的动态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焦耳定律”教学时, 首先播出“电线着火”的画面, 创设电热的物理情景, 接着组织学生积极思考, 结合自已的亲身体验提出问题:电热的产生原因与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是什么?此时学生正处于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的阶段, 迫切等待问题的解答, 老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作出假设, 如何求证。

1.2 动手实验适度调控。

实际动手的过程是实验探究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以上的问题, 指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分组动手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 教师在原理的确定、探究方法的考虑、仪器装置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安排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适度调控指导, 这样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既参与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又培养了能力, 学生不仅学得活泼, 而且化被动接受结论为主动获取知识。

1.3 归纳反思形成结论。

归纳反思是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总结成果、验证收获的最后阶段。实验条件不同, 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可能与物理学家总结的物理规律有所不同, 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 总结实验探究过程中经验和教训, 与学生们一道探讨实验结论, 归纳总结形成基本规律和表达公式, 并归纳出著名的焦耳定律。

2 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建立探究性思维平台

实践体验是物理学的奠基石, 也是中职物理教学的根本点和重要方法。以体验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既是已有知识运用, 又有新知识获得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办法, 对促进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具体要实现以下“三种体验”。

2.1 激活经验, 联想体验。

物理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应当引导学生从自然现象中去发现物理知识同时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日常问题。如讲解“静摩擦力方向”时, 由于静摩擦力的抽象性, 学生难以理解,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坐车出行的经验,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汽车突然起步、匀速行驶、紧急刹车三种情形下, 车上乘客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为基础,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兴趣被引发, 极易从相对运动的趋势的角度分析出静摩擦力的方向来。

2.2 模拟情景, 活动体验。

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 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如“重力”教学时, 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先比比看谁单脚站的时间长, 站的好。接着提出身体一侧紧贴墙壁这侧的脚也贴墙, 谁能站的更好。学生们跃跃欲试, 却竟然一秒钟也站不了。学生边体验边思考, 终于明白了难以理解的重心问题, 重力方向问题和平衡问题。由此通过游戏体验, 纵深探讨, 可以使物理知识得到了拓展和升华。

2.3 借助科技, 动画体验。

信息时代为开展探究性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和技术条件, 一个好的多媒体动画画面, 就是一幅很好的物理情景, 可以生动表现出相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如多媒体动画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物理课件制作、过程演示、模型建立等等方面, 通过真实物理、生动、形象、直观的体验, 在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同时, 烘托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也唤起学生学习物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3 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建立探究性创新平台

逻辑推理是物理学的铺路石, 也是中职学校物理教学的基本点和重要途径。理论的推理可以说是一种要求和层次更高的创新探究, 对学生体验物理学的严密性、内在性和规律性, 提高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里重点介绍以下三种常用方法。

3.1 演绎法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较大的前提出发, 推出一般性较小结论的推理方法。在学习了一个新概念或新定律后, 学生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常常感到棘手, 找不到解答问题的切入点。基于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演绎法。如在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 可用如下推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满足在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差为一常数;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 满足在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差为一常数;推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结论。在组织教学时,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来完成探究性推理, 并体现演绎法的启发式教学特点。

3.2 模型法

模型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忽略次要因素或无关因素, 经过科学的抽象, 建立理想化模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物理学理想化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所谓的对象模型就是把我们所研究的有形的实体抽象为某种理想化了的模型, 如:理想电源、纯电容、纯电感、理想变压器、均匀介质等;所谓的过程模型, 就是把我们研究的具体物理过程抽象为某种理想化了的过程, 如:稳恒电流、磁场中通电导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模型等。熟悉并掌握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不仅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而且对开发学生智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 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3 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即从有限的个别事物归纳出一般结论的过程。许多物理定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 也反映在物理教学之中。如在“机械能”的教学中, 教师可展示“高山上静止的石块”、“拉开的弓”、“转动的风车”等几幅典型物理情景, 请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是否具有做功的本领, 因何具有能量?学生经过分析发现“高山上静止的石块”因受重力而具有能量、“拉开的弓”因发生形变而具有能量、“转动的风车”是因运动而具有能量。随之归纳出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动能的概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分析比较归纳等探究过程, 思维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应用较多的方法, 本文主要阐述动手实验、实践体验、逻辑推理等探究性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物理,构建,探究性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 陆亚东.浅谈探究教学中活动单的运用[J].中学物理, 2010, 6.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抓住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问题

在生活中, 分析事物是否变化, 变化是否相同, 以及对事物的结果进行描述时, 都要抓住事物的构成要素去判断分析, 这是理性思维的人所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 在中职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判断速度变化的多少,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是否变化时, 不仅应注意速度的构成要素是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更应注意时间这个构成要素。又如在磁通量的变化量中, 不仅应注意磁感应强度、闭合面积这两个构成要素, 而且他俩之间夹角也是它的构成要素。

二、抓住事物变化的“关键点”, 分析物理过程

中职物理教学中, 经常遇到物体在前后不同时间内、经历运动变化这一类问题, 对于此类问题只有准确的分析出运动过程, 才能解决问题。在分析运动变化时, 教师稍加引导, 找出关键点, 事物变化的过程就相对容易分析, 关键点的分析也让学生进行了更深刻的思考, 对运动过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例如分析竖直上抛运动时, 最高点即速度为0点, 它是关键点, 它之前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之后为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 那么其他抛体运动也是如此, 找到关键点, 分几个不同运动过程, 问题变得简单化了。又如在碰撞等问题中涉及到动量动能, 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 真是一头雾水, 不知如何入手, 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此类问题的关键点, 即它们刚刚接触、但没有产生力的作用时, 以及将要分离但又没有分离且没有力的作用的状态时, 找到这两个关键点, 只需确定这俩状态的速度, 问题就变得简单一些, 也就是去掉了其他的干扰因素。再如, 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面对各种形状的图形, 面对相同形状、但坐标不同的图形, 学生经常在判断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出错。教学中要找到学生的错因, 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并引导学生找出关键点, 加强对其特征的认识, 并且拓展到一般性的思考, 特举一例。

在左图中何时运动方向改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所给图像为速度时间图像, 横坐标上方为正方向, 横坐标下方为负方向;物体速度不能突变, 具有连续性, 速度由正变为负, 必须先变成0, 注意第3秒末为关键点即V=0;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面积位移来加以分析, 在横坐标上方的面积取正值, 下方取负值。同样第3秒末为关键点, 在第3秒末之前, 面积位移在横坐标上方逐渐增大, 第3秒末之后总面积在横坐标下方逐渐递减, 所以在第3秒未掉头。

关键点能否正确分析、找准对分析运动过程的有序性、准确性有重要作用。就像在生活中我们要描述历史进程, 了解历史, 也要抓住一些关键的重大历史事件一样, 才能全面掌握历史规律, 可见关键点的重要性。

三、抓住规律的本质去分析物理问题

在中职物理教学中, 物理情境千变万化, 但是物理基本知识、概念、基本规律不变, 这些规律的本质是否抓住, 是衡量思维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这千变万化中, 让学生抓住物理情境中不变的本质, 这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 为思维而教。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 一只看到纸面上的话, 另一只眼睛看纸面背后的话。”物理概念公式、规律的认识不拓展, 思维水平不提升不发散, 认识就局限于纸面、局限于特定的情况, 抓不住规律的本质, 就不能把表面上看似不同、情境实则同源问题吃透,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规律本质, 经常有意识的训练, 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促使他们架设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的桥梁, 创造新思路、新解法。例如, 将两个负温度系数温敏电阻Ⅰ、Ⅱ串联, 接在不计内阻的稳压电源两端。开始Ⅰ和Ⅱ阻值相等, 保持Ⅰ温度不变, 冷却或加热Ⅱ, 则Ⅱ的电功率在 (C)

A、加热时变大, 冷却时变小B、加热时变小, 冷却时变大

C、加热时变小, 冷却时变小D、加热时变大, 冷却时变大

分析: (1) 加热时R2↓串联分压U2↓,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Ⅰ↑,

P2无法确定, 到这里, 直接求解思维方式,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思维方式都宣告失败, 好像题目出错、无解, 注意课本上的最大功率定理吗?拓展了吗?

(3) 将Ⅰ等效为电源的内阻, 初始时, 内外电路阻值相同, 输出功率最大。无论R2如何变化, 内外电路阻值已经不相同了, R2消耗的电功率均减小。

可见 (3) 的思维水平较高, 抓住了物理情景中的本质关键点, 以条件变换法为基础的变式拓展物理概念规律的应用, 简化实际问题, 简化到最简单最基本的模型, 培养学生寻找精益求精的解法, 培养学生思维, 体现了物理教学中的为思维而教。

在中职物理教学中, 教师对物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升华, 这既能有效地揭示物理问题的本质, 又能体验方法的巧妙,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 增强学习的后劲;通过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构成要素, 关键节点, 事物变化的本质核心的认识和思索, 可以促进我们的物理分析能力, 生活中的理性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摘要:听会做错是中职学生学习物理的普遍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强化学生对事物成因、变化过程、变化规律的掌握, 发散学生思维, 提高思维水平。

关键词:构成要素,关键点,本质,提高

参考文献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正处于生理、 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 生理发育趋于成熟,但尚未最后完成,思想成熟度不尽相同。 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 一般来说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学得不是很好,要学好中职物理教程就更非易事。 中职学生由于心理上的不够成熟,很多都没有清晰的人生奋斗目标,学习上一般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对于中职学生一般都不再升学,只有少数的学生坚持学习物理知识。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物理知识太难, 见不到既得利益,不愿意付出努力。 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式也是停留于课堂听讲。

2初中与中职阶段的物理学习特点

在初中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注重学生的形象思维。 通常都是通过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简单的演示实验入手,来得到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一般是对所研究的现象只作定性的研究,相对直观,而教学要求多数以机械式记忆。 在中职阶段,物理课是在初中物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所研究的对象相对较复杂且抽象,从建立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很多都需要针对性地作定量分析,教学中还要求运用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而这些知识中主要的就是数学,且数学都不再是小学、初中的算术,而是要用到初等数学中的函数、图像、极值等初步知识。

3教学内容与专业相脱节

中职物理教学目的是为进一步的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高中物理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 我校所使用的物理教材是教育部规划的工科类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与普通高中的物理教材的知识体系相差不是很大。 教材注重物理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中职学生所学的专业联系不是很紧密。 教材内容未能考虑中职学生认知能力,也没有学生专业的实际发展,理论性的内容很多,让中职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性内容较少,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 教学内容中的物理实验方面偏少,实际操作更少。

4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日益普及, 网络也遍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们的教学应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物理实验对学习的影响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教 学的重点 之一。 多数学生喜欢做实验,但是又怕做实验。 怕做实验是因为对物理实验中的理论知识有所欠缺, 能否完成物理实验自己没有底气,缺少信心。 而少数同学对动手做实验表现不积极,遇到问题懒于思考。 很多中职学校有电子电工实训室,却没有专门的中职物理实验室。 存在部分教学实验设备缺少的问题,我校就没有力学、光学等基础实验仪器。

6课程设置不合理

过份强调专业课知识, 在课程设置上忽视公共基础课的重要性。 由于很多学生对公共基础课学习比较困难,很多学校随意删减教学内容、压缩学时,将学时增加到专业课学习中。 学时不够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困难。

针对于以上所述的形成学习困难的因素, 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切实加强物理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物理知识与专业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就一定会使学生喜欢物理课,把物理知识学得更好。 具体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6.1要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工作

尊重学生,合理调节学生情绪,正确引导学生思想。 注重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 视学生为朋友,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够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对学生错误的观点和想法合理引导,及时纠正。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对个人要有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要让学生明确中职学习阶段的目标,中职学生首要的是拿到中职毕业证,更重要的是职业资格证,对于部分学生还要对口升高职。

6.2要研究中职物理教材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有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教学过程为中心、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合理利用不同的教材教法,运用多媒体、实验演示、专题活动、科学故事等多种方式,诱导和启发学生去主动学习,摸索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努力学习中获取物理知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

6.3要合理利用物理实验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就要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要通过学生操作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多开展学生参与面大、动手多的实验,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物理活动。让学生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对学生的方案进行修正, 让学生亲自活动实践, 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

6.4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客观的评价

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关爱,杜绝打击、讽刺和挖苦学生。 要发现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的正能量,多对学生鼓励和表扬。

6.5职业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采取模块化教学

根据专业技能实际要求,可以将物理教材模块化,尽量贴近中职相应的专业实际, 还可以增加专业相关的物理专题教学内容,为进一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开发适应学校不同专业的模块化校本教程。

摘要: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社会、家庭等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中职学生都会对物理等课程出现学习困难、学习障碍等问题。我们应该正确面对中职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从学生思想、学习习惯以及教材教法、课程设置等方面探寻合理的对策。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 她们需要有一定的科学修养, 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 因此也开设物理课。物理难学, 人所共知, 教材编排难度大、概念多、重理性分析、并伴有复杂计算, 普通中学生尚且感觉困难, 何况中职生。她们在初中学习物理已有阴影, 兴趣偏感性, 面对这样的困难和现状, 面对未来的社会责任, 作为任课教师, 帮助其减压、提升自信、增进学习兴趣并最终取得实效则至关重要。我在组织物理教学时结合体验式学习法, 较好地解决了前面遇到的难题。

2 体验式学习理论依据

体验式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 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实际操作经验出发, 通过亲身体验实际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 最终有效地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在课堂中会经历“体验—反思内省—归纳—应用—再体验”的循环过程, 它是内在的, 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 强调让学习者亲身经历、体验、感受、觉悟、交流、分享、提升并应用的学习方式。学生参与体验后的收获会在大脑中形成相对固定而长久的神经连接, 对知识的稳定和运用颇为有利。

右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 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 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 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 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第五种“小组讨论”, 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 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 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 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 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 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学习, 应该是所有这些学习方式的综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效。

3 体验式学习进入物理课堂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我们在普通中学的同行们就率先改革自己的课堂, 让学生通过讨论、参与、体验、分享等方式主动学习, 效果显著。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 我也创设条件, 实施了比如问题陷阱、模拟体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比赛等体验。在讲《力的分解》时, 为了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做个小实验:取一个沉重的大砝码放在桌上, 要用细线将它提起, 问学生是用一根细线易断还是两根细线易断?学生大多都说一根易断。而实验结果却让人惊讶, 一根细线稳稳地提起砝码, 两根细线 (故意设置一个较大夹角) 去提时, 线却断掉了。为什么两根细线还不如一根呢?这一“悬念”情景好似给学生注入一针兴奋剂, 思维活了, 学生求知的动力也由此产生。在学到《机械波》一节时, 我们以人浪、麦浪为引, 让本班学生表演波的舞蹈, 原本就爱唱歌跳舞的学生兴趣极大, 居然能在跳舞的过程中体验质点的振动以及能量的传播, 理解也加深了。在讲到《动量定理》时, 我让学生助手与我一起表演:将一个鸡蛋高高举起, 突然失手落下, 掉入我地上的纸盒中, 在学生“破了!”“坏了!”的惊呼中, 教师迅速接住反弹的鸡蛋, 让学生年看到鸡蛋完好无损。之后揭开谜底:原来纸盒中有一层厚厚的海绵。讲到《牛顿第一定律》时, 事先安排一场故事会, 分别由学生来演讲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的故事, 探索科学家走过的科学之路。再用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与牛顿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行大辩论, 学生分成两队, 各自为自己的论点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还可以做实验论证。最终老师总结陈词, 判辩论胜方及正确的观点, 即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多应用。在我们的物理课堂中, 学生参与情景体验, 可让她们感觉身临其境;参加角色体验, 可以让她们感悟责任;参与操作体验, 可以让她们产生兴趣;参与探究体验,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辩论课, 可以让学生提升价值判断。

4 中职生物理教学管理策略

中职学生以物理实用性教学为本位,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基础;注重对物理原理、规律的实际运用, 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 采取以下教学管理策略。

4.1 降低难度

面对知识层次较低的中职生,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适当降低难度, 增加趣味性, 减少计算性作业, 多设计活动, 多留悬念并逐步解决。体会到求知的快乐, 提升了学习的信心, 解决了学习动力问题, 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速度会逐渐加快, 慢慢地, 中职生也会爱上学物理, 适应未来职业的能力日渐增强。

4.2 增加体验

在课堂中应用体验式学习法, 需要老师在每次课前精心准备、事先安排, 课堂上布置课外的任务并督促完成, 有时甚至找些学生做“拖儿”, 或以“锦囊”的方式交与学生, 学生才能在下次课前有所准备, 比如一些演示、表演、故事、辩论素材, 在活动的引领下, 我们愉快地学到了科学知识和技能, 还掌了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终身受益。

4.3 注重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设疑问、组织问题讨论等方法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引导和点拨, 鼓励学生获得成功, 纠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错误, 尽量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体验。

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在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学习的真实感受, 这种内心感受、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我的课堂有效性就一点点实现。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学碰到的诸多困难, 本文提出体验式教学, 分析其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 结合实例, 为中职学校物理教学解决学生学习动机、动力问题, 提高课堂实效, 体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老师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体验式学习,学习金字塔,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谢志强.谈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师的角色转变[J].考试周刊, 2012 (17) :143.

[2] 邢有旗.中职物理教学困惑及对策[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0 (2) :48.

上一篇:土地制度农业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