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范文

2024-07-22

改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通过对佳木斯大学药学院化学系本科生3个年级化工原理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结合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 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化工原理课是化工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和典型设备,化工原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通过化工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知识体系才能从理论基础逐步过渡到工程實际,后续的专业课程才能得以顺畅地开展。本文通过对佳木斯大学药学院化学系2011级、2012级、2013 级三个年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化工原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一 让学生觉得化工原理有用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等课程的先修基础;也是大多数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专业课程之一。整个化工基础课程是以化工原理为核心,以化工热力学和化学反应工程为基础,以分离工程和传递工程作为化工原理的进一步拓展为框架的体系。并且,化工原理和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很多内容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所以,在化工原理的第一堂课上,教师都要告诉学生这门课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对他们有用,他们需要学。

二 案例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让学生不至于在化工原理课堂上只想到要与化工厂联系到一起。例如:学习流体流动与流体输送机械时,举水塔给居民楼供水的例子,就需要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及离心泵的选用的知识点,让学生觉得化工原理课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将宏观的工程问题通过微观理论讲解,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想象能力。如通过对流动的边界层讲解,加强学生对对流传热中热边界层内的传导传热和热边界层外的对流传热的理解,以及吸收的“双膜理论”,使学生对汽液间质量传递更好地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在化工设备(如换热器、板式塔、填料塔)的讲授时,先让学生观看这些设备的动态效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化工设备的结构及各部件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对化工原理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多媒体、录像、实体模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产生一点即通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 开展多层次实验

实验是学习和研究问题的重要环节,既是训练学生实验技巧和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进行工程知识的熏陶,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在实验室工作,而且具有能够走出实验室的工作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按3个层次设置了化工原理实验内容: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基本型实验如管路流体阻力的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等;综合设计型实验如吸收实验、精馏实验等;研究创新型实验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反应精馏实验等。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化工原理实验采取多人的实验小组方式进行操作,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到化工厂进行认识实习

化工原理课程是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它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合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有利于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通过化工原理课程的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的流程,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如公用工程、技术经济、投资效益、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化工生产过程的概念,适时、适量的讲述设备,使学生对化工生产有更深刻的了解,贯穿始终的直观教学,深化了对化工生产的感性认识.必要的化工实验和化工认识实习,把学生的化工知识推向新的高度。

五 改革考试制度

考试不仅具有测评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功能,更具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考试制度的改革同时有效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化工原理理论课的考试中,采用降低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增加平时成绩的办法。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随堂测验、课后作业等。在化工原理实验课的考核中,除了预习、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外,期末考核采用实验口试的形式,每名学生选择一个实验题目,教师针对该实验题目进行提问,保证选择同一个实验题目的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雷同,学生还可以通过选做研究创新型实验来提高实验课成绩。这样不仅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全面知识,而且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 把课程设计与化工设计竞赛相联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依据化工原理的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及先进性原则,综合利用化工制图、机械制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与控制等理论知识,进行一次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某一化工单元操作的实践性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及物性参数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化工原理知识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和经验。将化工设计竞赛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相结合,在竞赛中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知识应用的能力,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改善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设有3周的化学工艺学课程设计和2周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环节。考虑到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的比赛时间,所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在第六学期将有5周的课程设计。根据每年竞赛的题目和要求,参赛的5名学生中3人一组设计精馏塔、2人一组设计换热器。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同时,也完成竞赛要求的部分任务。学生使用Aspen Plus软件完成全流程模拟后,才能进行化工原理的课程设计内容。我们先对学生集中授课,给学生一定的模板和步骤进行计算和校核,完成设备的设计说明书,使用Auto CAD绘制工艺流程图、设备装配图。因为学生也是完成竞赛内容,所以各组模拟的流程均不相同,这样学生在进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时避免了抄袭现象。因涉及知识点繁多,学生自己针对问题,或请教老师,或有目的地进行化工原理的学习,锻炼了他们查阅资料的能力;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由于设计计算量大,仅靠原始的手工计算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需要学生利用计算机等资源进行模拟、计算、绘图,也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

七 积极辅导学生考研

化工原理不仅是化工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也是其它一些专业的必考课或选考课。

当前出现在化工原理考研试卷中题型大致可分为:概念题、计算题。概念题又包括客观概念题——填空、选择、判断、作图,主观概念题——简答、论述。概念题和计算题的定义不是绝对的,可以简单计算的结果来说明某一概念,也可在综合型计算题中引用概念来判断、推理。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增强学生对各种题型的掌握能力。

总之,作为从事工程性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从严治学,加强基础理论,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和工程技术观点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银惠.化工原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5(9).

[2]晏丽红,杨宗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化工原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1).

[3]尹志芳,钟铜生,熊文高,等.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广东化工,2008,35(5).

[4]白术杰,张向宇,李秀玲.化工基础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

[5]韦岩松.“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池学院学报,2007,27(增刊)(1).

[6]朱平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6).

[7]杨荣榛,段兴潮,董文生,等.师范院校化工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7(8).

[8]黃婕,齐鸣斋,刘田.强化工程观点 培育卓越能力——以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程改革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2(2).

[9]曾文良,王剑秋,张复兴.应用化学专业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2).

[10]刘佰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今日科苑,2007(16).

[11]田玉.高师化工课程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3).

[12]段兴潮,杨荣榛,张近.化工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3(3).

[13]张向宇,白术杰,张杰. 大四年级“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改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针对机械原理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将3D打印技术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研究了3D打印机械原理课程教具、3D打印用于机构等知识点的学习巩固、用于课程设计和用于机械创新设计比赛等,总结了3D打印应用于机械原理课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3D打印技术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时间,促使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由偏理论轻实践逐渐向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转变,考核方式更倾向于产品设计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机械原理;3D打印;教学改革;OBE

0  引言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包含机构的结构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凸轮机构、连杆机构、齿轮机构等原理性内容,理论课时占比重。而新工科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OBE教学改革的要求是越来越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原有的理论课时占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相同的内容,实践操作往往比理论讲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3D打印是一种基于数字模型,利用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逐层打印构造实物的一种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机加工制造机械装置实物耗时长、费用高等问题,很适合于机械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3D打印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几项具体应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1  3D打印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关于3D打印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些高校教师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实践。例如,毛玮等研究了3D打印技术在机械原理教学教具制作中的作用[1]。史洪松探讨了3D打印在机械设计与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思路和优势[2]。王小新等将3D打印应用于塑料制品设计课的教学工作中[3]。翟彦飞分析了在机械专业课教学中应用3D打印的优点[4]。李定玉等探讨了力学课程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5]。王明振等研究了3D打印技术在新工科实验课程中的应用[6]。孙文柱等探讨了航空仪表设备课程教学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实践[7]。高延峰等研究了机器人课程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好处[8]。尹涛研究了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3D打印应用实践[9]。郭美君研究了FDM3D打印运用于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10]。王莉霞等研究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中3D打印技术应用实践[11]。林春宇探讨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中的UG建模和3D打印技术综合应用[12]。

以上文献主要研究了3D打印的优点和在不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局限于教学教具制作,使用的范圍小,应用实践也不是很充分。本文将3D打印运用于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多个方面,促进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课程学习的获得感。

2  3D打印在机械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当今高校新工科和OBE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满足理论教学的同时如何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和参与机会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教改难题。3D打印机操作方便,学生上手快,与UG、Pro/E、Solidworks等机械工程应用软件对接良好。以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原理为例,3D打印技术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用于机械原理教具的制作;用于机构等知识点学习巩固;用于课程设计;用于机械创新设计比赛等。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丰富课程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机械原理主要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课程教学活动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1 3D打印机械原理课程教具

机械原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很多,原理性内容深奥而抽象,抽象的原理性内容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犯困,学生的接受程度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3D打印机械原理教具,可以弥补学校专业课教具不足,有效解决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抽象问题。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可通过3D打印的实物模型演示给学生看,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观看和接触3D打印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连杆滑块机构等直观认识不同机构的特点,增强对不同机构工作原理的认识。3D打印机械原理课程教具,可改变传统机械原理课堂教学格局,充分发挥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长处。

2.2 3D打印用于机构等知识点的学习巩固

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很丰富,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传统的作业形式都是以计算题、问答题、分析题等的文字型作业,形式单一。借助3D打印技术,我们可以将课后作业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例如可以将作业布置成制作连杆机构模型等等。我们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有30多台3D打印机,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3D打印机制作出机构模型实物。这就不仅仅是需要学生动脑,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可以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机械原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使机械原理这门专业课教学更能发挥出其应用性,可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3 3D打印用于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根据教学安排,每个机制专业班级在上完机械原理理论课程后有两周时间用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两周时间不是很长。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机械装置的原理分析、理论计算、画图和制作模型。虽然每个组一般会有4~6名同学,但在两周内完成所有的工作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所设计的机械装置比较复杂的情况。这些工作中,制作模型的过程是很耗费时间。如果采用钢材进行机加工,不仅时间长,而且其中涉及的安全问题也是任课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的。而采用3D打印技术加工实物模型,时间上与机加工稍长,但是3D打印非常安全,学生也容易掌握3D打印机的操作,相对来说,给学生培训3D打印机操作的时间比培训数控机床操作的时间要短很多,这样,3D打印总的时间更少,也更安全。3D打印有利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的圆满完成。

2.4 3D打印用于机械创新设计比赛

应用型大学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好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能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每年举办的全国大学机械创新设计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能让学生有运用知识、提高操作能力的实践机会。机械创新设计比赛是需要比赛选手做出实物出来的。而在机床设备等不是很充分,加工能力不是很足的情况下,3D打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帮助学生将实物作品打印出来。通过3D打印的实物模型同样具有较好的强度,完全能展示出作品各项功能。不仅机械创新设计比赛,其它类型的一些比赛也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比赛作品,3D打印较好地支持了学生的各项创新能力训练。

3  机械原理教学中使用3D打印需注意的问题

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通过使用3D打印技术,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时间,促使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由偏理论轻实践逐渐向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转变。进一步完善了机械原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方式更加倾向于解决产品设计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内容更全面,考核方式更科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并重。在机械原理教学中使用3D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使用3D打印需要具备基本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学校需要有一定数量的3D打印机和3D打印材料,学生需要掌握至少一种三维建模软件,例如Solidworks、UG、Pro/E等等。教师需要将3D打印机的使用操作步骤传授给学生,好让学生能够自主使用3D打印机打印作品。

②单个打印的模型不宜太复杂,尺寸不宜过大。每台3D打印机的打印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或学生自己设计的作品,在使用3D打印机打印的时候,总长、总宽、总高等尺寸不能超过3D打印机的尺寸界线。若作品尺寸过大,应该将作品各部分分拆进行打印。

③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由于3D打印机的数量有限,3D打印模型是需要耗费时间的,因此,很难做到一个学生一台3D打印机,把学生进行分组就很有必要。每组需要设1名组长进行管理。每组可以合作一个作品或几个作品,这样可以保证每组的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物制作作业。学生在实物制作过程还能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增长知识和能力。

4  总结

针对机械原理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结合OBE教学改革和新工科建设要求,将3D打印技术引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研究了3D打印機械原理课程教具、3D打印用于机构等知识点的学习巩固、3D打印用于课程设计和3D打印用于机械创新设计比赛等,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践操作时间,促使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由偏理论轻实践逐渐向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转变。完善了机械原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方式更加倾向于解决产品设计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内容更全面,考核方式更科学,知识与能力并重。

参考文献:

[1]毛玮,蒋洪奎.3D打印技术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 工业设计,2019(09):33-34.

[2]史洪松.3D打印技术在《机械设计与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6):239-240.

[3]王小新,黄兆阁,温时宝.CAD-CAE及3D打印在《塑料制品设计》课程教学 中的应用探索 [J]. 高分子通报,2020(02):54-58.

[4]翟彦飞.浅析3D打印技术在高职院校机械等相关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内燃机与配件,2020(02):279-280.

[5]李定玉,王如转,郑恒伟,等.3D打印技术在基础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7):197-198.

[6]王明振,高霖.“新工科”背景下3D打印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教育现代化,2018,5(23):202-206,223.

[7]孙文柱,曲建岭,高峰,等.3D打印技术在《航空仪表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92-94.

[8]高延峰,万文,洪连环,等.3D打印技术在《机器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2018,35(S2):324-326.

[9]尹涛.3D打印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探索 [J].时代汽车,2020(21):42-44.

[10]郭美君.机械专业教学中FDM3D打印技术的实践探究 [J].农家参谋,2020(24):208.

[11]王莉霞,彭敏,周磊.双创背景下3D打印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0(09):106-108.

[12]林春宇.基于UG建模的3D打印技术融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J].装备制造技术,2020(09):120-121,124.

改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过程缺乏工程意识。

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所设计的结果没有与生产实际需要作参考,只是为了纯粹计算为设计,缺乏对问题的工程概念的解决方法。

2.学生对单元设备概念不强。

对化工制图、设备元件、材料与标准不熟悉,依葫芦画瓢的不在少数,没有达到课程设计与实际结合、强化“工程”概念的目的。绘图能力欠缺,如: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图幅设置、比例及线型选取、文字编辑、尺寸标注以及设备、仪表、管件表示等绘制不规范。

3.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然而学生该开始并不清楚需要计算哪些物性参数以及如何计算。这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应在开课之初给学生讲一下每个单元操作所需的物性参数,每个物性参数查取方法以及混合物系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还有如何确定体系的定性温度。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工程意识。

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先进性,强化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和复习有关教科书,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在化工原理课程讲述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让同学明确什么是工程概念,比如:理论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操作上的安全性,经济上的合

1 理性,了解工程问题的计算方法。比如试差法、因此分析法等。二是查阅文献或深入生产实际,了解现代化工生产单元设备作用原理以及设计理念,增强对设备的感性认识。三是应让学生明白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个实施方案,最后应综合考虑操作费用和经济费用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来确定最优方案。

2.强化工程制图本领。

为了提高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应强化计算机应用。在课程设计开设之前应开设AutoCAD课程,利用AutoCAD软件绘图,即精确又快速,也有利于适应今后实际工程设计的新要求。此外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也可代替试差方法繁琐的人工计算。

3.引导学生学会统筹兼顾,从工艺和设备全方位考虑设计问题。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即繁琐又费时的过程,这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耐性,要客观的对待每一个步骤,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为了凑结果而修改数据。应科学地对待每一个数据,经得起深究和考验。

改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周,是学习化工原理以来第一次独立的工业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利用编程使计算效率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在短短的两周里,从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

我们小组的课程设计是甲醇——水筛板式精馏塔设计图。在开始时,我们不知道如何下手,书中的计算步骤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其书上的计算步骤与我们自己的计算步骤有少许差异,在这些差异面前,我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通过查阅《化工原理》,《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书籍,和在网上搜索到的理论和经验数据。我们慢慢地找到了符合我们课程设计是实验数据。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模版,自己的计算过程。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没有及时将所得结果总结,以致在后面的计算中不停地来回翻查数据,这会浪费了大量时间。为此,在计算玩精馏塔精馏段方程后,把其可能被后来计算所用到的重要数据列于几张数据表中,方便四人在计算时能及时查找数据,节省了大量时间。在做完提馏段计算后把所有计算步骤和计算得到的数据汇成表格。让指导老师检查其可行性。经老师挑出数点不符合实际操作的环节和计算数据后,我们又经过讨论和修改。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我们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正确的

改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周,是学习化工原理以来第一次独立的工业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利用编程使计算效率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在短短的两周里,从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同学讨论,再进行整个流程的计算,再到对工业材料上的选取论证和后期的程序的编写以及流程图的绘制等过程的培养,我真切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的种种困难,也体会到了利用所学的有限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各种问题的不易。

我们小组的课程设计是甲醇——水筛板式精馏塔设计图。在开始时,我们不知道如何下手,书中的计算步骤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其书上的计算步骤与我们自己的计算步骤有少许差异,在这些差异面前,我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通过查阅《化工原理》,《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书籍,和在网上搜索到的理论和经验数据。我们慢慢地找到了符合我们课程设计是实验数据。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模版,自己的计算过程。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由于没有及时将所得结果总结,以致在后面的计算中不停地来回翻查数据,这会浪费了大量时间。为此,在计算玩精馏塔精馏段方程后,把其可能被后来计算所用到的重要数据列于几张数据表中,方便四人在计算时能及时查找数据,节省了大量时间。在做完提馏段计算后把所有计算步骤和计算得到的数据汇成表格。让指导老师检查其可行性。经老师挑出数点不符合实际操作的环节和计算数据后,我们又经过讨论和修改。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训练,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我们了解了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增强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使我们树立正确的

改革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过程缺乏工程意识。

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所设计的结果没有与生产实际需要作参考,只是为了纯粹计算为设计,缺乏对问题的工程概念的解决方法。

2.学生对单元设备概念不强。

对化工制图、设备元件、材料与标准不熟悉,依葫芦画瓢的不在少数,没有达到课程设计与实际结合、强化“工程”概念的目的。绘图能力欠缺,如: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图幅设置、比例及线型选取、文字编辑、尺寸标注以及设备、仪表、管件表示等绘制不规范。

3.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物性参数选择以及计算,然而学生该开始并不清楚需要计算哪些物性参数以及如何计算。这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应在开课之初给学生讲一下每个单元操作所需的物性参数,每个物性参数查取方法以及混合物系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还有如何确定体系的定性温度。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工程意识。

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深层次思考,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先进性,强化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和复习有关教科书,学会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在化工原理课程讲述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让同学明确什么是工程概念,比如:理论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操作上的安全性,经济上的合

1 理性,了解工程问题的计算方法。比如试差法、因此分析法等。二是查阅文献或深入生产实际,了解现代化工生产单元设备作用原理以及设计理念,增强对设备的感性认识。三是应让学生明白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个实施方案,最后应综合考虑操作费用和经济费用以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来确定最优方案。

2.强化工程制图本领。

为了提高学生工程制图能力,应强化计算机应用。在课程设计开设之前应开设AutoCAD课程,利用AutoCAD软件绘图,即精确又快速,也有利于适应今后实际工程设计的新要求。此外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也可代替试差方法繁琐的人工计算。

3.引导学生学会统筹兼顾,从工艺和设备全方位考虑设计问题。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一个即繁琐又费时的过程,这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耐性,要客观的对待每一个步骤,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为了凑结果而修改数据。应科学地对待每一个数据,经得起深究和考验。

上一篇:职业安全危害护理实习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力通信技术信息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