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1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高三学生强化地理空间观念应注重领悟的几个观点

3、试析《读史方舆纪要》的经济地理价值

4、一场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革命

5、“经济地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6、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与路径

7、论高职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8、我国沿海地区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9、本然土壤调理剂在蔬菜上的探究

10、遵循人城产耦合规律 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

11、对地理教材“国际组织”内容编写的建议

12、中国会议中心城市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13、“世界地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4、环渤海地区FDI分布演变特征、成因与结构变化分析

15、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16、多元学科视角下城市规模研究理论与方法综述

17、龙泉驿融入成渝经济圈建设思考

18、从制度地理之争到新经济地理

19、《物流经济地理》课程的教学与探讨

20、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

21、重塑会展经济地理 打造国际会展名城

22、“一带一路”战略和央企的海外发展

23、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4、创新高中地理课堂学习新体验

25、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进展综述

26、《边疆蓝皮书:中国边疆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

27、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28、破解一体化发展难题,培植中国经济新动力源

29、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空间专业化演进

30、区域创新系统内涵评述与应用分析

31、攀枝花,锻造清洁能源之城

32、农业大学《经济地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3、“四大特色党建”推动基层党建深度融合

34、世界地理类课程思政教学的“道—法—术—器”理论框架

35、中国经济地理或走向新“弓箭图”

36、经济地理学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途径与价值

37、风险投资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提升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38、内蒙古东四盟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39、制度厚度中国化涵义及构成要素探究

40、经济地理特征与劳动生产率: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41、“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42、健康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

43、“一带一路”不是地缘政治扩张

44、FDI对中国垂直专业化地位的影响

45、属于世界的“十三五”

46、空间计量视角下的金融集聚与政府行为研究

47、谈如何让空间思维贯穿高等经济地理学教学

48、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增长与非对称溢出效应

49、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境外修读学分培养模式研究

3、OBE理念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

4、探究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5、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方向研究

6、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7、浅析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8、国际经济与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9、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研究

10、“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发展

11、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1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40年:历程、挑战和改革

13、新常态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4、OBE理念下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5、应用型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16、课程思政视域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探讨

17、探究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路径

1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研究

19、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

20、电子商务对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影响

21、解读国际经济与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22、浅析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体系

23、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24、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思考

2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研究与实践

26、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27、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及优化

28、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研

29、基于跨境电商背景探析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30、探究人文贸易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影响

31、浅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32、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33、跨境电商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利弊探析

34、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执业能力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3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36、大数据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

37、跨境电商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8、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39、互联网+跨境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研究

40、论人文贸易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影响

41、探究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新趋势

42、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4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44、上海电机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试点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4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46、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47、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走向

48、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研究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金融学高等教育需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

3、金融教育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普及思考

4、金融学构建主义教学模式构建

5、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招生情况等

6、关于高职高专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探讨

7、现阶段高等院校金融教育的不足与改革建议

8、互联网时代移动智能设备在金融教学中的应用

9、浅谈《金融学概论》在课堂中的作用

10、嵌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政法类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1、金融:热爱永远是第一要义

12、基于创新结构的金融工程运用体系探讨

13、经济学类专业:牛市中的赢家

14、国际金融学本科教学内容优化的几点建议

15、大学教育应普及金融知识

16、文科生能报考哪些专业?

17、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现状与对策研究

18、“房地产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与实践

19、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20、保险学:抵御灾难与风险的专业

21、讲述《保险学原理》课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22、中国金融学科60年:历程逻辑与展望

23、外语类院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4、“钱”味十足,经世济民

25、从金融学的研究领域探析货币银行课程的教学框架

26、《国际金融学》创新性教学探讨

27、“财政金融学”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

28、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9、关于金融学卓越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30、国内金融工程发展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

31、什么样的志愿才是“划算”的?

32、文科生十大热门专业排行

33、湖北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及对策

34、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5、《海南金融》征稿启事

36、民办本科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

37、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研究

38、金融行业:炙手可热的“赚钱机器”

39、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分析

40、江苏省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研究

41、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42、股市和汇市关系研究的新思路

43、现代金融理论前沿综述

44、高等学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45、高校经济学本科专业发展现状

46、应用型本科院校非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研究

47、黑龙江省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8、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49、2011中国大学社会科学类A等高校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3、大数据背景下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5、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探讨

6、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在电子商务下的发展

7、吉林省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政策存在的问题

8、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

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操在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中的运用

10、基于国际商务“六大员”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研究

11、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国际贸易供应链整合

12、农村循环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3、试析新形势下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发展新趋势

14、农产品国际贸易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

15、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分析国际贸易的发展

16、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互动机理研究

17、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18、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管理及对策研究

19、国际贸易中电子信用证结算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20、独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现状研究

21、广东省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22、普通本科经管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3、海洋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蓝色课程的界定及作用

24、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思考

25、基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26、谈金沙县农技企业的创新管理

27、朱民:奥运推进银行业开拓全球视野

28、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分析

29、如何应对“两反两保”的贸易摩擦

30、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31、民办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发展规划

32、关于构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探讨

33、网络经济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

34、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

35、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与应对措施

36、国际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沟通技巧

37、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发展

38、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39、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竞争的战略焦点

40、论新视域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方向及趋势探析

41、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42、基于国际化视角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3、浅析国际贸易风险及防范

44、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专业改革的思考

45、经济危机背景下对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6、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与防范

47、独立学院“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探讨

48、关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社会适用性调查与改革

49、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如何趋利避害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胡海涛副教授所著《国有企业改革法律治理机制研究——基于竞争中立的视角》一书,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结项成果,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2年1月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学术界将国际经贸领域竞爭中立规则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进行融合研究的一项重要文献。

1.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对OECD、欧盟以及澳大利亚、美国等不同的国际组织及有代表性的国家不同版本竞争中立规则进行了比较,立足于我国自身的特点,结合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汲取了国外竞争中立规则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法治化的进路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2.本书的主要特点。(1)理论性。本书在理论方面的挖掘一方面体现关于竞争中立的概念的厘定、历史溯源、哲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等方面的总结和拓展。另一方面体现在具体内容上一定深度的理论探究。比如,在对美国版本的竞争中立规则评价中借鉴了拉德布鲁赫公式的标准进行说明。(2)实务性。传统国有企业改革之目的在于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具有效率取向的特点。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在国际经贸博弈的背景下展开,具有公平取向的内涵。从本书整体的脉络中可知,本书从竞争中立规则发展的角度为国有企业改革梳理出一条路径。在本书中作者对将竞争中立规则运用到国有企业改革之中进行了充分论证,包含了一位法学学者对社会治理问题的关切。(3)国际性。本书对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预判,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也有较好的把握。在新一代国际竞争政策的演进中,竞争中立规则与公平审查制度,既是国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经验的凝聚,同时又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践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思考,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共同发展进步,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3.本书的主要价值。(1)建构我国话语体系的一块基石。竞争中性原则为代表的主流国际经济法理是论西方发达国家国家社会矛盾运动和历史发展逻辑的提炼和解释体系。中国的和平崛起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但是,国际经济法主流理论并没有将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吸收进来。本书对于竞争中性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国际造法活动背后逻辑进行分析,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去”参与国有企业国际法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探索中国经济发展及制度支撑的内在逻辑,为深度重构国际经贸规则累积中国话语权。(2)后续学术研究的重要节点。本书在该主题研究领域具有某种承上启下的意义,在系统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于竞争中立思想法律化、国际化的缘起、变迁、发展、本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梳理。在扬弃改规则中不公正性成分,抽离其有益因素,建构中国版的竞争中立规则(现在体现在RCEP中)。本书从现实和逻辑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解,并且其理解都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对于该主题的后续研究是一本不可忽略的研究节点。(3)重要的教研参考资料。本书借鉴了国际社会经济问题的治理理念,就竞争中立规则对国有企业改革法治道路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整理,展现了一位法学教育工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法治治理思维。作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竞争中立制度研究,从国际到国内两个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竞争中立制度的法治化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具有独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值得肯定的。

责任编辑:李金霞

国际经济法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法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挑选案例,重点把握课堂讨论环节,指导学生撰写总结报告。在《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中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挑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来源于国外,一般认为,哈佛商学院是管理学方面推行案例教学的先驱。1910年,学校开始实行案例教学法。到1923年,学校已有三分之二的课程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案例教学法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进入我国的法学教育课堂。我国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理论与具体实践上均不成熟,本文拟结合《国际经济法学》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践,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作一探讨。

一、《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的价值分析

第一,激发学生对《国际经济法学》的学习兴趣。作为研究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特点的新兴学科,其发展变化快、体系庞大、内容繁多,学生常望而生畏。另外,与传统学科相比,《国际经济法学》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要远一些,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而言,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国际经济法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灌输,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开展案例教学则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来源于丰富多彩的国际实务的教学案例,不仅能使学生意识到《国际经济法学》的应用价值,而且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状态下进行探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将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中选用的案例相比,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所面临的案例更加复杂,因此,法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已经成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和综合分析能力对法律专业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案例教学无疑可以增强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尽管课堂上使用的案例与现实的案例相比法律关系比较简单明了,结论也相对明确,但与其他课程相比,《国际经济法学》的案例还是显得比较复杂,案情描述需要占用较大篇幅。因此,掌握如何有效地阅读和分析案例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司法考试的考核目标决定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自2002年以来,在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后,无论法学院(系)是否情愿,其教学质量都必须接受司法考试的统一检验,成为法学院(系)学生就业的一道高门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法学教育不能不关注司法考试的题型、内容和考核目标。司法考试从法律职业素质着眼,全面考查学生的法律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法律事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并不是传统法学教育方式所能达到的。案例教学法强调对案例的分析、提问、讨论、辩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契合司法考试的要求,促进法学教学模式与司法考试的接轨。

二、《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1.精选案例

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质量和效果。作为教学使用的案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进行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应主要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第一,典型性原则。所谓案例的典型性是指案件事实与所探讨的法律规则具有较强的对应性,案例能够较好地说明或解释一个或几个法律规则。由于受课时数的限制,国际商法的教学案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关键在于所选案例能更好地适应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的需要。选用案例时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学生分析,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且能够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二,新颖性原则。也就是案例的选择应尽量反映现代生活中所出现的国际经济法新问题。因此,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国际经济法随着国际经济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选取一些新近发生的案例则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世界贸易组织法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讨论新近发生的中美两国贸易摩擦案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解。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关心世界和中国经济的良好习惯。

第三,启发性原则。一个好的国际经济法案例还必须蕴涵一定的问题,问题要能启发人们的思考,问题越诱人,就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对案例的选择应注重启发性。众多的国际经济法案例源于社会生活,教师应以有利于启发学生理解国际经济法的规范、原则、制度、精神为标准来选取,通过选择具有一定启发性和疑难性的教学案例,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

第四,针对性原则。案例的选择应服务于教学需要,切忌脱离当前的教学实际。选择的案例在内容上要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契合,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对课堂中某些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能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国际经济法学》体系庞杂、内容繁多,而课时数又非常有限,这在客观上决定了课堂上案例的选取和讲授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来展开,剔除那些无用的信息,使案情介绍言简意赅,力求知识点的集中,不必面面俱到。

2.运用案例

《国际经济法学》教学案例的运用,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呈现案例。一个成功的案例讨论,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应事先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以使学生在课前充分地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思考。关于案例的呈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口述或者通过板书、多媒体等载体展示;二是教师在课前事先给学生指定案例,让学生自己阅读案例、梳理案情并整理概括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我国目前的案例教学实践中,基本上都是采取第一种由教师展示案例的方法。对于第二种由学生展示案例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使学生在梳理案情的过程中锻炼法律思维,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法律关系并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上,而不必在介绍案情及背景资料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在实践中值得推广。

第二步,分析讨论。分析讨论阶段是对课堂效果的检验,讨论越深入、辩论越精彩,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就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整个分析讨论阶段,应该注意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不必给学生过多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注重课堂内容的开放性。当学生无从下手时适当予以提示,当学生思维陷入误区时适当予以引导。在学生发言不踊跃或观点碰撞不激烈时,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提示,以促使学生积极发言,让观点激烈碰撞。法学理论在思想交锋中可以渐渐明晰,实务操作能力在唇枪舌剑中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步,总结评述。案例讨论是全班同学发散思维的过程,学生各抒己见,再加上有时对知识理解得不够,错误观点的表述难以避免,必然会出现观点分散的局面。因此,在讨论结束前,教师需要对案例讨论进行客观的总结点评,好的归纳总结是认识升华的必要保证。在总结评述时,教师应侧重于对学生分析思路和结论的评价,指出学生在辩论中的可取之处或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总结时,教师不要轻易指出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更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针对所讨论的案例还可以启发学生在课后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3.撰写总结

案例教学课后的总结撰写是案例教学的后续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要求每个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撰写一篇案例总结报告,以此使学生将讨论中迸发的思想火花用文字的形式进一步深化,一些尚不成熟的想法通过写作进一步论证成熟,对课堂上言犹未尽的问题进一步思考、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对学生撰写的小论文中所反映的问题,从写作技巧、写作规范、理论研究上进行指导和评价。撰写案例分析总结也有助于将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熟悉判决书、公诉书、辩护词等法律文书的写作。

三、《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法学教育的实际,在《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不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案例教学法就难以有效开展,难以发挥作用。

一是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教学方法的确定并非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而是一种多元化的结果。在《国际经济法学》教学过程中,确实要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但也不可提倡了案例教学而丢弃了理论教学。法律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是整个法学学科的基石,是众多法律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法律的最一般的原则,它对部门法的学习和法律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没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理解不透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不可能解决复杂的案例的。因此,只有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教与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法能够克服“填鸭式”教学的缺陷,但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有学生的积极思维相配合,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缺少了学生的积极配合,案例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变成“教师自己推举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模式。由于案例分析要比一般原理、法律条文的简单记忆难得多,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对案例不注意思考,在讨论过程中习惯于当听众,满足于教师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这些都影响了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讨论空间,使学生处在情绪饱满、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之中,自觉参与讨论并各抒己见,以期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卫国.案例教学模式在教育学课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增刊),2002.

[2]杨桢.英美契约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焦小英,黄彬.课堂讨论教学中的控制艺术[J].教育科学论坛,2008,(5).

责编:路 童

上一篇:PICC临床护理优质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概率论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