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23

景观建筑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设计与施工不一致是普遍现象,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的现场勘察或审查图纸的不完整性造成的。本文分析了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矛盾的原因,探讨了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策略。

關键词:园林景观;景观工程;景观施工;园林设计

2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1.景观设计与施工缺乏创新意识

在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好现代设计和建设理念。然而,目前一些景观设计和建设还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比如个别景观设计缺乏特色,景观设计中缺乏“生态效益”的概念,更注重景观的“外观”,从而对“生态效益”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城市生态功能缺乏特色和有效支撑。比如个别园林、景观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虽然可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但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施工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对施工质量和进度有一定的影响。

2.这种设计缺乏实用性

目前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只是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满足国家对城市建设的绿化要求。景观本身缺乏实用性和耐久性。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只起到绿化功能,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无关。而且有些城市更注重面子工程,景观大多设计在城市繁华或中心区域,而市民居住区的景观绿化设计却少之又少。

3.景观设计与施工缺乏有效的融合

景观设计与建设是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只是景观建设的一个环节和一个方面,但由于它的美学特征,它应该是整合的,但个体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整合缺乏有效性。比如,个别景观设计没有与整体景观设计和城市绿化模式有效结合。景观虽然有一定的特点,但不能与整个城市景观有效协调。比如从个别园林景观施工来看,施工过程中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等环节结合不紧密,普遍进行施工,容易导致质量问题,甚至对后期养护产生不利影响。

4.设计者与建造者概念的偏差

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造讲究内涵和韵味,不是越豪华越好。一些缺乏专业精神的设计师和建设者不以当地经济和环境为出发点。一味追求古树和大草坪,追求有山有水有喷泉,追求石材铺路,无山建山,无河挖河,甚至花岗岩、大理石、高级灯具、进口喷泉一样都不能少。这种设计和施工乍一看,气势磅礴,但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不值得推广。同时,园林的设计和建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园林中的人工景观和绿化植物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维护。另外,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要注意合理布局。

5. 园林设计和建设中过度寻找生态指标

在当代居民的生活中,绿地率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人们往往以绿地费的大小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政府也将绿地费指数视为城市的一张美丽的名片。因此,绿地率和人均绿地率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现阶段大部分景观设计和园林建设都是基于指标跟踪的原则,一味提倡大量植树以提高城市绿地率,忽视了园林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导致绿地建设不能真正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例如,巨大的绿色广场的建设缺乏阻碍行人的方形小路,小路两旁种满了树木却没有休息长椅。这些设计和建设虽然建成了大花园,但对当地居民的实际作用不大。

3园林景观设计施工问题的解决对策

景观设计和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持久性。如何使其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特别是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景观设计和建设模式,解决景观设计和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1.强化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创新意识

在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要贯彻“绿色中国”“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更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景观设计建设模式,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将“生态效益”概念作为森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重要理念,既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建设的美学,也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建设对城市生态功能的有效支撑,同时使其更具实用性。因此,在设计施工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景观的调查分析,特别是对景观的设施、环境、气候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使景观设计施工更具针对性和特色。

2.注重风景园林的实用性

在设计规划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城市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选址和整体规划,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设计出适合人们休闲娱乐的景观环境。在设计便民设施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遥控需求和娱乐方式,完善和优化景观规划,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景观环境,使人们感受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注重景观的实用性,充分发挥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融入模块化概念,创新景观设计和建设

模块化设计是绿色设计方法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模块化已经从最初的概念发展到成熟阶段,可以完美地融入到很多领域。所谓模块化设计,是指考虑景观全过程周期成本的设计理念。具有模块化理念的创新园林可以通过设计和施工有效降低成本,根据园林建设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打造高生态园林景观。避免不合理设计或过度设计、盲目设计带来的不良影响。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绿色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锻炼时的心情。

4.加强设计思维与施工原则的统一

在景观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准确理解景观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整体施工理念,以便准确理解。工作人员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理念要努力体现施工效果,从而准确把握和加强景观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整体景观生态中的景观设计才能在建成后带来最佳的建设效果。过去,在生态园林建设项目的建设设计中,一些生态公园的景观树设计往往利用古画中水墨画的意境来规划树木,创造相关的意境,提高生态景观园林的建筑艺术感。根据这一点,要求施工人员在具体设计施工前,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针对整个生态园林建筑工程设计的具体建筑意义,研究和应用具体建筑的可储存原型和技术。

5.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生态园能否营造出完美的景观意境,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绿化植物的分散资源。只有通过高标准的管理和维护,才能完美地展现绿色植物创造的景观意境。养护和浇水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积极、有序、有针对性地巩固和养护树木,树木在旱季和雨季应及时加固和浇水。在雨季或暴雨洪水天气,树木应加固和浇水,以防止积水和排水。修剪植物时,首先要注意保证整棵树苗的成活率。修剪后如需用剪刀或小剪刀,应在剪刀上涂抹适量的保护性农药,防止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

6.工程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项目实施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认真研究整个施工图纸,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其中还应包括景观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目标。在施工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定期检查已完成的施工内容。一旦项目质量或进度出现偏差,应立即分析偏差原因,提出合理的调整和调整方案,尽快将项目恢复到原始目标值。

结语

园林景观的构建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从设计到施工需要多方的合作、努力,因而从设计单位到施工单位,再到建设单位,以及各级相关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都需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专业的职业素养来完成工作,从而能够更好地呈现出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而不是去反复建设、改造,浪费人力、物力资源。

参考文献:

[1]范慧燕.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园林景观景观设计施工探讨[J].智能城市,2020(18).

[2]刘宽.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讨[J].现代物

业(中旬刊),2020(5).

[3] 张艳.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0):123~124.

[4] 徐超.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7(4):49~50.

[5]刘利果.新时期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优化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

[6]刘卫.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绿化施工与植物合理配置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9(11).

景观建筑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近年来,湿地景观已经成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热点,对推进湿地学科的发展有非常显著的推进作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湿地景观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基于此,简单阐述了什么是湿地和湿地景观,明确了湿地景观的作用,探讨了湿地景观如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合理表达方法。

关键词 湿地景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指的是城市及周边的陆地与水域全年或间歇地被积水或者浅水覆盖的低地,有规律地生长着水生植物。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环境保护和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剧,提高城市的生态坏境质量越来越重要。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要把湿地景观的生态作用体现出来,以改善城市环境。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园林绿化,城市的植被覆盖也逐渐增多。但是,单一形式的滨水绿地不能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因此,湿地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1 湿地与湿地景观

1.1 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由于水陆相互作用,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独特生态系统。湿地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并且种类多、差异显著。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湿地定义来自《国际湿地公约》,指不论天然或是人工,长久或是暂时的泥炭地、沼泽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着淡水、半咸水、咸水,低潮时水位在6 cm之下的水域。

1.2 湿地景观的产生

水是生命之源,在物种起源到发展,都离不开水的痕迹。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之中,有“无园不水”的说法,“山水相依”“依山傍水”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的基本规律。湿地景观就是利用现代的生态学原理和园林设计手法,重建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湿地景观的自然风光,给民众提供亲水、娱乐的场所。

2 湿地景观的作用

2.1 净水排污

城市湿地景观对净化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速,有些城市的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湿地资源可以通过其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我国目前常用的是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这两种湿地景观对改善水污染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

2.2 调节气候

调节区域的气候,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低城市的热岛效应。相关科学数据表明,湿地中含有的炭素占陆地生物圈的3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湿地公约》都强调,湿地对区域气候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湿地中,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作用和其水分蒸发,都使得大气和湿地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由此带动周边气候的转变。

2.3 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是非常稳定并且复杂的,湿地是遗传基因的仓库和许多生物演替的场所。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场所,还为许多珍贵的濒危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为许多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繁殖的场所。所以说,湿地是当之无愧的“物种基因库”。

2.4 丰富园林内容

过去,大多是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不太重视湿地景观的,即使有些许水景,也没有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其园林设计主要是针对陆地而言。而湿地景观的形成,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范围扩大到了地球第二大生态系统,并扩宽了园林理论的研究范围。目前,全世界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趋势就是复兴城市滨水区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从大量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来看,要建设城市滨水区和湿地景观,不单单需要大量的绿地建设,还需要根据湿地生态系统固有的特性来进行绿化。不单单要种植水生湿地植物,还要改善其水底生态,充分发挥湿地景观的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 湿地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应用形式

湿地景观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湿地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自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有一定积水量的区域,可以建立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这些区域不需要过多的人为改造,主要以保护为主,使其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卫士”。而人为建造的湿地景观,是模仿生态系统建立的湿地景观,引入湿地生物,将景观设计和净水排污结合到一起。人工湿地不受地域的限制,更具灵活性,可以广泛运用于城市公园和居民社区。

3.2 应用方法

湿地具有生物的多样性和空间的复杂性,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湿地景观的设计并非那么容易的[1]。湿地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涉及到生态学、社会和湿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能设计出生态系统稳定、景观效果优美的湿地景观。

3.2.1 对于天然湿地,保护为主要目的

许多城市都拥有生态条件比较好的自然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但伴随着无限制的开发,已经遭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所以说,在天然湿地的设计中要遵循保护为主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以生态设计作为指导思想,在充分发挥湿地潜能的同时,保护湿地的完整性。

在天然湿地景观的设计之中,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尽量围绕水域建造生态长廊,适当增加其休闲娱乐的功能却不影响生态,既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要,又避免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

3.2.2 丰富人工湿地的植被景观

湿地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植物景观设计。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知识,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应该根据不同的水深和土壤含水量进行不同的选择,建立物种丰富的湿地群落,形成生态系统稳定的湿地景观。

水生植物对水位的要求差异很大。大多数湿生、沼生植物只需要20~30 cm的浅水、浮水和挺水植物所需水深一般为30~100 cm,而水生高等植物则经常分布在100~150 cm深的水域内。一般选用季节性变化明显、体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来装饰湿地岸边,结合地形辅以灌木和乔木形成错落有致的湿地植物。另外,在浅水区普遍选择芦苇、荷花等发达的茎叶类植物,用于净化水源,美化环境。而在沼泽区经常种植鸢尾和菖蒲,不同的色彩、花期、品种搭配,与岸边的植物相互呼应。需要注意的是,种植这些植物要和水域大小成比例,密集的种植是不太适宜的,但可以用多丛片状的种植方式。

而考虑到湿地景观净化水源的作用,所选择的植物应该具有容易管理、净化性高、抗逆性强等特点,运用时充分考虑到植物的更替和多重景观的变化,才会达成美观舒适的湿地景观。

3.2.3 对城市湿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由于城市的环境质量在迅速下降,合理规划城市的自然资源并加以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城市利用湿地资源来进行现代园林景观的建设。但是,当城市的湿地景观规划不合理时,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也破坏了湿地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规划之中,要重视对湿地自然的规划和合理利用,结合城市的实际,增加城市建设和湿地景观的协调性。首先,应借鉴中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成功案例合理利用资源。城市的湿地资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而且拥有净水去污、调节气候等作用。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湿地景观的生态作用[2]。其次,湿地景观的规划应该考虑到其价值和观赏作用。开发利用城市湿地资源,也应该将其融入城市规划发展,科学结合起来。对于城市中的湿地景观,要进行定期的清理和净化,避免人为污染对其的破坏。

4 结论

目前,湿地景观还是比较新颖的园林景观类型,从理论到技术上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更多相关从业人员的重视和完善。相信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现代的相关理论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湿地景观会在新时代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作为重点设计手法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艺.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工湿地景观生态功能优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2(2):89-92.

[2]刘碧云.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讨论[J].林业勘察设计,2010(1):213-216.

(责任编辑:赵中正)

景观建筑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园林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加强立意,在设计过程中加入生态因素与抽象艺术,使园林建筑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更具艺术性与生态性。

关键词:园林建筑 园林设计 研究 探讨

园林建筑是供人们观赏或者休憩的建筑物,主要建造在城市的绿化地段和园林中,常见的园林建筑有廊、亭、阁、楼、厅堂等。通过园林建筑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观景的场所和视点,以及活动与休憩的空间。而园林设计则是用技术和艺术的手段处理建筑物、自然、人们活动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景色如画、生态良好、和谐完美的境界。

1 园林建筑的目的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创造出健康文明、环境舒适、景色如画的游憩境域。园林建筑是一门空间艺术,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满足了人们地精神文明需要。同时,园林建筑又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景,满足了人们的娱乐、休息等物质文明需要。所以,园林建筑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明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明需要。

2 园林设计的技巧与方法

2.1 加强园林设计的立意

匠者重技巧,意者重立意,立意与技巧是相辅相成的,要统一在一起,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技巧和立意均佳,那就是上乘之作;而技巧再好,若立意平淡,那也只能归属于中乘。立意的成功与否对整个园林的设计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不仅要有好的立意,而且还要善于抓住设计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园林建筑功能问题既能得到较好地解决,又使园林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在我国古代,经典园林中的亭子数不胜数,但是却很难找到式样与格局完全相同的亭子,它们总能因地制宜地选择建筑样式,巧妙地配置植物、水景、山石等以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空间。在现代园林建筑当中,不能够简单地模仿、套用,把一些花墙、漏窗、坡顶等加以样式化,到处的使用,这是不可取的。在实践中,真正的艺术在于它的创新,一些简单的模仿、套用都会削弱它的艺术感染力。在园林建筑立意中,强调景观的效果,要突出艺术境界的创造。但是,绝不能够忽视自然环境条件与园林建筑功能,否则立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园林建筑设计中也就无从着笔。例如承德避暑山庄,它里面有七十二景,七十二景的布局都不相同,就是在立意上结合地形特点与功能,采用了自由、对称等各种各样的空间处理手段,才能够使全园各景特色各异,总体上的布局既富于变化又体现了统一。同时,园林设计的创造性也与设计者如何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气候、地形、山石、水源、绿化等,从总体的空间布局到建筑细节的处理都要仔细推敲,才能够达到所谓的“得意随形,因境而成,景到随机”的艺术境界。

2.2 生态设计

生态园林是传统园林的发展和继承,遵循生态学的设计原理,建设多功能、多结构、多层次的科学植物群落,达到艺术美与生态美的完美结合。生态设计要遵循景观性原则与统一性原则。景观性原则是指园林建筑要表现出植物的美感,体现出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和谐。根据人们对植物的观赏要求与美学原理,对生态园林建筑有个整体把握,对所创造的植物季节景观与动态变化有预见性。统一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时既要体现出差异性,又要使它们保持统一感,围绕一个共同的主体。差异性是指植物的种类、质地、线条、色彩及比例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在生态园林设计前,首先要进行实地测量勘察,充分地掌握气候条件,根据绿地功能的不同需要,突出设计特色,坚持经济合理、适地适树的设计规划。其次,生态园林中植物的选择。在植物的选择上不能过分追求奇特、新鲜,应做到植被、灌木、乔木比例搭配合理。植物除了具有吸尘、降低噪音、杀菌等,还要根据实地条件选择功能。如行道树的遮阴,要选择遮荫效果较好的阔叶树木;防风林的防风,要选择抗风性强的红树、棕榈科植物、海檬果、木麻黄等。再次,植物的结构层次。植物的结构层次应采用草、灌、乔相结合的结构,要以乔木为主植物。乔木栽植密度不宜过大,株距为5~7米,为下面的花草、灌木留出生长空间。既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又要坚持植物品种的季节性和多样性,做到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红叶满目,冬天苍翠迷人。最后,植物的种植。在种植前仔细分析土质,以确定是否符合种植条件。地形的建立一方面要以设计为准,同时根据实地视觉效果等不断修整,解决单调、呆板的问题。在种植植物时,要根据所种植的植物确定种植方法。

2.3 抽象设计

当前园林设计中对抽象形式的应用,是深入地探求园林的功能及其基本要素的基础。抽象式的园林建筑不是真实具体地去模仿自然景色,而是要把自然景色加以高度的概括,经过提炼、集中、变形后进行再创作,使其具有浓厚的规律性与装饰性。它的线条要比自然式的流畅,有律可循;比规则式的活泼,变化多段。但是也没有从绝对意义上排斥圆形、方形等。抽象式园林建筑的优势在于它有律可循但不呆板,自然但不散漫,变化多端且谐调统一,富于装饰性但没有流于公式化,富于时代感同时具有诗情画意和具有创造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将抽象元素如虚与实、线与点点缀、贯穿于园林景观之中。如园林中的廊,它作为一个狭长的线状空间,有着引导人流作用的同时,又具有分隔空间的作用,同时具有空间的曲折与流线的曲折。实主要指的是墙垣,虚主要指的是透空的廊子与门窗孔洞。如在景观平面中,将山石、道路、建筑为实,而沟渠、水体为虚、虚实相映成趣,交相辉映,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一个图与底的画面。其次,梯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四方形等它们有着自己的作用、影响和生命。在设计过程中,水体、裸土、草坪等,采用穿插、割裂、交错、拼合、透叠等手法,在偶然与随机中透出有秩序有组织的景观。例如深圳的南国花园广场,它利用桃形、圆形、椭圆形形成动态的旋转序列,采用大块色彩、大块空间的对比,使用带有装饰趣味及流畅的曲线,组成了一个优美的图案。最后,抽象雕塑的应用。彭一刚的书中曾经提到,在多数场合下,人们对于山石的欣赏主要还是限于它的形式美。从这种意义上讲,山石所起的作用颇近似于近代流行的雕塑。

3 总结

在园林设计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园林建筑是改善与美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艺术手段,模拟生态系统,构建功能最优、生态多样、层次多元的绿地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杨新兵,鲁绍伟,靳芳,余新晓,陈丽华.我国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5(1).

[2] 刘勇,杨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 宋丽娜,陈亮明,唐丽.浅谈古典造园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J].山西林业,2008(2).

[4] 黄秀生.自然·人·建筑——上海广粤花园住区设计随想[J].住宅科技,2005(1).

[5] 李瑞君,陈孝勇.园林设计中的体会与心得[J].陕西林业,2008(3).

景观建筑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提倡低碳环保的经济、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西藏建筑景观设计提倡建筑与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的格式塔风貌。构建西藏建筑景观设计格式塔风貌的途径如下:乡土化设计;生态化设计;文化符号设计。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格式塔

格式塔一词是有德语直译过来的,其含义为“完整的”或者“整体的”的意思。这里取用格式塔的整体性、一致性的意思。西藏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应是西藏建筑的整体规划与我国藏区自然风景的一致性与协调性的表现,两者有机融合的生态模式。国家在对西藏进行建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西藏地区的整体规划是否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宜,努力打造西藏地区建筑景观与其自然环境的格式塔风貌。

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核心,确定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青藏高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提出了实施生态优先和空间优化战略,引导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1]。《规划》提出的目标与任务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包括了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是雪域高原民族社会文化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全面性、宏观的战略性规划;二者是相互统一、互为条件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西藏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追求建筑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格式塔风貌的构建。

一、西藏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构建的意义

构建西藏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的理念,不仅对西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对西藏区域特有的鲜明的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两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从藏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来说,在西藏建筑建设过程中如果足够重视建筑的自然景观设计与人文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的构建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对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的破坏,维护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平衡。在保护西藏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态方面,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的构建也有利于当地代表性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的传承与发展。由于藏区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具有高度的融合统一性,在构建西藏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过程中就是达到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的和谐,这种协调一致性的建立可以帮助建立严格的自然保护区,有利于高原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发扬寓于文化遗产中的民族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藏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构建的价值

西藏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的构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美学价值、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上。在美学价值方面,建筑作为西藏环境的一部分,是触发或引导观光者审美心理的区域。建筑不仅仅是给人们一个安全、方便的实用性环境,满足人们的低层次的生存需要,还应在视觉体验上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构建建筑建设的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使西藏建筑环境与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形成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协调统一的格式塔风貌,使步入藏区的人们享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体验。在人文价值方面,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的人文价值不仅要体现在具体的文化遗迹上而且体现在抽象的文化内涵上。它是西藏自然的地理环境与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人们在欣赏雪域高原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当地独特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带来的跨文化的内心体验。这对于西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对我国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民族价值观同样必不可少。在经济价值方面,我国西藏自治区作为一个旅游大省,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西藏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不仅源于他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举世无双的雪域风光,更多的是由于西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氛围,特别是当地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如果能在对西藏建筑改造过程中重视西藏建筑景观设计格式塔风貌的构建对于吸引中外游客,发展旅游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藏区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构建的价值上,我们可以看到审美价值、人文价值、经济价值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促进其经济价值的发挥,人文价值又对其审美价值亦有贡献,它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三、西藏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构建的途径

西藏建筑景观设计的格式塔风貌的构建主要有乡土化设计、生态化设计、文化符号设计三个实现途径。

(一)乡土化设计

乡土化设计是指在保护原有乡土环境的基础上,设计师进行具有本土的、地域的特征的景观设计,新设计的景观与周边的乡土环境整体上实现和谐统一,共同融合为新的乡土景观。它不排斥高新技术的应用,是指恰当地综合民间传统文化与全球性先进技术进行设计的形式,从景观的角度把那些很容易变化的东西用景观设计的方法记载下来,作为历史经验传承和保存[2]。藏区建筑区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乡土环境比较集中,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要以建筑区域独特的周围环境为根据,做到建筑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共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减少破坏,保护本土环境

景观设计中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遵循“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保护并利用周围丰富的景观资源,保护本土环境。在建筑景观设计和建设阶段充分考虑、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的风景,充分保护当地各种动植物,河流水域、地形地貌、天象时令等。最大可能地保护和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尽量避免与自然景观不相适宜的建筑出现;最大可能地避免浪费当地水土资源,做到不浪费一寸土,不浪费一滴水;最大能力地挖掘开发新资源,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资源材料避免使用适宜与当地不相符合的新资源;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废弃资源,达到废物利用的最大化。

2.就地取材,利用本土材料

建筑景观设计应该尽量就地取材,合理利用本土材料,建议采用本地石材、木材等结构,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并与周围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协调,充分开发本地的可用资源和建筑材料,尽量选用可以再生和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3.以人为本,发扬本土文化

乡土化设计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而设计的,因此就要求以人为本,发扬本土文化,使得建筑景观设计具有本土性、地域性。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充分发挥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处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扬本土文化,使得居住者和观光者可以深切感受到周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水乳交融的风貌。

(二)生态化设计

生态化设计是指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景观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建筑景观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共生,做到最大限度的环境友好。这里的建筑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设计主要指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与恢复的实现途径。西藏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由于其自然环境敏感,极容易遭到破坏,因此在进行建造与开发的过程中应尤其注重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生物多样性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在建筑景观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应对周边环境各种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对于藏区来说,尤其应注重其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应对建筑实施地的动植物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其中对于珍稀或者濒临灭绝的物种应给予特别的关注与保护,并对建筑景观设计所造成影响的可接受性进行评估。

2.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在建筑景观的建造过程中可能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当地植被的破坏,这时就要进行及时恢复。在对藏区植被恢复时,应第一考虑本地植物种类,它顺应当地的气候、光照和土壤条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会显得格外突兀,有利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发展。

(三)文化符号设计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除了自然生态外,文化符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国以往的建筑景观设计,由于过分强调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实用性价值而造成了区域文化资源的忽视和破坏,在设计中将建筑作为孤立与周围环境的部分,对地域文化不够重视,不能体现区域文化特色,而且设计中采用千篇一律的设计模式,不能根据区域特设选用不同的设计的风格,导致建筑景观单一,缺乏文化个性与地域特色;或者是不考虑具体的地域特点盲目引进外来文化,造成建筑景观与地域环境特征不协调。

文化符号设计主要要求建筑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和谐统一,首先是保护和维护地域文化的持续性与独特性;其次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多样性,以提高建筑景观的文化涵养,为居住者和观光者提供超越一般视觉感受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文化特质的提炼

首先对西藏建筑景观建造的特定区域的文化进行全面的整理,主要包括精神民俗和物质民俗两个大方面。整理之后加以提炼,提取其中最为本质的内容。西藏不同地区的居民的文化特色可能不同,这就需要在对当地建筑景观建设的文化提取时,注重对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进行概括,切忌千篇一律。

2.文化内涵的符号化

这是文化符号设计的主要阶段,对所提取出的最本质的区域文化进行符号化。选取最能代表当地文化特征的视觉符号,来表征其鲜明的文化内涵。在进行文化符号的选取和创造过程中,不能独断,应该广泛吸取当地民众的观点和意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象征。

3.文化景观的营造

文化符号的选取是为最终的文化景观的营造打下基础,在进行文化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可以把选取的文化符号作为景观营造的元素,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建筑景观的格式塔风貌。在提倡低碳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西藏建筑景观设计倡导与区域环境融合一体的格式塔设计,在建造过程中乡土化设计、生态化设计、文化符号设计三者应该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交叉与融合,共同打造西部建筑与自然环境、西部建筑与人文环境相交融、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西藏建筑景观的格式塔风貌。

参考文献:

[1]南文渊.论青藏高原自然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一体性[J].西藏研究,2013(4):44-51.

[2]周洁.共生一体化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J].风景园林规划设计,2010,10(50):50-53.

景观建筑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水景设计;设计方法

1园林景观设计和水景设计的内涵

在通常情况下,在特定的范围或者区域内部,利用工程技术以及园林艺术等形式,改造现有的地形与地貌,并且科学合理地配置一定数量的植物,从而创造出更加自然、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就是园林景观的内涵。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环境质量,而且为现有的环境赋予艺术性和艺术价值。因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之中,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很多园林景观都是沿着水系的流向而发展,因此,水景设计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作为园林的主要轴线,对园林景观的分布方向有深远的影响。

2水景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2.1衬托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水景设计,如果能够凸显出自身科学合理的特性,必然能够充分发挥水景在园林景观中的衬托作用。水与石头相结合,能够给人以“刚柔并济”的直观感受;水景能够有效延伸现有的空间,使观赏者的视野变得开阔,从而衬托出原有的自然景观的优美。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水景设计的过程中,设置观景台或者临水台,营造出“水天一色”的高雅意境。水景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其原因是水景可以有机衔接不同的景观结构,从而使整个园林景观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呈现出极强的美观性。

2.2成为园林景观的焦点

水景在园林景观之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衬托,还能够成为整个园林景观的焦点。例如在园林景观中,设计不同形态的喷泉或者瀑布,能够使水景的动态与活泼的性质呈现于观赏者面前。水景本身也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设计相应的园林景观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水景所具备的优势,从而使水景成为焦点。

3园林景观水景设计的基本设计原则

3.1使用天然的建筑材料

在园林景观的水景设计中,环保理念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为避免园林景观水景设计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就需要采用天然材料进行设计,如天然的石材和木材等,通过采用这些天然材料,能够为水景中的动植物提供天然的生存环境。而如果采用混凝土等材料,则无法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为此,在水景的设计和构建中,要注重保留原有的自然形态,其与园林外部的景观之间,也要有较为和谐的过渡。

3.2保护水景中的水质

在园林水景中,最关键的部分则是水,景观的水质是确保园林水景中各种动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为此,在水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选用的材料和设计方法是否会对水体造成影响,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产生。与此同时,在水景设计上还要确保其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及时化解一些自然界不确定污染因素。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要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严格禁止向园林水景中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各种物质的行为,将发生污染的概率降到最低,以确保园林水景的生态性。

4园林景观之中水景设计的相关策略

4.1明确设计内容

在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保证所有设计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明确水景的设计内容。在我国当前的水景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设计方式主要为喷涌水景、静态水景、垂落水景,还有流动水景。水景系统利用自上而下的喷涌方式,让水喷涌而出,从而打造出水景自然流动的效果,就是喷涌水景。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在实际环境中拥有地下水的时候,才会运用喷涌水景的设计方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喷泉也逐渐成为喷涌水景的主体。充分利用水体所具备的映射功能,构成如同中国传统山水画一般的意境,使观赏者获得“宁静致远”的感受,就是静态水景。通常会使用人工的方式来构建流动水体,从而使水体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从而充分展现出水景的柔美和幽静。

4.2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动静结合

在通常情况下,水景被分为两种主要形态,也就是动态和静态。不同形态的水景,能夠为观赏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当前,我国园林景观之中的水景设计,通常采取动静结合的形式,从而给予观赏者更好的视觉体验。例如人工湖的湖面十分平静,如果在湖面上放置鸭子或者鸳鸯等禽类,会使得整个水景看上去更加自然,也更符合自然的生态环境。在静态的水景之中,可以利用阶梯的方式来建造人造瀑布,从而使静态与动态的水景能够有机结合。静态水景可以被动态水景带动起来,从而使整个水景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甚至是颜色的变化,赋予水景一定的生命力。

4.3合理进行水景设计的给水工作

水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就是水,因此水是否清澈和透明,能够对观赏者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保障园林水景的颜色、透明度、清澈度等条件,需要在实际的水景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水景的给水方式。在这一过程之中,必须有效利用各种客观因素,以及园林景观的实际地质条件。例如在设计悬挂式瀑布水景的时候,设计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山体和地面之间存在的高度落差,通过循环高位给水方式,帮助瀑布始终拥有充足的水体,而不至于干涸。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铺设相应的给水管道,将当地实际情况作为依据,保证给水方式的科学与合理,从而保证水景能够获得充足的水源,为观赏者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

4.4为园林水景合理搭配动植物

在设计园林景观之中的水景景观的时候,必须保证合理的动物与植物相互搭配,其原因是水景景观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在水景之中必然包含其他的元素,而动物与植物就是重要的元素。合理地利用动物与植物,能够丰富水景景观的视觉效果,还可以有效改善水景自身的水体质量。因此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动植物的搭配,并且根据园林景观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水景相关的动物与植物。在选择水生物种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其观赏性,还要注重完善水景自身所具备的生态链,尽量选择能够净化水体的动植物,从而降低整体的设计成本,否则会有很大一部分成本用于水体清理。

4.5为水景设计搭配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

由于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园林景观的水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因一些不可抗力因素而出现一定的污染问题,对于这些污染问题,最适宜的解决措施则是生态修复的方式,其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也有利于节约成本,为园林景区营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具体来看,首先,园林景区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捕捞船方面的作业,确保不溶于水的污染物或是垃圾等得到有效清理;其次,对于一些距离干流水系较近的园林景区,为避免干流水系中的一些成分渗入而造成富营养化等现象,可在过渡区域设计一些诸如过滤设施或沙袋等措施,避免对水体产生严重污染的物质渗入到水景当中;最后,园林景区的管理人员可根据水景的实际情况,适当投放一些有益微生物和鱼苗,进一步调节水景生态环境,使之处于平衡的状态,同时,要时刻监控水景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数量,避免出现原有生物链不平衡或是物种入侵的情况。

5结论

综上所述,水景设计是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景能够有效丰富整个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从而保证整个园林景观的优美。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水景设计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水景景观,并且灵活运用不同的设计方式,给人们提供更加美观、更加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琦,朱立昆.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3):146-147.

[2]郑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水景设计的方法[J].农技服务,2017,34(23):75.

景观建筑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人从一生下来就会有一个几乎会伴随自己一生的名字,所以在一出生的时候,我们的父母都会千方百计的查阅资料、甚至是找酿名斋来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而且所取的名字都有不同的意义。而名字对园林景观来说,或许会伴随着她成千上万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园林建设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景观建设的档次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好,园林景观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园林景观从过去的单纯的封闭式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变为开放式的,小区里、大街上园林景观随处可见,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带来经济效益。

1 好命名带来经济效益

一处好的园林景观,配上一个上佳的名字,就是一种园林文化。经常旅游的同志都会知道,每一处漂亮的景点都会有一个漂亮的名字,而我们旅游的时候往往都会在那个名字下拍照留念。漂亮的名字,为漂亮的景点注入了鲜活的灵魂,因而吸引了众多游人流连忘返,更为当地增加了数不清的经济效益。去过黄山的朋友大概很少有不去看迎客松的,也很少有不在迎客松下拍照留念的。黄山的迎客松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松树,正因为取了一个亲切的名字,让所有去黄山的人都记住了他,记住了黄山,同时也记住了安徽,这就是一个名字带来的效益。笔者有幸去过山东的曲阜孔庙,对其中景观的命名由衷的赞叹不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游者都对其中的景观命名非常感兴趣,不但拍照留念,更有不少的游都去挖掘这名字的由来。笔者从孔庙回来后介绍过好多朋友去那里,这不正是一个好的命名带来了经济效益吗?

2 好命名提高生活品质

提起“陶然亭”,我们大家没有不知道的,而且大家都会记住这个景观,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陶然亭这个名字的文化内涵。我们都知道,陶然亭源出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取名“陶然”就是借用深远的文化内涵的影响而增加景观的影响力。前文已经说过,园林景观的命名就是一种园林文化,而文化的提升注定会提高人们生活的品质。城市住宅建设现在基本上都是小区化,单独的一栋住宅楼几乎看不到了,而所有的小区建设都离不开园林景观建设,无论是假山、水池、花草、树木、酒店,甚至是WC的修建都纳入了园林景观建设的范畴,而在园林景观命名的时候注重文化内涵,取一些既文雅又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名字,必定会提高小区的品味和档次,除了楼房会卖个好价钱外,也为文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3 景观命名存在的问题

以目前笔者所居住的城市来说,尽管现在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不可忽视的是景观文化建设却并没有跟上园林建设的步伐。尤其是为园林景观的命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是不同步、不和谐的,往往是一处处漂亮的景观(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却没有一个漂亮的名字相伴,使得景观建设缺少了一种文化的魅力,缺少了文化底蕴就缺少了内涵。笔者经常出入所居住的城市内的几处公园,以湖广公园为例,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建造上,以笔者的水平确实挑不出什么问题,但是总是感觉缺少了什么,最近才发现就是缺少了一种文化氛围,很多处比较漂亮景观都没有一个名字,而没有名字对于一个景观来说就好象没有了灵魂。例如在公园的东北角有一处景观我觉得非常漂亮,不知道是自然形成的还是有意种植的,七棵高大的白杨树自然的抱成一圈,特点鲜明,可惜的是没有谁为“他们”取一个名字。而笔者感觉到“他们”丝毫不比在曲阜孔庙内看到的“五槐抱椿”差,“五槐抱椿”不外乎是五棵槐树中间长了一棵椿树,但取名字的人充分发挥想象,虽然名字取的比较直观,但我却想到的是“五怀抱春”,头脑中出现的是五个怀春的少男手拉着手,而中间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如果我们的湖广公园中的那七棵高大的白杨树取一个“七侠聚会”(笔者胡乱写的)之类的名字,也许会让更多的人记住。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是设计遗漏。工程师在整体设计时没有考虑每个园林景观的细节问题;

二是后续跟进缺失。园林景观修建完工后,一些后续的细节问题没有跟进;

三是缺少人才。没有为园林景观命名的专业人才。

四是领导不够重视。负责园林景观建设的领导对园林建设的大局观缺少,对此类问题不重视。

解决了上述几个问题,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就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4 园林景观的命名

园林景观包括天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天然景观是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然形成的,人文景观是通过人的聪明才智修建的。我们平时所见的亭、台、楼、阁、榭、廊、殿、堂、馆、斋、轩、房、桥、景点、园、湖、草坪、树木等都是人文景观。无论是哪种景观,一个有好的名字都会增加它的内涵和品味。笔者认为,为一个园林景观命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挖掘历史事件来取名,进而增加名字的文化内涵。选定大家都熟知的历史事件,从中斟酌出一个有意义的名字。这在以前有非常多成功的例子。例如在为房屋命名时,我们的前人就用了“映雪堂”。而映雪堂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晋朝时候太原人孙康小时候家境贫寒,冬天买不起油点灯读书,就在下了大雪的时候,映着雪光来读书,后来终于成为御史大夫。“映雪堂”这个典故是教导人们要克服困难,奋发向上。《三字经》、《世说新语》等书上都有记载。表面的意思比较明了,多数人也明白这个典故,便于传播和记忆。

而“洗耳堂”这个名字更是有着非凡的意义。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了以后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去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此名不仅有做人要谦虚的寓意,而且还有“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的警示作用。

二是借助名言名著中的词句命名,进而增加名字的文化内涵。在我们大家熟知的名言名著中有很多词汇几乎家喻户晓,选一个这样的词汇来命名,肯定很快的传播出去。例如我们前人就有过给亭命名的时候用“爱晚亭”。这三个字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会知道,是出自杜牧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个名字不但通俗易懂,而且一听上去就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在现实当中,笔者也看到了很多景观使用了“大观园”,甚至有的酒店用“大观园”命名,生意十分火爆。

三是借助名字来增加文化底蕴。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都是有名有号的,我们在取名字的时候,完全可以借用先贤的名或号来命名,既可以提高文化的品味,又可以让人们了解历史。笔者在旅行的途中就看到过有人为一座房屋命名为“中正堂”,看到这个名字,我想大多数人都可以想到将介石,进而联想屋很多围绕将介石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四是观察景观形态进行形象命名。景观都有其特有的形态,特别是一些天然景观,其形态往往放荡不羁,或如山峦、或如牛马、或如飞鸟,如果能依据其形态取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肯定会为其增加色彩。如前文所说的黄山迎客松,其枝杈多长向一侧,就好似张开双臂欢迎客人,取迎客为名形象而贴切。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园林景观命名也是一门新的学问,对这门学问的掌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学习。笔者在这方面也很匮乏,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

上一篇:古汉语异读字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素描教学艺术语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