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论文范文

2024-07-13

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整个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应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衡量会计的教学质量水平,不能单纯依靠学生的理论知识,而要看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操作技能,是能否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这要求高校不得不在组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适应时代需求。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提出最佳的改革方向,从而为我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向

1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部高教司颁布“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文件[1],提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的教学改革,以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而会计学专业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更应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向就必须体现其对个体和整个会计行业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慢慢探索、改革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正如法国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贝尔纳所说 [2]:“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

1.1对个体的重要性

会计学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力求在校内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的市场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财务操作中获取会计知识,同时累积会计账务处理工作的经验,培养创新能力和财务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从大学生逐渐蜕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会计行业的综合人才需求。

简单说,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对其理论的教学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掌握并运用,是强化所学知识点的过程。如,通过对基础会计手工做账的实践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对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对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核算处理、各种税收模拟实务的实践,发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是培养会计综合人才的必要步骤。

1.2对会计行业的重要性

完整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适应现时代所需求的会计专门人才。而且,在国内外竞争日益加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更新的重要时期,各个行业都面临巨大挑战,更专业、更综合、更理性、更创新的优秀毕业生将会不断给予整个会计行业更多力量和能量,使会计行业在市场上能居稳居前列。

但是,目前我国普遍高校对会计学专业教学体系所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强调的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和业务动手操作能力,高校的毕业生在学校的实践训练极少,与实际业务接触更是甚少,导致在实践应用方面的能力较差,不能单独胜任工作。因此,仍需采用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只有不断地实践,经常模拟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获取到实践操作的经验,才能提高整个会计行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为了从教学对象的角度了解,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调研的过程如下:调查对象是国内各地区大学生;调研形式:鉴于调研活动的灵活性和出于节约调研成本,调查以广州地区具体如大学城为主要调查地点,又兼以调查省外等学校学生作参考,具体调查对象主要由拦截、滚雪球与通过网络搜索获得,并手持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展开采访。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12份,问卷有效率:96.36%。

2.1现状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扩大,导致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不得不强调会计学专业学生要有实际的实践能力与工作经验。因此,如何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对部分高校近几年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高校都已陆续地把实践课程加入到必修课程中。通过分析可发现,有超过半数的人还是认为非常有必要在高校开设实践教学的,可见会计学的实践对个体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有着积极意义。

2.2问题

虽然有部分院校都开设了相应的实践课程,但是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图:

图1 高校会计实践课程问题分析图

2.2.1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体现在实践课时设置不合理。会计的实践操作繁琐、复杂和多样化,因此需要较多时间练习。而在我国高校现有的教学体制下,学时受到多方面限制。据调查结果显示,理论课程的教学学时总比实践环节学时多很多。这样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课内教学轻视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设置,将会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降低。还有,要在短时间内要完成会计学专业所有实践操作的练习也并非容易。这也是限制国内很多高校开展全面会计实训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体现在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合理。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普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以手工模拟为主,以制造业为主,围绕其会计实务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和基础的会计核算,即是会计工作的最基础层会计核算层,而对其他行业的核算以及其他内容如财务分析、中高级财务会计、审计、投资与决策等领域则很少涉及。在信息高速发展变革更新的时代,过于单一的实践内容已不能满足需要,学生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操作,也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会计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尤其是不能适应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

实践课程设置的不合理还体现在其实践的安排时间上。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高校都是把会计的实践课程集中安排在期末或者全部专业课程结束之后。而且其理论与实践是相脱离的,因此,实践效果很不明显。

2.2.2实践课程资源不充足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和会计学专业的大热趋势,由地方财政拨款给高校的经费远不够,直接造成学校能给予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资金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校内外的教学资源都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实践需要。据调查,一般高校财会系的实验室包括手工模拟实践、电算化实验、ERP沙盘模拟、财务会计实验等内容,可是与这些紧密相关的配套硬件设施却被忽视,如模拟实验的数据资料不够真实,软硬件设备陈旧,跟不上实践步伐,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实验效果不明显。其次,虽然少数高校也在不同程度地寻找校外实践基地以弥补学校实践资源的不足。但普遍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相当少甚至是没有,而且很多实践活动都只能靠学生自己去找,致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在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普遍高校都尚未建立完善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对会计的实验操作只倾向于单一的手工实验。而且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很多实践课程都是流于形式,让学生自己在教室或者宿舍完成,所以他们根本无法了解会计业务的来龙去脉和操作流程。

师资队伍也是影响实践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目前教学中,多数高校缺乏既精通理论又熟悉操作技能的教师,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教学,很少甚至没有参加过会计的实践工作,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不了解,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能靠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想象去指导学生,因而在他们的实践教学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理论色彩,导致实践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因此,当前实践体系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考核不合理等都在制约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3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3.1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可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3.1.1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几乎是所有的专业实践教学都应遵循的一个原则。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求高校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会计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安排可行性的实践练习。它既包括可行的实验课程、可行的实践时间、可行的实践资源和可行的实践规范考核制度。在保证必须的实践教学学时的基础上,不断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多渠道开发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社会沟通联系,多方面地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更多机会。

3.1.2阶段性原则

会计学的实践教学包括基础性实验教学和专业性实践教学,其教学内容上要求基础性实践课程要对后续专业性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时间安排上要分阶段、有层次地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从而掌握会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效果。如在第一学年可开设基础会计学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而在第二学年可开设分项实验(如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而在第三学年可进行全面综合的模拟实验;在第四学年可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这样分阶段的实践,从基础阶段做起,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因此,对每个阶段的实践学习都不能忽略。

3.1.3真实性原则

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模拟采用的各类企业资料必须真实可靠。搜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数据资料,不仅对会计实际工作的各项资料有个直观认识,也增强了对会计资料的核算和处理能力。

在实践操作上必须按企业真实做账的规则操作,以几个学生为一组,分工合作,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都不能由一个学生来完成。只有在注重真实性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学生对以后就业岗位的职责熟悉掌握,适应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3.1.4主体性原则

会计学专业的实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效果。如,在开设会计学的实践课程时,可参考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图六)。从实践资料准备、实验内容设计,到实验结果的考核检验,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和专业热情度。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技能,就要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在一些自主性创新实验的练习中,由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并查阅资料来设计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这种方法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和大胆创新的平台,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3.2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方向

在对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问题上,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图2 改革方向调查结果分析图

3.2.1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必须加大对实践课程的重视度,重点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它的实践课程内容应体现其特有的灵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不仅要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要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各类企业的实际状况,既要涵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基础的实践,也还要有其他深层课程的实践,如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分析决策等的综合实践内容。

另外,适当压缩一些理论课程的课时,同时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最大限度地缩小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差距,以体现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根据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董莉平曾提出,会计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应保持在6:4为佳,在保证学生有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再从实践上提高他们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巩固、提升会计专业的操作技能水平,使其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实践中达到娴熟程度。[3]

而在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必须科学合理,实践课程练习要紧跟着理论课程,承前启后,相辅相成,而不能统一地安排在期末。以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为例,我国教育部明文规定,大学本科四年期间实践与实习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年,这也是我国首次对大学实践教学时间提出的具体要求。[4]

3.2.2增加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注意数量和质量。在数量上,应尽可能满足每位学生实践的需要;而在质量上,则应当达到优秀的标准。会计学专业的实践基地包括校内的实验室和校外的实践基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这是一种传统而且被证明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之一。

高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高度仿真的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的实验室,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岗位分工和相关部门岗位之间的联系,采用先进的软硬件等教学设备以及会计实验用品和实习资料,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确保能适应现代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建设优质的校内实习基地,还应加大实践经费的投入,建立多功能的仿真模拟企业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仿真模拟演练的实验室。如,手工实验室、财务会计实验室等,模拟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和工作环境,将手工操作和电算化的模拟达到充分结合。

会计核算规范和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事业单位也是会计学的实践课程不可缺少、也是最适合的实践基地。在当前以校内手工实验为主的体系下,拓宽校企间的合作,加强学生、教师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在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主题沙龙上指出:“中国当前的教育发展中,最缺乏的就是广泛的社会参与和企业的参与。”[5] 因此,学生通过定期到时实践基地的实习,了解他们的生产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这种身临其境的实践方法,能更好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教师也可以定期到实践基地参加培训实习,为实践单位提供会计服务,不仅可以深化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增加实践方面的经验,可以累积更多真实的实践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实践探索,这不仅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提升综合素质也有很大意义。

3.2.3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大纲和相关制度

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和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的力量。[6] 为此,学校领导要对实践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做好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完善学生实习的相关管理制度,实行必要的监督,随时跟进指导学生的实习概况,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达到应有的效果。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是提高实践水平的关键。科学合理地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学大纲,安排实践教学课程进程,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突出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理论基础上安排实践。

完善考核制度。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也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客观的、综合的考核标准和规范。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7] 由单纯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向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综合方向转变,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评价,并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师生都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发现的不足和错误,不断及时改正。一方面体现鼓励学生不断加强实践方面的学习,掌握实践技能,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也督促教师重视实践方面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感。

因此,要建立健全学校相关的规章规范,完善监控制度,实现实践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2.4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实践效果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8] 在会计学的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实践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就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应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采用现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及时向学生传输最新的会计实务动态信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是关键。高校可通过一定的渠道或途径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使之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如,鼓励他们到企事业单位或相关部门进行有目的性地调研或兼职学习,让他们真正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中,把实践中的真实案例用在教学实践上;还可以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可以及时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给他们提供一个和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带给他们书本以外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实践积累的知识;学校也应积极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学习,如定期向教师提供培训或学术交流研讨的机会。

教师还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资源,经常开展一系列的讲座、竞赛等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也可以检验学生实践学习的效果,并在检验中不断改正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4结论

会计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教育者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现实课题,它的构建与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应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将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实践,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考验。因此仍需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会计行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EB/OL]. http://www.zlgc.org/zcwj/index.aspx ,2011-7-1.

[2]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营销理念[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19.

[3]董莉平.民办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2010(08): 87.

[4]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营销理念[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87.

[5]沈奇.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38.

[6]柳秉毅,徐锦康.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应用能力培养[J]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4) : 39.

[7]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2):14.

[8]丁冰杰. 浅谈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J] .科技信息,2008(34):365.

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讨论,其重心几乎始终未能离开“现状的剖析”与“体系建设”这两个方面。要推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向务实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研讨的内容、方式均应有所改观。本文以近年来我校在这一领域尝试采用的“实战式、创新型”实践教学项目为背景,介绍了这种实践教学项目的基本理念、应用效果以及对其不断完善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实战与创新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讨的回顾与思考

关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研讨,在教育界已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期间。王洪海(1999)较早谈到了对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和委托代理理念的实践与课堂讨论问题。而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问题系统地加以讨论,特别是呼吁国内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重视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大致从2004年兴起。张功富(2004)、王会林(2004)均从改革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状的必要性出发,详略不同地阐述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或方法的构想,极具教学改革的方向性和建设性。自此有关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讨论开始逐步升温。纵览相关文献,财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其“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在高校产生共鸣,因而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随着高校教师的不断探索,这一专业也将拥有其实验教学方式,该专业的学生不再仅仅是以会计核算为主要内容完成所谓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但另一方面,十几年来的研讨尽管各路的心得题目不尽一致,但就讨论的内容而言鲜有逃离“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剖析”和“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两个话题,这一点比较遗憾。

就“现状剖析”的问题来看,探索和推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外部环境确实不容乐观。且不说企业理财在实践中的复杂性与“艺术性”是会计专业实践所无法比拟的,也不说实习单位是否愿意并能提供与投资、筹资等专业内容相对口的实习机会,仅就高校教师无暇或无缘历练、缺乏实战经验以及高校的职称晋升和科研考核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大打折扣来说,也很难调动起教师在这一领域保持持续投入的热情。就“构建体系”来说,现有的讨论基本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广义的范畴下搭建这一体系,不仅包括校内多种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方式,同时还将校外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也纳入其中。另一类则为狭义视角,即仅从校内培养“专业实战能力”的需要出发,勾勒出包括案例教学、ERP系统应用、沙盘模拟以及以Excel软件应用为重心的财务管理实验课程体系。上述这两种体系的搭建应该说不存在任何冲突,只是其讨论的视线宽窄不同而已。由此可知,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在高校基本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接下来的任务应将更多的精力转向对这些实践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加以评估,并在系统认知其各自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推向深入,不再仅仅停留在有关体系与框架讨论的这一层面上。

二、对现有几种实践教学方式的认识

基于以上共识,目前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大部分院校,在校内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各有侧重或选择性地使用着案例教学、ERP操作系统、沙盘模拟或是以Excel软件应用为重心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引入对改革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而言无疑已是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若对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案例教学来说,尽管案例教学具有鲜活性和思辨性的特点,但由于大多数案例只要求学生从观念的角度对企业理财行为加以讨论,因此这种实践方式对类似于培养学生制定周密的财务计划、严谨的财务论证和财务决策方案来说就显得无能为力。此外,能够突出专业特点且具有较好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资源匮乏,也成为影响这一教学方式深入开展的瓶颈。以ERP系统和模拟沙盘软件来说,由于前者侧重于对业务和账务的处理,与企业筹资、投资等财务决策行为关系不大;而后者尽管能锻炼学生对整个企业物流、生产、营销等系统的财务操控能力,并培养其树立起财务决策的全局思想,但由于整个过程过度虚拟,因而在财务决策与财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常常由于缺少充分与必要的数据,而只能让学生凭感觉进行主观定性的分析。显然这种状况不仅使学生在理论教学阶段所学到的各种成熟的量化分析方法无法得到有效的检验和应用,同时,这种实践教学方式也很难培养学生严谨的财务分析与财务论证能力。至于以Excel软件应用为重心的财务管理实验课,从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大部分与之相关的配套教材看,其最显著的缺陷是:实验的素材缺乏真实感,验证的内容过于书本化, 这种“实验”充其量不过是将过去让学生在纸张上完成的作业,移至计算机系统中完成,它与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实践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实战式、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现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种种局限,近年来我校在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加以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探索并陆续开发出一批以企业理财实际需求为任务,以企业真实的管理环境为背景,以设置理论与技术层面问题为中心,以实战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以提交分析、论证或方案设计报告为成果,且紧密联系理论教学内容为特征的实战式、创新型实践教学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包括: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为样本的企业价值评估、以汾酒大厦建设项目为论证对象的项目评估、以青岛啤酒并购扩张为关注点的基于可持续增长的财务路线分析、以山东某重型机械厂应收账款管理为内容的信用制度制定方案、以青岛某生产企业采购业务为选材的存货采购与管理方案设计。除此之外,近期我们还依据资本市场及相关媒介提供的ST皇台酒业十余年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设计出“是谁吞噬了股东的财富,是谁拖累了皇台酒业”这一可从多个视角深入探究的财务诊断项目。以上这些实践教学项目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有针对性地巩固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最为突出的是在运用这些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面对抽象的理论教学所难以涵盖的各种现实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点燃其将抽象的财务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企业理财实践的激情。一些学生在课后感中谈到:“参加这样的校内专业实践,使我们成长了很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学以致用”;有些学生在其实习的心得中袒露:“为了完成这一实践项目,我们常常要做到深夜,但我们并不觉得辛苦和烦闷,反而因为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思考和收获而兴奋”;还有些学生将上述一些实践项目涉及的实战问题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由于其探讨的内容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而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成绩。

近几年来我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中认识到,这种以强调实战和创新为特点的实践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的理论教学偏重知识传输,而忽略能力培养的缺陷,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校外实习“专业特色”不突出,无法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理财的实战能力,即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大多是面对会计实习的内容,即便偶遇实习单位有投融资或股利分配的事项,学生至多也只能做个旁观者,很难扮演独立担当的角色。此外,若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定位于这种形式,与前述的ERP系统和沙盘模拟软件应用相比较针对性更强,人才培养的任务更明确;与课堂讨论的案例教学相比较,则可将财务理论与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推进到方案设计与决策论证等更务实的环节。

要使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在摸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并成为今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实战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关键还需要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

(一)明确实战式、创新型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标准。这里所说的开发标准,是指开发的这些实践教学项目应具有的某些特质。要通过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力争实现培养学生理财实战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目标,明确符合要求的开发标准,并以此为指导开发出高质量的实践教学项目是最关键的一环。根据近几年的摸索和尝试,我们认为开发实战式、创新型实践教学项目至少应符合以下几项标准:

1.以企业理财的实际需求为任务。这里所说的“实际需求”,是指在企业理财活动中通常需要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如为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构建结算中心或内部金融交易平台的问题;为规范应收账款的管理,而建立的包括信用调查、信用评级、年度总体信用额度规划,以及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受信额度的审批和收账监管等在内的整体信用制度的设计;基于股权或产权交易,需要企业面对的价值评估问题;针对固定资产投资,需要企业完成的财务可行性论证;为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开展的营运资本持有政策的分析等等。这里之所以强调实践项目要与企业理财的实际需求相吻合,且具有代表性,能够举一反三,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强烈的理财意识和信心,更重要的是使其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担当起这些工作,并为改善目前国内企业理财水平普遍不高的局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以企业真实的理财环境为背景。所谓真实的理财环境即在实践项目的编写中,应尽力营造出一种真实的理财决策氛围。这其中不仅包括实验的选材和数据的引用应尽可能地保持高度的真实性,同时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描述也应力争再现其面对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设计存货采购决策的实践项目时,对现实采购活动中每批材料采购价格和订货成本的变化没有必要加以常数化,相反应真实地再现市场价格的波动并辅之提供企业生产周期和客户订单等方面的信息,不仅更符合存货采购管理的实际情况,同时还会引导学生对创新采购决策模式的思考。强调理财环境的真实性,目的一方面是为培养学生在现实复杂的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一要求营造出实战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与创新的激情。

3.以设置问题为中心。“问题”既是探索的发源地,也是创新的驱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其在未来的理财实战中发挥专长。然而传统的授课式教育其着眼点在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这种方式下学习大多只能是被动地全盘接受各种抽象的理论与方法,要将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中去,无疑将会面临诸多的具体问题。为此,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掌握抽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能动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这正是开展实践教学所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我们在这里提出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发应以“问题”为中心,目的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将以往被动接受下的灌输式教育向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转变创造条件。以我们前述已开发的实验项目而言,少则设有四、五项问题,多则设有十余项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理论方法向实际应用转化时不容回避的具体问题,也有理论层面有待进一步探索的相关问题;既有显性问题,也有隐性问题。每当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思考、探寻乃至查阅文献资料即成为完成实践项目的必经之路。

4.以实践过程的开放性为特点。这里所说实践过程的开放性,是指实践项目中设定的条件、数据在可行的前提下不必规定的过于到位。我们提出这一看法正是基于在现实的管理需求中,委托方不可能将需求实现所要走的技术路线及其数据资料全部提供给受托方。因此在设计实践项目的条件时,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留出充分的遐想与专业能力的施展空间,否则实战式、创新型的实践项目将难免再次变为呆板式的书本化训练。当然,“留有缺口”的实践条件势必导致实践结果的多样化,但这恰恰正是我们为学生营造缜密思考与自主创新的先决条件。

(二)解决好实践素材的收集与项目开发等问题。按照上述标准开发实践项目,事实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一是实践素材的获取问题,二是实践项目设计与开发的激励机制问题。

就实践素材的获取来说,开发依据报表信息开展的某些分析性项目并不困难(如开发基于可持续增长理念下某企业的财务路线分析、基于管理用报表体系下若干家企业的财务杠杆运用效果的评价分析等),因为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可为这类实践项目提供丰富的数据素材。然而要获取来自企业一线的项目论证、融资筹划、预算管理、财务控制等理财需求的真实素材信息,对于远离实战环境和缺少实践背景的高校教师而言,则相当困难。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为深化实践教学,高校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中介组织建立起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由高校定期或不定期地选派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加盟他们所承揽的商业性理财咨询与服务业务,然后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素材用来加工实践项目,这样既解决了选题的实用性与选材的真实性问题,同时也为培养出一批懂理论、善实战的教师队伍创造一种机制,从而为今后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奠定人才基础。第二,近年来国内有许多高校为培养会计专业硕士聘用了一大批来自生产经营一线的校外导师,这些导师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而且有着丰富的实战阅历,他们中间的一些人长期身处理财一线,有些本身就肩负着本企业财务管理的某些课题,为此与这些校外导师联手合作,既解决了实践素材的收集与选取问题,又帮助企业改善了管理,可谓是双赢的合作。第三,目前有许多高校为改革办学模式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基地。这种实践基地的功能之一就是利用高校科研条件和人才优势,为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或管理提供专业研究与服务。显然当这种研究与服务进入财务领域时,它同样可为实践项目的开发提供鲜活与实用的素材。

就实践项目设计与开发的激励机制来说,现实的环境不容乐观。从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教师科研成果的认定标准看,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普遍含金量不高。尽管教师通过亲身经历提炼并开发出一项具有实战意义的实践教学项目也需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在成果的认定环节这种投入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认同。这种局面无疑导致大多数教师对潜心研究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缺少足够的热情。为此笔者认为高校要吸引更多的教师投身于实践教学建设,应改变科研成果的认定标准对实践教学建设兼容力度不够的现状。S

参考文献:

1.王洪海.财务管理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2.张功富.关于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4,(5).

3.王会林.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有关问题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4,(15).

4.吕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真实性的体现及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3).

5.戚康标,王宏斌,何炎明等.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

作者简介:

曹健,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与成本管理。

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于成本会计教学的不断重视, 在这种大环境下, 诸多教育研究学者纷纷投入到了成本会计教学体系的研究工作当中, 经实践研究发现, 现阶段我国成本会计教学体系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 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 成本会计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理论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同时无法明确自身教学引导者的角色,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而导致成本会计教学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其二, 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适用性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 企业所需要的成本会计人才为品种核算人才, 但是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教育机构所重视的教学内容分批核算以及分部核算。另外, 教职人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难以有效地将现代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其三, 教职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不仅无法准确认知到成本会计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同时其创新能力较差, 无法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进而导致教学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一) 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行为的关键因素, 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学水平。因此相关的教育机构要想有效地实现既定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目标, 不断提升成本会计教学水平, 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有效地实现教学理念的革新, 以此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为此, 首先, 相关的成本会计教职人员必须要自身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 明确自身教育引导者的角色, 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实际成本会计教学工作, 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力。其次, 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在课上自主探究成本会计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及时发表出自身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见解, 当发现学生的见解存在问题之后, 要予以及时的纠正。最后, 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 有效地认知到实践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 科学合理的配置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以及理论教学课程, 以此来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平衡性。

(二) 提升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

成本会计教师是成本会计教学工作以及教学体系改革工作的第一执行者, 其综合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成本会计的教学水平以及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因此, 相关的教育机构领导者必须要重视成本会计教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首先, 要建立起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 积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参与到培训活动当中, 同时要将教师的培训结果与其薪资待遇挂钩, 以此来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 必须要明确教师培训目标以及培训内容。将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成本会计教师作为主要培训目标, 将现代化成本会计教学法, 成本会计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 改革的方法以及新型的成本会计教学理念作为主要培训目标, 以此来保证培训工作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最后, 必须要针对新入职的成本会计教师以及在职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职前培训以及在职培训。在实际进行职前培训的过程当中, 必须要准确有效地告知给受训人员成本会计教学体系改革对于成本会计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在实际进行在职培训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受训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此来为成本会计教学体系改革提供必要的教职人才支持。

(三)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 只有有效地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就进行全面的改革, 提升两者的适用性, 才能够保证成本会计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成本会计人才。为此, 首先在教学内容改革上, 相关的教职人员必须要以品种核算为主要教学内容, 进行实际教学, 有效地认知到品种核算在成本会计工作当中的重要地位, 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品种核算训练。在教学方法上, 相关的教职人员必须要将一些现代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例如, 兴趣教学法, 信息化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等等。有效地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图形以及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保证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 并实现既定教学体系改革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对于成本会计人才的需求度正在逐年提升, 在这种大环境下, 相关的教育机构必须要重视教学体系的改革工作,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以此来实现既定改革目标, 提升成本会计教学水平。

摘要:从现实的角度来讲,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下所培养出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 相关的教育机构要想保证自身的成本会计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必须要进行教学体系改革, 以此来提升教学体系的适用性, 进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就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教师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从实用视角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成本会计教学[J].商业会计, 2017 (8) .

[2] 宣胜瑾.对高职高专《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 (8) .

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视域下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个人素养,更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实现知识、素养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加强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是主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本文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教学原则、改革策略和创新措施,力求推动本科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促进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变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阻碍着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与本科人才的全面发展。

1.目标不明确

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是当前基础会计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如何把握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实践教学的强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值得每一位基础会计教师深思的问题。

2.内容不新颖

在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与现实经济状况和实际岗位需求脱节等情况,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专业技能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3.方法不得当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一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重视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思路的启发和能力的训练,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割裂开来,且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缺乏账务处理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4.评价不到位

部分本科院校在基础会计学生评价过程中,存在重卷面、轻实训,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导致无法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无法在评价的过程中贯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理念。

5.师资不过硬

目前,本科院校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是从學校毕业后直接进行任教,很少有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岗位从业经历的企业人员来校任教。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也同样缺乏一支兼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队伍,导致基础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1.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要想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遵循真实性原则: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尽量选取接近企业实际需求和真实经济状况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材料方面,应尽量选取与实际办公相同的凭证、表格、图章等材料进行讲解与练习;在教学案例方面,应尽量选取典型的、真实的案例进行课堂讲解和实践训练;在教学场地方面,应尽量营造与真实的会计办公环境一致的教学氛围。

(2)主体性原则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遵循主体性原则:在理论讲解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动脑,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监督学生操作,督促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3)创新性原则

本科院校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研究与学习,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基础会计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基础会计教学的岗位适应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4)适应性原则

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适应性原则包含以下两个含义:一是适应岗位需求,教师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变化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倾斜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二是适应学生需求,为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实现基础会计教学与其他专业学科的融合,并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1)明确学科定位

在认真研究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当前本科会计人才就业数据之后,我们将学生的就业方向重点锁定为中小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教学应该达到“本科”的“深度”,实践教学应该达到“应用”的“强度”,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之后,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财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参与中小企业财务运作、决策及管理的能力。换言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重视专业实践技能的锻炼,更要重视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协调发展。

(2)革新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教师应该一方面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与革新,使教学内容紧跟经济发展步伐,符合岗位需求变化;另一方面整合会计专业相关教学资源,实现学科之间的优化配置与交叉融合,避免出现教学重复或断裂现象,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构建学生技能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例如,“货币资金的核算”和“存货发出的计价”是会计专业的基本教学内容,也是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然而,这两项内容除了在基础会计中有详细讲解之外,也在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中有所涉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对基础会计中这两章的内容进行整合,将《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中的相关内容融合到基础会计中进行综合讲解,一次性完善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结构,使理论讲解达到预定“深度”,实践训练达到预定“强度”,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3.改革教学方法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承“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1)启发式教学法

在理论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拓宽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讲“权责发生制”的时候,教师一改“填鸭式”教学法的讲解模式,采用“连环发问”的方式,让学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任务驱动法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单枪匹马”或“群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给学生下发一个账务处理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的账务处理程序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情景教学法

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岗位环境当中,让学生以财务专员的身份处理财务问题,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例如,在讲“如何填制会计凭证”的时候,让学生模拟真实的岗位情境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专业能力。

4.改革评价方式

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的基础会计教学,应该在学生评价中囊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职业操守等多个方面。因此,教师应该重新分配理论课与实训课、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专业技术测评与综合素质测评等不同考核方式的分值比例,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客观、科学评价。例如,重新分配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分值比例,或实现理论与实训的“双轨制”测评,将实践课提升到与理论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5.加强师资建设

本科院校应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及学科需求,努力构建“双师”团队,实现基础会计教学中专职教师与企业讲师的“合作授课”,促使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共同提升。例如,鼓励本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训,邀请企业讲师到学校进行授课,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创新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除了遵循以上教学原则、实施以上改革策略之外,还可以实施以下创新措施:

1.开展实验教学

本科院校应该加强会计专业基础设施建设,建造会计专业实验室,并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促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2.实现校企合作

本科院校可以参照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让企业讲师深入到学校进行授课,让学校的学生深入到企业实习,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实现学生理论与技能的“双升”。

3.丰富考核形式

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举行会计业务技能大赛、会计理论知识竞赛、财务实训综合测评、商业案例大赛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4.利用社会资源

财务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一项基本工作。因此,本科院校应该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基础会计教学,通过开展假期实训、组织社会调研、邀请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拓宽基础会计教学渠道、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本文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教学原则、改革策略和创新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推动本科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促进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光美,林晓薇,高慧.应用型本科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12).

[2]贺翔.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1).

[3]危莹,高电玻.高校现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利弊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03).

[4]朱幼凤.应用型本科基礎会计课程改革探讨: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12).

编辑 段丽君

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存在多校区办学的模式,多校区办学为高校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探索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管理机制、机构设置、成本控制、教学管理等成为相关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六省市十五所高等学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加强和改进多校区办学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期望能在解决此类问题中发挥一定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 多校区办学 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都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办学体制。多校区办学为高校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化解了一些矛盾,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多校区办学的措施有待我们解决。

笔者先后对北京、河北、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存在多校区办学模式的高校进行了调研,对浙江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济宁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山东科技大学等15所高校的多校区办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管理机制问题

多校区办学的情况下,有的高校在同一个城市多校区办学,如浙江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有的高校跨城市甚至跨省多校区办学,如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济宁医学院等。

各高校不同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情况,导致各高校管理机制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垂直管理,以条为主;二是相对独立,以块为主。第一种情况包括:浙江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第二种情况包括: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青岛农业大学。

“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型的管理。其特点是管理的重心在校本部,校区管理只是各职能部门的触角延伸,然后由校本部统一调控。为了体现合并办学的优势,实现从多个到一个的办学实体,合并高校大都倾向于选择集权管理的模式,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财务和统一规划。对在校生分为两类,放在不同高校校区培养,为保证人才培养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一般采用“以条为主”的模式。

“以块为主”是一种相对分权型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本部与其他校区在管理上有明确分工,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到各校区,校区在本院统一领导下,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采用“以块为主”管理模式的校区在办学上各显其能、自成体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苏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和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都经历了一个管理机制的探索过程。在目前的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下,有很多问题不好解决。各高校新校区规模都比较大,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的学生数要多于校本部,但管理人员普遍少于本部,并且各部门自行其事,值班校领导只起协调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等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学校相对独立运作,各方面自主权比较大,管理机构比较健全,责任明确。既充分利用总校的优质资源,又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独立发展,和总校优势互补,各有特色。

通过调研发现,在同一个城市办学的高校多采用“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则跨省市办学的高校多采用“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

2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机构设置问题

各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机构设置往往与管理机制相协调。

管理机制“以条为主”的高校,采取校区统一管理,各校区成立校区委员会,负责协调、监督指导校区和各机构的工作。各机构在行政上接受校区委员会的领导,业务上接受学校相应部门的管理。学校领导层,负责制定发展规划、教育资源、教学组织及管理等进行统一规划;学院是中间管理层,负责教学、科研和行政组织的基本运作;系是执行实施层,主要负责实施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其优势是三级管理职责分明,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有助于知识的创新和多(跨)学科研究新知识、新学科、新门类。其略势是距离较远,信息传递较慢,管理上困难,容易造成不协调、效率不高的现象。

管理機制“以块为主”的高校,在核心校区的统一管理下,分校区作为一个或多个学院相对独立,有各自独立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系。包括上到行政机构,下至实验室等,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核心校区只是在大政方针、发展规划等给予指导。其优势是各校区享有很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不足是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有些重大的综合性的科研项目难以执行与实施。

3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干部、人事管理问题

和机构设置一样,干部、人事管理也与管理机制相适应。

“以条为主”的管理机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完全是学校统一管理,如:浙江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等,干部选拔任命、人事管理调整等工作由学校统筹,各校区没有干部和人事管理权。

“以块为主”的管理机制下,干部管理按照不同级别,有不同管理权限。校级领导是由学校任命和校党委决定;对于处级干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校区提出任命意见,学校备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报学校批准,科级干部分校批准。人事管理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分校自己考察,不需上报。职称自己评,总校划分名额。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也属独立运作,但计划需报总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职工均由城市学院聘任,其中处级干部要报杭州市备案,并成为杭州市认可的处级干部;职称设岗定编由城市学院负责,委托浙江大学评审,但单独设立一个评审标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只有一个院长和一个副院长来自石油大学,其他人员全属胜利油田,职称都走油田系列。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除几个院级干部外,其他全部由学院聘用。

4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资源优化和成本控制问题

多校区办学,运行成本增高,资源重复投入较大,资源配置难以做到充分优化。这是所调研高校共同存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多校区办学,由于校区分散,交通不便,管理人员和教师则把时间都花费在往返的各校区之间,这很难保证学校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另外,为保证新校区师生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和文体活动的需要,学校要在图书资料、教学和文体设施等方面重新投入,而院本部资源则因学生数量减少而利用率下降,这是办学的浪费。就学生而言,学生在校区间查阅资料、参加活动、对外交流等往往在交通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跟金钱。

面对这些问题,部分高校已经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浙江大学通过办公自动化、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的“四化”建设,努力构建“数字化校园”。针对4校合并后,5个校区,5所附属医院分布于杭州市的东西南北中,形成了个较为庞大而复杂的管理与办学系统的现状,浙江大学首先确立了“四校合并,网络先行”的方针。从1998年7月开始进行了新浙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为浙大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了多校区办学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较低了多校区办学成本。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的做法也节约的办学成本。四年的课程,集中到三年里学完,最后一年实习。上课教师往返莱阳和城阳,不安排班车,给予课时交通补助,自己解决交通问题。

对于硬件资源,不管是相对独立的,还是垂直管理的,都盡量充分利用,不搞重复建设。甚至学校之间,可以做到一些资源共享,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图书馆电子版就能共享。

对于无形资源,各校区间也可以充分利用。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对总校的社会声誉资源充分利用,如对外宣传,都强调是985和211学校,总校有的专业,只要分校条件具备,就可以招生,只有总校没有的专业才报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毕业证都争取和总校一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证就是完全一样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种完全独立的学校,也一样是属211学校。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一部分工科专业的实验实习,直接到济南总校进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方面的实习实践也是集中时间到东营进行。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医学专业方面的学生是在日照学习两年,大三开始回济宁。都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5 多校园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体制问题

对于以条为主的管理方式的学校,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等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是完全统一的。学校是一个教务处,在本部以外的校园设立教学办,或安排一个负责人员监督和执行教务处的决定,强调教学的无缝连接。学校层面有一个值班副校长或副校级领导协调工作。

对于相对独立办学的分校和独立学院,则是具备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在教师的聘任,教学的督导等各个方面都独立运行。

师资的聘用和教学安排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双基地教师”做法,和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调休办法比较有特色。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双基地教师”是本部教师来威海兼职,上课或建研究所,一年来几个月,工资总校发,威海这边给补贴。有20位左右,基本都是重量级教授,其中有8位院士。

为便于本部教师到学院上课,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采用周六周日上课,周一周二休息的方式,使大部分教师的课不与本部的课冲突。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宏伟蓝图,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多校区办学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规模,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等学校应当树立科学质量观和办学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稳定办学规模、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办学特色、健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内涵发展水平。

实践教学成本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新时期下,我国正朝着“智能制造、互联网+”的方向发展,企业的生产环境较之以往有了极大改变,其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而从当前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实际看,依然停留在以往的层次上,教学内容并没有跟随时代变革而更新,加上部分成本会计教师对社会发展缺乏客观认知,没有结合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造成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际不符合的情况。

过于看重理论教学,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成本核算的理论、方法,还需要针对不同的生产特点,灵活的应用成本核算方法开展成本核算活动。而在当前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理论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是单方面的为学生讲解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实践操作水平比较低,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

二、优化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体系

在社会发展中,不管是哪种事物,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完善,这样才能持久的生存下去,对于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也是如此。成本会计课程决定了在教学中需要更加看重操作性、实践性,所以在实践中,必须对成本会计专业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此促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提升。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革,教师必须及时掌握会计领域的新改变,结合新环境、新要求,积极的更新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促使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需求相互匹配,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要求。

(二)强化实践教学

在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促进了学生会计专业素养的提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如校内模拟实习、案例分析、企业实地观摩等,以此强化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力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另外,高职院校也需要结合成本会计课程需求,强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则可以借助实训室的设备,为学生直观的讲解课堂知识,同时学生也能借助校内实训基地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专业技能,以此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高职院校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企业开展实践,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可以更好的了解到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进而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促使学生在今后更好的实现就业。

(三)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教师也有很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有不错的专业操作能力、技术能力、实训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学习。在实际中,为了促进双师型队伍的构建,学校一方面需要结合当前教师的综合素质,制定相对应的培训内容,定期对成本会计教师进行培训教育,强化其各项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鼓励、支持、引导成本会计教师进入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让教师可以深入企业生产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并掌握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从而更加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会计专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会计管理人员等在学校开展讲座活动,让教师与学生都能学习到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到社会对于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会计素养提升,因此在实践中,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提高成本会计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具有理论性强、操作性要求高等特点,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会计综合素养。从当前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现状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发展,因此在实践中,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师必须针对当前教学实际,制定相对应的教学调整措施,以此保证学生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职,成本会计,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石龙.新时期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8,(22):171-172.

[2] 于楣.“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0-35.

上一篇: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成人高校班级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