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论文范文

2024-07-30

我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水利现代化;关系;问题;对策

1水利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大力开发和建设水利资源,实现信息资源优化共享,最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而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在遵循特定经济发展规律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前提下,摒弃传统改用现代化思维,并借助先进技术,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的各项措施。总而言之,均致力于水资源的优化分配,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根基。从两者实际内涵角度看,在科学技术迅速普及的崭新发展阶段,水利现代化建设各项活动中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可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目前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水利信息化意识淡薄

我国虽然在未来国家发展战略中多次强调了信息化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将科学技术发展作为发展动力,实现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尽快融入到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但是从近年来信息化发展速度上来看,水利领域虽然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缺乏全局性战略发展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行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2.2工作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水利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健全管理制度十分重要。有的省虽然建立了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但还没编制,只是临时管理机构。而市级水利信息化主管部门不统一,有的是通讯站负责,有的是局办公室负责,有的是市防汛办负责。因而导致各处室,各部门项目分散建设和管理,造成部分硬件资源重复购置,软件开发平台和标准不一致,影响了信息资源共享。

2.3缺少专业人才

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要具备有较高的技术水准,才能满足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但我国有些地区信息化的普及还不是很高,而且对信息化培训的力度也很小,使得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大量的专业型人才。同时,水利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有专业的水平,还要具备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很多人才都不愿意参与到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中来,从而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4水利系统管理等方面滞后

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就是管理标准要统一并进行统筹规划,事实上,水利系统管理等方面严重不符合信息化建设需要,急需提高水利管理队伍综合能力和素质,完善管理体制

2.5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

目前,水利行业的部分单位进行了水利信息化的建设试点,比如各级防办、水文、灌区、泵站等管理单位都积极进行了信息化试点,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各单位自己做自己的,系统不兼容、难共享,部分项目还存在重复建设,资金利用率低。

3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对策

3.1合理制定规划,开展工作

想要真正实现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盲目的开展工作,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有步骤的进行。在开展各项工作前,要对水利的整体系统进行相关的调查与研究,保证充分掌握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将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作为主要目标,不断优化信息资源,使其有效推进水利行业的发展。水利系统无论是内部、外部还是从上至下,都要合理制定水利信息化规划,根据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来不断完善水利信息化的建设。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性事业,要想真正实施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没有大量的资金投人是很难实现的,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于政府的投入。同时,有关水利部门也要积极利用国家相关的条例和文件作为切入点开辟更多的水利信息化的投资渠道,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列入各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平发展基金,确保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资金充足,从而加快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建设。

3.3强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管理效力

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规范信息化建设行为,实现管理信息化,是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管理部门应该在内部实现合理分工,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做到人尽其责,同时赋予信息化管理部门相关信息化的规划,立项以及设计,审查等职能,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另外,信息化管理部门必须要积极参与到各种信息化建设的环节中去,实现监督与管理等的职能,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4提高专业人才技能水平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水利工程中应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IT技术的建没项目时对人才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婴根据现有人才队伍的特点,重点强化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培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细化,分门别类进行专门培训促使技术人员在短时间内既掌握水利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

3.5加强顶层设计

水利工程种类多,各类工程所需信息化建设的系统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地方水利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统一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北京市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以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大力推进各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环境,构建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通过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水利各个部门能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统一化管理,对每个水利工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既顾全大局又注重细节。

4结语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在社会进入现代化之后,水利工程建设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建设的阶段,而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那么,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是我国水利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我国各级水利工作者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张泽天.浅谈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J].科学技术创新.2018(14).

[2]王梦旭,林思群.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发展[J].我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4).

(作者单位:北京通成达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我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有关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相应的推动作用。有关我国水利工程具体来讲是建设的重点工程,能够提高我国建设的水平。下文主要针对我国水利工程的有效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应用方面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能够保证对生态调度状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且将水利工程的发展状态做出了仔细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分析;探讨

目前,由于我国水利工程较多,截至目前,我国所开展的工程数目到达了十万左右,有关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并且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水利工程的开发也在不断的增强。对于工程建设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下文做出了具体的解答和分析,能够通过对我国水利工程以及生态效应的充分调度,来实现更具效益的生态文明。

1.有关水利工程的相关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水利工程最多的国家之一,通过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进行重要的分类,截止到二零零九年下半年,我国水库已经达到八点七万余座,对于相关的水利工程,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和支撑作用,同时也控制着我国自然水文的发展趋势,有关水生态问题以及自然景观问题做到了更有效的支撑,从而能够对我国生态流域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关我国水利工程的相关介绍,最主要的就是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生态调度的有效实施,能够通过下文几种方式方法来进行特定的分析和探讨。

有关水利工程在不断的建设和运用,对于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中也有了不少的影响,有关生态环境修复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当水利工程正在运作时,可能会对生态方面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因素,能够有效的通过水利工程调度,将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所以,生态调度能够有效的减少水利工程生态负效应的产生,这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调度途径。

大坝工程建设在日常的工作中,尽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大坝活动的开发正在日益增强,对于所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做到及时解决在我国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之下。大坝工程的生态效应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因素,通过水利工程的开发,能够对生态情况进行一个有效的评估和分析,能够通过水利工程的有效建设以及生态效应寻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且能够将工程开发以及生态流域进行更好的划分,将有效的条件以及准则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設中去,将生态调度发挥最大限度确保流域的安全性,有关资源与环境持续发展这方面问题应该得到更加及时的解决,有关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方面,环保部门专门设立了相应的研究专题,能够通过这种研究主题的发放,进行更好的认识与了解,能够通过对中国流域工程的有效开发和生态效应进行更加详细的探讨。

2水利工程的开发与生态效应的相应情况

2.1水利工程的有效实施,能够使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负面影响进行性扩大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数量就在急剧增加,经统计,一九七三年,我国大型的水坝就有一千多座,一直到一九八八年,我国的水轴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千七百多座。由于以上数据分析,我国中大型水坝数量占世界大坝数量的百分之七。一直到二零零八年时,我国的水坝总数量达到了五千多座,水坝的建设在逐年增加,并且推动了我国水电资源的快速发展,这种情况下,我国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型水坝建设对于我国生物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2.2水利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逐年蔓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为以上种种因素的原因,我国用电量正在急剧增长,有关水利工程的开发状态,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有些河流出现了不正常时的开发状态,这种情况在河流的中上游都产生了严重的问题,例如,一些河流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河流域方面的安全性,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我国人口急剧增加以及需求日益增长的问题。

2.3相对来讲,北方的流域情况破坏度大于南方

有关我国水利工程流域利用率超过了五分之一,对于整个系统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河流域方面也有着一定的负面情况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在逐年增加面前远远大于南方的河流利用率,通过这种情况表明,北方河流利用率远远超过南方并且在开发方面也远远大于南方。这种数据相比北方河流利用率的情况相对来讲是严重一些的。

3有关生态调度的目前状况

3.1生态调度的基本特点

有关中国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应该对相应的自然灾害或者是灾难性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能够根据珠江以及黄河部分所发生的制度来对调度方向进行一个有效的掌握,并且能够通过水质情况,采用更加清楚的目标来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我国近几年的跟踪技术以及水文预报方面来讲,洪水水流量控制技术取得了较大方面的进步。从而能够将生态调度与洪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将生态调度的基本特点进行仔细的掌握,能够对日后的分析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根据生态调度的基本特点来进行仔细的分析。

3.2有关生态调度方面所存在的相应问题

对于我国生态调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有相应的问题出现,他并不是单一所存在的,所形成的滞问题得不到更加及时的改善,并且对于我国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生态调度过程中,没有形成具体的理论指导,并且在生态调度的基本过程中,没有完成更加先进的检测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这方面都是有待改善的。

3.3没有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机制体系

目前,我国河流域的传统式管理应该进行更好的更新与创造,能够通过新型的分析和探讨,对管理权限进行相应的划分,并且通过机制的有效改善和加强,能够将生态调度这种方式方法进行更加专业的分析。总体来讲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河流域方面缺乏管理机制,严重影响了生态调度的有效发展。

4有关生态调度的基本发展方向

有关生态调度相应的发展方向,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主要的分析,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将生态调度这个问题进行更加完善的分析和探讨,能够运用相应的完善体系方式进行有效的加强,能够通过调度的方向最终来进行实施和规划。能够将各个流域的水文情况进行仔细的掌握和了解,并且对于日后的联合调度,能够有更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建立完整的体系,能够将生态调度与人类自然资源进行更加和谐的融入,促进水利工程周边的生态发展和恢复,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够对生态文明以及发展进行一个更加新形式的发展。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相应保护措施,在竞争条件下,对生态调度工作进行一个更好的认识,最后,能够在完善机制方面,面向市场进行更加加有效的结合。做到因地制宜的对水利工程进行相应的发展。第三方面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能够持续的利用资源,坚持亲近自然的原则,恢复自然,促进更好的发展,能够因地制宜的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每个管理落实到位,能够在治理的过程中运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方法来进行系统的合理化发展。能够将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更加紧密的联系,将我国的生态调度问题进行更加积极的推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我国的河流信息进行更加体系化科学性的分析。

5结束语

总的来讲,对我国水利工程的开发情况以上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能够通过周边的环境以及生态的有效发展,对产生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针对问题的本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我国的水利工程进行了更加有效地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生态调度这一基本原则,能够在根本上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的有效发展,将我国生态进行更有力的推动。

参考文献

[1]鲁春霞,刘铭,曹学章,唐笑飞.中国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研究[J].资源科学,2011(08):1418-1421.

[21毛浩臣.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深讨[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4.

[3]尹正杰,黄微,陈进,长江流域大型水库实施生态调度方法框架研究[J][人民长江2011.4.

我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改革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农业抗击旱涝灾害能力日趋下降。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问题依然严重,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长效保障机制尚未形成。本文通过分析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原因并总结农田水利治理的国际经验,给出了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几点措施。

关键词:农业 农田水利建设 投资模式

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的原因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以前,中国花费了三十年的时间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形成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模式。但改革以后,这种投入模式已经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导致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主体缺失。农户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的投入大幅减少,政府投入严重不足,投向也出现偏差。一是农户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的投入大幅减少。二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原因。三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投入长效机制还未形成。

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模式的国际经验

从理论上讲,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有四种投资模式:政府集权投资模式、纯市场化投资模式、农民自愿合作投资模式、(政府、市场)混合投资模式。从世界各国的实际状况看,纯市场化投资模式和混合投资模式最为流行。纯市场化投资模式以“世界银行共识”模式为代表,混合投资模式以“东亚模式”为代表。

1.“世界银行共识”模式的实践效果

“世界银行共识”模式认为,按“谁投资、谁受益”这种利益诱导原则安排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可以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投资。主张政府退出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和管理,将农田水利设施私有化,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农田水利投入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践效果不太理想。

2.“东亚模式”的实践效果

“东亚模式”主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由国家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参与为辅。日本和韩国是推行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日本为例,其具体做法是: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依照项目投资规模、受益范围大小,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分摊投入成本,但坚持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农民分摊比率很低。通过政府的财政资金引导和农户的积极参与,“东亚模式”在日、韩两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几点措施

从农田水利建设国内实践和国际经验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应确立以国家财政为主导,社会资金参与为辅助的投资模式。为了更好的发挥这种投资模式的作用,根据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一是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公共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投入理应由政府主导。从各国实践经验来看,政府主导建设投入模式效果明显。二是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三是整合各项财政投入资金。由一个部门来统一协调各部门水利建设转移支付项目的计划和预算下达,掌握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加强对项目的监督。

2.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政策制定时要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实力差异、注重财政投入公平

(1)财政投入应坚持扶优扶强与财政扶贫相结合。财政投入既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作用,又要兼顾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状况,完善和创新财政扶贫机制、奖惩激励机制。

(2)改善农田水利建设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供需不匹配现状。从近几年全国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看东部九省占据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中西部二十二省仅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这种趋势在未来数年还会延续)。而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需求方面,中西部地区占了近70%。可以考虑将土地出让金管理进行政府间纵向统筹、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通过扩大一般转移支付规模来弥补中、西部财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平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应均等化。

3.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金

按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划,计划在未来十年水利建设年均投入4000亿。比起2010年2000亿左右的总投入,这一计划有巨大资金缺口,光靠财政资金很难填补。财政资金只有与金融资金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发挥其杠杆作用,通过资金的跨期配置实现高效率。

(1)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先导作用。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优势和政策优势,使其加大对大中型水利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力度。以独家或银团贷款发起人的身份发放中长期贷款,从而解放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充分利用好政策性银行在融资推动制度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政府组织增信,把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创新融资机制,设计出更多符合农田水利建设需要的金融产品。通过逐笔贷款促进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建设,最终在取得项目建设成功的同时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发展和完善。

(2)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微观经济领域的信息优势、网点优势和业务优势。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其增加信贷投入,引导其将信贷投放重点放在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领域。这样可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形成互补。二是央行应加强“窗口指导”力度。在商业银行信贷立法不完善的阶段,央行应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加大对商业银行的引导,强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使其适当放宽放款条件、合理增加贷款额度,在保本微利基础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

(3)加快农田水利设施产权改革,保障投资者权益。

通过产权改革、市场主体培育、借款方内部増信以及财政资金的引导等措施的有效结合,可以增加投入主体贷款的可获得性,提高社会资金投资投入积极性,最终实现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农户自有资金以及社会其它资金的有机结合。

4.探索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商品化

(1)在水价制定过程中,在充分考虑农户承受能力的同时也要合理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商品特征,将水费收入作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的重要资金来源。

(2)水资源处于农业产业链的上游,理清水价形成机制有利于理顺整个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价格关系,为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克强.中国粮食生产与农业基建投入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11).

[2]陈元.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 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2004,(7)

我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基础工程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算问题始终是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文章从水利工程建设角度出发,对建设过程中超概算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一定的建议,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能够使日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超概算问题有所避免和改善,进而保证概算环节更加合理、有序的进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超概算成因;防范策略;基础工程建设;概算环节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规模化、系统化的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設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伴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深入与实施,相关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比如说超概算问题,那么这不但会使工程建设在经济效益上遭受一定的损失,更会给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进而只有正确、有效地进行工程建设造价控制,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在有利的条件下得以顺利的开展和实施。

1 水利工程建设概算重要性

对于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而言,期间都会涉及到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其中水利工程概算环节作为工程设计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作为工程经济评价最为根本的依据,通常会对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起到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建设概算环节的重要性。近几年来,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工程建设概算问题上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尤其是在国家政策不断更新的前提条件下,水利工程建设在概算方面做出的调整则会明显滞后,这样一来不但会对工程建设的融资问题带来很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概算调整得不及时,很容易引发工程资金管理失控等现象的发生,进而给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运行和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干扰。本文展开了针对水利工程建设超概算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2 水利工程建设超概算成因分析

经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水利工程建设超概算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下面将做具体阐述。

2.1 融资方案更改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融资方案调整进而导致超概算问题发生现象较为多见,融资方案做出调整通常会发生在概算环节实施过程中,往往因为工程资金在准备阶段发生变化,致使融资方案不得不做出及时的更改,这其中通常会对贷款渠道或者是贷款额度做出调整,那么过程中融资利息就会发生明显变化,最终造成概算总投资的上升,也就是所谓的超概算问题。例如某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中部分新水源工程初步设计阶段融资方案尚未明确,在建设期间由省里下发的关于水利工程补充文件中又一次对融资计划进行了确定,那么根据批复文件的相关指示,部分新水源工程的原概算受到融资利息的影响,原概算将有所增加。

2.2 设计变更

从水利工程初步设计获批之日起直到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期间,针对已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所实施的调整性安排,称水利工程设计变更。通常水利工程变更多发生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设计变更后,工程中的建设基本量也会发生一定变化,主要包括:工程量和工程项目两个方面,间接地合同价格也会受到影响,那么自然而然概算也会有所超出,而且超出部分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可以引起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设计方案做出更改,水利工程建设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条件、地形条件往往会导致设计方案做出调整,造成工程量变化、新增工程项目以及设备选型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超出原概算现象的发生;第二,地质条件,水利工程的现场勘查尤为关键,施工过程所显现出来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此时工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参数也会发生变化,包含地下水位、地质结构、岩石类别分级以及土类分级等,那么工程初步设计就会做出适当的调整,增加工程量和新增基础的处理环节,致使合同价和合同外项目价格随之增加,造成概算增加,这种问题在水利建设地下工程实施中较为多见。

2.3 建筑材料价格波动

建筑材料价格随市场需求波动,处于不稳定状态,价格时涨时落,无法进行一个合理的预测,然而在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由于材料价格变动会产生一定的差价,那么势必会对概算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因为价格波动而致使概算增加的差价形式大致包括两种:一是工程施工差价;二是批复概算与工程开工期间差价。按照我国目前实行的相关编制性文件,当年物价上涨指数为零时,材料价格正差价的发生必然会引起概算投资的增加。

2.4 其他原因

对于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来说,设计过程中将会涉及电力、交通、房建等相关行业设计,比如供水工程中的穿越工程、永久或者临时性输配电线路工程、永久房屋建筑工程以及永久或者临时性交通工程等,这些跨行业的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在没有做专项设计的情况下,编制概算时就会按照综合指标来进行计算,施工阶段单独委托相关专业资质的单位对专项工程进行专项设计后,专项工程投资超过原概算。此外,移民征地实际发生费用与概算相差也比较悬殊。以上各种原因综合,引起合同价格和概算投资变化,一旦概算变化超出原初步设计阶段概算的基本预备费可以控制的范围,就会导致总投资突破批准总投资。

3 水利工程建设超概算问题的防范策略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得知,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整个经济效益来说,概算环节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对概算环节实施科学的、准确的、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处理方式方法,才能确保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得以保障,为此特别针对水利工程建设概算环节中所出现的超概算问题给予一定的建设性建议,希望能够供大家参考。

3.1 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结合国家最新政策以及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构建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各岗位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并监督岗位责任人全面履行岗位责任。认真审查工程结算清单,参照工程合同及时开展工程结算工作,以免出现超概算现象。另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工程项目的监管力度,不断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工程概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2 加强设计与设计变更管理

为了尽量避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重大设计变更问题或者是对设计变更问题加以控制,首先就要在初步设计编制时委托具有相关等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且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设计规范进行工程设计,对于建设过程中的专项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也应该由专项工程设計单位来完成。另外,如果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问题,应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12]93号)的规定进行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行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设计变更同时要对原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及时的修正,使概算总额也得到及时的调整。

3.3 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把控

建筑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条件,而且在经费支出上也占有很高的比例,尤其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受到各种外界条件和工期的干扰,致使在工程材料支出成本要远高于其他工程建设,那么要想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超概算问题,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把控也是十分关键的。由于市场上工程材料生产商数目众多,品质也参差不齐,由此首先就要对材料来源进行监管,包括材料品质、材料规格等,这样才能将由于材料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问题降到最低,另外还要对市场上材料的价格涨势程度进行监测,掌握市场材料最新的动态信息,为工程概算环节的实施开辟条件。

3.4 加大工程造价的审核力度

通常衡量水利工程概算的合理性都会通过工作审查的方式,概算的实施效果不仅关乎整个水利工程的运行和使用,同时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只有加强对工程概算环节的审查力度,从面到点,将工程造价环节作为衡量工程概算实施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做到谨慎、仔细、周密的审查行为,这样工程造价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和调节,进而使成本控制环节更加准确的实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概算问题一直以来都被作为重点内容来对待,只有制定科学、长效的工程概算体制,并结合准确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及处理方式,才能保证工程概算环节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最终为水利工程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德前.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黑

龙江科技信息,2016,(25).

[2] 李卿.探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内蒙古水利,2016,(6).

[3] 孙凯丽.关于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

展望,2015,(4).

[4] 陈雪飞.我国水利工程概算的发展探究[J].中国高新

技术企业,2009,(1).

[5] 李国红,李遗福.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现状及对策建

议[J].中国招标,2009,(1).

(责任编辑:周 琼)

我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项目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文章从管理模式、企业利润、利益分配三方面分析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效益、企业技术创新、化解内部矛盾和提高质量角度提出解决目前项目管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对策

水利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在国计民生中具有重大作用。水利施工企业是水利工程的建设者,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研究目前我国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监管不到位,项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的制约,加之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层对项目管理的模式仍在探索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企业管理层过度依赖项目管理层(项目经理部)对项目实施管理,指导帮助有限,过程审计、财务监督控制不够,管理层的触角得不到有效延伸,导致政令不通,信息不畅。项目管理基本靠项目经理的意志去运作,项目经理的水平决定了项目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规模扩张与利润不能同步增长

由于企业间以价格差异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低层次重复竞争,导致水利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不断下降。企业管理层更加重视任务承揽,忽视生产管理,对项目产值和进度关心较多,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责任成本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致使企业效益流失严重。尽管企业产值年年上台阶,但利润增长缓慢,企业实力没有得到增强。

(三)集团公司和子分公司存在利益冲突

集团公司中标项目分包给所属子分公司承建,双方目标利润按合同约定分享。集团公司对项目下达利润考核指标并通过项目经理部落实,分期上缴,可以确保利润实现,而子公司目标利润则寄托在项目作业层,能否实现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双方承受的效益风险不对等,挫伤了子分公司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子分公司对效益预期差的项目减少必要的生产投入,降低了项目生产能力,给施工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加大了现场管理难度。

二、提高项目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组织机构效率

根据施工企业项目地域分布广,管理跨度大的特点,管理重心下移,缩短指挥链,使企业管理层更加贴近项目作业层,加快信息传递,减少信息失真,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

(二)实现垂直监管

全面提高水利项目管理水平完全依赖项目经理部自身努力是做不到的。要实现政令通、信息畅,光靠文件制度的约束力也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垂直贯穿于企业管理层和作业层之间,彻底扭转政令不通、信息不畅、各自为政局面的手段,同时发挥集团企业人才、技术优势攻坚克难,为水利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可采取的具体做法是:企业管理层对在建的水利项目实行区域管理,组建若干水利项目管理督导组。组长由一名副总经理兼任,组员由预算、水利管理、科技开发、安全、机械、劳资等部门组成(每个成员应是本业务领域的专家),对水利项目进行巡回检查督导,完成下列职能:履行监督职能,疏通信息渠道,上传下达各项指令;以专家角色,协助现场解决疑难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以协调员角色,负责协调企业管理层和项目作业层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参与水利项目的绩效考核工作。

(三)化解企业内部利益矛盾

首先,对中标项目进行项目评估编制内部预算时,集团公司要组成专家组深入实地调查论证,全面测算围绕施工将要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定额取费要合理,要充分听取子分公司的建议和意见,努力达成共识。

其次,水利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确定性因素,引发施工设计变更,导致水利工程量及投资额调增或调减,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有可能从中受益也有可能受损,集团公司应本着客观、公正、透明的态度同参建子分公司共同分享和分担变更设计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

最后,在编制水利项目内部预算时要留出一定比例的调控基金,用于项目作业层为满足紧急或特殊生产需要而增加的计划外投入的成本补偿,有效化解企业内部利益矛盾。

(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首先,根据工期长短,将水利项目划分为若干个考核期,制定阶段性考核目标。对水利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同时可选择某个阶段性考核点,对项目进行过程审计,通过审计和阶段性考核,对项目管理目标进行再评估,进而确定下一阶段管理目标,改变事后算账格局。

其次,改进绩效考核指标,改变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考核模式,引入非财务考核指标,对项目进行全面考核,把对水利实体的考核纳入水利项目考核评价体系中。

(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

其次,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因此,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程秩序。

最后,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即企业必须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突出质量否决权,并实行重奖重罚,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兴衰和工程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结束语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水利施工企业必须把项目管理与任务承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项目的过程控制,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实现企业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确保企业实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毅.企业管理概论[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张军,淄博市水利建筑安装公司;宋梅,淄博市水利建筑安装公司;王军,山东理工大学)

我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发展,水利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利行业的发展建设已离不开的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就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水利行业的工作经验详细的分析了现今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数据库;现状分析

1 阐述水利信息化重要意义

水利信息化在水利全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应用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水利信息化对于建设包括农业、工业在内的节水型社会,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 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近况

(1)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基础的稳健步伐。全国已累计建成防汛专用微波通信干支线15000多公里,微波站500多个;初步建立了26个重要蓄滞洪区的县、乡级洪水预警反馈系统;全国雨量站全部实现自记,其中54%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水文站有一半以上实现了水位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其中中央报汛站有75%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在重点防洪区和大中型水库建立了自动测报系统,这些工作奠定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2)不断深入的开发系统化业务的建设。在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的同时,一大批应用范围广、发挥作用大、具有代表性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相继投入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丰富了水利业务工作的技术手段,充分展现了水利信息化的巨大作用,引领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这些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水量调度管理技术手段,有力地提升了对水资源和生态管理的调控能力,提高了调度和监督管理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化水平。

(3)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流域、省级水文基础数据库,全国80%以上的历史水文整编资料已经实现电子化。在水利数字图书馆方面,已建立了中外文图书库、中外文期刊库、特种文献库等4类13种试验型资源数据库。

3 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3.1 对资金投入的不足

虽然我们初步建立了各级资金补助渠道,但由于信息化工程涉及的资金需投入较大,对于大多数地市,特别是财政比较困难的地市来说,资金严重不足是困扰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3.2 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落后

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落后,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3.3 水利信息设施基础的建设迟钝

水利信息的采集设施达不到要求,全国各地很多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尚未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大量的堤围泵闸主要是手工操作运行管理,实时工情自动化采集几乎还是空白,急需建设以自动化监控和安全监控为重点的水利工程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同时,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能满足要求、急通信保障措施不够。同时,由于水情遥测通信设备24小时不间断工作,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老化现象普遍存在,从而降低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4 综合数据库及业务应用与管理系统的建设滞后

整个水利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尚未形成水利综合数据库信息平台,一些宝贵的信息资源还保存在纸张上难以共享。从已具备的存储能力和配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及网络服务器看,存在小型系统支撑环境配置过多,大中型系统支撑环境不足的现象。在信息管理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基本的办公自动化尚未实现,信息采集与公用平台建设的滞后也造成了各种应用系统建设的空白,不少地方仍然处于传统手工办公状态。

3.5 人才素質方面建设落后

由于水利信息化的特殊性,需要水利和计算机交叉型人才,而全国各地普遍缺乏具备这两个专业素质的人才。

4 促进水利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4.1 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

水利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政府投入是资金的主要来源。总体上看,水利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资金来源更加广泛,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但重要的是确保落到实处,应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各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政专项预算和水利发展基金,确保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投入。

4.2 加强水利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

各级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应主动研究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研究制定水利信息化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标准。并遵循国家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对必要性不大的要予以调整,对内容相近的要合理归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完成各单项标准制定、修订任务,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不同网络系统间互联互通,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

4.3 逐步加快水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一要继续加快水利信息采集的建设通过几年时间的建设,逐步使大多数地方可以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完成第一手信息的收集,能够从实现信息共享的高度,逐渐形成基本满足各类业务需要的水利综合信息采集体系。二要继续完善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并建立水利系统自己专用的通信体系。三要加强水利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建议在公网发达的地域,优先利用公网,逐步取代技术落后、成本较高的专用系统,以降低维护使用成本;通过建设无线同播系统,巩固和加强公用通信不便的基层部门特别是重点工程水利专用通信手段,同时也保证了应急抢险的需要。

4.4 加快综合数据库及业务应用与管理系统的建设

从目前来看,建立统一的综合数据库是解决数据库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的好办法。现在各系统都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完善,大部分只不过有初步框架,应考虑对原有的及正在使用的各系统进行优化、升级。

4.5 增强人才队伍素质等各方面的建设发展

每各级水利部门应该把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强化认识,定期培训,同步考核,提高水利职工的信息化素质。要重视适当引才,并营造和完善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依托高校等社会科研教育机构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既熟悉水利专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水利信息化管理干部和技术精英。

参考文献

[1]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2011.

[2]王建武,陈永华等编.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4.

[3]宋文平.浅谈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3):15~17.

[4]岳华军,阎宝宏.浅议水利现代化的基础一一信息化[J].中国科技财富,2009,(2):23~24.

上一篇:新时期电力营销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混凝土水电工程施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