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范文

2023-11-12

教书匠范文第1篇

不做教书匠,做什么?管建刚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做了如下的阐述:“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细细想来,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称职的老师……充其量也就是“教书匠”而已!管老师在书中,和我们谈人生,谈教育,字字珠玑,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催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工作,我想“用心工作”最重要,一个用心工作的老师即使一辈子也成不了名师,但他可以当学生心目中的贵人,而非匠人。

左拉说过:“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老师们,如果你想成为物质上的大亨,千万不要当教师。从我们选择教育那一天起,可能有过彷徨与怀疑,也有过忧虑和退缩,但是当你的脚步坚定下来,当你的内心安静下来,用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比起其他工作,教育有着更多的乐趣和幸福。你感受着自身的成长,你的教研成果获得了肯定,你上的课受到大家的好评,你指导学生参赛获得了大奖,你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肯定,你会感到快乐,感到幸福!你还感受着学生的成长,相处几年,孩子们长大了,学问增长了,人也越来越懂事。济济一堂,那么多学生,时不时有学生发表习作,比赛获奖,看着他们个头一天天长高,精神一天天丰满,你一样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岁月老去,将来,各行各业都有学生,双鬓染霜的你走到哪里,都有学生亲切的问候。这种幸福,是其他任何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要发现这种快乐与幸福,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你用心投入地去做教育,你才会发现,教育原来也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你在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享受着事业的美丽,感悟人生的幸福!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教师这个工作除了工资回报,另有三重收获,即“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情感”“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

教育,值得你做!

教书匠范文第2篇

不做教书匠,做什么?管建刚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做了如下的阐述:“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细细想来,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称职的老师……充其量也就是“教书匠”而已!管老师在书中,和我们谈人生,谈教育,字字珠玑,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催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师工作,我想“用心工作”最重要,一个用心工作的老师即使一辈子也成不了名师,但他可以当学生心目中的贵人,而非匠人。

左拉说过:“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老师们,如果你想成为物质上的大亨,千万不要当教师。从我们选择教育那一天起,可能有过彷徨与怀疑,也有过忧虑和退缩,但是当你的脚步坚定下来,当你的内心安静下来,用心投入工作时,你会发现,比起其他工作,教育有着更多的乐趣和幸福。你感受着自身的成长,你的教研成果获得了肯定,你上的课受到大家的好评,你指导学生参赛获得了大奖,你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肯定,你会感到快乐,感到幸福!你还感受着学生的成长,相处几年,孩子们长大了,学问增长了,人也越来越懂事。济济一堂,那么多学生,时不时有学生发表习作,比赛获奖,看着他们个头一天天长高,精神一天天丰满,你一样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岁月老去,将来,各行各业都有学生,双鬓染霜的你走到哪里,都有学生亲切的问候。这种幸福,是其他任何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要发现这种快乐与幸福,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你用心投入地去做教育,你才会发现,教育原来也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你在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享受着事业的美丽,感悟人生的幸福!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教师这个工作除了工资回报,另有三重收获,即“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情感”“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

教育,值得你做!

教书匠范文第3篇

书翻完了,我在想作者是如何分节归类的呢?于是翻开第一章,我想寻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第一章的题目是:永不凋谢的玫瑰。我在想作者为何要用这个题目呢?它下面的10篇小文章又有怎样的共同点被穿插到了一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大概地阅读了这些文章。有了如下自我的想法:(不管对错,权当自我记录吧)

玫瑰是爱情的象征,是美好情感的一种。这一章节应该是用现象与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拥有哪些永不凋谢的美好情感吧。由此,我总结了这样的短句:有人性美,懂得感恩,尊重老师,热爱祖国,乐观生活,善良是盏灯,放过弱者,懂得奋斗,孝顺父母,有民族的歌。这些应该就是王栋生觉得孩子的内心应该拥有的东西吧,这些美好应该在他们的心中永不凋谢吧!

读着这样的短句,我又问,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小学生守则》里总是把热爱祖国放在最前面的啊。在读,也许你会发现,一个人首先要有人性,才会有后面的吧,也许根本就没有先后的顺序。

教书匠范文第4篇

“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我们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选择方向的重要性,方向错误,你越努力,离目标也就越远。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路上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选择“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

上面这段话是我摘抄自《不做教书匠》中的句子。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似乎太深奥了,因为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才算活对了。我觉得人活着就要学会让自己满足,不要后悔,不要浪费宝贵的生命。

我自己从来没想过能踏入教育的行业,在我看来,老师这个行业颇具挑战性。而且,它非常的具有意义。

一个不爱孩子的人,那我觉得她可以放弃这个职业。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是单纯的,人生来并无善恶,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的塑造自己的性格。就像一块原始的石头,在河水中几经磨练才能安然的躺在河堤上晒着阳光,感受岁月静好带来的温暖。我觉得,老师可以是那涓涓细水反复淬炼石头使之化为美玉的人。 师之道,不先在高远,不先在深厚,而是先练就耐心。

耐心什么?耐心就是日复一日的劝导,日复一日的练习。日复一日的沉稳。

耐心让学生接近你,信任你,愿意敞开心门接纳你。而教育的根本就在学生。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一篇课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当然,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你并不缺少爱,缺少感情。但是,你是否原意为别人花费你心中的爱,你心中的感情?你能象爱自己的家一样去爱学校吗?你能象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每一个学生吗?

我想,这种爱不仅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恒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为基石,这是一种必须的耐心。

教书匠范文第5篇

有这样的想法作怪, 思想品德课堂上, 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甚或不听老师讲课而自顾自去做其它科作业, 种种“怪现状”层出不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造成这种局面, 或有教材的问题, 或有传统观念的问题, 但我认为其关键点, 在于一个“教法”的问题。打个或许不甚恰当的比方, 美国大选演讲全是“枯燥”的政治问题, 为什么依然听众如潮、应者如云, 这就是个技巧问题、方法问题。参加美国大选的, 几乎个个都是技巧高超的演讲家。

我们可以不赞成这些演讲家的观点, 但我们应该学学他们的技巧、方法。

兴趣是学习之母。对于政治教师来说, 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枯燥为生动, 化繁复为简洁, 化干瘪为丰富, 化术语为白话, 化教条为事例, 化理论为实践……最终达到化“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效果。

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化”式教学。

如何“化”?如何“变”?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 化言传为身教——传递教师素养魅力

春雨润物细无声。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的品质、道德、素养、人格魅力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对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 作用非常大。

一名老师, 其积极、健康、真诚、热爱的生活态度, 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与感悟, 会像春雨一样, 悄悄地、细细地, 但却很深入地润泽学生。学生们, 将在“无形有质”的滋润中, 去尝试去体验人生, 认知社会。

这就是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只有当学生“亲其师”, 才会“信其课”“信其道”。

2 化教学为调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是一个情感场, 老师是一名“超级导演”——导演兼编剧、调音师、灯光师……

课堂就是片场。这名“超级导演”的最大职责, 就是要尽可能把控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理距离的伸伸缩缩, 或热烈, 或舒缓, 让情感的因子, 始终能在课堂上协调地流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要务是要做到平等。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 我们要摒除一种陈旧的教学思想, 即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就是所谓“填鸭式教育”) , 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权利和尊严。

教师要摆正心态, 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是老师, 高高在上, 任何时候都摆出一副教人训人的架式。一名教师, 要做到“宽严有度”。平等的师生关系, 更利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对话。

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 “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 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也是学生, 要学会信任, 学会倾听, 学会理解, 学会尊重, 允许不同的见解, 接受不同的意见。要用“蹲下来”的姿态与学生交流, 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个体见解, 真正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 化理论于事例——引起共鸣

世界变化很大很快, 每天都在发生新鲜的事情。有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时政材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视野,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讲“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时, 结合重庆本地材料“个体工商户再也不用交工商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了。减轻了个体工商户的经济负担, 每年将为全市个体工商户集体减负约6亿元。”我不只是给学生阐释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 而是给大家讲事例, 讲“生意经”, 讲创业。学生们想到自己爸爸妈妈、舅舅阿姨的工作, 听得津津有味, 理解得也更为深刻。

4 化传道于比兴——情趣盎然

单看中学思想品德教材, 一些理论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 能融入一点趣味性, 化理论于事例中, 化术语于白话中, 化理性于感性中, 就能使“枯燥”“刻板”的理论丰富起来、生动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深入认识。

当然也有人担心:这样的教学方法, 是不是不规范?会不会让理论被故事掩盖?不会。教师运用这样的“化”式教学法, 关键要心中有把尺, 把握一个“度”:事例、比喻都只是手段, 理论、理性才是目的;前者是袖是襟, 后者才是纲是领。举事例找比方, 不能恣意汪洋、生拉活扯, 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拢。

比如在讲解“共同富裕”的原则时, 教材说“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 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形成示范效应, 然后先富的帮带后富的,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很多学生理解不了, 于是我就打比方:“在农村往稻田里放水 (即灌溉) , 只能一丘田一丘田放, 不可能一丘田里同时都能灌满水, 更不可能整片稻田同时都灌满水。整片稻田同时都灌满水, 那不是灌溉而是洪涝灾害!”进一步说明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它不是同时富裕, 不是同等富裕, 也不是平均富裕。学生在听讲的时候加上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抽象的理论也变得具体生动了。

5 化知识于美言——拨动心弦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是知识信息的载体, 也是接通学生心灵的桥梁。所以, “师欲善其教, 必先美其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严谨、简洁、准确的教学语言, 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而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也能增加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 化文字于音画——形象生动

漫画, 不仅生动、形象、幽默, 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 发人深思, 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 学习兴趣倍增, 课堂气氛活跃,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时, 我运用多媒体教学。事先准备了多幅漫画讲“人口问题”, 人口的压力让地球不堪重负, 中国的人口形势更严峻;进而引出资源、环境问题。形象生动而又触目惊心的图片引起学生深思。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 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 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7 化传统为现代——身临其境

多媒体教学运用有声的画面, 再现生动的形象, 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 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 能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 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手段单一, 课堂气氛沉闷的不足, 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在讲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时, 就精心制作了课件, 首先给学生展示自然和谐、悠闲宁静、山花烂漫、碧叶连天的景致, 配上轻音乐, 学生非常享受。但随着图片的变化:摩肩接踵的人群、臭气熏天的河流、遮天蔽日的废气、惨遭砍伐的森林……学生们屏住呼吸, 睁大眼睛, 看着眼前的画面, 不断地思索着。最后我用Flash《我是一只小小鸟》用鸟儿的命运向人们呼唤:保护环境, 保护家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既宣传了环保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效果很好。

8 化授业为解惑——悬念重重

宋代大儒、大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 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 教师给予解惑, 他们就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如我在讲“科教兴国战略”时, 结合探究园中材料“国家重奖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提问:“国家为什么要重奖这些人?”“他们的贡献是什么?”“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影响?”……一问紧扣一问, 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 引起兴趣, 明白了道理, 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说服力, 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总之,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方法比较多,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外, 还必须始终牢记在课堂过程中贯穿教育教学的灵魂理念——教书育人。

我们要回归课堂教育的真谛,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 优化教学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书匠范文第6篇

——读《中国师德手册》的体会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怎样加深对师德的认识和理解,深入地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加以贯彻,是为师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通过学习《中国师德手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对于我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为神圣教育事业服务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要有爱国守法、献身教育的精神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教师只有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因此,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二、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师德修养,

而这一修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甘于平淡、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的精神。既然我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要有热爱学生、以情育人的精神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或歧视他们,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才。

四、要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有着崇高师德修养的教师,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推行创新教育。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进行创新研究和教育,我们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耐心,要敢冒风险,不怕失败,努力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得以提升,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让素质教育发扬光大。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只有当学生对其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考,才会受教于轻松愉快之中,提高学习质量。而要达到这一效果,创新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地途径。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要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因为他认为具有高尚品德、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老师,会对学生的一辈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期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一特殊群体,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因此,要想让学生成为文明、高尚的公民,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这就要求我们“言为人师,行为师表”,用正直的人格作保证,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要以身作则,恪守诚信,言传身教,这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即“言为人师,行为师表”。在教育中,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只有教师自己要行得正、坐得端,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六、要有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与时俱

进,吐故纳新,更新观念,不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那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今的学生见多识广,千万不能小看。他们接受新事物真是太快了,所以我们必须跟上他们的脚步,甚至要赶在他们的前头。要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就得多读书、多学习,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去引领学生们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就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博学,使自己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上一篇:看亮剑范文下一篇:超限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