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论文范文

2023-09-16

文化软实力论文范文第1篇

2、浅析安阳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

3、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4、习近平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个基本思路

5、“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文出版探索

6、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软能力研究

7、中国在伊朗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8、“双一流”建设背景下IT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9、茶文化在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研究综述

11、做好大学英语教学,促进文化软实力提升

12、文化“走出去”语境下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3、用文化软实力解读中国书法艺术(二)

14、“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与韩国的角色

15、泰国汉语传播与民众中国形象认知的相关性初探

16、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

17、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8、探寻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之路

19、自贸区背景下:海南省文化创意旅游模式探析

20、“中国英语”与西安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研究

21、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2、浅析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23、探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24、高中语文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探究

25、论农村文化软实力的评估

26、文化输出与经济输入制衡策略

27、以高度的自觉与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

28、文化软实力构建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9、中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影视作品中的呈现

30、文化软实力思想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探讨

31、与“他者”对话:重构“中国故事”的叙事话语

32、关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33、中国文化产业动向点评

34、文化软实力与中国对外抗疫援助

35、略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式

36、浅析提升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37、以政治文化为核心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

38、从孔子学院的发展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

3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研究

40、文化软实力建设视角下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传播战略与策略研究

41、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42、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

43、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看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44、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45、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对外汉语出版

46、着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浅析

47、“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以色列文化软实力交流探析

48、鞍山汉语国际推广策略探究

49、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已经把提升国家软实力上升为国家战略,烟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已将提升行业软实力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如何将提升软实力工作抓实、抓出成效是每一位烟草人都需要共同思考的大课题。文章以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重点从软实力的定义、提出的背景及如何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助力企业提升软实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软实力;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把提升国家软实力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来部署,很多行业日益关注到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性。烟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也将提升行业的软实力作为了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并于2020年7月21日印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提升烟草行业软实力的指导意见》(国烟党〔2020〕191号),为行业各企业提升软实力提供指导和遵循意见。本文以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广西中烟)为例,重点从软实力的定义、提出的背景及如何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助力企业提升软实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软实力”的来由和内涵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他所说的“软实力”的内涵主要指政治价值观、文化的吸引力及设定和操控政治议题的能力,即软实力发挥作用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吸引力,而非强迫。可见,“软实力”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国际竞争、国家间实力较量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提到软实力,我们就会想到硬实力。具体到烟草行业,《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提升烟草行业软实力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指出了烟草行业软实力的内涵,包括战略、制度、政策、文化、品牌等无形资源组合运用而形成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综合治理能力。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硬实力主要指企业的资产规模、员工数量、技术实力等,企业软实力则指企业文化、员工素质、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 [1]。

相比硬实力,软实力有些什么特征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3点:一是具有无形性,不可计量。软实力是无形的,主要以精神的、观念的形态存在,无法计量;而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是以具体的物质形态存在,可以计量。二是具有非强制性,效果更好。软实力主要靠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如春风化雨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和塑造他人,让人更容易接受,使人心服口服。如果采用暴力、收买等方式只能起到暂时效果,严重的还会引起抵触和对抗,让人难以接受。三是发挥作用持续深远。相较于物质工具的使用和发挥作用的时间具有短暂性,软实力一旦发挥作用则是恒长的。软实力的形成是一个需要社会和民间长期积累的过程,而且比如文化、价值观等具有传承机制,单靠政府一己之力难以操作完成。

总之,软实力和硬实力相辅相成,好比一台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需要统筹兼顾,缺一不可。

2 “软实力”提出的背景分析

本文主要结合烟草行业和广西中烟实际,从时代背景、行业背景、企业背景及个人发展4个层面进行分析。

2.1 时代背景:软实力成为国家间竞争的利器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上文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部分。随着国际发展竞争愈演愈烈,除了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 [2]。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软实力理念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影响广泛而深远。“软实力”一词首次被明确提出是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明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软实力上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之路从此开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增强文化软实力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软实力理论体系,对加强中国软实力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国际战略格局进入深度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升我国软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2.2 行业背景:软实力建设仍有短板

自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确立以来,中国烟草行业硬实力日益增强,比如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全面提高,重点品牌全面发展,企业管理显著进步,整体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但在战略制定、价值引领、文化建设、行业凝聚力等软实力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亟须改进和提升。

为此,烟草行业也把“提升行业软实力”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2019年以来,召开了多次专题部署会议。例如,2019年7月18~19日,2019年烟草行业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半年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行业要正确处理好生产发展与员工发展、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要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谋划行业软实力提升工作;2019年10月16日,《中国烟草》杂志社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注重宣传引导 提升烟草行业软实力”研讨交流会,会议明确要从行业发展全局角度看待新闻舆论工作,做好行业新闻舆论工作是提升行业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9年11月15日,“提升行业软实力”主题研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从提高政策执行力、增强内部凝聚力、扩大外部影响力3个层面抓好行业软实力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1月10~11日,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更加注重软实力建设,并对“如何提高政策执行力、增强内部凝聚力、扩大外部影响力”进行再部署、再推进;2020年7月21日,印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关于提升烟草行业软实力的指导意见》(国烟党〔2020〕191号),重点从文化建设、战略研究、学习创新、社会责任履行、宣传引导、风险防范6个方面进行安排部署,为行业各企业提升软实力提供指导和遵循意见。

可以说,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对加强行业软实力建设的每一次重大部署安排,既是“动员令”,又是“强心针”,彰显了烟草行业加强软实力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2.3 企业背景:推动广西中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在广西中烟党组的带领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广西中烟发展稳中向好,取得了喜人成绩,令人鼓舞。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广西中烟在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比如在2021年的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党建引领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干部员工队伍能力状态有待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的结构、能力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够匹配”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与提升广西中烟的软实力息息相关。加强广西中烟软实力建设,既是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局党组决策部署的有力行动,也是推动广西中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2.4 个人发展: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

广西中烟党组提出了“为消费者创造出预期的价值和体验”终极目标。广西中烟的发展需要靠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来推动,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自我发展。无论是“为消费者创造出预期的价值和体验”,还是为公司创造价值,前提是每个人需要创造自身价值,为公司发展做贡献。在广西中烟这个组织中,个人如何创造自身价值?当然是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工作本领,出色完美地胜任工作,做出业绩。员工个人能力同样也分“硬实力”和“软实力”。个人的综合实力可以分为以学历、专业技能为主可评估的“硬实力”和以修养、沟通、组织、协调为主难以估量的“软实力”。比如领导干部的管理方法需要讲究“刚柔相济”,甚至“以柔克刚”,这里的“柔”讲的就是“软实力”。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在铸造“硬功夫”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以出色的综合能力投入工作,为广西中烟的发展添砖加瓦、发光发热,在推动公司发展、为广西中烟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飞跃。

3 深化文化建设助力企业软实力提升的对策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发展战略的实现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就企业而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经营手段、管理方法和制度流程等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但最核心的文化基因是恒定的、不变的,在时间长河中可以不断加入新元素使其更强大 [3]。具体到烟草行业和广西中烟实际,通过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助力提升企业软实力重要性不言而喻。广西中烟可以聚焦以下举措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助力提升公司软实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3.1 持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宣贯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巩固“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为抓手,统筹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坚持和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弘扬行业精神,倡导行业准则,做好行业共同价值观、行业精神、行为信条等文化体系内容的目视化扩覆工作。坚持将“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融入对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巩固“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四进”(即进班子、进岗位、进制度、进流程)的长效机制,推动企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3.2 提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在行业母文化架构体系下,对广西中烟企业文化建设历程进行总结和梳理,传承优秀企业文化基因,同时坚持战略导向和问题导向,根据公司党组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品牌发展战略、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等,围绕公司“创造超出客户预期价值”“激发全员干事创业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初心使命,强化正向激励和价值导向,融合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将公司党组提出的“创造超出消费者预期的价值和体验”终极使命,“中国真龙”新站位,“海到尽头天是岸”新主张,“努力实现消费者对真龙品牌品质百分之百认同,对真龙品牌服务百分之百认可”新的经营理念,“大配方、大工艺、大品类”产品理念,“能者多得、人人有为、有为有位、有为有名”用人理念,“上不封顶,下要托底”绩效分配理念等,提炼、融入新文化理念体系。重点梳理和构建实现广西中烟发展战略所需倡导和践行的价值观,并围绕价值观有针对性地提升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以文化支撑、服务战略。

3.3 开展专项文化建设

专项文化建设是推动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途径。广西中烟需要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持续开展创新、质量、品牌、廉洁、安全等专项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管理。

3.4 加强企业文化宣贯

一是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内涵的传播宣贯。通过宣讲、培训、研讨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广西中烟宣传平台传播企业文化理念及内涵,促进广大员工更好地认知、认同企业文化。二是开展与广西中烟企业文化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建设。通过行为规范的宣讲、行为案例的传播及行为岗位实践,推动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贯活动。开展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纪念日、文化大讲堂、演讲比赛、成果汇演等文化宣贯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四是打造、输出一批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形成一批以文化手册、行为规范手册、文化口袋书、优秀典型故事(案例集)等为主的文化产品。五是做好文化内容可视化。在广西中烟及下属单位的主要办公区域和工作场所,更新企业文化理念及视觉识别系统,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3.5 完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重新调整、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形成以“公司领导带头,党建工作部总牵头,专业职能部门抓专项文化建设,各部门(单位)抓企业文化落地,全员共同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企业文化的示范者、企业文化骨干人员成为企业文化的推进者,广大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二是加强激励保障。探索制定广西中烟价值观行为表现考核指标和广西中烟企业文化维护考核方案,将考核结果纳入广西中烟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参 考 文 献

[1]许祖密.培育企业软实力,促进企业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9):65-66.

[2]孙宁,苗金芬.如何深刻理解“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党课参考,2020(Z2):148-163.

[3]马成维.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文化软实力[J].企业文明,2020(12):27-28.

文化软实力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背景要求负责旅游人才输出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适时作出调整。旅游英语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只有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才可以更好地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晶,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度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宁夏复合型旅游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项目編号:NGY2020165)。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旅游业已成为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产业。为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体现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广阔前景,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二者共融共生,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国家机构的改革和行业产业的发展要求负责旅游人才输出的各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更好地契合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阵地,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鼓励和资金投入要求各高职院校能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旅游英语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应该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改革,以适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近几年,文化和旅游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增长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掌握过硬的导游技能、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通晓中国文化,成为复合型旅游人才。国家和行业对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给整个文化和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向输出旅游人才的各高职院校指明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旅游英语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旅游从业人员为入境外国游客和国内出境游客服务时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过硬的导游技能和通晓中外文化的能力,进行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旅游英语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国家、行业对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适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和广阔前景。

二、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旅游英语作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语导游服务技能、较高的中西文化素养和自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旅游英语课程教学受到教材、课时、教师、设备等软硬件的限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特色文化。高职院校目前所使用的旅游英语教材大多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连理工出版社等出版,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导游服务工作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全国各地一些景点的英文导游词讲解外加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内容纷繁复杂,针对性不强,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篇幅和内容对高职学生在理解上有很大难度,而地方特色文化在所有旅游英语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旅游英语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总体课时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授课教师只能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依旧沿袭对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或全国部分景点英文导游词的讲解分析,课时稍微宽松时会拓展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课时紧张时这部分内容会被缩减掉。旅游英语教学中,特色文化内容的缺失会影响将来从事旅游行业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旅游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导游只有真正掌握和熟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和风土人情,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专业满意的服务。

2.教学方法单一,实践实训不足。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程依然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围绕书本、教案、课件、书面作业等开展教学。在新冠疫情比较严重的2020年,旅游英语线上教学开始慢慢普及。学生返校以后,旅游英语课程逐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但是个别院校的教师为了省事,仍然采用纯线下的教学方式。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授旅游英语是很好的尝试,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受到课时的限制、教材内容的繁琐、学生英语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旅游英语授课教师往往会压缩或者忽略实践实训课时或环节,导致学生的导游实践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欠缺。旅游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单纯的线下教学或者缺乏实践实训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还远远达不到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效果。因此,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单一、死板的授课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更难满足行业企业对复合型旅游人才的要求。

3.师资队伍缺乏导游实践经验。教授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丰富的旅游行业实践经验、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和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现实是,广大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部分为英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缺乏旅游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部分教师甚至不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前景,课堂授课只是单纯地关起门来照本宣科,忽略了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思路: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旅游英语课程授课教师在旅游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方面的缺乏使得这一课程的授课只是单纯的英语语言学习,学生的导游服务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实践实训环节等均有部分程度的欠缺和不足。因此,旅游英语课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需要不断提升,具体包括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综合文化知识素养、突发状况处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三、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面对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文旅融合发展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展开。

1.整合教学内容,增加特色文化。对于旅游英语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笔者建议在教学中整合教材内容,添加文化板块。旅游英语主要应用人群是为入境游客服务的导游和为出境游客服务的领队。因此,作者认为旅游英语课程内容应包含英语导游服务基本技能、文化板块、应急处理、实践实训等内容。文化板块需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只有通晓以上两种文化的导服人员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课程为例,旅游英语课程组全体教师经过多次行业企业调研并与同专业组英语视听说、英语导游实务和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授课教师商讨后,删除了课程间的重复部分,最终确定了教学内容:导游服务基本技能、地方特色文化、应急处理、实践实训等。地方特色文化主要围绕宁夏的经典文化展开,如沙漠文化、史前文化、黄河文化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授课内容和相关文化紧密衔接,语言、导服与文化相互融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基础、导服技能和文化素养。

2.革新教学方法,加強实践实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也应跟上时代和技术发展的步伐,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实训环节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导游服务水平。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课程为例,课程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在学习通平台上传教学基本内容、拓展资料、应急视频、实训项目、课后作业等。在线上平台的辅助下,学生可以课前预习相关内容,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完成实践视频的录制。线上平台的使用不仅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而且能够帮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习和教学效果。在实践实训方面,旅游英语课程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举办了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和配音大赛等,并在学期内联系合作的景区和旅行社资深导游将学生带进景点,身临其境的体验景区与文化,进行实地讲解与模拟练习。与此同时,学校还有英语角、相关社团和文化节等第二课堂活动。各种实训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展示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导游服务技能和多样文化风采,丰富了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

3.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师资队伍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广大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的硕士生,缺乏旅游行业背景和专业实践经验。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旅游英语课程至关重要。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外部引入,二是内部培养。外部引入主要是从旅游行业企业引入资深的英语导游以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内部培养主要把校内老师派到旅游行业企业进行英语导游的各种实践,加强导游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积累。另外,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培养的教师还要经常参加各种关于旅游的论坛、发展研讨等以了解行业发展态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和系部通过外引内培、送师进企、专兼结合、技能竞赛、承担课题、信息化大赛等方式培养了一支优良的旅游英语教学团队。团队中有5名教师已经考取英语导游资格证书,并在假期、周末等闲暇时间亲自带领外国来宁旅行团体验宁夏风情;团队成员均担任过区级、国家级导游大赛指导教师,参加过区级、国家级信息化大赛;团队成员主持并参与过区级、国家级文化旅游相关课题,发表文化旅游相关学术论文若干篇;团队成员均担任过旅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更为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英语需根据行业发展要求适时调整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只有通过整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添加文化板块、加强实践实训等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需要的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导游服务技能、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的复合型旅游人才,从而更好地为游客进行导游服务、跨文化交际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姚瑶.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6):121-122.

[2]费小琴.旅游文化视角下的高等旅游外语教学改革[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1):47-49.

[3]冯小巍.浅谈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3):147-148,157.

文化软实力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新世纪以来,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国际竞争力 国民素质

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还包括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软实力”,是一个总括了各种要素的、系统的综合国力。而且,和器物层面的硬实力相比,制度和文化所体现的软实力对于一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壮大具有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新时期,我们将再度扬帆起航,依托历史留下的文化宝库,结合本国的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二.文化软实力内容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文化的软实力呢?关其键在于此种文化的有效性,我们所说的有效的文化是说:

第一、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生活质量与生活乐趣,提供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人众以幸福、满足、欣悦与尊严,它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人们喜爱与尊敬这种文化。简单地说,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而不是以人为敌或为奴的文化。

第二、它有足够的凝聚力与亲和力,能够使受这种文化的覆盖与影响的人,聚拢起来,友好起来,而不是恶斗不已,仇视与分裂。

第三、它能坚持自身的特色,自己的性格,独树一帜而又友好立身,正确地处理与异质文化的关系,能够与外来影响切磋交通,也能撞出火花,取长补短,互利互补,既不会动辄失去自信,屈服于强势的文化压力,自我瓦解;也不会盲目排斥异端;不会在急剧的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陷入认同危机即失去自身的身份认定,陷入绝望与仇恨。

第四、它有足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有足够的自我调整、自我更新与抗逆抗压的能力,它能够与时俱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同时又有足够的对于自身的传统的珍爱与信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文化软实力作用及影响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先导,具有强化精神、思想先导的作用。文化软实力是社会文化力量的综合体现,其作用有:

第一,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

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

第三,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第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

第五,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第一,夯实物质基础,提高硬实力。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如果说“硬实力”是国力较量中具有强制力的刚性因素,那么“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毋庸置疑,“软实力”要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硬实力”作为基础和保障。无法想象一个经济、军事和科技都十分落后的国家会拥有强大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

第三,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新。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面对新世纪的文化竞争,我们应该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优秀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不仅要有经济上的成就,更应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而又对外有吸引力、亲和力的文化,且能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启示和影响。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应有切实措施。

第一,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加强媒体宣传。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掀起发展的热潮。同时,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力和综合力强大,但是媒体落后同样也会被动挨打。我们要研究如何形成有利于我国影响力提升的传播制度,采取合乎传播规则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融入主流,保证信息传播正效应的最大化。

第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新的侧重点。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应抓紧时机,争取在较短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换代。总体来看,我国的文化企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我国强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主流文化市场应进一步扩大影响,包括要不断扩展外贸的基础。当前,急需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对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予以扶持。如积极扶植我国的电影、文学、艺术等走向国际社会;运用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为文化企业的金融环境改善出台帮扶政策,改善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扶持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等。

第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创意产业近些年在国外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英国曾是世界制造大国,现在则由“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在美国,2002年创意产业即创造了近800万个就业岗位,接近其全国就业人口的6%。在纽约,其就业人口甚至超过12%。以至于美国有人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感叹!当前,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第五,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崛起的有力支撑。我国历来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这也是软实力增长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应进一步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优秀文化培育人,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感染人。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瞄准学术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大胆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将哲学社会科学家作为“思想库”、“智囊团”来看待,把软实力当做硬任务来抓,并积极主动地经常联系哲学社会科学家,向他们进行咨询,进而将他们的优秀成果运用于各项决策之中,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第四,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第五,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文化软实力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国;实力;制度创新;科技资源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而其中荷兰、英国和美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更显突出,它们依次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那么什么是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大国之谜何解?很多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例如有利的地缘优势、强大的军事实力、稳定的政治环境、一定的内部凝聚力等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保障了大国的兴起,但似乎还不能触及大国崛起的内核。我觉得从下面的这句话可以粗略地回答上述的问题。它是:历史的胸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慷慨,它总是让那些在第一时间适合它的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拥有当时的核心竞争力和顺应历史规则是成为世界大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具体体现在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崛起过程中就是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和宝贵的科学技术资源。制度创新包括经济制度创新和政治制度创新,而科学技术资源体现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措施。

一、大国崛起的软实力——制度创新

1、经济体制创新

大国之谜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济体制创新。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正因为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的经济体制保障并加速了这三个世界大国的崛起。荷兰人是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他们叩开了市场经济的大门。之后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荷兰第一个称雄世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英国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维持了两个世纪之久。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自由市场和政府干预这两只“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政治体制创新

大国的崛起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荷兰、英国和美国在崛起期的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源于它们在政治体制创新方面的努力。在荷兰,市民自治,实现购买自治权,以及后期荷兰独立战争,废除国王,是荷兰统一,最终成立联合共和国。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这样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国都是最早地确立。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极大程度促进了英国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欧洲移民到了美国以后,等于是在一个新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在美国,《五月花号公约》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契约,高度强调了公民的自我管理。在独立战争中签订了《独立宣言》提出了人权平等。在制宪会议中签订了第一部成文宪法《联邦宪法》,以及在《宅地法》中保障了个人拥有土地的权利,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同时也客观的刺激了农业,工业的飞跃。这样的一个国家,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宪法》,在《宪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体系,通过这个权力制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大国崛起的硬实力——科技技术资源

1、新兴科技的研发和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历次大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带动,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劳动效率的增长更是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为现在及曾经的世界经济中心,荷兰、英国和美国都从科技发展中获益良多。荷兰人依靠一刀取出鲱鱼肠子发明,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利用自己设计的造价低廉且效率极高的商船打败了英格兰,成为欧洲的海上马车夫。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英国不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 电力使用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个新的时代里,电力逐渐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美国在20世界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

2、支持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措施

文化软实力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硬实力、综合国力、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文化

正文: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与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以创意为核心,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一类新兴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了culture industry (文化产业)的概念。几年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又提出creative industry(创意产业)的新概念,按照英国政府和专家的意见,创意产业的范畴包括13个行业,即广告、建筑、艺术、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正是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提出。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具有许多其他经济产业所不具备的显著特征:

1、首先,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而不是物质形态的资源。因此,文化产品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过程中,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其次,吸纳劳动力强。文化创意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长,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人群和资本的进入,既可以发展拥有高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也可以接纳个体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产作坊;既可以吸纳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满足有一技之长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要求。

3、再次,经济回报高,收益时间长。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加技术的产业,一旦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就会产生较高的经济回报。另外,文化产业具有一次投入、一次研发而成果却可以多次转化的特点。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转化为出版物、影视作品、动漫游戏、舞台演出等一系列衍生产品,使成本不断分摊,在经济收益上产生叠加效应。

4、最后,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的积极作用。优秀的文化产品能激发出巨大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又能不断扩大和增强本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创意产业之父”约翰. 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每年增长达14%,英国为12%。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领着全球未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众多国家的战略选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具体实践对创意产业的重大意义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推出扶植创意产业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使产业收效极为显著。

英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创意中心”的转变

英国宣称,要把英国从“世界工厂”改变为“世界创意中心”。2000年,创意产业作为核心产业为英国带来600多亿英镑的收入,次年就迅速增加到785亿英镑;2003年,创意产业已成长为仅次于金融业的英国第二大核心产业,占当年GDP的7.9%,超过了任何制造业的贡献。近年来,创意产业在英国的平均增长速度是英国经济成长率的2倍。创意产业在伦敦每年为50余万人提供就业机会。 欧盟——依靠创意产业,摆脱经济负增长困境

为了尽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欧盟轮值主席巴罗佐宣称:欧盟从2010年开始实施以知识、创意为产业发展方向的经济增长10年战略,到2020年,欧盟经济将依靠知识、创意产业提振经济增长,摆脱经济负增长困境。 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和创意为本的经济

美国学者在1998年就提出,“美国新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知识和创意为本的经济”,“资本和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如今在美

国,创意产业超过了航空业和重工业等所有的传统产业,已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和最大规模、最具活力的新型产业,直接受益占GDP的7%以上。迪斯尼、好莱坞、环球影城、NBA等综合性的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创造了无限的活力,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在我国,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几年创意产业在国内迅速崛起。2007年以来,全国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中心的环渤海创意产业圈、长三角创意产业圈和珠三角创意产业圈逐渐形成,创意产业逐步成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部文化产业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先导性、战略性产业。然而,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创意观念落后、政策扶植力度相对薄弱、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创意人才相对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该领域产业集中度不高、原创能力不强、文化外贸逆差仍比较突出。通过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提升产品的创意附加值,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产品的附加值却不高,根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仅仅为26%左右,与美国、日本、德国相比,分别低了23%、22%、11.7%。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进一步显示了中国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性。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风靡世界50年不衰的芭比娃娃,《洛杉矶时报》报道:一个售价9.9美元的芭比娃娃从中国出口到美国为2美元。中国在2美元中只占35美分的劳务成本,占据了产业链中最低端的制造加工环节,而以品牌创意为主的大量利润及大部分产业链都由美国公司占有。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美国依托文化创意能力和对全球时尚的服务引导能力,建立起了芭比娃娃的品牌,这也启示我们,“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

1、以人为本,大力培育创意企业家和专门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创意人才,没有人才,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微软超过通用的时候,美国《纽约时报》曾评论说:微软的唯一工厂资产就是员工的创造力。事实也证明,几乎所有保持了长久生命力的中外著名企业都是创意高度发达的企业。因此我国要大力培育创意企业家和专门人才,通过人

才“绿色通道”引进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高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知识产权参与分配的新路径,营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智慧和才能的宽松环境。

2、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由于创意产业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特征,使其很容易被别人复制、剽窃。据统计,2008年我国软件产品盗版率高达29%,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 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保障创意开发者的利益。笔者建议,首先要理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商务部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和仲裁机制。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针对文化创意成果转化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展开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最后,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需要政府实施广泛有效的政策支持

国外经验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后起的新兴产业,它的勃兴需要政府广泛而有效的政策支持。2009年,财政部注资100亿成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这表明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支持已迈入实质性阶段。笔者建议,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采取强有力的财税扶持政策,加大“减税、减费、减息”的力度,降低创意产业的税费负担。根据创意行业的不同特征,分类实行差别税率,杜绝“一刀割”问题。其次,制定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明确产业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分类标准,提出重点扶持项目和优先发展领域。最后,完善政府采购配套措施和强化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力,引导政府采购向创意产品倾斜,加大对创意企业尤其是中小创意企业的市场扶持。

4、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由此不难看出,一个提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时代已经来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地应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比如北京文化底蕴深厚,上海工业基础好,山西是晋商文化之乡等。特别是在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要有跨越疆界的大胆吸纳和新锐创造,让国内外的优质资源与本地资源形成战略对接,在不断地碰撞、交融、发酵和提升中,表达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全球视野,

中国魅力。这不但意味着我们要对民族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炼,更需要在了解现存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既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又能对全球人士形成亲和力的文化产品、文化形式、文化内容、文化贸易等,并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全世界进行传播。

四、总结

上一篇:设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营销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