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26

新课程下初中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 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而应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笔者接下来将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谈谈自己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希望真正让小学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飞扬, 灵感得到激发。

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跃性和教学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至于具体问题, 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 比较死板, 缺少灵活度。课前, 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 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 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 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 只会赶进度, 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 不以小学生为本, 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 脱离实际, 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 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 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第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含糊, 教学质量不高。有一些教师为了改变沉闷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 尝试把封闭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开放式, 简单地认为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小学生, 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由学习。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仿佛由“满堂灌”变成“满堂学”, 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从教师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模式, 变成任由小学生自由放羊的教学无纪律状态。这种现象说明了, 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还是缺少明确性, 有点含糊不清,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是什么?小学生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那么教师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呢?

面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责怪小学生, 而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驾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3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3.1 进行自主阅读教学, 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 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 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 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 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 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 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例如, 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并且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 同时, 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教师以及全班同学。一些小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 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 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 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

3.2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育, 归根到底是一种审美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优、感情丰沛的美文, 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有非常强的形象思维, 因此, 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这些课文以及讲授这些文章的过程中, 可以借助音乐伴奏、美术图片、音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带动学生细细品味, 感受文章当中蕴藏的优美意境。这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不仅是简单的文本阅读, 而是一种人生体悟、生活情感的阅读, 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感受美, 长此下去, 小学生必然会提高语文阅读兴趣。

3.3 打造课外阅读文化, 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课外阅读的广阔视野能够让小学生对各学科中所获得的新知识, 在课外书中得到印证和补充, 使小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和吸收知识。因此, 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进行设计和创意, 把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贤人爱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上, 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小学生想读、乐读、常读, 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的事迹和感言贴上墙感召小学生。

为使小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 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 如教会小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注意对小学生进行泛读、精读、速读等常用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注意让小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提高小学生的感悟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探索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希望能够通过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激发起小学生的思维火花,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终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必须深入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让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蕴含思考、融合深度的同时尽可能地生动起来、活跃起来,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1, (03)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1, (03) .

[2] 逯宝和, 汤铁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1, (09) .[2]逯宝和, 汤铁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1, (09) .

[3] 张明林.走向生本, 走向生活, 走向创新——从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看阅读教学的走向[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 (08) .[3]张明林.走向生本, 走向生活, 走向创新——从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看阅读教学的走向[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8, (08) .

新课程下初中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 因此对读的技能提出目标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学生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 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

面对如此高的课程要求,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真的能引导学生达到如此高的课程标准, 我们又如何去引导他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是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下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2 目前对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误解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 很多老师都认为, 在阅读课上让学生读一篇课文, 然后回答几个问题, 组织以下讨论, 在讲解一下文中的语言点, 就算是完成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了。可是, 学完后究竟能给学生多少语言的记忆, 带给他们多少语言学习上的收获, 是很值得怀疑的。这也说明了我们老师对阅读是什么仍然存在误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并不只是认识了每一个词或句子。学生对与文本语类、文本结构、写作目的与意图、各段主旨分析、重要观点或文化价值观的深入解读等才是阅读的主要方面;除此, 阅读中也应该关注一些阅读技能, 如:归纳大意的能力, 篇章结构的分析, 推测与判断的能力, 猜测生词的能力, 阅读赏析的能力等。因此, 阅读不仅在于对表层信息的处理, 也不仅在于对语言点的学习, 而在于从文本整体出发去把握与阅读理解相关的各个方面。

3 目前阅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由于以上对阅读教学的误解, 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 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存在这一些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和现象。

首先, 阅读教学过程过于粗略, 将课堂的阅读教学混同于阅读测试, 关注结果, 忽视过程, 阅读只停留在理解层面。第二, 信息提取过于简单, 或提取出来就认为是完成了任务, 将其作为阅读的结果。第三, 急于要求学生进行语言输出, 不给学生语言和信息内化的时间, 将语言学习与阅读教学隔离开来, 或是把语言学习, 如词汇学习, 完全交给学生自学。第四, 语言输出脱离所阅读的内容, 不能体现当堂所获取的信息以及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因此,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面对这些问题和现象, 我们该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4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4.1 我们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我们进行阅读教学,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语感,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 享受乐趣。因此, 我们就必须肯定我们的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 为了获取信息, 而不是为了学习词汇、语法, 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 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 通过阅读, 学习者也可以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 从而扩大词汇量, 增强语感, 提高语言水平。因此, 阅读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 以培养和提高阅读技巧为重点, 以培养语篇理解能力和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为目标, 兼顾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 提高其语言水平。

4.2 在阅读教学中, 课堂的教学设计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 在我们的读前活动中, 我们要提供背景知识, 让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与课文话题密切相关的内容, 熟悉话题, 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明确阅读目的, 为后面的阅读活动提供铺垫, 降低阅读难度。通过让学生看插图, 阅读标题等形式, 培养学生的猜测和想象能力, 预测课文内容。在这个活动中, 我们也要学习和预教部分生词, 让学生在语境中初步感知和理解重点词语, 为学生后面的顺利阅读扫除障碍, 同时训练学生思维流畅性。

其次, 在读中活动中,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提高阅读技能。通过略读的方式, 引导学生关注每一段的开头句, 归纳主旨大意。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或关键词, 概括段落大意。这样我们就能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同时, 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 提高阅读效率。与此同时, 我们也可以通过跳读或细读的方式, 引导学生寻找具体信息。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 在语篇中找出、体验、感悟和总结本单元的语法要点。这样, 学生在不理解每个词句的情况下, 从文章中找出特定信息。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 提取细节信息, 确定具体事实并深入的理解文章意义。又能够在语境中学习和初步使用新词汇, 内化语言和信息。在设计阅读活动时要加强信息归纳、挖掘文章深层含义的培养, 注重语篇结构的培养, 加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加强语言欣赏能力的培养。

最后, 在读后的活动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使学生能够整合阅读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结构, 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构建新理念, 提出新观点。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加强语言的输出能力的培养。

总之, 我们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超越对一般阅读能力的培养, 使阅读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文本表面文字的理解, 而是强调学生为了不同的目的而阅读, 强调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使用和反思, 强调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与文本的互动来获取信息。

4.3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恰当地, 适时地进行拓展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使其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仅仅通过课堂的阅读训练时远远不够的, 因此, 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课外阅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首先,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乐之者。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主动阅读, 积极思考, 也才会热爱上阅读, 反之则不然。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有意识地感染、引导和培养, 可以使学生由偶尔的自发喜欢成为持久的自觉爱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需要老师“用心”去引导学生对阅读的认同感和体味读后的成就感。在阅读中, 阅读的成效和阅读热情的持续时间等均要依赖于学生的兴趣。

其次, 对于学生的阅读材料老师要加以指导和选择。选择与教材话题同步, 难度合适、话题相近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和兴趣, 也是对教材内容的有效巩固与拓展。同时阅读材料要重视文化内容的渗透,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要重视阅读策略, 培养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阅读练习的形式要多样, 能够体现高考命题的思路。

新课程下初中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使初中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让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转变

一、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

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合作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完善认知。

二、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1.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維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2.充裕的时空环境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 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3.热情的帮助环境

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的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4.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三、展开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为顺利有效地展开这一过程,我觉的应做好这三件工作:提高自主意识,激励主体参与,重视主动评价。提高自主意识。展开过程的前提是学生应主动参与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尊重学生主体,给他们个体活动的机会,并且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这也正是《标准》所强调的教学要求。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依靠教师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也与学生主体对自我的评价相关。在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力,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就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自觉、快乐的行动。

综上所述,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进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还需要一个过程。但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策略则必将发生改变,必然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我们也会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大胆尝试、探索和创新,以迎接新课程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谢美凤.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与数学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5)

[2]张国军.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3]何艳红.浅析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3)

新课程下初中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中国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英语在中国的地位也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了学习英语的大军中。学好英语的基础是学好单词,所以本篇文章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着重讨论了学好英语的对策,并且为如何学好英语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初中英语 英语单词 有效措施

在整个学习英语的生涯中,初中英语阶段是一个基础阶段,所以在初中学好英语是极其有必要的。英语成绩与英语单词密不可分,要想有一個较好的英语成绩,英语单词的存储量也必不可少。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提高单词教学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一、当前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上,学生们属于被动学习。因为初中的英语学习一部分原因是需要应对期末考试,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对于单词的讲解方法仅仅是教读和跟读,对于单词和词组的用法老师们也只是在黑板上讲解,对于这种情况,学生们对于老师的讲解只是盲目的做笔记。被动学习不仅会使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降,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学心理。

2.教学理念陈旧。目前大部分教初中英语的老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许多英语老师认为英语单词的学习与整个英语成绩无关,因此大部分老师忽视了对单词词性以及音标等教学,导致对英语单词的教学过于形式化。短篇文章或者情境对话中也可以帮助学生较好的学习英语单词,但是由于部分老师对单词教学不够重视,所以导致了与英语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

3.缺乏有效的单词学习方式。在记单词的过程中如果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则比较容易记住单词,但是在目前我国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们对于单词的记忆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老师检测学生的方法也只有单词听写。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通过这种机械式记单词的方法,过很短一段时间就容易把单词忘掉或者是遇到情景句时,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应用这些单词。

二、提高初中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使学生们提高英语成绩,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但是初中阶段对于英语的学习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学生大部分时间面对的只有英语试卷、英语检测等,从而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可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另外老师的教学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这样既可以达成高质量的单词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比如初中课本上有一单元学习color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视觉、听觉等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不同颜色的气球、学生身上衣服的颜色或者为学生播放有关颜色的歌曲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等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单词。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2.学习构词规律,科学记忆。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常常是机械式记忆,机械式记忆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因为许多学生通过机械式记忆可以记住许多单词,但是记住的单词在几天之内又会忘记很多,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老师在讲解单词时,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为学生讲解,这样方便学生记忆,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比如在学习否定前缀时,老师可以进行归纳总结的讲解,比如im、dis、un 等这些都是否定前缀,有些单词后面加er则表示人,比如worker等。这样总结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老师在讲解单词时也可以采用扩大词汇量的方法,比如在讲解work时,可以顺便讲解worker、homework、housework等单词,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于词汇量的记忆。

词性之间的转换也是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一个好方法,比如organize、organized、organization之间的转换,也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系列的单词进行记忆。

3.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想提高英语成绩,加强对英语单词的记忆,首先应该强化英语基础知识,比如单词的音标和词性等。会读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而学习音标又是学习读英语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不应该忽视对音标的教学。

在情景句中,不同的情境所运用的英语单词的词性不同,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词汇系统,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着重为学生讲解单词词性的用法。音标与词性的掌握有利于帮助学生大量掌握词汇。

4.创造良好的课堂情境。为了便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一些生活情境。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下面三点来展开:

(1)实物展示情境。在学习健康饮食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健康的食品在增加学生们的视觉效果,帮助学生记忆。

(2)生活情境展示。教学来源于生活,所以为了便于学生们对词汇的记忆,老师可以取材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加强记忆。

(3)通过现代化途径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所以在学习my bedroom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房间里的东西,并让学生们学习on in等介词的用法。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来说,单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老师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创新,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单词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云.初中英语单词教学的有效方法[J].初中教学指导,2015 (8).

新课程下初中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我们说的新观念, 是指对中学生施以教育的影响, 使他们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 (对学生来说) 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 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学生的创新行为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的创新行为。学生的创新行为主要表现为敢于向教师挑战, 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 敢于向书本挑战, 提出与书本上不同的看法, 勇于质疑问难, 长于发散想象, 对新事物, 新技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敏感性, 并急于去尝试实践。因而, 我们在观念上要认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总体目标, 倡导建立既有利于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个性, 激活学生的学习创造潜能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使学生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能力, 而不是处处发明创造。更不能用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要坚信, 通过我们的教育和影响, 能够培养学生们善于发现, 而且有一定能力去发现的基本素质, 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打下素质基础。

2 新方法

2.1 以课堂为主阵地,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

2.1.1 消除神秘感

在中学生的心中, 发明创造往往被看成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 离自己太遥远, 可望不可及, 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 一定要帮助学生消除这些畏难心理, 消除创新的神秘感,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创造新理论, 发现新成果的, 认识到创新的机遇就在身边,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 在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伊始, 就给学生一种鼓励设疑, 勇于设问的观念。在上第一堂课时, 就要让学生明白教师欣赏会提问、勤于思考的学生, 能把教师“问倒”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不必担心教师会不高兴。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态度, 觉得提出一个好问题是非常了不起的, 老师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及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使其具有提问的勇气。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起点, 学生只有在不断试图提出问题, 克服一切困难, 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才会有科学的探索精神。

2.1.2 尝试走伟人“走”过的路

带上全班学生, 顺着那些大科学家的思路走走, 看看他们是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又是如何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指引之下, 不断地逼近真理的?这比单纯地讲概念, 讲生命活动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更能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例如, 在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 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弗莱明的世界”:你在培养基上只接种了葡萄球菌, 可这个培养基上却长出了青霉!在观察中你偶然发现:葡萄球菌的菌落几乎布满整个培养基, 但青霉菌菌落的周围却没有葡萄球菌的菌落。这是为什么?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是不是青霉能产生杀死葡萄球菌的物质?怎样来证明你的猜想?学生就会在一连串的问题指引下, 不断思维, 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1.3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的门

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 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 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 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在“蚯蚓”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 笔者并不是提出“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的问题, 而是提出“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上爬得更快?”这个问题使学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探究欲望, 于是我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一道挖蚯蚓, 并让他们为蚯蚓准备“温馨的家”, 还准备了玻璃板、纸壳、棉花等材料, 探究前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 如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体表湿润, 近前端有一个粗大的指环, 身体表面有许多粗糙的刚毛, 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之后让学生围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定探究计划,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在实验前, 多数学生假设蚯蚓在玻璃板上爬得慢, 就好像人在冰上走不快一样。在实验中学生发现并提出了很多问题, 如蚯蚓为什么在玻璃板上爬得很快, 在纸壳上却爬得很慢呢?蚯蚓的爬行速度与物体表面的粗糙度成正比吗?此外, 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因为纸壳吸走了蚯蚓体表的粘液, 才使得蚯蚓爬得很慢?是不是不同种类的蚯蚓爬行速度不同?是不是蚯蚓因为害怕才爬得快呢?等等。虽然有的问题提得针对性不强, 但我并没有批评他们, 相反, 我还对他们的大胆提问表示赞赏。这样,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还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并闪现出很多创新的火花, 这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同时也顺利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地大胆打破常规, 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问题, 以启发求异思维,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家鸽”一节的教学中, 许多学生按已有的思维习惯认为, 家鸽能自由飞行是因为它长有羽毛。这时教师没有简单地给予否定, 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蝙蝠没有羽毛, 为什么也适于自由飞行呢?”“家禽长有羽毛, 为什么又不适于飞行?”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思考问题, 学生很快就意识到原来看法的错误, 认为要解开“家鸽为什么适于飞行”这一疑问, 必须另辟渠道, 从其它方向去作进一步的探究。

2.1.4 激发学生灵感, 累积创新点滴

在学习《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一节时, 笔者分别向两只装有脂肪 (豆油) 的试管中滴加胆汁和清水, 对比试管中的现象。由于滴加清水现象不明显, 就启发学生想办法, 对实验进行改进。有的学生提出滴加清水改为滴加红墨水, 笔者采纳了他的建议, 重做实验, 果然看到了脂肪下的红墨滴, 收到了极佳的效果。由此可见, 在教学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灵感, 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2.2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实践调查活动, 这些活动由学生自己组成调查小组进行调查。通过这些活动, 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

生物教学的时空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实验室、图书馆、动植物园、野外、郊区、河流山川、工厂企业等等都应是课外学习生物的好场所, 因此生物学习应将视野拓展至整个社会, 这就要求老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跑实验室、图书馆、动植物园、工厂企业, 到大自然中去,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观察、去分析, 使教与学的重点不再仅仅放在获得知识上, 而是转到学会学习和掌握学法, 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课外研读生物知识的好习惯, 逐渐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3 新评价

学生的个性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教育的评价制度及评定标准, 如果对学生的评价像工厂生产“标准件”产品一样, 只以学生学科成绩的高低作为惟一评价标准, 则会使学生围绕这一标准死读书、读死书, 扼杀其个性特长。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 就要改变评定标准, 变单一终结性评定为多元化评定。评价方法的改变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情况的反馈, 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3.1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在教学中, 笔者依据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实施了综合性评价——“档案袋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前生物论坛、实验考查 (观察、操作、探究、设计) 、小论文、书面考试、平时成绩 (自评互评) 等。在学期初, 先下发评价标准, 使学生对成绩评定心中有数。

3.2 生物论坛

笔者在教学中实施“生物论坛”值日生制度, 课前由值日生收集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知识, 每节课前三分钟进行宣讲, 并对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进行必要的解答。刚开始, 学生都从《十万个为什么》上抄一段, 由于既要避免与其他同学重复, 又要应对其他同学的质疑, 后来渐渐地拓宽了收集相关资料的渠道, 有的从报刊上、电视上, 有的从网络上获取。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不断地使知识提升和内化, 或在其中找出新的问题, 有的同学还养成剪报的习惯, 把在报纸上与生物有关的信息都积累起来。这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收集利用课内外图文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 而且提高了提出问题、表达交流的能力。

3.3 学生出题

笔者还尝试让学生自己出卷。期中考试前, 把考试的要求及范围告知学生, 请学生自己动手, 每人出一份模拟试卷。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出题”并非教师专利, 人人能干, 而且人人都有可能干好。学生出得非常投入, 不少题目颇有创见。通过自己出卷, 再互相答卷和阅卷,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 释放了学生的潜能。

通过评价方式上的改变, 一方面, 使学生通过参与自己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以及对同学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既对自己学习活动有了很好的回顾、总结, 同时也自己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 通过新的评价方法, 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 更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创新性学习。可见,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 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就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但是初中生物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行生物课程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有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种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对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新途径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教学,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月芬.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凯里学院学报, 2008 (3) .

[2] 丁亚平.初中生物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

[3] 张永.初中生物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引导策略[J].中学生物学, 2007 (6) .

新课程下初中阅读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对政治课程的教学也有了更高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应改变传统课程教学中的教育观念与知识灌输模式,结合教学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其政治课程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政治;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政治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初中政治教学以教为主,属于应试教育模式。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该改革教学理念为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初中政治是学校素质教育中德育的主要渠道,该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德育功能的发挥程度,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对初中政治教学有了更高要求。所以,为了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成效,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师应充分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改变传统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并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

1 改变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目前,素质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师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保证素质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顺利实施。一直以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定位,但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并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政治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初中政治教学,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认真学习和改革教育观念,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际中,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2)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教学素质,并具备丰富的政治专业、科学文化、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效指导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3)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方面的素质;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目前发展,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2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2.1结合理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理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并不断认识自我,有效开发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在该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并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与课程资源,结合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同时指导学生掌握各方面能力,如整理分析资料、运用工具书做笔记等。在活动最后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筛选、整理活动过程中的资料,并根据结论撰写活动报告。总结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反思从活动中获得的认识与收获。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可作为一种技术应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成效,还改变了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有声音、图象的具体对象,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同时给学生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教师讲解“灿烂的中华文化”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语言文字的演变、传统建筑、民族服饰、风俗习惯等,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可见,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1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在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主体作用,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和谐。例如,教师讲解“依法治国”与“思想道德建设”时,可以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为辩题,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辩论会,学生在辩论会准备过程中,为了做好充分准备,会积极搜集材料,辩论时,有些学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可能会联系法律与道德展开辩论。经过辩论,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充分發挥主体作用,体验“主人翁”乐趣。

3.2以小组合作方式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会如何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目的的实现。所以,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其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讲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组织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与已取得的成就。之后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适当引导学生调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与具体形式。经过充分调查,各组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搜集有效信息,并确定出主体,如“对外开放作用”“对外开放实际实施成就”等,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后,合作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讨论交流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应及时协助解决,确保小组合作方式有效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4 小结

综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学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教学方式陈旧单一,使得政治课索然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若不积极进行政治教学改革实践,那么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确保政治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福禄.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29-30.

[2]王建军.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286.

[3]顾素华.浅析初中思想政治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13):210.

[4]代存宪.新课程下初中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5):8-9.

上一篇:情感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个性化阅读下初中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