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故事书范文

2023-09-19

一本故事书范文第1篇

从前有一个国王有两个女儿,当两个女儿到出嫁年龄时,国王决定为她们招亲.等到了招亲那天国王对前来的个国王子说:你们谁要能做好我出的考题,我就把大女儿嫁给他!于是国王让卫兵牵来一头大象在河边。然后说道:谁要是能让大象捂着屁股跳到河里,我就把大女儿嫁给他! 各国的王子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就在这时一个波司王子走过来对国王说:我能做道你就把女儿嫁给我吗?虽然国王不愿意把女儿嫁给这个“黑人”,但也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那个王子走过去看着大象,突然从背后拿出一根针往大象屁股扎去!只见大象马上捂着屁股挑到河里了!国王没办法只好把大女儿嫁给了他。

等到二女儿出嫁时,国王想不能那么容易把女儿嫁了,于是就又出了一道题:谁要能让大象先点点头,在摇摇头,再点点头,然后再跳到河了,就把二女儿嫁他! 巧的是还是那头大象,可是各国王子费尽心思也想不出办法!最后又是那个波司王子走过来说:我要能做到是不是把二女儿也嫁给我啊?国王没办法只好同意。

波司王子走过去看了大象一会对大象说:你还认识我吗?大象点点头。那你还想象上次那样吗?大象摇了摇头。那你知道该怎么做吗?大象又点点头,然后就自己捂着屁股跳到河里了。

长篇笑话故事:超车

在一个沙漠中,有一个人骑著一头骆驼在一条公路上走著. 过了一段时间後, 有一部汽车从他们後面行驶过来. 那个骑骆驼的人就下来,向那部汽车招了招手, 汽车停在他的面前. 那个骑骆驼的人就说了:"我在沙漠里走得好热了, 可不可以让我搭个便车, 吹吹冷气呀?" 开车的人 Bryan 回答: "可以是可以啦! 不过, 你的骆驼怎麽办?" 那个人说: "没关系, 它会跟在你车子後面的." Bryan 说: "那好吧, 你就上车吧." 刚开始 Bryan 开60公里(时速), 从後视镜看那只骆驼似乎很轻松地就跟上了. 於是他就加速到80公里, 再看那只骆驼, 居然还是那付轻松样儿, 他就想要试一试那只骆驼的能耐...... 他乾脆一口气飙到120公里, 後来他问了一下那骆驼的主人说:"你那只骆驼真的不要紧 吗? 我看它都已经在吐舌头了....." 那人一听, 就紧张地问: "它的舌头是吐向哪一边?" Bryan 说: "右边啊!" 那人说:"赶快把车开向左边一点, 它要超车了~~ "

聪明的酋长

某酋长有爱听故事的嗜好。一天,他大宴宾客。在他的再三请求下, 一位外地的客人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这位客人在城里遇见过一个非常自命不凡的人,客人对他说:“请你 猜猜我口袋里放了什么。要是你猜对了,我就把这些鸡蛋的一半送给你; 要是你能猜出鸡蛋的个数,我就把这十个鸡蛋全给你。”

那人想了半天,说:“朋友,我虽说不笨,但不可能事事皆知。我猜 不出。”

客人说:“再猜一猜,这东西外面是白色的,里面是黄色的。”

“猜到了!”那人大声说,“那一定是一堆白萝卜,中间藏了一个土 豆。”

听到这里,客人们都笑了,那个酋长更是大笑不止。最后他问道:

“那真是个傻瓜。可尊敬的朋友,现在请你告诉我们,你的口袋里到 底放了些什么?”

蛋不吃食

“母狮生下小狮,小狮要吃东西;“母狗生下小狗,小狗要吃东西; “……

“那就是说,凡是母亲生的都得吃东西。”

小汤姆想呀想呀,总想找出一个生下来不吃东西的家伙,可是一连三 天都没想出来。

第四天,他到底想出来了。那是他亲眼所见,是事实。他跑去告诉老 师:“老师,母鸡生蛋,蛋不吃东西!”

地狱

Bill Gates死后来到天堂门口。

:好吧,你可以选择一下,去天堂,还是下地狱.先考查一下,然后 告诉我结果。

Bill看了看周围,人们表情严肃地唱着圣歌,赞美上帝(也许还用 Ada);他又来到地狱,只见阳光砂滩,美女如云,到处是C和Basic,酒 不醉人人自醉.Bill说,地狱,我喜欢!他回到圣彼得那里。

:瞧,你们这儿搞的挺好,但地狱里似乎更好一些.这个……

:没问题,你去吧。

Bill回到了地狱,在刀山火海和油锅中煎熬,受尽了折磨.他实在受 不了了。

他大声呼叫:圣彼得---!怎么这儿的美女琼浆都哪去了?:对不 起,你说的是DEMO版吧……

恩爱夫妻

一本故事书范文第2篇

——我与书的故事

那一刻我正在教学《窃读记》,“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读书的滋味又激荡在心头,那是一语诉说不了的感觉——欢乐、期盼、激励、遗憾„„

童年时读书,直至小学三年级,除了课本,偶尔有一本破旧不堪的连环画和几张从家境富裕的同学手里看到的阿童木奶糖纸外,再无其他,每天熟读课本,考试总能考个前一二名,每每引以为傲。上四年级了,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碰巧是本村的一个长辈。某天,看到一群女孩围着这位书生味十足的老师在争抢一本书,也兴致勃勃地凑了上去想一睹究竟。奈何家贫,又颇感自卑,没敢近前。同学们你争我抢,因为是几个年级的学生,老师也无法确定该把书借给哪一位。情急之下看到了最外围的我——一个除了学习成绩好以外再无其他优点的孩子,就说了句:“这书今天刚到,我先回家看了明天再借给你们,好吗?” 然后就点了我的名字,说是本村的叫我先帮他把书带回家,他路过我家时来取书。我有些受宠若惊地接过那本书,心跳陡然加快,都没敢看一眼究竟是本啥子书,就在众女生的唏嘘声中把它放进了书包。碰巧那天下着绵绵细雨,等到和同学们分路了,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那本书来,啊,是《少年文艺》,管他三七二十一,先睹为快吧,就在绵绵细雨里读了起来,等到回家时天都快黑了,书也被淋湿了。晚上继续在煤油灯下读到深夜,直至把那本书读完才想起

老师没有来取书,可心里忐忑不安啊——老师的新书都被雨浸湿了,明天怎么去还?老师会如何想我?心里装着心事,竟然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到了学校,正犹豫着如何开口,老师主动问我把书看完没有,我一着急索性就说没看完。老师就说你看完了记得还我就行了之类的话。当时那个激动和感激之情,真是无法言表,趁机又把那书看了几遍才依依不舍地把书还给了老师。就这样,游老师借给我的《少年文艺》成了我的最爱。后来,家里的大姐上了高中,每到假期,就如饥似渴地阅读高中的语文课本,那一篇篇深奥的课文,随着姐姐的高中生涯,我囫囵吞枣地把它们读完了。

上了中学,读的书除了课本,也基本只有语文老师自己订阅的几本杂志。因为学习成绩好,也不调皮,老师会叫我们去他寝室抱作业本、拿试卷,偶尔还叫我们去帮他把开水灌进热水瓶里等,这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因为可以借故磨蹭,顺便偷偷翻阅老师书桌上的杂志、报刊等,以解解馋。可恨的是,初中三年竟然换了三个语文老师,想多读几本课外书籍的愿望都难以实现。不过,感谢王老师大方地借给我很多本小小说选刊,让我在那偏僻的小山村里了解了更多山外的,尤其是黄土高坡的不少风土人情,初识了黄土高坡的粗犷与豪放,了解关中大地的繁华变迁,在脑子里种下了了解更多风土人情的愿望之树。

终于考上师范学校,对于阅读,不必像宋濂读书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那么尴尬了。办了借书卡,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了,哪知年少不懂事,看室友都不读书,整天只知道疯

玩,也不知不觉地跟上了玩耍的步伐,甚至还戏谑地声明“书非借不能读也”,颇感遗憾的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光。至今回忆起来最快乐的就是跑到上海路的几家书店去蹭书看,那情景和《窃读记》中的“我”是多么的相似呀。门外瑞雪飘飞,车水马龙,书店内却只有哗哗的翻书声偶尔间能隐隐约约听见夹杂着的讨价还价声.最后在老板的一再催促下,默记着已经阅读的页码,穿行在夜色中,满怀希望地期盼着下一个周末的到来。

师范毕业后,在一所村小任教,学校没有图书室,更没有阅览室,自费订阅了基本杂志,阅读后将好的篇目推荐给学生,结果那些书就成了打狗的“肉包子”,我只能一笑了之,大概是学生也喜欢就据为己有了吧。后来,学校图书室向学生开放了,我们有机会和学生一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阅读。每人手捧一本书,读到精彩处,有手舞足蹈的,有拍手叫好的,有默默沉思的,有急于与同伴分享的读书之乐的„„比起自己当初从老师手里接过《少年文艺》时的激动与忐忑,我觉得孩子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真的很幸运,他们可以“学贯中西,文理兼容”,也可以登临书山,遨游网海,出入国门,探微知著,充分享受解读“为什么”的乐趣。通过阅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丛书,更让我懂得了"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读书,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读书,使我增强了分清对与错、黑与白的能力;读书,使我爱学习,使我懂得什么是爱心,什么是温暖,什么是欢乐,什么是悲伤„„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书香滋润,我们的

一本故事书范文第3篇

——我与书的故事

那一刻我正在教学《窃读记》,“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读书的滋味又激荡在心头,那是一语诉说不了的感觉——欢乐、期盼、激励、遗憾„„

童年时读书,直至小学三年级,除了课本,偶尔有一本破旧不堪的连环画和几张从家境富裕的同学手里看到的阿童木奶糖纸外,再无其他,每天熟读课本,考试总能考个前一二名,每每引以为傲。上四年级了,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碰巧是本村的一个长辈。某天,看到一群女孩围着这位书生味十足的老师在争抢一本书,也兴致勃勃地凑了上去想一睹究竟。奈何家贫,又颇感自卑,没敢近前。同学们你争我抢,因为是几个年级的学生,老师也无法确定该把书借给哪一位。情急之下看到了最外围的我——一个除了学习成绩好以外再无其他优点的孩子,就说了句:“这书今天刚到,我先回家看了明天再借给你们,好吗?” 然后就点了我的名字,说是本村的叫我先帮他把书带回家,他路过我家时来取书。我有些受宠若惊地接过那本书,心跳陡然加快,都没敢看一眼究竟是本啥子书,就在众女生的唏嘘声中把它放进了书包。碰巧那天下着绵绵细雨,等到和同学们分路了,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那本书来,啊,是《少年文艺》,管他三七二十一,先睹为快吧,就在绵绵细雨里读了起来,等到回家时天都快黑了,书也被淋湿了。晚上继续在煤油灯下读到深夜,直至把那本书读完才想起

老师没有来取书,可心里忐忑不安啊——老师的新书都被雨浸湿了,明天怎么去还?老师会如何想我?心里装着心事,竟然一夜都没睡好。第二天到了学校,正犹豫着如何开口,老师主动问我把书看完没有,我一着急索性就说没看完。老师就说你看完了记得还我就行了之类的话。当时那个激动和感激之情,真是无法言表,趁机又把那书看了几遍才依依不舍地把书还给了老师。就这样,游老师借给我的《少年文艺》成了我的最爱。后来,家里的大姐上了高中,每到假期,就如饥似渴地阅读高中的语文课本,那一篇篇深奥的课文,随着姐姐的高中生涯,我囫囵吞枣地把它们读完了。

上了中学,读的书除了课本,也基本只有语文老师自己订阅的几本杂志。因为学习成绩好,也不调皮,老师会叫我们去他寝室抱作业本、拿试卷,偶尔还叫我们去帮他把开水灌进热水瓶里等,这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因为可以借故磨蹭,顺便偷偷翻阅老师书桌上的杂志、报刊等,以解解馋。可恨的是,初中三年竟然换了三个语文老师,想多读几本课外书籍的愿望都难以实现。不过,感谢王老师大方地借给我很多本小小说选刊,让我在那偏僻的小山村里了解了更多山外的,尤其是黄土高坡的不少风土人情,初识了黄土高坡的粗犷与豪放,了解关中大地的繁华变迁,在脑子里种下了了解更多风土人情的愿望之树。

终于考上师范学校,对于阅读,不必像宋濂读书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那么尴尬了。办了借书卡,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了,哪知年少不懂事,看室友都不读书,整天只知道疯

玩,也不知不觉地跟上了玩耍的步伐,甚至还戏谑地声明“书非借不能读也”,颇感遗憾的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光。至今回忆起来最快乐的就是跑到上海路的几家书店去蹭书看,那情景和《窃读记》中的“我”是多么的相似呀。门外瑞雪飘飞,车水马龙,书店内却只有哗哗的翻书声偶尔间能隐隐约约听见夹杂着的讨价还价声.最后在老板的一再催促下,默记着已经阅读的页码,穿行在夜色中,满怀希望地期盼着下一个周末的到来。

师范毕业后,在一所村小任教,学校没有图书室,更没有阅览室,自费订阅了基本杂志,阅读后将好的篇目推荐给学生,结果那些书就成了打狗的“肉包子”,我只能一笑了之,大概是学生也喜欢就据为己有了吧。后来,学校图书室向学生开放了,我们有机会和学生一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阅读。每人手捧一本书,读到精彩处,有手舞足蹈的,有拍手叫好的,有默默沉思的,有急于与同伴分享的读书之乐的„„比起自己当初从老师手里接过《少年文艺》时的激动与忐忑,我觉得孩子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真的很幸运,他们可以“学贯中西,文理兼容”,也可以登临书山,遨游网海,出入国门,探微知著,充分享受解读“为什么”的乐趣。通过阅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系列丛书,更让我懂得了"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读书,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读书,使我增强了分清对与错、黑与白的能力;读书,使我爱学习,使我懂得什么是爱心,什么是温暖,什么是欢乐,什么是悲伤„„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书香滋润,我们的

一本故事书范文第4篇

团总支组织部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团总支组织部

2010年4月18日

关于“中国红·青春中国心”——走进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分场活动方案

一、 活动主题:讲故事——青春的故事

二、 活动目的及意义:青春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青春是一本回味无穷的书,青春她充满希望和幻想,青春是一种力量,青春更是一种自信。当我们不在青春时,她就变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静静地滑脱生命的轨迹,正如桌上的刻痕,从今年到明年,一年又一年,记录了喜怒哀乐,印证了悲欢离合,留下了我们成长的痕迹。可是当我们正青春的时候,我们应该骄傲,应该喝彩,应该激情澎湃,用我们的青春来丰富我们人生,用我们的青春来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 活动形式:

我们邀请本院的老中青教师代表与主持人、同学们一起以座谈会的形式开展,我们以不同的时代背景,谈谈老师们在各个时代的人生理想和学习经验,然后与同学们之间互动交流,通过座谈会老师们的深刻讲述,给同学们带来启发,指明人生的方向。

四、 活动时间:4月27日下午:2:30—4:30

五、 活动地点:经贸园

六、 活动前期准备:

1、主持人的选定,提前收集好材料

2、老中青教师代表的名单确认,并提前通知,做好准备

3、宣传展板内容的设计和制作,主题鲜明,颜色与场地颜色搭配(4月20日确定好内容,4月21日做好展板)

4、4月24日和25日做好场地的清洁,特别是瓷砖

5、提前借好条凳,在4月23日之前办好手续

6、提前借好座谈会的桌子和椅子,一张桌子和四个椅子

7、收集老中青教师代表的一些生活和教学照片,做成相册供大家学习、观赏

七、活动过程:

1、从他们的不同的时代背景由主持人引出话题,然后介绍嘉宾

2、由主持人引导谈话话题,由嘉宾分别谈论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学

习经验,以及我们学生应该怎么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3、通过老师们和主持人之间的谈话,学生们提出问题,与老师进

行现场交流,学习经验

4、由主持人作总结,并感谢老师们的到来,给学生们带去丰富的

经验

八、活动现场布置:

说明:

1、椭圆代表桌子、菱形代表主持人和嘉宾、四角星代表展板

2、观众区组织50名学生,40名学生坐条凳,10名学生零星

的站着,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

3、展板起宣传作用,同时也作为座谈会的背景和座谈会的题

4、考虑到记者同志的摄像问题,我们选择了这个场地,记者

可从不同方位摄像,都能取到很好的镜头,而且四个方向的树木种类不一样,景色不一样

5、由于这个地点的自然条件优越,不必做过多的布置,只需

把周围的清洁做好,特别是瓷砖擦干净

6、在桌子上摆放一点花,还有四个茶杯

九、活动结束后:

1、收拾会场、归还物品(条凳、桌子、椅子、展板)

十、嘉宾简要介绍:

査中伟:男,教授,同时担任重庆市数学会理事,担任的课程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曾获得:2004年获重庆市优秀教师;获学校教学优秀教师。 2004年获学校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集体)。2005年被学院评为"以评促建工作优秀个人".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十五项,发表论文26篇。

杨贤仆:女,副教授,万州区人大代表,担任课程有:《高等代数》、

《线性代数》,曾获得:2003年获学院"师德标兵"、2006年获学校教师讲课比赛理科组一等奖、 2006年获校“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发表论文5篇。在教学过程中,已形成三大特色: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着力优化教学过程;

3、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方刚:男,副教授,99年毕业留校,当团总支书记,2006年进修

研究生已毕业,目前担任教师,担任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思想品德修养》、《就业指导》、《计算机文化基础》,曾获得:2002年7月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评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先进个人”、2005年被学院评为“以评促建工作优秀个人”、2005年度学校“优秀学生工作者”、2006年被重庆市教委评为“优秀政治辅导员”,进修情况:2006—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十一、活动具体过程:

开场篇:

讲故事篇:

第一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两位老师作为青年人的故事

第二个阶段:两位老师成为教师后对自己学生那代的年轻人的看法 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大学生的想法,以及当从大学生转换成

一位教师,这位教师对自己学生的看法

互动篇:

观众提问 嘉宾老师提问

结尾篇:

背景音乐:光阴的故事(开场和结尾) 每个老师讲述故事的时候放一个背景音乐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团总支组织部

一本故事书范文第5篇

古时候,在一座小山村里,有一个唐代诗人名字叫贺知章,贺知章很好学,他最大的愿望是考上进士,终于有一天,是贺知章三十七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

贺知章拿好了行囊,准备出发了,他乘坐着马车来到了外地当官,他天天睡觉的时候,都想念着家乡的父亲和母亲。

很快,几十年过去了,贺知章走到了镜子看看自己变没变,他看完后,心想:自己家乡的口音没变,但是自己的头发已经白了,我现在老了,家里人还会认识我了吗?

有一天,贺知章决定回到家乡,他把的大官给辞了,然后把的行囊收拾好,就乘坐着马车回到家乡,贺知章日夜兼程,终于回到了家乡,他看了看家乡的风景变没变,一排排的青山,笔直笔直的,想一排排小士兵一样。山下是一座草坪,草坪碧绿碧绿的。草坪顶上还开放着许许多多的鲜花,鲜花的香气非常浓,吸引来无数的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特别美丽。草坪旁边还有一条清新的小河,小河在慢慢地流淌。一座座房屋整齐的排列着。贺知章想:家里的景色还是原先那么美丽,一直都没有变化。

贺知章有看到了许多小朋友正在玩耍,他走到小朋友的面前,小朋友们看到了一个陌生人,就又微笑着说:“您从哪来呀?”贺知章听完,心想:自己回来的太晚了,家乡里的人都不认识我了。他很伤心。

贺知章很快就回到了家里,写了一首诗。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是一直保持到现在,表达着他对家乡亲戚朋友的思念之情。《回乡偶书》改写作文2

我的名字叫贺知章,自己号称四明狂客,是唐朝人,平时喜欢写诗。这首脍炙人口的《回乡偶书》,就是我的作品。

在我年轻的时候,考中进士后,就离开了我的家乡,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这时,我已经是一个八十三岁的老人了。离开时乌黑的头发现在已经变得花白稀少了,但是,我的口音还是没有改变。于是,我告老还乡,回到了日思夜想地浙江杭州。

正当我在路上向前走去时,看到了几个玩耍的小孩,他们一见到我,就一起跑到了我的面前,非常热情地问道:这位客人,你是从哪里来的?到这儿来干什么呢?我并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

见到这样的情景,我想了许多许多。于是,我有了灵感,写下了这首成为千古名句的《回乡偶书》。

篇六:《回乡偶书》改写

我是贺知章,四十三年了啊!我都离开我的故乡。今天,我辞了官,回到了多年不曾谋面的故乡 浙江萧山。

我骑着驴,回去的途中,山山水水都是那么熟悉,那一望无尽的稻田那葱葱翠翠的大树,那绿油油的小草,都是那样亲切,几个小孩子在道路中玩耍,这使我想起我七八岁与我玩耍的孩子了。

到了家门前,我下了车,几个小孩子向我跑来,很礼貌地向我问问题: 你是谁? 为什么我们没见过你? 你从哪里来? 我一一给他们解答。其中,有一个小孩子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恭敬不如从命。去他家后,我先简单做了自我介绍,他的父亲也做了自我介绍我知道他是我儿时的.伙伴,我们吃着饭,喝着酒,准备一醉方休

回到家,我兴奋不已看到了今天的一切不经诗意大发写下了《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改写作文3

公元743年的深秋,长安城里,一个84岁高龄、两鬓霜花的老人在衙门忙完了公事,正在院中小憩。秋风习习,落叶满地。一阵雁鸣,勾起了老人对家乡的思念。于是,他辞去了官职,决定告老还乡。

老人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踏上了家乡的土地——越州永兴。此时已是初春,老人不禁放慢了脚步,欣赏路边的江南美景。野花遍地,绿树成荫,枝头还有黄莺在歌唱。老人一路兴致勃勃,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亲人们,笑得合不拢嘴。

他走近一个小山村,下了马,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画面:一间间矮小的茅草屋,一棵棵高大的刺槐树,一座座碧绿的小山丘,远处的镜湖依旧波光粼粼。他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白天,他骑在黄牛上,去山坡上放牛,放完牛,便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在湖里游泳,打水仗,捉鱼摸虾;晚上,他躺在床上,数着窗外的星星,听母亲讲那遥远的故事。他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多年了,家乡还是那个样子,还是那么温暖。”

“嘻嘻……”一阵笑声打破了老人的回忆。他抬头一看,一群乡村孩子正在竹林里做游戏。一个年龄稍大的小男孩来到老人身边,打量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笑着用纯粹的家乡话问道:“请问远方的客人,您从哪里来?”老人笑而不答,因为老人又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夜里,老人在自家的茅舍里,拿出纸笔,心中顿时有了灵感,挥笔写下了《回乡偶书》这样的千古名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改写作文4

改写《回乡偶书》作文

“爹爹,娘,我不想离开你们,呜——呜——”这位又哭又闹的,不想离开爹娘的孩子就是将来成为著名诗人的贺知章。

贺知章的爹娘今天就要让他离开家乡,到别处去了。贺知章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知道,只有从小就能独自一人生活,将来才能做个有用的人。原来贺知章,从小就有个远大的抱负,就是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所以要发奋读书。就这样,他带着万分的不舍与难过的心情,离开了家乡,他踏着坚定的步伐,到外面去开始了他在别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抱负。就这样,贺知章发奋图强地读书,终于取得了功名,当上了官。

从小,贺知章就离开了家乡。他可能经过时间的流逝,早已忘了他儿时的故乡,只记得当时与爹娘离别时的地方。转眼间,许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贺知章已是一位两鬓斑白,面带微笑的辞了官的老人,从他那张经过许多年而满是皱纹的脸上,可以看出他经历了很多。现在他又回到了当初离别的地方,想起了当初的情景,一边流着泪,一边说:“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想当初,我还是个年少无知的孩子呢!”说完,他又到处走了走,看着自己的故乡一点都没变,只是自己老了。

贺知章来到了一座小桥边,几个活蹦乱跳的小孩走了过来,看着眼前这位面带笑容的老人,在他周围转了几圈,用疑惑的眼光,问:“这位爷爷,您是从哪来的啊?”贺知章说:“我啊,原来也住在这里来到亚,你们好可爱啊,是谁家的孩子啊?”“可我们怎么没见过您啊?”孩子们说,贺知章只是笑了笑,摸了摸孩子们的头,想:“我从小就离开这,这些小孩不认识也难怪。”

贺知章与孩子们交流时,不禁想起了他儿时在故乡的美好回忆。《回乡偶书》改写作文5

贺知章年轻时考上了进士,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做官。几十年过去了,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非常想念家乡和亲人,他向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养老,皇帝答应他的请求,还送给他一辆马车让他早日回家。

归心似箭,第二天,天还没亮坐上马车出发了,马车在弯弯曲曲的小路疾驰,他坐在车上左右颠簸,心情十分激动,想象着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小时候的伙伴还能认识吗?他不停催赶马车的车夫:“能不能再快点!。”他恨不得马车长出翅膀飞起来。

经过十几天长途跋涉,终于到家了,他急忙从马车上走下来,站在村口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村庄,村前的小溪还是那样清澈,天空还是那样的湛蓝,他深深吸了一口散发清香的空气,好像回忆小时候的味道,他急急忙忙往村子走去。

刚进村口,一群正在玩沙包的儿童,看见他东张西望的样子,以为他是从外地来的,迷了路。他们便把他围起来,问长问短。有个小男孩天真地问:“老爷爷,您从哪里来?是不是迷路了?”他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孩子们啊,我就是这个人啊,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啊!”小男孩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看着我说;“虽然你说话的口音和我们一样,可是那我们怎么没有见过你呢?”,他感慨的摸了摸小男孩的小脑袋说:“我是从很远的京城回来的,我几十年前就出去的,一直也没回来过,你们当然没有见过我了!”。突然,有个小男孩说:“我听爷爷说他小时候的邻居在京城做官,叫贺知章,是不是您啊?”他点点头。小男孩高兴的跳起来了,兴奋的说:“我爷爷还经常念叨还能不见上你一面,我现在就带你去见他!”

孩子们跑过去有的拉着他的手,有的拿起他的行李,叽叽喳喳的往村子里走去。《回乡偶书》改写作文6

秋风瑟瑟,片片黄叶在空中打着旋儿飘落下来。夜晚,贺知章依窗仰望那皎洁的月亮,勾起了他对故乡浓浓的思念,想起了故乡童年时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应该也都快到了杖朝之年了吧……他在京城为官多年,也该去老还乡了。她决定解甲归田,回自己的故乡看看。

他向皇上请愿后,便收拾行囊,赶在这天的早晨上了马车。一想到就要见到父老乡亲,他高兴极了!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他终于来到了自己家的院子门口。脚步匆匆的他早已走到他小时候载的柳树旁,他抚摸着柳条,自言自语说道:“柳树啊柳树,长大了,长高了,你还记得我吗?”他又来到一口老井旁边,捧一口井水喝了下去,真甘甜呀!还是家乡的水好喝。对着井水的倒影他看着自己,两鬓的头发已经变成了白色。几个小孩正在做游戏,看见贺知章,眼珠瞪的圆圆的,其中一个孩子好奇地问道:“老爷爷,你是不是迷路了才走到这里的呀,我们怎么不认识你呢?”“是啊,是啊!”其他几个孩子也争抢着问他。他抚摸着孩子的头,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我呀,也是这个村的,不过,很久之前我去了京城做官,一去就是六十多年,所以,你们肯定没有见过我!”其中一个女孩说:“爷爷,那你今晚住我们家,我爷爷一定会非常热情,因为他最喜欢家里热闹了!”

到了晚上,贺知章来到小女孩家里,见到她的爷爷,没想到她爷爷就是儿时和他在一起玩耍的伙伴呀!他们有说不完的话,促膝长谈了一整夜……《回乡偶书》改写作文7

大诗人贺知章在9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去县里面学习。多年后他功成名就,就生活在了城里。过了几十年后贺知章回到了家乡,一看家乡里的树绿树成荫,油菜花黄澄澄,房子多了好多幢。房子不是篱笆做的而是砖头做的。随着时光的变迁,家乡不但没有变的破旧反而焕然一新了。然而这时的贺知章却是白发苍苍,胡子花白,看着家乡的一切他仰天长叹道:“时间过得可真快。”

到了家乡没有看到一个大人,只有小孩在追逐嬉戏,大人有的下地耕田,有的织布,有的去做饭。小孩们在玩游戏,有的大叫说:“我赢了。”有的左跳一跳右跳一跳。还有的在玩石头剪刀布,玩着玩着,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孩看见了贺知章说:“请问您从哪里来?来这做什么?”贺知章说:“我的家乡在这,我想这里了,所以我回到这里。”一个穿黑衣服的小男孩笑着对贺知章说:“为什么这么老才回来呢?年轻时不回来。”贺知章伤心地说道:“因为少年时学习,年老时思念家乡,可少年时事物繁忙脱不开身所以不能回来,今天因为事情不多,所以回到了这里。”小孩问:“那你家在哪里?”贺知章说道:“就前面不远,再见。”贺知章到了家看到了父母不在家,得知父母去世了,贺知章很后悔,为什么年轻时没有回到家乡,父母去世时没在这里。

这时的贺知章很后悔,泪流满面的说:“父母我对不起你们。”伤心欲绝的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回乡偶书》。《回乡偶书》改写作文8

贺知章年事已高,经过了王爷的允许,返回家乡。知道了这个消息,贺知章十分兴奋,照了照镜子,虽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但两鬓上的毛发,已经苍白了。他回想起他刚来当官的时候,是那么英俊,五十年后的他毛发已经如此苍白了。

当他回到家乡时,看到了一棵高大的杨树,他轻轻拍着树,说:“树兄啊,多年不见,你依旧这么年轻,可我年龄却不小了。”他想起儿时和伙伴们在这棵树下玩耍时的情景,那是这棵树还是一颗小苗哩。

这时,他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儿童在远处玩儿,孩子们一看见他,就好像熊看到了蜂蜜似的一窝蜂的跑了过来,开始连珠炮儿似的问他。一个孩子天真地问:“老爷爷,你从哪里来呀?”接着,又有一个孩子问他:“老爷爷,你为什么来这儿呀?”还有一个孩子热情的问:“老爷爷,你是迷路了吗?”贺知章听了这些话,潸然泪下,说:“我从京城来,可这里是我的家乡,我是这儿的人啊!”一个孩子眼珠一转,说:“我想起来了,我爷爷说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贺知章,五十年前去京城做官,莫非就是您?”他转涕成笑,说:“没错,我就是,快带我去看看你爷爷!”那孩子的爷爷就是他儿时的伙伴儿啊!这时,他拿起毛笔,写下了《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改写作文9

贺知章年轻的时候就在京城做了官,这一坐就是五十年。

一天晚上,贺知章看到天上圆圆的月亮,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是不是家乡的月亮也是这样圆呢?现在他已经八十六岁了,很想回到自己的家乡看一看。这时,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现在可以把官辞了,回家乡看一看呀!于是第二天,他就整理行李,辞官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一直很激动:家乡到底什么样了呢?一路上他看到的山、水、楼,都感觉像家乡一样。过了很久,贺知章终于看到了一条清清的小河:那是家乡的小河啊!他赶快下了马车,朝他向往的家乡大门口奔过去。“哇!家乡变了好多!”贺知章惊讶地看着家乡的变化。以前的小水井,现在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亭子,里面坐着很多人在下棋,以前的学堂,现在变成了富人的家,以前的一片小树林变成了养着小鱼的河塘。他往前走着,发现有些也没有变。以前的茶楼还是那个老样子,草丛中的石头路还在,只是有些旧了,家乡真美啊!贺知章想着。

正当贺知章看着美丽的家乡时,有一位小姑娘跑了过来,对着贺知章说:“老伯伯,您是哪里来的客人呀?”贺知章微笑着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这里是我的故乡啊!我已经五十多年没回来了,你们当然不认识我呀!”小朋友说:“噢,原来是这样啊。”说完她就蹦蹦跳跳地跑开了。贺知章听着小朋友的话,想到自己多年没有回到故乡了,家乡的人都不认得他了,不免有些伤心,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改写作文10

贺知章回想到少年刻苦学习得志到做官的情景。一眨眼,在朝廷做官已经五六十年了。今年八十有六岁了。可他怎么也改变不了家乡的口音。他一照镜子,看见他两鬓都已变白了,再也不像出任时年轻气盛了。因为自己经老了不能再为朝廷做贡献了,所以皇帝下旨辞退贺知章的官职,返回家乡见到思念已久的亲人。

贺知章喜出望外,他期盼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他骑在自己的白马上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到了终于到了,我终于回到了我的故乡”。贺知章眼里流着热泪,这时忽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群孩子,孩子看着白发苍苍的贺知章疑惑地问:“老爷爷你是从哪里来的呀?我怎么从来都么见过你呀?”贺知章听了这话怔住了,这时才说话:“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只是因为小的时候离开了家乡,老了才回来,对这里很不熟悉。”孩子问他:“那你还走不走了?”贺知章回答说:“不走了再也不走了。”有一个小孩说:“我爷爷跟我说过,他有一位儿时玩伴叫贺知章,您跟我去见我爷爷吧。”和贺知章跟小孩回到家见到了和自己分别了多年的老朋友,两人一见面就拥抱在一起了,一起谈了当官的过程、经历,当天晚上贺知章就激动提笔写下了《回乡偶书》这首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改写作文11

大家好!我是贺知章,我已经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30多年了,今年86岁的我已头发花白。俗话说:“落叶要归根”。我也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准备辞官回家,在那里安度晚年。

一路上,我高兴极了,伴着回家的喜悦,觉得太阳更暖了,天更蓝了,鸟儿把歌唱得更悦耳了,蝴蝶把舞蹈跳得更美了,就连空气都变得格外的清新,一切都变得更美好了。好像我从未体会到这样惬意舒畅的心情。儿时的情景时时浮现在眼前。我努力地猜想着家乡现在的模样。这么多年他们还记得我吗?一想到就要见到久别重逢的家乡,真是归心似箭,策马扬鞭,匆匆赶路。

一到村口,我赶紧下马,慢步在弯弯的乡村小路上,欣赏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切都是那样亲切,那样熟悉。我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两个调皮的小孩跑过来问我:“老爷爷,您是从哪来呀!又要到哪里去呢!”我说:“孩子,我和你们一样,也是这的人呀!后来到京城做官,现在回来安度晚年你们欢迎吗?”“哦!那太好了,到我家住吧!我爷爷一定会很高兴的。”哎!这么多年没回来,家乡小孩都不认识我了,可他们依旧那样热情礼貌,就像我多年未改的乡音。

到了家,稍事休息,吃过饭,也许是一路上有些劳累,也许是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我如愿以偿心里踏实多了,很快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一本故事书范文第6篇

应该说现在的艺考竞争特别激烈。大家能看得到,2002年到2013年间,全国原来只有597所艺术院校,现在增加到1679所;原来的报考人数是3。2万,现在是100万人。10年间,报考学生增长了多少?将近30倍。我想问大家:“学生增加了将近30倍,而被大家认可的或者耳熟能详的演员,有随着这个30倍的增加而被知道得更多吗?”这说明演员这条路,其实是非常难走的。演员是最不公平的一种职业,很多演员毕业后一直在找戏、拍戏,也在不停地接广告。你不知道更悲惨的是,有很多非常棒的演员,演了一辈子的戏,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没机会!一个好的角色、一个好的导演、一个好的剧本,这些加在一起你才能成功。

比方说赵薇。赵薇是因饰演“小燕子”的角色被大家知道的,但这也是一种机遇。我记得当时她大学二年级,跟我讲琼瑶的一个戏让她去演一个角色。我说你把剧本给我看一下。我看完以后,第二天跟她说:“赵薇,这个角色不适合你。”因为当时琼瑶定她演的是紫薇。我说:“你怎么能去演紫薇呢,你不适合这个角色。”她说:“老师,我想去。”我说:“赵薇,对你来说,上大学学表演,只有一次机会,但就你的条件,以后会有很多的机会去拍戏,你要听老师的话。”她说:“可是我喜欢。”我说:“喜欢可以,这里面有一个角色适合你——小燕子。”她说:“这个角色都有人了。”我说:“要去就去演这个角色,要么就不去,紫薇那个角色不适合你。”我觉得赵薇在这件事情上还是能够听进老师的话。她说:“那好吧,老师我就不去了。”我说:“对,安心学习,一定会有机会的。”这个事情就这样了。大概过了一个多月,赵薇又来找我:“崔老师,你说话算不算数?”我说:“怎么了?怎么了?”她说:“你是不是说过要是演小燕子就让我去演?”我说:“没错,现在要让你去演小燕子,我让你去。”她说:“现在让我去啦!”我说:“好!”于是我写申请、签字批准。

有一次,我去剧组探班,去之后,我就傻了:赵薇、苏有朋那几个人就躺在最普通的躺椅上。当时,天下着大雪,还有人张着嘴睡觉,雪就落在嘴里面。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好不容易拍完了这几场戏,可以歇息一下了。就在这个时候,助理给赵薇一张字条,她拿过来一看,“刷”两行眼泪就下来了。当时是晚上11点,本来,她卸完妆可以休息一下,准备明天的戏,但是给她的字条内容是,当天夜里3:30,要她到另外一个组里去化妆,第二天早上5点钟出发,再去拍另外一个组的戏。对年轻人来说,困了要睡觉、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作为一个演员,困了不能睡觉、饿了不能吃饭,一切都要跟着摄制组走,而且他们的这种生活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年累月的。

我记得有一次在微信里,黄晓明给我们发了一个他的晚饭的图片:一两片切好的胡萝卜,一点儿黄瓜片,这就是他的晚饭。大家都知道,镜头拍出来的人会发胖,为了观众,不仅仅是黄晓明,所有的演员都不能吃饱饭,渴了绝对不能逮着水猛喝,喝完以后脸会肿、会胖,拍出来观众不喜欢。演艺圈里有一句话,就是“戏比天大”,一切都要为演戏让路,可能就连自己最挚爱的亲人今天去世了,他也不能够去告别,他还要在台上说、笑。演员在我心里,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

大家都知道,黄晓明曾经脚受伤还没有好,就去拍戏。我到现场去看,他站在那儿,仍然是那根威亚,仍然是他摔断腿的地方,他还要重新跳下去,这得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是冲着一夜成名,冲着要挣大钱艺考的话,你就不要走这条路了。

我记得96届,像黄晓明、赵薇他们来考学的时候,我都问过他们:“你们为什么要来考电影学院?”他们就说:“想当演员。”“为什么当演员呢?”“因为喜欢。”我记得有一次,黄晓明、赵薇他们都到我家里来,我跟我女儿说:“快拿一个本子来,让他们现在都签上自己的名字,万一哪天他们火了呢。”所有的同学都诚惶诚恐,说:“不可能,老师别这样。”他们觉得成名当“腕儿”太遥远,他们之所以来学表演,就是因为喜欢,就是“我要把学习搞好”,仅此而已。

上一篇:教育学中的理论范文下一篇:红色经典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