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范文

2024-07-2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分析作品结构, 理清文章头绪

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阅读, 探究文章的结构, 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 在大脑中梳理出文章的基本结构, 形成自己清楚地认识。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了文章的开头、正文和结尾, 每一个部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应该学会把握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更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或者是故事梗概, 理解文章的主旨。学生明确了文章的结构在探究上就可以按照文章结构进行思考和阅读, 感受文章中故事的发展, 深入到文章想要表达的本质和内涵。从结构上看, 学生要理解与文章情节有关的要素, 有线索、过渡、照应、伏笔等。学生认真地梳理会明确了文章的结构, 从而可以更好地顺着线索或者是过渡来理解文章, 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二、概括作品主题, 明确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题也就是中心思想, 也是内容的核心, 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 一定要透过文章的文字, 看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主题和思想, 提炼出文章想要表达的本质内涵。这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 因为主题它主要蕴含在文章的情节中或者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中, 它并不是直接表达的, 需要学生去理解和体会, 形成自己的感悟。学生在分析中可以把握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明确文章的主旨, 更可以使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看到文章中的内容, 更要融入其中, 理解文章的深层意思和韵味, 从而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内容, 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学生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和本质才是真正地读懂了文章, 提高了认识。

三、传授阅读方法, 探究写作手法

教师要从多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学习, 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体裁风格。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阅读方法的引导, 使学生可以学会精读、细读、查读、跳读和略读等方法。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果要分析阅读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或者是人物性格, 学生则需要进行细读, 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探究故事情节或者是人物性格;如果是分析文章的主旨和中心, 学生则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 根据文章中的关键词和要点信息来概括主旨, 形成自己的认识。

通过阅读, 学生要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学生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 是记叙, 还是议论;是说明还是散文?在具体的表达上, 学生要关注文章中所使用的修辞方式, 比喻、拟人、对偶等的应用, 同时要关还注文章在表现主题时应用了什么方式, 有没有铺垫、衬托、渲染;有没有伏笔、照应、悬念等描写方式的应用。通过不断地探究,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地阅读, 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漫无目的地阅读, 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的主动性。

四、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正确的评价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自身的价值, 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感受文章的价值和美。学生要通过认真地阅读和深刻地理解来体会文章的价值, 可以进行价值判断, 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学生要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积极, 是否健康, 是否深刻, 是否与时代精神合拍。学生在阅读中要能够判断作者观点是否正确, 是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批判力量, 这也是教师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面对文章的价值取向时, 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学生可以看到真善美, 避免一些假恶丑现象对学生的影响,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广泛地阅读和不断地探究, 学生会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否真挚, 是否符合时代的精神和审美习惯等, 这是都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 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五、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章的意蕴和人文精神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是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 也是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能力的考查。黑格尔曾经指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这就是意蕴。”文章的意蕴蕴含于文章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以及语言表达中, 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评价文章, 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探讨文章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是对作品传达的情感、作品的感染力的深入体会和理解。因为文章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 一般来说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 它常常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民族的精神的折射。人文精神还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变化、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真实,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这本身就是对学生阅读的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提升。

总之, 在语文阅读中, 学生要关注结构、主体、体裁、审美、意蕴等几个方面的理解, 使学生能够学会分析和探究, 掌握阅读技巧, 深入研究文章的思想和本质, 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进步。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夯实语言基础, 掌握语言规律, 提高阅读能力。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探究, 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明确文章的故事情节, 理解思想情感。本文主要从作品结构、作品主题、作品体裁、审美取向以及作品意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以期提高学生对于语文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增加阅读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结构,主题,体裁,审美

参考文献

[1] 庞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生阅读, 2010.09.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人们对于新知识、新事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现代教育的目标也已经从单纯的培养只是分子转变为培养具有多种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能力”、“竞争”之类的概念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时期作为培养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育, 是最核心的教育目标。语文教学的改革尤为明显和广泛, 在这些改革中, 探究性阅读是受到最广泛关注和争议的话题。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机,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且这种学习方式对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朱绍禹曾经这样说道:“语文科是语言学科, 也是思维学科, 同对语文科是工具性学科和人文性学科这样的认识一样, 也是对语文科本质的认识”。很显然, 这说明朱绍禹先生把思维在语文科中的地位放到了与语言同样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基础。初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必须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 语文和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学生缺少逻辑思维, 思维呆板, 那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不成功的。只有语言和思维有效地结合, 语文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初中生正处在一个思想转型期, 良好的思维方法能帮助其适应知识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2) 科学的思维是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灵魂, 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方式和行文逻辑, 能帮助学生更高层次的理解, 进而丰富学生自身掌握的知识, 实现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

(3) 探究性阅读能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领悟作品中蕴藏的更深层次的内涵。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性阅读,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 在探究性阅读唯思维方式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中, 学生能很好的提高学习能力。

2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探究即探索和研究两者综合起来的意思, 就是探索事物的现象, 进而研究现象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简单、最基本的犯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并且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只是的积累。它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以一种自主、易接受的方式去探索和追求真知, 深化教育教学的基本目的,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而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全面的综合的发展。突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盲目的跟从教材中的内容, 禁锢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3 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之探索

初中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能充分调动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创造性, 促使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判断力, 使学生在积累和丰富知识的同时, 获得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此, 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我们要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 进而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研究适合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思维方法, 并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发展自身能力。

(1) 研究性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 要想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就要不断地学习, 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未来社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只是和人才的竞争, 社会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来更新只是。

(2) 研究性阅读教学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指导。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发展程度是不相同的, 青少年时期是迅速形成自主型思维理论的时期。学生养成探究性阅读的良好习惯, 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 因材施教, 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 充分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从而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标,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4 结语

探究是人类本能的学习方式, 并且一直广受教育界的重视。初中相对于初中来说, 在认知体系和学习能力上都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 初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阅读教育, 能有效地发展本位的教学思想, 体现我国教学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此外, 实现教师、学生和教材的有机结合,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初中教育要在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精神提升和人格的培养, 使科学的思维方式贯穿语文教育的始终, 促进学生的全面乃至终生的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我们的探究性教育还是发展的不成熟, 还是有待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摘要:本文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 研究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和方法,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帮助, 从而实现教育理论本质上的创新和飞跃。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思维教育,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Z].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4.[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Z].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4.

[2] 张承明、匡锦、郭中丽主编.语文教学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1.7.[2]张承明、匡锦、郭中丽主编.语文教学论[M].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1.7.

[3] 任长松.初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J].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1.[3]任长松.初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J].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阅读也是学习语文的开始。伴随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高中语文教师在总结以往阅读教学经验的同时,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总结出了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模式。探究性阅读要求教师与学生根据教学文本的内容进行探讨,由浅及深地理解文本内容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已有九年的光阴,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也比较丰富,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高中学生渐渐步入成年,身心发展慢慢走向成熟,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得到锻炼,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的出现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新潮流,在不改变语文教學本质的同时创新了阅读教学的模式,具有很强适应性和推广性。

1 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认识

阅读的探究性教学就是语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蓝本,根据课堂阅读教学的实际场景,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的一种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与课本教材进行深入的对话交谈,从理解教材表面的文本意思逐渐深入,从而感受阅读中蕴含的文化底蕴,理解教材作品的精神内涵,使学生的语文文化修养进一步得到提高。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的发现问题,自己尝试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探究性阅读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片面的认为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着教材的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寻找问题的答案。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改变教师认识方面的误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

2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

2.1探究性阅读教学的主体性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清教学主体,找准学生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只是被当作课本知识的装载体,教师讲解的课本内容需要全部接受不能带有任何自己的感情色彩。探究性阅读教学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主体的地位,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的发现阅读教材中的问题,主动提出解决方案。

2.2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探究性

探究是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探究是人类认识新事物、了解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通过探究人类可以更加清晰、客观地认识世界,发现最真实的自己。以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霸主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则更像是承载知识的容器,没有任何的异样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阅读的自由权和思想观点的交流权。在高中教师的眼中高中生依旧是一个思想不成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的孩子,为防止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学习困难,力求为学生清除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阻碍因素,从而令学生体会不到阅读教学中探究的乐趣与成就感,阅读教学活动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

3.1设立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情景氛围

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念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无法激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兴趣,探究性阅读教学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开展阅读教学。探究性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参与阅读教学的强烈欲望,树立学生探究性阅读的意识,从而使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究性情景教学需要在和谐的课堂中进行,学生与教师之间呈现出一种融洽的教学气氛,给予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引导学生采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借助于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多选自于经典名著的片段,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开始前可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例如,对于一些特别著名的文章会有多个版本的解读,就像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教师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时可以将不同的解读观点罗列出来与学生进行分享,拓展学生探究的思路,选择自己赞同的思想观点。

3.2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改变了教师课堂主宰者的身份,教师与学生同处于一条水平线,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彼此的观点,并进行各自观点的分享和交流,尊重彼此的思想观点。互动是探究性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聆听他人建议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环节,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才能收集到有价值的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3探究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探究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学科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内容、学习目标和文章体裁,设计学生探究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只有让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参与探究性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水平,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研究性阅读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还需要有教师方面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探究性学习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可见,“主导―主体相结合”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4 结语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史上里程碑性的一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可以实现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双赢。高中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通过探究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行激发了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在今后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值得广泛地推广。

参考文献:

[1]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146.

[2]孙元清.高中研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1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R].200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言文 品韵 悟神

探美 教学模式

0018-02

诗人流沙河曾经说过:“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内心的一根弦,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拨动这根弦,就要立足于吟诵,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搭建互动探究平台,加强鉴赏创造和拓展迁移的思维训练。作为有20余年教龄的语文学科一线教师,笔者总结了一套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即“立足吟读,初步感知——说读写画,互动感悟——探究亮点,局部突破——设疑质疑,鉴赏创造——精炼主题,拓展迁移”的“品韵·悟神·探美”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套课堂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一、立足吟读,初步感知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多数文言文讲究音韵,读来韵味无穷。只有吟读方可通晓其义,也只有通晓其义方可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吟读得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种饶有趣味的教学环节,并在吟读的过程中醉心于其中的韵律以及这些韵律带来的快乐。吟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背景音乐伴读,有教师范读,有结伴对读,有团队创意诵读,有音频导读,有多媒体视频范读,还有男生读、女生读、分组读、师生齐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师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走近作者成为了可能,走进文本成为一种需要。《岳阳楼记》(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通过骈散结合营造的长短错落、抑扬变化的音韵美会让学生陶醉;《与妻书》(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绵长情意中的慷慨悲愤会使学生感同身受。

二、说读写画,互动感悟

叶圣陶曾经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桥的两端一边站着的是作者,一边站着的是读者。只有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选入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是经典文章,经得起反复推敲。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想摆脱呆板的说教和灌输性的解读,教师就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细细读一读、互相说一说、尝试写一写、动手画一画的方式解读文章,构建读、说、写、画的互动平台,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时,笔者让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文言文版游记,说一说游览小石潭的导游词,写一写文言文版的家乡胜景游记,循着作者的足迹画一画小石潭导游图。在互动的教学中,原来枯燥无味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都得到了落实。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时,笔者让学生读一读这篇言辞酣畅、气势恢宏的论说文,说一说其他历史名人经过磨砺终有成就的事例,写一写现代版的运用事实说理的论说文,画一画课文的逻辑思维结构图。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了论说文的写作技巧,感受很深。

三、探究亮点,局部突破

善教者启思导疑,强调思维的引导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析文中的亮点,力图突破局部,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例如《爱莲说》(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一文,托物言志和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是其亮点,在教学这篇文言文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读品味其语言的音韵美,还要引导学生精析文中对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的描写,分析作者是如何状物的,那些描写为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并引导学生体会将莲与菊花、牡丹作对比的好处。此外,笔者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花语入手,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抒发自己爱花的情感,并让学生撰写与之相关的广告语,或者制作贺卡。又如,《强项令》(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故事脉络清晰,教学这篇课文,让学生看着连环画讲故事,而后分析人物形象,是增强阅读趣味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如果教师再让学生组建团队演一演这个故事,体会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为深刻,也会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四、设疑质疑,鉴赏创造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质疑能力是创造性鉴赏的基础,也是完成拓展迁移的必要条件。一位在课堂上能以巧问点拨引领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受欢迎的教师,同样一名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生也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我们相信,只要把设疑、质疑的机会交给学生,在文言文的课堂上,學生也一定会有奇思妙想。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一课时,在鉴赏了作者用白描手法点染的雪笼西湖的景色后,笔者设计了设疑、质疑创造性鉴赏的环节。有学生提出:“这段雪景的描写与《周庄水韵》(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周庄仲春雨景的描写一样尽显朦胧之美,但一处是冬景,一处是春景,一处写旷达和痴迷,一处写欢喜和优雅,虽有差异,却都尽显作者用笔之妙。那么,我们在写作训练中如何把握情景交融的技巧呢?”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提出这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实在难能可贵。至此,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自然进入了一个生生互动的高潮。教学《三峡》(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学生还将今天的三峡和课文中的三峡作对比,表达了对新三峡生态环境的忧虑。文中彩笔描绘的三峡奇景让学生啧啧称奇,也让学生为其奇景无法再现而遗憾不已。学生走出文本,有了更深层的思考。

五、精炼主题,拓展迁移

我们知道:理想的课堂,教学主题简洁明了,教学语言醒豁到位,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并能由主题引申到现实生活,进行拓展迁移。古今贯通是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所在。教师应让学生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学会类比设喻的规劝说理方法,学会精辟地说理;从《愚公移山》(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故事中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为家乡的景区开发出谋划策;从《曹刿论战》(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学会从国家政治的高度看待民生的重要性和礼贤下士的必要性,评价当前的社会热点;从《答司马谏议书》(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中学会如何进行针锋相对的驳论,并试着评价当前一系列改革的利与弊,对新一届政府领导实施中国梦想将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能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进行思想和精神的自由“穿越”,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件“很时尚”的事,他们乐意为之。

总之,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文言文教学中品味作品的韵,感悟作品的神,探寻作品的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不断探索实践,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切忌说教,也不要一味地翻译解读,而要将古与今无缝对接起来,将读与写巧妙衔接起来,将虚与实有效链接起来,将教与学有机融合起来,这样一定可以开创文言文教学的新局面。当然,笔者在此提出的教学模式仅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学需要加以适当的调整。

(责编 秦越霞)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体验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没能将阅读和思考紧密结合,片面要求,学生没能形成阅读习惯,按部就班地按照阅读理解的模式理解做题,模式化阅读,难以获得阅读乐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创新意识,摒弃传统的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有层次的方式展开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阅读教学产生探究欲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初中生实际情况,创设趣味性浓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们在具体情境的辅助下,初步地建构对阅读内容的整体认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将动画、视频、图片等融入教学,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情境,融入文章之中。比如在教学古诗《迢迢牵牛星》时,在导入时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牛郎织女相会的视频,在悦耳的曲调、直观的画面作用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集中,迅速进入课堂氛围中,不由自主地跟随教师进入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不仅使学生们整体地把握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还便于他们深入地整体理解诗歌,提升阅读质量。除创设情境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展开情感教学,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巨变时期,在情感方面比较敏感,对阅读中容易产生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巧设问题,积极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的保证。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教师要结合阅读文章巧妙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启发性、引导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阅读,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表达出来,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并在表达中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地与教师、学生交流沟通,才能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知识,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三、文本感知,阅读理解

阅读教学中,感知文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阅读技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整体了解文本内容和文本线索。其次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每篇文章都有明確的主旨,学生围绕此主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阅读内容展开分析,实现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在对文章整体感性认知后,接下来,就需要从整体到局部地对文本内容展开细致分析,将语言与思想、表象与意蕴等建构为一个整体,从整体到细节,分析文章的重点词句、人物形象、描述的环境等等,从整体上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真实的思想感情,且使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获得独特体验。

四、自主阅读,培养习惯

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最有效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方式,但现在的中学生阅读能力反而下降,究其原因,还是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阅读时间少,阅读的内容也紧扣考试内容和作文要求,阅读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导致了学生不会阅读的现象,抑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语文课堂,在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及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另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延伸到课后,推荐一些经典名著、优秀文章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好碎片时间,每天坚持阅读,并且做阅读笔记,长此以往,一定会受益终身。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学过程,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试,做好阅读教学,还需要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拿起书本,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为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阅读一直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加强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深度阅读,获取关键性信息,体会情感,优化知识结构,陶冶自我情操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性途径,文章主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对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初中阅读课堂当中,不难发现,整体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阅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学理念偏落后,一味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但是教学活动大过于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没有深深地扎根在阅读文本当中。基于此,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把控不够精准,对于文本的内涵认知不够到位。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强调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应该不断地调整优化教学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一、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意识指导行为,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维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老师应该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观念和思维的引导之下,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给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带来更多的生命力,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解脱出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比如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这一篇文章时,在课前导入环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讲台上朗读课前收集的关于歌颂母亲的文本,可以是诗歌、散文......通过这样的形式揭示主题。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文章创作的社会背景等,以此为之后的学习活动做鋪垫。接着通过知识链接给学生讲解关于文体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时间顺序,感知文本内容,回忆母亲所做过的事情或者曾经经历的事情,以此挖掘母亲身上所具备的个性和品质。通过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借助文章当中质朴、真挚的语言特点,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深沉的母爱,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兴趣引领

语言类学科的学习当中,学习环境的创建尤为重要,通过真实的、贴切的氛围,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刺激学生思维的发散,实现兴趣引领,拓展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更深层次的探索。

其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互联网背景之下,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有所推进,老师在阅读教学环节,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使得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立体、直观。比如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这一篇文章时,老师可以从互联网渠道当中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文章当中出现的多次背影,渲染氛围,带给学生思维的启迪,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拉近和作者的心理距离,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二,联系生活。生活是艺术的舞台,生活是文化的源泉,在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充斥着语文知识,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可以看见生活的语文美、语文的生活美。基于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应该注重生活与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以生活的教学去观察、体验、感知,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力,将大自然“搬进”教室,模拟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继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三、开展实践活动,凸显主体地位

除了课内阅读之外,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积极开展各种读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书籍,展开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当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的魅力,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丰富的阅读活动当中自然能够实现质的突破和飞越。另外,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可以积累阅读当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身的资源储备库。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仿写或者续写,又或者写下自己的观后感,以此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协调发展。再者,老师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营造良好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自信,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比如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时,通过这一文章的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演讲类文章,通过自主性阅读,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当中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老师主要可以从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实现兴趣引领;开展实践活动,凸显主体地位等方面着手,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实现阅读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蔡腾山.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析[J].读写算,2021(29):114-115.

[2]朱克芳.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读写算,2021(20):7-8.

[3]杨永奇.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8):29-30.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英语论文范文下一篇: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