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人文 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19

中俄人文 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浅析

3、“中国梦”视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4、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管理质量保障体系探析

5、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理念的重构

6、高质量 精细化 深层次

7、“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8、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之中

9、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10、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1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科自觉和理论志气

1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报告

13、浅议高中英语教学心理学的应用

14、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综述

15、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关系

16、培养高中生历史时空观的必要性和策略探析

17、高职院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

18、刍议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融入

19、深刻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重点

20、特色团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践行方式

2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途径探讨

23、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当代价值

24、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25、浅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6、纵贯党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7、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28、正确处理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等

29、建构主义理论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思考

30、高校羽毛球课程分层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31、英语语音学习的信息化融合探析

32、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解读

33、动画喜剧性表演的原则

34、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5、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研究综述

36、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

37、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

38、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中的创新发展

39、建强建好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路径探讨

40、新时期广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经验与发展趋势

41、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42、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优化

43、高校学生骨干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的构成

44、建构主义理论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

4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沈志远

4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的新思考

47、论法律论证的自由权标准

4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网络传播关系研究

49、浅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的保障体系

中俄人文 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贯穿中医护理知识初探

3、内科护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4、临床见习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

5、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6、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融入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7、《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对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8、中职卫校护理学基础课程“以赛促教 学赛一体”教学研究

9、中等职业教育护理学专业“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10、在护理学课程思政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11、如何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12、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建设发展中医社团的探究

13、美国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我国护理学科体系构建的启示

14、论在护理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15、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角色体验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16、高职护理学生护理核心能力培养方法

17、临床体验结合PBL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18、评价《护理学基础》课程改革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效果

19、浅谈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

20、中等职业教育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讨

21、《妇产科护理学》4C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2、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3、浅析人文关怀在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上的重要性

24、“思政—理论—实训设计”一体化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25、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影响研究

26、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饮食护理章节教学中的价值

27、我国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28、中美两国护理学学科发展探索

29、微课模式在护理学专业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0、培养五官科护理学综合护理技能的措施和模式构建

31、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32、“捆绑式考核”对于护理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效果的研究

33、中专护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4、护理学专业《人体形态学》考核方法改革初探

35、护理学是科学艺术创造和爱心的结晶

36、依托微信平台的PBL融合CBS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7、山西省护理学会成立内科护理专委会介入、呼吸学组

38、中职外科护理学“微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39、新媒体时代下护理学教学研究

40、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情境反思学习法的实践

41、中职护理学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42、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43、浅析护理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44、高职本科护理学专业人体形态学“消化系统”说课设计

45、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专升本学生就业观念实证研究与分析

46、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健康教育学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47、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48、探讨中医护理学中情志护理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9、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中俄人文 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前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调整了欧亚大陆战略,将其力量直接部署在欧亚大陆的三个周边地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趋于恶化。从冷战后俄罗斯西部、南部及东部的地缘政治环境分析入手,阐释面对恶化的地缘环境、俄罗斯为获得更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所做的能源战略调整,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地缘因素对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地缘政治;石油;贸易格局;影响机制;俄罗斯

当前,在国际社会公认的国家行为准则——“领土不可侵犯原则”与相应的国际法规范下,赤裸裸地争夺生存空间、掠夺资源的情形已不多见。为了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各国亦从对立与冲突的旧逻辑中摆脱出来,开始按照经济全球化的新规则寻求适宜的国际关系均衡点。而经济全球化,本质上依然是占据高势能经济地位的优势国家对全球或地区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进行控制和汲取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争夺的目标就是油气资源。事实上,全球能源博弈已经在经济全球化与能源政治化的恢弘背景下展开。几乎所有油气资源富集地区,都成为了大国之间加紧争夺的战略目标,资源争夺与管线控制成为了国际政治博弈的重心。国际能源博弈的加剧使得世界石油贸易格局不断变化,而博弈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地缘政治因素。

目前,俄罗斯是石油地缘战略实施效果较好的国家,其复活的能源前景是莫斯科发挥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前提,如2009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10032千桶/日,但其消耗量仅为2695千桶/日,7337千桶/日①的可供出口原油量使其成为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大国。因而,决心利用国家的能源优势来复兴莫斯科在国际事务中支配地位的政府高级官员们,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地缘政治优势。美国和平与世界安全问题专家——迈克尔·克莱尔在他的一部著作《石油政治学》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该国有能力将本国惊人的资源储量转化为巨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不久以前俄罗斯还是一个被遗弃的冷战输家,似乎看不到复兴的前景;而作为欧亚能源紧缺国家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者,现在的俄罗斯正享受着经济的繁荣,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文以俄罗斯为例,研究地缘战略对世界石油贸易空间格局的影响。

一、地缘政治对世界石油贸易格局演进的作用机理

石油贸易空间格局是原油贸易活动过程在地理空间流动中的投影,主要表现为石油自产地向消费地的空间流转,也是贸易节点内部、节点间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映。为了便于直观地了解世界能源贸易空间格局全貌,本文以2009年原油贸易为例对贸易节点进行简化,并绘制了世界原油贸易空间格局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图1)。

该图展示了世界原油贸易联系的大体状况,进出口中心、流向、流量的多寡,也展示了原油贸易的区域差异。当然,世界石油贸易格式不是静止的,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贸易格局会不断演化。其形成与演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缘政治。

二战后,随着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日趋紧张,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石油成为产油国及国有公司与石油消费国及跨国石油公司较量中有威力的筹码。消费国对石油供给危机的恐慌,更加剧了石油作为政治武器的威力。在政治家眼里,石油是与国防同等敏感的要害领域。正是在这种思维逻辑的指导下,一些本应主宰石油市场运行规律的经济和财政因素,有时不得不让位于地缘政治考量。政治行为体通过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和利用,展开相互竞争和协调,实现以权力、利益、安全为核心的特定地缘政治优势。在地缘优势的获得过程中,伴随着贸易对象选择的变化、新输油管道的建设,也伴随着贸易量的波动,世界的贸易联系在变化,贸易空间结构被重塑。如在巴库一第比利斯一杰伊汗管道(BTC)的建造过程中,不断演绎着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利益集团的地缘政治博弈。该管道的建造可以绕过俄罗斯与伊朗向外输送里海的石油,这自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绕过俄罗斯输送石油到西方市场可以削弱俄罗斯在里海及外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加强里海地区国家的独立性。地缘政治需求影响着管道的建造。管道建造成功可使贸易国间贸易联系需求变成现实,而且一旦建成后,既定的贸易联系就很容易继续下去,因为,管道的建设与运营需要很高的成本,而运输成本却很低,一旦中断贸易联系,就会影响多方的利益。过高的“变迁”成本产生了贸易“锁定效应”。

二、冷战结束后的俄罗斯地缘环境

很多战略家认同欧亚大陆是世界的中心,控制欧亚大陆就是控制世界。冷战时期,雄踞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是欧亚大陆头号军事大国苏联,不但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尖锐对立,更以其优越的地缘条件成为美国全球扩张的巨大障碍,因而也成为了该时期美国欧亚大陆战略的头号遏制目标。冷战结束,美国虽然暂时失去了对手,但美国深知,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不仅无意与美国共同分享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而且希望俄罗斯对“中间地带”的优先占有权被认可。并在某一天,俄罗斯可能崛起,成为美国在欧亚大陆这个全球最重要的竞赛场上的潜在对手。国家的行为或政策随着国际均势的变化而变化。前苏联的解体在世界地缘政治地图上留下了三条弧状的危机多发地带。美国在调整各自的战略,其力量直接部署在欧亚大陆的三个周边地区,并从那里对处于欧亚大陆内陆地区的国家施加强有力的影响。

(一)西部地缘环境

美国构筑的第一条地缘政治防线位于波罗的海、中欧和巴尔干分布的“破碎地带”。这条狭长的地带上约有二十几个中小国家,民族成分复杂,教派林立,是民族矛盾与边界之争的多发地带,两次世界大战均爆发在此冲突带上。这条地带是美俄实现各自地缘战略的要津,也是美、德、英、法等大国实现地缘均势的棋子地带。

前苏联的解体使得位于此地带上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并逐步加入了由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经历两次北约东扩,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6个增至26个。其防务范围也从西欧不断向中东欧扩展。北约东扩使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急剧恶化,失去了大部分盟友和近1000千米的战略掩护地带,出海通道也受到了钳制。波罗的海只剩下圣彼得堡、维堡和加里宁格勒三个港口;黑海仅剩诺沃罗西斯克与图阿普谢两个港口。俄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西欧国家往往要经过一些苏联解体后的新独立国家。其中俄罗斯输往欧盟国家的天然气绝大部分需从乌克兰过境,乌克兰成为这条弧形地带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力量和动机,而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以及它们潜在的脆弱状态对地缘战略棋手行为造成的影响。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的地理位置在决定某个重要棋手是否能进入重要地区,或在阻止它得到某种资源方面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一旦北约东扩到乌克兰,俄罗斯将直接暴露于世界最强大的军事政治联盟前。所以说,乌克兰是俄罗斯阻挡北约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拥有五千二百万人口、重要资源及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俄罗斯将自然而然重获建立一个跨欧亚强大帝国的资本。但包括乌克兰在内的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由于执行投靠西方的政策,使俄罗斯的地缘环境日益恶化。美国也是乌入约的支持者。

(二)南部地缘环境

第二条地缘政治防线是沿新成立的某些中亚国家,经里海,到高加索这一弧形地带上。这一地区正处于“欧亚大棋盘”的南部。在这一地带上,高加索是俄罗斯的天然屏障。正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高加索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焦点,位于高加索中心地带的格鲁吉亚,向东可以控制里海、中亚,向西直通黑海,向北可直达俄罗斯腹地,南接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因此,格鲁吉亚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外,这里还是“能源大动脉”,控制里海石油的咽喉,仅有的几条不经俄罗斯就把里海油气运往全球市场的管道均取道格鲁吉亚。美国也将高加索地区视为潜在的世界能源储备地、解决“伊朗问题”的重要地区和美国武装力量的“前沿军事基地”。

作为北约“盟主”的美国,一直极力主张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赖斯在接受格鲁吉亚电视台专访时不加掩饰地说:“我想让所有人都知道,美国坚决支持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方针。”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一项法案,允许格鲁吉亚在加入北约后,其军事设施成为美国更积极推进前沿阵地的对象。为加速北约东扩步伐,2007年4月,美国签署了一项《北约自由统一法案》,拨款1200万美元援助乌克兰、格鲁吉亚、马其顿和克罗地亚等国。把格作为从南方挤压、遏制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基地的意图可谓昭然。面对美国的遏制,俄一直支持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寻求脱离格鲁吉亚,并在车臣问题上与其纠葛,俄格两国关系不断恶化,格鲁吉亚则欲打“美国牌”以脱离俄罗斯的控制。可以说,各国政府都在执行能保卫或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政策。从国家的慷慨行为到种族灭绝,当需要论证国家每个行动的合理性时,人们就会想到国家利益。

同格鲁吉亚一样,这条弧形地带上,阿塞拜疆是布热津斯基提出的所谓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支轴国家之一。阿塞拜疆不但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在地缘政治方面也十分重要。它是装满了里海盆地和中亚的财富的大瓶瓶塞。如果阿塞拜疆完全被莫斯科控制,中亚各国就无真正的独立可言。阿塞拜疆如丧失独立,它本身非常重要的石油资源也将被俄罗斯控制。一个独立的、由不穿过俄罗斯控制的领土的石油管道同西方市场连结在一起的阿塞拜疆还将提供一条重要通道,使经济发达的石油消费国能进入能源丰富的中亚国家。几乎同乌克兰一样,阿塞拜疆和中亚的前途对于俄罗斯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也有重要影响。阿塞拜疆同样是美国支持的地缘支轴国家,该地区历史上属于俄(苏联)传统利益地区,美国一直没有机会介入。冷战结束后,美国觊觎并千方百计插足阿塞拜疆事务,打破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垄断。美国投巨资修建的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巴杰管道”就途经地处高加索的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

而且,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借反恐进驻中亚,且在中亚驻军趋于长期化,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受到了空前的挤压。2003年4月,美国更是出台“新中亚战略”,将中亚纳入自己的利益范围,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加紧渗透,积极物色代理人,增强其对俄的离心倾向。

美国构筑了北起波罗的海,中间经黑海、高加索,直至中亚的“弧形战略防御线”这样一条防线,不但能有效遏制俄恢复传统的地缘战略防线,还影响着俄对欧洲的能源供应。

(三)东部地缘环境

东亚与南亚位于欧亚大棋局的东部,冷战后,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增长,各国普遍认为,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同时,该地区各国竞争与直接军事冲突相交织,朝核问题、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中日朝历史问题分歧、南中国海海权问题,等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从结盟体系上看,美国和日本以及韩国的军事政治结盟十分突出;朝鲜与中国也在形式上组成军事政治同盟;同时,印度亦在该地区积极扩展自己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空间,因此,欧美其他各国也纷纷调整本国在该地区的政策,推进能够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与国防于一体的全方位战略,地区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中、美、日、俄与东盟间相互制衡。当代美国最有名的地缘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先生有如下分析:“欧亚大陆上美国可能成为赢家,条件是:棋盘的中间地带能逐步并入扩大中的、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南部地区不被某一个国家单独主宰;东部国家不联合起来将美国逐出近海的基地。”可见欧亚大陆东部的国际政治格局对美国的重要意义。亚洲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俄罗斯如果欲抗衡美国,与该地区建立积极的外交关系是其正确的选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亚洲的一体化进程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化。亚太地区的多边主义趋势仍将占据主导地位,相关的机构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解决地区问题的责任。亚洲经济的增长不仅使该地区需要新的销售市场,而且也刺激了该地区对现代化技术和能源的需求。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亚洲地区双边和多边合作中一个迫切的议题。这种需求表明,俄罗斯可以为该地区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亚太地区经济迅猛发展的现实,使其认识到远东地区要想摆脱落后,必须融入到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而且融入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关系到俄罗斯这一广袤地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而且随着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地位的上升,中日韩都表示出与俄能源合作的兴趣,东盟国家也希望利用俄罗斯的能源份量和政治份量来平衡美国、中国、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

总之,该地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该地区的发展会对俄罗斯,尤其是位于这一地区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也不只具有狭义的国家边界,而且具有超越国家的地缘经济地位。如果俄罗斯看不到自身在东亚的位置,那么就会有丧失经济利益的风险,政治上也会得不偿失。

三、俄罗斯石油战略的外交与地缘考量

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各国掌控政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资源的能力和空间。尽管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的综合实力大不如前,但国家永远都会在国际体系中努力增进自己的权力,抵消其他国家上升中的权力。拿破仑曾指出: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就懂得了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面对美国的地缘遏制战略与自身地缘环境的恶化,不甘心做“二流”国家的俄罗斯也在精心策划夺取和占据重要的地理资产。从区域和国别的角度来看,综合政治经济及战略等各方面因素,欧洲无疑依然是俄罗斯石油外交的重点所在。回归欧洲一直是俄罗斯的诉求,在俄罗斯于可预见的将来不可能以欧盟成员国身份回归欧洲的背景下,俄罗斯希望借助于石油,特别是借重于俄欧之间的石油管道,大大加强双方的紧密联系。油气管道的建设是俄罗斯确定世界地缘政治棋局的组成部分。“蓝流”油气管道是俄利用周边丰富的能源储备与欧盟、美国和土耳其在巴尔干以南、黑海和里海地区展开复杂的地缘经济竞争的一张王牌,使其在欧的影响力增强。

无疑,对于独联体国家的能源外交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多数独联体成员国进口能源占其能源消费的80%-100%,当然主要是从俄罗斯进口。借重于前苏联时期的油气管道,俄罗斯对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至今依然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至于里海一黑海地区和中东地区的能源外交,俄罗斯力图在异常复杂激烈的多边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充分运用“公司外交”的作用,发挥除了油气资源与管道,还有核能、电能等诸方面的优势,采用政治与经济相互交错的办法,捍卫自己的利益与影响。

俄罗斯政府在2003年通过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指出:“由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特点,俄能源过境运输具有特殊意义。”俄罗斯必须有能力和手段,保证能源运输系统得到可靠的供应,有效出口并从中获益。避免包括政治因素在内的各种影响,稳定和可靠地出口能源,才能保持和稳固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因此,新建完全由俄罗斯自己控制的管线,完善能源出口渠道,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府和能源部门的头等任务,这也是俄罗斯的一张地缘政治牌。从中俄日原油管线博弈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将石油地缘政治与外交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开始的以大庆为终点站的“安大线”,到有利于日本的“安纳线”,而后折中到兼顾中日利益的“泰纳线”,最终变为目前的“远东-太平洋输油管线”。管线的变更有利于俄在能源贸易多元化与价格和供油量等方面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中国、日本分别是俄罗斯与日本与中国博弈中的砝码,俄罗斯就是利用相互间的制衡关系,编织符合自身利益的地缘关系网络,谋取国家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原油贸易的格局。

四、结论

从上述论证可以看出,俄罗斯正在使用自己的石油政治资本施展外交手段、建立盟友关系,以“博弈全球、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为总体思路,全力拓展石油外交,实现欧亚权力平衡上的转变。其能源外交的全面拓展不但可以给俄罗斯带来经济利益,还扩大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提升了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地缘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世界石油贸易空间格局的转变。

中俄人文 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2021年6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条约延期,引领两国务实合作,在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33.6%,达1304.28亿美元,超过2020年全年,创历史新高。“尽管全球经济下滑,中俄贸易额却不断增加。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断增长的经济和消费需求,几乎在所有主要领域都是俄的战略伙伴。”普京说。

中俄关系为国际形势注入“稳定剂”

近日,中俄总理以视频方式举行第二十六次定期会晤,双方充分肯定中俄经贸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的良好势头,并就下一步合作达成多项共识。此次会晤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在经贸方面取得5方面积极成果。

在继续推动双边贸易高质量发展上,双方编制完成《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为实现中俄双边贸易额2000亿美元的目标作出规划。双方还商定促进跨境电商和服务贸易增长,提升便利化水平,扩大农产品准入,用好展会平台。

2021年前10个月,中方对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9.1%。在继续推动投资和大项目合作取得新突破方面,双方经贸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升级中俄投资协定的可行性,努力为双边投资合作提供更好的制度性安排。双方还签署《2021—2025年中俄卫星导航领域合作路线图》,并正在积极商谈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的政府间协定。

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入发展方面,双方商定加强政策、产业和项目对接,进一步深化能源矿产、农林开发、工业制造、信息通信等领域上下游合作,推动互设机电等类型产业园区,提升基础设施软硬件联通水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双方还将积极采取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努力保障跨境货物运输和口岸运行。

在积极推进新兴领域合作方面,本次会晤期间,中国商务部与俄经济发展部签署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备忘录,鼓励和支持两国业界对接合作,推动中俄合作数字赋能。双方商定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打造5G、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等新的增长点。双方还就加强在俄远东地区城市建设和建材等合作达成新的共识,商定共同编制中俄在俄北极地区合作发展路线图。

在全面加强多边领域合作方面,双方同意就全球经济治理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加强立场协调,并签署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备忘录,商定深化在世贸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大图们倡议等多边和区域框架内的协调配合,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

“在当前少数国家强化军事同盟、构筑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小圈子’的背景下,中俄坚持结伴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为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宝贵的稳定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称。

能源合作分量重、成果多、范围广

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俄能源贸易额达349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34.3%。其中,中俄天然气和煤炭贸易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0%。

不久前,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上,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表示,能源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重要方向。双方克服疫情影响,实现能源贸易逆势增长,顺利推进重大合作项目,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新方式。

普京发布相关电文强调了中俄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成就。他特别提到,跨境油气管道稳定运行、煤炭和电力供应增加以及气体化工领域联合项目的成功实施。

“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在两国元首的亲自关注和推动下,中俄能源合作保持积极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务院副总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韩正表示。

就深化中俄能源合作,韩正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快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合作格局,促进能源贸易、投资、技术与服务合作协调发展。二是积极拓展能源合作新领域新内涵,加强新技术试点和应用合作,深化标准对接和互认合作。三是进一步创造良好合作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和促进双方能源企业扩大投资。四是共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领域合作,携手践行全球发展倡议,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俄罗斯副总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诺瓦克在论坛期间表示,亚洲是俄能源出口增长的主要目的地。过去10年,俄对中国石油出口增长6倍,天然气交易量也大幅增长。

“在全球发展模式调整的大背景下,能源部门仍将在中俄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低碳能源,这符合两国能源发展长期愿景。”俄罗斯联邦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执行秘书、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称。

作为论坛重要成果之一的《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旨在为中方企业在俄开展能源业务提供法律制度、监管政策、行业前景、业务流程、合作机会等领域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指引。对此,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东亚(北京)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斯特列利尼科夫·迪玛表示,该指南可以帮助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愿意参与投资中俄两国能源行业的国家找到合适项目,并给予合理引导。

标杆项目进展顺利

诺瓦克介绍,中俄能源合作具有地缘优势和互补性,且俄天然气和石油储量巨大,供应稳定。按照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水平,俄能够提供的石油储量为30年,天然气储量为50年。

2021年全年,俄对华电力出口预计将达到40亿度。俄罗斯Inter RAO公司和中方正在考虑进一步扩大俄罗斯对华供电的可能性。

此前双方签署的《俄中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拉开了天然气合作的序幕。截至2021年11月底,中俄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向中国供应的俄天然气总量超过134亿立方米。

中国已经提出改变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双碳”目标。考虑到天然气在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管委会副主席布尔米斯特洛娃认为,有必要向中国天然气市场提供新的供气来源。

“俄气公司已经向中国合作伙伴提出了各种增供天然气的方案。当前,全球能源市场价格高企,验证了中俄双方选择价格可预期的长期供气协议的正确性。作为实现中国经济和气候目标的有效工具,天然气在中国能源转型中必将占据一席之地,俄气公司也将与中国伙伴开展长期互信合作。”布尔米斯特洛娃说。

在重大能源工程方面,中俄合作持续推进。

田湾核电站是中俄两国政府加深政治互信、发展经济贸易、加强国际战略协作、共同推动中俄核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2021年5月,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开工,两国元首共同参与开工仪式。

“中俄建立的核能合作项目是非常先进的,田湾核电站即将迎来三十岁生日。有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项目为标杆,相信两国能够共创新的未来。”迪玛称。

与此同时,中俄企业还积極在油气化工、天然气发电、输配电网、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等各领域展开合作。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大钧介绍,在氢能发展方面,俄罗斯在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应用市场等方面具备很大优势,并在国家层面制定了战略规划,有望成为全球主要氢气出口国之一。下一步,国华将联合俄方建设中俄绿氢基地,探索多场景示范应用,共建东北亚清洁氢气市场。

诺瓦克认为,当前,可再生能源得到两国政府积极支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未来,可考虑在远东地区建立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场,研究在“东方石油”项目框架内建设风电园区的可能性。

中俄人文 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从政策出台背景、政策出台的层次、政策内容和执行体系对中俄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应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配套法规、加大政策投入,建立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建立大学生就业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中俄;大学生就业政策;比较

一、政策出台背景比较

中国高校从1999年扩招以来,大学生入学人数连年攀升,在经历了被称为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699万和更难就业季的2014年的727万,预计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50万。加之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分布不均、大学生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与社会提供工作岗位之间存在差距,导致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普遍存在“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现象。教育部召开的“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座谈会”上宣布,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70%,但距离94%的充分就业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与我国相比,尽管这些年俄罗斯经济发展较好,能给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存在着教育体制、人才结构、就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不协调等结构性的问题,导致俄罗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俄教育科学部预计,将有七分之一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这意味着有10多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无处可去,而临“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遇。两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出台的背景都是在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加之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的背景下出台的。

二、政策出台的层次比较

如上所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俄两国比较热点的社会问题,为此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相比较两国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层次和性质,目前中国主要是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通知为主。由于一个部门制定的规定和通知对另外一些部门约束力有限,往往导致政策不能很好的得到执行。而且一些政策还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

俄罗斯为了确保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正常开展,首先在立法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如《俄罗斯联邦居民就业法》、《职业介绍法》、《劳动基准法》和《职业安定法》和《学校教育法》等。由于是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对政策执行机构就有了更强的约束力,在资金预算,人员编制等方面也有了制度性的安排。其次,各部门在出台政策时,注意协调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往往会联合发布一些政策。例如,俄劳动部和社会发展部与教育科学部联合制定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纲要》、《职业教育机构青年学生就业和毕业生工作安置促进中心示范章程》、《青年学生就业促进中心的信息与咨询保障》等政策法规。

三、政策内容和执行体系比较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内容主要侧重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尤其是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中央建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按照要求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制。

俄罗斯大学生就业政策则主要侧重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校从教,实施定向培养大学生计划,注重就业再培训工作等方面。

俄罗斯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体系比较健全,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面的政策执行体系。除了联邦和地方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执行机构,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还责成各所高校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安置中心,这些高校内部的就业系统也都能够积极协调毕业生,公司以及政府三者的良性关系,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另外,俄罗斯更重视政策的细节化和体系化。例如,俄罗斯大学生就业政策不仅将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前移”,把职业指导正式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对学校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选拔、队伍建设、待遇等都作了规定。而且对政策施行效果的评估进行了规定,将大学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安置中心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将其作为评价各个学校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同国家拨给高校的经费挂钩。将评估得分较低的高校将被列为低效率和需要进行重组的大学。这样俄罗斯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就业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体系。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配套法规

中国的基层单位对人才有强烈的需求,但真正到基层的大学生却很少,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就业观念的偏差,同时也存在着待遇低、没有形成“下去以后再上来”的机制等现实问题。所以,应该借鉴俄罗斯的就业保障制度,加强社保等配套措施,完善相应的人才流动措施,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消除障碍,疏通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的渠道。

(二)加大政策投入,建立就业服务机构

首先,应借鉴俄罗斯的做法,建立各级毕业生就业服务及培训机构。目前,俄罗斯全国有各类职业培训学校3000多所,并设置专项资金,让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接受补充职业教育,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其次,在所有的高校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从学生入学后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各种求职技巧、应聘技能方面的教育,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从而帮助他们形成其过硬的个人基本素质。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

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教师和各级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诸如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就业求职心理,计算机应用、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的法规,还要掌握求职应聘技巧、职业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水平与实际需要差距很大。应该借鉴俄罗斯的做法。通过政府责成具有相关专业的大学对从事高校就业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学历教育。建议教育部和省级主管部门能出台相应的系统培训方案,有计划地对在岗人员和新上岗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切实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

(四)建立大学生就业评价体系

大学生就业评价体系是检验就业政策的目标是否达到,就业政策内容和手段是否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些反馈和评价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借鉴俄罗斯将大学效益评价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的做法。首先,将大学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安置中心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将其作为评价各个学校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同国家拨给高校的经费挂钩。将评估得分较低的高校将被列为低效率和需要进行重组的大学。其次,创建一个独立于教育管理机关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和评价的体系。

参考文献:

[1]魏玉东.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蒋孝明,唐桂娟.俄罗斯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分析[J].华章,2013(08).

[3]毛健.俄罗斯就业促进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劳动,2004(07).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沈阳工程学院创新学术团队项目——中俄大学生就业政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RWTD-130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抽样调查方法应用的科学性与适用性研究,项目编号:L13DTJ007。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魏玉东为通讯作者)

中俄人文 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 一) 中国刑事诉讼审前阶段检察监督概述

我国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活动的全过程依法实行监督。所谓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是指对公安机关, 法院等司法部门行使法定职权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而进行的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 刑事诉讼程序的全过程都由它进行监督, 作为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审判前程序自然就需要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刑事诉讼活动的审前阶段, 即立案和侦查阶段两个阶段。在我们国家,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特殊的职能定位, 检察机关作为监督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同时还作为公诉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 这就使检察机关具有双重职权。刑事诉讼活动的审前阶段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阶段, 这一阶段的结果直接决定着犯罪嫌疑人是否会被提起公诉, 决定着他会接受法律的何种惩罚, 在此阶段加强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对保护人权, 体现司法公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二) 俄罗斯刑事诉讼审前阶段检察监督概述

俄罗斯的检察监督是联邦国家检察机关以俄罗斯联邦的名义实施的, 检查是否准确地遵守俄罗斯联邦宪法, 是否准确地执行俄罗斯联邦现行法律的一种特殊活动。刑事诉讼监督也就是对刑事案件的全过程是否以法律执行所进行的监督。俄罗斯检察制度是从18 世纪开始的, 彼得一世设立了检察机关, 任命总检察长为国家违法案件的诉讼代理人, 从此开启了俄罗斯的检察之路。经过一系列的司法改革, 尤其是在十月革命之后, 列宁领导着一群社会主义活动家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列宁的理论为一般监督理论, 据此理论建立起来的检察制度旨在对法律进行全面监督, 从此以后, 检查制度开始在整个国家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之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了上下一体, 集中管理的独立的领导体制。在刑事诉讼活动中, 检察机关以国家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参与诉讼活动, 造成检察机关权力过于大过被告方, 被告方无法与控诉方平等对抗, 法院也做不到绝对的中立, 这显然不符合俄罗斯所要建立的法治国家的目标。

俄罗斯现行刑事诉讼制度是从苏联解体之后经过几次司法改革逐步建立起来的。俄罗斯的刑事诉讼检察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 比如减少检察院一般性的监督职能等等都促进了俄罗斯的刑事诉讼制度朝着现代文明的法制方向发展。随着辩论原则和诉讼双方平等等基本原则的确立与实施, 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范围逐渐缩小, 在检察长参加刑事案件的庭审过程中, 检察长不再作为法律监督者出席而是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与辩护方进行平等辩论。

二、中俄刑事诉讼审前阶段检察监督比较

( 一) 中国刑事诉讼审前阶段的检察监督

一般刑事诉讼分为立案, 侦查, 审查起诉, 审判和执行五个阶段, 相应地, 检察监督也可以分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 审前阶段则是指立案、侦查两个阶段。

1. 立案监督

立案阶段, 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阶段, 也是是否启动诉讼程序的关键阶段, 对刑事立案程序进行监督是检察机关对整个刑事诉讼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院、法院、海关缉私部门、监狱侦查部门等机关都享有法定立案权, 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检察机关对立案进行监督的范围却远远没有这么广泛, 可以说是过于狭窄, 除了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对其他拥有立案权的机关的立案监督并没有在立法中涉及, 并且对公安机关立案监督的情况也并不全面。

2. 侦查监督

侦查阶段是刑事公诉案件的必经程序, 也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较为基础和独立的诉讼阶段。侦查监督指的是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 依照法律规定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主要监督其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在我国, 检察机关不仅承担着检察监督职能, 同时还承担着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职能, 所以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权不仅针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 还包括对其直接受理的案件侦查活动的监督, 即对自侦案件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对自侦案件的处理全部由检察机关自己掌控, 其他机关无法介入, 从而形成自批自捕, 自侦自诉的现象。

( 二) 俄罗斯刑事诉讼审前阶段检察监督

根据《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的规定, 检察长是被授权以国家的名义, 在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规定的职权范围内,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提起刑事案件, 并对初步调查和预审活动的实施机关执行法律情况实施监督的公职人员。在侦查搜查活动领域里, 检察机关一般通过书面要求、书面指示、异议、申请书、提请书等文件及预先警告等方式对法律执行情况进行检察监督。

在审判前程序中, 检察长对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相应地, 检察长在监督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限, 目的是为了使初步调查和预审活动的实施机关采取法律规定的所有措施, 以捍卫受害人和受害组织的权利和合法权益, 并且采取措施保护个人免受非法的和证据不足的指控, 以及对其权利和自由的限制。在实施刑事追诉活动时, 检察机关可以对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立法划归其职权范围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 同时, 检察长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实施刑事追诉活动。

( 三) 中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之比较

中俄两国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发展到如今都是逐步完善的过程, 俄罗斯刑事诉讼的检察监督相比于我国有所缩小也是由国情决定的。每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法律渊源不同, 所以实行的检察监督的职能和程序有所不同。他们虽然会不完善, 但总归是发展变化的, 是会趋于完善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不同国家的交往愈加密切, 各个国家的检察监督也会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

就立案监督来讲,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立案活动作了专门规定, 监督的主要方式主要是对于公安机关不立案的, 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 并审查其理由成立与否; 检察机关认为该立案而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或者是不该立案而立案的, 检察机关有权向公安机关提出纠正意见。相比于我国, 俄罗斯关于提起刑事案件的决定权统一由检察长行使, 只有经过检察长同意之后, 刑事案件才能被提起。很明显, 我国检察机关对立案的监督属于典型的事后监督, 而俄罗斯在刑事案件提起之前必须经过检察长同意则属于事前监督, 具有提前预防的作用, 比我国的事后监督更有效。

关于侦查监督, 我国侦查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 主要是对专门调查工作是否依法进行实施的监督和对有关的强制措施是否依法进行实施的监督, 这些也都属于事后监督, 这样的监督很难有效避免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 只能在违法行为发生后予以补救。在俄罗斯, 检察机关对侦查阶段各个行为的监督也实现了事前的监督。比如侦查员和调查人员在审前程序中需要采取逮捕、羁押等决定的, 都应当先报经检察长审查, 检察长认为没有问题之后, 再由检察长向法院提出采取这些行动申请, 最后根据法院的决定实施这些行动, 这些决定需先向检察长提出申请, 由检察长批准决定。这实际上赋予了俄罗斯检察长的事前监督权。对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审前阶段, 我认为应该借鉴俄罗斯的提前监督的经验在我国也实行事前监督, 事前监察与事后监督相结合。

摘要:检察机关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越来越被学界重视。本文通过对中俄两国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审前阶段的监督入手, 比较两国检察机关在审前阶段监督的区别, 旨在从中吸取有益经验, 进而对我国刑事诉讼活动的审前阶段检察监督加以完善。

关键词:检察监督,审前阶段,检察长

参考文献

[1] 刘向文译.检察监督[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

[2] 苏日嘎拉图.论刑事立案监督[D].内蒙古大学, 2010.

[3] 周衍东.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 2010.

上一篇:侵权赔偿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祝福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