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论文范文

2024-07-26

应用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教育教学观念,也给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科学、现代的教学方式。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转换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很多思维反应速度慢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难以理解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久而久之影响了学习效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逐步将其引入物理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文章对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及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开阔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日益紧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教育教学观念,也给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科学、现代的教学方式。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转换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很多思维反应速度慢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难以理解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久而久之影响了学习效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逐步将其引入物理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虽然我们在教学中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也清楚认识到教学中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中考压力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设计中,更多的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海量知识的灌输为主、以题海战术为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缺少趣味性,缺少学生的参与,难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得到更多的分数,想尽办法高效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尽量把知识更多地传递给学生,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机会就比较少。灌输式教学,往往难以适用于整个中学生群体,而且也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水平差异较大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尤其是城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同初中学校的物理教学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校在硬件和软件的配套上存在不平均。各地、各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学都采取年级组长带领制,即同一年级的物理教师在一起集中备课,按照统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备课。这种方式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学科带头人的教学思路往往会发挥主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学科带头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往往会影响整个年级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教师水平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三)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思维受到限制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除了知识讲授外,还应该重视实验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应试考试背景下,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往往重视课堂知识的讲授,偏重于让学生把知识死记硬背下来,而实验和应用的教学却相对较少。这就让本应该在实验室或者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现象、习得物理知识的学习变成了单调的死气沉沉的课堂知识讲授。有的学生尽管具有很强的实验和动手能力,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受到应试教学模式的限制,不仅让很多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策略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广大初中物理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多数教师把教学的内容全部集中在教材上,以及与教材知识和考试知识相关的内容上,在教学中除了练习册、习题外,很少引用其他教学材料。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现代网络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教师能够在网络上搜集到很多与教材、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开阔眼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上,教师在演示完实验后,可以播放一些成功或者失败的实验视频案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化理解,避免在实验中出现错误。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如果学生能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一旦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保持高度的热情和饱满的专注态度投身到物理学习中,在学习上就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多种课堂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光的色散”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屏幕等展示不同物体在不同光照下呈现出的不同特色,然后再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有声、有色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和研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仅能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带领学生开展适当的考试复习,很难有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物理知识的拓展学习。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性教学,节约课堂时间,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缓解课堂教学实践有限的压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微课、慕课等与传统教学交错进行,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引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辅助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因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却不够,一方面,是由于实验设施设备存在缺乏的现象;另一方面,考虑到有些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因此课堂实验内容相对较少。其实,物理教师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来,对于一些存在高危险和高难度的实验,可以先采取视频实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演示,然后再多次观看视频,保证学生的实验安全。此外,在實验中,教师也可以插入一些与实验相关的知识介绍和知识拓展视频,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十分实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场景的内容,烘托氛围。利用信息技术的声音、形象、色彩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感觉体验机会,结合课堂教学知识,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

三、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中,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索引、积累、筛选等,可以搜集很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知识和课外知识,用于教学中,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且对促进学生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教学形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新教学形式。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将其运用在物理教学中,并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又能以创新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的学习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力和理解力。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由于信息技术呈现在课堂上的视频、音频、微课、慕课等,具有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声色齐全的特征,因此,这种教学形式很受学生的喜欢,而且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四)变抽象为具体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的知识,能够把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知识形式,这种知识呈现方式可以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习惯,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再消化。信息技術的声音、色彩、形象等,能把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把静止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形象,具体可感,便于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

参考文献:

[1]后伟俊.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67-69.

[2]邢亚学.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166.

[3]杨学省.信息化视野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162.

[4]吴世东.初中物理教学电子白板使用误区与措施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9):99-100.

[5]陈连喜.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143-144.

[6]郭秀虎.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125+127.

[7]陈小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45-46.

[8]林海峰.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2):144.

作者简介:

王凡玲,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实验中学。

应用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如果传授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知识, 那么总是有限的。而如果教会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 则让学生终生受用、取之不尽。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问题情境, 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互相吸取他人之长, 在比较、选择中, 灵活掌握新知, 掌握学习方法, 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信息技术以其不断变化的形、动、声、光、色, 能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心理从抑制状态转为主动的求知状态。创设的问题情境, 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观点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如教“圆的认识”时, 教师可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轻快的音乐把学生带进唐老鸭逛公园的故事场面并指导学生观察, 让学生凭借视觉表象、动觉表象、时间表象、听觉表象, 观察不同形状的车轮滚动的情况。比较正方形、椭圆、圆形的滚动情况,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轮子的小车开起来为什么滚得快?”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圆形边上各点与中心的距离是否一样的问题。从表象加工的水平上, 概括圆的本质特征:“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 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认识车轮做成圆形的道理。这样, 通过多媒体演示, 多维度地刺激学生感官, 激活其需要, 既能激发兴趣, 又能创设悬念, 是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 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再如, 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 通过flash播放一段动画《海上日出》, 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反映了数学什么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把太阳看成圆, 海平面看成直线, 形象直观的比喻, 使得学生兴趣盎然, 并且不易忘记。

2 运用几何画板补助案例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让他们去动手操作, 通过设计的操作实验学生能通过动手, 观察, 分析等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而“几何画板”这种便捷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在案例讲解或问题解答中, 运用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直观形象的图形, 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操作, 向学生演示图形的变化轨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 有一道有趣的计算题是:“平平湖水清可鉴, 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 忽被强风吹一边;王青观看忙向前, 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 湖水如何知深浅”。请你帮助王青算出湖水的深度。这是一道诗意化的题目, 题目本身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题目意思, 利用《几何画板》, 再现红莲的摇摆过程, 加深学生对题目意思的理解。学生根据右下图, 易知, C D=0.5, B C=2, AB=AD, 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很容易就将问题解决了。再比如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教师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直线与圆的关系及直线运动的轨迹 (图1、2) 。在利用几何画板操作时, 学生只要将鼠标移至直线位置, 按住左键拖动, 并观察左上角对应线段长度的变化, 即可达到既动手操作, 又学习知识的目的。

总之, 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 学生能真正的参与课堂活动, 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性认识, 因为想要学把知识学会, 使学生不是把数学作为单纯的知识去记忆它, 而是能够更有实感的去把握它。这样, 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 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都存在这很大的差异,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忽略了这种差异性, 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 致使学生有的吃不饱, 有的吃不了, 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制约了人才培养。今年来经过一系列改革, 这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但是由于教师精力有限, 往往是对学习成绩比较优秀或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关注较多, 而忽略了中间群体, 改革效果不甚满意。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供了人机对话的教学程序, 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 结合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进度和学习中的疑难, 选学相应的学习内容, 通过计算机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真正实现个别化学习, 从而实现教育个性化。比如说, 在学习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时, 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牢固, 很容易就掌握了平移规律, 而有的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具体含义还不是很清楚, 有的学生则是需要反复验证才能掌握。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 可以通过计算机自行掌握进度, 对于二次函数不是很清楚的学生, 可以自行调出原来的课件, 对学习的内容加以巩固, 而对图象移动规律掌握比较快的同学, 可以通过课件进行下一部分的预习, 这样, 不仅满足了学生个体的要求, 达到了因材施教, 而且利于学习不理想的学生也是一个缓冲, 经过自行学习, 及时赶上教学的进度。

摘要:新课标提到, “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运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一系列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永刚, 浅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 教育革新, 2007[10]:57.

[2] 陈中波,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原则[J],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6[3]:67~68.

[3] 陈尧, 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8]:127.

应用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自制力和意志力方面都比较薄弱, 针对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 有针对性的培养其自主学习并具备自主探究能力, 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填鸭式传授课本上的知识, 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会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严重的阻碍。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有针对性的融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全面的学习信息技术, 增强信息实践技能, 自主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初中的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决定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有着很强烈的实践性, 学生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信息理论知识, 更要具备相当程度的实践操作能力,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无法让学生们真正掌握信息技术, 更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们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可以有针对性的把信息技术理论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相互融合,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社会层面对于人才衡量的标准

当前, 社会各方面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特别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 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 能够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提升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 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3.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让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中进行自主学习, 能够充分发挥其自主探究精神, 开启自主学习模式, 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 让学生有成就感, 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环境

(一) 切实有效的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 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课程更要求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这种特征会使学生被划分成许多个体, 所以学生作为独立性的主体,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必须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高度重视自身的价值体现, 这样能够使传统的教学观念得以有效转变, 使授课过程变为过渡性的引导, 从根本上指导和引领学生主体来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

(二) 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根本上来讲, 师生关系的融洽可以让不必要的隔阂得以有效消除, 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而是要自己主动的获得信息技术知识, 掌握相关技能, 进行真正的自主探究学习, 从根本上开启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来感染学生, 引领学生, 让整个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更活跃的学习氛围, 体现出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有效利用相关的教学评价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们进行阶段性的自我评价, 在每一个阶段的内容结束之后, 可以让学生们评价自身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方面掌握了多少, 有哪些进步, 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去优化,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想要着重强调哪一方面等等相关内容, 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自主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一) 有效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 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把各类表格和数据通过案例的形式向大家进行展示, 并深入细致的介绍相关的统计表和数据表, 组织学生们共同参与, 一起探究两者的差异, 并且把相关的数据通过图表的形式, 更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 让图表的优势呼之欲出, 正式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阶段。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方面, 要着重突出其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贴近生活实际, 用实际的案例来使核心内容被有效引入, 这样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 通过学生们的参与和讨论, 能够使数据和图表两者之间的差异被深入挖掘和分析, 学生们也能够提升自身的主动观察和自主探究能力, 让学生们真正的认识到自身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为知识的讲授做科学合理的铺垫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把阅读课本翻到指定的范围内,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集中处理教师所提出的相应问题, 例如:我们课程中所学的图表一共有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还有就是图表创建有哪几种方式?用问题探究式的方法, 让整体的教学活动更有引导意义, 而这种设计环节也能够让学生们在真正学习图表制作之前, 有更良好的知识铺垫, 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方面都做好迎接新课程学习的准备, 更能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图表所涉及到知识内容和相关类型。

(三) 从根本上进行自主分析, 把握学习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分析,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 首要的任务是“利用嵌入方法来完成柱形图绘制”。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柱形图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内容, 引导学生们去针对图表所需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 并科学合理的选择出相对应的要完成的图表类型。在图表制作方法等相关知识讲解完之后, 要让学生们有自主分析和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们进行自主设计, 自主绘制, 充分的挖掘自主探究能力, 并作出自我评价, 之后把大家的自主分析反馈收取上来, 教师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分析统计展开相对应的图表演示操作过程, 这样能够让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操作和演示, 来验证自身的分析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教师针对整个过程进行逐一的讲解, 针对具体步骤和操作内容进行细致的梳理, 能够使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让学生有成就感, 从而增强自主探究精神。值得注意的是, 在整个演示环节, 教师要从根本上遵循学生们自主分析的反馈结果, 以事实为根据, 特别是针对分析错误的部分, 要在图表制作完成之后, 有针对性的结合完成情况来逐一指出错误和不足, 通过这样的方法, 才可以让学生们更加聚精会神的观看整个演示, 从而让自身的全身心都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使教学效果得以更大程度的体现。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意识, 把相关的图表绘制和分析过程全权交由学生来自主完成, 就变得水到渠成。而教师的根本宗旨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有效引导和监督学生们进行操作, 并切实有效的进行答疑解惑, 并针对学生们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 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同学, 要进行因材施教, 在进行演示和重点讲解的过程中要兼顾全面性特征, 在进行自主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帮扶比较落后的学生, 并着重强调复习的关键内容, 使相关的重难点得以有效解决, 实现学生们共同的进步。

四、自主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强化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 通过更有针对性的设计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上文所述的教学实践来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 可以在课程内容讲解完之后, 延伸出:总结和分析图表绘制方式以及各类图表制作特点与应用范围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是学生们所学的基础知识, 得以进一步的升华和加强。在这个环节同样可以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方式来进行, 针对相应的图表绘制方法和应用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最后教师来有针对性的把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结论进行统一的归纳和梳理, 并和学生们一起分享各自的学习体验, 作出规律性的总结, 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 可以获知到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这样的课程设置, 进一步有效增强了信息技术课堂的自主学习气氛, 也能够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模式夯实基础, 更生动形象的呈现出自主学习的程序和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 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特别是针对学生们的反馈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 来选择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 让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得以更有效的开展, 构建起更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氛围, 正确建立自主学习环境, 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与自主学习有效融合,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引领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分析, 质疑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愉快氛围中, 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初中教学阶段内,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安排、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 本文着重分析和探究自主学习的应用环境, 以及自主学习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茜.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6, 22 (3) :58-60

应用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 学习活动前的准备

(1) 自读课文。首先初读课文, 对文本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 借助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 营造特定氛围, 激发学生情感。通过多媒体或网络上的画面、声音等, 获得再认识, 然后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教师、网络等多维力量的不断冲击下, 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2) 查找资料。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查找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学生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信息, 并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 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 对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在这个环节, 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导者。但教师要善于引导, 有针对性地教会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加以比较、分析、讲评、整理归类, 使之逐步掌握其方法, 提高学习效益。 (3) 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的单元提示、阅读提示、课后研讨与练习、及个人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兴趣, 制定既有共性又不失个性的学习目标。在互联网上圈定所要设计的板块, 教师可就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主题、作者的情感、课文的结构、段落层次、写作顺序、语言的表达、语句的积累、表现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4) 提出疑问。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就文章的内容、写法和语言等方面提出疑问, 这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用心预习, 积极上网查阅, 深入思考。另一方面, 学生的这些疑问可以使网络课堂的讨论更有实效, 更贴近学生, 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协助解决, 这样避免了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现象, 真正摆脱了教师从自己的思考角度、思考习惯满堂问或讨论流于形式等弊端。让学生由被动的“等”, 变为主动地去“找”, 去“找”自己的疑难, “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个“找”的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2 学习活动中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

学习活动中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 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明显标志。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要把“学习方法和习惯作为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因此, 根据这样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 要努力提高教学的开放度, 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引导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 自主选择达标的学习活动策略, 并依据学生的愿望尝试多种教学方式, 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 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呈现给学生, 指导学生逐次学习, 学生一边面对计算机良好的界面, 一方面聆听教师的指导,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网络学习的共时性特点, 还培养了学生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 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魄, 有什么建议和分歧可以无忧无虑地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同学们在网络平台上与老师一同思考, 一同分析课文, 完全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在信息技术融入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即使选择了错误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也是有益的, 所以, 我们应尽量少干涉或不干涉学生, 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探索, 在成败之中, 他们才能领会到方法的优劣, 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2)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独立选择的权利, 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 同样也包括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在提前阅读中, 由于个体的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的差异, 学生所关注的侧重点及理解程度不一样, 群体展开合作交流的内容也视他们的自我需要和能力而定, 不同群体间交流水平也必有高低, 呈现出个性化特征。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切入点有更自由的选择。而这些都可能与教师的理解及教学设计不一致。所以, 作为一个具有新教学理念的教师, 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 只要这样的合作探讨不偏离中心内容, 作为教者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 肯定他们的理解判断。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讨论热烈, 深入, 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感受, 学生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就一篇文章而言, 可能不如教师的讲授全面、细致, 但就学习的全过程而言, 收获一定会更大。

(3) 指导学生开读书研讨会, 阅读推广会。

读者是阅读行为的主动者, 能否满足一个人的阅读需要, 是他能否真正进入文本, 使阅读产生效果的先决条件, 而现实中由于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 每个人的阅读需要必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教师要把阅读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 (读者) , 把宝贵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 自主选择语言信息, 自主参与阅读过程, 让学生们在最能照亮他心灵的精神烛光引领下, 循着各自不同的路径, 走近作者, 走进作品。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才使学生心灵得以成长, 精神得以丰富。而网络和多媒体资源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既可以让数十位同学同时阅读一本课外书 (传统模式不可能做到) , 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只要是健康的、有益的书籍都可选读。同时, 学生还可以在网上开读书研讨会、阅读推介会, 推荐好书好文。在网上组织投稿, 编辑阅读文选、开展读书竞赛等活动。网络阅读把立足点放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上。

(4) 自主写作。

学生把所学知识体现出来的根本途径是写。学生是在练写的过程中, 发现自己的不足, 加以改进, 体验成功的乐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 把语文知识牢记于心的。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 把多媒体、网络引进写作教学, 明显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

(5) 增强兴趣, 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 没有激情, 写出的作文必然平淡无奇, 枯燥乏味, 多媒体和网络, 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多媒体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具有文音像并茂的特点, 以动态的画面代替课本上的静止画面, 学生身临其境, 很容易触发内心的激情和想象力。另外, 网络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任意翱翔, 写作资源取之不竭。

1.3 学习活动后的自主测评

(1) 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参与课堂小结。归纳、综合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研究分析学习内容、梳理思维过程, 概括学习方法, 利用网络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 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发现其规律, 这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创造性学习的精髓。 (2) 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的评价是一个薄弱环节。要提倡学生参与评价, 要引导学生, 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结果、评过程、评方法。网络和多媒体教学互动性, 是学生的评价迅速展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 对于纠偏补错, 丰富内容有着突出的优越性。

2 结语

信息技术与语文自主学习的整合, 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实践中一定要经历不断温故知新、分析归纳、逐步优化的过程, 而且因为它必将触及语文学科中某些沉疴痼疾, 所以难度很大。但是, 教师只要不墨守陈规, 只要不断尝试, 努力探究, 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 即执着实干又勤于总结, 就一定能找到一条或多条畅达而完美的路子来。

摘要:利用信息对人类学习的支持由来已久, 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使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本文则从信息技术在课堂时间中的应用, 来总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语文的自主性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Z].2001.

应用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 过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教育的需求, 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现代教育中, 教师应该更加的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重视提升学科素养, 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丰富课堂的内容, 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讲解的现象。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受, 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视频等内容, 使学生对于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迹等了解文章的内容, 对于文章有自己的讲解, 加深情感体验。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 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得到提升的, 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 然后再经过反复的利用, 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与水平。要想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单纯的依靠教材是无法完成的,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扩展学生的视野。

比如,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 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进行相关的扩展阅读, 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 又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为阅读学习以及学生的写作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学生还可以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 为后期的自主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古诗词, 使其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感悟。比如在学习故事《过零丁洋》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找到一些其他的爱国诗句, 让学生能够深入的感受到古人伟大的爱国情节;同时, 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欣赏能力, 降低学习古诗文的难度。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水平,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重要的还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准备的活动, 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心技术的时候, 教师更要与学生加强交流, 这样才能够帮助教师及时的了解到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于能够及时的改正, 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看法等对学生进行指导, 使其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 不能因为过于追求信息技术的使用而忽视了教学的内容。师生加强交流不仅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扰, 提升教学的效率, 还可以加深师生情谊, 有利于后续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引导学生正确的读书。在现有的条件下, 学生的阅读范围是有限的, 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 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阅读。互联网上有大量的优秀的阅读内容可以供学生阅读,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选择阅读内容, 如何正确的开展阅读活动。很多中小学的远程教育资源都是非常的丰富的, 在每节课中都会有相应的扩展资料以及课后练习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这些内容自主的进行预习与复习的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的内容, 这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难点,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都会觉得无处下笔, 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写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重视对于学生写作的引导活动, 要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多多的进行阅读练习, 积累好词好句, 能够将其运用在自己的写作活动中;同时,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欣赏一些优秀的写作等, 让学生在反复的学习分析中不断的提高欣赏水平, 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教学工具的选择适当, 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 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运用丰富多彩的网页,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图文并茂的课件,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运用动感十足的视频, 可使学生感同身受, 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用

参考文献

[1] 覃春红.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 2018.28.

[2] 张士瑜.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研究[J].好家长, 2015 (46) :33.

[3] 王丽丽.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5.

[4] 陈亚荣.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实效性[J].学周刊, 2018.30.

应用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发展;专业素养

一、引言

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解了,依托多媒体或是一些微课程辅助教育已成为趋势。各级教育部门响应国家针对教育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依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培养出不仅具有专业的知识能力,还需要有敢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以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己任的综合性能力强的教师团队,教育部门给出了文件指示。基于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被列入考核教师专业素养的指标里,这方面技能不达标会影响教学水平。就教师自身而言,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对职业发展生涯也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方式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作出想应的调整,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到课堂以及它的深远意义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拓宽教师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是深耕单一领域,做到高精尖,而是需要不同知识的融合与应用,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结构,这时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但是,互联网时代教育逐渐走向信息化的发展,如何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单纯依靠人力效果甚微,面对庞大的信知识和信息借助信息技术能很快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知识结构的整合。但一个人的经历和时间是有限的,过去的教师只需要专注好在自己学科领域就行,但对于现如今知识结构的整合对老师来说就是一个挑战,优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结构,想要把各学科知识联动在一起,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快速高效的实现。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的创新與发展离不开教师团队,教师除了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也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授内容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结合时代科技,使得单调的课堂模式变得生动有活力,利用多媒体演示,微课程,小视频等辅助教学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趣味性。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下,授课会变得不受学生欢迎,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只会带来恶性循环,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教师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利用信息技术尝试和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得当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得课堂授课独具特点,形成个人鲜明的授课模式。

三、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态度

信息技术也是在互联网兴盛时期的产物,把它应用到教学中还是一个新的尝试。新事物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可能还处于试探或观望阶段。若想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勇于接纳新事物,不能固守旧的经验止步不前。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也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能只满足于以往的教学成绩沾沾自喜,可能稍不注意就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加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以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去快速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二)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对于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教师,排斥新事物不愿意尝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这些教师本身意识不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就需要学校通过一定的培训改变他们的观念,并通过技术性培训让他们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便捷,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学校对教师团队进行定期的培训,指导教师利用多媒体PPT的展示或者是Flash动画制作软件更加生动的视频效果丰富课堂。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自然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不同学科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不同程度和比例的应用,在实践中出真知。总而言之,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能过犹不及也不能浮于形式,真正的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从刻意的去融合变成下意识的内化行为。

(三)学校组织定期的教研交流

一个人的视角还是有局限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也是对教师自身能力提升的一种方法。学生的学习需要交流,教师的教学工作更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学校通过举行定期的教研研讨会专门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现状去讨论,听取不同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实际情况,群体之间可以从他人的实践中得到启发,以此实现规避错误扬长避短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缩短了教师的探索时间,取百家之长实现信息化教学。同时,在面对教师之间相似的问题时,可以归纳总结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对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是有益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新兴产物,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提高了课堂学习,也改变了单一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方面也有了更多要求,者这也会变现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其成长。想要获得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不能只要结果而忽视掉自身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从心理上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谢起山.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C].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二).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592-593.

[2]郭建强,肖亚琴.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C].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五).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71-274.

[3]许光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12.

上一篇: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