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下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2024-07-26

个性化阅读下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主要从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提升、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有助于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的提升、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名著阅读;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語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的内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四维”构架就是“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反省感悟”四维一体的阅读体系。笔者利用影音社团建构“四维一体”名著阅读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指在初中语文名著教学过程中,以影音社团为平台,通过视频制作,影音展示等数据平台,让学生爱上读名著,让学生通过在平台上打卡观看,然后通过数据分析督促学生看名著,再围绕阅读这个核心任务建构的“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反省感悟”的“四维一体”阅读学习体系来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提升策略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诵读精彩片段,培养语言建构能力。对于名著导读课教学,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做好“导”的工作,引导学生去读整本的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名著导读”教材,尤其是精彩片段,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具体而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如笔者在讲《儒林外史》时,特意和学生一起诵读范进发疯这一段。我特别提出一定要放声读,这样才能把一些不可言传的东西感悟出来,在读中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中举发疯”这段文字情景性极强且意蕴丰富,很适合朗读感悟。名著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地去诵读精彩片段,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

(二)利用课前三分钟趣谈名著阅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需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实际和兴趣特点,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笔者的做法就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趣谈名著阅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随意发挥,可以就自己所读的名著,发表看法,也可以向同学推荐名著,形式比较自由。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进步很大。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其他几方面的素养发展都是以语言的构建和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注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

(一)鼓励学生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学生对紧箍咒很赶兴趣。我就鼓励他们去质疑。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紧箍咒从哪里来?”“紧箍咒有什么功能?”“紧箍咒象征什么?”“紧箍咒让师徒沟通成功了吗?”“紧箍咒让孙悟空变得有感情了吗?”“紧箍咒怎样改变了唐僧和孙悟空的师徒关系?”“八戒和沙僧眼中的紧箍咒有什么不同?”“唐僧在哪些时候念了紧箍咒?”“紧箍咒是怎么消失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地用独特的眼光去发现整本书阅读中的世界,去观察社会生活、思考社会生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二)创建自由空间,培养思维的探求性。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过去教师的”填鸭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引导学生学懂文章的关键。而语文学科对学生思 维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里有利于思维训练的因素,通过名著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审美鉴赏与创造力的提升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创造力方面。

(一)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在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朗读与鉴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以提升学生认知美与感悟美的能力。如《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文中有对园景和小动物的描绘“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对何首乌的议论和猜测“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在描写和议论中,把百草园的景致刻画的富有魅力而已充满生气,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是儿时欢乐园地的赞赏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反复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

(二)挖掘文本的人情美,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从审美鉴赏视角来看,指导学生通过智慧阅读来获取情感体验十分重要,这是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的关键所在。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每节课开始之前我都要留出三分钟让学生演讲。每一届学生,我都有三年的整体规划——初一主要是培养胆量和自信心,所以在演讲内容上不作限定,只要敢开口讲话就行;初二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读过的对心灵有触动的名著文段,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诵,并讲出自己的体会;初三阶段,我觉得学生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能正确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所以我让他们对社会时事发表评论,老师再加以适当点评。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审美鉴赏与创造”理应受到语文教师的持续关注与重视。

四、基于“四维”构架下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一)将传统文化与名著教学融合在一起,让课堂成为传统文化教学得平台。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得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凝聚着中华民族得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得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得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得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得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得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能够变为自身道德进步得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一辈子观。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深入探讨,让学生可以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本质,使其具备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熏陶,使之成为传统文化得爱好者与传承者。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科书,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也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源头活水。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具有传承民 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在语文课堂上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化传承的以代人。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 民族凝聚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得重责,审慎、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得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得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该从对人得终身进展、对民族以后负责得高度来“放出眼光”慎重选择适合学生消化、汲取得传统文化得教学内容。

因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傳承传统文化。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重中之中,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点要求和必然的趋势。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利用影音社团建构“四维一体”名著阅读体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批准号:2019YQJK47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J].语文建设,2012(5):67-96.

个性化阅读下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达成三维目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理解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肯定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原则;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一两节阅读教学课就能实现的,新课标的要求实际上已经是着眼于对学生进

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

一、坚持“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能力”为宗旨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这阅读材料的感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阅读中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各种欲望,引导他

们最敏锐的发散性思维,“以人为本”,让他们能自觉不自觉地从作品中寻找、体验并领悟到某种与现实生活相沟通、相联系的智慧和美感,并以此去填补文本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感悟中认识作品,在感悟中认识自我,在感悟中发展自我。

二、切实做到“教学方式和师生角色”两种转变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

要途径。教师的任务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引导”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新课改的推行,把我们带进了教学改革的新时期,推行阅读教学的改革,要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师生角色的转变,尽力凸现阅读教学的个性美。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即作品)的再创造。在阅读中,应让学生依其自身个性建构自己对文本意义的认识和新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

去吸收新的知识,用充满个性的心灵去与作者碰撞,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以体现阅读中学生的主体性。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

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三、务必要达成“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性内涵”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及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三个维度。为了达成这三维目标,遵循阅读教学的唯一宗旨,就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师生角色。我在阅读教学时坚持以下原则:

原则一:高度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重视文本。课本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它。我坚持从具体的教学篇目入手,认真落实好其中的字词的读音、意义、用法等。对于文章中包含的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等有选择地让学生扎实掌握,充分挖掘出文章本身所包含

的人文性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予适时、适当地引导。

其次是重视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头脑中的理论知识是一个补充,让理论知识的框架血肉丰满,也会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储备仓库,在实际运用时能够信手拈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记忆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的音、形、意、用法等,此外还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具体语言材料,让学生对文章中优美、精彩的句子,片断或是整篇文章进行背诵,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再者要重视实践。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能够运用,培养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所以我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时常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如朗读、讨论等。始终坚持以文本为根据,这就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还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延伸、扩展,给学生以课外练笔的机会,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原则二: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与运用。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自觉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正确引导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原则三: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性内涵。不仅讲字、词、句、章等方面的知识,还注重挖掘课文本身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起他们丰富

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

原则四:为了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我还注意了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二、评价学生只注重过程,不太追求结果。第三、坚持多鼓励、少批评,注重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四、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四项原则

自主性原则。在新课程条件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主动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方式,自觉承担起实现阅读目标的义务,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放性原则。为了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我坚持开放教学时空,实现时空共有;开放学习内容,力求内容共创;开放组织形式,实现意义共生;开放探究结果,达到成功共享。

探究性原则。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在自主阅读中敏锐地问题、主动地得出问

题、积极地探究问题。探究的结论不是教师的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得到的属于学生自己的结论。

实践性原则。文学作品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关注身边的一切,采用“感性经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教学模式,遵循“生

活——文学——生活”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阅读,阅读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为了达成三维目标,让学生把握阅读教學目标表述的几个因素,强调了学生的接受和再创造,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能力,肯定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了教学方式和师生角色,使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和提高。体现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对研究性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个性化阅读下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1 设计思路——课标要求与学情分析并重, 网络教学优势与学科学习方式整合

1.1 课标要求

课标在阅读部分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欣赏文学作品, 提出疑问、合作解疑, 并能有所感悟, 获得启迪。信息素养方面则要求我们能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提高语文能力。

1.2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从认知特点来看, 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阅读层次上升到鉴赏和运用阶段;从学习条件看, 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课的普及使网络教学成为可能;学习现状是学生学习任务重, 阅读量不足, 阅读交流少。

1.3 目标确定

结合以上两方面, 我期望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有三方面的收获:知识与能力上, 借助远程教育资源, 丰富积累, 利用网络优势, 提高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上, 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分享成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品读美文, 提升阅读品位, 用阅读指导生活, 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在这几个目标中, 重点是品读美文, 提升阅读品位;难点是学会表达感悟, 并用阅读指导生活。

1.4 具体思路

用两节连堂课开展一次阅读活动, 选用《老王》和《山中访友》两篇美文作为范例。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是为了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两种不同风格的美, 《老王》——质朴厚重的人性美, 《山中访友》——清新脱俗的自然美;二是为了体现语文工具性, 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具体思路就是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 品析例文, 自主探究, 达到会品的目的;利用网络资源的直观性, 模拟生活, 学以致用, 达到善用的目的;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性, 互动交流, 分享成果, 达到能写的目的;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 课外互动, 持续学习, 达到拓展的目的。

2 教法学法——主导与主体互助, 课堂与生活联系。

课堂中, 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 但又不能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 老师的戏份主要在课前。课前, 教师要制作学习网站, 激情导趣,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效果, 激发情感, 引起兴趣;课中, 利用网络模拟生活场景, “现炒现卖”,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这样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外储内化;合作交流, 归纳创新。

3 教学过程——利用主题学习网站, 开展多元阅读活动

课前, 首先要设计一个主题学习网站, 下面是本堂课的主题学习网站导航图。

其中“美点寻踪”“点亮心灯”“分享成果”“好书推荐”这几个互动栏目都用同一个留言板功能完成, 留言板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 应用很方便。接下来就进入网站, 开始学习之旅。

1) “会品”, 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品析例文, 自主探究。为避免自主学习的盲目无序, 我用“学习导航”介绍方法步骤, 用“友情提示”回顾阅读方法, 指引学生进入“学林漫步”, 在该栏目中, 我将网上《老王》与《山中访友》两文丰富的资源进行选择、下载和重组, 整合成“原文品读”“背景资料”“名家赏析”三个内容供学生自学探究。

自学后, 学生可以进入“美点寻踪”, 用来自网络的“习题精选”检测学习效果, 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品析文章的美。如《老王》的题目重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了解人物性格, 从而体会善良、尊重等思想美;《山中访友》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美。

学生完成题目后可继续品析这两篇文章优美的语句或语段, 探寻文章的美点, 用留言板交流感想,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讨论、探究。通过对两文的品读和思考, 让学生感受到:美文, 可以是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 也可以是朴实厚重的人性之美;可以是语言华丽的形式之美, 也可以是真挚感人的思想之美。会品, 可以提升阅读品位, 开启了走进美文的第一扇门, 无限风光怎样为己所用呢?

2) 打开“善用”, 利用网络的直观性, 模拟生活, 学以致用。我用“点亮心灯”这个互动板块, 模拟三个生活情景:陶飞性格内向, 常与家门前的小河做伴, 但现在小河被严重污染, 他心痛不已, 更加沉默寡言。杨昆看不起家庭贫穷的同学, 以至于没有朋友, 倍感孤独。王东不满父母细致管教, 把爱当成负担, 感到压力大。

这三种情形与范文的主题相契合, 也符合现代中学生生活实际。这时让学生对三位同学说说心里话, 在留言板中输入真名或网名, 提点建议, 评价其心态行为等等, 提交后, 网络能及时高效地分享同学富有个性化的意见。这就为有困惑的同学点亮了心灯,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突破“用阅读指导生活实践”这个难点。但网上留言是开放的, 为避免学生漫无主题, 老师要及时引导和调控。

到此时, 文本与现实结合起来了, 学生在勉励他人的同时, 也会审视自己, 有困惑, 有欢乐, 有心得……需要畅快地释放心情、表达自我。

3)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能写”。进入“分享成果”栏目, 他们可以自由表达, 书写心得, 可以对例文进行仿写、改写等创新, 在留言板中及时交流, 相互点评, 共同分享创造的成果。在实际生活的场景中, 在多数同学的带动下, 就算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 也能有所感悟, 有话可说。不但突破了“学会表达感悟”这个难点, 也体现了网络的互助作用。

课堂活动结束了, 但阅读活动还在继续。“友情链接”推荐网站, “书林飘香”在“读书佳话”中选择网上名人故事和名言警句激励学生阅读, 用“好书推荐”告诉学生:书香伴人生, 智慧共分享, 让你的好书飘出来吧!

阅读使人丰富, 思考使人深刻, 交流使人敏捷, 写作使人精确。生活是精彩的, 书籍为这份精彩增添了别样的情趣;网络则为探索这份精彩送来了望远镜, 带来了百宝箱。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改革, 对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素养要求都很高, 边学习边探索, 意义无尽, 乐趣无穷。

摘要:网络改变生活, 网络改变教育。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 教育的深刻变革,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发展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新的实验教科书明显地增加了当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手段, 提倡有条件的学生在网上阅读、检索、写作和交流, 以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 笔者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模式, 就初中语文阅读活动课作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将“读、品、用、写”等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放到互联网上进行, 设计了一堂多元的语文阅读活动课——“走进美文, 会品善用能写”。

关键词:网络环境,语文课堂,多元活动,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 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个性化阅读下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从长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来看,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语文教师大包大揽。想要转变这种局面则需要打破窘境,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去执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应该遵循个性化阅读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迪与熏陶,让学生真正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语文阅读的天空中畅游、翱翔。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阅读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化阅读行为,教学的主体发生明显偏移,由教师向着学生转变。这种主体地位的转变已然能够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进程正在加快,学生的阅读感受被无限放大,想象空间得以拓展。但如何发挥出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并开展阅读教学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学生可以独立的思考、想象,将自身的个性魅力最大化;其二,适应学生个性化差异。个性化阅读则能实现教学主体为学生本身,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进行设计,阅读内容以学生个性需求而定,真正做到针对性教学。其三,学生动脑能力提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有较大差别,学生主要是用心去感受阅读內容,去解读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由于身份地位的转变参与性更强,动脑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以上种种充分说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个性化阅读价值显著[1]。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阅读开展策略

2.1 教师找准自身定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最大限度上发挥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其中仅仅是引导者的作用。但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新化阅读教学的开展,教师找准自身定位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条件。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形象一直是以一个传授者的身份存在,都是替学生去想、去思考、去解读文本内容,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实现主动思考。而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找准自身定位,主动去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出桥梁作用,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这样的教师定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实践目标。由此可见,教师找准自身定位十分必要[2]。

2.2 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

宽松的阅读环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开展的必要条件,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放飞学生的想象思维,打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在教室的布置、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方面可以多下功夫,每一节阅读课确定一个主题,改善现有的阅读环境氛围。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其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

2.3 赋予学生阅读权利

一方面,个性化阅读需要将阅读的权利交还给学生。阅读的过程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的,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阅读期待,由于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期待上面的差异,所以在理解过程中也会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对待差异的存在,将更多地提问权利赋予学生,让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与自主阅读责任感得以提升,展现出更多的阅读期待,以便于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流出更多的阅读与思考时间。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用来感悟与思考。只有反复的阅读、理解,才能够找到文本传递的内涵与思想情感,学生也可以在想象的空间环境中学会反思,积极的动脑思考。

2.4 开展多元化评价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成绩一直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即便是语文阅读这种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都会存在标准答案。由此可见,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方式存在弊端,学生个性化特征与开放性思维得不到开发,束缚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从客观角度去正确的对待每一次评价。评价侧重点要多元化,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完成自主评价的过程,评价内容可以是某一篇感兴趣文章当中的人物、事件等,让学生做出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打破了固有的答案限制,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与想象能力的提升[3]。

参考文献:

[1]郭立英.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62-263.

[2]方兴国.关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6,(11):127-128.

[3]王丹.探究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6,(26):136-137.

个性化阅读下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学生在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其阅读行为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对象。加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教师素养等是提高个性化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多重对话

一、引言

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文本理解的一致性,一切为了应付考试,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与需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受到限制,从而导致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常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改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加强个性化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二、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表达能力,语文素养相对于初中生而言也有了长足的提高。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倾向,学生在学习需求和兴趣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当在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支持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够为高中生提供倾吐心声、吸收优秀思想的机会,在阅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与自己进行对话,并且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寻找人生的航向,实现生命的蜕变。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促进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关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师素养提升,正确把握教学方向

教师是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更好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就必须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更新观念,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教师在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加强知识、能力储备。高中阅读教学是文本、教科书编者、教师和学生多重对话的过程,是心灵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不但扮演着对话者的角色,还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阅读促进者、课堂活动组织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须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能够驾驭丰富多变的课堂,有效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个性化阅读。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要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掌握文本的各项内容,不能只是依赖参考书。此外,由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积累,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部分学生常会走极端。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充分掌握文本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的理解能够超越文本、超越作者,但是不荒诞、不牵强,使学生体验个性化阅读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

教师在宏观把控文本之后,就须要把握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问题意识,生成要多、预设要少,提问不能流于形式,应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教授《鸿门宴》时,应当设置“刘邦和项羽,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类似的主问题,引导学生充分讨论,让文本中的刘邦、项羽、范增等历史人物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引导学生了解司马迁的爱憎与文章的主旨,使学生的理解能够做到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2.多重对话,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的过程。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作者、文本、教科书编者,对话主体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中最根本的对话,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基础和前提,一旦没有这个基础和前提,阅读教学就将难以开展。要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效率,就应当引导学生加强预习。学生在预习文本时,可能没办法充分掌握文本内容,但是预习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并获得一定程度的理解。在课堂讨论中,如果讨论的结果和学生预习的理解相符,学生就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如果讨论结果和学生预习的理解有较大的出入,学生就会进行比较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作者、文本进行质疑、批判,进行超越作者、文本的解读。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与自我的对话,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有着自身独特见解的“新文本”。

3.引导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

在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品读时间,加强多方对话,使学生徜徉文本。文本的建构离不开学生的沉浸,在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思维的交流。文本的语言文字符号对不同的学生而言意义不尽相同,学生通过文字符号形成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也是不同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思索,个性化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只有沉浸文本,充分地阅读文本,才能够深入感知文本,在自己心中建构和原有文本有着密切联系的新文本。因此,在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诵读品味、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此外,教师还应当根据文本的体裁,引导学生采用泛读、速度、默读、朗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例如,在教授《卫风?氓》时,引导学生不要急于下结论,从具体诗句入手,品读女主人公对负心汉称呼的变化,理解感受,与文本进行多次交流,进而弄清称呼变化的缘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学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沉浸在文本中,敢于质疑、批评,敢于形成超越文本、作者的独特见解,从而体验阅读带来的种种乐趣,成为阅读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效率。

个性化阅读下初中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我国当前个性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个性化阅读的理论内涵,进而对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来谈谈自己对满足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发展需求的几点做法,以供商榷。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而,语文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教学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与体验。而要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小学生自主钻研教材文本,让小学生能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中,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藉此以深化小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和体验,使其能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并读有所悟、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高审美趣味。个性化教学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在个性化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有效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路径,不仅是当前一线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更对当前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性化阅读概念

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指的是小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能够将其在外部活动中所获得的独特体验和感性认识,不断地内化为一种理性的思维,从而生成一种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对学生自主阅读进行关注的一种教学态度,与传统阅读教学相较而言,个性化阅读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并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思想碰撞与沟通交流。个性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相较,是基于规范化阅读这一前提条件,使得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地位更加显著,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在规范阅读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阅读需求投入到阅读文本中去,进而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成,从而使得学生自身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个性化阅读的作用

(一)促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个性化阅读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解决,思考,并在阅读总释放个性,促进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和理解世界。个性化阅读方法能够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固定思维方式的改变,这是对语文阅读教学一种改革。个性化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其人文理念在阅读教学中体现的比较明显。个性化阅读能够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从而体会到人文之美,让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得到释放。小学生有从众心理,而个性化阅读能让学生在轻松、包容的环境中,进行表达,实现个性的展示,最终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好习惯。

(三)培育学科素养和创新精神

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学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达到展示自我的目的,同时还能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性,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展示自我,还能用正确的态度进行引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个性化阅读的表现

(一)自主性

自主性表现为小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去阅读的状态,是一种自发性的自主阅读行为,并认真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与文本对话,并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读有所悟、读有所获。阅读是一件只能由自身才能完成的事情,而阅读文本的内涵与意义也只能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思考并构建而成的。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所承担的职责是为学生营造一个供其自由阅读的空间,使得其能够阅读体验和阅读感悟都有一个可供发挥的情绪化平台,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由放松地去直面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主动和专注,充满兴趣和阅读激情。

(二)体验性

体验性表现在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其中,进而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文本、与文本亲密触碰,进而深入地体验文本。而学生将自身的这种阅读感受和理解,以及自己的想法熔铸到阅读中去,进而从中获得不同的阅读感受,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才是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充分表现。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秉持整体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实施多元化解读,使得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悟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

(三)差异性

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由于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的不同,使得其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领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其生活经历不尽相同,那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理解也自然就不一样,故而,即便是同一文本,不同学生在阅读时的理解和所获得的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学生对阅读文本中语言的理解,需要切合其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而将其与阅读文本的语言寻求相似性,方能实现彼此的匹配,以有效识别阅读文本中的信息。但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不同,即便是学生们都阅读同一部作品,也会有其各自不同的选择与匹配,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解读。

(四)创造性

創造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会在不知不觉间将其自身的生活阅历和体验带入到阅读文本之中,进而不断地激活其想象空间,从中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新的启迪,从而获得创造性的阅读价值。从整体而言,阅读能力有认读、释义、解析、鉴赏和研究五个方面的能力组成,其中认读、释义和解析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属于一种接受性的阅读方式,这也是阅读的初始阶段。而鉴赏能力和研究性阅读能力则借助于想象和理性来完成的一种阅读方式,极富创造性,这种阅读能够超越文本自身和创作进入,站在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来进行的一种自由阅读,使得阅读者能够从中寻找自我、认识自我,最终实现自我超脱的一种至高阅读境界。

三、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理解个性化阅读概念的基础上,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离不开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合力探索和勇往直前的大胆尝试。因而,教师要汲取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钻研和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极力营造良好的閱读氛围,让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加鲜活起来,从而让学生都能从中享受到个性化阅读的乐趣。

(一)激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的全过程。因此,语文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搭建有利平台,同时,还要勇于放手,教会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其能够进行自主地阅读和学习,感受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兴趣。譬如,在教学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一课前,笔者让学生在课前认真查找有关张家界天门山的相关资料进行阅读,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帮助其理解作者创作的诗歌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也着意引导学生在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尝试去理解诗歌,想象画面,读懂诗意。学生们自己设疑,并在小组内合作解疑答惑,让学生能够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得以展现其个性,从中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在课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延伸阅读,从中阅读并领悟其与众不同之处,并将自己这种感受形成文字或是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藉以深化个性化阅读的效果,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尊重阅读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特别是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使我明白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无二的生命个体。因此,教师必须要将自己放低,最大程度地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始终以一种孩子的心态和眼光,尽量让他们选择其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和理解文本。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不仅性格活泼,还想象力丰富,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所获得的阅读体验也各不相同,此时,语文教师尊重小学生这种不同阅读体验的存在。譬如,在阅读《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学生对于文本中傲慢无礼,同时又十分无知的铁罐都十分鄙夷,而对谦虚宽容,又充满智慧的陶罐大多都十分喜爱。这源于语文就是生活的课堂,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类似的缩影,因此学生都能体会得到。于是有意让学生围绕文本进行自由阅读和感悟,并结合文本中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让学生对此进行个性化品读,思考:当你听到陶罐和铁罐这样的争吵,假如你就在其身边,你会如何劝说铁罐呢?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教师此时也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用其多彩的解读,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智慧的碰撞,在丰富其语言表达的同时,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唤起生活积累

俄国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有意去引导和提醒学生,不断地在其记忆深处进行搜索和挖掘,将与在生活中的积累与其在文本阅读中所遇到的场景同时出现,使得两者能够在其脑海中不断呈现并重叠。随着其对阅读文本中场景印象的不断加深与碰撞,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阅读体验,再通过发散思维,进而产生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譬如,在阅读《秋天的雨》一课时,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当学生在阅读课文前,笔者先是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对雨的了解和认知,以及自己对不同季节的雨的情感态度。而后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自由阅读,然后在组内交流其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历,进而对文本生发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各组选派代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悟,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丰富积累,从而达到知识和认知的迁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灵性,张扬其个性。个性化阅读教学旨在引领学生学会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丰富生活积淀,进而将其在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融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从而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与文本进行碰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文本、感悟文本内涵、深化文本主题。

(四)学会欣赏评价

美国教育之父卡耐基说:“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和多元化评价。特别是传统的教育评价,只单一的追求成绩同,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方式,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教育思维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个性特点,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藉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譬如,在阅读《钓鱼的启示》一课后,笔者有意引导学生将读书与做人的道理融为一体,进而在读文的过程中也能明理,便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文本中的哪个人物呢,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理由?”通过这个问题,让所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其都能参与其中。最后,再通过小组内评议、组外评议、教师点评等多层次的评价,使得不同学生的个性思维都能得到有效地呈现,而学生也在这个思维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智慧。特别是其中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他们在组内和班集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肯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绝非一蹴而就的,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一个漫长过程。教师要发挥好领头人的作用,将语文课堂变成学生碰撞思维、交流智慧、陶冶心灵、传承知识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项仲初.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2021(12):48.

[2]郭美河.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个性阅读方法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29):15-16.

[3]梁潇.重“学”、轻“教” 个性学习——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114.

[4]薛佳佳.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53-154.

[5]俞萍.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8):108-109.

[6]李云洁.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2020(47):61.

[7]杨向峰.小学语文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118-119.

[8]李英.刍议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85-86.

[9]赵香琴.分析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中国教师,2019(S1):164.

[10]岳建林.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有效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9(24):132.

上一篇:新课程下初中阅读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对话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