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方言的语音特点范文

2024-08-24

七大方言的语音特点范文第1篇

浅谈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所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入学年度 2012 学习地点(函授站) 铁岭 学生姓名 刘春迪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9.25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前言„„„„„„„„„„„„„„„„„„„„„„„„„„„„„„(3)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4)

(一)平翘舌不分„„„„„„„„„„„„„„„„„„„„„„„„(4)

(二)改换r声母„„„„„„„„„„„„„„„„„„„„„„„„(4)

(三)多加声母 n„„„„„„„„„„„„„„„„„„„„„„„„(5)

(四)个别字声母变换„„„„„„„„„„„„„„„„„„„„„„(5)

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5)

(一)以e代o的现象„„„„„„„„„„„„„„„„„„„„„„(6)

(二)以iɑo代ûe的现象„„„„„„„„„„„„„„„„„„„„„(6)

(三)多加鼻韵母n g 的现象„„„„„„„„„„„„„„„„„„„(6)

(四)个别字韵母变换„„„„„„„„„„„„„„„„„„„„„„(7)

三、从声调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8)

(一)调值不到位„„„„„„„„„„„„„„„„„„„„„„„„(8)

(二)字调不一致„„„„„„„„„„„„„„„„„„„„„„„„(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摘要: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等艺术形式,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关键词 :普通话 东北方言 语音特点

Abstract: The dialect of the offshoots of ancestral could on the border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who spoke mandarin, with modern chinese dialect other the general can understand it, in recent years the Northeast of dialect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spread on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At the same time, the dialect, not putonghua "limited", has its own voice, straight in the u.k., to his wit and humor, and Zhao benshan, Gao xiumin, waiting for the performing artist Fan wei by the Northeast Errenzhuan, plays and movies for the work of art creation, the dialect with a new art and formed a "the Northeast dialect Hot".To existing information by reading and in the vernacular of searching self-analysis, the trial with modern chinese mandarin contrast, from initial and final, the tone of the three main ways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lect speech and the northeast of modern chinese mandarin help. pertain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ty of opposites dialect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is a "market", but it can never replace mandarin.The han nationality specific position. Keywords: Mandarin The Northeast dialect Phonological features 引言: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二)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ýnɡ)”,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的。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生(rú)东北方言读儒生(lú)、花蕊(rǔi)东北方言读花蕊(lǔi);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rǎnɡ)东北方言读吵嚷(yǎnɡ)、闷热(râ)东北方言读闷热(yâ)、肥肉(rîu)东北方言读肥肉(yîu);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rãn)东北方言读人民(yín)。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成系统的改换还比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三)多加声母n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只有-i(前)、-i(后)、onɡ、enɡ等4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例如,恶人(â)东北方言多读成恶人(nâ)、癌症(ái)东北方言易读成癌症(nái)、棉袄(ǎo)东北方言中读棉袄(nǎo)、昂扬(ánɡ)东北方言读昂扬(nánɡ)等等,就连“俺(ǎn)”这个原产自东北方言的口语词也被东北人读成了nǎn。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四)个别字声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这类字往往都是一些常用字。东北方言对个别字声母的改换一方面是不成系统,另一方面是不严格对应,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送气声母,例如,同胞(büo)东北方言读同胞(püo);或将送气声母发成不送气声母,例如,扒手(pá)东北方言读扒手(bü);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也有些是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机械(xiâ)东北方言读机械(jiâ);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刹那(chà)东北方言读刹那(shà);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解扣儿(jiþ)东北方言读成解扣儿(ɡǎi);还有些是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来客了(kâ)东北方言读来客了(qiþ)。这类个别字声母改换问题,在东北方言区普遍存在,只是各地方所涉及的字的多少有些不同。

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在普通话音节的声、韵、调三大要素中,东北方言在韵母上同普通话比较产生的差异最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以e代o;二是iɑo代ûe;三是多加鼻辅音nɡ;四是个别韵母变换。

(一)以e代o的现象

在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而东北方言恰恰不是这样的,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和e相拼,不和o相拼。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遍的特点。这种以e代o的现象是成系统出现的,而且是很显著的。

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fe音节,例如,胳膊(bo)东北方言读胳膊(be)、衣服破了(pî)东北方言说成衣服破了(pâ)、抚摩(mï)东北方言读抚摩(mý)、乐山大佛(fï)东北方言读乐山大佛(fã)。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通话双唇音声母m可以和e相拼,就是在“什么”的“么”音节中可以与e相拼,构成轻音的me,而且这个音节只有这一个字。

(二)以iɑo代ûe的现象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的语言系统中,少有或没有ûe韵母音节,而是用iɑo韵母音节代替。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使得这一特点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很突出了,只有一部分老年人体现的严重一些。就像我们在家里经常会听到隔辈人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xuã)”,但是他们说出来的往往是“好好学习(xiáo)”,“学”这个字是最能体现出以iɑo代ûe的这一特点的,此外常用的还有雀跃(yuâ)东北方言一读成雀跃(yào)、疟疾(nûâ)东北方言读疟疾(niào)、忽略(lûâ)东北方言读忽略(liào)等等。由于普通话中ûe韵母的音节本来就不多,加之普通话教育的开展东北方言的这一发音特点会逐渐消失的。

(三)多加鼻韵母nɡ的现象

普通话中有一部分零声母音节,其中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规定了用y、w隔音的办法,而开口呼音节在发音时没有明显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的辅音特性的起始方式,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习惯在这类音节前面增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来起始。在东北方言区,除一部分人习惯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外,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在这一类音节前加一个后鼻辅音nɡ。这一特点很难通过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做例子来解释,它是东北人在平时说话中时不时表现出来的,甚至在这句中有所体现,在别的语句中就不明显了。

(四)个别字韵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而不是反映在该音节的所有字上。东北方言相对于普通话在韵母方面的变换是有规律的,也有一部分是没有什么规律的。

以ɑo带ou。东北方言中,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b、p、m、f不与圆唇单韵母o相拼,由此,以o做韵腹的复韵母ou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相拼也为东北人所不习惯。于是,普通话中ou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在吉林话中就变成了ɑo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例如:剖(pōu)东北方言读成püo;谋(mïu)东北方言读成máo;否(fǒu)东北方言读成fǎo。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丢掉韵头和改换韵头。普通话韵母可细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有的韵母三部分俱全,有的韵母只有其中的一部分。韵头是介于声母和韵母的主要元音(韵腹)之间的部分,所以又叫做介音。在普通话音节中可以用来充当韵头的有i、u、û三个高元音。韵头的发音虽然较短促,但并不模糊,不是能忽略和改换的。而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恰恰是把普通话音节的韵头丢掉或改换了。这种情况在东北方言区并不普遍存在,但却比较典型。例如:温暖(nuǎn)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温暖(nǎn);产卵(luǎn)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产卵(lǎn);挑衅(xìn)东北方言中改换韵头i为û,读为挑衅(xùn)。

其他类型的韵母变换。还有一些字的韵母对于普通话韵母发生变换,但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是由于长时间的习惯性使用而固定下来的,甚至有的字词是随意而言的。例如,剥皮(büo)东北方言读剥皮(bý);胳臂(bei)东北方言读胳臂(bo);厉害(lì)东北方言读厉害(liâ);塑料(sù)东北方言读塑料(suî);干啥(ɡànshá)东北方言读干啥(ɡàhá),等等。以上这些字词的改读从普通话读音的角度来看就是错读,但在东北方言口语的实际应用中是广泛被人民大众所使用的,这是经过历史的沿袭而日渐稳定下来的方言读法。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三、从声调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我们说话时,音节总是有些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变化,这种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就是声调。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音节它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却不能没有声调和韵腹。声调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东北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音节的声调作用相同,调值系统也相同,其差别主要表现在调类的调值不尽相同和一部分字的调类不同。

(一)调值不到位

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说出来显得平淡、含混,不够响亮、清晰,听起来缺乏起伏变化,不富抑扬顿挫。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调值不到位造成的。

东北方言声调调值的基本形状与普通话声调相同,但每类声调的起止点却不同。普通话的阴平是高而平的“55”调值,东北方言的阴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4”度;普通话的阳平是高升的“35”调值,东北方言的阳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4”度;普通话的上声是低降升的“214”调值,东北方言的上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13”度;普通话的去声是全降的“51”调值,东北方言的去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2”度。总体看来,东北人说话有点高低、升降、长短不分明。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二)字调不一致

东北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除了在调值上存在差异,有一部分字的“调”也不一样,这就不仅是调值不足或太过的差别了,而是一种声调的改读: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剽窃(piüo)东北方言读成剽窃(piáo);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泼辣(pō)东北方言读成泼辣(pþ);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氛围(fýn)东北方言读成氛围(fân);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猫腰(máo)东北方言读成猫腰(müo);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符合(fú)东北方言读成符合(fǔ);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愉快(yú)东北方言读成愉快(yù);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悄然(qiǎo)东北方言读成悄然(qiüo);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请贴(tiþ)东北方言读成请贴(tiý);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可恶(kþ)东北方言读成可恶(kã);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卑鄙(bǐ)东北方言读成卑鄙(bì);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瞭望(liào)东北方言读成瞭望(liáo);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开辟(pì)东北方言读成开辟(pǐ)。

狭义上的方言就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所以,东北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方言的以上语音特点又与中国人性格的地区差异有关,性格差异无非源于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人文方面,东北曾是满人等少数民族崛起的地方,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这里的人民,他们继承了东北土著居民粗放的血统。自然方面,这里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在这里横冲直撞,气候恶劣,东北人坐在火炕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暴躁、干脆、粗放的语言也不足怪了。东北方言不讲平仄,语调中缺少抑扬顿挫,起伏变化不大,这也与东北人不拘小节、淡然处世的性格有关。

中国自古就是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进入封建社会后,经济上、政治上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这就在地域上形成分化,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出现了方言。汉语方言形成以后,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统一的状态中,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汉语共同语的发展趋势,东北方言也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规律发展着。汉语方言的划分是根据语音上的几个重要的特点进行的,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尽管这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很广,影响也很大,甚至有很多吴、粤、湘、赣、闽方言区的人也有意识地学习东北方言、说东北方言,甚至把学说东北方言当成是一种时尚,但是,这场“东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北方言热”是媒体宣传、演员演绎、人们喜爱的结果,而不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造成的语言统一。本文之前大篇幅阐述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就是要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形成比较,揭示两者语言上的显著差异,来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一方面,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与北京自古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密不可分的,而东北一直是中国比较落后的地区;另一方面,解放后,党和政府为适应全国的空前统一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向统一方向发展,而东北方言只是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下得到的短暂繁荣。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灭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研究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不但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意义,而且为研究汉语言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参考文献:

[1]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年3月。 [2]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10月。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4]黄伯萧、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张文英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七大方言的语音特点范文第2篇

浅谈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所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入学年度 2012 学习地点(函授站) 铁岭 学生姓名 刘春迪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9.25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前言„„„„„„„„„„„„„„„„„„„„„„„„„„„„„„(3)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4)

(一)平翘舌不分„„„„„„„„„„„„„„„„„„„„„„„„(4)

(二)改换r声母„„„„„„„„„„„„„„„„„„„„„„„„(4)

(三)多加声母 n„„„„„„„„„„„„„„„„„„„„„„„„(5)

(四)个别字声母变换„„„„„„„„„„„„„„„„„„„„„„(5)

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5)

(一)以e代o的现象„„„„„„„„„„„„„„„„„„„„„„(6)

(二)以iɑo代ûe的现象„„„„„„„„„„„„„„„„„„„„„(6)

(三)多加鼻韵母n g 的现象„„„„„„„„„„„„„„„„„„„(6)

(四)个别字韵母变换„„„„„„„„„„„„„„„„„„„„„„(7)

三、从声调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8)

(一)调值不到位„„„„„„„„„„„„„„„„„„„„„„„„(8)

(二)字调不一致„„„„„„„„„„„„„„„„„„„„„„„„(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摘要: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等艺术形式,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关键词 :普通话 东北方言 语音特点

Abstract: The dialect of the offshoots of ancestral could on the border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who spoke mandarin, with modern chinese dialect other the general can understand it, in recent years the Northeast of dialect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spread on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At the same time, the dialect, not putonghua "limited", has its own voice, straight in the u.k., to his wit and humor, and Zhao benshan, Gao xiumin, waiting for the performing artist Fan wei by the Northeast Errenzhuan, plays and movies for the work of art creation, the dialect with a new art and formed a "the Northeast dialect Hot".To existing information by reading and in the vernacular of searching self-analysis, the trial with modern chinese mandarin contrast, from initial and final, the tone of the three main ways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lect speech and the northeast of modern chinese mandarin help. pertain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ty of opposites dialect although in recent years is a "market", but it can never replace mandarin.The han nationality specific position. Keywords: Mandarin The Northeast dialect Phonological features 引言: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二)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ýnɡ)”,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的。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生(rú)东北方言读儒生(lú)、花蕊(rǔi)东北方言读花蕊(lǔi);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rǎnɡ)东北方言读吵嚷(yǎnɡ)、闷热(râ)东北方言读闷热(yâ)、肥肉(rîu)东北方言读肥肉(yîu);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rãn)东北方言读人民(yín)。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成系统的改换还比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三)多加声母n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只有-i(前)、-i(后)、onɡ、enɡ等4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例如,恶人(â)东北方言多读成恶人(nâ)、癌症(ái)东北方言易读成癌症(nái)、棉袄(ǎo)东北方言中读棉袄(nǎo)、昂扬(ánɡ)东北方言读昂扬(nánɡ)等等,就连“俺(ǎn)”这个原产自东北方言的口语词也被东北人读成了nǎn。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四)个别字声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这类字往往都是一些常用字。东北方言对个别字声母的改换一方面是不成系统,另一方面是不严格对应,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送气声母,例如,同胞(büo)东北方言读同胞(püo);或将送气声母发成不送气声母,例如,扒手(pá)东北方言读扒手(bü);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也有些是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机械(xiâ)东北方言读机械(jiâ);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刹那(chà)东北方言读刹那(shà);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解扣儿(jiþ)东北方言读成解扣儿(ɡǎi);还有些是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来客了(kâ)东北方言读来客了(qiþ)。这类个别字声母改换问题,在东北方言区普遍存在,只是各地方所涉及的字的多少有些不同。

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在普通话音节的声、韵、调三大要素中,东北方言在韵母上同普通话比较产生的差异最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以e代o;二是iɑo代ûe;三是多加鼻辅音nɡ;四是个别韵母变换。

(一)以e代o的现象

在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而东北方言恰恰不是这样的,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和e相拼,不和o相拼。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遍的特点。这种以e代o的现象是成系统出现的,而且是很显著的。

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fe音节,例如,胳膊(bo)东北方言读胳膊(be)、衣服破了(pî)东北方言说成衣服破了(pâ)、抚摩(mï)东北方言读抚摩(mý)、乐山大佛(fï)东北方言读乐山大佛(fã)。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通话双唇音声母m可以和e相拼,就是在“什么”的“么”音节中可以与e相拼,构成轻音的me,而且这个音节只有这一个字。

(二)以iɑo代ûe的现象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的语言系统中,少有或没有ûe韵母音节,而是用iɑo韵母音节代替。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使得这一特点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很突出了,只有一部分老年人体现的严重一些。就像我们在家里经常会听到隔辈人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xuã)”,但是他们说出来的往往是“好好学习(xiáo)”,“学”这个字是最能体现出以iɑo代ûe的这一特点的,此外常用的还有雀跃(yuâ)东北方言一读成雀跃(yào)、疟疾(nûâ)东北方言读疟疾(niào)、忽略(lûâ)东北方言读忽略(liào)等等。由于普通话中ûe韵母的音节本来就不多,加之普通话教育的开展东北方言的这一发音特点会逐渐消失的。

(三)多加鼻韵母nɡ的现象

普通话中有一部分零声母音节,其中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规定了用y、w隔音的办法,而开口呼音节在发音时没有明显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的辅音特性的起始方式,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习惯在这类音节前面增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来起始。在东北方言区,除一部分人习惯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外,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在这一类音节前加一个后鼻辅音nɡ。这一特点很难通过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做例子来解释,它是东北人在平时说话中时不时表现出来的,甚至在这句中有所体现,在别的语句中就不明显了。

(四)个别字韵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而不是反映在该音节的所有字上。东北方言相对于普通话在韵母方面的变换是有规律的,也有一部分是没有什么规律的。

以ɑo带ou。东北方言中,双唇音和唇齿音声母b、p、m、f不与圆唇单韵母o相拼,由此,以o做韵腹的复韵母ou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相拼也为东北人所不习惯。于是,普通话中ou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在吉林话中就变成了ɑo韵母与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构成的音节。例如:剖(pōu)东北方言读成püo;谋(mïu)东北方言读成máo;否(fǒu)东北方言读成fǎo。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丢掉韵头和改换韵头。普通话韵母可细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有的韵母三部分俱全,有的韵母只有其中的一部分。韵头是介于声母和韵母的主要元音(韵腹)之间的部分,所以又叫做介音。在普通话音节中可以用来充当韵头的有i、u、û三个高元音。韵头的发音虽然较短促,但并不模糊,不是能忽略和改换的。而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恰恰是把普通话音节的韵头丢掉或改换了。这种情况在东北方言区并不普遍存在,但却比较典型。例如:温暖(nuǎn)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温暖(nǎn);产卵(luǎn)东北方言丢掉了韵头读产卵(lǎn);挑衅(xìn)东北方言中改换韵头i为û,读为挑衅(xùn)。

其他类型的韵母变换。还有一些字的韵母对于普通话韵母发生变换,但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是由于长时间的习惯性使用而固定下来的,甚至有的字词是随意而言的。例如,剥皮(büo)东北方言读剥皮(bý);胳臂(bei)东北方言读胳臂(bo);厉害(lì)东北方言读厉害(liâ);塑料(sù)东北方言读塑料(suî);干啥(ɡànshá)东北方言读干啥(ɡàhá),等等。以上这些字词的改读从普通话读音的角度来看就是错读,但在东北方言口语的实际应用中是广泛被人民大众所使用的,这是经过历史的沿袭而日渐稳定下来的方言读法。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三、从声调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我们说话时,音节总是有些或升或降或平或曲的变化,这种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就是声调。声调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音节它可以没有声母、韵头和韵尾,却不能没有声调和韵腹。声调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东北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音节的声调作用相同,调值系统也相同,其差别主要表现在调类的调值不尽相同和一部分字的调类不同。

(一)调值不到位

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说出来显得平淡、含混,不够响亮、清晰,听起来缺乏起伏变化,不富抑扬顿挫。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调值不到位造成的。

东北方言声调调值的基本形状与普通话声调相同,但每类声调的起止点却不同。普通话的阴平是高而平的“55”调值,东北方言的阴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4”度;普通话的阳平是高升的“35”调值,东北方言的阳平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4”度;普通话的上声是低降升的“214”调值,东北方言的上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213”度;普通话的去声是全降的“51”调值,东北方言的去声调值一般只相当于“42”度。总体看来,东北人说话有点高低、升降、长短不分明。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二)字调不一致

东北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除了在调值上存在差异,有一部分字的“调”也不一样,这就不仅是调值不足或太过的差别了,而是一种声调的改读: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剽窃(piüo)东北方言读成剽窃(piáo);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泼辣(pō)东北方言读成泼辣(pþ);普通话是阴平,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氛围(fýn)东北方言读成氛围(fân);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猫腰(máo)东北方言读成猫腰(müo);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符合(fú)东北方言读成符合(fǔ);普通话是阳平,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愉快(yú)东北方言读成愉快(yù);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悄然(qiǎo)东北方言读成悄然(qiüo);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请贴(tiþ)东北方言读成请贴(tiý);普通话是上声,东北方言是去声。例如,可恶(kþ)东北方言读成可恶(kã);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阴平。例如,卑鄙(bǐ)东北方言读成卑鄙(bì);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阳平。例如,瞭望(liào)东北方言读成瞭望(liáo);普通话是去声,东北方言是上声。例如,开辟(pì)东北方言读成开辟(pǐ)。

狭义上的方言就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所以,东北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方言的以上语音特点又与中国人性格的地区差异有关,性格差异无非源于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人文方面,东北曾是满人等少数民族崛起的地方,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这里的人民,他们继承了东北土著居民粗放的血统。自然方面,这里是中国最北的地域,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在这里横冲直撞,气候恶劣,东北人坐在火炕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暴躁、干脆、粗放的语言也不足怪了。东北方言不讲平仄,语调中缺少抑扬顿挫,起伏变化不大,这也与东北人不拘小节、淡然处世的性格有关。

中国自古就是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进入封建社会后,经济上、政治上都不能保持统一的局面,这就在地域上形成分化,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出现了方言。汉语方言形成以后,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统一的状态中,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汉语共同语的发展趋势,东北方言也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规律发展着。汉语方言的划分是根据语音上的几个重要的特点进行的,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尽管这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很广,影响也很大,甚至有很多吴、粤、湘、赣、闽方言区的人也有意识地学习东北方言、说东北方言,甚至把学说东北方言当成是一种时尚,但是,这场“东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北方言热”是媒体宣传、演员演绎、人们喜爱的结果,而不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造成的语言统一。本文之前大篇幅阐述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就是要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形成比较,揭示两者语言上的显著差异,来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一方面,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与北京自古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密不可分的,而东北一直是中国比较落后的地区;另一方面,解放后,党和政府为适应全国的空前统一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向统一方向发展,而东北方言只是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下得到的短暂繁荣。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不能用人为的力量消灭的,它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逐步缩小自己的作用,最后趋向消亡。研究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不但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意义,而且为研究汉语言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参考文献:

[1]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年3月。 [2]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10月。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4]黄伯萧、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张文英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七大方言的语音特点范文第3篇

在我和杭州本土的同学相处当中,感觉出余杭话和杭州话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我所查找的资料中也证明了这点。杭州话和余杭话同属于吴语方言。至于吴语方言的特点,我没有细查,想来也就是发音短促,没有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吧。当然杭州话和余杭话也有着差别,我想可能是余杭话更土,与普通话的差别更大吧。还有一点,也是几乎所有方言都有的吧——高度概括性。往往短短的几个字就可以涵盖十几个字的意义。

其实,关于余杭话我了解的并不多,大多是从爸爸妈妈,以及身边少数偶尔说几句方言的同学那里得来的。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余杭人,已经不会说余杭话了。这也正是我想说的另一个方面——余杭话的未来。

出生在90后的我们,那时可能正处在普通话的普及阶段,所以操着一口顺溜方言的爸爸妈妈就没有叫我余杭话。可能是为了让我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少受方言的干扰。也许,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从现在看来这对我并未发生什么巨大改变,我依然走上了普通话不标准的道路——没有翘舌音,前后鼻音。这都是受了周围人口音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小吧。因为,同学中已经好些人不怎么会说方言了,还有些也说的不怎么顺溜了。这从方言课上就可见一斑。

对于方言的愈渐衰微,其实不是我想看到的。作为一个不会说方言的人,我对着方言还是有着极大的热爱的。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是需要保护,流传下去的。而如今的情况向我们宣告着它的濒危。课中提到的方言发音人本来让我对于方言的保护产生了极大的希望。可是后来却了解到所谓的方言发音人,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他们只是方言的一种记录者。这不犹让我感动惊讶而又失望。

保护了这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不对方言予以保护呢,就只是为了推广普通话?方言,一个地区文化环境的产物,传承着某一地区的民情风俗、人文精神。是这不是可以说就是人们的“根”。作为一个遗失了“根”的人,我很恐慌。要是每个人都忘记了方言,那么全国各地都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地方还有什么特色可言呢?这是不是可以说是我们遗失了自己的“根”。那那时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七大方言的语音特点范文第4篇

1 影响歌唱语言准确性的几种因素

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准确地清晰地咬字吐字是歌唱的一项重要的技艺。在实践运用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因素会影响歌唱语言的准确性。

1.1 为“声”而牺牲“音”

许多歌唱者发现自己在某些元音上难以发出比较完美统一的声音, 或者某些辅音会影响到元音的连贯, 于是就含糊了难发的音素, 躲开了字的准确读音。这样就会产生有声无字、音包字或字音模糊等混乱现象。比如:歌曲《祖国!永在我心中》中的第一句歌词“我曾有数不清的梦”, “数”、“不”都是以后高元音[u]为韵母的, “清”字是以前高元音[i]为发音基础的, 有的演唱者为了保持“数”、“不”的统一, 将“不”的声母双唇阻音[p]发得很含糊, 甚至双唇根本就没有碰撞, 那么这句歌词就被听成“我曾有数不群的梦”了。这样声乐作品就没有了它存在的意义, 事实上, 在歌唱中, 为“声”而牺牲“音”绝不是正确的发声方法。

1.2 方言的影响

与其他国家的语言一样, 普通话语音有自己的一套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但中国的地方方言极为复杂, 方言问题会影响语音的准确性, 进而影响声音的位置、共鸣及歌词意义的表达。本人是青岛胶州人,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深深地感觉到了准确地清晰地咬字吐字对声乐作品演唱的作用。胶州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是不同的, 胶州方言的影响在我演唱声乐作品的时候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下面就胶州方言对声乐演唱的负面影响加以证明。

(1) 声母方面。歌唱中的咬字, 主要是指声母的发音。按汉语语音学的传统分析方法, 把一个汉语音节起头的辅音叫做声母。声母一般是一个音节自然、顿歇起首的音素, 在音节与音节之间起隔音与过渡的作用。字音的很多错误, 也都是因为声母的错误造成的。掌握好声母的发音, 是使字音真切有力的关键。

普通话声母按照发声部位进行分类可分为七类:双唇阻, 其声母有b、p、m;唇齿阻, 其声母有f;舌尖前阻, 其声母有z、c、s;舌尖中阻, 其声母有d、t、n、l;舌尖后阻, 其声母有zh、ch、sh、r;舌面阻, 其声母有j、q、x;舌根阻, 其声母有g、k、h。

普通话z、c、s的发音与胶州方言存在很大的不同。胶州方言把z、c、s发成了齿间音[tθ、tθ′、θ], 这种现象被称为“大舌头”。普通话发z、c、s时, 由舌尖和上齿背构成阻碍, 舌尖抵在或靠近上齿背内侧, 而胶州方言发音时, 舌尖外伸, 放在上下之间。

这些声母的发音就要求受胶州方言影响的歌唱者必须准确清晰地咬字、吐字。如果还按照胶州方言来发音的话, 这句歌词听众就会听不清, 自己也会唱不好的。只有把z、c、s、zh、ch、sh、r声母的发音纠正过来, 准确清晰地咬字、吐字, 歌唱者才能在声乐演唱时把声乐作品演唱的更加完美。

(2) 韵母方面。按汉语语音学的传统分析方法, 把汉字音节中声母以后的部分叫做韵母。韵母由单元音或复合音充当。韵母的发音由于全部都颤动声带, 而且不受阻碍, 因此声音十分响亮, 同时可以任意延长。因此, 歌唱的声音表现主要借助于母音的发挥, 它是构成音响与旋律的基础, 音色与共鸣的完美体现, 也全靠母音的音乐化。

胶州方言把普通话一些读e韵母的字读成了复韵母, 即发完e后, 口腔有继续开大的过程, 有到a的倾向。如“i”、“u”、“ü”都有类似的情况。受胶州方言影响的演唱者要注意保持单韵母音质不变, 例如《多情的土地》中, “我深深地爱着你, 这片多情的土地”的“地”字, 受胶州方言影响的歌唱者如不注意就会把“地”字的i发成i-e, 就会唱成“爹”字, 歌词就变成“多情的土爹”了, 听众就会产生歧义。

o与e发音部位相同, 区别在唇形的圆展不一样。o发音时唇形圆拢, 而e是嘴角向两边延展。胶州方言把普通话b、p、m、f声母后o韵母读成e。如“婆婆”pópó方言说成pépé。

胶州方言还会把普通话e韵母读成a韵母, 如“喝水”heshui方言说成hashui。“磕头”ketou方言说成katou。但这种情况在声乐演唱中是很少会出现的。

(3) 声调方面。歌唱时要使每一个字音或音节准确无误, 不仅要读准音节中的每个音素, 同时还要读准声调, 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词义。有声调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由于声调不同, 发音时如不准确, 就直接影响意义或思想感情的表达;由于声调的抑扬, 能增强语音的韵律感和音乐性。如果处理不妥, 自然在演唱中会影响词义, 而演唱者如果了解了四声的高低升降变化, 可以把字音的语势表现得更加清楚, 使字音更加清晰、准确。

但是方言还有助于表现地方风味很强的民歌。民歌中那些表达特殊风格的语言, 都是与方言有密切关系而体现出来的。总之, 不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声调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语音的准确, 进而影响声音位置、共鸣及歌词意义的表达。

2 如何做到声乐演唱与普通话语音的完美结合

要做到声乐演唱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语音的完美结合, 就必须既保持声乐演唱的“腔”, 又保持普通话语音的“字”, 做到“字正腔圆”。许多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都遵循着“字正腔圆”的做法, 方言对地方民歌来说是审美的重要标志, 但对于其他声乐演唱语言的影响却是非常不利的, 它不但会影响歌词内容的表现, 而且会影响发声的位置和共鸣等。演唱者必须学习一下《现代汉语》或者各地语言文字委员会为推广普通话组织编写的普通话学习材料, 分析当地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语音之间的对应规律, 并长期坚持学习, 让自己能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 使普通话语音成为自己的自然语言。

摘要:歌词的准确表达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问题。歌唱者在声乐作品演唱中应该注意清晰的发音吐字, 不能为“声”而牺牲“音”, 要重视普通话语音的学习, 以解决胶州方言对声乐演唱的负面影响, 找出生活语音和歌唱语音在发声规律和规范上的异同, 使声乐作品的演唱更加完美。

关键词:声乐演唱,普通话语音,胶州方言

参考文献

[1]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0.

[2] 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3] 应尚能.以字行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

七大方言的语音特点范文第5篇

收稿日期:2013-12-12

作者简介:韩跃武,男,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媒实务、新媒体研究。

摘 要:电视节目的编导艺术纷繁复杂,不同节目的编导手法也不相同。本文以美食节目为例,力图填补美食节目编导研究的空缺,为美食节目的选题策划、叙事结构、现场调度、后期剪辑等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美食节目;选题策划;节目叙事;场面调度;镜头剪辑

无论是在地方媒体还是省市级或海外媒体,美食节目都占有一定空间。美食节目以制作和发现美食为载体,以生活服务为目的,将饮食烹饪文化、生活服务信息、旅游娱乐、健康常识等融入之中。一个优秀的美食节目必须包括各个创作环节:选题策划与构思;现场选择与调度;后期剪辑与制作等。

一、美食节目的策划

美食电视节目的逼真性和虚拟性是与生俱来的,它能传播直观图像及声音,又能使我们想象出未曾看到的画面。电视是流动的艺术,摄像师手中的摄像机属于主观再现事物的工具,而再现的方式以真实、精确记录、还原、再现现实生活为特征。“照相式地再现事物,要比任何其他再现形式更加具体而明确。[1]” 美食节目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它的编排首先要靠选题的直观和临场感取胜。

1.人物与主题

节目演员的选择必须和本期的策划主题相契合。如旅游加美食类节目的特点是走到哪儿就吃到哪儿,演播室就搬到哪儿。如《The Hairy Bikers’Food Tour of Britain》中有两个中年男主持,他们骑着摩托车周游英国,每到一个小镇,就停留下来,搜寻当地的传统特色菜肴,并就地寻找食材,制作菜肴,请当地居民品尝打分。此类型的节目还有名厨师作家安东尼·保登制作的美食旅游节目《A Cook’s Tour》,他的美食探寻之旅遍及世界各地[2]。

2.视角与叙述

美食节目的策划不应仅满足以第三人的身份去设计场景,而应公开介入到电视节目中挖掘事件真相,甚至利用人为因素促成戏剧效果的产生。在《地狱厨房》中,参赛选手身份多元而丰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其中有保险公司职员、单身妈妈、大学生等,他们为了实现梦想加入到残酷的竞争中。他们的境遇赢得了观众的同情,观众会因为选手的失利或是遭遇不公平待遇而咒骂拉姆齐。再加上火爆的拉姆齐大厨劈头盖脸的怒吼和选手之间的勾心斗角,这些元素把节目推向精彩[3]。策划应该巧妙地安排视角的流动,把普通的地方包装成了考场和战场,巧妙地把美食元素和情节的变化及评价融入于节目中。

3.空间与把握

美食节目观众对空间的审美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被动灌输的过程,它是能动的,其审美活动的各要素是动态的。因此策划者在观众通过电视画面和声音感知的同时,要调度电视制作人的经历和知识来对节目所传达的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陌生化处理。“欣赏者是通过感受、想象、体验、理解等活动,把作品的艺术形象再创造为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并且通过再创造对艺术所反映出来的现实生活进行再评价?[4]”在美食节目的空间转换中策划者要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一般需要使转换电视的不同空间,使观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仿佛整个节目就在自己身边发生。这种一般规律特殊化后的节目策划,可以使观众在美食节目审美中不断惊喜和引发其收视粘性,以此循环不断带动身边的群体关注节目的进程。美食节目的拍摄、美工、色彩、道具、剪辑、特技等做在提纲和策划时都要把镜头和空间动起来,形成强烈的时空对比,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美食节目“造型形象尽管有其虚拟性,但它对观众说来几乎永远是绝对可信的”[4],这种空间虚拟的技巧运用得当,收视效果会很明显。

二、美食节目的临场

临场取材,就是有效地把握节目现场,准确、全面、快捷地记录现场的多元而有效的信息,为后期剪辑提供真实、恰当、丰富、鲜活、独特的材料。

1.临场选择

拍摄过程中对人物的选择记录要按照主题发掘突发元素,按照一定的拍摄顺序:当事人、旁观者、相关者、专家学者、随机采访,添加临场人物的采访拍摄等。看《美食大三通》我们会发现在节目策划和拍摄现场,以及后期剪辑中,都会添加一些台湾方言,以及采访当地的口音,这无疑是接地气和丰富了节目的人文元素。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观众的叙事经验,点击量上的成功正体现着艺术商业化的大众特点[5],这也是临场选择的重要标准。在节目事件的发展进程中,临场的摄像应尽量采用记录视角,客观记叙人物的同期声和动作,以不打扰、不干预为首要原则。在不影响节目进程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主动建构的视角,随机打断进程或重组,在事件进程结束后,可进行补充采访。

2.临场记录

发现动作细节,刻画人物性格,把握情节发展,突发事件记录等[6]。对动作的拍摄应该细节化、情态化地追随事件的自然进程;若节目中同时有多个角色的动作发生,应按照各自对事件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来安排插播的顺序;假如无法记录动作的全过程,则应把握好人物的特色动作,以便后期剪辑时,能够完整地反映情节的全貌。如相声演员李然跟主持人梦遥炒饭时,掂着掂着锅,“哐”一下子便把半锅饭给扣了出去。另外,主持人曹扬在煮方便面时,在忙乱之间不小心便把所有的面条都扔到了调味汁里。这些生动的细节让节目出彩不少。“设计出来的幽默,总是难免干巴巴、假惺惺之感。我们的选手都不是专业演员,他们在限时挑战环节原生态的反应,反倒能带给大家更多欢乐。[7]” 动作之所以能产生的这些意外的笑料,都是因为临场记录做足了功夫。节目中角色所做的任何动作,都不只是策划出来的固定动作,所以我们很多美食节目,往往依赖于详细策划角色的台本,我们在拍摄中更应该尊重临场的、简单化、原生态的情节,在记录美食烹饪的知识性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三、美食节目的调度

现场的取材和调度是同时进行的,确定了取材和记录的方向也即决定了机位的调度和设置,调度和拍摄完毕就要进行叙事的剪辑和后期再创造。

1.场景的调度

编导在美食节目的现场要对拍摄对象进行不断的调度,这种调度要使场景丰富多彩。美食节目策划和拍摄就是由一系列场景和突发事故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而成的故事。美食节目的空间场景可以是在拍摄过程中临场发生的,也可以是编导依据生活逻辑通过适当的调度促成空间的转换。《美女厨房》的口号为“美女厨房,吃了再说”,每集邀请3位美女艺人进行厨艺比赛,同时也邀请3位男艺人作评判,每集节目除有名厨示范外,还邀请演艺界女星用节目提供的材料,现场亲身下厨,争夺“终极美女厨神”的头衔[8],正是通过这样灵活的调度形式才打造了其良好的收视效果。美食编导在对被摄对象进行场景式调度时,关键是要注意符合生活逻辑、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故事的发展。

2.摄像的调度

分切镜头的调度是美食节目最基本的调度方式,美食节目拍摄的分切要以系列为单位,即在一系列镜头中一般要交待动作发生空间的镜头,另外也要有展现人物关系的镜头。毋庸置疑,介绍细节和突发元素的镜头更是不可或缺的。在《美食大三通》的节目拍摄时,摄像机位很少变动而且记录详细,系列化的调度机位使节目摆脱了传统节目的摆拍与死板,剪辑在进行后期制作时,也注意调度丰富的细节,把主持人和栏目组工作人员以及被采访者中具有“娱乐元素”的嬉笑和调侃画面都适当插入进去了一些,让节目更有看点。运动长镜头调度必须清晰而准确。美食节目中摄影机的运动是要迅速捕捉被摄体的动作,在节目中运动镜头要快速而完整记录动作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伴随着动作的发展,镜头的运动始终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重要人物动作的娱乐元素和突发元素。此外要立体化、多景别、多机位拍摄镜头,使后期剪辑有尽量多的选择余地,在有足够的叙事、表意镜头之后,如果节目时间允许,可拍摄若干剪辑用镜头。注意节目中动作运动的方向性,尽量避免“跳轴”的现象发生。“《幸福厨房》侧重于呈现省时省力、好学好用的烹饪方式。而由于符合条件的现成菜谱有限,节目中惊艳推出的诸多菜品,都是节目组与其厨艺顾问自创而成,并经由他们在厨房中反复尝试” [8]。景深长镜头的调度必须要使摄影机机位固定,通过大景深使前后景清晰可见,被摄体在景深范围内活动,不断地改变着拍摄距离,使观众在一个镜头中既能看到被摄体的细微表情,又能看到被摄体的形体动作。结合多项镜头的调度,丰富细节,突出主题,才会使节目的呈现更具魅力。

3.剪辑的调度

美食节目叙事的剪辑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动作的连贯等。《舌尖上的中国》“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类似这样的说明文式的语言平和亲切,让观众进入到它引导的画面和故事里。接下来,观众看到了该集选取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作为故事主人翁,并以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作为故事背景。[9]”它整个的叙事节奏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释、再发现”的悬念中进行的,这种悬念叙事安排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节目的这一过程需要反复调整和剪辑,以达到最好效果。

美食节目的编导不完全是艺术家,但也要有艺术家的涵养和学识。对美食节目编导文化常识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好的编导应是杂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选择了做节目编导,就要在平常生活中拓宽知识面,在制作节目时不要好高骛远、人云亦云,要按照自己的水平,同时挖掘本机构的力量,争取电视节目的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高鑫.电视艺术的创新与电视化[J].中国电视,1992(11).

2 杨会飞.活色生香的英国美食节目视听界[J],2011(1).

3 吴斌.海外美食节目对国内电视的影响[J].当代电视,2012(5).

4 高鑫.电视艺术美学[M].香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5 韩跃武.微电影中女性形象建构的“围城”[J].新闻世界,2014(3)

6 邹建.电视节目编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8(12).

7 韩亚栋.《幸福厨房》为何如此迷人?[N].北京日报,2012-12-08.

8 李法宝,王长潇.香港电视饮食节目的创意与特色[J].当代电视,2011(8).

9 周宁.纪录片:真实的才是最动人的——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四川戏剧,2013(2).

上一篇:青岛崂山区学校面积范文下一篇: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