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划艇力量训练范文

2024-07-17

皮划艇力量训练范文第1篇

1.1 核心的特点

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和发展已逐渐被我国专家学者及教练员所接受。从解剖学上讲, 人体骨骼肌系统的核心包括脊柱、髋、骨盆、下肢近端和腹部。核心肌群包括躯干和骨盆肌肉, 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

1.2 核心力量训练的特点

1.2.1 核心与远端相互协调, 保持脊柱多环节结构稳定性

从解剖学上看, 核心是肢体远端运动的基础。大部分起驱动远端作用的大型主动肌与核心的骨盆和脊柱相连, 大部分起稳定远端作用的肌肉也和核心相连。形成这一复杂整体的肌群被称为核心肌群。一部分肌肉比较短小, 以很短的力臂跨越单个脊椎, 以“长度的变化”为肌肉兴奋模式。其它肌肉跨越多个脊椎, 发挥主动肌的作用整合多个关节并产生力量, 以“力量的变化”为兴奋模式。两种肌肉兴奋模式相互协调保证脊柱这种多环节结构的稳定。

1.2.2 两种肌肉兴奋模式相互作用, 使肌群活动更精确

运动链上的肌肉兴奋是根据任务目标、运动专项特点、按预设的模式产生的。这种肌肉兴奋模式可以在反复训练中得以改善。肌肉兴奋模式可以分成“长度型” (通过肌肉交互抑制提高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度, 从而提高单关节稳定性) 和“力量型” (通过高尔基肌腱感受器使多个肌群协同兴奋, 以移动多个关节并产生动力) 两种类型:很多被视为与核心有关的动作体现了“力量型兴奋模式”。这种兴奋模式可以提高四肢肌肉兴奋水平, 改善四肢的支撑或运动能力。此外, 当近端肌群达到最大兴奋时, 远端肌群活动变得更加精确、受控程度更高, 这一点比提高远端肌群发力能力更加有意义。

1.2.3 核心环节作用于远端, 调整关节位置以降低关节内部分负荷

生理上的肌肉兴奋会产生一些生物力学作用, 使局部和远端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中枢神经系统预设的肌肉兴奋程序对身体姿势进行预调整, 当运动员动作产生动力时, 经过预调整的身体姿势能够抵抗扰动、保持平衡。肌肉兴奋也能产生相互作用力, 而相互作用力能够产生并控制关节上的动能和负荷。相互作用力作用于关节, 来自肢体运动和相邻关节位置变化。来自人体中心运动环节的相互作用力是远端恰当发力的关键, 相互作用力调整骨骼和关节的相对位置,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关节承受的内部负荷。

2 核心稳定性对拉丁舞训练的意义

2.1 建立了一种新的力量训练理念

核心力量训练本着运动链理论, 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 将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连成一个“链”, 参与动作完成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则是链上的一个环节, 技术动作的完成是依靠动量在各个环节间的传递实现的, 核心力量就是在动量在动力链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在上下肢的动量传递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这一理论与拉丁舞的技术要求非常温和。拉丁舞的伦巴、恰恰、桑巴等舞种都要求两脚抓地, 肢体语言的表现通过地面, 传递到脚、踝、膝、腰、肩、臂。形成一个如核心稳定性要求的链式动力系统。核心力量训练突出了提高力量的传递、协调组合和控制肌肉能力的特点, 体现出全身整体性的、多肌群在多个维度内同时参与运动的新理念。这一理念正是拉丁舞的发力基础。

2.2 创新了拉丁舞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目前我们国内力量训练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身体重心都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完成的。而拉丁舞对舞者的要求就是在一定速度的节拍下 (有时是很高的速度) , 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以达到通过舞蹈语言表达舞蹈情感的目的。而实际舞蹈过程中身体的不稳定状态破坏了我们在稳定状态下培养的力量发挥的条件, 从而使力量在人体运动状态中难以发挥。由于力量训练中不稳定因素的加入, 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而达到提高神经一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而核心力量训练中常用气垫、健身球、平衡板、弹力棒, 小蹦床、半球型滚筒、滑板、充气垫等辅助练习, 在这些器械的辅助下, 达到不稳定状态下对肌肉群进行训练。这很好的解决了拉丁舞力量训练的问题。

2.3 对提高拉丁舞选手专项身体协调、灵敏、平衡能力效果显著

拉丁舞大量快速移动、旋转、跳跃等动作对运动员身体的协调、灵敏、平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动作不但完成难度高, 而且要求在一定的节奏下, 保持躯体优美的姿态, 这就要求运动员动作具有超高的稳定性。维持人体稳定性的生理机制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来自前庭、视觉中枢和集中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中的本体感受器传来的信号后, 通过激活、控制维持肢体稳定性的肌肉来调节人体平衡, 这种调动机制加强了深层肌的募集和兴奋能力, 有利于提高肌肉间的协调、灵敏和平衡能力, 这对提高运动员爆发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4 预防运动损伤

很多研究报告指出, 很多运动员的受伤都是因为疲劳导致的部分肌肉力量下降, 从而引起的身体肌肉系统失衡而发生的。而核心力量训练正是通过气垫、健身球、平衡板等器械的帮助, 使运动员在不稳定状态下提高了神经-肌肉的本体感受能力, 锻炼到正常状况下很难锻炼到的肌群。因而使拉丁舞运动员在做幅度较大动作时一定程度地避免伤病。

3 结语

核心力量训练本着运动链的基础, 通过动量在动力链的传递发挥核心的作用。核心力量训练的目标和生理机制与拉丁舞技术对抗、统一、发力集中、节奏快速而清晰的特点高度吻合。

核心力量训练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最为关键的是在力量训练中增加了一个“不稳定因素”, 然而增加的这一不稳定因素, 使力量训练从理念到训练方法手段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使核心力量训练成为拉丁舞力量训练方面一个创新。核心能起到稳定和力量来源作用, 可以使拉丁舞舞者更好地控制身体, 随节奏表现舞蹈语言和情感。此外, 由于关节上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核心肌群兴奋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和中枢神经系统预设的肌肉兴奋模式, 因此, 关节上获得的动力大小并不取决于局部韧带的大小, 也不取决于局部肌群兴奋产生的反馈反应, 因此远端关节的韧带都比较短小, 而远端小肌群兴奋则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和完成变化多端的动作。这种特点很好地适应了拉丁舞肢体语言精确而丰富的特点。此外核心环节作用于远端, 调整关节位置, 降低关节内部分负荷, 很大程度地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摘要:在各项体育运动中, 稳定的核心是有效发挥人体生物力学功能的关键因素, 从而使肌肉发力最大化并最大限度减小关节负荷。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引起国内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尤其在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中已被相当一些教练员所接受。本文从核心、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的特点与拉丁舞的特点进行研究, 力求对核心力量训练在拉丁舞的训练中的运用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拉丁舞训练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 全国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3] 陈斌.椎体切除ASF内固定后脊柱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上海:上海医科大学, 1994:5.

[4] 黄东生.脊柱退变性疾病[M].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 2005:11.

[5]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6] 华景梅.现代运动医学机能评定、医务监督、临床诊疗与运动性伤病防护、保健康复及营养实务全书[M].远方出版社, 2000.

[7] 孟昭鑫.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内容体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4) .

[8] 冯爱云.舞蹈运动损伤与运动保健[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9] 田丽萍.论体育舞蹈中拉丁舞的教学[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3, 9.

[10] 周子章.现代舞正确肌肉用力感觉的形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5, 3.

[11] 黄亚军, 白宏炎.拉丁舞伦巴基本动作五要素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1.

[12] 习寿华.体育舞蹈运动技术理论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13] 陈树德.论体育舞蹈的教学技巧[J].湖北体育科技, 2000, 1.

[14] 陈小平, 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 2007 (9) :99.

[15] Wilke HJ, WolfS, ClaesLE, et al.Stability in-crease ofthe lumbar spine with different muscle groups:a biomechanical in vitro study.Spine, 1995, 20:192~198.

[16] Bogduk N.Clinical Anatomy of the Lumbar Spine and Sacrum[M].Edinburgh: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7.

[17] Hodges PW.Core stability exercise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M].Orthop Clin NAm, 2003, 34:245~54.

皮划艇力量训练范文第2篇

5月9日,经济学院精英人才学院全体同学和团学部分成员来到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基地参加了为期一天的素质拓展培训。在这一天时间里,参加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四项挑战——信任背摔、高空单杠、盲人方阵、救生墙,这不仅有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挑战,更多地是对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的考验除了回忆和记起,竟然突然觉得很难忘,突然觉得其实那也是一种甜蜜和温馨!

8点多乘车到达目的地——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基地,明阳天下拓训的培训师扶添老师在“聚贤阁”为我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培训,他主要从两个大点讲述本次活动的主旨——自我挑战和团队合作。同时还给我们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小游戏,在未真开始“大餐”之前就给了我们几道可口的“开胃小菜”:锻炼专注力的抓手活动和挑战团队合作协调能力的合力将一根光滑的圆筒杆子从目标高度集体将其放到膝盖的高度。遗憾的是团体的活动实验了三次仍然没能成功。此时我根本没想到的是后面还有一个如此相似的活动正在等着我们,如果当时我就能仔细思量一下这个活动背后意义和启示,或许,我们团队就能在活动中挑战成功了。

41位同学被分成了三个大队,每队大概十几名成员,每队成员必须选举一位队长,两位队秘以及起好各自队的队名、队的口号(共8字,两句)和队歌(允许借用改歌词),同时完成队标制作,时间是30分钟,完成之后就开始一天的正式培训实践活动。

也就是在那离别前的最后时间里,一周以来的各种画面突然涌进了自己的大脑,就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忘不掉出早操时操场上我们跑1.5公里时的拼搏的背影;忘不掉教官惩罚我们蛙跳时我们那很搞笑的蹲姿;忘不掉10公里拉练时,我们挥汗如雨,汗流浃背的情形。这所有的一切在我们军训时我觉得都是痛苦的,但在此时,我除了回忆和记起,竟然突然觉得很难忘,突然觉得其实那也是一种甜蜜和温馨!

皮划艇力量训练范文第3篇

项目可实现的培训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可促进人体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加大肺活量,增强全身肌肉力量和耐力,。

2、由于是水上运动,水面上的负离子含量是室内运动中的2至3倍,对呼吸系统也是有极大的益处,能有效地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加大肺活量,发展全身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

3、男子能有效锻炼三角肌、胸大肌、腹直肌和斜方肌。女子进行适当练习,身体的曲线更加完美。

4、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考验人们的意志力,培养人的顽强、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5、能锻炼人的平衡性与协调性.

6、培养参训学员突破本能带来的心理和行为障碍,促进学员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敢于去挑战。

7、在训练或比赛当中,往往是结队航行,不但要奋力争先,还要与同组队员相互照应,紧密合作,因此,更能培养团队精神。

8、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

二、定制目标 人数与时间 人数:皮划艇数量的两倍左右, 时间:

总培训时间:180分钟 项目布置时间:30分钟 项目活动时间:

150分钟 培训场地、器材:

静水流域,皮划艇若干艘,配套的船桨、救生衣、浆绳、防水围裙

项目布置(教练必须说的话)

(一)皮划艇

一、项目布置 1.项目名称:皮划艇

2.项目性质:个人挑战与团队相结合的项目

3.任

务:每名队员依次依照教练要求践行皮划艇下水体验

4.项目规则:每名队员均需完成;(确因身体原因,请提前和教练沟通)

二、安全布置:

1. 项目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项目,所有营员必须严格服教练和辅导员的指挥,态度端正,注意力集中,按照所学的动作规范正确地进行项目实施;

安全监控:(教练辅导员必须掌握的要点)

1、学穿好救生衣,由教练检查所有的扣带是否系牢。

2、在上艇前将身上携带的一切物品,如手表,耳环,项链等交由教练统一保管

3、无论是岸上的准备工作还是岸下的运动学员都应听从教练指导指挥

4、一旦失控落水,不要慌张,放弃手中任何东西,防止皮划艇翻倒扣在体侧,导致身体正常无法浮出水面,等待教练救援。

项目控制

(1) 项目布置阶段:

1. 精炼语言,保持学员的注意力;

2. 强调项目的危险性和难度;

3. 教练对任务目标、活动规则讲解要清楚明了,避免营员误解和疏漏;

(2) 项目进行过程:

1、教练提前检查场地情况,排除一切危险因素,准备并检查器材的安全情况。

2、清点学员人数,无误后带领学员进入场地,并再次清点人数,确保无误。

3、向学员介绍场地情况,器材情况。

4、讲解安全事项,将学员随身携带的物品统一保管。

5、讲解皮划艇具体操作技能。

6、学员岸上实操技能,教练答疑解问

7、学员排队报数,按顺序穿好救生衣依次下艇,岸上岸下教练都要随同管理。

8、每一位学员在体验过程中教练应负责拍照,并记录学员表现情况。

9、所有学员体验完毕后岸上报数,确保人数无误,并归还学员物品。

10、分享总结环节。

11、一部分教练带回学员,一部分留下清理场地,器材。

(3)回顾阶段:

1. 对所有学员顺利完成任务给予鼓励;

2. 努力让每一个学员都发言,对于每一个学员的发言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3. 注意不成功学员的表现,注意表现突出的学员;

4. 让学员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引导学员从项目中体会出深刻道理,所有道理应该是通过学员自己悟出来,而不是培训师“填鸭式”的讲授; 5. 注意培养学员的团队学习精神,要求每个学员自始至终保持对活动的参与;

6. 可以引导学员对其他学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学员考核评分标准

1、纪律分:

整个过程中听从教练指挥,纪律性良好。

(满分

50分)

2、操作分:

岸上岸下实操过程表现良好,技能准确掌握

(满分50分)

(四)教练分工安排(人员可穿插)

1,项目开始前由三名教练准备器材,检查场地,项目结束后收归器材。

2,两名带队教练,负责清点人数,学员纪律管理,岸上监管学员,学员评分。 3,一名教练负责项目安全事项讲解,技能讲解。

4,一名教练随队员下水,负责指导学员水下操作,拍照留念。 5,一名教练为水下救生员。

(一)皮划艇实操技能讲解

关键词:

由教练辅助穿好救生衣,上下艇,调整位置,上下半身分离,拿浆于湖面水平平行,右浆面垂直于水面,左右划桨,翻腕,调整方向(向前推水,向后划水)。 上艇:近岸的手扶岸,近艇的手抓住艇正前方的把手上,近艇的腿踩在艇的的最左侧,近岸的腿后交叉迈向近艇的腿的后方,接着向后坐,双手都抓住艇的正前方,双腿伸进艇舱内,双脚放在脚蹬上,脚蹬不合适的可以自行调整一下,接着两膝盖顶着艇两边黑色的膝蹬,上下半身分离,调整一下身体的位置。 下艇:两手抓住艇的正前方,双腿在座位前方交叉,近岸的腿在后,接着双手直直的把自己拉起来,近岸的手扶岸,近艇的手抓住艇正前方的把手上不变,然后已交叉的近岸的腿迈向岸边,身体重心逐渐转移在近岸的体测,最后远离岸的腿慢慢抬出艇舱迈向岸边。

拿浆:拿到浆后首先保证浆与地面或水面呈180度平行的状态(小窍门:左右手握浆至浆中轴线的距离相等),接着调整桨叶,使浆叶的凹面朝里凸面朝外,并保证右桨叶与地面90度垂直的状态。

划桨:右桨叶先入水,这里需要注意两点:1.桨叶与水面要呈垂直的状态,2.整只桨叶都要入水,如果半只桨叶入水则接触水的面积小,对水的作用力也小,结果是水对艇的反作用力小,则艇身行驶的速度就慢。

上下半身分离:无论上半身怎么动,下半身要保持稳定的状态,不能随着上半身一起摇晃,同样,下半身摇动,上半身要保持直立状态,不能随着下半身一起摇动。目的:防止皮划艇翻到。

皮划艇力量训练范文第4篇

1 技术训练

无论哪一层次的训练, 技术训练都是相当重要的。实践证明, 国际、国内田径各项具有顶尖运动水平的运动员, 他们大都具有很好的技术。若是没有技术, 只凭力量是达不到不同层次比赛的顶尖水平的。值此, 不论哪一层次, 哪一项目的训练, 首先要学技术, 要打好技术基础。尤其是初级训练阶段, 更要力求技术上的满分。这样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和能力的提高, 将来迈向顶尖运动水平的行列。

2 力量训练

无论哪一阶段, 哪一项目, 力量训练都是不可少的。事实证明, 无论哪一层次的顶尖运动员, 他们除具有良好的技术外, 大都具有很好的力量。因此, 在不同时期, 不同项目的训练中, 都要在保证技术训练的前提下, 实施一定比重的力量训练。因任何一个项目的比赛, 技术的发挥都要有力量和能力的支撑作以保障, 否则同样达不到顶尖运动水平。然而, 在技术力量训练同比重要的前提下, 它的科学所在, 那就是怎样进行合理的分配了。例如, 初级训练阶段力量比重占多少;中级阶段力量比重占多少;高级阶段 (大学成年阶段) 力量比重占多少等。了解、掌握这些比重关系程度和科学的运用, 这直接决定着每个人执教水平和运动员发展层次的高低, 以及能否成为大赛顶尖水平的决定性的关键所在。另外, 就不同时期 (阶段) 力量训练的方法及手段, 这也是科学训练高水平运动员的关键。

3 技术与力量训练两者科学分配的原则

由于田径项目较多, 训练层次跨度也大, 这里只好用图示来表示两者间的比例原则了。

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是由技术、力量水平两部分成绩。早期 (前期) , 我们常把图一表示为竞赛季节开始技术与力量训练的比重分配的原则;而竞赛季节结束, 就用图二来表示两者比重的分配原则。本来, 作为早期 (初级训练阶段) 的训练, 图二是较科学的, 无论是竞赛季节开始和结束, 技术训练都应是主要的, 都应使技术训练水平始终处于上升状态。而力量训练水平的比重, 应始终保持平衡。图一, 在前期的训练中, 技术训练比重的走向并没有错, 但力量训练比重受竞赛前后的影响, 走向呈大起大落势头。这一势头, 对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不科学的。

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看美国等先进国家是怎样处理的。他们一致认为:运动员能否出现竞技状态的高峰, 关键在于竞赛季节的力量训练。

长期以来, 大多数国家教练员都很不重视在竞赛季节安排力量训练, 我认为这是错误的。非竞赛季节发展力量素质是完全应该的, 但也应该让运动员在竞赛季节中至少能保持已有的力量素质。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依赖于爆发力量, 运动速度和缺氧状态中的肌肉耐久力。所以任何运动员如果想保持竞赛季节前的那种力量素质水平, 就必须在竞赛季节中持续地进行力量训练。缺乏这种训练, 就会发现那些主要与力量有关的身体素质大大衰退。由于力量的衰退, 使运动员在竞赛季节的技术训练中更容易受伤, 而且伴随而来的很可能是身体的损伤, 以及明显的身体素质下降。实践证明, 只有在整个竞赛季节保持力量素质的高水平, 加上技术训练带来的技术水平的上升, 才能达到竞技水平的高峰。另外, 经研究表明, 人体肌肉组织, 如果隔72-96小时不进行适当的超负荷的力量训练, 肌肉就会变弱变小。科学研究又证实, 每周一次全身性的力量训练, 可保持平衡 (原有) 的力量水平, 每周两次就能增加力量素质水平。

皮划艇力量训练范文第5篇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

我国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 体育方面的训练正在逐步的转变, 其目的在于更好提高学生的身体促使, 促使他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 拥有健康的体魄。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开展, 得到了很多地方的高度认可, 并且在教育价值上不断提升。分析认为,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 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通过该方面的训练, 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素养的提升过程中, 寻找到正确的路线和方法[1]。例如,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 能够对学生的特长高度关注,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帮助他们在知识学习和体育练习过程中, 选用正确的方法来完成, 减少了强制性干预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二,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工作开展, 是全新的教育突破, 在师生互动, 以及全新的实践模式上都可以良好的展现。例如, 信息化技术的融入, 为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依据不断增加, 而且在教学的水平上, 更加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 在外界问题的应对上, 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问题

(一) 训练体系不健全

对于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而言, 有些地方的训练, 虽然表面上按部就班的开展, 但实际上并没有在体系上不断的健全, 这种问题的发生, 直接影响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全面进步, 而且在固有的教学部署, 以及学生人才的培养上, 都会产生较大的阻碍现象, 无法在问题方面积极的弥补。首先,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初期阶段, 并没有在方案上有效的设计。例如, 部分教师完全是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来完成, 针对学生身体的特殊情况, 没有良好的关注和干预、指导, 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身心的严重伤害, 而且在教育力度上下降, 难以得到社会上的认可[2]。其次, 训练过程中, 缺乏灵活的转变和指导。例如, 有些院校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层面上, 完全停留在经验教学方面, 对于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未能够良好的尊重和执行, 而且难以在教学的内涵上不断增加, 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较多, 难以快速的评定和解决。

(二) 训练方法单一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工作开展, 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作用, 想要在未来的教育成绩上更好提升, 必须在问题的分析上站在理性的角度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特长训练, 未能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3]。大学生已经成年, 他们拥有自己的认知想法和观点, 如果强硬按照教师的思维来训练和指导, 不仅无法得到预期训练效果, 还会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疏漏程度上不断增加, 而且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 无法对训练水平更好提升。第二,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中后期阶段, 没有对学生给予较多的拓展, 还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训练模式, 缺少多元化的指引, 这种问题发生后, 会导致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进行, 陷入到较大的困境当中, 无法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提供较多的保障, 违背了国家的教育规范。

三、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新时期来临以后,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进行, 必须进行适当的革新与优化, 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模式上开展积极的融合, 促使未来的教育工作开展, 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与肯定。本文认为,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进行, 要坚持与学生开展深入的沟通和交流[4]。例如, 针对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 需要在训练的意义和方法上有效的阐述,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适当的提高强度, 要保持循序渐进的训练, 这样才能在体育素质的提升过程中, 减少忽高忽低的现象。第二, 训练工作的实施, 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特长以及自身的需求, 一些老旧的训练模式, 或者是过于依赖经验的训练方法, 势必会影响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水平的科学提升, 而且在综合训练效果上, 难以良好的巩固, 这就需要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 对此做出深入的革新, 增加先进的训练技术、设备。

四、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对策

(一) 完善训练制度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 为了在效率上、质量上取得更好的提升, 必须坚持在训练制度上不断的完善, 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参考和指导依据, 在相关问题的排除和解决过程中, 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第一,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初期阶段, 要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 督促他们在训练的主动性, 以及自我规范性方面不断提升, 减少过于单一的训练模式, 促使学生的体育素质提升, 能够达到持续性的进步, 为将来的教育开展, 提供更多的保障[5]。第二, 训练制度的完善过程中, 必须坚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完成。例如, 训练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不能出现言语侮辱的现象, 不能出现体罚的现象, 要保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 从而为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前进, 提供更多的支持与肯定。从这一点来看, 训练制度的完善, 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工作的进行, 还要对教师团队良好的建设, 该方面的工作开展, 能够对学生成长、教师进步、训练内涵丰富等, 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不能表现出任何的忽视现象。第一,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团队建设, 需要在教师的选聘力度上按照严格的标准和方法来执行, 发现任何的隐患和教师的自身不足, 都必须快速的弥补[6]。例如, 在师生矛盾出现后, 及时的调查原因, 促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 维护教师的正面形象。第二, 教师团队的建设, 需要不断的拓展和筛选, 教师应坚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面, 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和训练知识, 从多个角度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引导, 帮助他们在体育劣势的弥补上, 体育态度的纠正上, 体育功能的利用上, 都可以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效, 这对于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未来进步, 可以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三) 加强力量指导

对于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而言, 部分学生虽然在兴趣方面较高, 但是在力量的掌握和应用上, 存在极端现象, 不懂得按照灵活调整的模式来进行, 这种问题的出现, 直接导致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偏差较多, 而且难以在最终的成绩上良好巩固。建议在今后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中, 针对学生的力量开展科学的指导。

例如, 学生的内心存在不良情绪后, 可通过自由搏击, 或者是健身操, 亦或者是高强度的跑步锻炼来完成, 帮助学生在力量的发泄过程中, 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完成, 舒缓内心情绪的同时, 能够在肌肉和力量的协调程度上更好提升, 帮助学生对于自身的力量积累, 以及体育知识学习, 达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效果。

五、总结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开展, 已经成为了当代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能够产生的影响力是比较高的, 各方面的教育工作落实, 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完成, 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在自身的实力上良好提升。相对而言, 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 一些传统的方法和手段, 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而且造成的潜在性挑战较多, 日后必须对该方面的内容开展良好的规避。未来, 应继续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创新力度上不断提升, 促使每一项教育手段, 都得到足够的依据, 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

摘要:当代体育教育的开展, 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素质更好提升, 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核心力量训练成为了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训练过程中, 必须结合大学生的特长表现、劣势表现, 按照针对性的方式来优化训练方案, 从而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水平, 为人才培养和今后的学生素养提升, 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针对大学体育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展开讨论,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核心力量,训练

参考文献

[1] 刘慧.茶元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 2018, 40 (7) :227.

[2] 密森, 刘鹏, 张丽丽, 等.服表表演专业女大学生腰伤康复体能训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17, 39 (5) :61-64.

[3] 唐瑞民, 田文学.微信辅助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 38 (5) :117-119.

[4] 王祥全, 王晓峰, 张立伟.国外运动康复研究前沿及其热点演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 52 (3) :75-82.

[5] 陈雷, 李庆雯, 徐冬青, 等.核心肌力康复训练对龙舟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18, 54 (1) :99.

皮划艇力量训练范文第6篇

1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作用

篮球运动的高对抗性表现在身体的频繁接触, 体格健壮、力量强大者就占有空间、地面争夺的主动和优势。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 才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术, 战术水平, 并能较长时间的保持其稳定性及良好的竞技状态。力量区别于体能, 它是一项独立的身体素质, 同时也是发展体能的基础。在篮球运动中, 力量训练的重要作用从以下这些方面就能彰显无遗。

1.1 力量素质训练可以加强篮球运动员的进攻能力

进攻技术可归纳为移动、传接球、运球、投篮、抢篮板、以及身体对抗。比赛中, 在对手的严密防守、冲撞之下, 要完成一个有效的进攻动作, 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腿部爆发力, 具备能够使骨肉纤维快速收缩的能力, 产生强大的力量流, 使身体移动快速连贯、动作有效;其次, 上肢力量特别是前臂、手指手腕的力量决定传球和投篮的质量, 尤其是长距离的传球和投篮;还有, 强壮有力的腰腹力量是衔接上下肢的中枢, 关系到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在身体对抗、跳起投篮、闪躲对手时的作用体现得很明显。此外, 足弓的关节力量和踝关节的韧带力量是进攻的重要支点, 以上各种因素决定了篮球运动员出色的进攻能力。

1.2 力量素质训练可以增强篮球运动员防守能力

防守技术可归纳为移动、抢断、封盖、抢篮板以及身体对抗。相对进攻的积极主动而言, 防守显得相对的被动。要判断进攻方的意图和跟随对方的动作, 防守方的身体要比对方紧张, 腿部和腰腹力量消耗会更多, 体力下降也快。“行百里则半九十”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比赛进入最后几分钟的体力与力量消耗的状况, 在体力消耗巨大的比赛最后阶段, 力量就是决定对抗胜负的关键。

1.3 力量素质训练可以减少篮球运动员受伤

高水平、快节奏的竞技篮球在长期的紧张对抗中带给运动员许多伤病。伤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对抗频繁、肌肉紧张疲劳等因素, 以致形成运动员受伤、恢复、再受伤的恶性循环。许多业内人士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作了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篮球运动员经常也最终以受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腿部肌肉、腰部、肩关节、手指手腕关节等部位, 此外脚趾部位的受伤也比较常见。因此, 需要加强肌肉爆发力和耐力的训练, 通过长期的科学训练来提高肌纤维的收张能力、韧带的弹性和骨肉韧带的持久力, 优化组合肌肉纤维,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关节和力量薄弱部位的运动负担。

2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2.1 最大力量常用训练方法

最大负荷法:主要采用大重量进行训练, 即最大负荷量的90%~100%每组做1~2次练习, 并做到8~10组练习, 可很好的发展最大力量。

金字塔训练法:即使所负重量不断增加, 直到极限, 这样训练力量可快速增长。

2.2 快速力量常用的训练方法

大负荷训练法:陈先良认为这种训练方法不但能使最大力量得到提高, 而且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的冲动强度大频率提高, 能最大限度的激活运动单位尽可能达到目的和同步的活动。

中小负荷训练法:一般也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肌肉产生快速收缩, 但是这种方法产生的刺激强度, 可能还不是以诱发足够的神经冲动发放频率完成全部单位的缉获。因此, 大负荷优于中、小负荷训练法, 但中小负荷的训练对力量训练有很好的补充。

大幅度训练法:增加运动员练习动作的用力距离, 在可通过改进动作技术和发展身体各部位关节柔韧性来实现。

超常训练法:即肌肉先进行快的离心收缩, 紧接着爆发性地完成向心收缩, 对提高运动员的支撑能力, 快速力量有着其他训练方法无可比拟的独特训练效果。

3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应与专项动作特点紧密结合。侧重于动力性练习;要与速度、弹跳、灵敏等素质和篮球技术的练习结合进行, 使力量成为活力。在力量训练中, 要注意集中与分散安排相结合, 避免局部负担过重, 注意大小肌肉群平衡发展。注重速度力量的训练与发展, 同时要考虑运动员特点、年龄、性别、训练程度, 做到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

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安全, 防止伤害事故。在负重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训练时集中精神, 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要领, 循序渐进, 加强保护。力量训练不宜在疲劳状态下进行。力量训练要坚持经常性和注意训练间歇。力量增长快, 停训后消退也快。每周安排1~2次力量训练, 可以保持力量素质;每周安排2~3次力量训练, 可以增长力量素质;每周3~4次力量训练, 可以显著增长力量训练。可以用“超负荷训练”获得超量恢复, 达到迅速发展力量的目的。力量训练中要注意练习安排的顺序, 速度力量练习应安排在力量耐力练习前面进行。

力量训练后, 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肌肉在力量训练后产生酸胀感, 纤维增粗现象的反映, 也是力量增长的必然。但应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 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 并更好地保持肌肉弹性。训练时要按身体不同部分的肌肉交替穿插进行, 同时注意安排放松练习。训练后要采取按摩、淋浴等必要的恢复手段, 培养运动员自我放松的习惯。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素质在各项身体素质中占极为重要的位置, 它是发展速度、弹跳、柔韧、协调性等素质的基础, 直接影响篮球运动员高水平的发挥与提高。要注重加强篮球运动员大肌群和主动肌群的力量训练, 不断发展身体各环节的力量。根据力量训练专项化要求, 不同身体环节应采用不同训练方法与负荷, 并且重视做到全面协调发展。

摘要:本文从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 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特征、训练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篮球运动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专项特征

参考文献

[1] 解光明.论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9.

[2] 史绍蓉.决定超等长训练效果的因素[J].体育科学, 1996, 3.

[3] 卢大学, 万文娟.力量素质及其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9.

上一篇:皮带机检修措施范文下一篇:平凡的世界经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