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26

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引起了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实施情感教学法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尝试从充分挖掘小学数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用积极的热情去感染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以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四个方面,探讨情感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有所裨益,为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情感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很容易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把情感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摆在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面前。本人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情感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挖掘小学数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

数学教师对数学教育因素的挖掘主要包含对教材中具有教育意义的数据挖掘和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素材教育因素的挖掘两个层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刻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进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数学报答社会。例如,小学五年级课后习题中对移动电话用户增量数据的统计,对计算机使用者增长情况的数据统计。另外,新课标教材中有一道课后习题呈现了一些交通标志,借助这些图形,让学生区分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是非轴对称图形。既完成了数学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完成了生活常识的教育,加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用积极的热情去感染小学生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很容易受教师情感的影响,把教师当作崇拜的对象,模仿一言一行,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积极的热情去感染和影响每一个小学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相反的,如果连数学教师自身都缺乏对数学的热情,表现出厌烦情绪,学生自然不会对数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对教学投入热情并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既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包括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等。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奖惩激励的办法,对于在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需要强调的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倾注关爱和情感,用一颗爱心打开学生的心门。

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自身的智力水平存在差异,学习过程中就体现出了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个小学生的优点,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帮助每一名小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教师充分挖掘小学數学内容中的教育因素,教师用积极的热情去感染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以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对情感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在今后,还需要相关专家学者从更多的层面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学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4(27):36.

[2]侯学岭.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4(12):37.

[3]张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12(3):54.

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新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凸现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应发挥出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质有机协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和提升,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情感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教学就是技能、技巧教学,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使学生会唱歌、识谱、乐理等技能技巧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良好的思想情感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下,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来深刻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音乐教师产生了敬畏心理,那么在课堂上就很难提起兴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只要做到跟孩子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觉得你既像妈妈又像朋友,让这种关系具有巨大的“亲和力”,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让学生首先对你这位老师产生兴趣,自然学生也就会对这门课产生初步的兴趣。如:在面对音乐课上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时,教师不要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大声呵斥他们,可以先找他们谈心,表明虽然他们有些不太好的习惯,但老师依然关爱他们,如果他们能把坏习惯改正,肯定会成为让老师和同学们引以为荣的学生。再如: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歌唱的自身条件,在面对唱歌跑调的学生时,如果我们用“音唱得跑调了”、“这样不行”等等简单的语言去挑剔学生,只能使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失去信心,渐渐地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要十分注意发现孩子身上各种不同的优点和长处,并尽量使其放大和扩展,努力使其能得到正面引导和鼓励。话语温和亲切,能使学生时时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形成进步动力,继而在这门功课上能得到发展。如:可以用“你真棒”、“再想想,你会做得更好”、“你很努力,再下些功夫肯定行”等等类似的激励性语言评价,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改正缺点与错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真心爱他们中的每一个,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科学引导,理解曲词,感悟情绪,让学生学唱歌曲

歌唱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地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会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得恰到好处。

三、情随音至,润物无声,让学生体验情感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我们要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情趣,陶冶美好的情操,起着很好的美育教育效果。

1.以声带情

“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各项教学内容中,歌唱教学占去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其他教学领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学习进行。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并以教师饱满的激情范唱歌曲,或用器乐如钢琴、提琴、笛子等演奏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在歌唱教学中,还要重视音乐资料的选用,尽可能地选用优秀歌唱家的演唱磁带、CD、VCD等,让学生真正能在美的声音、美的旋律中得到美的熏陶。

2.欣赏入情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调动学生音乐情感、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段、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段,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和舞蹈动作,随音乐击拍、脚踏、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等。我们应该采用这种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使欣赏教学产生死板乏味的现象。

3.创作动情

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它能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等,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在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情感、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音乐的灵感诱发中,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爱因斯坦说过:“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成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因他爱人蒋英是著名音乐家,家庭音乐的氛围使他接触到很多优秀的音乐,他感慨地说:“正是这些音乐使我避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钱老正是从音乐中获得启迪,成就了他的科学梦想。

创造意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几乎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置身于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人类环境,便有无数个问号和“为什么”在心中萌生:天为什么是蓝的?鱼儿为什么生活在水里?爸爸为什么长胡子?等等。他们在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会生动的编唱一首歌,编讲一个故事,即兴画一幅画,跳一段舞,并把真挚美好的情感完全寄托在其创造的“作品”里。在没有任何陈规束缚的想象中,狮子变成了人的伙伴,大海里隐藏着一个蓝色的宫殿,稻草人和麻雀开始对话,星星在眨眼,月亮在梳妆……创作活动让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音乐的情感。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音乐之声去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孩子在音乐教育的春风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娜.重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年6期.

[2]张红敏.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年9期.

[3]林薇.小学音乐教学之情感教育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3年31期.

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不管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有所转变,这对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近年来,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中得到更多的运用,这与其带来的教学效果是有很大关联性的。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但迎合当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本文则是就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数学;主体性

引言

相比较而言,情感教育往往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变化,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动态,继而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来展开教学工作,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对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与此同时,也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一、小学数学情感教学缺失的原因

(一)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

迫于考试的压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无法不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也会因为过度追求学生的分数,而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整体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不仅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会将数学教学功利化的一面展现出来,一节四十几分钟的课堂,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就要占据三十几分钟,之后的时间也多数是用来做练习,这样很容易将学生打造成一个学习机器,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也很难表现出个人的情感。

(二)无法挖掘出学科文化

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得到很大程度的优化,有关的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充实,一些相应的版块也变得更多样化,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文化,使其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点。即使如此,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教材编写人员的良苦用心,在课堂上反而依旧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没有将精力放在数学文化的探索上,毕竟学生想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就需要对数学文化有个基础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教师忽略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文化意识的形成,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教师过度重视传授学生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选择将精力放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上,注重讲解内容的准确性,这一点并没有做错,但是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无法主动参与到有关教学活动中,继而影响教学效率,为了让教学效果得到优化,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够切实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显然,教师并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方法要灵活

为了能够将情感教育更快的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够达到初期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个不錯的方法,在此教学情境中,不但能够将学生自身的情感调动起来,还可以为课堂教学氛围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比如,在讲解统计与可能性有关的内容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更快进入当天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融入进来,此时可以利用击鼓传花游戏,让学生按照游戏规则来传花,鼓声停时花落在哪个学生身上,哪个学生就要表演一个小节目,同时,游戏过程里,教师还要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每个人有多少可能性会拿到花,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在游戏过程中会投入更多的情感,还能够促进其思维的拓展,对课堂效率的提升有很实际的帮助。

(二)结合实践教学来渗透情感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情感教育,需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为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还能够对其智力进行不同程度的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认识也会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对其更全面的理解数学知识也会有促进作用。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周长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动手做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之后对其边长进行测量,并将几个长方形的周长分别求出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其情感方面主要表现在数学兴趣越来越浓厚上,这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其更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知道,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传道受业解惑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鉴于此,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其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这样才能够助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忘却自己扮演的权威性角色,积极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根本上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展开教学工作,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在实际的教学中多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这除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可以使其成就感倍增,从而点燃其学习的激情。为了能够将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教师在课后要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能够结合一些好的意见来对教学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以此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运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满足其学习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其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珠.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思考[J]. 才智,2013(02):95.

[2]朱兴菊. 因材施教与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 学周刊,2017(19):60-61.

[3]宋晓静. 浅谈情感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02.

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烘托氛围, 扣动心弦

所谓触景生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 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 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状态下进入地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 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 引学生入情。如描写景物的, 可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 通过直观的、动态的画面, 声影同步,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叙事的, 或是写人的, 我们可以摘取一两个片段或场景, 选取一两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来组织导入语。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一把琴, 那么, 只要我们轻轻拨动哪怕只有一根的琴弦, 它也会余音袅袅……

如在教学《钱塘江大潮》时, 为了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 在开始上课时, 我播放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段视频为导入。当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 教室里鸦雀无声, 大家都被这大潮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所震撼, 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由此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让他们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课文, 走近钱塘江, 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品析文本, 体验不同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应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 也是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有效途径, 还是学生感受和理解教材, 获得良好语感并陶冶情感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来教育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 让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 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品赏词句教学时, 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 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 让学生“披文人情”, 体会文章的“味”, 与作者感情共鸣。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文章起首, 作者描绘了燕子去了来, 杨柳枯了青, 桃花谢了开的画面, 以自然物的荣枯现象、时序的变迁作渲染, 暗示时光流逝的痕迹。作者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个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影无踪, “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作者再进一步, 具体刻绘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洗手, 上床乃至叹息的瞬间, 时间就此“逃去如飞”, 自己过去的日子犹如“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 “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那样消逝。体会作者深感既然“来到这世界”, 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朱自清珍惜寸阴的思想无疑与古人“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诗句, 和“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箴言的精义暗合。这样, 同学们就把这空灵而抽象的时间概念化为具体的物象, 给人以真切的质感和强烈的流动感, 真切的体会到了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激发学生应该怜惜当下的时间, 做有更多值得的事。

三、情感朗读, 读中悟意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 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 七分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他们作为语感材料, 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 有表情、有节奏的潜心诵读, 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频变化中, 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 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 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 可重读“静、清、绿、奇、秀、险”, 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 使学生体会到, 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 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 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朗读指导与情感的培养互融一起, 效果自然达到最佳程度。

四、拓展延伸阅读, 加深体验情感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 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 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 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 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 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 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将相和》, 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夹竹桃》时, 带学生走进著名作家季羡林;教《狼牙山五壮士》时, 带学生走向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 带向现代文化, 带向中华文化, 带向世界文化。

总之, 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言语、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 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美, 激发学生爱美、赏美、赞美的情感, 还必须热爱学生, 并渗透到教学中去, 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 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 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 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 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 在教学中强化情感的渗透, 做到知识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情感, 可使他们有获得美、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的美好感受,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激发

参考文献

[1] 《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1年第11期。

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情感教学的具体意义

1.1 情感教学方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心理上的固有隔阂,从而形成有效沟通,最终强化学习效果[1]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宰性地位,使学生产生一种自然的畏惧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想上的表达,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上课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将情感运用在教学中,学生将能够放下心中对于教师的芥蒂,并且从教师和蔼的态度上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从而拉近师生距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对课堂内容更加关注, 并且能够更加全神贯注的倾听。

1.2 能够使学生形成兴趣 ,并强化学习的整体效果

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加关注语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将产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动力,并且在天然情感的驱使下,能够和相关内容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还能够在与教师关系更加亲密的情况下, 对教师所讲内容领会得更加有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知识内容能够掌握的更加扎实和牢固。

1.3 学生将在情感教学之下 ,逐渐形成并且提高了认知能力

教师能够通过情感吸引学生对语文知识形成关注,在这种关注状态的长期持续之下, 学生将能够学会分辨以及鉴别,在此基础上将会逐渐形成认知能力。这样一来,相关知识内容将更能够对学生产生冲击力,使学生在强烈刺激下产生更加浓烈的求知欲,学生将能够形成对于事物的深刻认知能力,并且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能力。

2情感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2.1 对教材深入挖掘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的内容, 都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以及深沉的情感内容,教材中的文章饱含作者的深情,情感类型极为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在语文教学时,针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解构,使学生能够对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内容认识的更加清晰和透彻,并能够将情感在相关的知识内容中进行渗透[2]。具体来讲,在针对《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进行讲解时,使学生明确这篇文章的革命年代背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系统分析和全面解构,将其中所蕴涵的深沉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充分展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能够切身体会到小萝卜头的难能可贵之处,并对小萝卜头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同情心理,从而从情感上实现对于学生的教育。

2.2 通过创设情境 ,营造教学环境

如果语文教学能够在合理的情境下进行,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如此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使得整个教学推进的更加顺利,更加有利于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将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其中加入更多的游戏或者将故事等内容,并通过精心设置来创设一个科学的情境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浓烈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学工作的关键就是要能够将学生注意力牢牢抓住。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使得教学更加新鲜、更加直观、更加形象,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开放,精心创设出教学情境,学生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的刺激下,学生将对课堂内容更加全神贯注的关注,并且刺激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2.3 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情感

课堂是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在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够突破各种形式的局限性,对文章内容全面透彻理解,学生社会阅历不足,思想也不够成熟,不能够充分领会作者的深邃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利用学生对于情感的辨识能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刺激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内容的情境。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对相关思想信息初步领会,还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总体来讲,这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式。朗读有很多方式,范读是其中一种,除此之外还有齐声朗读以及分角色读等。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起到的效果最为明显, 学生能够在教师浓烈情绪的感染下产生共鸣,并对朗读内容产生深刻印象[3]。总体来讲 ,教师的情感是一种强大的教学工具,通过教师对自身情感的掌控,能够决定学生的情绪波动,对学生领会相关语文内容能够产生决定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应该强化这一方面的修养,在正常的语文课堂上能够对自身情绪做到收放自如,声音要更加饱满,情感要更加丰富且深沉,在饱含深情以及慷慨激昂的语调下,学生将能够体会到深沉的情感以及深邃的思想。

3结语

情感教学能够促进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 学生不仅在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上更加牢固和扎实, 同时还能够在对语文内容深刻了解基础上, 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语文科目的特点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就是情感教学法。通过情感教学学生能够按照健康的模式发展,并且很多情感上的具体需求都能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得到满足。本文通过了解小学阶段的语文科目教学,围绕情感教学展开全面探讨,并针对这种方式的具体实施给出了意见。

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心理反应。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使人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想活跃。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是否重视情感因素, 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一、情感朗读, 悟出真意

“三分诗, 七分读。”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 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课文作为语感材料, 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 有表情、有节奏地潜心诵读, 从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音的音频变化中, 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 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 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 可重读“静、清、绿、奇、秀、险”, 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 让学生体会到, 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 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 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这样的朗读指导与情感的培养互融一起, 效果自然达到最佳程度。

二、烘托氛围, 扣动心弦

所谓触景生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 在学生即将接触作品时, 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的状态下进入学习。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但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 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 引学生入情。如描写景物的, 可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 通过直观的、动态的画面, 声影同步,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若是叙事的, 或是写人的, 我们可以摘取一两个片段或场景, 选取一两个生动的人物形象, 来组织导入语。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一把琴, 那么, 只要我们轻轻拨动哪怕只有一根的琴弦, 它也会余音袅袅。

在教授《钱塘江大潮》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 在开始上课时, 我播放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段视频为导入。当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 教室里鸦雀无声, 大家都被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所震撼, 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由此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让他们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课文, 走近钱塘江, 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品析文本, 体味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应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 也是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有效途径, 同时还是学生感受和理解教材, 获得良好语感并陶冶情感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来教育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 让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 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品赏词句教学时, 我们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 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 让学生“披文人情”, 体会文章的“味”, 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文章起首, 作者描绘燕子去了来, 杨柳枯了青, 桃花谢了开的画面, 以自然物的荣枯现象、时序的变迁作渲染, 暗示时光流逝的痕迹。作者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个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影无踪, “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作者再进一步, 具体而微地刻绘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洗手, 上床乃至叹息的瞬间, 时间就此“逃去如飞”, 自己过去的日子犹如“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 “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那样消逝。学生体会作者, 深感既然“来到这世界”, 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朱自清珍惜寸阴的思想无疑与古人“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诗句, 和“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箴言的精义暗合,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把这空灵而抽象的时间概念化为具体的物象, 给人以真切的质感和强烈的流动感, 真切的体会到了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如此更能激发学生应该怜惜当下的时间, 做有更多值得的事。

四、拓展延伸, 丰富情感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 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 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 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 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 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 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将相和》, 便把学生带向战国;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夹竹桃》, 就带学生走进名家季羡林;教《狼牙山五壮士》, 让学生走向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 带向现代文化, 带向中华文化, 带向世界文化。

上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新课程下初中阅读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