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课程标准范文

2024-07-24

绘画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用酒店英语;课程标准;“6t”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主体,高职教育课程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和职业岗位的变化设置的,其标准不可能像基础教育那样由国家统一制定。科目层面的课程标准应以院校为主体进行建设,这是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我院位于五星级酒店星罗棋布的“长三角”地区,优势得天独厚,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企业尤其是上海的高端酒店,譬如瑞吉红塔,反映我院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整体水平欠佳。酒店服务岗位对员工语言理论知识要求不高,而对员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对听、说的能力却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扬弃原来的教学大纲,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刻不容缓。

明确课程定位

《实用酒店英语》课程的基本信息:(1)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2)课程性质:必修专业方向课。(3)课时:84课时(含实训周28课时)。(4)开设学期:第三、第四学期,每周2课时。(5)学分:5。

开设目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涉外酒店管理与服务人才。能使用酒店英语是酒店业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特定职业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一般开设12~13门专业课程,其中《实用酒店英语》属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细化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酒店各岗位服务英语;掌握酒店情境下的英语功能意念项目和话题项目;了解我国旅游业主要客源国的文化背景知识;熟悉“长三角”地区的景区景点和社会风俗概况;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6 395个单词和1 200个词组。

(二)技能目标

会听 能够听懂客人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的讲话,包括预订、点菜,咨询、问路,陈述、要求、请求、求助,投诉、抱怨,质疑,赞美、感谢以及饭店工作中的常用指令。

会说 能够介绍饭店服务项目及设施,能对客服务,能介绍“长三角”地区的景区景点和社会风俗概况,可接受停顿、重复和少数语法错误。

会读 能够阅读信件与函电,通知、表格、便条,物品使用说明,职位描述,员工行为举止规范,有关政策、规章,酒店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文章,酒店行业新闻,酒店产品广告等。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

会写 具体题材包括:饭店介绍;主要特色产品介绍,如特色套房、菜肴等;所在城市及主要名胜古迹的介绍;各类信函,如客房及宴会确认函、道歉信、感谢信、邀请信、宾客来信回复等;各种告示,如维修通知、失物招领等;宾客留言及饭店内部通告、请示、报告或总结等。

会译 能进行一般难度的旅游业务和酒店业务方面的口译,能笔译一般难度的旅游函电,能够借助词典笔译难度较大的旅游资料、会展资料、酒店情况简介等。

(三)素质目标

养成一流的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训练过硬的业务素质,磨炼健康的身心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选取课程内容

(一)设计理念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状况,实现学科课程向工作(任务)体系课程的脱胎换骨。

以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 我院实施“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术与职业、理论与应用、知与行、用脑与用手等内容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并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建立以职业功能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双证”教学模式,确保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证书制度的实现。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不追求理论知识的体系完整,而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

以市场变化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 课程的内容设计要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将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课程新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和补充。

以学生为主体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同时还需要进行人文教育,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并使用饭店工作英语,也要让学生学到语言之外的许多知识,如管理、有效沟通、文化、团队合作等。

(二)设计思路

根据酒店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饭店工作英语职业资格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知识为焦点、以理论知识为背景的课程内容结构,实现课程内容从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

(三)内容选取

选取前台服务英语、客房服务英语、餐厅服务英语、商场部服务英语、会议及会展服务英语、笔头沟通、实践性教学环节等7个项目,26个主题学习情境,75个工作任务。比如,前台服务项目可分为7个学习情境和22个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整个内容体系以训练听说为主,但也不能忽视书面沟通能力的培养,为此安排了笔头沟通项目,如表2所示。

实践性教学环节项目设计如表3所示。

提出实施建议

(一)优化教学方式

教学原则 (1)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培养的学生要能用英语对客服务。(2)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开展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任务的设计应遵循6个原则: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应具有真实的意义;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过程;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关注学生情感。高职学生英语基础不牢,CET-4通过率低,甚至有少数学生未能通过PRETCO-A。他们还暴露出如下弱点:浅尝辄止;遇到复杂任务容易气馁;瞄准五星级涉外酒店管理和服务岗位的理想容易动摇。但是大部分高职学生专业认同度高,表现欲强,体态语丰富。为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5)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出境研修等途径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倡导六步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六步,就是导→激→示→练→演→评。导(attract),指导入,通过播放原汁原味的音频或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欣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任务。激(interest),指通过询问感觉激趣煽情,鼓动学生。示(demonstrate),指教师示范关键词、句型和服务流程。练(cooperate),指学生合作练习。演(act),指演出、成果展示。评(comment),指学生和教师点评。也称为“6t”法。以学习总机服务英语为例,首先,播放一位优秀话务员的一段真实录音,布置任务1:听听她是谁?要求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1的过程中,陶醉于话务员甜美的声音、纯正的英语,仿佛看见了话务员的微笑和高雅的姿态。此时,教师可鼓动学生只要好好学习,不远的将来你完全可以成为这样的优秀的话务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教师示范时机成熟。示范后,教师应布置结对子活动(work in pair)任务2,分发不同的任务单。任务单A上面显示:你是常州大酒店总机话务员,铃声响起,应接来电。任务单B上面显示:你是下榻常州大酒店A楼的一位客人,你有要事通知住在B楼的同事,向话务员询问。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后,双双合作完成任务2。接着,邀请部分学生搭档到教室前面演出,最后是学生和教师点评。

(二)创新教学评价

《实用酒店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调整学习策略,逐步培养特定职业能力。评价应能使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评价应能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具体的评价方案如表4所示。

课堂表现评价采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参考表如表5所示。

实践性环节表现和课后作业也要量化,其等级转化分数表分别如表6、表7所示。

(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实用酒店英语》课程资源包括实用酒店英语教材、报纸杂志、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网络资源等。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语言实验室、视听室、实训室(前厅实训室要配备广播系统和程控电话交换机等设施)和音像设备等教学设施和网络资源。除了开发本校资源以外,学校之间还可以合作开发,另外还要充分利用企业教育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教材除了包括学生课堂用书以外,还应该配有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册、挂图、卡片、音像带、多媒体光盘和配套读物等。所选用的教材应该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实用酒店英语》教材要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包括职业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鼓励课程专家、教指委成员、专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联合编写校本教材。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圣喜,贺军,李喜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7).

[3]刘佳环,何静.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开发的校本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4]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5]杨俊莲,李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0(11).

[6]周炫.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核心课程标准探析——以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作者简介:

沈小平(1967—),男,安徽岳西人,硕士,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及高职教育教学理论。

绘画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高职教育;课证融通

作者简介:陈晓琴(1968-)女,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船港电气化、工业控制网络。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等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越来越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重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内容改革。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型,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研究。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标准的制订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的保障,是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优化课程内容落到实处的保障。课程标准作为课程的质量标准,为教学主客体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课程标准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对于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良性发展具有实质性的重要意义,其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实现课程改革整体性突破的切入点。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建立还比较欠缺。整体上没有国家统一的、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只有在各学校层面上的一些单一的课程标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由于其职业性,有别于基础教育。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课程标准的需求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二是只有当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达到一定深度、课程改革的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并需要全面推进改革的时候,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建立才具有了基础和条件。因此,对于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实现内涵发展,制订符合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职业需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课程标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及功能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

关于课程标准的内涵,国内外的相关机构和学者做了多种解释。本文采用崔允郭教授的观点: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它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1]。

作为为评估学生学习而设计的课程标准,上述的阐述既适合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同样也适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高职课程标准是对高职学生“学习结果”和“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的描述,它有别于教学大纲,是在一定层面上制订的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的一种指导性文件。然而,高职教育由于其本质属性——职业性,与基础教育、普通本科教育课程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其教育课程的任务是使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创造条件。或者说是连接职业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结构与职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结构的桥梁。

因此,高职课程标准必须能反映其服务对象如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社会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要求,必须得到企业的认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并发展将来的职业生涯。所以,高职课程标准是由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制定,是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的融合。

(二)高职课程标准的功能

高职课程标准一方面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等功能;另一方面是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随着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面临如何从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模式转型,如何建设工学结合所需要的教学情境、学习领域、师资队伍、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资源等一系列的问题,高职教育教学究竟按照怎样的标准和规范来实施,从而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这些问题将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都需要考虑和体现的。

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内涵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一项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系统性工程。在新形势下,只有实施校企合作,围绕“课证融通”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与模式,建立课程的评价、激励与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制订课程标准的初期就应该考虑“课证融通”,将职业岗位技能的标准纳入到相应的课程标准中。所谓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某个职业岗位针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2]。

目前主要是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和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两个方面来体现。岗位培训与院校教育相比,从教学动机、教学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效益以及教学结果等方面都有些不同。岗位培训相对于院校教育具有更明显的职业性和定向性,解决的是劳动者岗位素质的需要,培养的是某种岗位所需要的专项能力,传授的是某个岗位规范要求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获取的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3]。

应该说,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更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我们在制订高职课程标准过程中,适当引入职业技能标准,一方面符合“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将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制度相结合,实行“双证书”教育;另一方面有利于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内容,搭建新的建设基础与运行平台。

三、重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的前提是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所谓课程体系即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笔者认为高职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的依据是职业岗位任务和能力要求。在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其实质是对职业领域中工作任务进行剖析、选取、序化和教学化的过程,最终实现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的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

(一)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课程体系建设的第一步是进行职业领域(岗位)典型化工作任务的剖析与研究。首先,由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到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以“从业人员所承担的事”为出发点,了解和跟踪目标岗位(群)的实际工作任务;然后,由专业教师团队、行业专家以及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反复论证与研讨,从众多的实际工作任务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将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课程进行一一对应,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不是简单的“企业的活”的集合,应该能反映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历程、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而从实际工作任务中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具有挑战性,应该具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来说,典型工作任务在整个企业的工作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作为专业而言,各门课程所选取的任务是相互协调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集合是学生将来面对任务的综合能力,因此,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序化应遵循人的职业成长过程而不完全是职业工作逻辑。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

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除了考虑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融合之外,还必须制订各门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的选取依赖于典型工作任务,来自于职业工作逻辑。因此,课程标准必须与职业技能要求相适应,课程标准的制订可以充分借鉴各行业各职业的技能标准。目前,不同的职业岗位(工种)都有相应的初级、中级、高级与技师等不同级别的培训、考核与鉴定相对应。在原有的课程大纲基础上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制订出新的课程标准,并据此标准开展教学,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相关专业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事实上,部分高职院校已由多年的课程与证书相加的“体外循环”过渡到课证融通的“直通车”实施阶段。课程与证书融通——这一学生培养与训练的成功做法,势必将在更多的高职院校、更多专业领域里推广与采用。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说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包括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进度安排、课程标准、师资分配、条件配备以及机制制度等要素。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专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与能力。这些能力只能是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讲会的。可见,只有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按照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组织实施教学,高职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四、“课证融通”课程标准的内容

(一)“课证融通”课程标准的结构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高职学生“学习结果”和“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的描述。因此,高职课程标准应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明确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与水平;反映对师资以及学校、社会所提供的其他资源(如教材、实践条件等)的使用情况[4]。高职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内容标准和考核标准。课程内容标准是对课程的定位、目标与任务、内容与体系、组织与实施提出具体要求,主要包括教学基本要求、课程内容体系、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教学环节的安排、使用的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资料;课程考核标准是对课程在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等方面提出的“质”和“量”的标准,包括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及等级等。

(二)“课证融通”课程标准的关键要素

在制定课证融通课程标准过程中如何体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融合与对接,主要落实在课程体系结构、实训(实验)装备、职业行动领域以及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四个关键要素。高职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一方面考虑要学科体系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考虑职业岗位技能知识的要求。如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以“理论够用”为原则,更多侧重于学科体系、理论知识体系的需求。专业课程的设置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来设置。将工作过程进行分解,提取工作过程知识,也就是职业岗位能力所对应的知识与技能,由此构成课程内容。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可以参照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在教材的选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环节都可以借鉴职业(或岗位)技能培训的教学资源,将传统理论体系教材中缺失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资源吸收过来,并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新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职业行动领域”的描述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体现工学结合的关键要素,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

职业行动领域又称为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应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兼顾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涵。具体做法是在进行课程整合、典型任务选取时,应积极听取教学专业委员会成员和劳动厅(局)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意见,认真吸取社会上能工巧匠的经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做的定期邀请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学院的课程设置,使学院的课程具备浓厚的企业背景。实训(实验)装备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训(实验)装备建设应该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只有构建理实一体的教学情境,才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中做、做中学”。同样,实训(实验)装备的配备可以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所用的实训设备,也可避免教学设备与考证设备的重复建设。

五、结束语

高职教育由于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其课程标准不可能像基础教育那样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统一制订、由学校负责实施。笔者认为,随着国家级、省级示范院校示范性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示范高职院一定会在课程建设理论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总结出各自的课程标准研制的成果。到那时,国家就可以对高职各专业制订统一的专业总纲,而各科目课程标准应该还是以各高职院校为主体进行制订。加强校企合作,围绕“课证融通”构建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随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不断深入,课证融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也只有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职业岗位的变化,兼顾职业岗位技能鉴定内涵,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伟强.“基于课程标准”:内涵和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6(8).

[2]黄芳.高职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内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4).

[3]席东梅.职业资格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

[4]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杂志,2009(4).

责任编辑 夏焕堂

绘画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第一部分 前言:

一、 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本《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1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本《标准》没有沿袭罗列具体知识点的方法,而是制订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内容标准要求的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美术教师是本《标准》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标准》对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实施《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内容说明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①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②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③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二、评价建议

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行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

3

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附录:

二、 名词术语解释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美术史: 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

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感知: 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

绘画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首先,要辨清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区别与联系。我国历来把“三基”作为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三基”即是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但是基础教育的各门学科提的均是“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见,运动技术是体育学科特有的,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体育学科的性质。我们有许多老师把运动技术说成运动技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资料显示运动技术被定义为“能充分发挥人的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术是固有的,本身客观存在的,是默会知识,它必须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才能最终掌握。运动技能是通过后天的学、练逐步提高的。现在中小学的体育课针对这一问题存在两种误区,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有人原封不动地采用了高水平技术于体育教学之中,造成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体育的教学目标相悖;另一方面则认为技术对中小学生来说没有意义,应当彻底地排除技术传习式教学,把体育课上成身体锻炼课。看来这两种误解均是不足取的。

运动技术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可将运动技术游戏化,通过游戏手段和表现形式,以学习运动技术为内核的这种教材化改造来增加运动技术学习的趣味性,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感到枯燥、单调的教材,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尤为喜好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较量中掌握应学的运动技能,同时体验并感悟到运动和技术学习的乐趣所在。例如,哈尔滨市49中李铠老师的《蹲踞式跳远》一课就是将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通过几个行之有效的游戏来达到练习、强化、提高技术动作的目的,起跳接球赛提高了学生的跳远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完成了助跑、起跳、跑成腾空步;短程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单脚触高物;慢跑起跳空中收腹成蹲踞落地;中短距离助跑跳远;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等动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循序渐进中学会了技术动作。

其次,是针对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课堂确立“弹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在体能、技能上所达到的水平基础上,制定出弹性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需要进行分组教学,力求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得到符合自己的收获。对体能好的同学要提出技术要求;对技术好的学生提出经验类、战术类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应以兴趣、调动积极性进行参与为主,使他们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起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概念,并辅之以鼓励性语言,而后通过简单动作的尝试,逐步过渡到主动积极练习、提高的阶段。

第三,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非运动技能的教学。事实上,非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将以非运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说成是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看成是没有内容的活动课、游戏课和休闲课。相反,只要非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实用价值,正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好时机。

绘画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C )——P18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

D )——P22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P23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C )——P25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P27 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P47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P53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P62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A )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P70 A、1000美元

B、3000美元

C、4000美元

D、5000

美元

1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D )。——P74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1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

C )族的

古老的文字。——P77 A、彝

B、仡佬

C、水

D、瑶 13.解放后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不断变化,体现了工业化加快的过程。按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贵州在1999年实现了(

B )的历史性转变。——P92

A、由

一、

二、三向

三、

二、一

B、由

二、

一、三向

二、

三、一

C、由

二、

三、一向

三、

一、二

D、由

二、

一、三向

一、

三、二

14.2008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

C )亿元大关,比1949年增长

63.33倍。——P91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

D )年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P91 A、7

B、8

C、10

D、

12 1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08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

A )——P96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1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

(

B )。——P110~111 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18.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行业是

(

D )。——P109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

品工业

19.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

以(

B )为主。——P70 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

20.2007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

A )。——P 44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

赤水

21.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

D

)。——P130 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22.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

B )——P131 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23.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

A )。——P131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24.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

B ),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P150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

南文化

25.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

D )。——P150 A、《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

《黔报》

26.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

B )传入

贵州。——P150 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

沪剧

27.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

C )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P149 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28.(

B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

式。——P171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29.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

A )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P180 A、开发式

B、救济式

C、“输血”式

D、加薪

30.“十一五”时期是指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具体日期是(

C )

——P181 A、2000—2005年

B、2005—2009年

C、2006—2010年

D、2008—2012年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

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

ABCD )——P20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ABCD )。——P24~25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

ABC )。

——P34 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 ABD )。

——P34 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

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 ABC )。——P29~30 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 ABD )。——P46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

(

ABC )。——P54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B )。——P56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贵州目前“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中的“四联线”包括了下列哪些市(州、地)政府或行署所在地与主干线公路相连接的高等级公路

(

ABCD )。——P70 A、六盘水

B、黔西南

C、毕节

D、铜仁 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

(

ABD )。——P67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

可持续发展战略

1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

ACD )——P75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1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

ABC )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P77 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D、水族 13.贵州发展畜牧业已具有的优良品种有下列:(

BCD )——P97 A、马头山羊

B、大耳白兔

C、可乐猪

D、竹乡鸡

1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AB )——P76 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1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

BD )为主。——P96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

16.下列属于贵州名牌香烟的是:(

ABC )——P110 A、黄果树

B、驰

C、桫椤

D、红塔山 17.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 ABCD )

——P103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18.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

AC )——P111 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19.截至2008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

( ABCD )——P122

A、铜仁(大兴)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

C、荔波机场

D、兴义机场

20.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

ABCD )——P128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

制品

21.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 AC )——P131 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22.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 ABCD )。——P131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23.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

AB )。——P134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2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 ABCD )。——P154 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25.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

ABC )。

——P154~155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

习俗。

26.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

BD )。——P163 A、苗族的抢花炮、摔跤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 C、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

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 27.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

(

BCD )。——P172 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28.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

(

ABC )。——P174

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

2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

ACD )。

——P182 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30.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

ABCD )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P183 A、伤残

B、失业

C、遭受灾害

D、生活困

绘画课程标准范文第6篇

云南省楚雄市树苴乡二街民族小学李文波(675018)

针对第十二册教材我本人认为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感。

A所举的例子及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B时代特征明显如:已知小区的实际高度和比例尺求小区的模型高度问题、关于人造卫星的飞行时间等具有时代特色并且学生关注的问题已逐渐成为学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 各个知识点从简到难,从单个知识点到对各个知识

点的整合,还特地安排了“综合运用”环节。符合广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习惯。另外图文并茂,少了太多太繁杂的文字叙述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体现出数学的直观性。

(三) 整册教材在编写上富有弹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

供了机会和舞台。A问题多样化,同时也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锻炼。B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但他们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和发展。C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

(四) 安排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作为“整理复习”符合小

学毕业班学生的学习需要。该教材是小学阶段最后使用的教材,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回顾整理复习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教材从76页到114页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来安排整理复习,旨在让学生能对整个小学数学知识框架有个整体性的把握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 教材中还穿插了类似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

知道吗?”“阅读资料”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了解领悟。这些内容中有的是介绍数学史、有的则是介绍一些经典的数学问题如:P95介绍的是18世纪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城“七桥问题”。这些都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拓宽了他们的数学视野。

(六) 教材还安排了相应的实地观察、测量等活动,有利

上一篇:海关通关业务范文下一篇:哈尔滨公安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