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理念范文

2023-09-19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在环艺专业《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环艺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建筑设计原理》教学的现状,分析了空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以空间设计为导向的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改革,分别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角度,探讨了在该课程中进行空间设计引导与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环艺专业;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原理;改革

1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主要分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分别从室内和室外对我们所处的人工与自然环境进行了设计与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即是界定室内外空间的物质载体。在我校大二就开设的《建筑设计与原理》课程即是从理论与实践上融合室内设计与室外景观环境设计进行综合考量。该课程为期五周,既要求注重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室内空间的布局,又要求实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整体和谐。但是,作为一门在艺术设计专业开始的课程,它并没有根据环艺教学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而是沿用的工科院校的“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建筑方案设计”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程实践更是采用单一的方案设计,强调设计建筑的外观造型而忽略了贯穿于环艺专业始终的空间设计。教学实践显示,很多学生对建筑空间、构造的知识把握不够,做方案时照搬照抄,创新性不强,忽略了空间设计方法和思考过程在整个设计中的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将课程作业分阶段进行,实现由单一作业向多维训练转变,由单向辅导向多向交流转变,这必将使学生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设计构思和方法的过程转变。

2 空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空间与实体共同构成了建筑体。我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很早就在《道德经》中这样描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其意思是指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其目的是论述“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实体与空间是构成“房屋”密不可分的两个要素。建筑是三维空间的艺术,也是实践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建筑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在建筑中,实体的界面与界面维合所形成的空间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环艺专业的学生应从空间的概念理解建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个艺术的接受者和欣赏者的角度去认识建筑。

(2)建筑创作本身就是塑造空间。建筑空间既具有三维空间的特征,也具有加入时间之后形成四维空间的特征,所以说,建筑空间最能体现环艺空间特点的空间形式,而且是最复杂的。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曾指出:“建筑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场地、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舞台。”从建筑实体与空间的关系不难看出,建筑设计本身就是建筑师依据使用对象的需求、环境场地等要素而进行的构思与设计。建筑一经建成,不仅形成了不同于原来的室外空间,也创造了建筑外观影响下的室内空间,环艺设计师在业内被称为“空间设计师”也是这个原因。

(3)空间构思贯穿建筑设计的始终。纵观整个环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空间设计能力贯穿整个专业课程的始终,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更是如此。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空间想象和空间构思能力。在建筑设计创作中,不论是造型构思阶段还是施工图的绘制阶段,都是空间想象力在二维图纸和三维实体之间不断转换的过程。通过设计师的空间创造力和造型能力,将设计构思表现在图纸上,最终又由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表达的空间实体界面建成,实现设计师的意图,都是空间构思的结果。

3 空间设计为导向的课程教改思路

(1)理论内容中空间设计的引入。《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主要讲述建筑设计基础原理与方法,缺乏对建筑空间的讲解。据学生回忆,在此之前的《室内设计原理》也没有深入讲解空间的限定、穿插与贯通、空间的序列等内容。因此,在本课程中引入讲解“建筑空间设计”这一内容很有必要。学生通过学习空间的基础知识,可以认识到空间与空间形式是相对应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因艺术设计类学生入校前的知识结构不均衡,对具象形式的感受力强,逻辑思维能力较为欠缺,对空间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平面中所形成的三维虚拟的立体空间上。如果仅仅通过文字去传达知识,对学生而言是较难接受的。所以,在理论授课时中,我们以分析优秀建筑作品为切入点,融入对建筑空间知识的分析,并结合空间设计的内容,安排包括空间限定在内的室内外速写练习和文字分析,引导学生对建筑空间知识的理解。

(2)设计实践中对空间设计的训练。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对建筑空间、构造的知识把握不够,做方案时创新性不足,忽略了空间设计思维和设计过程在方案设计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国外艺术类高校的做法,如设计课的进程包括初期研究阶段、阶段性的辅导和评图、相关的考察和讲座安排等等。我们将课程作业分阶段进行,由浅入深,由空间知识的练习、经典大师作品的解读与分析作业、空间模型训练、各种材料的空间设计训练到最终项目方案的设计,并将最终方案用图纸表达或模型制作,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理解建筑外观造型与室内空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有新意的作品。

(3)调整环艺课程授课顺序。我校《建筑设计与原理》是本科二年级的课程,与之紧密相关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却设在大三上学期,这就直接导致后者无法为前者做铺垫。建筑设计是三维空间的艺术,建筑空间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空间组合而成的,最能体现出环艺空间的审美特征。课程中的模型制作对建筑空间的理解很有帮助。建筑模型制作可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其建筑观,加深学生对造型与空间的思考、对结构形式与空间美感的理解。因此,教学改革中需要调整《建筑模型制作》与《建筑设计与原理》的顺序,使二者相互促进。此外,2014新版环艺教学大纲中已加入《空间设计》课程,对该课程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4)探索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建筑历史与建筑结构、力学知识课程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思维的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调整。相关研究表明,课堂中分组讨论、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也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此外,建筑设计课程中引用“项目式”教学法,对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与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侧面上也能鼓励教师向双师型人才的转变。

4 结语

最近的三届环艺课程教学开始尝试采用以空间设计为导向的、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各个阶段的练习,学生基本都能利用空间设计的特点去创造最终的课程方案,该课程教学效果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得到提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培养计划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依涵,王秀萍.建筑空间设计与行为的互动——环艺专业建筑初步课程空间设计训练环节教学改革研究[J].装饰,2014(10):114-115.

[2] 李琳.空间建构在当代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思考与探索[J].福建建材,2014(03):106-109.

[3] 张珂.浅析环艺教学对空间意识的思路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9):243-245.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2篇

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中获得美的体验,拓宽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前提,能保证社会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势头,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自己在探究中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小学语文教学总是按部就班,课堂模式生硬老套,问题答案单一机械,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在语文课堂找不到探究的乐趣,就会厌烦语文学习。实际上,我们可以大胆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学思路,以此让学生爱上语文,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好学的爸爸》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游戏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开始,我和学生进行了词语接力游戏,复习上堂课所学的词语。“电灯――灯泡――泡茶――茶叶――叶子――子女――女生――生产――产地――地方……”学生们反应敏捷,偶尔有学生说错了,其他学生会立刻帮他,整个课堂气氛和谐友好。之后,我们进入课本内容学习。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两幅图:“深夜,爸爸还在灯下看书”“清晨,爸爸在阳台上读书”。我请学生看图说话,他们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还说出爸爸读书的内容和感受,“好学的爸爸,真是好样的。”学生们表达方式多样,里面有很多创新的内容。接着,我又出示了“多学一种语言,也就多了一样本领”这句话,我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说,自己会英语,将来要成为翻译家;有的学生说学完汉语拼音后,自己可以看童话书了,不要妈妈帮忙了;还有的说,她和妈妈去韩国旅游,觉得韩语很好听,自己要学习这门语言。学生们明白了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也领悟了刻苦钻研的精神。

从兴趣入手,从活跃课堂开始,让小学生快速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在情感得到激发的同时,他们的创新思维也得以激活。

二、营造民主和谐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很长时间我们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并在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去实行。可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学生仅仅靠严格、严肃是管理不好的。他们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渴望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他们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因此,语文课堂要成为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将爱心、乐趣、激情带进课堂,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言,大胆质疑。

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这个故事有点不真实,我说为什么,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说,乌鸦好不容易找来的肉,不赶快吃掉,怎么还站在树梢呀?他的回答立刻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回应,看来大家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说大家很聪明,也很细心,发现了故事不严密的地方,值得表扬。如果你来编故事的话,应该怎么说?大家马上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最后,他们同意,在前面加上一句话,“乌鸦吃饱后,带回一块肉,站在树梢上歇息。”尽管学生的疑问还很稚嫩,但我看到了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看到了他们不苟同的思想,理应鼓励。之后,我们排演了这个寓言故事,就采用了学生们自编的版本,那只乌鸦摸着肚皮,一副吃饱的样子,引得小观众哈哈大笑。

看似不经意的疑问,就可以变成课堂的精华,成为师生合作探究的关键。如此循环下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巧妙设计语文问题,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问题是最好的思维激活剂。“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老师通过巧妙设计语文问题,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

在《田园诗情》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体会静谧、和谐之美,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做到层层铺垫,由浅入深。先从题目入手,我问大家:“看到题目中的‘田园’你想到了什么?‘诗情’二字又代表什么呢?”联系前面讲过的《九寨沟》,很快大家弄懂了题目的含义。于是,其诗情画意中,我们一起欣赏荷兰的异域风光。在初读课文之后,我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优美的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学生说完自己的答案后,我让他们精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展开想象,说出这处风景的特点。之后我们进行了“小小导游”交流活动,让每一个小组设计导游词,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风景。学生们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想象,写出了富有创意的导游词,有的写道: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荷兰大草原,如丝绒般的碧绿草原,远处骏马在奔腾,近处奶牛在悠闲地吃草,这样的田园风光真是富有诗情画意呀!

千万不要小看学生的能量,他们往往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要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总之,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课堂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他们在课堂中自由地想象,大胆地发言,让他们通过探究、合作发现奥秘,表达自己的见解,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王玉国.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3篇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艺术学院 2009 级

艺术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2013年 4 月 20 日

摘要

中国的事物流行了数千年,他们涉及全部古典生活的精华,而且异常的美艳,容儒家道家佛家之学说,把人性的光芒集于一身。而当下浮躁纷繁的社会环境下,各种韩流美流的来袭正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年轻的一代,殊不知自己文化中的精髓是最诱惑人,最值得挖掘的。

本文尝试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繁琐沉闷,现清新优雅,对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进行解构分析,从而揭示新中式风格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语义,深厚的历史积淀,真挚温馨的地域特色,继而见证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体验中国式内敛含蓄,暗香浮动的美。

关键词

新中式风格;传统文化;元素;设计

I

Abstract

Chinese things popular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y are involved in all the classical essence of life, and the glamorous, let Confucian Taoist Buddhist doctrine, the light of human nature rolled into one. The moment the impetuous numerous social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Korean beauty stream strikes are more or less the impact on our young generation does not know the essence of their own culture is the most tempting, the most worth min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point of view, to the tedious boring, is fresh and elegant, deconstruct the new Chinese style home space, which reveals rich cultural semantics inherent in the new Chinese style, profound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sincere and warm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witness the great charm of the traditional arts, to experience Chinese restrained subtle, subtle fragrance floating beauty.

Key words

New chinese styl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Design

II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 1

一、 新中式风格概述 ............................................................................................................. 1

二、 中国传统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3

(一)红色 ........................................................................................................................ 3

1. 红色的历史 ........................................................................................................... 3 2. 红色与现代空间的结合 ....................................................................................... 3 3. 色块调节 ................................................................................................................ 4

(二)其他色彩元素 ........................................................................................................ 4

1. 江南民居的黑白 ................................................................................................... 4 2. 盎然春意的绿色 ................................................................................................... 4 3. 岭南书香的清雅木色 ........................................................................................... 5 4. 京城皇室的明黄 ................................................................................................... 5

三、 中国文人艺术中的空间 ................................................................................................. 6

(一)中国艺术里的道悟禅韵 ........................................................................................ 6

1. 品味自然 ............................................................................................................... 6 2. 茶禅一味 ............................................................................................................... 6

(二)书法绘画对中国人心性的影响 ............................................................................ 6

四、 对中西方文化相互关联的认知 ..................................................................................... 8 结论 ........................................................................................................................................... 9 参考文献 ................................................................................................................................. 10 致谢 ......................................................................................................................................... 11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前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国也日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设计大国。虽然中国设计业起步较晚,但中国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和机遇,中国设计正积极助力中国制造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让中国设计影响世界的审美,指日可待。

几十年的现代化进程,经济体制数易,民族元素的重要地位却始终屹立不倒。从大牌到民间,弘扬传统之声不绝于耳,传统符号也毅然成为了中国设计师最推崇的元素之一,这是“骨子里的中国情结”,这些元素充满质朴的民间烙印和时代回忆。

使用"新中式"装饰风格并非易事,不仅要对传统文化谙熟于心,还要对现代室内设计有所了解,二者相得益彰。明清风格的客厅肃穆典雅、气度恢弘,而现代居室因格局和面积所限,只能追求神似。成对的圈椅或官帽椅完全可以与西式沙发和平相处,既能营造东方特有的风采,又有一定的实用性。

如何运用好这些元素,传承传统文化的魅力,找到本土文化和自我特色更好的融合方式,扬弃纷繁复杂的装饰,找寻给予使用者全然朴素的大器感成为本次设计需要探索研究的首要问题。

一、 新中式风格概述

新中式风格是从传统中式风格中吸取精华,推陈出新的一种新的表现风格,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却不是简单的拿来拷贝;对传统进行传承,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加入现代化元素,将时尚流行贯穿其中,运用现代材料和手法,将传统中式风格的各个元素加以改进,使其风格化,精致化。

中式风格讲究纲常,五行理论,五行就是可以让居住者的运气因为处在“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合理搭配的环境和气场中的原因而得到调理。

本次设计中大厅的局部加入连绵不断的金色回纹元素作为装饰,以它简朴凝练的风格让整个空间具有整齐、丰富、厚重之感,减少大面积红色带来的焦躁情绪。回纹暗含吉利永长的寓意,会给居住者带来好心情。同时,此元素的加入还会加强中式风格色彩,紧扣主题。

楼梯、桌椅、卧室的床、书柜运用黑胡桃木、梨木等天然装饰材料,与人造板相比,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用胶量少,使用年限长。温润的“木器”具有其独特的高档而不俗气的品味,文化内涵高,创造出了淳朴自然且环保的空间环境,符合现代都市人崇尚大自然的心理需求,给人一种亲切感,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新中式风格的装饰色彩以玄黑、赤红为主;黑色沉稳,为水之本色,卫生间装修选用此色系瓷砖马赛克等材料,易使人神定,倍感安全。因为卫生洁具一般都是白色,所以这种黑白的对比比较彰显个性,也显得大气,具有时尚感。

布局讲究对称,注重营造自然情趣,禅宗式理性和恬淡的环境,格调高雅;家具线条简单流畅,融入现代技术材料,运用西方的简约式家具,去繁琐复杂,使其更加实用、富有现代感;室内陈设包括字画、挂屏、盆景、屏风、博古架等。

设计中讲求阴阳之道:宽为阳,窄为阴;浅色为阳,深色为阴;红黄为阳,蓝黑为阴;表为阳,里为阴等。家居装饰比例定在阳六阴四为宜。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二、 中国传统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红色

1. 红色的历史

中国人历来偏爱红色,中国红在中国有着深刻的内涵,意味着平安、吉祥、喜庆、驱病除灾、逢凶化吉。从红色的嫁妆,红色的肚兜,红色的本命年腰带,红色的绣球,到过年过节悬挂的大红灯笼、春联,无不显现着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和崇拜。中国的色彩观、装饰学受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中国人每逢喜事总会借他来增添祥瑞之气,这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离不开的。

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生活过的山洞里发现了最早的装饰物,是用红色染的贝壳和兽牙,这说明在那个时候,人类已经把他当做表现美好的色彩了。现在的民间依然将给人以希望、满足的红色当做渲染喜庆氛围的色彩。

无论是富丽堂皇的皇家建筑,还是个性别致的私人住宅,红色在近乎每个中式空间都有一番大作为,设计师也总是让他作为主体色出现。传统的书法、绘画作品中,红色的表现天地更为广阔,留下许多作品。就算是黑色无华的书法作品,也少不了盖上朱砂印,中国人的生活真真切切离不开红色的庇护。

2. 红色与现代空间的结合

中国红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浓浓的中国味道,吉祥喜庆的气质,因此,将红色融入到我的新中式风格空间设计中,作为装饰风格的主角,对风格的塑造不失为一稳妥之法。

创新是将传统延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传统一方面成就了许多经典艺术,但另一方面也会略显刻板。发掘红色的魅力,让红色鲜艳依旧,将现代元素加入到古老的红色,才能与时尚接轨,符合当下审美,走进现代青年人的心里。这点在本次设计中的家具与空间装饰的搭配上会有所体现。

中式风格所包含的元素太多,一味堆砌,将会杂乱无章。红色在现代空间里要散发光彩,确实要讲究方式方法,色彩搭配,而且必须符合现代的审美。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本设计中相对较多的使用富有魔力的红色,红色温暖火热,张弛有度,只要掌握好剂量,可以和多种元素搭配,组合出温暖柔情的画面,让“回家”成为一个温馨的使人向往的词汇。

3. 色块调节

中式风格除了红色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颜色的表现形式。明黄,充满希望和活力;黑白,尽显大气与沉稳;清雅的木色,调节出温暖而舒适的氛围。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风尚的美丽画面。红色的出场形式不是如此单一,他穿插在其他色彩之中,作为辅色的时候也同样精彩。置于书房可以打破沉闷工作环境,令人愉悦,充满干劲;置于客厅,显得真诚主动,热情洋溢,利于交友。红色可以调节白色空间的冷清气氛,可以打破深色建筑的沉闷氛围。掌握好红色块的尺寸是关键。

(二)其他色彩元素

1. 江南民居的黑白

大气的黑白,是时尚界的经典传奇,似乎是世界混沌初开最先呈现的两种颜色。同样,在时尚界黑与白也是历久弥新的经典,最简单的两种颜色变换出无数的可能。在红色颇多的空间,黑色与白色可以调节并牵制朱红色抢眼的个性,带来和谐的空间视觉效果。

黑与白的对比,经典得让人一见难忘,秀出个性,打造独特稳重的气质。黑白的运用,表现着中国人一贯的生活态度。淡然处之的心态、不喜欢张扬个性,似乎与白色最为相配;而有时候,她们却也有着你所不了解的神秘一面,正如黑色所代表的感觉一样,让人捉摸不透。以不败的经典黑白色装点你的家居空间,绽放时尚光芒的同时又不喧宾夺主。

2. 盎然春意的绿色

绿色给人以淡泊、宁静的感觉,也寓意着生机,带给我们久违的清新闲舒。寻得一抹清新之绿,会让整个空间置身于大自然中。淡淡迷醉在这疏朗的世界,凭添一分诗意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的同时,更与健康、环保的时尚生活新理念相契合。

3. 岭南书香的清雅木色

温暖的色调让整个空间环境释放出娇柔温和的一面,改变了室内空间的清冷感,以浑然天成的魅力,流畅的线条和充满现代感的简洁“向过去致敬并拥抱未来”,重新掀起对经典优雅的怀想与展望。不但凝聚着艺术的审美价值、舒适的居住感受,更承载着与中华文化相呼应的内蕴精神。

4. 京城皇室的明黄

黄,是亮度最高,有温暧感,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给人感觉明亮、活泼、灿烂、辉煌,绝对在众多颜色中也显得非常出挑的颜色。因为在中国曾经被皇室专用,很有些神秘和至高无上的感觉。

宋词有云“明黄衫子御西风”,可以想见飘逸在西风中的明黄衣衫的轻盈和漂亮。生活是需要欢乐,希望和温暖的;人是需要智慧和轻松的应对生活的,这种颜色很好的诠释了这些词汇。而且,将明黄色运用于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中,会平衡过多红色带来的亢奋或者黑色带来的压抑,让空间越发鲜活起来,为室内环境增光添彩。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三、 中国文人艺术中的空间

(一)中国艺术里的道悟禅韵

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命脉。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冲突中建立自己的形象和本质,相反,中国人更注重在和谐中把握自己的本真精神。

1. 品味自然

中国思想文化的三个维度里倡导强调“和谐之境”,“妙道之境”,“圆融之境”。 自然万物都是佛性的体现,山石溪流,碧草清风都向人们开启着参禅悟道之境;禅宗思想的主旨是心,依心而行便是自然,要想找到精神自由的天地,要用本来之心去面对万事万物。

本次设计中,书房里运用花卉美化环境,简单干练的线条打造轻松,沉静,安宁,和谐的氛围,极力体现禅宗思想倾向的“闲”、“达”、“静”、“远”等特点,让室主人找到自由心,平常态,体会自然之道,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禅的契入使形象的展现更具独特而深邃的意味。

2. 茶禅一味

空寂山谷,茶与僧相邻为伴,打坐念经的同时,还要以劳动解决吃饭问题,因而种茶、饮茶融入佛事。

提神醒脑,清心静气、摒弃杂念,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是茶的作用。在客厅摆放一套茶具,创造了淡定,清志的意境,把茶性与禅的精神结合起来,让身处其中的人保持平常的心境,豁达的态度。

(二)书法绘画对中国人心性的影响

中国书法的超然,洒脱已超越文字本身的使用价值。其特点在于,以及其简略的笔墨、精粹、起伏、干湿的线条去表现对万物的情思,书法贵在神韵,气韵高清,较之重彩画,更有文人对平淡、自然的追求。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水墨的色泽、意蕴与禅宗的思想最为一致,透过氤氲的水墨,使人处在大自然中。借此思想,于大厅及卧室醒目的地方悬挂几幅中国水墨山水画,于郁郁苍浓中,平添几分超然尘外之感,品味其中的高远淡薄,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四、 对中西方文化相互关联的认知

中国艺术是中国文化写意达情的象征符号,是中国文化意识的凝聚。中国文化艺术讲究气韵生动,神韵飞扬。

西方文化较其他先一步迈入了现代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发展模式连同其精神生产,价值观,艺术趣味乃至人格心灵就成为唯一正确并值得炫耀的目标,更不意味着西方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历史证明,没有一种文化模式可以永远处于先进地位。发现自己并重新确证自己的文化身份,开启自己民族精神的新维度确乎是件有意义的工作。当然,中西方文化是需要交流、融合、借鉴的,不能闭目塞听,无视其他文化形态的存在,从其他文化语境去研究反思自身文化的优势劣势,对深化理解,拓展改进本民族文化内核是大有裨益的。

在我看来,中式风格过于古朴,繁复,将西方简约的形式,靓丽的色彩引入,改进成为新中式,会更有现代味道,又不失民族特色,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推广。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结论

守器传统,于斯为重。中国自古以来有着非常好的传统与审美价值,以“韵”为核心展示生命的律动、张力,赋有节奏感,讲究感性、体验。但自近代开始,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中国的设计出现了一个断层,重塑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与审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每种文化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通过本次设计研究,不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内蕴深厚,激发了我对祖国由衷的热爱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感,更感受到了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人正确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大价值的重要性。

另外,在不断修改的设计过程中,让我体会到设计的终极目的是让生活更简单,让快乐更加倍,还原真实的生活,适可而止的美才是最让人玩味的,简约而不简单的空间将成为我今后的设计理念与追求。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祖建.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04):78-86. [2] 康飞.室内设计资料图集[J].中国工业出版社.2009, (01):45-55. [3] 仲凯.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野[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3. [4] 胡景初. 家具设计概论[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81-89. [5] 张绮曼,郑曙旸. 室内设计资料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1-46. [6] 石珍. 建筑装饰材料图鉴大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3-287. [7] 陈冠宇. 室内风水图典[M]. 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51-109. [8] 兰海明. 室内设计的舒适度与艺术性[M]. 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4-22. [9] 朱钟炎. 室内环境设计原理[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12. [10] 张世礼. 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研究散记[M]. 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66-74.

新中式风格家居空间设计

致谢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四年的大学生活短暂、忙碌,但却充实。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与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友人的鼎力相助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要感谢我的母校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宽敞明亮的教室,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博学慎思的学术氛围,以及参天尽物的人文关怀,得以让我发荣滋长。其次,感谢我的老师,给了我做人与工作的标尺,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定当以此为目标去从严要求自己。恩师为人坦诚,教学严谨,学识渊博,见解深刻,在设计、学术上常给予我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我获益匪浅,在此深表感谢。对于我来说,大学时光是分外珍贵的一种经历,格外美丽的一份回忆,尤其是到了彼此即将振翅高飞的这一刻,这种感觉尤其刻骨铭心。曾经的一切已经不复往回,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幸福的生活,奔波在不同的城市,或南或北,或远或近,不知何时才能再聚,只能将这种不舍深藏心底,倍加珍惜。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4篇

摘要:高校餐饮空间作为学校公共服务空间之一,应当具备和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场所等同的社交互动功能,为了丰富高校餐饮空间功能,提升空间的服务效能。以绿色设计理念为理论基础,以南京某一艺术院校拾兿餐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收集用户在该餐厅内的体验及需求。改变传统高校餐饮空间因为布局、氛围营造过于单一,而导致整体空间闲置率高和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弥补资源浪费,实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及功能。将绿色设计理念运用到实际的高校餐饮空间设计时,要注意空间布局的多元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室内装饰与绿植的适度性和设计的人文性。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高校餐饮空间空间设计改造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我國教育的特殊性,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学生主体,其个人活动不再以学习活动为主要活动,其社交活动开始占据日常生活的一大部分。因此高校除需要具备供学生学习的学习空间外,还应该配备供其发生各种社交活动的公共场所。而高校餐饮空间作为最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传统局限于提供用餐单一功能的空间定位,导致空间布局不合理,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社交需求。在对高校餐饮空间调研的基础上,以绿色设计理念作为理论指导,探究符合学生多样化需求的餐饮空间,实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优化,丰富空间形态,改善整体空间氛围,与高校大学生特有的青春活力相匹配,形成校园文化特色,展现高校餐饮空间在新时期的新内涵。

一、高校餐饮空间现状问题

(一)空间功能单一

高校餐饮空间作为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的公共空间,是人员流动密集与交流频繁的主要场所,是一个和教室、图书馆、宿舍一样重要的社交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优化,师生对于饮食健康和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校餐饮空间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功能定位,寻求构建多样化的空间来适应学生的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该校的学生认为经过几年的用餐体验明显感觉到餐厅单一的用餐功能,拥挤的桌椅也不方便入座就餐,况且呆板的桌椅摆放不能提供良好的用餐环境,整个空间的氛围也过于简单。从而导致餐位的使用率不高,进一步导致学生打包饭菜到宿舍食用,产生不必要的垃圾,增加校园生态环境清理的压力。针对拾兿餐厅出现的问题需要对其做出一些改造设计,能够充分发挥餐厅的作用。针对空间功能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拓宽用餐空间以及休闲空间,增加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利用装饰和绿化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营造舒适的用餐环境,创造一个既具有生机又美观的校园餐厅。这个空间不仅要符合人实际的使用需求,还要符合人的视觉需求。

(二)空间形式单一,空间闲置率高

拾兿餐厅是南京某一艺术院校的餐厅,位于一号宿舍楼一楼,长约55米总宽约22米,内部就餐区域宽约为15米,整体背阳。其中后厨属于违建建筑,后厨后侧还有一个停车场,正面入口处左侧有一片占地约为370平方米的绿地,右侧有一片占地约为108平方米的绿地,餐厅内部总占地面积约为1097平方米。餐厅内部区域单一的划分为就餐区、取餐区、流动收残区和后厨,桌椅的摆放情况为4人座、8人座、12人座,桌椅的尺寸为1150x600mm。目前现有餐厅的实际餐位数为452人,通常的个人用餐时间为10-15分钟,用餐高峰的餐位使用人数约为250人,其中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在临窗的餐位用餐,用餐高峰集中在中午的第三节课下和第四节课下,不过大多数的人会选择打包回宿舍用餐。餐厅往往在上午9:30-11:00,下午1:00-5:00这两个时间段出现空闲。

(三)空间装饰过度注重美化,缺乏实用性

为推动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开始了新的探索与改革,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高校也积极做出回应,而高校作为孕育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当将绿色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高校餐饮空间作为高校师生使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之一,如若一味地追求空间的艺术性,过度使用美化材料,不注重高校师生的使用需求,忽略餐饮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利于空间的最大化效用。拾兿餐厅,原有空间主要利用体量较大的灯饰以及厚重的隔断来弥补空间布局单一的问题,导致整体氛围头重脚轻。在有限的层高中,灯具装饰和隔断装饰痕迹过于明显,空间整体给人以压抑局促的感觉,影响师生的用餐体验。不仅如此,在后续的维修中,还会因其繁琐的灯饰,增加了维修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无形中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绿色设计理念在高校餐饮空间设计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绿色设计理念是由外国学者维克多,巴巴纳在其书中《为真实的世界设计》首次提出,他本人主张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考虑到在室内各个产品的使用周期,不仅要考虑功能与人的需求适配的问题,还要考虑资源的使用是否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设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产品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绿色设计理念就是在构造人文环境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设计理念、技术来实现设计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设计理念的生态性主张,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行各业,高校的各类建筑也在积极响应生态环保的主张,各种改造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中。而高校餐饮空间的改造在以绿色设计理念为理论指导时,需始终坚持以下这四个原则:多元化原则、可持续发展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

(一)多元化原则

高校餐饮空间运用多元化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空间功能和布局的多样化来满足师生多样化的社交需求。空间体验的评估指标与空间布局呈正相关的关系,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舒适性将直接影响用户在该空间内的直观感受,通过用户生理体验和心理意识的再加工来评判空间布局的服务效能。高校餐飲空间要提升学生在该空间内的使用体验,就要符合学生多样化的认知需求、行为需求,这就要求高校餐饮空间具备多元性的特征。

绿色设计理念主张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多元化原则,通过多样化的空间布局,鼓励用户在餐饮空间内进行各种社交行为,增加空间的使用率实现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方式。而要实现这一点的基石,是对高校师生的行为需求和餐饮空间服务效能的深入研究,并将这些调研结果融合在高校餐饮空间布局的设计中。突出空间布局的多元化导向并由此吸引师生主动参与,强化师生行为与空间的交互,使师生在餐饮空间领域内的活动感受到轻松自在、舒适愉悦。

(二)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在高校餐饮空间改造或设计时,运用绿色设计理念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宏观的角度而言,设计师运用各种科学的设计手法、依靠绿色的施工手段,以绿色设计理论作为指导,统筹规划餐饮空间的整体布局,从而实现整体餐饮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可持续发展原则可细化到餐饮空间内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局部的统一来体现整体。比如在室内光源选择上可减少人造光源的使用、在装修材质的选择上可倾向于绿色生态可回收的材质、在通风能源的选择上可主要依靠自然通风,辅助机械通风。如此一来,整体和局部均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高校餐饮空间的局部和整体均需始终贯彻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从而达到物质资源和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适度性原则

高校餐饮空间与普通社会性餐饮空间的定位不完全等同,其主要的定位是功能至上,主要满足师生群体的用餐需求和社交需求。因此在空间的氛围营造上要考虑到适度性原则,不能因为单纯地追求空间的设计感,使用美化效果较强的装饰,而弱化了餐饮空间的功能性需求。除此之外,由于高校餐饮空间要考虑到日常安全性和空气净化需求,都会配备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和绿化绿植,而设备和绿植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后期维护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一言以蔽之,高校餐饮内空间在运用绿色设计理念时,不仅要考虑空间氛围的塑造上坚持适度性原则,还要考虑在空间内部设施和绿植的选择上也要坚持适度性原则。

(四)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的人文性体现在进行空间设计时,根据使用对象的特点结合设计手法,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空间。高校餐饮空间的用户群是高校师生,其特点是用户群庞大,活动种类繁多。餐饮空间作为公共空间之一,是师生主体发生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空间自身的布局、环境氛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体发生主观的行为变化。虽说餐饮空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也可以根据主体的行为动向及模式,根据两者互为影响的关系,坚持空间设计的人文性,加以主观的外力,进行后期的改造,实现空间与人的需求最大匹配。根据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师生在餐饮空间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用餐需求,其行为需求及心理需求均有所增加。因此,传统只考虑师生用餐行为的传统餐饮空间,由于设计的人文性缺乏造成了空间呈现随着时间变化而造成的空间闲置,间接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绿色设计理念在高校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一)坚持空间布局的多元性

高校餐饮空间布局的多元性一般可以从纵向和横向的空间变化来实现。横向上,对于餐饮空间的平面可以通过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结合不同的空间形式,来丰富餐饮空间在平面上的多元性。纵向上,主要是增加餐饮空间立面的层次感。为此可以通过高低起伏的隔断来分割空间,还可以利用不同的装饰来增加空间的错落感,又或者可以利用光源的投射,通过光影效果打造界限隐形的多元空间。

经过对高校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喜好的调研发现,高校餐饮空间的形状、面积、和个人所属的区域范围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空间的使用方式。在餐厅中学生们总是尽可能选择靠近柱子,具有一定私密性的桌子,最后才会选择四面都临空的座位。而当前拾兿餐厅的空间为开敞式就餐空间,就餐桌椅排列紧密,不方便就餐的出入动线,缺乏实用性。并且内部空间规划过于单一,未使用隔断来分隔空间。

而隔断是空间形成的重要元素,往往在室内空间内发挥着分隔、装饰的作用,在餐饮空间中好的隔断,给就餐者带来更多私密感的同时也能增加空间的通透感,更让空间看上去丰富而有层次。隔断的形式多样,分为全封闭式隔断、半封闭式隔断、虚拟式隔断、弹性隔断,进行多种组合变化,产生灵活多变的空间形态。在拾兿餐厅的后期改造中,对于室内的空间都进行了区域的划分,为了保证用餐的隐秘性主要采取了半封闭式隔断的方式。

比如在拾兿餐厅中,如图l,处于餐厅的东南角的一个空间内,如果用一个完全的实体围合,那么这个空间将完全被孤立出来,所以为了制造出一种相对私密的空间,但又要与整个空间联系,该空间内使用了高3m宽0.3m的长方形条状规则的镂空木质隔断。其次对于该餐饮空间内的吧台区域,由于正对就餐区,为避免就餐尴尬,利用了白色铁艺小孔这样类似的小体量隔断,这样既保证了隐秘性可遮挡一部分视线,又保证了光线的渗透。而在取餐台附近的空间,作为空间的中心部分,为了空间的通透性,采用的是高1.3m宽0.2m带有绿植卡槽的木质隔断,这个隔断主要是为了烘托取餐台,引导学生进行就餐选择,同时用来分隔取餐区和就餐区,如图l。

(二)坚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在空间设计中引入绿色设计理念,本可以改善用户的使用感受。但在设计方案落实过程中,发现绿色设计的环保理念存在形式化的问题。为了凸显设计师个性的设计想法,采用非环保的材料。比如为了盲目追求空间的材料质感,大面积地使用大理石和射灯,试图依靠材料的质感来营造空间氛围。在拾兿餐厅的改造中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在光源选择、材质选择、通风能源选择上做出了优化。

1.光源选择。建筑师路易斯康就曾深刻地指出,“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光不但丰富了我们的造型语汇,而且赋予了我们更为丰富的情感。餐饮空间在功能上可简单分为前场和后场,前场主要直接面对消费者。例如:门厅,过道,就餐空间,墙面装饰等,对于高校餐饮空间而言后场即为厨房。照明亮度对餐饮空间的氛围营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高校的餐饮空间都主要以人造光源为主,使用集成吊顶嵌入式和悬挂式的灯具为主,主张借用人造光源营造明亮的空间氛围。大量的使用人造光源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为了贯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积极引入自然光源。高校餐饮空间往往都是面积较大,纵深较长的空间,如果无法保证光线充足,势必要增加灯具来满足光照需求。

拾兿餐厅改造前主要依靠大量装饰性的灯具来满足室内的光照需求,设立的窗户对于室内的光照需求所起到的作用不明显。考虑其四周没有建筑物遮挡,在不影响建筑承重的基础上,后期改造中可以使用落地窗来引入室外的自然光源。拾兿餐厅的南北方向没有建筑物遮挡,北面有一小片闲置的停车场,这片区域是原来餐厅的后厨空间,不承担任何承重,可以采用半面磨砂的落地玻璃窗代替原有的石膏墙体,从而增加室内空间的光照。而在南面向阳的空间,将原有室内空间结合室外绿地延伸出去的两块区域,设计成了玻璃阳光房,四周和顶部均采用玻璃,同时考虑到不同季节的日照变化,室外顶棚可增设自动收缩遮阳棚。改造后的拾兿餐厅,弥补了自然采光的不足,形成了南北通透明亮的室内环境。

2.材质选择。拾兿餐厅主要选择亮面的环保材料,利用光反射的原理增加室内空间的明亮度。室内的餐桌椅主要采用浅色系的松木和环保的聚乙烯塑料。室内外餐桌椅的整体材质主要由浅色环保的木质板材桌面、白色及灰色烤漆钢架、浅色皮革、灰色布艺、镂空金属组成。色彩是室内餐饮空间设计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何利用色彩学的基本原理,是拾兿餐厅改造的关键。拾兿餐厅的整体色调以冷色调为主,因此桌椅的色彩搭配主要以明亮的木色为基调,以此衬托出干净明亮的空间氛围。餐厅的大部分空间是被餐桌椅占去的,因此餐桌椅的色彩搭配要与整个餐厅营造氛围相协调。墙顶地作为空间基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材质的选择将直接决定整体氛围走向。为了在视觉上提高拾兿餐厅内部空间的高度,摒弃了原有空间厚重的吊顶装饰,简单地将顶部设计成白色乳胶漆饰面的石膏板平顶,达到弱化顶部的效果。墙面和地面主要采用浅灰色的色调,墙面材质采用防油污、耐擦洗的水性环保材料墙面釉。地面材质为呼应吊顶和墙面,室内整体铺装为800x800的灰色亚光防滑地砖,如图2。

3.通风能源选择。高校餐饮内空间一般来说都是体量较大的空间。內部通风是否形成回路将直接影响空气的流通,从而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及室内温度。拾兿餐厅的通风问题,主要是设置南高北低的窗台,使室内形成自然地通风系统,增加了自然空气的流动,同时还可以辅助外在的科学手段,在顶部设置新风系统,以此来净化室内空气,加速空气流通。

(三)坚持室内装饰与绿植的适度性

由于高校餐饮空间的特殊性,拾兿餐厅改造的目的是功能至上,在基本满足师生需求的基础上,适度利用绿化和室内装饰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不会过度美化餐饮空间。

拾兿餐厅的绿植选择始终坚持绿色设计提倡的环保理念,选用护理成本低,存活率高的绿植。在隔断上种植矮小的观叶观花植物花叶万年青和羽衣甘蓝。由于自助餐厅室内能做绿化的空间有限,可以采用挂壁、吊盆等方法来扩展立体空间绿化面以此增添绿化范围。如此设计既满足了功能要求,也不失美感。餐厅的绿化还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不仅要经济可行,还要能够长期保持。像在墙上和隔断中小型的绿植,可以选用仙人掌、空气凤梨、芦荟、薄荷、紫苏、多肉等之类的不需要过多照料的绿植。而在卡座的背部和阳光房里中高型隔断的绿植,可以选用一叶兰、虎皮兰这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只需偶尔浇点水即可,如图3。

(四)坚持设计的人文性

经过问卷回收和现场访谈发现,高校师生的需求总体可分为行为需求及心理需求两个维度。行为需求根据行为主体的数量可划分为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在高校餐饮空间内个体行为主要包括用餐、学习和休息。集体行为主要包括讨论、聚会和社团娱乐活动。行为需求要求餐饮空间具备相应的功能,根据行为主体的需求从而具备基本的用餐功能和满足社交活动的功能。而心理需求主要是不同个体对于空间视觉要求和空间形式的要求。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高校餐饮空间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不仅要满足集体活动的需求,同时也应该考虑个人的隐私需求。无论是在单独开展用餐、学习活动,还是举办集体活动时,都希望能有相对安静、隐蔽的空间,在该空间内能有归属感。

坚持设计的人文性,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为需求,根据高校师生的行为动线设计符合其行为的空间,同时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根据桌椅的不同组合,满足不同规模的社交活动,打破传统高校餐饮空间单一的功能模式。图4将室内室外的人流动线根据入口的主次设计了主路和分流的动线,在人流走动密集的空间区域,其通道的宽度设置为2-3m,,确保用餐高峰时期的人流聚集及分散。在主通道旁设置交叉动向的次干道,便于空间内的人员顺利通往其他活动区域。室外的绿地活动空间的北面面临机车通道,为了保证师生人身安全,将出入口设置在了东西面,同时也和室内的主干道有所连接,达到室内外通行无阻的目的。

结语

绿色设计理念给高校餐饮空间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传统的高校餐饮空间忽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需求,造成了空间闲置、功能单一等问题。高校餐饮空间作为师生活动最为频繁的空间之一,应当与师生多样化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相匹配,既要具备物理功能还要具备精神功能。绿色设计理念是通过设计来弥补资源浪费,实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及功能。在进行具体的结合应用时,高校餐饮空间的设计需要坚持空间布局的多元性、坚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坚持室内装饰与绿植的适度性、坚持设计的人文性。进一步提升高校餐饮空间的服务能力,提升师生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宝伟蒋丽丽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办公家具设计研究[1].设计2018 (14):130-131

[2]石路光源色温对人体生物节律和体温调节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2016,12(3):53-54

[3]王紫迪,罗曼集市模式、的文化创意空间设计研究[J].设计,2021,34 (06):130-132

[4]于亚萌,张松涛高校餐饮空问的可持续性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 (01):100-101

[5]李宝伟,蒋丽丽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办公家具设计研究[J].设计,2018(14):130-131

[6]徐娴雅住宅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绿色生态理念体现——评《绿色住宅设计方法与实例》[J]环境工程,2021. 39 (01):207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5篇

1 园林设计的空间性

园林设计的本质就是把场地划分成许多功能不同、景色各异的景区, 各景区之间用不同的园林要素作为区隔, 同时这些要素也担负着阻挡视线的作用, 这种设计手法即为空间分隔。分隔使园林空间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它打破了园林的空旷、呆板和平淡, 同时使各有特色的景区互不干扰, 突出景区各自的主题。同时, 通过各空间的大小、开合、动静等方面的对比效果增加了园林的趣味感, 不使使用者感觉乏味, 从而使园林成为一个有趣的、有多种体验的空间整体。

2 园林空间的时间性

在园林空间中的时间性第一体现在游人行进时走入不同空间所体会到的不同感受, 这就是园林设计追求的所谓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是人们在园林空间中不同时间所具备的不同体验。园林空间的时间性第二体现在空间围合要素的时间变迁上, 比如以植物围合的空间其四时景致各有不同, 随季节变化而形成不同的闭合程度及空间感受。

3 园林空间序列

在划分园林空间时, 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非杂乱无章而有规律可循, 根据各景区的用途和功能等来安排各个空间的先后顺序, 就是园林空间序列。这种序列应是一种富有韵律感和美感的协调的整体空间组合, 从开敞的到封闭的, 从明到暗, 从大到小, 从喧嚣的到宁静的。通过不同空间感受及景物的疏密对比打破单调感, 使空间具有层次感形成序列。例如广州华南植物园利用不同的空间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构成亲水、戏水、乐水的山水文化, 用山水体系和植物林冠线来分隔中景区和小景区。通过一系列空间序列的安排, 使园区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形成了分山分水的处理手法, 创造了丰富的景观。同时突出园区主要景观, 用主要景观控制每个层次的景区从而使全园都处于一个统一的氛围当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园林空间。

4 园林空间的组织

视景线是由园林空间的组织形成, 而园林中用来观赏景物的空间即为视景空间。园林空间包括静态空间、动态空间、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其中静态空间是指视点固定来观赏景物的空间;动态空间则是需要游人变换视点观赏的空间, 由于视点的移动, 使游人在运动的过程中观赏不同的景致, 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步移景异。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则是相对而言, 其定义依赖于空间围合物的封闭程度。

4.1 空间的组合

园林空间就其本质而言即是游人观赏的视线范围。通常由各园林要素构成的空间其平面形状无约束, 而在立面上形成围合从而定义空间。在围合的过程中留出透视线以控制游人观赏有效的景物, 这就是空间的联系。因此园林空间设计需考虑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园林空间的组合与其他园林构图形式的关系。在园林空间组合时, 要将最主要的空间做为组合的中心, 以次要空间作为辅助, 疏密相间, 从而达到主次分明和相互对比的效果。第二种情况是在一些中小型园林中, 为满足购物需求而单纯使用园林空间的组成, 这种情况下园林空间的组合需要灵活组织。一般应遵循如下规则: (1) 空间应灵活多变不要呆板; (2) 空间的组合须有节奏感, 不应平铺直叙, 应使不同类型的空间之间其主体、从属、过渡形成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序列; (3) 空间感的强弱、闭合程度、明暗、气氛等有对比和差异。

4.2 空间的转折和分隔

空间的转折有硬性和软性之分。在规则式园林设计的空间中, 多属硬性, 如在对称轴相交处的空间、道路转向处的空间, 大小空间变换处等。在自然式园林设计的空间中, 宜用软性转折, 通过对过渡空间的灵活设计, 如在室内外空间过渡之处, 布置花架、走廊之类的过渡空间, 使转折变得比较柔和。园林空间中的分隔, 有虚隔、实隔之分。两空间互不影响的前提下, 有互通气息要求者可虚隔, 如廊道、透景窗、稀疏的种植、水面等进行分隔;实隔则是根据两空间不同的性质、用途、风格等需要明确区分的空间, 用实墙、构筑物、山体、密植等分隔空间。分隔当中, 虚隔是软性处理, 实隔是硬性的处理。以北京紫竹院公园的空间分隔为例, 一进园门的入口广场使用树林环绕, 遮挡游人视线使之不能看到院内主景, 但通过道路, 树丛的缝隙, 却可以隐约地看到园内的许多景物, 进而激起游人的好奇心, 寻路而进, 不久便可以看到作为主景的中央广场, 这就是利用了园林空间设计中虚隔的设计手法。

5 结语

园林空间是园林设计的主体, 它是作为理想场地担负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 是设计者设计手法的最高体现。只有充分认识园林空间的意义、了解其类型和设计要点, 才能做出高水平的园林设计, 创造充满感染力的园林景观。

摘要:园林空间设计的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而美好的外部休闲憩息场所, 本文通过对园林和空间的介绍。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由设计师将各景观要素组合成合理的空间, 这些空间有机组合在一起就形成完整的园林。本文归纳了园林空间的类型, 从空间的角度对园林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空间,组合,序列

参考文献

[1]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

[2] 伍端.空间句法相关理论导读Ⅱ[J].世界建筑, 2005 (11) .

[3] 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空间设计理念范文第6篇

摘要:我国的城市更新方兴未艾,这对导向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字化与文脉传承为此提供了科技与文化的双重支撑。文章通过对城市更新环境过程中导向系统的数字化思考,研究植入文脉传承的必然性,结合无锡城市更新具体案例,论证地域文化元素提炼与应用的必要性以及数字化实现方式的可行性,提出基于文脉传承的数字化导向设计的基本思路,旨在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群体提供数字化导向服务,以期把数字化介入的创新应用于更多群体的日常生活中,从侧面促进环境导向设计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得到重视与推广,丰富环境导向设计的应用理论。

关键词:城市更新;导向设计;数字化;文脉传承

1 城市更新背景

城市更新旨在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居住品质,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城市更新包括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主的一系列民生工程。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改造完成21.9万个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1]。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开工改造5.3万个城镇老旧小区,全国实际开工改造5.56万个城镇老旧小区[2];江苏省政府提出要确保改造完成1 130個老旧小区[3]。

无锡市计划3年内完成老新村改造3 000万平方米,包括2000年前建成的所有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2021年,无锡投入30亿元用于192个老旧小区改造,结合背街小巷整治、街区道路建设,实现区域的整体更新[4]。

城市更新吸纳了海绵城市、隐蔽工程、综合管廊等城市建设新理念,在满足城市运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街区的优化设计,不断强化城市生活的美学与科学特征,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市更新不同于以往的旧城改造,不仅是对生活环境层面的修缮,也为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

2 城市更新中的数字化导向设计需求

城市运行质量提升的前提是有序,秩序依赖于显性与隐性的导向系统。数字化环境突破视觉、听觉等基础感官阈限,将视觉、听觉等元素传达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5]。借助数字化技术,导向系统已超越传统单一方向引导,建成在导向基础上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在更新后的城市生态中体现出更高价值。

导向设计及其数字化方向。导视起源于北欧国家,主要是利用艺术标识一个代表空间含义的公共图标设计[6]。传统导向系统以特殊而简洁的文字、符号以及图案的组合传递各类信息,辅助、引导人们在公共空间中顺畅活动。

具有高频使用性和灵活变通性的导向设计,集成了平面视觉传达、环境景观建筑以及工业产品设计等多学科信息,并受原材料、制造工艺的直接影响,近年来更是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中获得了迭代升级的动能。

第一,城市更新对导向设计的要求。导向系统虽已深度融于日常,但仍然缺失创新的设计模式与完善的功能信息。传统导向牌已无法满足人们的交互活动需求,信息传达存在局限,信息更新较为迟滞,难以适配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

城市更新侧重老旧社区的升级改造,其整体外形及内部各类设施将与陈旧落后的功能结构相剥离。其中的导向系统设计也应汲取最新的科技与文化成果,不断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二,导向系统的数字化思考。移动互联网的普及、5G技术的提升、网络终端产品的日益平民化、软件平台的不断丰富以及人工智能门槛的降低,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创意设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当传统导向搭载上数字技术的平台,就拥有了全新的设计思考逻辑。数字化打开了导向系统向人性化、情感化发展的通道,使其从单一的视觉转为多感官的信息传达,从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互动参与,使冰冷的导向系统具备了可以交流的暖,增强了使用者的获得感。

第三,数字化导向设计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可能。城市更新在于解决城市机体存量部分的自然老化问题,从空间、功能、生态多个维度对硬件与软件进行修复、完善、提质,以满足城市人群不断增加的生活需求。城市更新既不同于以往修修补补的改造行为,又有别于城市快速发展期的增量建设,科学、经济、可持续应该是城市更新的标签。从这一角度思考,数字化因其宽领域、多平台、易包容、可扩展等特性成为重要切入点。

传统导向系统是老旧小区改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字技术的导入可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区域内有序流动,显著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

数字化平台可以集成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像识别技术、LBS定位技术、遥感技术、电子地图等一系列便于出行的先进技术,不仅具有主动提示的功能,而且能确保信息更新的及时性,甚至是即时性。数字化导向的设计与应用突出了使用者的优先地位,并给予其自主权和参与分享权,为建立新型社群关系提供良好途径。

虽然数字化导向系统初期投入与日常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但可重复利用、海量信息容量以及优秀的交互体验极大地提高了性价比,也顺应了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3 关于数字化导向设计的文脉传承研究

文脉传承,即对传统文化及相关知识进行保护与发扬。导向系统的设计理念中若能融入地域文化、传统风俗及非遗知识等相关理念因子,其艺术精神价值将体现得更加到位。

城市特定区域的导向系统不仅承担着物质层面的实用功能,也可以是该区域精神层面的风格提炼。无论城市如何发展,都离不开文脉元素的融入。地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邻里乡土温情的重新拾取,更是对祖先智慧结晶的有机保留。

3.1 在城市更新数字化导向设计中植入文脉传承的逻辑必然

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下,导向设计势必超越初级的指引功能,融入更多美学元素,体现必要的艺术价值。城市更新是对生活环境与公共空间的硬件升级,是城市人群在更高层次对美好生活的呼应,也是在文化自信前提下对城市文化基底的再发掘、再提炼,既可避免在大规模城市变迁中遗失传统文化基因,又能打造出和而不同的个性之美。

数字化带来导向设计在技术上的全面升级,文脉传承的思维逻辑为数字化导向设计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基因。数字化与文脉传承共同为导向设计形成了丰满的品质理念。具体就某一城市更新区域而言,基于文脉传承的数字化导向设计一则增强了本地居民的心理认同和身份骄傲,二则能第一时间为访客提供行为指引和感官享受的复合服务。数字化确保了多方面功能常换常新,不断消解审美疲劳。

导向设计作为一地以建筑为主的环境附着物,原本极易由于设计的简单化而产生疏离感。从各地的城市更新实践来看,总体风格的包装愈发受到重视。在这种风格的建设中,汲取地域文化的营养逐渐成为首选。于是,基于文脉传承的导向设计也就具备了融入城市更新整体环境设计的前置条件。

3.2 文脉传承为数字化导向设计提供的基础

在数字化导向设计中,对文脉元素的提炼与运用既可搭建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艺术共识通道,又能使传统导向的数字化具备必要的文化传承性,为系统提高辨识度、强化参与感、扩大适用面、增强艺术性、提高美观度、增强功能性,促使导向系统依托科技与文化两个支撑逐渐超越普通的实用性,真正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脉传承为设计者提供了美学基础和文化内涵,给使用者带来认同感,为导向系统本身赋予更强的表达力。文脉传承唤醒了本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增强了外来访客的新鲜感,既是导向设计地域独特性的体现,也为正在流失的文化瑰宝构建了保存平台。

这些智慧因子为数字化导向系统增添了人文关怀。数字化导向系统使用户由传统导向阶段的被动接收信息转为主动接收信息,甚至提供信息。导向系统与人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文脉的存在使两者形成共生的知识循环。

3.3 如何在数字化导向设计中进行文脉传承

导向系统首先要确保导向信息的感官认知性,数字化平台的丰富性可以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感官体验方式,全面兼容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多种导向和其他生活出行需求。

文脉传承能为导向设计提供美学灵感,提高受众的辨识度,而数字化为这种植入提供了便利。在保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为导向注入了情感,使数字化导向设计具备了主观温度,使受众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获得了别具一格的体验。

作为一地特有的符号与组合方式,文化脉络可提供的元素有很多,如建筑环境、语言风俗、人文典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尽管数字化导向设计的构成要素几乎均可接受文脉的嵌入,但这种融入既要令人眼前一亮,又不能影响系统本身的实用功能。例如,语音导航中可以加入方言包,让人们实现普通话与方言的自由切换,这也会成为留存方言的一种有效方式。

传统导向设计对周边居民的指引及自身具备的美化功能会随时间的推移趋于弱化,为外部访客提供的使用功能又会因构成单一、机械而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在区域性导向设计中,可用数字化平台改善这些不足,用文脉元素打造可读性,并借助自身平台的兼容性,在导向主题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多元、多维的服务性传播媒体,通过搭载广告信息以消化建设与维护成本,保持导向系统运营的持续性。

4 城市更新中的文脉传承:以无锡棉花巷项目为例

4.1 项目概况

棉花巷东西长440米、宽11~18米,为无锡中心城区五里街的一段,因曾在清朝设棉花行而得名。巷内两侧为居民楼,沿街分布着大量特色店铺,种类丰富、立面店招多样。

棉花巷及沿線小区原环境杂乱、设施老旧、路面功能混乱、空间划分不明,由此被纳入城市更新项目。主要诉求为店面立面出新、重新铺装路面、重装或增设树池及座椅等城市家具。

4.2 导向设计思路

人们通过行为与信息互动,行为与信息分别属于主体用户和对象产品,它们需要通过相应的设计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7]。城市更新的现实环境必然是数字化与传统导向相辅相成的综合体系。

第一,数字化导向的载体选择。笔者构想的数字化导向系统因地制宜选择多载体支持。

固定端包括可视终端电子显示屏、数字化体感交互终端和传统导向牌,以展示地域人文典故和特色景点的图文信息为主,同时辅以数字化导向系统。具有屏幕自适应功能的体感交互终端则为数字化导向提供升级扩展功能。同时,每一处传统导向牌上均以二维码作为微信小程序导向入口。

移动端以最常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为主,其优势在于突破固定终端服务范围的局限,以此满足人们自由行动的需求,并实现更大范围的个性定制及隐私保护。在特定场合,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可作为数字化导向备选载体。

第二,数字化导向设计构思。相较于传统导向,数字化导向系统可在有限的物理端口储备无限信息,在提供针对性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无锡棉花巷项目中,即可将系统设置为访客模式与熟路模式。

访客模式主要针对外来访客。初来者对此区域缺乏认识,因此在展示地图的同时,屏幕上会展现周边餐饮娱乐区及居民区的具体位置,点击任何一处都可查看详情、路线及片区历史文化背景。

熟路模式主要针对当地居民。系统能够记忆用户曾路过或停留的地方,以及在各地停留的时间与频率,展示各空间店铺的即时信息。此外,巷内居民可拥有醒目且易于识别和记忆的“回家”选项,主要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老人或病残者通过系统一键呼叫安全回家。

数字化导向显著的设计感可以颠覆传统导向给人的呆板的印象,海量信息不受时空限制,互动界面还可引入使用者对信息的传递与更新,这种“以用户服务用户”的扁平结构能大大增强导向系统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第三,数字化导向设计的文脉传承。导向系统通常为标准化外包工程,很少顾及当地文化脉络,设计角度也罕以当地居民为主,导致实际风格千篇一律。文脉传承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数字化提供了多元化便捷的呈现手段。基于文脉传承的数字化导向设计为城市更新水准的提升增添了新的维度。

以无锡棉花巷更新项目为例,从其名称渊源入手,可提炼棉花作为区域LOGO的设计元素,也可与无锡盛产的梅花或杜鹃等花卉结合,用于门牌、方向指引等传统导向,亦可在数字化导向中动态显示。由于棉花巷历史上紧邻河道,巷内曾有一处大鱼池,而鱼在中国文化中素有繁盛和飞升的寓意,因此可将其造型设置在传统导向指示或者数字化电子地图中动线展示。棉花巷所处的五里街曾是清朝乾隆帝下江南时的往惠山赏景之路,被称为“踏花御道”,因此结合“踏花归去马蹄香”之典,在数字化与传统导向设计中采用马与蝴蝶、花卉结合的方法。

在视觉之外,数字化导向带来的多感官触达也可将语言作为文脉元素吸收在内,既可用方言文字墙的形式形成装饰与发挥导向功能,也可在电子终端植入方言语音包满足多方需求。

从整个无锡市来看,其特有的江南园林、自然山水、人文艺术、工商传统以及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纸马等众多非遗,均可作为数字化导向的设计源泉。

传统导向设计的色彩以基本色为主,较为单调。从整体环境艺术设计角度考虑,从文化脉络传承中提取色彩元素融入导向设计同样可行,而数字化导向系统具有更为丰富的色彩承载和变换能力,易于形成多场景的色彩导引功能。

5 基于文脉传承的数字化导向设计对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意义

棉花巷为老城区生活场所,巷内老年人众多。通过无锡棉花巷更新项目,笔者发现,基于文脉传承的数字化导向设计对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生活具有特殊意义。

5.1 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现状

202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主动接受互联网的老年人为49.68%,被动者为17.22%,剩余33.10%的老年人不适应网络时代。

据无锡市老龄办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无锡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 356 126人,占总人口的26.7%,这意味着无锡市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

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生活的障碍之一是情感认知不连贯。那么,在城市更新中将文脉传承融入数字化导向设计即可为减轻乃至消除这一障碍提供便利。这对城市更新区域内为数较多的老年人群具有较多益处。

5.2 文脉传承推动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生活

城市更新的目标之一是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体验需求。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也是城市更新及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

数字化设计中的文脉传承通过挖掘区域人文底蕴,将历史文化融入常态化生活,打造符合地域需求的城市空间,首要受益者可能就是老年人。城市水泥森林里,老年人精神归属感的缺失直接影响其对现代社会的接纳程度。文脉传承重拾的人文元素得以通过数字化导向设计的线索串联起人与人、人与空间的有机联系,实现环境景观对人的逆向赋能。

具有显性文化特征的优质生活场景能够打破认知隔膜,有助于老年人以积极的姿态接纳数字化生活,经过数字化导向系统潜移默化地引领,不断熟悉并融入数字化生活中。

5.3 老年人的数字化导向解决设想

多数老年人对数字产品疏于了解与使用。如何让其理解并自如操作导向系统成为城市更新设计的重心之一,设计更应注重展示数字化的独有优势,以赢得老年人的信任。

鉴于老年人视听功能的弱化,数字化导向信息传递中应尽可能通过各种手段予以强调。例如,采用大数据智能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老龄客户,设置极简页面,放大字号,键盘常亮,提高音量,在多次操作失败后即可转接设置在社区的人工网点,增强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让老年群体更愿意尝试。

设置数字化导向系统的主动服务功能。在征得本人和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有需求的老年人的面部、形體信息纳入智慧社区体系,在识别出摔倒、生病等异常信息时发出警示。

在数字化导向系统的基础上还可升级建立“智慧社区”系统,设置物联网传感器和AI视频监控,实现人脸车牌二维图像识别、周边可疑信息预警、即时联网处置等,从而为老幼等特殊群体提供定向服务。

6 结语

导向系统的数字化在于对个体的尊重,利于人的参与、互动。文脉传承突出了地域的个性,增强了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基于文脉传承的数字化导向设计更是对服务品质的深度开发。

城市更新的受益群体是多元的,基于文脉传承的数字化导向设计也缩短了各类人群融入数字化生活的心理距离,为其提供了便利。

概言之,传统导向是一种单向传播,数字化导向是双向、多向的互动交流,高度契合了新时代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需求。文脉传承为导向设计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智慧元素,数字化则为导向设计提供了便捷的多维实现手段。

参考文献:

[1] 徐佩玉.什么是城市更新?包含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惠民工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4-14.

[2] 王仁宏.住建部:2021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56万个[EB/OL].搜狐焦点,https://ts.focus.cn/zixun/4ec736c2ec954987.html,2022-01-25.

[3] 姜奇卉. 2021年江苏将完成113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EB/OL].百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495181903793542&wfr=spider&for=pc,2021-02-23.

[4] 练维维.计划投入30亿元,无锡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百姓幸福感[EB/OL].无锡新传媒,http://www.wxrb.com/doc/2021/05/29/90645.shtml,2021-05-29.

[5] 游贞娜.基于数字化发展的多维视觉传达设计效应应用[J].蚌埠学院学报,2019,8(1):13-17.

[6] 周慧玲.数字化导视在校园中的应用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7] 孙辛欣.交互设计的决策规律:信息架构与行为逻辑的匹配[J].装饰,2016(6):140-141.

作者简介:莫非奇(2001—),女,江苏无锡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费晓惠(198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上一篇:工商培训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我们的故事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