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道德素质培养论文范文

2024-07-27

高中生道德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素养

何谓素质?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科学的知识水平、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厂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實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认以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⑤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高中生道德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2篇

从宏观上讲,在信息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尤其是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力地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现代以后, 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逊色于其他国家,以当今世界科学最高奖诺贝尔奖为例,在已进行的百余次千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却只有一人获奖,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在我国实行创新教育非常迫切。

在信息经济时代,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又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创新精神的竞争,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世界上很多国家就提高本民族素质,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日本的教育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充满活力的学生。美国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生活目标、社会责任感、具有创造性、能克服自身缺陷,在变化环境中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新人。可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新一届中央领导人高瞻远瞩,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的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顺利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从微观上讲,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及发展也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人们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信息经济社会中,敏捷接受新知识,才能创造新世界。原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大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造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思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可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

由此可见,无论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还是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素质势在必行。

2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手段,要真正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纳入实质性轨道,必需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学校观,要打破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神秘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的最佳过程,我们物理课上的物理实验,都是物理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所做的尝试, 当时他们并没有固定的实验模式,所以他们的实验并不是按某一种方式,或做某一次实验,就能成功,他们经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经过多次实验,经历多次失败,最后总结出的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的本身包含着科学家们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实验教学应体现时代精神

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前性和新颖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知识内容和最新发展动态, 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所以要特别注意体现时代性。例如:讲万有引力定律时,要把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作为专题给学生讲解;讲电磁波时,要把微波炉作为专题给学生讲解,特别是微波炉的发现过程能激起学生创新兴趣,微波炉的发现过程是这样的,一位雷达工程师在雷达附近工作时,所带食品长时间保温,由此他分析食品保温的原因,结果发现是电磁波影响的结果,最后发明了微波炉。这一发现对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很有帮助,也会对学生学习物理课产生很大的推动力。

2.2 实验教学应注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要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更多的知识,以开放性的、发散性的学习促进知识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不断出现创造智慧的闪光点。

在高中实验教学中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效果也很明显,如测地面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可以把物理课中所学的含有重力加速度的物理公式, 一一列举出来: 1在运动学中,物体从粗糙斜面上由静止下滑,s=1/2gsinθt2, 若s、θ、t可测 ,重力加速度可以测定;2自由落体运动中,h=1/2gt2, 若h和t可测,重力加速度可以测定。3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y=gt2, 若△y和t可测 , 重力加速度可以测定。4单摆做简谐振动时,其周期公式可以表示为 。若T和L可测,g值可以测定。5带电粒子在平行板匀强电场中平衡时Mg=qU/d, 若U、d和带电粒子的荷质比可测 , 则g值可测。6假设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则mg=GMm/R2,g=GM/R2……

对于以上实验方案,让学生依据精确性、可行性、简便性原则,从以上方案中选择出一个可行方案;学生认为方案1中θ、t均不易测定,方案23中t测定误差较大,方案56是一个理想实验,无法付诸实践,综上所述,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单摆法测定重力加速度是有一定道理的,(摆长L是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悬线长可用米尺测出,小球半径可用游标卡尺测出,周期可用累积法测出)。通过对以上实验方案的筛选,可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大胆创新,可能你会找到比书本上更简单、更合理的实验方案。

2.3 实验教学应敢于探索创新 。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我们目前的物理实验的教学,大多是按教材按课本上的要求做实验,处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法,从现代教育思想来看,对学生实验技能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不够的,要想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与创新意识,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开拓型人才,在教学中要注意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开发和改进物理实验,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3.1 抓纲扣本,重视双基,善于启发

要想改进原有物理实验,开发新的实验,必须把原有实验做好,理解好、挖掘好。对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各方面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研究透彻。这是改进原有实验的依据和基础,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和点拨。

例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方案Ⅰ,以小车M为研究对象,砂及桶的重力mg认为是小车所受的拉力,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当M一定时,改变小车所受到的拉力(改变砂的质量)验证小车加速度与合外力的正比关系, 只要能得到关于a-F的正比图线,如图二,规律就得到了验证。

通过学生实验和进一步研究发现:

当M一定时,随着F(mg)的增大,a-F图线并不是严格的正比直线而偏离了直线,形成如图三的形状,经过分析知道,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T=M/M+m·mg,当M>>m时 ,T=mg近似成立 ,当M>>m不能满足时 ,T=mg不能成立 ,这时随m增大拉力T越来越小于mg,而实验过程中我们认为T=mg,使得加速度的增加赶不上力(mg)的增加幅度,于是出现了该形状的图线。

2.3.2 针对问题开动脑筋 ,大胆创新

上述方案Ⅰ,怎样做才能不受条件M>>m的限制呢? 从牛顿第二定律的本质我们知道, 可以把小车及小桶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这时小桶及砝码的重力就是系统受的合外力。由于把小车与桶看成了整体, 系统的质量就是小车和桶及砝码的质量和,桶及桶内砝码的重力就是系统的合外力,绳的拉力变成了内力,这就是方案Ⅱ。

当M一定时,改变合外力(将小车上的部分砝码转移到小桶内,从而保证系统的质量不变)就可以很好地验证a-F的正比关系。

方案Ⅱ虽然不再受M>>m这一条件的限制, 由于理性强、不直观,有不少同学在理解这一做法时遇到了障碍,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使实验更加浅显直观,在教学中摸索设计了方案Ⅲ:

方案Ⅲ仍以小车为研究对象, 关键是设法测出小车所受的实际拉力。要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实际拉力,必须改进实验装置,即应在小车与桶之间连一测力计。用测力计直接测出小车受到的拉力,而不再用桶及桶内砝码的重力近似代替。当小车质量一定时,验证加速度与外力的正比关系。

2.3.3 认真比较、深入研究、确定最佳方案

上面提到的三个实验方案,从理论上讲,方案Ⅰ的做法是一种近似验证,拉力T近似等于mg。如果实验过程中能较好地满足M>>m,对实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用这种方法做实验还是比较方便的。

如果实验要求精度较高,方案Ⅰ就不能满足要求了,而应采用方案Ⅱ,把小车与小桶看成一个系统的处理方法,实际上这种观点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真正内容,质量应是系统的质量,外力是系统受的外力。利用这种观点做实验,对学生理解规律以及应用规律都有良好的奠基作用。

方案Ⅲ仍以小车M为研究对象,但要设法求出运动过程中小车受到的拉力,如果能测出小车受到的拉力,这个实验方案既容易理解,又容易验证。

2.3.4 依据改进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实验方案Ⅲ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案,要利用这一方案做好实验,首先要拟定好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选好器材,通过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为了更直观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a=F/M的正确性。我们鼓励学生参与设计了能直接测出小车做加速运动时所受拉力的装置,使动态中的拉力F在小车静止时也能准确地显示出来,这样可以直观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a=F/M正确性,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很有启发。

工作原理:如图四所示,小车静止时,砝码处于平衡状态,此时T=mg。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T

小车静止时,让游标指针接触弹簧,此时游标指针所在位置对应的刻度。就等于砝码重力mg。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小车所受拉力T减小,弹簧收缩,弹簧上的指针把游标向左拨到某一位置, 游标在实验结束时仍能准确地停在相应位置不动,该位置对应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即为小车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T的数值。

实验装置:如图六所示:

实验步骤:把组装好的小车放在木板斜面上端,把板的左端略微调高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再让小车的拉线跨过右端的定滑轮然后吊一个砝码,纸带卡在小车后部,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就可以按照原方案中设计的实验步骤做实验了。

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实验前应进行调试:在小车静止的情况下,不挂砝码时,T=0,使游标指针指向零刻度。然后挂上砝码,静止时,T=mg,然后用手拨动游标指针使之与刻度接触并能灵活移动。调试结束,即可进行实验。

用M表示带测力计小车的质量,m表示砝码的质量,F表示测力计上显示的拉力,△S表示相邻计时间隔位移的差,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数据处理: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受的拉力,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上描点、连线。可以发现质量一定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可得出小车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如图七,用同样方法可得拉力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使用效果:本装置用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具有直观性强,原理简单,灵敏度高,使用方便,可见度大,准确等优点,并且造价低。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很有帮助。

可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开发和改进物理实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必要性、以及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高中生道德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结合工学结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作用,从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创新素质三个层次分析了工学结合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构成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学生;职业素质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8年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项目《工学结合下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桂教人才085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董绿英(1964-),女,河北唐山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要求的必然结果。在当前,研究和探索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如何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助于高职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和就业需求,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发展,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学结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具有的优势与作用

(一)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态度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直接面向就业、服务经济建设的一类教育,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标准就是要看职业院校学生有无过硬的就业能力、能否顺利地高质量的就业,而就业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企业最需要的是“会做”的人才,需要的是熟练掌握职业技能,能够很好地顶岗生产。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在企业工作场所,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工作的职业氛围,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和接触到在各职业院校难以了解的,被各企业和公司视为内部机密的各种设备、技术、程序等,既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又使他们了解到本行业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

(二)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工学结合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岗位的传统教育模式,改单一基础教育为专业技能教育,变单一技能训练为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与企业员工共同参与产品生产,在这些过程中,学会了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业务交往能力。另外,在参与一线的生产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了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这些将有利于职校学生形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善于合作和分享的团队精神,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了解社会和就业岗位的机会,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国情,全面了解行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难得的“工作经历”。学生通过上岗实习、参观访谈、跟师学艺、动手操作、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到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运营流程、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表现在:其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要求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由于企业全程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得高职院校在专业结构上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新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贴近就业岗位;其二,通过工学结合教育,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理解了社会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丰富了社会工作经验;其三,学生在工学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了企业并认同了企业,找准位置,得到锻炼,端正态度,明确目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就业需要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使毕业生更加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工学结合中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构成分析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职业工作、职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简单地说,是指满足职业生涯需要的一种特定素质,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一)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同时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职业道德素质是从业人员的根本素质,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必备条件。这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优秀品质。有了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自己职业生涯成功的保证,而且也是保证产品质量、促使企业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工学结合中,高职学生应当具备必要的职业精神,比如干一行、爱一行的乐业精神;凭本领劳作、为企业争光的敬业精神;珍惜岗位、勤奋工作的爱岗精神;恪尽职守的实干精神;服务社会和他人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等。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从业人员最基础的素质。身体素质是从业人员体格和精力的统称。它是由人的自然生理结构、生理机能、人体运动状况构成的,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平衡、柔韧性等,还包括劳动后恢复活动的能力。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身体素质要求是不同的。如从事铸造、冶炼、建筑、搬运等劳动强度大的职业,对力量、耐力等要求较高,从事脑力劳动的职业,对智力、思考集中等方面要求较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我们选择职业、从事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钱。心理素质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人的情感、意志、性格、兴趣、气质、情操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积极进取的拼搏心理和顽强的学习意志等,这些不仅是我们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利条件,而且有助于自己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助于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压力,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反之,心理素质差,取得成就,就自高自大,不思进取;遭受挫折,就自暴自弃,等等。

(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之一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从事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教学效果和专业实训的训练效果统一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敬业精神,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提高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专业知识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群)要求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知识。它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其中,专业理论是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在素质教育中以“必需、够用”为度,并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是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只有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才能更好地形成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知识是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中技巧性知识。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和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位变革的始发点。

专业技能,是运用知识或技能,完成一定生产或工作的能力。是从业人员重要的素质。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一定职业所必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精通某项(或多项)专业技术,有熟练的操作技巧。在高职教育中,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能促使受教育者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工作。

(三)职业能力和创新素质

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核心,由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各种行为、能力要求和与企业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素质教育内容组合而成。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是所有职业活动中都需要的基本能力,高职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岗位知识、工艺流程掌握程度、工艺熟练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检查维修技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

创新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学力、创新能力。据构成要素为:

1.创新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进取、求知、探索、创造都要具备强烈的欲望和激情,必须在教学全程至始至终用心启发和唤醒。

2.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和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其中,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可具体分解为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要素;创新想象在一定程度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其创造力更多地表现为想象,可具体分解为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丰富性等要素。

3.创新学力。培养创新学习的能力是创新的基础,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提出,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学习的“预期性”和“参与性”。预期性是思维态势超前的表现,要求学生为面向未来,有目的、有选择、独创性地学习;参与性是使个体学习与实践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责任感和社会性。创新学力最重要的表征是对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新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他们未来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创新教育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仅结合课程教学活动,将评价指向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使用、表达和交流能力,知识再认再现的探索能力,知识重组和综合能力,以及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等要素。

三、结束语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它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教育能否适应教育改革和市场的变化要求,高职人才是否符合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是否高度重视和有效地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理解和掌握具体教育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和实施方向并在工作中从各个方面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郑义臣、黄秋华.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新探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2).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3]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4]郭惠铃.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探讨[J].贵州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6(9).

[5]朱莉英、张芹.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

责任编辑:夏焕堂

高中生道德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但其生命周期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道德素质的缺乏。企业道德素质的缺乏既跟企业自身因素有关,也跟外部的社会大气候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有关。打造企业道德素质除了要靠舆论的力量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约束以外,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强企业自律。

[关键词]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道德素质

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生力军,但其生命周期短是个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披露,中国民营企业每分钟有9家倒闭,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不足10%。太多红极一时的民营企业诸如秦池、爱多、玫瑰园、飞龙、巨人、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新疆德隆系、江苏铁本公司等先后倒下,联想黑心棉花、工业原油、发霉米面、特氟龙、苏丹红、毒饺子、毒奶粉、毒粉丝、矿难等等都或远或近跟民营企业有些瓜葛,人们不仅要问,民营企业到底怎么了?

追根溯源,这些民营企业有一个共同的“失败基因”,就是企业道德素质的缺乏。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必然要与内外各种利益主体发生关系,也必然在协调和解决这些社会关系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生存发展。因此,企业具有社会公民的特征,具有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伦理精神。这就意味着企业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人”,还要做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素质的“社会人”。企业的道德素质,就是企业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企业全部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责任心、诚信心、正义心、感恩心和仁爱心的总和。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软件”,而绝非资金、设备和技术,也不是产品性能和营销模式等“硬件”。

一、民营企业道德素质缺乏的表现

(一)缺乏责任之心。一个丧失责任心的企业,往往将最大限度为自己营利作为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忽视或侵犯其他各种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1 侵害国家利益。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有偷税漏税问题的比重高达80%~90%。甚至有的还将自己登记成为福利企业、校办工厂、高新技术企业钻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空子,想方设法逃税。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涉足化工、电镀、印染、制革、造纸、医药等行业,由于这些行业的排污特性,使得它们成为地方的污染大户。而一些私营采矿企业在利益熏心之下则过度开采、肆意掠夺自然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地面沉陷等环境问题。

2 损害员工利益。超负荷劳动强度、工作条件恶劣、缺乏安全保障、拖欠克扣薪水、降低工资标准、随意加班加点、非法雇佣员工尤其是童工,辱骂、体罚员工,限制人身自由、性别歧视、性骚扰和性侵犯,不提供法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等现象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屡见不鲜。富士康工人的12连跳和本田在华工厂工人持续罢工就是佐证。有关部门的另一个调查统计数据是,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非公有制经济活跃的地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80%以上。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矿难事故也是最好的佐证,中国矿难90%发生在民营小煤矿。

3 损害股东的利益。现在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股份制企业。当民营企业做出种种有损企业形象的行为,比如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恶意逃债,三角债困扰,商业欺诈,财务假账,会计信息失真,偷税漏税,出口骗税,伪造票据,金融诈骗剽窃专利,虚假广告,上市公司过度包装等,最终损害的是股东利益。

4 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民营企业故意夸大或隐瞒产品的真实性,甚至不惜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毒药”,蒙牛的“三聚氰胺”奶粉,秦池的川酒勾兑,三株的虚假广告、飞龙的虚假伟哥、南德的虚张声势,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终也使它们走上了不归路。

(二)缺乏诚信之心。一些民营企业为了逐利往往不择手段,背信弃义。比如,在产品方面信号失真、黑心造假;在价格方面黑招频出、牟取暴利;在分销方面虚假承诺、言而元信;在促销方面夸大其辞、坑蒙拐骗;在同行竞争方面破坏游戏规则、恶性竞争;在税收方面虚假报表、偷税漏税逃税等等。

(三)缺乏慈善之心。我国绝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社区贡献、关爱特殊群体、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等高层次社会责任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如地产巨头万科集团2008年的“捐赠门”事件,令公众愤怒的其实不在于它在汶川大地震中捐款的多少,而在于王石的言论:“捐赠不应成为负担,万科捐200万是合适的”,以及他规定员工捐款10元为限。这反映了一部分民企慈善意识还比较薄弱,慈善行为不够积极主动。

(四)缺乏公正之心。对内,用人偏心。受家族式管理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在用人观念上仍比较狭隘和落后,“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家人”或者“熟人”即使没有真才实学也会占据企业的重要岗位,如财务、人事、仓储等,而引进的“能人”则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待遇方面也是重亲轻疏,在意见和建议方面更是偏听偏信“庸亲”。而对外,则以私情害公义,以个人好恶损公道,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这必然导致外来人才的流失。辉煌一时的百信鞋业,就是因为严重的家族式管理导致其最终失败。

(五)发展贪心。为了“做大”,企业往往恨不得一口吃下一个胖子而盲目扩张,于是圈地、加盟、连锁,贸然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把许多精力和资金分散到其他产业当中,结果由于失去“集中兵力”优势,变成“四面出击”。由于战线过长,资金链断裂,专业知识匮乏,导致企业亏损甚至陷入无力自拔的困境。失败的“先烈”有巨人、太阳神、活力28、三株、亚细亚等,都是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时,碎了。

二、民营企业道德素质缺乏的原因

(一)民企自身方面的原因

1 企业经济属性的影响。企业的产生是为了通过协作生产获取更多的规模效益,因此不可避免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企业的经济属性,即企业的存在以盈利为目的。我国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对追求利润最大化具有强烈欲望,相对国有企业而言,更容易产生利润导向型的价值观念。

2 民营企业成长的历程。中国民营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有限责任公司。它们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缝隙中和远离主流社会的边缘地带顽强地生长和壮大起来的。与国企、外企相比,长期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在人力资源、银行贷款、政策扶持、产业准人、产权保护等方面长期受到歧视。只能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做小生意、开小作坊,或农业生产的自身的资本积累,或靠民间借贷发展壮大起来,而税收负担却不比国企外企轻。这种生存环境和成长历程使得民营企业逐利心十分严重而社会责任意识非常淡薄。

3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在城乡个体工商户、各类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主文化层次较低。在经营理念上存在着小

农意识,目光短视,有的只是“效率和利润”观念,血缘亲缘观念、自我崇拜意识、帝王观念,只看到“小家”眼前的蝇头小利,看不到“家”之外的社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4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缺位。大部分民营企业只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伦理文化环境建设则往往停留于形式,甚至没有企业伦理文化的概念。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决策凭喜好、用人凭感觉、做事靠经验、制度靠习惯。这种独裁型、封闭型、农民型的劣质文化缺乏人文精神,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缺乏“价值最大化”的价值观念,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治观念浓厚,法治、民主和责任意识淡薄等等。

5 民营企业的能力。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发育时间短,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资本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要素禀赋差、管理水平低,处在竞争中的劣势方。在各方面资源比较匮乏,尤其是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生存成为第一要务,因此,在严峻而现实的生存压力面前,民企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确实仍然比较薄弱。

(二)外部原因

1 社会大气候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趋利性特点和等价交换原则在培养人们功利性道德观念的同时,也为极端利己主义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和条件。加上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和市场体系还不成熟和完善,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因此在利益的趋导下,“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和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相当普遍。

2 制度的缺陷和监管的不到位。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没有形成严密的遏制民营企业失德背德行为的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地监管和惩治民营企业的各种失德行为。同时,在法规执行中存在很大漏洞,存在执法不严、处罚不重的现象,守德收益小,失德成本低,以致劣币驱逐良币、李鬼打败李逵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客观上助长了失德之风的蔓延滋长。另外,地方政府往往过于追求GDP的目标,只注重民营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民营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够,从而对一些民营企业逃避社会责任起到了纵容甚至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自律是打造企业道德素质的关键

松下幸之助说过:“做企业,最终是做良心,做道德。”但良心与道德不可能与生俱来,必须有社会道德的熏陶与法律法规的制约才有可能形成。然而健全的法律与严格的监管体制最终只是促进企业稳健有序发展的外部环境,其作用尤如医生给病人治病动手术和给健康人打预防针;而促进企业稳健有序发展的“内因”是企业是否存在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机制就是企业自身的“免疫系统”,是企业的自律。如果“免疫系统”被破坏了,任何“外因”都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加强企业自律是打造企业道德素质的关键。

(一)提高民营企业家的道德素质。民营企业家的道德素质对整个企业经营行为的道德贯彻,发挥关键性作用。一个有良心的企业家必须做到:有知耻之心:要自觉为善,知善行善,懂礼义廉耻。有诚信之心:不论是生产还是服务上都力求诚实笃信,真实不欺,讲究信誉。有正义之心:做到利以义取,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对内公正,公平,不护短,不隐瞒;对外公道,敢担当,不推诿,不逃避。有仁爱之心:要爱自然、爱父母、爱顾客、爱社会,懂得感恩,乐于布施,回馈社会。

(二)建立道德文化。将企业道德上升为其价值观念及经营理念,在全体员工中宣传、灌输、贯彻,营造一个人人重德、尊德、爱德、护德和守德的良好道德氛围。只有在这种道德氛围的熏陶之下,企业员工才能发自内心地按良心做人,凭良心做事。

(三)生产道德产品。161年前西门子公司创始人讲过,“做产品就是做良心”。品牌不是靠大量的广告堆出来的,品牌的魅力来源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实力的信服和信赖,因此,企业生产安全、天然、环保、绿色的道德产品,会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和偏爱。

(四)保持道德形象。一方面要加强质检与品控管理,坚持以道德产品、道德服务来维护企业的道德品牌形象,避免生产事故发生;另一方面,要重视危机发生后的处理,以道德企业的姿态主动承认错误,及时取得消费者和社会的谅解,从而摆脱道德劣势。

(五)规范道德行为。当企业员工还不能将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追求时,就需要具有强制性的制度加以规范。一是要建立一套激励措施和惩罚机制,对尊德守德者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在评比先进、考核、晋升时把道德素质作为重要依据;对失德背德者则加大惩处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二是要健全监管机制,增大失德者的利益成本、道德成本乃至政治成本,使行为主体面对高额的失德成本,唯一理智的选择只能是守德。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道德素质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靠习惯的力量,靠社会舆论的引导,靠健全的法律和制度的调整和约束。但是最终、最核心的,还是要靠企业人内心的信念和自律。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泽润,论企业道德责任的依据、表现与内化[J],道德与文明,2005,(3)

[3]王水嫩,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6,(4)

[责任编辑:何之洲]

高中生道德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不断创新其途径。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创新

胡锦涛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是根本性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是帮助人们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一种理想存在状态,即社会内部各个系统之间协调有序,良性发展。它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都以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为基础、为条件,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思想保证

思想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使人们很好地调节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最根本的素质,高素质的人是和谐个体的主体,和谐个体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素质决定着个体和谐的程度,也决定着社会和谐的程度。

(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核心素质,是其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的灵魂。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不断创新其途径

和谐社会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促进中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两课”教育相结合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所以,要以“两课”教育为阵地,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让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素质和能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学生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从而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政治、文化、道德现象,不断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

面对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现象,必须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序列化、层次化,强化中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

(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中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它需要与学校的管理、教育、改善生活、学习条件及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相结合。

(五)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单靠高校是难以顺利完成的,学校需要与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来共同完成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生命个体成长的摇篮,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庭美德教育能使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和责任,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育者,所以,家庭既是美德教育的摇篮,又是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领域。

(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生态道德教育相结合

生态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造就具有优良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品质和行为的生态人,培养中学生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最终达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中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未来,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和谐个体,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高中生道德素质培养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高度关注,公民对高职教育的期望和热情更是不断高涨。介绍了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对策。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升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职业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的能力水平。基于此,本文特地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升问题。

一、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中的问题

(一)不能全面认识职业道德素质的内涵

教师作为社会中教书育人的主要群体,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正是因为这样,教师的“德”是他们必须注重的重要素质之一。想要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首先要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到底是什么。通常来讲,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品质,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业务技能以及高尚的人格品质等,故而职业道德素质应当是表现在教师应具备高超的业务技能、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等多方面的要求。过去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思想品德就等同于职业道德素质,所以片面地认为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出现礼仪不当或者言行举止不恰当等行为,就具备了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评价时,仅仅将几项空洞的指标作为测评标准,最终导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流于形式,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缺乏科学的考核内容和指标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水平需要特定的评价指标来判定,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考核过程,实效性往往不高,评价的内容不能体现教师职业道德中深层次的品格,只是围绕一些个人品德问题[1]。这样的设计显然缺乏科学依据,也未能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真实水平,长此以往,许多高职教师将职业道德素质考核视为一种形式,大大偏离了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本意。

(三)考核结果没有导向性

科学合理地运用职业道德素质考核结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促进职业道德素质的建设工作。但是當前的情况是虽然将考评成绩与聘任教师、提升教师职位联系在一起,可是依然没有充分利用职业道德素质评价在考核中的作用,基本都是业务成绩主导一切,只要业务成绩好,达到晋升的标准,即便职业道德素质一般都可以晋升,这样职业道德素质考核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二、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作为一个神圣的职业,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理应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尊重。但是当前教师的地位及收入并不理想,这也间接影响了他们教书育人的热情,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更不用说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了。所以教育部门应鼓励全社会重新认识教师这一职业,重塑广大高职教师的地位,因为只有解决了教师自身的基本问题,他们才能有精力去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建立政府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评价机制

在建立高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方面,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健全、有效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是维护道德规范的前提,也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规定迅速转变为具体行为的关键[2]。在认定教师资格与聘用新教师的必需条件与考察范围中吸收职业道德,着重体现了加强建设教师职业道德重要性。因此,政府在制定、评价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各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从多元化的角度,构建科学的评价理念,通过积极开展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活动,帮助高职教师形成积极的职业道德素质,最终推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建设工作。

(三)加强教师职业规划管理

当前国家正大力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所以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资本积累阶段,无形之中决定了其规模效应与运行成本。除此之外,高等职业教育还非常重视实用主义,所以十分强调对师资的使用,忽视了对教师的合理培养与规划,致使学校师资建设速度较慢,许多教师也感到发展空间不足[3]。然而教师的职业发展特点决定了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一定的成绩,这也正符合百年树人这句话的寓意。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若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沉得住气,目光放长远,努力加强教师的职业规划建设,借助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培养具有过硬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人们越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高职教师作为为祖国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具有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当前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孙梦阳.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4(8):86-90.

[2]杨浩,李建兴,解建宝.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11):69-70.

[3]戴春平.提高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水平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4):50-52.

上一篇:抗战时期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五年制高职思想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