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设计范文

2023-09-22

超高层住宅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要求、设计体系选型、具体设计内容等方面,探究了堂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的选型及抗震设计。从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现有技术做出了总结,对我国未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和抗震设计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抗震设计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多发,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最基本、最迫切、最长期的攻坚任务。因此,我国的房屋建筑中必须充分考虑其抗震设计,从结构设计体系选型之初便应该充分选择能够提升建筑结构强度、保证房屋质量的设计。因此,本文就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方面进行粗浅探讨,以期为本领域设计建造理论添砖加瓦,从而进一步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同时,在满足抗风、抗震、抗洪等一切自然灾害的同时,还应满足国家对于居住建筑的使用时间规定,除考虑结构稳固性和耐久性以外,还必须满足居住者的舒适性要求。

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原则及要求

1.1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1)保证房屋建筑结构完整性

建筑结构的完整性体现在建筑能够具有较为优秀的承载力、延展性、稳定性,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设计阶段强调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基本原则。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际项目情况,预估危害房屋建筑结构稳定性的易失稳区域,提前在设计阶段进行早期预防,比如使用较为坚固的物料、多层加固等方法。

(2)抗震防线合理性

对于地震高发区,或历史上发生过大震的地理分区,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增设抗震防线,如增设延性框架、剪力墙所构成的框剪结构,其稳定性较一般结构更加稳定,且对于地震频发的地区,针对余震可进行更多层地震防线布设的措施增加结构稳定性,降低经济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3)系统研判筑结构构件之间的耦合关系

分析其强度,区分其强弱水平,对针对地震波的主要耗能构件受地震波影响发生形变后,次要抗震构件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并能展现出一定弹性。

1.2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1) 水平荷载

通常来说,水平荷载承受度对建筑物抗震、防风能力起到关键决定性作用。

根据大量文献分析结果,结合工程实践,弯矩、轴力设计参数是与建筑楼层高度相关。对于高层建筑,经过实践和模拟验证,可认为具有相对稳定的高度荷载,相较于竖向荷载,水平荷载的影响相对较低。在对风荷载进行地震参数模拟时发现,两者之间往往出现一定的变化关系。

(2) 侧向位移。

侧向位移在建筑的稳定性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处于安全数值。理由如下:结合水平荷载的影响,随着建筑层数的升高,侧向位移的数值与之呈现正相关性。因此,对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必须严格控制其侧向位移参数。

(3)轴向变形

轴向变形来源于竖向荷载过大,由于外部不稳定因素,竖向荷载超过房梁受力极限,往往伴随房梁的轴向变形,长时间的轴向变形会影响连续梁弯矩数值,从而进一步影响连续梁中部支座处的负弯矩数值,使之持续降低。对于高层建筑,竖向荷载量趋于稳定,但如果竖向荷载持续超出房梁受力极限,加之遭遇地震影响,竖向荷载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则很难保证房屋的稳定性,建筑构件将无法保持稳固,建筑物很有可能被地震摧毁。

2、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体系选型

2.1选型影响因子

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体系选型,首先应该确定其选型影响因子,具体分为周边环境影响、建筑功能需求、结构材料特性三点,具体如下:

(1)周边环境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之前,设计师必须仔细研判基地周边环境。房屋结构与大地直接相接,因此设计师对周边地质条件应有一定认识,包括浅层的地质参数及周边地形地貌,分别对应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和建筑风貌设计。

(2)建筑功能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建筑的审美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往只注重建筑实用性的设计思路已经跟不上时代。根据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可对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做更为细致的划分,在进行建筑结构体系选型的过程中,应考虑从建筑内部空间功能出发,多样化选型。

(3)建筑材料特性

建筑结构的设计依托于建筑结构材料,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体系选型的过程中,应合理考量建筑材料的特性,充分发挥不同建筑材料的物理特性,结合材料工程,既考虑新材料的优势,又以审慎的态度为结构安全负责,从多方面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新思路。

2.2设计体系分析

(1)竖向承重结构

竖向承重结构一般适用于中、低层,抗裂能级低的建筑中,其对建筑材料的强度、刚度要求较高,承重点较低,需加强建设工程中竖向结构的承重能力控制。竖向承重结构不适用于高层建筑。

(2)水平承重结构

水平承重结构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中,由水平结构强化建筑的重力承载力,具体类型包括:无梁楼盖结构、平板体系和密肋楼盖结构等。

(3)下部结构(基础结构)

下部结构(基础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作为关键的部分,合理的下部结构的选型是上部结构以及造型得以实施的保障,是整个房屋建筑建设安全以及建筑经济效益的前提。因此,对于下部结构的选型应合理分类,具体处理:

①交叉梁基础结构(十字交叉基础结构):交叉梁基础结构适用于地基软弱、柱网荷载不均、需具有空间刚度调整不均匀沉降的案例,一般适用于层数不多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中,计算相对复杂,具体指在柱网的双向布置并于柱位处相交的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②柱下独立基础结构:柱下独立基础结构是指为单个柱子设置且不与其他基础联系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此类结构适用于层数不高且地基土质较好的建设项目中,一般適用于框架结构中。特殊地,对于岩石地基,需要使用地锚以稳固建筑基础。

③片筏基础结构(筏形基础结构):片筏基础结构分为平板式和肋梁式,是一种适用于土质条件比较差(承载力较差)的地基上,为了增加地基土承载力,减小基地压力,提升基础整体性,将墙或柱下基础相连形成一整块版,将建筑物较高的上部荷载负担在此板上的一种满堂式板式基础。这种基础也可以调整不均匀沉降。但此类基础由于基础刚度较差,设计环节需做好裂缝、地下水位、基础沉降变形量的勘察和验算工作,计算筏形基础结构抗浮能力。特殊地,对于富藏地下水的地区,地表浅处持力层厚度较大,承载力较好,为降低成本,减少工期,往往使用片筏基础。

3、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

3.1抗震设计要求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要从建筑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变形时是否能够满足弹性设计要求的角度进行。根据现有文献、建设项目实践积累、模拟计算和实际地震检验,主轴方向的振动是相似的,因此,通过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选择,控制结构周期、振型和位移是满足抗震设计的要点。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应从实际出发,对楼层剪力与质量系数严格选取,使建筑指标特别是建筑高度严格对应相应建筑结构,从选型上符合抗震规范。

3.2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首先应对建筑侧拉力进行考量,从建筑整体布局和结构出发,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防止建筑失稳坍塌。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还应遵循整体合理性原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仅仅满足建筑结构要求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对住房的需要,在结构设计环节应统筹考虑建筑空间的合理性,不能舍本逐末,设计出不舒适的建筑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拥有较高的学术素养,了解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学科的知识并融会贯通。

3.3抗震设计步骤

抗震设计除了考虑建筑结构方面,首先更应了解地震的加速度特点、地震力参数、地震荷载等数据的变化曲线,最后参照具体核算结果和结构自重,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其次应从整体刚度、墙体布置、建筑层数、抗震加固四个方面对建筑结构进行处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刚度,对地震的防护能力较好,可设置构造柱和构造钢筋以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在抗震设计方面则应更多的考虑将建筑内部横墙、纵墙共同布置为承重墙,同时使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易损部位,如在横纵交接处设置构造柱。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许多城市热衷于建造高层、超高层建筑,目前国家以对类似行为做出了规范,限制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这是由于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其稳定性逐步降低,抗震难度直线增加,受地震影响也比普通建筑大得多,建筑倒塌后的影响也更大。因此对建筑层数做出限制,建立审批制度是对建筑抗震的制度保障。

目前较为成熟和普遍使用的抗震加固方式为结构阻尼,在满足企业控制成本的要求下,尽量在关键部位增加结构阻尼的设置数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结构整体阻尼,降低各个方向下的地震波影响,从而在地震情况下保证建筑的整体完整性。

结语:

目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豆腐渣工程”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并且高强度环保材料的推陈出新,为未来建筑构造技术的革新积累着基础技术。设计师在现有材料、技术规范的指导下,应统筹好业主和社会间的关系,既为业主负责考虑经济效益做足空间,也担负起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在设计师负责制的社会背景下做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从选型开始,做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抗震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沈玮.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J].装饰装修天地,2020(第1期):188.

[2]王菁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20(第2期):182.

[3]臧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8(第2期):172.

[4]张翀.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J].四川建材,2016(第6期):44-45.

[5]范晓南.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J].门窗,2019(第9期):116-117.

作者简介:

邓超(1981-),男,高级工程師,硕士,湖南宁乡人,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超高层住宅设计范文第2篇

摘要:消防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与消防给排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消防给排水对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具有决定性作用。给排水设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较强,设计人员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完善给排水设计,确定设计要点,以保障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

當前,给排水设计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诸多地区均将超高层建筑工程作为重点。但是该类型建筑若出现火灾,则可能对建筑内部人员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给排水与消防设计就尤为关键。超高层建筑在给排水稳定运营的条件下,方可保障建筑安全性,因此务必切实做好此项设计工作。

1优化消防设计与给排水设计的必要性

消防设计与给排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建筑规模的增加,内部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涵盖电气设施逐渐增多,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消防与给排水系统作为处理火灾的重要内容,其设计水平将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消防与给排水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启动,采取水源喷洒等方式加快火灾扑灭速度。

现今,虽然国家有明确的政策要求合理规划高层建筑消防及给排水系统,但在实际落实中,仍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各配套设施存在不齐全的情况,无法满足消防供水需求,火灾事故发生时无法快速处理,加剧了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1]。为此,有必要加大对消防和给排水设计的重视力度,合理规划作业内容,选择科学的技术及设备设施,保障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2某超高层建筑给排水与消防设计要点

2.1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为典型的综合公共建筑,总面积为25万m2,主要由高档办公、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和游乐设施组成,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下共有6层。其中6层为人防,2~5层为地下车库,地上1~7层为裙房,北楼中的避难层分别为7层、22层和38层,办公室则集中于8~34层,35层以上则为酒店层。下面将对排水及消防设计展开分析说明。

2.2给排水设计

市政给排水管网中选用了DN250给水管进行设置,供水压力控制在0.35兆帕左右。管道到达红线位置后便可设置水表。生活给水系统在设计中,地下室及1层结构采用的是市政供水压力,北楼及其他楼层则将供水系统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设置供水系统,这四个部分分别为:2~6层、7~17层,18~33层,34~53层,大部分区域均使用低位水箱-水泵和高位水箱的联合供水模式,只有1区使用变频供水模式。此外,按照现行的规定,静压不得超过0.35MPa,且需结合规范标准科学设置减压阀。在冷却塔补水系统设置中,生活消防泵房中选择了变频泵来保证水源供应的合理性,设计流量控制在每小时50立方米,高度在60米左右。

2.3生活排水设计

以污废水分流排水的方式促进生活废水排放,经过科学处理让其通过市政污水管网快速排出。在设计过程中,采用通气立管加强排水效果,洗衣房与锅炉等区域内的排水要设置降温池。

设计雨水系统时,应以虹吸式排水系统排除裙房屋面的雨水,同时,其要满足50年持续排水的要求。主屋面则以重力流排水方式,在规划过程中,重点考量溢流问题,以保证设计出符合50年雨水排水要求系统。

2.4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工程依据一类超高层建筑(>150m)消防给水设计要求展开设计,消防初期水量为100m3,主要储于该工程北楼屋面的消防水箱之中。地下室消防水池中需储存3小时室内消火栓用水和1小时喷淋用水和大空间自动水灭火装置,共850立方米。结合本建筑特征可知,室内、室外的消防给水量均要控制在每秒40升左右,其中室外消防给水要求在红线范围内设置成环形结构,消火栓则要在消防车道周边合理布置,做到科学保护。保护半径控制在150m以内,间距控制在120m以内,室内消防水泵接合器在40m内设有室外消火栓。

建筑室内消防系统主要应用临时高压制,按照竖向划分可将其分成低区和高区。前者主要集中于-6层~21层,后者主要集中于22层~54层,且每个区域均需设置一套完善的消火栓加压水泵,按照一用一备的原则加以处理[2]。超压位置按照规定要求设稳压消火栓。低区设置消防水池,高区在38层避难层位置设置有效容积为60m3的消防转输水箱。

2.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地下室与主楼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楼的风险等级为中危险I级,作用面积在160平方米,一层内要设置大空间自动喷灭火装置,将用水量控制在每秒10升左右,而地下室空间内是以泡沫、水喷淋系统为主,作用面积为465m2,拟定喷淋水量为100L/s。在喷淋系统规划中,可按照竖向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低区在-3~28层,高区在29~54层。两个区域内分别设置喷淋加压水泵,改进供水质量。

在地下二层安装消防蓄水池,维持水源供应质量,高区内设置传输水箱,保证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水源供应的持续性和快速性。泡沫喷淋系统安装在地下车库区域内,地下一层及以上部分则按照要求安装自动喷水系统。消防泵房中由喷淋泵提供喷淋水管,报警阀之间按照规定要求设置湿样报警阀。且依照规定对水箱内的稳压和消防设备实行规划处理。在地下车库夹层区间内,安装自动灭火系统,注重电动阀和排气阀的科学设置,维护区域内的安全性。同时喷头温度应控制在68摄氏度左右,厨房温度控制在93摄氏度以内。对于房间喷淋系统的规划,多数情况下会采用直立型闭式玻璃球喷头,减水盘与顶板距离可控制在75~150毫米之间。客房及办公空间一般会选择边墙型闭式喷头。室外设置地上式水泵接合器,并与自动喷水泵出水管紧密连接,设置区分不同系统的标志。

2.6管材的科学选择

给水管、冷热水管材料均要以内衬不锈钢负荷钢管为主,连接过程中,管径在DN100以内以丝扣连接,管径在DN100以上的以卡箍连接。这里以铜管焊接为热水管道的上佳之选。管件与管材的材料要相同,公称压力控制在2兆帕以上。

2)排水管道

排水管道需选择柔性接口铸铁管,以法兰承插A型接口的方式连接,管材与管件间要保证协调配套。在立管底部位置上,需设置支撑结构,如果存在潜水排污泵,做好塑钢管的设置,且在水泵出口位置安装橡胶夹布软管,增强管道防渗漏效果。虹吸雨水管的管材和管件均以高密度聚乙烯管黏结为主,管材也应通过满水试验,以此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管道的公称压力设置为1MPa,承受压力需在0.07MPa以上。

3)消防给水管道

消火栓及喷淋给水管道主要应用热浸镀锌无缝钢管,管径小于等于50mm的热浸镀锌无缝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50mm的热浸镀锌无缝钢管可利用法兰和卡箍进行有效连接。沟槽式卡箍、阀门及拆卸部分要使用法兰连接,将管道公称压力控制在2.5兆帕。

2.7管线综合

超高層住宅建筑机电管线的复杂性强,在运行的过程中易于产生专业管线间的矛盾和冲突问题,在后期的建设和施工中易出现返工问题。为此,各专业要提前开展管线综合设计工作。传统平面设计专业图纸相对分散,且协调的过程中需要完成大量工作,修改图纸十分繁琐。为此,该项目应用BIM技术组织开展管线综合。

利用BIM技术能够三维仿真模拟各系统管线的标高、位置和大小,合理调整可能出现碰撞问题的管线,从而保证管道走向与安装高度满足工程要求,最大限度地规避后期施工的拆改环节,一方面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也可减少材料消耗与浪费。该项目当中的管道穿梁现象较为明显,可显著提升套管预埋质量,也可降低二次开洞的可能性,切实保障结构安全。

3结束语

现阶段,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超高层建筑明显增多,工程质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给排水和消防设计占据重要位置,给排水设计对建筑性能具有深远影响,且消防设计水平也关乎着建筑安全性。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技术的应用要点,引入BIM技术,以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赵云.高层建筑项目建设中的给排水消防设计[J].建筑与预算.2021(07):56-58

[2]林兴铨.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设计分析——以国家地球空间信息福州产业化基地为例[J].江西建材.2020(12):72-73

[3]张亮.成都某超高层建筑给排水与消防设计要点探讨[J].给水排水,2019,v.55;No.453(01):78-81.

超高层住宅设计范文第3篇

及对策建议思考

在当今形势下,发挥人才作用迫在眉睫。高层次人才培养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加之目前高层次人才环境仍处在混沌停滞状态,怎么能有效做到“引进来”“留下来”就成为重中之重。而文章就从人才的引进、培养等方面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工作中的发挥。

人才是强国兴邦之基,要秉持民族强盛、国家兴旺,就要聚天下英才以用之。医院之间的竞争力究其根源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与那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相比,我们医院面临财政基础薄弱且实力一般的问题,也就给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带来了困难。因此,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文章要探讨的问题。通过确定医院中期乃至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并在思政工作上研究高层次人才实践中的应用以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使医院成为人才的“聚宝盆”,为医院更好更强发展集聚力量。

一、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

(一)高层次人才短缺且流失严重

作为医院,人才结构最优化应呈现“金字塔”型,最底部最多为初级职称及未聘人员,中间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最顶层为高层次人才。但目前大多数状况是顶层断层,人才严重短缺并且易流失。造成结构破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才的归属感弱,对环境及预期值不符,空间发展受阻,受重用程度与预想不匹配,因此导致很多离职现象;其次,专业技术人才对薪酬往往预期比较高,医学人才本身培养成本不低,时间与金钱效益都很高,达不到心理设想则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第三,招聘门槛高,加上招聘时间滞后和招聘机制固化,易让人才已经有所选择而错失。

(二)缺乏良好人才引进与薪酬激励体系

公立医院在人才引进与薪酬激励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我们医院正处于发展期,基础及财政职称处于薄弱状态,因此薪酬待遇很难符合人才的预期目标。由于很多人才刚进入一个新平台,会出现短期不适应状况,导致短期内没有作为,带来不了效益,而报酬又需要跟上,因此增加了医院额外的负担。同时医院的考核体系及标准设定也易出现不合理之处,使得人才的积极性和才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三)引进人才不够科学,发展易滞后

信息的不对称及筛选方式单一,导致高层次人才的选择仍处于表面,医院更注重学历、职称以及履历情况、工作经历等,而缺乏相应专业技能的考核使得真实业务水平无法展示。此外医院缺乏引进人才的梯度,应建立合理的岗位需求与梯度阶梯,方便引进人才,减缩引进步骤,更好更快将人才引入到医院这一发展平台中来。

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稳定

医院应当根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择高层次人才,并且对于医院需要的人才进行有效甄别,从根源上维持人才队伍建设。

(一)实行梯度选拔机制,达成有效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的良性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在最大程度上营造宽松良好氛围对于人才至关重要。而选拔机制不止在于优化人才队伍,更应分年龄、分层次进行人才引进的创新,在选拔上大胆用人,开发创造力、积极力,并面向全社会去推进选拔。

(二)创新培养机制,提升医学创新人才创新能力

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创新人才与国际接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诚邀特聘专家、合作育才,与国外著名医学机构及医院长期交流合作,以激发高层次人才接触新鲜资源、打开合作长路,全面提升素质,并学习先进理念与医学技术,把专业精髓专业知识“引进来”,提高整體高层次发展水平。

申请重大科研项目,提升医学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应通过各项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帮助,充分发挥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的创新能力,大力申请课题、科研项目,使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得以发展锻炼与提高。

推行岗位竞聘破格选拔,增加创新人才投入时间。可通过设置岗位晋升渠道,破格选拔优秀人才,经过岗位设置、个人申报、公开答辩、民主测评、专家评议等程序产生竞选对象,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实力的人才,并以此创造出浓烈氛围,提高人才的主动性、创新性。

(三)落实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人才良好氛围

以积极的人文氛围来激励人才。学习型人文环境在医院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医院整体都呈现上进蓬勃、朝气争取的状态才能使医院往更好的走向发展。而人才在这种氛围下会产生自豪感、争创感,对医院的长期发展大有裨益。

以公正公开的奖励来激励人才。可专门分拨出基金,分类别对有重大医疗成果、科技创新、项目引进的人才给予奖励;并可按比例配备部分研究基金供申请课题经费投入,对突出表现者给予物质奖励,而对于经常性出现失误过错的科室和个人,采取扣罚部分奖金及补贴的方式。并坚持从细从精具体化评分细则,具体化到专业技术能力、满意服务度、论文、课题、专利、著作等奖励标准,整个过程中注重公开、公正、透明,并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思政工作在高层次人才实践中的应用

(一)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精神激励挂钩

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激励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需求偏低,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上讲,精神激励也至关重要。而在薪酬待遇公平的情况下,精神激励作用就凸显出来,应该从职称晋升、出国深造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才有所侧重,让人才参与更多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工作。领导、同事之间的互相关怀以及信赖也能全方位激发高层次的自主性。根据高级医学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选择适当的激励政策,方式和强度力求科学、实际、合理、中等。例如可以选择综合医院的一些高级人才的访谈,并结合文献综述、政策研究等方式将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激励挂钩。高级医学人才有以下需求。一是引入需求,例如慷慨的待遇和条件,政策支持和倾斜;第二是培训需求,例如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教学能力的发展;第三是对环境的需求,例如良好的学术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等。

(二)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与管理合作联系

我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每年都有研究生在我院培养,并由专业医学人才担任教师任务,除此之外,我院也积极采取各种形式,与其他医院的不同层次的人才交流并合作,并召开各种学术交流会议,让各界医学人才参与其中,在互相合作中增进交流,确保医院水平达到比较前沿的地位。高层次人才培养离不开学科的育人环境,没有一流的学科,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在科研活动中,医院应注重把握主攻方向,围绕研究热点,在组织申报及院内设立项目时向优秀青年人才倾斜,让高层次人才在充分参与科研活动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高层次人才工作应与精神文化、人才培养相关联

超高层住宅设计范文第4篇

(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州公司) 摘 要:

高层建筑项 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少投资金,但是,由于设计变量、约束条件、计 算量过于庞大的原因,高层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并未有效的展开。分析了高层建筑结构和工程优化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了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利用满应力设计法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的可行性。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 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城市和工商业发展的结果,而 建筑技术的进步,轻质高强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 电气化、计算机在建筑中的应用,又为高层建筑的发 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一) 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一,钢筋混凝土材料重新得到重视。20世纪 9O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原来从高层钢结构起步 的国家开始大力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 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位移小、 舒适度佳、耐腐蚀 、耐高温、耐火、维护方便等优点。

此外,即使是在美、日等钢铁工业发达的国家,钢筋 混凝土造价还是低于钢结构。特别是 20~40层区 间的住宅,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框架一剪力墙 结构。我国的高层建筑中,绝大部分为钢筋混凝土 现浇结构,只有少数采用了钢结构。轻混凝土、高强 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型钢混凝土等理论技术已经成 熟 ,而非金属配筋、新型预应力钢棒等混凝土增强材 料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重新崛 起提供了条件。

第二,组合结构的高层建筑发展迅速。采用组 合结构可建造比混凝土结构更高的建筑,不但具有 优异的静、动力工作性能,而且能大量节约钢材、降 低工程造价和加快施工进度。在不同的情况下,可 以取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科技含量也较高, 对环境污染也较少,已广泛应用于冶金、造船、电力、 交通等部门的建筑中,并以迅猛的势头进入了桥梁

工程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在强震国家 日本 ,组 合结构高层建筑发展迅速,钢筋混凝土组合柱应用 广泛。由于钢管内混凝土处于三轴受压状态,能提高承载力,从而可节约钢材。而香港的中国银行采 用巨形组合柱的建筑设计方法,获得了十分可观的 经济效益。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以及构造和施工 技术上的改进,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可望进一步扩大。

第三,新型结构形式的应用不断增加。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和框架一剪力墙(支撑)体系是高层建筑的传统结构体系。筒体结构出现于 2O世纪 6O 年代,它的问世对高层建筑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根 据筒体的不同组成方式,分为框筒体系、筒中筒体系 和多束筒体系3种类型。筒体最主要的受力特点是 它的空间受力性能。无论哪一种筒体 ,在水平力作 用下都可以看成固定于基础上的箱形

悬臂构件 ,它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并 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因此,该种体系广泛应用于 多功能、多用途、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中。而 2O世纪 8O年代发展起来的巨形结构(巨形桁架、巨形框架)、应力蒙皮结构、隔震结构等也都已经开始了广 泛 的应用 。

第四,智能建筑的发展异军突起。现代建筑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促成了智能建筑的产生,在高层建筑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智能建筑是建筑、装备、服务和经营四要素各 自优化、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 ,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的建筑物。智能建筑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

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 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的构成至少必须具备三大系统:设备管理 自动化系统、通讯网络系统、办公 自动化系统,并以此应用现代 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空间。

(二)工程优化设计理论的发展

第一,工程设计软科学的发展。实际上,人们在处理事物时都会遇到硬、软两种因素。硬因素就是有实体的物质系统中的一些因素;软因素就是精神意识系统中的一些因素。软科学和硬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不应该也不可能给出截然划分的界限。目前的工程设计主要侧重于力学分析,具有硬科学的性质。力学分析只是荷载决定后计算结构力学反应

的一种手段,是工程设计所使用的工具之一。在工程设计中,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很多运筹、决策和规划的工作,这些工作具有软科学的特点。所以,工程设计应该是硬科学和软科学的结合 ,这就需要建立全面的、崭新的工程设计理论。在土建工程设计的前期,有许多重大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的决策,包括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程项 目的总体规划及功能优化、结构的造型、结构设防水平的决策等。所有这些前期的决策工作,其影响都远大于目前的以结构计算为主的优化设计工作。

第二,工程项目功能优化的发展。在经过可行性论证决定了工程项 目的任务、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分期等重大问题之后,就需要考虑工程建设的总体布局及规划,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决策,直接影响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运行的功能和对环境的美学效应。在优化整个工程项 目的功能时,可以利用价值工程的某些概念和手段来改善现有的方法。价值工程是一门软科学,依靠集体智慧有组织地研究系统的功能,揭示系统中的必要功能与总成本间的最佳匹配。价值工程的基本观点是对产品及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功能分析,在很多情况下,这样做都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类制造任何产品,实际上是为了使用该产品的功能,例如,兴建电视塔、水塔等高耸构筑物是为了求得一个工作高度,兴建房屋是为了提供一个工作、生活和娱乐的空间,兴建桥梁是为了求得一个跨越的媒介,兴建雕塑是为了美学享受或某种纪念。在进行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时,从功能出发,可以开拓视野,减少习惯的束缚。

第三,工程结构系统全局优化的发展。各个结构独立优化和拼凑而成的工程系统并不一定优化 ,只有当工程系统中各个结构之间不存在任何横向约束时,各结构的独立优化才形成工程系统的优化。只有从大系统全局进行优化,才能真正收到优化的效果。近些年,在解决抗灾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的实用化问题上,研究者以设防烈度 ,d作为优化参数,并且比较容易和切实地将结构造价 c(,d)和损

失期望 (,d)表为结构设计方案 (,d)的函数,原因在于

现行规范将抗灾结构的失效简化为单失效模式 ,并地震烈度度量结构抗力和地震的作用,这就使结 的优化得到了极大的简化。此外,现行规范得 以 理地提出了三级失效准则。结合这两个举措 ,就 成了国内外所共识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 倒”的设计原则。

第四,工程项 目全寿命优化的发展。以往的优 设计理论针对的都是具体的结构,而在工程实际中,一般都是整个工程大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其由 多子系统或者结构组成,具有高维数、多目标、变量种类多、约束耦合复杂等难点,故其子系统的独立优化并不能带来整个大系统的优化方法。实际的工程系统优化模型往往预先不知道,需要通过子系统或者结构的具体优化模型来构造大系统的全局优化模型。工程的全系统全寿命优化就是考虑了工程系统中的动态可靠度与模糊因素,在各个阶段的优化中都应该以工程项 目的全局作为优化对象,而各个单元的优化必须在总体全局优化的指导下进行。这是一个从工程项目可行性开始,直至工程设施报废全过程的优化体系,优化 目标不仅包括近期的投资和效益,还包括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后者包括服役期间使用单位企事业运营的直接经济效益的期望值和遇到灾害时工程失效带来的损失的期望值。

(三)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结构优化的应用远远落后于理论进展 ,特别是高层建筑土木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应用还不普遍。其主要原因有 :

第一,只重视结构尺寸的优化,即在给定结构的几何形状、拓扑和材料的情况下,求出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构件截面,而忽视结构整体的优化。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形状优化比尺寸优化更有意义。单纯的尺寸优化无法接近最优的结果,因此,也就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设计人员较普遍地认为,结构设计只要结构方案和布置合理,上部结构又有 比较成熟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构件截面只要通过计算结果满足规范即可,认为上部结构相对下部结构,即地基基础部分 ,特别是软土地基的意义不大,因此对上部结构截面的优化所能达到的经济效益未予以充分的重视。

第二,优化的目标还不能完全符合工程的需要。 由于实际结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存在设计变量多、 约束条件多、受建筑功能限制较大等难点 ,多种因素 甚至不确定性因素使得 目标函数在建立后只能得到 相对最优解。而且,目前尚没有实用的高层建筑优 化分析软件,而应用现有的各种计算机分析软件进 行截面优化并不是简单的几次尝试就能达到效果 的,因此 ,无论是机时,还是设计进度,都较难允许实 施这种优化方法。很多高层建筑设计项目,结构方案和布置还是比较合理的,其构件截面也是同类型结构中常用的尺寸,但是计算分析后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为了改善这种受力状况,增大构件截面却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反而增加了材料耗量。第三,离散变量优化问题。建筑物尺寸以及钢筋、型钢规格型号等都不是连续变化的,因此,传统的优化方法,如各种梯度算法、对偶算法等解析算法

均无法胜任。而且,由于问题的规模较大,随之带来的计算量急剧增加的“组合爆炸”问题也会使计算量急剧增加。

(四)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

对高层建筑结构方案进行优化采用何种方法,首先应分析这一问题的目标函数、目标函数中的各种变量,这些变量之间的各种数学解析关系以及与各种变量

有关的约束条件,在分析的基础上是采用间接优化还是直接优化方法来确定。高层建筑结构方案优化的目标就是材料耗量,材料耗量决定于构件的截面尺寸大小,截面尺寸必须满足通过力学分析得到各构件内力后的强度计算及位移变形等条件。因此,目标函数很难用明确的数学解析式来表达 ,不能用数学上求极小值的方法,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间接优化方法来优化。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优化只能采用直接优化法来解决,即给目标函数中变量以已知值 ,经过试算使其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求得其目标值 ,并找出使 目标值逐步变小而趋向最佳值的路线或方向,以达到目标函数的最优值。因此,可以采用满应力法进行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满应力设计法是在桁架等杆系结构的设计中发展起来的,是结构优化中最简单、最易为工程人员理解的一种准则法。所谓满应力是指结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应力达到所用材料的容许应力,此时材料的强度得到充分利用,构件截面面积将是最小,故可作为桁架最轻设计或体积最小设计的一个准则。满应力设计法是结构在规定材料和几何形状的条件下,按照满应力准则的要求,修改构件的截面尺寸,使每一构件至少在一种工况下达到或接近其容许应力限值的化算法。如果结构除了应力约束外还有界限约束,则要求每一构件应力约束和界限约束中至少有一个达到临界值。

利用满应力设计法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要根据常规做法和经验确定结构构件的初始截面尺寸,并按构件分类分别建立柱、墙、梁可供选择截面尺寸的数据库;其次,要对结构构件进行力学分析,算出各工况下结构的位移力,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再次,要根据计算结果,对构件截面尺寸进行调整,在满足位移条件的前提下,尽量充分发挥构件材料的性能,即按规范计算使其接近满应力状态,但截面选择应在指定的数据库中进行,并统计截面需修改的个数;然后 ,根据修改截面的数量、性质,由人工干预决定或指定一个限值自动决定是否重新计算,即返回到第二步计算,如此循环反复,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最后,输出最后优化的构件截面尺寸及计算结果。按以上步骤,可编制完整的高层建筑结构优化分析软件,但在软件研制中,如何尽量减少内存、加快运算速度, 需做大量工作,才能使之达到较为实用的程度。当前 ,在无成熟的优化分析软件的情况下,应用现有的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软件,采用人工分析调整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反复运算,也可达到优化效果,但费工费时,较难满足设计进度要求,而且对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有较高的分析判别能力,当结构布置较复杂时,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时甚至无法将优化工作进行下去,因此,人工方法只是 目前一个暂时性 的过渡办法。

参 考 文 献:

[1] 沈蒲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周坚.高层建筑结构力学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高立人,方鄂华,钱稼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M].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吕西林.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M].上海:同济大 学出版社,2005.

[5] 姜忻良.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出版社。2004.

[6] 彭 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理[M].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 版社,2004.

[7]王全凤.高层建筑结构优化、动力和稳定的实用计算[M].

超高层住宅设计范文第5篇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设施数量以及种类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高层建筑设施的结构设计层面上,对其所设定的结构设计要求也越发的严苛起来。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要求与建筑需求,合理运用抗震设计方法,以提高建筑混凝土抗震性,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的使用要求。同时提高高层建筑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降低坍塌事故发生概率,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探究,找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抗震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1导言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很多新兴的中小型城市中,都已经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且高层建筑更是成为了城市的主体建筑类型。但是目前,我国地震等意外灾害频发,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变得愈发的重要,建筑从业单位的设计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抗震结构的设计,以此来提升该建筑结构体系的安全性以及可靠程度。不断的优化抗震结构的设计方案,确定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以及施工要求,提升其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2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破坏形式分析

2.1剪切破坏

剪切裂缝是在振动过程当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物受到剪切力的作用,导致发生剪切破坏。这一过程的发展会出现四个阶段:①当弯矩的强度达到足够大的条件时结构物开始开裂;②接下来截面将出现水平弯曲的裂缝;③用于力的作用不断增大时,裂缝也会越来越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斜方向的剪切裂缝;④箍筋的屈服使得剪刀裂缝不断增大,剪切破坏随之发生。

2.2弯曲破坏

弯曲破坏是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在受到水平地震荷载的作用下,由于力的作用较大,使得混凝土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外部保护层出现混凝土脱落的现象,结构整体失去相对应的承载能力。整个过程中由于力的不断发生,导致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出现水平弯曲的裂缝,随着荷载强度的不断增加,受拉一侧的纵向钢筋慢慢达到屈服强度,随着变形量的不断加大,混凝土保护层脱落范围会不断扩大,最终由于钢筋受压不断增大导致混凝土崩裂。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问题

我国发展高层建筑的历史并不长,同时在抗震方面也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因此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尽管充分借鉴了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然而先进理念在与我国实际状况相结合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

由于我国发展高层建筑较晚,并且对于地震的认识也不够完善,尤其在地震的预测和防治方面上缺乏足够的研究理论,这导致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抗震设计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一方面,国外理论与方法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符合,另一方面我国本土化理论上不够完善,这就导致抗震设计很难真正融入完美的防震理念。

3.2与实际状况的结合度不够

设计者重视相关固定参数,而忽视了实际状况,最终抗震设计变成了抗震计算,变成了力学参数的推演。事实上,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相关的因素很多,建筑所处的环境、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味的注重力学参数,必然导致最终设计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满足建筑的抗震需求,或造成成本的极大浪费。

3.3缺乏相关研究

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对地震破坏建筑的原理、机制和顺序缺乏深入研究,所以抗震设计无法达到满足主体设计要求的同时兼顾抗震细节,对于设计原则的运用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也导致抗震设计过于程序化。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相关研究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需做到以下几点,即:

首先,需对建设位置进行科学的选定。相关工作人员经过对高层建筑当地的地震灾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建设位置往往会给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为此,在建筑高层混凝土建设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科学的进行选定建设位置,将高层混凝土建筑周围的地质条件与地形地貌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虑。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建设位置不仅需要远离石油储存场所、变电站,同时还需要远离火电厂等一些地方,从而有效的避免产生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另外,高层混凝土建筑的建设位置还不能在山坡、丘陵等位置上,其原因在于这些位置的抗震能力比较低,无法保障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

其次,对于结构设计方案需要适当的改进。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方案,必须要确保能够达到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能力方面的要求,其主体结构必须确保能够调整与适应建筑结构的空间变形,同时在强大结构延伸作用影响之下,确保其能够自动的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之下,这便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将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主体变形的不利影响有效消除,从而保证高层混凝土结构能够更加的牢固与稳定。在将地震作用力给高层混凝土结构带来的不同程序影响评定之后,必须科学合理的对其内部进行布局,从而最大限度的协调与控制高层混凝土建筑結构中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达到有效提升高层建筑抗震能力的目标。

最后,对于扭转效应进行严格控制。在地震的作用下,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扭转作用、竖向作用与水平作用等,而受到这些作用的综合影响,往往会对高层建筑产生一定的破坏力,甚至会引发房屋建筑物出现倒塌与地裂等方面的问题。地震发生期间,往往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同时存在着随机性,为此在设计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全面的考虑来自地震的作用力,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确保混凝土建筑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

5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有了极为显著的提升,高层建筑施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内容,在设计工作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要实时的看开展实地勘察工作,了解当地的施工状况,并对其地质环境进行补充性的分析,不断的优化其抗震结构的性能,提升其结构的抗震能力,全方位的分析该施工地段的地质条件,使用较为合理施工方式,切实的保障人们的人身以及财产的安全,总结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经验,为日后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魏志立.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10).

[2]李鸥.浅议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J].价值工程,2015(09).

[3]袁贝贝.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究[J].四川水泥,2016(03).

[4]孙小华,余军.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析[J].城市建筑,2013(10).

(作者单位:河北加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超高层住宅设计范文第6篇

鸿 基 都 市 花 园 二 期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一、概况及工作要求:

1、 概况:本工程名称为“XXX”,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北京路、枣山路与威清路合围地段,由“贵州鸿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开发,总用地面积为46879m2,总建筑面积为XXXXm2。

2、工作要求:

2.1 由于工作合作需要,乙方应在不同阶段及时提供相关专业的CAD成图,以备我公司查阅、及时跟进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

2.2 应在各专业设计说明中,明确本项目的建筑工程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防火设计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人防工程防护等级、屋面防水等级、地下室防水等级。抗震设防烈度等等。 2.3 在设计施工图文件交付后,应有一套反映建筑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CAD格式建筑图,如住宅的套型和套数(包括每套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阳台建筑面积。房间的使用面积可在平面图中标注),此经济指标不用考虑其它配套公建,仅计算住宅楼部分。并计算车库的停车泊位数等。

二、总图设计条件及要求:(含建筑、结构、水、电、暖各专业)

1、 由市供电局以电缆直埋方式提供两路10KV环网电源至本项目东区、西区配电房。中区与西区合用配电房。电缆进入方向为

2、 应在合理位置考虑垃圾收集站、煤气调压站。

3、 小区人防集中考虑设于东区一层地下室。

. 第 1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4、 应结合地形处理好场地与外部道路的高差,以及地块内部场地排水问题。4.1 小区内部道路与外部道路接口处必须保证内部道路一侧至少4m范围

内高于外部道路路沿标高,且坡度不应小于1%;

4.2 必须处理好场地与建筑内部的高差,建筑周围场地不应有积水,排水通畅。

5、 应有水专业总图设计,且应考虑小区内雨水管网系统。场地内必须的设备管道及化粪池等应尽量隐蔽,且应注意安全问题。

6、 应有电气专业总图设计。应提供整个小区配电总图,估算小区环境照明负荷,并预留足够容量。

住宅用电高压部分考虑用室外箱变,后期方案阶段总图设计应提出需要的准确的室外箱变场地位置及尺寸、室内配电房位置尺寸。场地内的室外箱变应尽量布置于负荷中心、且使商业受影响最小的室外区域;室内配电房也应注意布置于使商业受影响最小的室内区域(尽量避免布置于一层临街处)。上述设备及设备用房确定位置时应经本公司研发中心认可,无特殊原因不得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随意改动。

7、 小区凡有地形高差需设计挡土墙或高度3m以上堡坎的部位,均应设计出图(或选择图集)。但可根据施工现场需要分阶段出图。

8、 按现行《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应有小区无障碍设计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二者可分两步实施出图:

1) 因要通过设计质监,报送土建施工图时先做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2) 待环境绿化设计方案成熟,配合园林设计单位再做小区无障碍设计。

三、建筑专业设计要求及注意要点:

1、平面设计要求:

1.1 由于立面方案设计时不可能考虑得面面俱到,故在施工图设计时应把

. 第 2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立面方案设计时未深度考虑的问题,以及不符合有关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方面的问题均要解决。但应以尽量保持原方案立面设计为原则。 1.2 与外墙立面有关的门窗平面形式及尺寸,提请注意平、立面应对应一致,并应尽量考虑保持原方案立面设计风格,以及考虑隐蔽空调室外机位(每户的客厅、主卧外墙必须考虑),其空间尺寸不小于宽x高x深为1100 x1200x600;其余次卧及书房等根据具体情况,有条件考虑隐蔽空调室外机位的均应予考虑)

1.3 水、电、暖各专业应提前参与建筑方案设计,与建筑有关的部分(如设备用房、管道井等)须在建筑平面方案中绘出并经本公司研发中心认可,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改动,具体要求如下:

1) 住宅部分:前期方案阶段应考虑足够的设备、管道井布置空间,后期方案阶段应精确计算需要的各类设备、管道井尺寸,安排合理的位置:包括疏散楼梯间前室的消防栓、消防立管,楼梯间内消防栓(不能影响疏散宽度),水、电管道井,垃圾收集间,正压送风道等。(为避免因设备专业到后期施工图阶段才进入整体设计带来的、因各类设备、管道井尺寸前期考虑不够,而导致后期尺寸调整,进而使楼梯间和户型尺寸受到影响)

2) 非住宅部分:方案阶段应计算需要的各类设备用房、管道井、消防水池的大概尺寸(与施工图阶段误差应不超过±10%为准),安排其合理的位置(且应注意布置于使商业受影响最小的区域),充分考虑各专业的协调。

1.4 住宅楼跃层室内楼梯应有详细尺寸标注。

1.5 消防控制室的设置原则:在考虑符合各类规范规定的同时,应考虑尽量布置于商业受到影响最小的区域。

. 第 3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2、厨、卫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厨、卫布置应尽量满足方案设计时已通过的布置格局,且煤气灶不应布置在窗口,变压式排风道应尽量布置在靠窗墙角,且应短边向灶,并在图中注明长短向尺寸。

2.2 若因特别原因必须更改原厨、卫布置方案设计,须经我公司研究发展中心书面签字认可。

2.3 卫生间均采用降结构板500mm设计,在主污水管板面处留下水口,卫生间洁具均可由住户自由组合摆放。

2.4 厨房、阳台的楼、地面结构板均较同层楼、地面结构板降50mm。避免只考虑利用建筑后期装修的50mm装修厚度调节,而产生同材装修反水问题。

2.5 住宅部分卫生间及厨房内隔墙均为120厚机制页岩砖。

3、立面设计要求:

3.1 各个方向的立面应绘齐全。方案阶段未作的次要立面,在施工图设计中也应精心设计,且应考虑延续原已定的立面风格及用材。凡一般视线可视部分,均应精心设计立面;凡不同功能、配套部分入口、门头立面,均应着重设计(包括会所、售楼部、沿街商业等等)。内部院落或看不到的局部立面,可在相关剖面图上表示,若剖面图未能表示完全时,则需单独绘出。

3.2 在施工图立面设计中,属于建筑造型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须绘制大样并能直接指导施工,不得仅用简单文字表示,须表达出该部分的具体尺寸、材料、与主体结构连接大样等。

3.3 外墙装饰材料及颜色详已提供的方案各立面设计图,并附规划已通过的外观透视图,未尽之处应统一协调考虑。在立面施工图设计中,应

. 第 4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指明装饰用料的建议型号、尺寸、颜色、分格缝分格尺寸、缝尺寸,以及必要的构造节点、详图索引。 1) 住宅部分外墙装饰材料考虑: a) 住宅部分一至二层外墙:xxx b) 住宅部分三层以上外墙:xxx c) 阳台:xxx d) 立面门窗选材:凡外墙面均选用深兰灰色铝合金白玻门窗。xxx 2) 地面以上裙房部分外墙装饰材料考虑:xxx 3) 靠威清路侧半地下室外墙装饰材料考虑:xxx 3.4 每户的客厅、主卧外墙应考虑隐蔽空调室外机位,其空间尺寸宽x高x深不小于1100x1200x600,并应结合建筑外观造型和美观因素考虑;其余次卧及书房等根据具体情况,有条件考虑隐蔽空调室外机位的均给予考虑。空调冷凝水排放用DN50管或借用屋面排水管。平面图不能表达清楚的,此处应绘大样。

3.5 在平面图上表达不清的窗编号应在立面中注明; 3.6 所有立面均表达不清的部位,应绘制局部立面或剖面。

3.7 特殊的或非标准门、窗、幕墙等应有构造详图。如属另行委托设计加工者,要绘制立面示意分格图,对开启面积大小和开启方式,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预埋件、用料材质、颜色等作出文字规定。

4、内装修设计标准及选材要求: 4.1 地面以上公共部分:

1) 楼梯间、电梯间、前室、公共走道等处,楼、地面均为一般防滑地砖楼、地面,且楼梯间梯段处为专用防滑地砖(带防滑齿);墙面、顶棚均为混合砂浆找平打底,面层为刮仿瓷墙膏两道。

. 第 5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2) 商业、会所等空间较大的公共部分,均为水泥砂浆楼、地面,表面细槽拉毛,面层待二次装修;墙面、顶棚、柱面均为混合砂浆找平打底,面层为刮仿瓷墙膏两道。

3) 楼梯间扶手均为硬木扶手,栏杆为方钢栏杆,面刷深兰色金属漆。 4) 入户门均为安全门(防盗兼防火、隔音入户门) 4.2 地面以下公共部分:

1) 楼梯间、电梯间、前室、公共走道等处,同4.1.1条。

2) 地下层水池:水池地面为一般地砖地面;水池墙面内壁为200x200白色内墙砖,外壁为混合砂浆找平打底,面层为刮仿瓷墙膏两道;水池顶棚为水泥砂浆清光。

3) 地下层其余部分:除4.2.1和4.2.2条包含的范围外,地下层其余部分均为水泥砂浆楼、地面;墙面、顶棚、柱面均为混合砂浆找平打底,面层为刮仿瓷墙膏两道。

4.3 住宅户内部分:

1) 楼、地面均为水泥砂浆面,表面细槽拉毛,面层待二次装修;墙面、顶棚、柱面均为混合砂浆抹平打底,面层为刮仿瓷墙膏两道。 2) 厨房、卫生间、阳台均应按规范规定,设计不同防水做法。 3) 若有因设计规范规定必须在土建阶段完成装修的特殊部分,均按规范设计。

5、应在“建筑设计总说明”中,应明确以下相类似问题:

5.1 建筑土建施工和装修中易被忽略的部位和特殊部位做法。如:

a) 明确建筑的窗台低于800的室内侧护窗安全栏杆用材及做法; b) 卫生间、厨房、阳台的不同防水做法;

卫生间、厨房砌墙底部300高范围用100#水泥标砖、50#防水

. 第 6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砂浆实砌防潮。卫生间墙体抹灰砂浆为防水砂浆。 c) 地下室防水、防潮做法,明确具体防水用材。 d) 管道井隔层封堵的用材及做法。

5.2 电梯(自动扶梯)选择及性能说明(功能、载重量、速度、停站数、

提升高度等)。

5.

3住宅部分卫生间及厨房内隔墙均为120厚机制页岩空心砖,未注明的

户内隔墙、分户墙均为200厚机制页岩空心砖。

5.4 外墙窗窗台、雨棚、女儿墙压顶等突出墙面的部分,其顶面应做2% 斜坡。除女儿墙压顶为向内(屋面)坡面,其余均为向外坡面。 5.5 图中变压式排风道厨房预留孔、卫生间预留孔尺寸及选用安装图集。

6、其它构造做法及有特殊要求部分:

6.1 屋面防水做法选用西南J(212-1)-10-2105,防水等级为二级:

其中保温层改为30厚挤塑泡沫保温隔热板,柔性防水层选为三元 乙丙橡胶防水卷材一道,胶粘剂两道;隔离层为无纺布一层;隔汽层为氯丁胶乳沥青二遍。

6.2 住宅顶层跃层户型注意:跃上层室内与室外屋面花园应设400mm高差,预留作绿化覆土高度。由于标准层层高为3m,故跃下层屋面花园下部空间层高为3m,跃下层其余空间层高为3.4m,跃上层层高均为3m。此处应绘大样。

6.3 西区住宅一层屋面大平台住宅投影区域考虑层高1.5m架空层作设备转换层;屋面大平台室外露天部分作设0.9m高场地排水管线架空层;住宅室内与屋面大平台室外高差为0.6m。 此处应绘大样。 6.4 中区、东区屋面大平台上均考虑架空层作设备转换层:

在裙房屋面大平台上、上部住宅投影区域,考虑1.5m高架空设备转换

. 第 7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层;屋面大平台室外露天部分作0.9m高场地排水管线架空层(室内外高差0.6m)。具体高度详结构设计要求及注意要点。 此处应绘大样。 6.5 应在所有屋面大平台沿住宅楼内侧室外,设置煤气管沟,净宽、净高应保证达到400x600,煤气管敷设完毕后,管沟用蛭石添实。 6.6 屋面大平台覆土层内部或架空层内雨水收集、排除的构造剖面大样。

四、结构专业设计要求及注意要点:

1、本项目采用框架-短肢剪力墙结构,结构转换层(兼设备转换层)按小区分区不同竖向设置位置不同。设置位置如下: 1.1 西区:

1) 结构转换层位于屋面大平台下;

2) 在屋面大平台上、上部住宅投影区域考虑1.5m高架空设备转换层,屋面大平台室外露天部分作0.9m高场地排水管线架空层(室内外高差0.6m)。

3) 结构应考虑增加绿化部分1.0m高覆土、植被荷载,以及室外道路部分整体架空0.9m的双层结构板荷载。

综合以上考虑,住宅二层室内结构板距屋面大平台结构板层高为6.3m(1.5m架空设备层+住宅3m净空+转换层1.8m大梁高)。 1.2 中区: 1) 地面

一、二层为会所,层高均为4.5m;

2) 结构转换层位于地面二层顶板与地面三层底板之间;

3) 在裙房二层屋面大平台上、上部住宅投影区域,考虑1.5m高架空设备转换层。屋面大平台室外露天部分作0.9m高场地排水管线架空层(室内外高差0.6m)。

4) 结构应考虑增加绿化部分1.0m高覆土、植被荷载,以及室外道路部

. 第 8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分整体架空0.9m的双层结构板荷载。

综合以上考虑,住宅二层室内结构板距裙房屋面大平台结构板层高为6.3m(1.5m架空设备层+住宅3m净空+转换层1.8m大梁高)。 1.3 东区:

1) 地面

一、二层为商场,层高均为4.5m;

2) 结构转换层设于地面三层与四层之间。地面三层(裙房屋面大平台、上部住宅投影区域)为永久开敞公共活动架空层(净高3m),架空层上部再做结构转换层。

3) 开敞活动架空层结构层高6.9m。(1.5m架空设备转换层+3m架空层人行净空+1.8m转换层大梁高+0.6m管线从住宅下来第一次转换高度)。(由此产生的楼梯间开门位置在架空层与上部错位,而影响结构剪力墙开口错位问题,也提请注意)。

4) 在裙房屋面大平台上、上部住宅投影区域考虑1.5m高架空设备转换层。屋面大平台室外露天部分作0.9m高场地排水管线架空层(室内外高差0.6m)。

5) 屋面大平台露天部分应考虑1.0m高覆土、绿化植被荷载,以及屋面道路部分整体架空0.9m的双层结构板荷载。

2、 结构转换层以上住宅层高均为3m。(除以下6.0.2条所提特殊部位)

3、 在影响外立面的门、窗洞口处,应尽量统一外墙处结构梁高。(建筑特殊处理除外)

4、 剪力墙的设置,应尽量避免平行于一层沿街方向,避免阻碍商业流线;应尽量避免布置于沿街第一进深柱距处,避免影响商业布置灵活性。

5、 住宅部分厨、卫、阳台降板问题:

5.1 住宅厨房、阳台楼、地面结构板均较同层楼、地面结构板降50mm。

不可简单考虑靠利用建筑后期装修的50mm装修厚度调节,而产生同

. 第 9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材装修反水问题。

5.2 住宅卫生间楼、地面结构板均较同层楼、地面结构板降600mm。卫生间处结构梁应为反梁,梁顶与同层楼、地面结构板面平。在卫生间中部出现的反梁应留¢150穿管孔于板面处。

6、 非住宅部分厨、卫降板:

6.1 非住宅部分卫生间、餐饮部分厨房楼、地面结构板均较同层楼、地面结构板降50mm。卫生间蹲位处考虑300mm高水泥膨胀蛭石垫层高度。

6.2 住宅顶层跃层户型:跃上层室内与室外屋面花园应设400mm高差,由于标准层层高为3m,故跃下层屋面花园下部空间层高为3m,跃下层其余空间层高为3.4m,跃上层层高均为3m。

7、其余部分荷载考虑:

7.1 楼、地面贴面层均按20厚花岗岩考虑作荷载预留;

7.2 屋面荷载中,防水做法部分按选用西南J(212-1)-10-2105考虑,防水等级为二级。其中保温层改为30厚挤塑泡沫保温隔热板,柔性防水层选为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一道,胶粘剂两道;隔离层为无纺布一层;隔汽层为氯丁胶乳沥青二遍。

五、给、排水专业设计要求及注意要点:

1、水专业设计除了满足各类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1 应有水专业总图设计,采取雨、污分流制。并应考虑小区内雨水管网系统、小区喷灌系统。 1.2 水施图中应绘制小区内

1) 每个单栋建筑的雨水系统图

2) 每栋建筑屋面雨水管落至底层大平台处与小区雨水管网如何连接

. 第 10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的图。

3) 屋面大平台覆土层内部雨水收集、排除的管线图,及剖面大样 1.2 水表采用一户一表每套独立布置,但水表及上水主立管应尽量布置于阳台、露台。每户按远程抄表设计,远程抄表机房应设于物管部分设备用房。

1.3 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和结构、暖通等专业密切沟通。如在设计布置上喷头时,若结构梁、风管宽度≥1.2m时,应增设下喷头。

1.4 必须处理好空调凝结水的排水问题(用DN50管或借用屋面排水管)。 1.5 应和建筑专业密切沟通,厨、卫布置应尽量满足方案设计时已通过的布置格局,若因特别原因必须更改原厨、卫布置方案设计,须经我公司研究发展中心书面签字认可。

2、生活给水系统: 2.1 利用城市给水管作本工程的水源,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市政水压为 2.2 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二个区。低区:地面一至五层,利用城市市政压力直接供水。高区:第六层至二十八层,由屋顶水箱供水。 2.3 生活水池及水泵房应按东区、中区、西区分别设在各自地下层,用水泵向屋顶水箱供水。

3、排水系统:

3.1 塔楼采用双立管排水系统(设专用通气立管)。并须采取降噪消能措施。 3.2 上部住宅排水立管必须在住宅底层设架空层(结构转换层之上为设备转换层)进行转换,转换后的每单元出户干管不应少于2根,宜控制在4根左右。排水横干管的管径不应大于DN200,采用DN150为宜。排水横干管所服务的户数不宜超过100户。

. 第 11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3.3 住宅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不应接到排水立管上,应单独接到转换后的排水横干管上。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 m,不得小于1.5 m。对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住宅底层排水支管,应以单独的排出管排至室外检查井。

3.4 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3.5 屋面、道路雨水经小区雨水管网再排入城市雨水管网。由于本项目建筑多为一类高层,住宅屋面排水立管位置应尽量考虑利用建筑立面凹槽或住宅阳台内侧一角,不得设于住宅室内,也不得设于影响建筑立面处。

3.6 由于DN50硬塑排水管观感上很小,使用上容易阻塞,故厨、卫排水管设计应避免使用,DN50管仅允许使用在空调冷凝水的排放处。 3.7 阳台雨水应设专用的立管由地漏来收集,而不应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应在生活阳台考虑洗衣机给水龙头和带水封的洗衣机地漏。

3.8 除户型设计考虑只能在厨房安置洗衣机位的户型外(无生活阳台),其余户型的厨房不考虑设置地漏。 3.9 管材及附件要求:

1)转换层以下的排水立管、排水横干管、出户管建议采用离心浇铸排 水铸铁管。

2)转换层以上的排水管建议采用PVC-U芯层发泡管(PSP管)。

4、喷泉、叠水和瀑布均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

此部分根据我方提供的相关参数,预留给、排水管。

六、电气专业设计要求及注意要点:

电气专业设计除了满足各类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 第 12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1、应急电源: 每配电室各设一台250KW(连续功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火灾时消防负荷的备用。

2、施工图设计时应估算小区环境照明负荷,并预留足够容量。

3、会所、商场等应按有空调建筑考虑用电负荷。

4、住宅用电高压部分考虑用箱变,放于室外不影响住宅立面美观处;低压部分采用一户一表分层独立布置于电气管道井内。

5、住宅部分每户内电气设计可不做,照明设计只到户内配电箱,户内配电箱准确位置应在图中示意出,且应考虑不影响住户装修的美观要求;门禁系统户内话机位置应在弱电图中示意出,且应考虑设于户内进门侧易操作位置。住宅部分每单元强、弱电管道井合并为一个布置。

6、配电房至强电井的电缆必须采用桥架敷设(避免采用电缆沟后易积水),地下配电房净高若不够,应采取只下降地下配电房部分底板的做法。

七、通风、空调专业设计要求及注意要点:

除了满足各类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通风设计范围:

1.1 各类规范规定的须做通风设计和防排烟设计的部位;

1.2 按各类规范规定可不做通风设计和防排烟设计的部位,但单个厅、堂面积大于200m2,或进深大于12m的。

2、空调设计:

每户住宅的客厅和主卧室均采用分体式空调机,凝结水由立管集中暗排。

3、通风设计:

3.1 厨房的油烟采用抽油烟机排至烟道,再由烟道集中从屋顶排入大气。烟道采用整体装配式可变压式集中排油烟道,并在抽油烟机与烟道连接的支管上设止回阀,防止串味和烟气倒灌。

. 第 13 页.

。。。施工图设计任务书。。。

3.2 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综合考虑:

应在位置相对隐蔽处、对建筑立面相对破坏较小处、商业价值相对较弱处。

八、应注意环保设计:

1、风机应均选用低噪音产品,进风口、排风口选用消声百叶窗。

2、柴油发电机房应采取消声、隔音措施,并在设计说明中指明具体做法。

3、各类泵房、电梯井道内应采取有效减震技术措施,以防止噪音,并在设计说明中指明具体做法。

甲方:贵州鸿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乙方:贵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经办人:

经办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上一篇:财政局监督检查计划范文下一篇:绩效考核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