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论文范文

2023-09-16

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

一、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理论,轻实验。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少开实验课或不开实验课。这样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的化学教师缺少课堂设计,对于化学实验生搬硬套,对教学效果缺乏高效化的管理。教授方式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兴趣。有的化学教师只顾自己上课,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厌倦化学学习。

第二,重成绩,少应用。许多化学教师只想着帮学生考高分,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1. 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具有差异性,如果教师统一运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化学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会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开辟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方式学习知识。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为学生播放PPT,首先利用几幅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空气污染的现状,让学生提出问题:空气是什么?它是单一的物质吗?它被污染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展示拉瓦锡的空气实验,其中详细展示每一个实验步骤,说明每一个实验步骤应用到的化学反应式,说明拉瓦锡实验的要领。同时,教师提出问题:结合学习结果,空气是什么样的物质呢?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空气的构成呢?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在PPT上附上拉瓦锡实验的视频及其相关资料的下载地址。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情:有些学生擅长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有些学生擅长在体验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有些学生习惯直接学习理论知识。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前,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在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学习资源。

2. 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需要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探究学习活动,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开展家庭小实验。如让学生按照教材内容,在家中用一些常见的材料进行小实验,以此观察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读一些化学家的故事或者科普读物,也可以组织他们阅读一些关于现代科技成果的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3)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参观和调查活动。结合课本知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化工厂、化肥厂等,使其能够了解到一些工业生产原理,并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污染防治方面的建议,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

3. 开展实验教学

初中生对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有效地组织实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做好一切,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即可。这样组织实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难以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教师要在有组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与制取”时,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对氧气的性质进行探究。学生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有的小组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的小组并没有看到。此时,学生就对这个实验结论提出质疑。经过探究,学生认识到不复燃可能是因为瓶子中的氧气含量过低;而后,将木条再次伸到有足够氧气的集气瓶中,学生看到木条复燃。在这个实验中,如果直接将实验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就不能看到“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导致他们的学习体验受到影响。

三、结语

初中化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教学中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建立信心、夯实基础为主。而且一定要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雷万秀.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2]李景坎.初中化学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梁琳琳.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表现性评价[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4]白丹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运用认知同化论[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350.

[5]任美亚.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論与实践),2016(11).

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自然界的神奇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妙趣横生.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必须发生与之同步的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教师机械的灌输,枯燥的概念、公式和定理,直接影响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必然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初中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认识并探究物理规律.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

生活是丰富的,脱离了生活的物理肯定是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能力的主阵地,绝对不能将物理与生活脱离开来,我们要殚精竭虑构建一个“生活化”的物理课堂.

1导入生活情境,引出物理问题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情境中的物理问题.上课伊始,合理导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感悟物理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快乐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讲到光学时,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拿现在比较普及的家庭汽车进行点拨教学.

生活问题导入: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根据你对光学的了解,请就汽车提出两个与光学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回答.

例如:问题: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为什么是一个凸镜?

简答: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

教师点拨:“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索的第一步(该题型有利于考查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识及相关能力).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通用具,它涉及到许多的物理问题.学生针对非常熟悉的汽车,提出了很多与光学相关的问题:

(1)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2)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3)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4)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这样,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增强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

2借助生活经验,探究物理规律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我们要接受生活的启迪,帮助学生思考物理现象与规律,培养其物理能力,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物理问题.例如:在进行九年级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时,借助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自行车,巧妙地引导学生探讨了自行车上的物理规律.

2.1自行车中的惯性定律

当自行车快速行驶时,如果突然刹住前轮,后轮就会跳起来,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是后轮却没有受到阻力,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这就是惯性定律.所以我们要谨记高速行驶或下坡时,不能单刹前闸,否则会出现事故——翻车.

2.2自行车中摩擦力知识的应用

增大摩擦:自行车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脚踏板套、闸把套等.

减小摩擦:为减小摩擦,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还有脚踏板等处均采用滚珠轴承.人们还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油.

2.3自行车压强知识的应用

例如,自行车的座垫呈马鞍型,是为了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2.4自行车中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例如,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压力.为了省力省距,轮轴的使用,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等.

3解决物理问题,回归生活实践

学以致用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领悟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科学道理.《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浮力”这一内容时,为了生动地说明物体的沉浮条件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1)演示鸡蛋在清水里就会下沉;(2)在水里加盐并搅拌使其充分溶解,让学生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悬浮情况.

结论:只要水和盐的比例适当,鸡蛋就能浮起来,甚至还能在水里悬浮.我们通过比较鸡蛋和液体的密度来总结物体沉浮的条件.

生活问题链接:某同学家附近有一家油坊.这个同学经常去那里玩,他看到榨油师傅往榨好的油里加盐,不知为什么,觉得很纳闷?我告诉他,这是一种不当的做法,坑害消费者.农村小油坊榨出来的油里经常含有一些杂质,存放时间一长,这些杂质就会发生沉淀而导致油卖不出去.榨油师傅在油里加盐增大了油的密度,杂质于是就悬浮在油里面而不沉淀.

再例如,讲电学时,家庭生活用电安全的问题.

家庭用电危险主要有:接触不良、线路老化、用电器功率过大等.针对接触不良、电线老化等问题我们检查线路、更换电线就可以了,而对于用电器功率过大的问题,就我们可以利用

初中物理中所学的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来解决.

将学生所学知识返回生活,既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既解决了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又巩固了所学.

总之,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殚精竭虑、坚持不懈地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探究物理问题,把握物理规律,掌握科学思维与科学能力.让学生自觉地把物理知识与具体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魅力.让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变成学生学习物理的三味书屋,让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充满百草园地生活趣味.这就是我们的物理课堂

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作为一线的教育教学,应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的先进理念,让信息技术为学科课堂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由于受传统模式的束缚,再加上小学科学本身的局限性,课堂很难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也就无法适应当前学生对新型课堂的期盼和需求。学科教学不仅仅教授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习得方法,夯实能力与素养,让学生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新型课堂,推动课堂效率的不断提升[1]。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科学;新型课堂;游戏

教师应该在思想上有所转变,充分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变迁,我们的时代每天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知识的更新更是呈现出了指数级增长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如果还是固守传统理念,按传统课堂模式进行知识授受,很大程度上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学科学习的兴趣,产生畏难心理。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重构课堂知识体系,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小学科学教师积极地探索,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一、调查数据见“端倪”

科学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多种器官同时参与的艺术创作,是学生对世界认知后通过科学来再现的过程。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培养基本来源于师范院校,而师范院校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展示教育教学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然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我说你听,我示范,你模仿”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种教学方法、教育理念会使学生失去想象力,从而也不再有自我创造力。

数据一: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堂

数据显示,喜欢张老师、陈老师、黄老师分别占86%、73%、27%,关注了三位老师的上课风格和课堂组织情况,张老师和陈老师的课堂最为活跃,较多的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在课堂中会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上讲台展示与交流,黄老师的课堂知识量最大,主要以老师讲解、学生听为主。

数据二:为什么喜欢科学课堂

兴趣的建立与维系,一直是学科教学不得不面对的课堂教学难题,只有建立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课堂,课堂效率才有可能提高,因此,学生只有喜欢课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通过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可老师、喜欢老师,多数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是感兴趣的,但学生对课堂的认同度比例是偏低的,这应该引起老师的重视,同时,只有34%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反映出学生对学科的认同度不高,需要老师不断改变方法,研究课堂组织策略,丰富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习得知识,获得方法与能力的提升与夯实。

数据三:喜欢什么形式的课堂

只有让学生充分展示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不喜欢传统知识授受型的课堂,这其中占到了27%的比例,因此,小学科学任课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不断加强,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是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的重要突破口,有时,简单的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学生的兴趣会变得异常高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尽享学习的乐趣

当前的学生对演戏的沉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任课老师要积极地进行思考,为什么学生对游戏会如此感兴趣,运用其中的规律,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固化课堂

课堂组织形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愿学变为我要学,例如,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中,往往是实验与理论授课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是实验室的主导,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得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得到激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热情,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把课堂重点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跟着多媒体感知,可以给学生欣赏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实验教学的背景知识,通过网络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VR技术增强体验效果

十九大以来,国家对教育事业投放力度越来越大,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设备已经不断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实际中,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加强学习,转变理念,不断获得新信息,掌握新技能,这样才能够真正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零距离对接。运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VR技术又称作虚拟现实技术,是让学生戴上定制的眼镜,促进学生快速进入VR设定的场景情境,例如,学生戴上眼镜,场景是一个大型科学会,而自己是科学会的主角,在激情的人潮鼓励下,学生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VR技術的应用,充分显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念,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我们的学生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借助于VR技术,就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诸如竞赛、游戏等活动场景,有效地激活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达到让学生“身动、心动、神动”的目的,打造高效课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学生学习互助团队,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3]。

当然,除了VR还有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当前的蓝墨云班课,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提前学习小学科学知识,可以采用问卷星进行学习,当然,受实际条件限制,很多学校的信息化设备设施还不够建全,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努力开发适宜学生科学学习实际的媒介资源,最大化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三、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的拓展小学科学课本上学不到的课外知识,可以通过增强视听提高效果,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寻找适合学生的生活化学习资源与媒介,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自学与学习互助成为学生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必须迎难而上,不断变革,相信,每一名任课教师都将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为学生的不断成长提供方法支持与过程指导。

参考文献:

[1]要瑞卿.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02):46-47.

[2]黎淑仪,郭恵群.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应用[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35(02):79-81.

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从基于案例的学习的角度分析了教学光盘资源对教师教学设计的支持作用,接着从教学事件的角度闡述了应用教学光盘资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和策略。最后文章提出中小学教师应合理应用好教学光盘资源,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光盘;光盘播放;案例;教学事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向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农远工程采用三种设备配备模式,分别为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二:卫星教学接收点;模式三:计算机教室。这三种模式是向下兼容的,模式二和模式三具备模式一的硬件配备。教学光盘播放是三种模式所共有的,能否发挥其教学功效,直接影响到农远工程的整体效益。本文探讨如何应用教学光盘资源支持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一 模式一概述

模式一是指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包括教学光盘播放设备(DVD影碟机+电视机)和成套教学光盘资源。配备模式一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数量不足,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有效使用教学光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困难。教学光盘资源按资源类型可分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盘、小班教学光盘和专题教育光盘等。其中,小班教学光盘属于课堂教学实录,它包括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类教学光盘可以完全或部分替代教师授课,对于教学点具有重要意义。而多媒体资源类型的光盘提供了与教材相关的课件、视频、音频、动画和图片等资源。本文探讨的主要是课堂教学实录类型的教学光盘。

二 基于案例的学习支持的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光盘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于光盘的教学设计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根据光盘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另一种是根据教学设计选择光盘资源。其中,后者要求教师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选择或整合光盘资源的能力。而前者适合于教师应用小班教学光盘进行替代性教学或者借鉴光盘中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教学光盘中的优质课、示范课包括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属于视频案例。下面从基于案例的学习这一角度分析教师如何借助教学光盘设计教学。

1 基于案例的学习

案例是对真实问题情境的描述,这些描述可以采用文本、图表、视频等呈现形式。[1]案例与特定的专业或领域有关。对于医学专业人员,一个案例可能是病人的病历和检查结果。对于专业教师,一个案例可能是展示教师教授某个主题的一堂课的一段视频。教学光盘中的视频案例描述了教师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组织教学活动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教师根据视频案例设计教学的过程就是基于案例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是一种真实情境下的复杂活动,而案例描述的是真实问题情境,并具有类似脚本的结构,因此基于案例的学习符合教师教育领域的特征,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假设农远工程教学点某位教师要设计一节课,有如下几种方式供选择:A.阅读教学参考书;B.听学校其他教师讲课,获得经验;C.观看并分析这节课的示范视频课例。方式A能够为教师设计教学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书本知识转化到真实情境时会有困难。方式B和C都是基于案例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教学。但教学点师资匮乏、水平不高,因而方式B可行性不强。教学光盘提供了优质的视频案例,模式一环境下方式C具有实用性。因此模式一环境下,应提倡教师应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学设计。

2 应用教学光盘设计教学

光盘中的视频案例包含一节课的基本教学环节,其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可模仿性。但视频案例中的教学环境不等同于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基于教学光盘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在应用教学光盘教学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教材、光盘和实际教学目标这三者的关系。光盘播放教学的目的是以光盘为媒介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当光盘内容与实际教学目标不完全吻合时,应当以实际教学目标为准,合理安排光盘播放内容和播放方式。

(2) 观看光盘,熟悉光盘内容

教师教学设计时应熟悉教学光盘内容,观看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光盘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理解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的目的。第二,分析光盘中教师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方法。第三,熟悉光盘中教师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师应从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出发进行借鉴学习,不能盲从。

(3) 形成教学设计

通过反复观看教学光盘,教师要形成适用于实际教学的教学设计,解决光盘播放方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师角色定位等问题。教师可采取由教学光盘引导,以光盘为脚手架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观看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体现在光盘播放的过程中。因此对于实际教学中观看光盘的时机、内容、方式(如直接浏览、反复观看、同步模仿等)以及何时讲解等教学细节,教师必须明了于心,保证实际教学的流畅性。

三 教学光盘在教学中的应用

模式一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教师能力要求不高等特点,在农村中小学应用效果较好。不少研究者对模式一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一些教学方式或模式。概括而言,主要有两类。第一类关注教学光盘资源的功能特征和播放方式。例如,王陆等人[2]归纳出DVD教学资源应用模式的基本形态有:全程依托式、分段依托式、组合分段式和多重组合分段式。陈庆贵[3]指出基于光盘资源的教学应用模式有四种:直播教学模式、模仿对话教学模式、情景互动教学模式和资源整合教学模式。谢文斌[4]认为教师播放光盘的方式主要有先讲后播式、先播后讲式及讲播同步式三种基本方式。第二类根据光盘播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来分类。例如,郭绍青[5]指出模式一环境下的教学形式主要有替代性教学及替代和辅助相结合教学。王艳丽等人[6]提出“节目主持人”教学模式。综观这些分类方式,各有特色,探讨了模式一环境下如何应用光盘进行教学的问题。但对于教学光盘如何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光盘支持教学的优缺点等问题缺乏具体的阐述。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不管采取怎样的光盘播放方式,核心在于引发并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可以从光盘资源支持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重新考虑模式一环境下的教学。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一般说来,它包含一套外在于学生的、设计用于支持学习内部过程的事件。[7]加涅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为分析和理解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框架,据此可以分析如何有效地应用教学光盘支持师生的教学过程。

加涅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8]虽然光盘资源可以提供学习所需要的一些材料,但它并不能提供促进学生学习的完整的教学事件。例如,光盘资源能够呈现教学目标、传递并讲解教学内容,但难以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和反馈,不能评价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根据光盘创设这些教学事件,通过播放方式或教学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由于教学光盘的介入,改变了教学环境的要素,增加了电视里的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要素,因此课堂教学事件的引发和实施方式与一般课堂有所不同,具体阐述如下。

1 引起注意。光盘播放的视频画面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在光盘播放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电视机课堂和现实课堂之间教学情景的转换,例如从电视画面转到黑板,由电视上的教师讲解转换到课堂教师讲解。这时教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例如,用遥控器将电视画面暂停或者用语言或姿势提醒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转换。

2 告知目标。教学目标指明了学生努力的方向,是对教学效果的预期。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光盘播放或二者结合的方式阐明教学目标。电视中的教师所阐述的教学目标应与实际教学目标一致,如果二者不一致,教师应采取自己阐述的方式,避免误导学生。

3 刺激回忆先决性的习得技能。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通过提问或练习巩固已学知识,为新授课做好铺垫。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把先前学习提到工作记忆中。在光盘播放中,电视里的教师也有类似的教学活动,但主要面向的是电视中的学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呈现刺激材料。光盘资源中的教学活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有丰富的刺激材料。教师应合理利用好光盘资源,分析知识呈现的方式和教具等刺激材料的使用目的和方式,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必要时,教师也可以自备教具模仿光盘中的教学活动,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

5 提供学习指导。播放光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课堂教师传递教学内容。但电视中的师生和课堂中的师生处于时空分离状态,彼此间不能进行实质性的同步交流。因此电视中的教师并不能根据课堂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并提供学习指导。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只要观看了视频就能达到教学目标。但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组织教学、提供學习指导,如采取这些方式:电视中的教师提问——课堂中的学生回答——课堂中的教师讲解点评;电视中的教师进行游戏教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同步模仿;播放光盘——教师适时讲解。这样就实现了师生对话交流。在遇到教学的重点难点时,教师除了适当讲解外,还可以采取重复播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6 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由于电视中的教师无法对课堂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估,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因此提供反馈和评估作业这两个教学事件需要课堂中的教师自行组织完成。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学生观看视频的学习效果,用暂停播放和提问的方式及时获得反馈,以便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光盘资源来组织引出作业和促进保持和迁移这两个教学事件。

综上所述,在应用光盘进行教学时,教师的角色定位很重要。有些教学事件(如引起学生注意、呈现刺激材料等)可以用光盘播放来实现,这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另一些教学事件(如提供学习指导、反馈和评估作业等)则需要教师来实现。在实际教学中,九大教学事件并非要逐一按顺序完成,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满足了某些教学事件的要求,那么这些教学阶段就可以不出现。

四 结束语

农远工程模式一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光盘播放设备和优质的光盘教学资源,但其功能的发挥还依赖于教师。教学光盘中的视频案例对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对教师课堂教学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借鉴和应用光盘资源进行教学时,教师应从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光盘的功效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光盘资源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脚手架。教师应从完全依赖光盘资源,到逐步模仿、部分依赖光盘资源,再发展到将优秀资源内化到自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Mayer, R.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nd)[M].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2008.

[2] 王陆,王晓芜,张敏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DVD模式的教学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3] 陈庆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

[4] 谢文斌.农远工程教学光盘模式应用初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10).

[5] 郭绍青,李秀明.多媒体计算机资源在模式一环境下综合应用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4).

[6] 王艳丽,程云,赵呈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7,(2).

[7][8] R. M.加涅等著.皮连生,庞维国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从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动力性的困难,即学生对于作文课缺乏兴趣,缺少热情,缺乏足够的自发性和积极性,畏难情绪严重。文章以唤醒高中生心中“沉睡的狮子”为出发点,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写作动力学为依据,提出了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作文灵感,让学生快乐作文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动力学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出生于一个著名石雕师的家庭,他在青少年时期也曾跟随他的父亲学习石雕手艺。有一次,他向父亲询问成为优秀石雕师的方法时,父亲说道:“比如雕刻石狮子吧,我认为自己并非在雕刻,而是在唤醒它,把沉睡在石块中的狮子解救出来。”高中生的作文灵感何妨不是犹如狮子一样等我们去唤醒?

从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动力性的困难,即学生对于作文课缺乏兴趣,缺少热情,缺乏足够的自发性和积极性,畏难情绪严重。唤醒高中生心中“沉睡的狮子”就应该因势利导,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作文灵感,让学生在快乐作文的过程中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信息交流的多元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写作时代”

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使当今社会进入了众语喧哗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信息交流手段日趋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借助键盘自由地发表见解,无拘无束地进行思想交流。而从就学考试到休闲娱乐,从生产生活到情感表达,无不需要以文字作为媒介。人们已经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时代”。因此,写作或者说作文已经成了人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二)高中学生对作文兴趣淡漠

如前所述,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时代需求,但是高中生具有相应的态度或者兴趣吗?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对高一新生所做的调查显示,有写作习惯,而且是因为喜欢而写作的学生仅占5%;特别讨厌作文的学生占18%;对作文课既不讨厌也不喜欢,只是为了完成作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为52%;以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为动机的学生占25%。而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谭旭东对首都三所高校大一800名新生高中时的课外阅读调查显示,尽管多数高中生都认为课外阅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以提高作文水平为阅读目的的学生仅占1.3%,没有人与家长或者老师一起进行过课外阅读,其中有83.3%的学生是自己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有79.5%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作文。这说明,实际上高中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并没有较好地完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作文的目的。

表1:高一新生写作兴趣调查结果

对作文的兴趣 所占比例

因为喜欢而写作 5%

特别讨厌作文 18%

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文 52%

为了取得较好考试成绩 25%

表2:首都高校大一新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调查项目 所占比例

以提高作文水平为阅读目的 1.3%

与家长或者教师一起完成课外阅读 0%

独自进行课外阅读 83.3%

不喜欢作文 79.5%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中生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并且在许多学生看来,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成绩提升的空间不大;二是部分教师指导不当,上作文课除了让学生独自作文,还是独自作文,至于如何才能写出更好的、具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根本不曾提到,学生逐渐对作文课失去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放弃语文,主要是靠初中的“老本”;三是学生对作文课的教学目的认识不足,认为作文就是一种常规作业,一味儿地敷衍和推脱,热情和灵气逐渐消耗殆尽。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激趣教育,激活学生的写作动力。

(三)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缺乏完整的体系

从教学实际来看,高中作文教学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语文教师多没有完整的教学系列,只是凭感觉、凭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创作,甚至还有个别教师根本就不讲。另外,能写出高水平作文,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样一来,高中生既不能受到科学、严谨的作文训练,也很难在自己周围找到写作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作文水平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写作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写作动力学是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等专家提出的主体论写作学观。这种理论将作文教学视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主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广义发表来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将写作思维模型的建构和写作基本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提倡在大量的阅读当中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从整体上来说,动力学写作的元素运用得越多,教学的动力性程度就越高。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具有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就必须对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内部态度予以关注。笔者以为,写作动力学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效地激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愉快感和价值感。只要学生有了明确的作文动机和良好的内部态度,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创作热情。

三、以写作动力学为基础的激趣分析

在写作动力学看来,信息的动力产生于信息的提供与生成。有了兴趣、成就感、意志力和事业心,就有了心理动力;而具备了思维模型和知识模型,就有了操作动力。在这种理论当中,教学所关注的不再是所谓的“技巧”和“能力”,而是行为兴趣、思维模型和心灵背景的建构与发展。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决定了高中作文应以日常交际为主,适度发展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当然这种发展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老师更多的是扮演教学活动组织者、策划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一)通过无内容写作激发写作动力

高中生写作畏难情绪是由内心的写作渴望与现实中的坏习惯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上半天也写不出一句话来,最后不了了之。实际上,除了特殊的学生之外,高一的学生都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完成700字左右的小作文,而考试时学生作文的专注度和速度更是令人吃惊。为此,我们可以开展定时作文,看谁写得又快又好,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对于高一新生,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第一节作文课:

前一天,教师明确写作要求,不限文体,只限字数,学生则做好思想和工具准备任务。上课之前,给每位学生发放绘有1300个方格的纸张,并在700字和1000字处作出标记。上课之后,再次重申,作文的目的只是为了测试速度,不限内容、不限文体,不要求结构完整,不要求字字准确,甚至可以写“讨厌作文,讨厌老师”之类的话,但是中途不能停顿。写作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个小组,给出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而后每隔五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做一次时间记录,而学生则将写到700字所用的时间标记在作文的空白处,完成1000字举手报告。

实践表明,无内容作文课前激趣是关键。要使学生产生写作动力,五分钟的思考时间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竞赛的氛围和环境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外在动力。当学生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写作速度之后,可以每天安排学生进行200字练笔或者文章片断训练,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愉快地完成。

(二)借助阅读和口语训练增强写作动力

对于写作来说,阅读和口语训练实际上也是积累写作素材,不断增强写作动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当中,笔者采用的是如下的做

法:

一是每天上语文课之前,根据学号安排一名学生做时间为三分钟的演讲。如果一个班有五十人的话,则同一学生在一个学期当中能够上台的次数只有两三次,所以学生准备起来都比较积极、比较认真,听得也仔细。

二是与学校图书馆和阅读室结合,灵活安排阅读时间。建议每周都安排至少一节阅读课,教师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生则根据需要组成读书沙龙,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阅读内容当中既要有世界名著,也要有热门小说,甚至还可以有少量的网游小说和网络杂文。宽阔广泛的阅读会使学生大开眼界,为写作积累素材,打下基础,特别是可以为学生写日记提供材料。

(三)利用日记写作获得持续的写作动力

中学生求知欲强烈,对自然的奥秘充满好奇,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其好奇心倍增,他们迫切地希望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行、所感。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神奇,追星几乎成了现代中学生的常态。将其兴趣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看似容易,实则需要较好的引导方法才能奏效。这就需要教师摸透学生的心理,了解其喜恶,为其提供创作和展示的空间。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日记是写作的主阵地。当学生能够在20分钟之内完成700字的写作任务之后,我们开始要求学生每天写500字的日记。但是,学生马上就会遇到一个头痛的问题:写什么内容。如果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会获得持续的写作动力,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创作愿望。

对于日记的内容,可采用教师建议与自主拟题相结合的方式,但字数要求最少500字。如果学生感觉实在是没有题材的话,大可以写当天演讲的内容和感想。如我们可以按照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建议学生写景,也可以建议学生就“中国梦”、依法治国等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般来说,日记任务布置下去,一开始学生会纯粹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相比而言,教师就比较辛苦了,逐本批阅,还要从中挑选质量较高的日记给予表扬。但长期的日记写作,会使学生学会思考的文字化,学会用笔与人交流,学会心灵独白、学会捕捉灵感。久而久之,就会完成吸材、聚材的过程,而不再将作文视为洪水猛兽。

在经过三个月的写作训练之后,学生王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以前每次拿起笔总是呆呆地不动,心里乱作一团,不是不知从何下手,就是乱写一通。经过这段时间,居然越写越有感觉了,我的新油笔马上又没油了。呵呵,心里真美!”

(四)用新颖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前面的两种方法实质上还是教师强迫学生作文,还不能实现主动创作的目的。对于激活学生作文的主体意识,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要“钻到学生心里出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命题时,应该对学生的心态加以研究,以便作文题能与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作文命题应该有一定的深度,以帮助学生构思、立意、选材和挖掘内涵。要做好这一点,就要求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来入手是最好不过的了。如要求学生以《个性老师》为题写自己经历或看到的趣事,以《心灵的天窗在哪里》为题展开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中国梦”为主题展望家乡的未来等等。人人都想表现的渴望,遇到思想的起伏、感情的波动,总会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巧妙地命题,则正是要实现这样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新,不断实现观念的突破,大胆尝试新的语言运用和表达形式,鼓励学生写出特色。

(五)让学生在广义发表当中形成稳定的写作习惯

所谓的广义发表就是非正式的传播。对于高中生来说,广义发表可以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稳定的写作习惯。在课堂教学法当中,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文。另外,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自评自改作文。当然,最好的莫过于有学生的作品刊登在公开发表的杂志上或在作文比赛中获奖了。每学期,笔者都会组织两到三次作文比赛,将其中的优秀作品通过广义发表的渠道发表出去。

在广义发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欲望会得以满足,同时也会激起其他学生的好胜心,也想在写作方面一展身手,从而促进全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广义发表往往会成为下次写作的动力,使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使学生产生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上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参与实验的高一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对比分析,如表3所示。从该表数据来看,学生对作文课的喜欢程度、写作态度都有明显的好转,特别是自主构思作文的学生由原来的3.4%增加到了48.8%。这说明以动力学为突破口,确实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作文教学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教学实验前 教学实验后

喜欢

程度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不喜欢 一般 喜欢

20.4% 75.1% 4.5% 7.3% 82.2% 11.5%

写作态度 应付差事 抄作文书 自己构思 应付差事 抄作文书 自己构思

74.3% 22.3% 3.4% 34.7% 16.5% 48.8%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作文教学确实困难重重,但是,唤醒沉睡在学生心中的作文灵感并非不可能。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了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时代发展特征,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获得作文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使作文课成为学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李垚. 写作动力学视野下的高中作文激趣教学[D]. 四川师范大学,2009.

[2] 王玉强. 作文智囊:采撷哲思[M]. 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5):P126.

[3] 何峰. 浅谈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J]. 学周刊,2014(5).

[4] 夏绍文. 高中作文教学断想[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 骆汉忠. 增强高中作文教学效果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12(74).

作者简介:邓凯雪,信宜市第三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作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教学实践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从组织课堂教学、培养英语思维等几个方面谈一谈英语教学实践中语感的重要性,共同分享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感;语言实践;英语思维

说、读是基础的语言技能,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也恰恰就是这样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那么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语感就显得很有必要。那么,怎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贴近日常生活,我就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如:“going shopping”“seeing a doctor”“asking

the way”等,组织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在这样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环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布置学生多朗读、背诵

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能为语言的输出创造有利条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这点,多读、多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间长了,学生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来这些英语句子,还可以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

三、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为了减少学生对汉语的依赖,我会坚持尽可能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汉语进行教学,这样做会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特别是在阅读训练中,我会让学生进行“有障碍”阅读,而不是事先把所有的新词都解决掉,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新词。而不是遇到一个新词就想着要去查词典!让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去分析、判断这一新词的词性、意思。让学生多运用英语思维去理解它们,用英语直接思考。

四、组织学生听、看英语歌曲和影片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是课后通过多媒体手段听、看英语的歌曲和影片。这样做不仅可以调节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起到让学生多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作用,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会逐渐得到提高。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名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它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我认为英语教师要重视英语语感的培养,这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陈伟芳.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朱湖实验学校)

上一篇:科技小制作论文范文下一篇: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