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14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突出四个重点, 强化教育管理

在教育管理上突出四个重点,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构建评价体系。

每学期不定期组织一次中小学生综合素质随机测评, 将测评成绩作为学校评选先进的参考依据, 并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

2、打造高效课堂。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 积极打造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打造卓越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 自主完成实验过程, 撰写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3、开设实践课程。

将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统一起来, 做到实践课程化。实践课堂中, 学生在学科教师指导下确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以个人、小组、社团等灵活形式,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观察现象, 探究规律, 开阔视野。

4、拓宽教育渠道。

充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 编写乡土教材、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以及特色团体活动材料, 丰富实践课堂,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注重三大特性, 提升学生素养

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从语文的“工具性”出发,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必须结合农村实际着力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 缺一不可, 它们相互促进, 相互配合,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核。

⑴口语交际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传统上我们所说的听说能力。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都重要”, “接受和发表, 表现在口头是听 (听人说) 和说 (自己说) , 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 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 说和写同样重要。”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 人们接受信息的频率明显高于读;输出信息的频率也明显高于写。中外的有关调查和观察不约而同的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语言应用情况, 听占了45%、说占了30%、读占了16%、写只占了9%, 可见听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听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训练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具体来说, 一方面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科学的听说方法, 加强农村学生普通话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 多形式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例如, 在课堂上我们可采取听朗读材料、说“听后感”, 课前两分钟说话, 全班性的演讲比赛, 或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争论的农村热点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论辩等形式开展听说训练。这样我们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听说进行评价。在课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 采访当地的“劳模”、“致富带头人”一些农村名人, 或不定期的调查某一个村的经济发展、农民的精神面貌及物质生活提高状况等一些形式, 加强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

⑵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精读能力。古人云:“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读, 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 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教材中的篇章是经过科学筛选的范文, 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的趣味点, 对范文布局谋篇、风格特色、深远意境等进行生动的分析、点拨, 使学生想读、爱读, 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为我所用的目的。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是终生受益的事, 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科学的阅读方法包括读书、理解、领悟、应用等步骤,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首先, 读书重在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是理解, 主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能快速掌握所阅读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等。其三, 领悟重在读后有所启发、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创新, 写出体会、感想。其四, 应用旨在将读的知识和体会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检验自己的阅读成果。

扩大课外阅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多读多练, 是语文公认的成功之道。吕叔湘先生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 你要问他们的经验, 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因此, 无论如何, 课外阅读都是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针对农村“缺书少店”的现实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1) 组建班级图书室。教师开出书目清单, 鼓励家长每学期给自己的孩子买一本课外读物, 那么一个班级便形成了一个小型图书室, 实行资源共享, 一学期下来, 每位同学都可以读到四五十本书, 初中三年便可读到二三百本书。

(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应极力争取学校要及时购买图书或电子图书, 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 扩大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素质。

(3) 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 检查读书效果。为了督促学生认真读书, 每读完一本书, 老师都要学生做读书笔记, 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或作简要的评价。

⑶写作训练。传统意义上的写, 往往只是一种被动的应试训练。素质教育有意义上的写, 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 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过程。因此,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 应要求学生深入观察农村生活中的景、物、人、事, 思考其中的情与理, 作文中要凸现农村特色。在写作训练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尽可能以描写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 引导学生能写自己所想的内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各方面素材, 通过实际体验,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2、从语文的“人文性”着眼,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点明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和实践性特点。“工具性”是形, “人文性”是核, 核为形所系, 形为核所生。一直以来, 我们的语文教学偏重工具性, 忽视人文性;重视知识理性价值, 忽视情感的体验价值;偏重技能训练, 忽视情感的熏陶和人文底蕴的积淀, 导致语文课堂人文性的缺失, 这是语文教育的误区。要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必须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在新课标的理念下,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字,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 情趣和情操, 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 提升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

3、从教学的主体性来看, 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教学的主体性, 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并努力给学生以独立学习、思考和操作的时间, 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给学生以积极主动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权利。所以课堂教学, 务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 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到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 “疑难能自决, 是非能自辨, 斗争能自奋, 高精能自探, 终生受益。”学习素质的培养, 这是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 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施一个工程, 提高教师素质

实施“素质提高”工程,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培养力度, 培养优秀教师团队, 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

1、优化培训模式。

开展“送培送教到校”活动, 积极探索网络培训管理, 加大学校教研工作指导力度, 派专任教师到学校进行教学教研指导。

2、创新培训内容。

精心设计教师培训课程, 实行“订单式培训”。对中学教师, 突出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提高教学内容、课程教材的分析处理能力, 强化教学技能和教学方式的培训。

3、改革评价制度。

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将教师职称评聘同教师学历、能力、业绩、继续教育学习情况等严格挂钩, 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4、加大培训保障。

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提高教师培训基地的服务能力。设立培训基金, 建立激励机制, 对优秀学员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开展教师培训研究, 强化培训者培训。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必须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只要我们齐心合力, 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就一定能提升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

摘要:本文从改变一种观念, 树立大语文观;突出四个重点, 强化教育管理;注重三大特性, 提升学生素养;实施一个工程, 提高教师素质等几方面, 分别从教育管理、教学实践以及教师培训几方面, 探讨了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策略, 全面提高农村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素质,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闯:《和谐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旗帜下》, 《光明日报》, 2005年10月9日.

[2] 过传忠:《说话技巧》,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从总体上来讲,英语是一门费时多,收效少的学科,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厌学情绪浓,一上英语课就心不在焉,情绪低落。学习时冷时热,甚至放弃英语学习的学生不在少数。

长久以来,英语在我校被趣称为“薄弱学科”,一直以来,我都在思索——是什么使英语成为了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

概括起来,我想应该有如下原因:

1、师资水平

同高学历、高素质、规范化的城镇英语师资队伍相比,农村英语教师在数量、年龄、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城里优越的各种条件使农村骨干英语教师流失严重,师资队伍构成复杂,教师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对口,教学经验少等现象在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里相当普遍。就拿我校来说吧,几个英语老师中有汉语专业的,俄语专业的,地理专业的。并且由于交通闭塞、贫困落后等原因,农村英语教师很难获得培训进修的机会,导致许多农村英语教师教学理念过时、教学方法陈旧、教研意识淡薄。长此以往,教师自身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受到影响。同时,农村教师的薪资和待遇普遍较低。久而久之,优秀教师不断向城镇流动,极大地影响了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稳定。

2、学生家庭

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班主任。孩子的习惯、性格、爱好、为人主要靠父母的教育和培养。在发达地区以及城市里,家长普遍素质较高,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视:除了在生活上给予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上也是尽量与老师配合,如负责子女作业的检查、单词的听写,必要时还花重金为子女请家教。然而,农村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大部分学生的父母为了能挣更多的钱,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习成绩不佳,尤其是对英语更是“敬而远之”。具体表现在:没有一点英语基础,对学英语没兴趣,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连单词的记忆都不能很好地完成。

另一方面,农村学生家庭条件差,读书无用论让很多原本不富裕的父母不愿花100多元,甚至几十元为孩子买复读机,更不用说什么点读机之类的了。就拿我任课班级的学生来说100多个人中有复读机的不到20个。

3、学生本人

大多学生原本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包括语文,数学等,就更别说英语了。加之农村对英语应用得比较少,学生学习英语完全是为了应试的需要,而并非交流的手段,学生们对英语的作用缺乏深刻的了解。 因为所处环境的局限,农村中学生多拘泥于课本,局限于考试成绩。加上农村学生性格内向的比例大大高于城市学生,使得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欠大胆,不可以用英语提出和回答间题,更不用说在课后跟同学用英语对话和交流了。而羞于开口,怯于表达是学习英语的大忌。

4、教材的原因

应该说,课本的几次改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成功的,尤其是在注重运用方面,现行教材体现的非常到位。比如以前的教材开始就学字母,单词,音标,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句子的学习上来。关于句子的学习也只是学习一些现有的句子,很少让同学们自己主观的运用这些句子。而现行的英语教材在处理语言的交际作用方面的确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编写更多地体现了城市化特点,淡化了乡土意识,背离农村需要,人为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学习的难度,遭遇尴尬。

比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讨论学生家所在的环境,学习问路方式,可农村学生居住的环境不像城市,他们住在乡村,回家全是小路,无法表达,也就无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再拿课文中不时出现的一些和电脑,现代科技等知识有关的东西,对于身处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到这些时,他们却是一脸茫然,感觉到这些离自己太远了,更不要说展开热烈的讨论。导致老师在课堂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单口相声”,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中学英语教材里频频闪现的online, concert, theatre, film star, surfing, diving, mobile phone, museum等,对于一个甚至连自己的县城也没去过的农村孩子来说,真是遥远且迷茫。而对于他们所熟悉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一些话题却少之又少,所以对于教材提供的内容,他们要说的、可说的亦少之又少,因此,语言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活动常常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素材,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成了主要的表演者,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反过来更加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人为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

5、教学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也越来也重视,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英语教学也从“一支粉笔、一本书”逐步过度到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国家也免费为农村学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开通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对农村英语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近两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有的老师由于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不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能充分体现其优势,因此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又回到了以前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是国家配备的这些设备设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由于学校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导致这些设备没法使用,成了摆设。即使这些配套设施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可一个学校几个,甚至十几个班级就守着一个多媒体教室,那得轮多久才能轮到上一次?

6、英语基础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虽然也从A、B、C和简单的问候用语为起点开始其知识结构的安排,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要把本套教材学好,真正的达到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又谈何容易。

都说现在好了,从小学就开设英语课程了,做为中学教师的我们应该对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再烦恼,可是,小学的英语课又是怎样开设的呢?

小学同样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更何况,在小学老师们的心目中,英语,它就是一门豆芽学科,可学,也可不学,所以,试看大多农村小学校,他们的英语课实属虚设,大多的时间给向时间要质量的语文、数学课占用了。试问,这样的情形能给学生们一个良好的英语基础吗?

以上的这些问题不但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而且也涉及到教师、家长和学生。而它们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水平问题。这严重地影响着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束缚着农村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叫作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不得不深思,如何改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条件。具体的说如何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当然,说到底,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刻不容缓地解决这些问题。

应对措施如下:

一、从相关的管理部门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

前面提到,虽然国家也意识到我国城乡贫富差距在加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教育投入,但乡村中学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有很多学校在改善硬件设施后负责累累。

2. 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温总理提出:中小学教师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的确让教师看到了希望,但作为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却颇为失望。他们付出不少,可待遇却少得可怜,如何能留住优秀的教师呢?所以,笔者希望农村中学的教师不要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3. 多渠道对农村英语教师进行培训 现今,农村英语教师队伍的学历程度参差不齐。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改”大背景下,让英语教师不断学习课改理论和业务知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以符合时代的要求。农村英语教师本来其自身英语水平多低于城市英语教师,加之长期从事简单的初中英语教学,而工作之余进行自我充电的少之又少,使得自己的英语知识严重缩水。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需要教师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其次,学校和教育局也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结合当地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注重把实际教学中需要应用的常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接受培训的教师,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学英语课文的实质精神以及与应用的内在联系;强调在口语基础上培养读写能力;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并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4、改革考试的形式,教育部门关注考试改革和教学改革。以唯一的笔试形式来衡量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有失偏颇的,它并不能客观地反应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而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英语教学都是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只有将单一的笔试变成融合笔试、口试、情景对话、听力等板块的考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教育部门不但要关心教学改革,而且要全力支持教师展开教学试验,大力表彰取得改革成绩的教师,做教学改革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后盾。

二、作为教师不应该一味的消极等待,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的应对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不利因素:

(1)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的,中学英语教学普遍按照“讲解一翻译一朗读一做题”这个过程运行。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单词、句子和课文,被动地接受没有生气的语法知识。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折射出作为英语教师,其任务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并非“teach students English"。教师要形成这样的观念: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并且把这种教学理念切实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要较为有成效地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而要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就必须从枯燥地教授和记忆单词中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而这个环境的缔造可以通过讲授常用问候语、课堂用语,创设生动的教学场景,直观地再现课文中的背景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在语言气氛中受到感化。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气氛也非常重要,努力消除农村学生自卑、害怕和不敢表现的心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树立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信心。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英美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欧美文化与汉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涉及到income,weight,age,religioa,marriage,where and meal的问题在交谈中尽量不要出现。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英语学习除了枯燥的单词和语法还有更为宽广的天地。

(3)在课堂上突出听说训练,把单词、句型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的职能是交流。不能开口交流是我国英语教学的最大困境,这个问题在农村学生中表现得更加严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应坚持以听说为主,同时辅以语法教学,这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而且可以把词汇和句型变成活的知识,减少其遗忘率。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忽视语法的教学,而是以实践第一为原则,把语法教学贯穿于词汇和篇章教学中。在讲授课文中,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和提问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而且也可以让他们养成用英语表达的习惯。

(4)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开辟第二课堂。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差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英语实线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采用“课内指导课外,课外辅助课内”的方法,在注重课堂的基础上开辟第二课堂。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把学生分成儿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掺杂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原则上要求每个都用英语发言。在课外,通过开办英语广播,开辟英语角,举行英语演讲、朗诵、游戏和竞赛等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可以应用英语交流的平台。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师专业性不强, 流动性大, 整体素质低

稳定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由于城乡中学环境的差异, 生活待遇的悬殊, 人际关系的影响, 农村中学难以留住专业性极强的语文教师, 在各项活动中涌现的先进教师时时被城镇重点中学挖走, 教学人员往往不够, 就从其他专业临时调入, 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 因此,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现状制约着教学的改革。

1.2 只重基础知识, 漠视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活动缺乏生机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为了应对考试, 经常听写生字词, 古文诗句, 忽视了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和要求, 忽视了对新课程的全面了解。只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忽视听说训练。教师把课内当做任务, 课外当做虚设。农村语文教师离家较近, 家务事情繁多, 参加研讨机会少也并不重视, 学校教研活动也较少。教学研究空气不浓, 开拓创新, 自我进取, 业务学习意识淡薄, 与现代教学改革所需差距大。更有甚者为了完成硬性任务, 加班加点补课, 拼命死灌, 一门心思扑在课本教参上, 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更培养不出高素质, 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才。

1.3 农村中学学生情况的复杂性, 教学评价体系落后, 影响教师教改的积极性

农村学生情况非常复杂, 贫困生多, 转化难度大。学生理解能力差, 领悟能力差, 自学能力差, 学习应付。学生中厌学情绪大面积产生, 优生和差生的差距较大,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课改情绪, 影响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此外, 领导观念陈旧, 对教学改革的观念理解不清, 教学评价体系落后, 评价死板硬套, 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严重挫伤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

2 摆脱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目前现状的观点及对策

2.1 转变育人观念, 注重知识的更新,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 实现知识的更新换代, 切实把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作为年轻教师, 更要广泛阅读, 深入思考, 只有广泛而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才会有开阔的视野, 才会保持对时代的敏锐和对生活的新鲜感, 并把这种感觉带进课堂, 融入讲授, 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2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建立现代阅读教学观,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下在学生广泛的阅读中才会产生活力, 对于农村中学学生, 课外语文学习要纳入语文教学轨道, 要加强课外语文阅读, 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大有裨益。因此, 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建立以听、说、读、思、议、写为主,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为核心的现代阅读教学观, 拓宽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3 立足农村, 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农村语文教学首先必须要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教学的对象是农村的孩子那么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要多于教学本身。当今通信网络已经很成熟, 信息交流更顺畅, 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时候将外面的信息带给学生, 同时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从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3 结语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要摆脱目前的实际困境, 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 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 必须要转变育人观念和课堂教学观念彻底解放思想,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立足农村, 根据学生实际, 改进课堂教学,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增强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建立现代阅读教学观, 引导学生向生活、社会学习, 再回到社会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从而全面提高农村语文教学的整体素质。

摘要:作为基础教学中的语文教学,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 随着城乡差距逐渐加大,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成绩和城市中学语文成绩相差也很大, 作为农村语文老师, 要转变育人观念和课堂教学观念, 立足农村, 创新教学方法, 建立现代阅读教学观, 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改革,问题和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现状的成因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26) .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照本宣科式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 以本为本, 以教师自我为中心, 抱着教科书, 以填鸭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 就是照本宣科式。教师总是小心翼翼地按照自己备课的思路讲下来, 不敢越藩篱半步;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新的的见解, 老师也要想方设法统一到所谓的标准答案上来。这样, 课堂成了教师的舞台, 学生成了看客, 学生也就完全局限于课本, 既学不到多少知识, 也谈不上培养语文能力。我们都知道,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来特, 对作品的理解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断章取义式

一篇文章, 本来是一个整体, 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有的老师硬要把它“碎尸万段”, 把文章分割成很多块, 依次讲字、词、句、段。在教学过程中生怕遗忘了哪个知识点, 遍地开花, 面面俱到。其实, 一篇文章就像一朵花一样, 你把它撕成几瓣, 再来欣赏又有什么意义。学生有可能也记了很多标本式的知识, 却并没有真正阅读好作品。这样可谓是舍了“读”之本, 逐了“知识要点”之末。

3考题训练式

还有的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不辞辛苦地把每一篇课文的阅读精心编成一道道的试题, 让学生对照习题进行阅读。这在农村中学尤为普遍, 认为这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便捷的手段, 是应付中考阅读考查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应该说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 是阅读教学的短视行为, 把阅读教学直接与做习题划等号, 完全忽视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4模仿习作式

近几年, 湖南省岳阳市开展了“构建读写结合语文教学新体系”的实验活动, 的确, 读能促进写、写能促进读, 二者相辅相成[2]。这一活动的出发点非常好, 但少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却片面地认为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写。这样做又走向了极端, 每堂课都有写作训练, 结果是读没读好, 写没写好。我认为, 这作为一种课型, 偶尔为之是可取的, 比如学了《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细致感人的情节, 让学生模仿写一个几十字的片段, 那还是可以的。

除了教的因素, 课外阅读对农村孩子来说也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主要原因是家长认为学生读好教材就可以了, 反对学生读课外书, 其中既有观念的原因, 也有经济的困境。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有的学校没有图书馆, 有图书馆的学校虽然对学生开放, 但书籍陈旧, 可供学生阅读的书并不多。此外, 最主要的问题是孩子不爱看品位高的读物, 真正阅读长篇名著的学生少之又少, 只喜欢看武侠、言情小说和漫画等, 浪费了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本来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从而引导学生为终身阅读打下基础, 但目前在农村学校中与这一目标相去甚远。

以上种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表明,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已迎刃而解, 恰恰相反, 阅读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尚需我们去解决。那么应该怎样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克服阅读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呢?

首先是改革考试方法。

中考是指挥棒, 阅读教学肯定也围绕它来转, 像上面列举的第三种情况就是这样。在今天, 我们必须承认现在的中考考试比过去无疑进了一大步, 比如阅读大多考题内容是课外的, 这就鼓励学生不能认为只要学好了教材就可以, 而必须通过更加广泛的阅读来学习知识, 真正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毫无疑问, 这对促进学生阅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 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 试题可以更开放, 更重视整体考查等等。

再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我们教师要重新审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由原来知识的主宰者要转变成为推动者、指导者、合作者。作为一个推动者, 教师应提供参与教学所需要的丰富的环境和学习经验;作为一个指导者, 教师应该进行思考并做示范;作为一个合作者, 则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和讨论。学生则由原来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探索者, 他们通过自己的有效参与使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 收获;由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由他控学习变成自控学习。

其次是让阅读课“独立”起来。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阅读对提高写作很有帮助, 但阅读不能沦为写作的“附庸”, 阅读课应相对独立起来。在阅读课中, 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受到精神的陶冶并提高审美情趣, 同样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也是阅读的基本要求。因此, 我们不能在课堂中只强调为写作服务, 以致一叶障目, 而忽视了阅读课的其它作用。

还要培养学生阅读好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应培养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在课堂中做烦琐的讲解, 对阅读中的理解应鼓励百花齐放,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文章赏析要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审美感受等。如果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 那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阅读方法了。如我在阅读教学中很推崇“圈点批注法”, 学生可对文章的各个方面实行圈点批注, 然后交流心得, 教师最后就一些学生不准确的地方再讨论一下, 如果认为学生的谈论不很深入, 教师也可自己设计题目与大家一起讨论。语文阅读有了兴趣, 又有了方法, 就可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了, 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搞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任重而道远。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关注阅读本身, 让孩子学会主动阅读, 老师在阅读中只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或提供方法, 或提供思路。只要我们长期坚持, 农村中学的阅读教学同样会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结合中部地区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讨论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如照本宣科式、断章取义式、考题训练式和模仿习作式等, 并阐述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学语文,圈点批注法

参考文献

[1] 张文江.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阅读与鉴赏, 2007 (2) :31~32.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作文的根本出发点是人, 应该从人本出发, 而不是从文本出发。所谓作文教学从人本出发, 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既重视作文写作主体的作用,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又注意培养他们的写作素质和能力, 包括观察、记忆、认识、思维、想象、意志、情感等各个方面。这每一个方面, 都涵盖有丰富的内容。作文教学从人本出发, 还有另一个含义, 这就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方法、写作实践都要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生活、思维、心理、能力的实际, 使他们面对作文写作感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因此, 从学生实际出发, 我们应该设法让学生去写想写的事、去说乐意说的话, 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创造欲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罗丹说:“对于生活,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 才能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生活、社会的亲和力, 感知生命价值追求的美。

2.1 让学生学会发现美

“一花一世界, 一鸟一天堂”, 我们要从身边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 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2.2 让学生有思考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的精神正直, 心地纯洁, 情感和信念端正。”要让学生在生命价值追求中体会到美, 思考到美, 养成良好道德思维习惯。启迪他们对生命价值观深入认识, 对生活意义崇高理解。由“羡长江之无穷, 哀吾生之须臾”感受到生命短暂, 从而领悟到“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让学生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 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 对生活哲理思考, 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 从而探究生活的真谛。

3 锻炼学生积累的能力

3.1 教会学生懂得积累

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 人生总是绚丽缤纷。要教给学生积累的方式方法, 使他们学会从自然界中撷取鲜花, 在生活中积累智慧, 在生命中品味价值。

(1) 从书本上积累写作素材。

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古今中外, 书中的人、事、理应该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根本, 其中优秀人物理应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名言警句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座右铭。从而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观。从中外名人事例、名言警句中汲取学习的素材, 积累写作的题材。

(2) 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 文章就如溪水, 源泉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 多深入生活是开拓学生写作天地的有效途径。在现实生活中, 父母之爱, 师生同学之情, 结伴郊游之趣, 离愁别恨之痛, 偶然过失之悔, 社会罪恶之愤都会涌于心头, 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只有深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学生的情感才会激发, 学生才能抒自然之情, 写自在之趣。只有生活丰富, 阅历丰富, 感触颇深, 理解颇深, 思路才能开阔, 联想才能丰富, 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3.2 积极倡导自主作文,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训练, 要摒弃传统作文训练方式。要以课外自主练笔为主, 把课外练笔视为写作训练的主阵地, 学期初提出目标和写作总量, 如训练的主要文体、篇数与总字数等;中间每两周收看和及时交流一次;期终进行总结和评价奖励。学生可以记身边的所见所闻, 可以描写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可以评论国家大事、社会热点, 也可以抒写内心的喜怒哀乐。总之, 学生写的是他们想写的, 展现的是他们真实的心灵, 老师在这里可以和他们展开更多的、更自由的对话和情感沟通, 学生写作上的乐趣便能在这里获得。

4 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写作重在坚持, 贵在创新。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敢于在旧题材中挖新意, 旧内容中挖新意, 旧故事中挖新意。这样才能达到立异标新的效果。

4.1 立意要创新

就是要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推陈出新。作文中要有求异思维, 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 审题立意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见人之所未见, 发人之所未发。古人为文, 强调“意在笔先”, 黄宗羲说“每一刻, 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 剥去一层, 方有至理可言”。“剥去一层”, 确立新角度, 新观点, 新认识, 新理念, 让平中见奇, 常中出新。

4.2 构思要创新

构思是文章总体设计。它能全面检测写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技能。这就有必要在平常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以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 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 让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特点的文学形式来充分构思写作。

4.3 材料要创新

主要表现在选材、用材的角度上。别林斯基说过“每个形象都有各自的生命。”这就要求学生写出鲜活形象, 因此, 文章的选材是要有新意的。

总之, 多读博览, 深入生活, 丰富阅历, 心有所感, 方有活水源头;恰当指导, 科学训练, 摸索规律, 勤于练笔, 才有敏捷才思。“知之必好之, 好之必求之, 求之必得之。”让人性的光辉撒播在作文教学之旅, 让学生的个性才情得以自由施展, 从而还农村语文作文教学一片心灵的晴空。

摘要:目前,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中学生整体作文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那么如何在农村中学阶段推进作文教学, 切实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叙写能力, 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课程改革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发挥学生个性能力, 适当彰显其独特的构思, 张扬创新的立意。

关键词:农村语文作文,创新理念,材料,立意

参考文献

[1]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7.

[2] 程黎曦.教师与新课程[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4, 1.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过分注重教学中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了教师的“一言堂”。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洗耳恭听,被动接受,全然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多时候,教师不辞辛劳地讲完一节课后,多数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知识仍不甚了解。可见,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推陈出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样,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学生也需要转变学习理念,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感受那个时代的人文背景;跟随老师遨游历史长河,重新认识历史学科,激发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加强教师内在素养

俗话说,“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内在修养,具备高尚的师德、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广博的知识结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端庄,使学生产生敬爱之情,让学生在老师的身上学会创造美好人生。与此同时,作为历史教师需要精通教育理论内容和历史专业知识,能不断吸收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科学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求知欲,从而实现历史教学质的飞跃。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堂课45分钟,怎样才能在这有限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一堂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科学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课堂结构的设置。一般说来,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预习,可以用5~8分钟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材阅读,通过自学的方式初步了解教材,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并标记发现的新问题。二是巩固练习,可用10~15分钟完成。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的达标测试,标记不会的知识点,然后生生间自主讨论、交流、探究,教师及时点拨矫正,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三是课后拓展延伸,可用10~15分钟完成。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供学生课后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应运能力。四是回顾总结,可用5~7分钟完成。教师和学生总体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重点讲解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漏补缺。科学的课堂结构和合理的时间安排,不仅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还能较快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总结教学经验

目前,每一所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然而,每所学校情况各异,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虚心学习,及时反馈总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不断反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要虚心接受并付诸行动去研究探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记得一次课后,一个同学问我:“老师,你在复习某一段历史知识时,可不可以给我们拟出一个便于记住的框架。”当时我很懵,只是点了点头就离开了。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回忆了刚才的课堂,又重新研读了教材,以便给学生一个比较满意的回答。于是,我對自己的教学观念、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理性思考,并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二次备课。比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牢记中国的历史概况,我穿插一些顺口溜“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为了让学生记住马克思的出生年月日,我采用谐声记忆方法,如马克思出生后,”一巴掌”“一巴掌”地把帝国主义打得“呜”“呜”哭了起来,谐声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整个历史进程,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技巧,提炼日常教学经验,总结得失,力争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级中学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监管范畴银行风险论文范文下一篇:物理教育教学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