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制度新范文

2024-07-25

农业局制度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建设 农业科技

推广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本文以个人在农村实际工作经历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推广农业新科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仰、提高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能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

加强农业科教体制改革,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精神和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吸引高层次的外国专家和科技精英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科技实力、人才优势和创新地位。通过学科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三、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加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有关部门要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合格的载体。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农干校等各级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四、加强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

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要进行工程化开发,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在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的同时,必须加强农业、农村的资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如农产品下脚料的利用、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如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会造垃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改善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二次污染),因此加强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能源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

六、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力度

按照新的引进原则,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以农产品商业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工厂化农业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

七、加强科技投入和资源配置调整,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条件支撑

政府既要加强对农业科教资源的宏观调控,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新的举措,对现有农业科教资源在重点领域、方向和任务上进行有效配置和系统整合,切实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业科技产业,鼓励社会、企业设立农业科技创业基金;争取金融、保险系统对农业科技投资予以倾斜,放宽农业科技贷款限制,加大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力度;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和吸引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投资我国农业科技、教育和生态环境事业,才能有效地加快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宝文.努力开创农业科教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农业厅局科教处长会议上的讲话

[2]《中国三农前景报告》第十二章科技进步与现代农业前景展望

农业局制度新范文第2篇

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拓展员工职业上升通道,建立一套相对密闭、循环、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根据公司现状,特制定本规定。

2、制定原则

本方案本着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的原则制定。

2.1

公平:是指相同岗位的不同员工享受同等级的薪酬待遇;同时根据员工绩效、服务年限、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同,对职级薪级进行动态调整,可上可下同时享受或承担不同的工资差异;

2.2

竞争:使公司的薪酬体系在同行业和同区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3

激励:是指制定具有上升和下降的动态管理,对相同职级的薪酬实行区域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4

经济:在考虑公司承受能力大小、利润和合理积累的情况下,合理制定薪酬,使员工与企业能够利益共享。

2.5

合法:方案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基础上。

3、管理机构

3.1薪酬管理委员会

主任:总经理

成员:分管副总经理、行政部经理、财务部经理

3.2

薪酬委员会职责:

3.2.1

审查行政部提出的薪酬调整策略及其他各种货币形式的激励手段(如年终奖、专项奖等)。

3.2.2

审查个别薪酬调整及整体整体薪酬调整方案和建议,并行使审定权。

本规定所指薪酬管理的最高机构为薪酬管理委员会,日常薪酬管理由行政部负责。

4、制定依据

本规定制定的依据是根据内、外部劳动力市场状况、地区及行业差异、员工岗位价值(对企业的影响、解决问题、责任范围、监督、知识经验、沟通、环境风险等要素)及员工职业发展生涯等因素。(岗位价值分析评估略)

5、岗位职级划分

5.1

公司所有岗位分为六个层级分别为:一层级(A):公司总经理;二层级(B):公司常务总经理;三层级(C):副总经理;四层级(D):部长级;五层级(E):作业主管级;六层级(F):专管员级。

6、薪酬组成

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金+加班工资+各类补贴+个人相关扣款+业务提成+奖金

6.1

基本工资:是薪酬的基本组成部分,根据相应的职级和职位予以核定。正常出勤即可享受,无出勤不享受。

6.2

岗位津贴:是指对主管以上行使管理职能的岗位或基层岗位专业技能突出的员工予以的津贴。

6.3

绩效奖金:绩效奖金是指员工完成岗位责任及工作,公司对该岗位所达成的业绩而予以支付的薪酬部分。绩效奖金的结算及支付方式详见《公司绩效考核管理规定》。

6.4

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员工在双休日、国假、及8小时以外为了完成额外的工作任务而支付的工资部分。公司D职级(包含D级)以上岗位及实行提成制的相关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工作时间以完成固定的工作职责与任务为主,所以不享受加班工资。

6.5

各类补贴:

6.5.1

特殊津贴:是指公司对高级管理岗位人员基于他的特长或特殊贡献而协议确定的薪酬部分。

6.5.2其他补贴:其他补贴包括生活补贴、手机补贴、出差补贴等。

6.6

个人相关扣款:

扣款包括各种福利的个人必须承担的部分、个人所得税及因员工违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而被处的罚款。

6.7

业务提成:公司相关业务人员享受业务提成,按公司业务提成管理规定执行。

6.8

奖金:奖金是公司为了完成专项工作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等员工的一种奖励,包括专项奖、突出贡献奖等。

7、试用期薪酬

7.1

试用期间的工资为(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的80%。

7.2

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岗位要求而终止劳动关系的或试用期间员工自己离职的,不享受受试用期间的绩效奖金。

7.3

试用期合格并转正的员工,正常享受试用期间的绩效奖金。

8、见习期薪酬

见习员工的薪酬详见公司关于见习期的相关规定。

9、薪酬调整

薪酬调整分为整体调整和个别调整。

9.1

整体调整:指公司公司根据国家政策和物价水平等宏观因素的变化、行业及地区竞争状况、公司公司发展战略变化以及公司整体效益情况而进行的调整,包括薪酬水平调整和薪酬结构调整,调整幅度由董事会根据经营状况决定。

9.2

个别调整:主要指薪酬级别的调整,分为定期调整与不定期调整。

薪酬级别定期调整:指公司在年底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岗位工资进行的调整。

薪酬级别不定期调整:指公司在年中由于职务变动等原因对员工薪酬进行的调整。

9.3

各岗位员工薪酬调整由薪酬管理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的调整方案和各项薪酬发放方案由人力资源部执行。

10、薪酬的支付

10.1

薪酬支付时间计算

A、执行月薪制的员工,日工资标准统一按国家规定的当年月平均上班天数计算。

B、薪酬支付时间:当月工资为下月15日。遇到双休日及假期,提前至休息日的前一个工作日发放

10.2

下列各款项须直接从薪酬中扣除:

A、员工工资个人所得税;

B、应由员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C、与公司订有协议应从个人工资中扣除的款项;

D、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及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的应从工资中扣除的款项(如罚款);

E、司法、仲裁机构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款项。

10.3

工资计算期间中途聘用或离职人员,当月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

工资计算期间未全勤的在职人员工资计算如下:

应发工资

=

(基本工资+岗位津贴)—

(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缺勤天数/20.83

10.4

各类假别薪酬支付标准

A、产假: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B、婚假:按正常出勤结算工资。

C、护理假:(配偶分娩)不享受岗位技能津贴。

D、丧假:按正常出勤结算工资

E、公假:按正常出勤结算工资。

F、事假:员工事假期间不发放工资。

H、其他假别: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或公司相关制度执行。

11、社会保障及住房公积金

11.1依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为基数缴纳养老保险金、

医疗保险金。

11.2

员工一律缴纳X综合保险。

12、薪酬保密

行政部、财务及财务所有经手工资信息的员工及管理人员必须保守薪酬秘密。非因工作需要,不得将员工的薪酬信息透漏给任何第三方或公司以外的任何人员。薪酬信息的传递必须通过正式渠道。

有关薪酬的书面材料(包括各种有关财务凭证)必须加锁管理。工作人员在离开办公区域时,不得将相关保密材料堆放在桌面或容易泄露的地方。有关薪酬方面的电子文档必须加密存储,密码不得转交给他人。员工需查核本人工资情况时,必须由人力资源部会同财务部门出纳进行核查。违反薪酬保密相关规定的一律视为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的情形予以开除。

农业局制度新范文第3篇

我镇在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我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势良好,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基本情况

《合作社法》颁布前,我镇就已建立有不同形式的农民专业协会,自XX年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后至今,已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7个,今年正在办理的5个,其中有三个村干部领办,合作社成员达到800多人,其中农民成员730多人,带动农户10000多户。其中金坝的虾蟹、陈浅的大米等六个产品已通过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金坝村在合作社基础上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并获省级先进合作社称号。

二、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保障

对于这项工作,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组”,由镇长李长华任组长、分管农经的人大主席方世平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经站站长担任。镇长李长华等领导多次深入合作社指导工作,了解情况,宣传党在合作社工作中的政策法规,鼓励广大社员放心、大胆开展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的决心。

2、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推动合作社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认真学习,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培训。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我镇农经站及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材料送县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并按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

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全镇协调发展。

3、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在县规定简化手续,减少费用的基础上,我镇经管站制定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施意见,开展宣传合作社好的做法和经验,还为办社农民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如与工商部门协调及章程的制定等。二是争取信贷支持。帮助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协调,争取一定的信贷支持。

三、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工作打算

我镇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世纪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有效的手段来抓,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来抓,认真总结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一是对已注册的合作社加强引导,强力推进,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舆论氛围,消除群众疑虑,坚定群众参与合作社的信心。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管理,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

农村土地流转

今年以来,为大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的规模经营,积极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异常活跃。为推动此项工作开展,按上级要求,我镇建立了流转服务大厅,并做到人员到位、各项制度上墙,配备办公电脑,做到及时收集发布信息,并做到档案齐备。

一、基本情况

到2009年7月为止,我镇农用地流转面积为9619.9 亩,其中由外省市农民租用的面积为1500亩,用于退耕还林用地流转面积为2519.4亩。农用地采用流转方式用于建设用地的面积约为5600.5亩,其中镇村组道路用地为103亩,圩堤建设用地为30亩,县工业园区流转面积为5300亩,集镇、中心村用地面积为114亩,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53.5亩。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由农民直接与用地单位签订流转协议的有68户,流转面积为1033.5亩;由镇、村与农民签订流转协议的有1137份,流转面积为5350亩。我镇建立了土地流转百亩示范片。

我镇农用地流转于一产的流转费平均每年每亩约80至200元,农用地流转于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费约为每亩800元。截止2009年3月,县、镇财政共拨付土地补偿金约5000万元,涉及土地使用面积约为5300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存在较多不规范的情况。在我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中,由于没有完全严格地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出现一些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1、除道路建设搞土地流转外,在其他项目建设中也存在把农村土地由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做法。

2、承包地的流转合同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个别地方发生不与农民签订书面协议的做法,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得不到尊重,还发生“一田两证”的情况。

3、少数村组土地流转工作缺乏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进入流转程序的承包地面积、补偿或收益情况等重要信息,在流转过程中没有加以公布。

4、农民在流转中获得的收益较少。除农民之间自愿的流转补偿外,补偿的标准较低,每亩收益低于土地本身价值的附加值或我镇的农业增加值。集体建设用地占用承包地,个别村组也没有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

5、镇农经站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没有完全发挥其管理职能。

三、主要做法

(一)加大力度,学习宣传。

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工作上要注重面向两种对象,一是面向广大农民,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和多样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对于这部关系他们切身利益法律的知晓率,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二是面向镇、村、组干部,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在宣传与学习中要让广大干部明确几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农村土地不等于农村耕地,它包括有宅基地、公共用地、自留地、耕地及非耕地(含杂边地、河道);二是在土地所有权性质上,农村的土地除国有以外,都是农民集体三级所有;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财产权利,可以用货币来量化;四是除法定征用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外,不得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不得以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方式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五是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一定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其中“依法”是第一位的。

(二)稳妥推进,保障权益。

1、在经济大开发、大建设的形势下,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首先要正确处理土地承包工作与经济建设用地的关系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在审批项目、制定政策、落实规划时,要重视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合法权益,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重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2、农经站要经常性地开展关于农村土地用途变化情况的调研,实事求是地解决土地承包与流转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好农民在土地承包权益方面的代言人,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

3、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工作。首先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制定和完善我镇有关土地和流转方面的实施办法;其次要适时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补偿规定,尽量从保障农民权益的角度,适当提高现行流转的补偿标准;三是坚决纠正实际工作中各种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做法,把农村土地全部承包到户,把承包经营权证全部发放到户,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第二轮土地延包的其他遗留问题。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同时要建立流转台帐。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由县农委统一印制的流转合同范本,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农业产业化

我镇农业产业化工作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总体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揽,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以打造全省水产养殖基地为突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扶龙头——壮基地——兴特色——保增收”的工作思路,坚持走产业化发展农业、标准化组织生产、特色化致富农民的路子,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新增农业种养大户20余户,畜禽规模养殖场52个;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面积2200亩;有三个特色产业村:杨庄村、汊河村、金坝村;金成米业为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诺乳业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杨庄村为省级专业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府职能,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抓领导。党委、政府调整了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二是责任制推进,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村的中心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层层分解目标到村和有关部门,落实到人,保证了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健康运行。三是通力合作,搞好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科技、信息、资金、物资等服务体系,政府各有关部门都拿出了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分工负责,通力合作,搞好服务,共同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抓引导。为巩固我镇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成果,使农业产业化保持持续发展,不断壮大规模,镇党委、政府以培训青年农民为重点,向种养殖大户无偿提供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镇上成立了技术服务培训办公室,办公室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召开种养殖业技术培训会。

3、抓服务。一是技术服务。 二是物资服务。搞好各类优质农资的送货下乡服务。三是销售服务。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探索“龙头+农户”或“企业+农户”的产销紧密链接的新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健全镇、村两级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二)、大力培植扶持主导产业,打造区域特色产业

镇党委、政府结合各村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稳粮增收的前提下突出“一村一品”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

(三)、全面加快基地建设,力促产业化呈现亮点

以基地为依托,突出抓3个基地的建设,使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呈现了亮色。一是抓陈浅村的农业机械化基地建设。二是抓汊河村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三是抓杨庄村芦蒿基地的巩固发展壮大。

(四)、切实增加农业基础投入,增加农业发展后劲

1、加大农业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农业局制度新范文第4篇

新时期以来,我国日益强调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职业化、创新化,以期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以及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的应用进程。由王培志主编的《农业经济管理》一书是系统论述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学术专著,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加快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的专业性优化进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书在内容上共包括十一章:第一章导论,整体上阐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进行阐释;第二章论述了农业产业的结构与布局;第三章对农业家庭经营、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经营等微观经济组织方式进行了介绍与论述;第四章论述了农业的经营方式、经营角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程序、类型;第五章论述了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第六章论述了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第七章论述了农业资金、资产、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第八章论述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并对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组织、方法与程序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第九章论述了农产品的市场与营销管理,从生产物流、市场营销的角度来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第十章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异同,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标准化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进行了分析与探索;第十一章论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生态农业的建设。着眼当下,农业经济管理体系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共同作用下日趋完善与进步。以实践为导向,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的探索與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第一,建构及健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专业机制,通过农业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生态建设等一体化机制的联动,切实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策略探索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制度、流程与发展机制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流程、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我国能够更好地规范农业经济的管理,统筹农业资金、资产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更好更快地适应当下的农业市场,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流程与机制的健全与完善需要切合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的实际,并针对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与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优化,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流程与机制是规范的,也是灵活的,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的。

第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效落实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策略与措施,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得以高效应用。在传统农业式微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不仅造成了农村农业资金、资产、资源的大量浪费,也让农业经济的生产、经营、管理无法有效、持续地适应新时期的经济环境。鉴于此,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的探索应当重视农村农业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而通过专业人才的带动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是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才能够更好地落实。

第三,关注农业技术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现代化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农业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前沿成果,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变革。从管理的角度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给予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许多大量真实的、有价值的数据,增强农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着眼当下,信息化作为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需要得到更大的关注和支持,以确保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能够在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中,提高管理的总体质量与水平,更加科学、准确、专业地指导农业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同时,农业科技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新农村的建设中,革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发展模式,进而在农业科技的支撑下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以上是笔者在研读该书之后,对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所做的探索与分析。笔者认为,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的制定与应用需要依据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国情实际,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制度、流程、机制、人员组织、技术水准等提出与时俱进的要求,增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赵楷雯,女,本科,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瞿成章,男,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农技、计算机)

书名: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王培志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ISNB: 9787209101004

出版时间: 2016年9月

定价: 34.50元

农业局制度新范文第5篇

摘要:自十九大以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建设新农村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环保农村作为新中村建设中重点项目,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一些农业大市以及沿海等开放性城市已经将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新中村建设的主旋律。但在新农村建设期间,环境保护问题随之出现,是发展农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若想建设农村、振兴农村,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沼气工程、秸秆循环再利用等都为农村环境治理立下汗马功劳。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旨在将农村建设为农业发展与环境优美并存的崭新面貌。本文将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的相关概念展开综述,重点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并详细列举几条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农业;环保农村;新面貌;困难;建议

引言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前提,则是需要做好农村建设工作。若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从发展生态农业着手。但在生态农业建设中,不免会涉及到环境的问题。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发展生态农业与环境治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民的生活水平与整体素质都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时还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由此可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则需要从发展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开始。

一、相关概念

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有效融合便是生态农业,其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同时还推动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细节,一是,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必须要贯穿我国农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当中[1];二是,要不断优化农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等环节。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应该是注重生态环境发展在先,而后才是发展农业。因此,生态农业建设应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农业经济,这样既可做到环境不被破坏同时还能提升经济效益。

环境农村的概念较为直白,也就是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环保农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重点。由此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的发展与环保农村的建设是一个整体,二者属于相互促进与相互依存的关系[2]。

二、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一)内部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农业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与关乎着我国的民生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农业发展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粗放的形式已經不复存在,小规模、单一形式的特点也逐渐消退,规模化、现代化、多样化是当代农业的代名词。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大国,但内部发展却存在不平衡现象,导致各地区间农业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农业并存的状态由此而生。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现代化农业建设当中,但一些偏远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还使用传统的耕作模式,只能维持“自给自足”,无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在云贵高原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人们还在使用牲畜或人力来完成一年的耕作,使用的农具也相对落后。这种现象与当前我国提倡的现代化农业建设严重不符。

(二)非农业产业发展迟缓、缺乏竞争力

十九大振兴乡村战略提出后,国家各种扶持政策不断推出,进而许多乡村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企业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由于国家对新中村建设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乡村企业在市场、生态、资源等方面的要求随之提高。许多地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致使许多乡村企业以高经济收益作为发展目标,长此以往则表现出后劲不足的现象[3]。面对此种情况时,则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完善基础设施。例如:乡村道路关乎运输、出行,需要进行硬化与治理。交通阻碍是影响乡村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三)保障制度缺失

社会的发展进步带动着人们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加,着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种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诸如车辆、财产等保障制度已经趋于完善。但在乡村居民中,这些保障制度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针对农民的各种保障制度仍处于空白。

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的发展对策

(一)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在建立居民环保意识中,政府职能部门应发挥其引导作用。首先,政府应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在加大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基础上,落实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的宣传工作。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环境与经济现状,就要从基层开始,将保护生态环境理念灌输到每个人的心中,使“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在是一句口号[4],而是真真正正的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其次,通过开展教育宣传培训活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引导群众不可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重视环境治理。

(二)利用科学手段促进农业与生态平衡发展

生态环境示范园区是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常见手段之一,通过此种方式来增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并以有偿劳动的形式将其带入到生态示范园区的建设中。另外,加大对乡村企业的帮扶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绿色、环保的新型企业。例如:秸秆颗粒企业、秸秆餐具企业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与生态平衡发展的目标。

(三)加大对乡村企业的支持力度

乡村企业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增长。在发展生态农业中,可以加大对乡村企业的帮扶力度,使其有能力引进先进的生存技术,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农业会遇到许多不可规避的影响因素,其中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在面对这些影响因素时,需要深入分析其作用与影响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规避措施,进而施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整治,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更多优越环境与空间。除此之外,新农村建设过程总离不开社会、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群众的支持,结合三者的力量,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生态农业发展的道路上,通过各方的努力,从根本上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促使生态农业发展成为助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舔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妍妍.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J]. 农家参谋, 2020, No.651(07):21-21.

[2]周江燕.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的策略[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 23(22):2.

[3]张枫.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 000(015):281.

[4]刘秀花. 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探究[J]. 南方农机, 2017, 48(15):2.

[5]何兰.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J].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4):1.

农业局制度新范文第6篇

摘   要: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确定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现状;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农业为国民生活提供必需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然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相对落后,起步晚且发展缓慢。农业的发展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要想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就要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式。我国的农业经济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并且需要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在农业实践中,可以积极开展更多的农业经济管理活动,明确其发展方向,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农业经济管理,让农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当下,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各种农业发展政策,但是由于基层干部没有做好相关宣传普及工作,加上农民自身缺乏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目前仍然采取传统的农业管理方法进行农作,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农业部门的相关政策没有得到落实,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也无法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

1.2   农业土地管理制度不明朗

当前,我国农业土地管理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土地利用率低,不少农民为提高生活质量外出打工,家乡的土地便闲置起来,这样便拉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明确的土地使用权限和土地使用人规定,只是一味地占用,土地流转不透明化,缺乏有效的制度规定。这些不良现象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拉低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也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3   农业经济管理效率低

目前,农业的发展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的融合效率低,农业技术更新速度慢、推广困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脱节的情况,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注重创新,导致效率低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利用率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1.4   农业经济技术管理人才短缺

我国农业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农村条件相对艰苦,不少农民为了追求高质量生活,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大量的农业管理人才缺失,剩下的农业管理人才虽然具备实践能力,但是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导致农业的经济管理人才短缺。当下,国家鼓励技术人才投入到农业建设中去,但推广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种种原因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1]。

2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现代化经营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只有借助现代化經营模式,才能够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引进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与本土的发展情况相结合,探索出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模式,并且加强监管,对各个环节贯彻落实新型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信息化管理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之中,就会降低农业经营管理的成本,而且信息化也可以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农业经营管理的更新,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使用信息技术就可改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2]。

2.3   创新管理体制

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农业的发展自然也需要创新。只有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模式,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技术管理人才,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实力,才能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措施

3.1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农业部门应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以适应我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监管力度,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同时,管理过程中也要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成功转型,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号召他们投身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去。

3.2   贯彻落实各项土地政策

首先,各个地区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对土地政策积极落实,明确土地承包经营的重要性;其次,提高产业化经营,根据农业发展的现状,对技术人员予以正确的指导,明确产业化经营目标;最后,要加强对土地流转情况的监管,及时反馈问题并及时解决,监督国家土地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情况,如有问题也要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高效化[3]。

3.3   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受限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要想改变这样的情况,就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定期开展学习讲座,提高现有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给在校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毕业后可以更好地为农业经济管理服务。

总之,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国家完善相关制度、农业部门不断创新技术、专业人才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等进行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潜力等待挖掘,清理农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就能维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安玫.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市场,2018(25):62-63.

[ 2 ] 李宗育.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8(8).

[ 3 ] 焦文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2017(11).

上一篇:女性与领导力范文下一篇:内勤工作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