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范文

2024-07-22

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下,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呈现出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特征,与此同时,传统教育管理工作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出来,教育管理模式的滞后性,不仅影响学校工作成效,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若未及时改革,会严重影响学校的育人质量。本文基于护理系专业学生着手,探讨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  教育管理  创新

在医疗事业的发展下,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高职院校肩负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护理系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上,也要基于时代发展需求为切入点,创新管理模式,以此来提升教育整体效益,为国家培育创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

1  护理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的发展和改革下,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其背后的支撑条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高职教育表现出了多元化、大众化、国际化特征,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护理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加之学生工作队伍在专业化、职业化上的问题,致使当前培育出的护理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学校发展也存在“出口不畅”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方式、思维模式、生活模式、个性特征、性格特征、社会行为特征上,都呈现出显著差异,而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充分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新特点来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行业特征。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主要诱因便是由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相关人员在这一方面的认识不足,为了培育高素质护理人才,必须要改革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2  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的特点

2.1 对象的复杂性

在高校学龄人口数量的减少、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下,让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管理对象变得更加复杂,对口生、统招生、单招生导致生源整体质量下滑,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不满,增加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2.2 内容的职业性

护理专业内容具有很强的职业性,护理知识量大,学习难度高,对于学生的各项能力都有严格要求。一方面,护理专业内容理论知识面广泛,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如果在学习中出现脱节,就会影响后续知识的顺利学习。另一方面,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参与实习环节,内容紧凑,职业性非常强。

2.3 实质的就业性

护理专业教学的目标是瞄准学生后续就业,因此,在教育和管理上,也具有实质的就业性,因此,在教育、管理上,也要突出就业性,将就业内容全程贯穿在其中,让学生真正在专业学习中有所收获。

3  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3.1 以公众号为手段创新教育管理内容

3.1.1 对平台进行科学定位

信息化时代下,微信公众号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上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在应用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做到主账号、子账号之间的相互配合。

3.1.2 丰富平台议题内容

在以往,微信公众号主要用于发布消息与通知,基于护理系专业学生的成长需求,应当进一步丰富平台议题内容,用活泼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增设与学习、创业、就业等主题相关的内容,有趣味化的语言、图片来改变以往的刻板方式。议题的内容要突出几个原则:首先,实用性原则,考虑到护理專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议题内容的设置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如学习资料、大纲解读、成绩查询等,这些均有一定的实用性。在毕业季时,增加创业指南、就业信息内容,根据学生需求来进行调整,以达到传递效果的最优化。其次,教育性原则,用教育漫画、教育图片、短视频等方式来推送具有教育性意义的内容,如,在某个时段开展的学习活动,针对此类活动来发布热点议题,以提高学生参与度。

3.1.3 提高平台技术性

公众号平台操作复杂,离不开技术支持,这也是利用公众号提升教育管理质量的关键,为此,要做好对现有教师的技术培训,并引入与计算机、艺术相关的技术人才,做好网络传播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基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兴趣、个性来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其真正需求,开发多元化平台推送模式,保证公众号新鲜度,以提升学生的认可度。

3.1.4 以学生为本

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内容包括原创文章、校园新闻等,这些信息图文并茂,但是内容相对单一,为了提升吸引力,要主动开发其他功能,开辟原创文章、特色栏目,以学生为本,增设与之相关的娱乐、职场、创业内容,满足互联网+时代学生移动学习、移动生活的要求。另外,公众号还要做到以服务为先,首先,服务在校生,在公众号中推出校车服务、餐饮服务、图书服务等内容,在学习上,让学生可以安心学习,在生活上,让学生能够无忧生活,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其次,服务毕业生,就业是高职院校关注的热点,可以结合学生要求来推出就业板块,提供最新信息、政策解读、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信息。

3.2 以新媒体优化大学生管理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下,护理专业大学生面临的诱惑也日趋复杂,在教育与管理上,也要根据学生特点来与时俱进,基于新媒体的优势来优化大学生管理平台,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提高管理、教育效率,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平等地与管理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疑问,匿名咨询人际关系、生活学习问题,此类双向互动模式,能帮助管理者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搭建管理网站,以此来构建教育、管理的辅助阵地,紧密贴近学生需求,设置用户体验专栏,传遞主流价值观,并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与真实想法,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3 发挥大数据的教育管理作用

在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下,大数据、物联网等也已经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作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也要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大数据意识,明确各类数据资源的重要性,将学校数据、外部行业数据之间结合,利用大数据手段来分析、处理、挖掘,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大数据的应用作用并非简单对传统管理工作的补充,也不是教育机制的单一改革,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从宏观角度上转变思维,从综合分析、数据分析渠道来形成思维,打破传统因果关系对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禁锢。在这一方面,要健全数据整合机制,将各类数据有机整合,高职院校与社会紧密相连,护理专业更是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护理人才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发展与医疗技术、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要深入开发各类数据,对各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以此来确定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在具体管理上,要构建完善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各项要素的顺利流通,提供统一的管理分析、接入存储、计算清洗等功能,并构建大数据计算管理队伍,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

3.4 完善日常行为考评机制

在当前的时代下,护理专业学生管理难度日益提升,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既要管理好学生,也要掌握正确的方式与方法,避免损伤学生自尊心,既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也要引导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相处,维护其权益。由于生源参差不齐,加之大学时期的管理相对宽容,一些学生出现了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这一困境,需要构建完善的日常行为考评机制,没有考核,也会失去约束,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将学生上课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辅导员则需要将学生的文明举止、劳动观念、遵纪守法情况与班委选举、奖学金与助学金评定、学生会竞选、入党等联系,做到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降低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3.5 设置动态化思想反馈机制

针对学生、教育工作者之间交流、互动缺乏的问题,可设置出动态化的思想反馈机制,通过日常生活反馈、第二课堂小组反馈、先进分子、师生交流反馈、班级事务反馈等形式将学生情况及时反馈出来。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班级是一个重点单位,需要以班级作为基础。第一,学生可以直接向辅导员反馈问题,并设置“先进分子”岗位,发挥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的作用;第二,发挥出班干部作用,做好班级事务反馈工作,从整体、局部上形成主线;第三,加强第二课堂反馈,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由于课程内容自由、教室不固定,导致班级成员交流不多,对此,可通过组织团日活动等方式,开辟第二课堂,更有助于反馈与交流。

4  结语

护理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是全面成才的过程,其生活、学习均是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要培育复合性护理人才,需要做到以人为本,掌握学生发展的多个层面,根据学生需求来创新教育管理工作。为了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要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应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从传统管理模式中脱离,优化资源,形成管理合力,做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杨帆.“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3(4):26-29.

[2] 杜然然,魏晓瑶,高东平,等.我国高层次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20(10):762-765.

[3] 马莉,杨益,张阳.新疆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精神的质性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3(7):727-731.

[4] 江欣.高职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34):269-270.

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和获取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改观,网络信息化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同时,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为经济建设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意义,同时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01

“互联网+”的意思是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媒介将各个行业进行整体的整合串联,用来带动网络经济行业的发展,让社会市场经济更加有活力,其本质就是将信息技术和传统行业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深化经济资源的配置,并实现国际市场的开拓。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该积极响应创新创业的改革,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更顺利,更高效。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让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的知识和经济的竞争尤为激烈,只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才可以让学生更加有社会竞争能力,才可以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最终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才的输送作出有效的贡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应该重点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并积极解决“双创”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的、典型的问题,“双创”能力的有效提升,才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改革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1]。高职院校一直以为国家培育更多技术性人才为己任,肩负着社会进步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对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以创新创业为核心教育内容,找到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让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让高职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才可以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2]。随着社会竞争不断的激烈,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想在这样的形式下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下功夫,切实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依照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及时对双创教育进行改革,不仅可以让高职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创业就业能力,同时还可以让高职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的牢固,让学生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个性化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缺乏“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缺乏在线课程平台和线上学习的资源,同时高职院校一些教师对双创教育缺乏重视。第二,教师开展双创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够,所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对学生的教育没有针对性,所以导致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第三,学生实践平台太少,同时教师在课下的指导帮扶并没有做到位。第四,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仍然不够健全。所以,对现下的高校的创新创业的情况进行总结,明确创新创业的发展目标,构建更加完善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仅需要高职院校的教育,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3]。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从教育理念入手,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理念是开展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先导力量,可以说,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保证后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能够朝着正确发展迈进的重要条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纸质呈现的信息时代成为了历史,大量的信息逐渐地向电子化发展,人们在获取知识时不再依靠纸质资料进行阅览和记录,而是利用互联网就可以简单快速地搜索出自己想要的信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传统的书本逐渐向互联网转变,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不断探索对教学进行创新和改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现今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的优势尤为突出,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将互联网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让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传授,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同时,师生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形成信息互动,并且增加线下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下有更多的补充和拓展,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目标的达成。高校应该对创新创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到它的重要性,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让创新创业思政教育和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并以互联网为基础改革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课堂教学不能单純地讲授理论知识,还要适当地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的资料和案例。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各学科间的关联性,突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第一,在以教材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一些学习素材或学习材料以此进行辅助教学;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互联网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进一步的相互交流,让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培养自己探索能力、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时机,适时向学生灌输双创理念和认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应该将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重点工作,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让他们在双创思维意识的引领下,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今后的求职或者创业中更加的高效奠定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创新创业素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只有将自身发展和网络相结合,才可以更好地让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道理,高职院校要想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要想将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做到最好,首先应该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千方百计地提升教师的双创素养,积极鼓励他们深入地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并且将创新创业理念充分贯彻到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应该努力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地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同时组织更多创新创业的培训课程,并且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创业方面有所作为的学者,来学校进行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讲座,让教师可以实时地学习和了解更多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组织一些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实践中,从而更直观地掌握企业的运作模式和操作过程,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储备,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工作。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中深入地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现今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三)加大高校创业教育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创建一支由学院党委领导领导、各个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教育小组,用来专门指导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寻求政府或者一些企业的资金以及国家的政策扶持,创建更加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这些创业实践平台可以为高职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服务和支持,让学生有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要将创新创业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将整个教学理念灌输到各个学科的专业课堂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

(四)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

让“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融合,使得双创教育中的一些优质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切实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探索一些双创教育的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将互联网和本校的师生管理相结合,建立校园管理网络系统,具备教师备课、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功能,切实提升校园的信息化建设。高职院校在大力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同全国其他高职院校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并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建立公共教育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各高职院校间的优质资源共享,才可以让高职教师和学生实现网络在线学习,在网络上共同交流和沟通,提升了优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提升了师生们的学习效率。另外,政府也应该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改革,不断加大对其扶植力度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本地企業关注高职院校的发展,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总之,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提供一些在线资源服务,还可以让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效率更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各个行业都在面临着挑战,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也是如此。高职院校是专业型人才的摇篮,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将教育体制进行创新和改革是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内容。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进行教育改革应该将信息技术和创新创业理念相结合。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每一个行业中,才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可以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帅.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7):42.

[2]林培亮.“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8):1.

[3]程文香.“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探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9(4):97.

[责任编辑 万淑蕊]

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其中的很多专业和美术类课程有较强的联系,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学生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模式、教师队伍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优化,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全面促进高职院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对于精神生活享受的需求随之增加,对于追求美好事物的欲望也在增加,因此创造美的人才就显得极为重要。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比较重视设计类专业的建设,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但是要同时兼顾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多种专业中开设美术基础课程能够很好地使学生兼具技术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高职院校开设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

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重担,需要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培养。在多个专业中开设美术基础课程,能够通过基础性的、科学性的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修身养性,塑造独立的人格。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此外,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能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学生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总之,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都能够因为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而得到提高,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早已提上日程并付诸实践,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但是,目前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完成得还不是很到位,这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在多种专业中开设美术基础课程,能够为各专业教学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生机,从而大大地改善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实现多方面发展。在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之后,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得到快速的提升,这有助于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美术基础课程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

市場、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对于各类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先机。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重视人才培养规划和目标与市场发展需要的匹配,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来培养人才。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更多的能力,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在毕业后更轻松地适应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展现出自己的才能。

(四)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质量和本科院校的学生质量相差很大。不过,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上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其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和欲望并不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少。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其思想观念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经对于自身的学习和以后从事的工作有了较多的规划和认识,对于自己的专业前景也比较关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还是具备比较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希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学习到一些在工艺制作、色彩应用方面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学习能力的加强,也便于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

二、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

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后

开设美术基础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在各专业中开设美术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形成协同发展效应,促进学生技术能力、创造能力、艺术能力的全面进步。从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院校以及部分专业在开展美术基础教育中应用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没有认识到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学校发展的价值,在教学各个环节的投入都比较少,甚至还存在跟风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效果。

(二)教学目标与市场发展存在差异

从市场反馈可以得知,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比较满意,但是这些学生的审美能力则普遍存在不足的现象,对于企业的优化发展十分不利。开设美术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提高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美育,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从现实情况中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学生美术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1]。

(三)美术基础课程的内容传统枯燥

课程内容是否适合专业教学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教学的效果。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开设的美术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基本相似,并且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开设的美术基础课程的内容也区别不大,具有较弱的专业针对性。多数高职院校的美术基础课程包含色彩和素描两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而且讲授的内容比较传统,这对于之前没有美术基础或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的,使得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有限[2]。

(四)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条件有限

教学条件主要指的是开展某一教学活动所必备的条件。例如,体育课程教学需要有操场作为基本的场地条件,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也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来满足教学要求。目前来看,多数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环境局限于普通教室,缺乏一些基础性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同时缺乏在户外开展教学的条件。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都有着一定的限制,难以实现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限制了美术基础课程开设目标的实现。

(五)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所采用的基本手段,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美术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还比较短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不是很完善,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单一。多数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还是比较重视对课本知识的讲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虽然重视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绘画技法的训练,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适合的。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和艺术创造力的目标并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使得美术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

(六)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高职院校侧重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一旦缺少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就会使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也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目前来看,多数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比较缺乏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师。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会安排美术专业的教师来任教,但是没有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开展针对性教学,而且部分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有限,并不能完全胜任该课程的教学。

三、优化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

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理念,跟上改革潮流

教学观念落后是高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一大难题。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就要从改革教学理念开始。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要重视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地位,要将美术基础课程作为重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同时,要重视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根据专业特点为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指明方向。其次,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美术基础来开展教学,使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加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的现实需要。最后,高职院校的学生也要更新自己的学习理念,加强对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美术基础能力、创新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打牢基础[3]。

(二)明确教学目标,适应市场需求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对于美术基础课程来说,其涉及的专业较多,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实现课程开设的目的。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进行具体考虑,不能“一刀切”,而是要使教学目标具体化、针对化,适应学生的专业需求。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析市场变化的情况来优化、调整教学目标,使得课程教学始终贴近市场,更具优势。最后,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绘画构图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三)优化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优良的教学内容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对于學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美术基础课程要重视优化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认识到不同专业对于学生美术能力需求的不同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使其更适合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师要重视市场发展的变化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加接近市场的需求。同时,教师还要将艺术鉴赏的部分加入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和开设该课程的目的。

(四)改善教学条件,做好基础保障

教学条件是开展教学的基础,优良的教学条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条件的改善是美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首先,高校要加大力度对画室进行改造,建立功能多样、设备齐全的专业化美术教室,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完成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重视利用课外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出接近现实的条件,利用丰富的现实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高职院校要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条件,便于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4]。

(五)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的改进,能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针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弊端,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首先,教师在讲授美术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更为重视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其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将课堂延伸到户外,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在大自然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艺术思考能力和思维创新力。最后,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不强的现实情况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差异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出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价值。

(六)加强教师培训,壮大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多数课程教学质量有限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效果不够明显与缺乏专业的教学队伍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美术基础课程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要重视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师的专业培训,使其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开设目的,重点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建设综合素养强大的教师队伍。其次,该课程的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强化,不断钻研课本,利用网络资源强化自身能力,同时要积极和同校、异校的教师展开学习交流。最后,高职院校要重视相关人才的引进,选择既有基础知识技能又有艺术创造力和鉴赏力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5]。

四、结语

高职院校美术基础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美术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推进美术专业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美术教师要重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模式、自身能力进行革新或提高,使高职院校开设美术基础课程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促进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怀恩.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8):169.

[2]马罡.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明日风尚,2017(23):257.

[3]姜博之.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中国画课程的教学实践[J].明日风尚,2018(11):207.

[4]水九清.高职教育中美术基础教学的改革与教学方法初探[J].艺术科技,2019(10):233.

[5]张晨阳,王宁宁.关于高职院校文物修复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9(1):35-38.

作者单位: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高职学生成长于信息化、多元化的网络时代, 思想活跃, 善于接受新事物,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制作《基础护理学》在线课程, 旨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 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 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旨在丰富基础护理教学优质资源和高职教育理论, 推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旨在促进教师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践行“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倡生本教育的理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在线课程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一) 在线课程建设的背景

近几年来, 国内外很多高校、教育机构、网络媒体通过网络推出慕课、公开课等在线课程资源;教育部办公厅连续多年举办全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 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资源短缺, 班级容量大,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生活、学习依赖手机等现状。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情况, 迫切需要打破学生在学习时间与空间上的界限, 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传递的对接, 为学生带来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模式[1]。在线开放课程应需求而上, 能够全面的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要求。

(二)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 在线课程学习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支持上网技术的设备,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进行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就不再局限于课堂上, 而是可以在课下进行。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以及在课堂上没太听懂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辅助学校正规的课堂教学, 以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另一方面, 由于在线课程每一个微课的时间较短, 而基础护理学的内容却相对丰富且重难点较多,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认知和研究能力、对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对课程内容的教授过程具有很强的监控能力, 以便对课程进行很好的讲解, 从而令学生更容易了解并接受。因此教师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 还能掌握与在线课程的制作及应用相关的其他方面的技能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技术。

三、在线开放课程设置

(一) 师资的选取

本课程团队共8名教师, 副教授一名, 讲师五名, 助讲两名。三名教师在院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个人全能一等奖, 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单项一等奖, 并在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均经过院级、省级或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培训班和在线课程研修班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二) 课程内容

1. 总体规划

在线开放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视频内容可以反复播放,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将重点、难点内容放在线上[2]。另外内容不能过于冗长、乏味, 要坚持微课内容的短小、趣味性强, 否则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利于学生自学。另外基础护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因此课程还需要加入临床实操的内容, 为课程的后续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知识点重构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基础护理学》第一版 (周春美陈焕芬主编) 为主要教材, 结合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大纲、护士资格证考试要求, 将传统《护理学基础》讲授的课程内容整合为18个教学单元: (1) 入院和出院护理; (2) 护理安全; (3) 舒适与卧位; (4) 休息与活动; (5)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6) 清洁护理技术; (7) 生命体征的护理与评估; (8) 医院饮食; (9) 排泄护理技术; (10) 给药技术; (11) 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12) 静脉输液技术; (13) 静脉输血技术; (14) 冷热疗法; (15) 标本采集; (16) 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抢救技术; (17) 临终患者护理技术; (18)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每个教学单元以3~6个微课视频方式呈现知识点。

3. 在线开放平台内容

在线平台包括首页、活动、统计、资料、通知、作业、考试、PBL、讨论和管理十个模块。

(1)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共分为三部分, 分别是: (1) 课程章节内容包括文字讲稿、微课视频和随堂小测。 (2) 资料包括PPT、临床操作视频、知识拓展、临床护理操作指南和行业标准。 (3) 试题库 (附有正确答案) 包括教师自主编写试题、护资考点相关试题、护资考试真题。教师每讲完一节课、一章节或者期中、期末考试均可以从题库中选择相应的试题组卷考核。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设定考试的难度、题型、题量、考试时间, 并可以设定试卷乱序[3],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并提交试卷, 平台会自动对照标准答案给出考试成绩, 系统还自动将错误试题发送到学生个人错题库, 供复习及查漏补缺之用。

(2) 在线互动

依托学习平台, 在课堂使用手机App进行课堂签到、投票、抢答、讨论、选人、测验、问卷、评分、分组、直播、投屏等。课外通过通知、在线讨论及时与学生沟通、答疑解惑。并通过在线考试、批阅作业、成绩统计实现实时与非实时的师生互动[3], 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动力及有效性, 可以设置督学条件, 如成绩低于80分, 将重新答题;学生如按照督学条件完成任务还可以获得课程的结业证书。

(3) 在线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单一的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 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可以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考核方式。课程平台会随机统计学生微课视频观看进度、章节测试完成情况、平台访问次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情况, 并根据权重设置随时计算综合成绩。这样就可以实时完成学生学习的督导, 做到过程评价。课程结束时在线课程成绩将要占总成绩的30%, 实践操作占总成绩的30%, 理论上机考试占总成绩的40%, 做到结果评价, 真正实现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四、在线开放课程的实施

(一) 课程准备

课前教师通过课程平台发布预习任务,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完成预习任务, 并在线与教师互动,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岗位需求及学生的在线互动问题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 课堂实施

课堂上根据实际教学任务进行在线互动活动。一般教师以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思考;通过选人或者抢答的形式找个别学生回答课前准备的预习任务, 再次确定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使用投屏的形式详细讲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课堂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平台完成当堂小测, 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的平台评价。

(三) 课后提升

护理职业教育要贴近岗位需求, 因此课后教师在平台上传有关本节课的最新临床动态, 完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对接;根据学情推送相关学习资料, 如作业、课件等;参与学生的话题讨论;批改作业;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

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制作突出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微课视频为主, 辅以PPT课件、讨论答疑、单元测验和作业练习等的慕课平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微课形式多样:微课制作辅以医院实景拍摄、临床操作视频或者情景剧模拟场景、角色扮演、动画、访谈等, 画面活泼、吸引力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程度高:课堂上教师通过移动终端随时发起讨论、抢答、头脑风暴、测试等, 学生用手机参与互动, 参与程度高, 速度快, 反馈及时。 (3) 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 学生利用课前、课后随时使用个人终端学习在线课程, 按照自己的节奏参与学习, 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 (4) 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 课程受众面广:能够满足任何想学习《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者的需求。 (5)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前的在线学习, 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答疑解惑, 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学习需要, 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6) 教学模式的改革: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变。 (7) 考核方式的改变: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和能力评价转变。

六、小结

信息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所在[4]。线上教学资源丰富、线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 采取线上自主学习, 线下课堂答疑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5]。目前全国高校都在加快在线课程建设,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教学效果。我院《基础护理学》在线课程平台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 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我们要不断积累经验, 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使其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摘要:目的:实现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方法:教师通过培训、交流制作微课, 建设在线开放课平台, 学生通过网络终端和课堂完成线上线下学习。结果:《基础护理学》在线开放课程正式投入使用, 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结论: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及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深化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护理,在线开放课程,基础护理学,建设,应用

参考文献

[1] 闫鸿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人才培养, 2019, 1 (1) :79-80.

[2] 梁宇杰, 李春卉, 陈桂兰, 等.础护理学在线课程设计与实现[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9, 2 (40) :78-80.

[3] 王蓉, 段功香, 易利娜, 等.在线教学平台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 2018, 7 (15) 490-493.

[4] 罗先辉, 刘允, 康小丽.基于免费云课程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开设方法探究[J].信息化教学, 2015 (11) 160-161.

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1997年9月, 在中共十五大的会以上, 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 1999年3把依法治国添加到了宪法里, 此后的每一年, 我国都在强调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然而当今社会的大学生, 他们的法律意识薄弱, 法律认识水平比较低, 再加上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对法律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教学方法传统, 考评方式不合理等都制约这我国法制的发展。

高职院校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够重视, 很少有学校独立开设一门《法律基础》课, 没有法律专业的学校尤为明显。大多数院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都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 (以下称为《思修》) , 现阶段我国高校采用2018版《思修》教材, 由之前的八章内容缩减到现在的六章内容, 其中只有第六章的六节内容涉及到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在《思修》这门课程里的内容设置的比例跟其在这门课中所具有的意义是不相符合的, 可以说差距十分的大。因此如何合理的实现《思修》这门课的意义, 有效的发挥“法律基础”这部分的教学效果, 这需要我们开动脑筋, 探索出路。

二、《思修》课程中“法律基础”部分教学存在的缺陷

首先,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我们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即就是将教学的各种方法比如教授法、案例法、讨论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统一有组织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 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地, 课堂教学也是教师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经常采用投喂式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灌输。这种方法不仅不会达到我们期望的教学效果, 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降低他们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求知欲。

其次, 课程安排欠佳, 法律教育定位不清楚。相比与其他国家法律教育的起步, 我国明显要晚与其他国家, 经历了从一片空白到现在的小有成就。目前, 高职院校通常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并起来开大学生的法律教育课程内容。我们都知道《思修》共六章二十二节, 涉及到法律基础知识的只有一章六节。教材中关于法律教育的内容不仅少而分散, 而且跟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

再次, 师资力量的专业化严重不足, 我们都知道高职院校的《思修》课主要有学思政专业的教师占大部分, 法学专业的教师占很少的一部分, 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的法律基础不够专业, 不够深入, 严重不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

最后, 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法律有一个庞大的体系, 抱含了好多的部门法, 有实体法、程序法。然而高职院校大部分聘请思政专业的老师来教法律基础部分, 他们一般只对法条进行讲解, 而且也只是讲解法条最皮毛的东西。我国法律有好多司法解释, 行政法规, 特别法规定, 地方性法规等很多内容都没有涉及到这导致好多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很低, 认为很多已经触及法律的事情他们反而不知道, 从而导致他们很被动, 很无奈, 即不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数量也不利于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事业。

三、法律基础教学的改革意见

(一) 加大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法律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法律教学进行改革, 我们都知道法律的内容多而复杂, 仅仅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来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教学, 让学生掌握这多而复杂的法律知识, 并让他们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 这是不可能达到的。单纯依靠思修会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 甚至到结课的时候, 学生们都不知道我国属于什么法系, 我国法律包括哪些部门法这些最基本的法律常识。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识, 笔者认为, 应该把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体系分为以下三层:

(1) 开设独立的法律基础课程, 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充分掌握我国的法律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满足我国依法治国的需要。

(2)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校专业的特点和大学生的素质, 开设一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 为他们以后的就业铺路, 让学生们在参加相关工作的时候避免因为无知而触犯相关的法律, 提供他们的业务能力。比如说:郑州电力专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开设一些有关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会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开设合同法、公司法、税收法等法律法规。

(3) 应该开设一些法律相关的选修课, 比如保险法、物权法、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课程, 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 选择相关的法律课程, 这有即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已到达学以致用。

(二) 引进法律专业的教师, 提高《思修》教学人员的专业化比例

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 需要学生们有足够的法律基础知识, 在一些主抓技术的高职院校, 应当引进一些法律专业的人员来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提高高校教师教学人员法律专业的比例, 以便于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支撑高职院校开设的一些有关法律知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满足学校的教学,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 主要表现为课堂以教师为主, 教师一言堂。然而现在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我们教学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创新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有发言和动脑的机会。

不能只是依靠教授法, 我们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授法、案例法、视频法等各种教学方式统一运用与教学过程中去, 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讨论思考时间, 以便于开放学生们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用现实中典型的案例从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吊起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以及知识点的总结中去。要布置多种形式的课后作业, 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作业, 还要布置一些案例讨论, 拍摄法制宣传片, 模拟法庭等形式, 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学以致用。

(四) 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 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 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课程安排的课时很少, 在一些没有法律专业的高职学校几乎就没有关于法律基础教育的实践课。我们应该开设或者法律实践课的课时, 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时组织学生去法院观看开庭, 让学生们了解开庭的流程, 揭开庭审在学生心中神秘的未知, 同时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社会上真实的案件, 给学生们敲响警钟, 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法律实训的课程, 让学生们参与到实践项目中去, 通过一个真实的项目, 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其综合法律素质。 (3) 定时举办法律知识大赛, 例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答等有序的组织学生参加, 并邀请法律专业的老师、做实务的律师当评委, 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 让学生从实践总获取知识, 通过这种途径获取的知识更为牢固。

(五) 创新考评方法

传统的对学生的考评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在教学的需求了, 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评方法。我们可以采取面试的考核方式, 即学生随机抽题然后在规定的时间了进行答辩。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综合考评学生, 不仅能掌握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能看出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高低。

高职院校对法律基础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应响应习近平主席的伟大号召,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为中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对依法治国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现阶段, 高职院校有关法律基础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 我们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对法律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 牟照英.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2015, (01) :12.

[2] 郭捷.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卓越法律人才[J].法学教育研究, 2013, 8 (01) :11-13.

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 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打破时空局限性

在传统的基础护理学课堂上,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 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 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哪些知识, 学生就必须要学习相应的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学习, 也能够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 但是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 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成功构建之后, 相关教学问题则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教学的时空得以打破, 学生既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基础护理学知识, 同时也能够在课下灵活的借助自己手中的技术, 探究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空的局限, 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下都能够随意的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1]。

(二) 学习资源不断丰富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知识, 在当前的学术界中关于这方面的探索可以说是从未停止的, 因此其知识内容的涵盖面也极为广泛, 该学科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在基础护理学课堂上, 由于教学时间及教师教学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学生所能够获取的基础护理学知识, 基本上都以书本知识为主, 教学延伸有限。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基础护理学知识时, 遇到自己感兴趣, 但是教师讲解有限的内容, 其可以在课堂上划重点, 然后在课下通过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自主的去探索和挖掘相关的知识, 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也将会不断地丰富。

(三) 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课堂之上, 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除了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 以及在课后了解学生习题完成情况以下, 在课下师生之间基本上是没有沟通和交流机会的。其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管理相较于初高中来说更加的松散, 学生不在固定的教室学习知识, 甚至是授课教师也不再固定, 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更多, 而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 在课堂下对学生的约束力比较小, 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教学工作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但是, 在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堂之后, 该问题则得到了有效地改善, 该教学模式应用之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构建一个专业的自主学习平台, 通过该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联系发布学习任务并督促学生完成, 同时其还可以借助该平台及时地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或者是课堂上遇到的种种问题。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与沟通来说, 这种建立在虚拟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能够消除学生在沟通时产生的紧张感, 使其能够更加顺畅的表达自己, 这样也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构建和谐课堂[2]。

(四)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 教师虽然是知识的传递者, 其能够将学生想要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但是教师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其可能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因此,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传统的基础护理学课堂之上, 教师虽然也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并且在课堂上致力于开展相关工作, 但是由于受到教学大纲以及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时, 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 还需在课堂下探索知识, 而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学生探索基础护理学知识时, 其思维得以不断地发散, 能够更加深入的感受到基础护理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这种力量也将会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和感受知识, 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在高职院校中, 基础护理学通常是在大二开始, 学校会选择1名有经验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 1名助教及1名实验员作为辅助教师, 在具体的教学中, 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基础护理学教学可以将课堂分为三个阶段, 即课前自主学习、课程导入和课后巩固, 其具体实践应用如下所示:

(一) 课程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该阶段教师可以将自己课前制作好的微视频、PPT、参考资料、教学案例及图片等一系列的资源上传到在线学习平台之上, 然后让学生们围绕相关教学目标结合已有的资源自主的探究和学习知识。比如说, 在讲解“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护理知识”时, 心肺复苏技术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内容, 但其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这部分知识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拍摄心肺复苏的操作微课视频, 发布预习任务, 针对心肺复苏牵引, 心脏骤停原因及类型、心肺复苏适用于那些情况等进行提问, 让学生们观看视频并自主的思考这些问题, 然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 教师也可以登录在线学习平台, 查看学生的各项自主学习情况, 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3]。

(二) 课程导入

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在面对面的教室中进行, 教师以微课创设的情景问题作为引入, 例如:在医院上班时, 发现一成年患者突然倒下, 周围没有其他人, 你应该怎么办, 同时结合正反面新闻素材, 让学生明白掌握现场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初步树立急救意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对课前的各个预习任务进行逐一演示讲解, 教师针对学生表现及时进行点评。

教师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完整操作流程示教, 并在示教过程中指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对本节课定位模糊之处可采用真人模拟的方式相互模拟定位练习, 例如颈动脉定位;心脏按压位置的定位等。这一阶段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例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训练、讲解演示等形式。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抛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发散思维, 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创新性思维。

(三) 课后巩固拓展

学生登录教师创建的在线学习平台, 通过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与同学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并以作业的形式提交到云课堂的作业模块中。学生在线提交反思报告并查找资料回答相应问题, 例如心肺复苏的最新研究进展、心肺复苏的异同点、婴儿心肺复苏操作与成人不同点等。通过回答问题, 教师可全面了解学生对本节课要点内容掌握情况, 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总之,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 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 拓宽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主的探究自己喜欢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有助于民主和谐课堂的构建, 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摘要:《基础护理学》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 其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近些年来, 随着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深入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 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 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其使得学生的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较为积极地促进作用。为此, 文章将对该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求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基础护理学科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高职,基础护理学,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旺开, 李囡囡.基于云班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 2018 (4) :927-933.

[2] 王娜.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7 (4) :18-19.

上一篇:保险企业营销创新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信息技术外包风险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