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技巧范文

2023-09-16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1篇

2、写作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文章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文章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写作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水平的体现。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文章的广告,要使文章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文章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本文来自[文书文秘网]

16、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被采访者畅谈。

19、让文章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文章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22、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23、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24、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2篇

表扬, 是对学生的“爱”;批评, 也是对学生的“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不但需要及时表扬, 也需要及时批评,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过“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批评总是不如表扬那么容易使人接受, 批评的场合、方法和技巧, 值得大家研究。结合20余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 本人谈谈自己的拙见。

1 批评要“润物无声”, 不要“疾风暴雨”

当学生犯错误时, 老师不激动、不发火, 是不可思议的。但老师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会带来的后果, 要以理智战胜感情, 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 应使自己胸怀宽广。”班上有一位来自偏远的农村, 父亲在监狱服刑的男生, 家庭的影响及他人的白眼使他孤僻而怪异, 不合群, 常常为了作业本被别人碰掉了, 钢笔被其他同学不打招呼借用了, 讲义少了一页等这类小事而大发雷霆, 不仅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搞得很紧张, 而且对班集体也漠不关心。我认为对这颗“冰封已久”的心, 用三言两语, 用硬碰硬的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 每到上述那类事情发生后, 我不是“疾言厉色”地批评他, 而是悄悄地递给他一张小卡片或一封短信, 写上名言警句, 写上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写上他的错误所在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等。另外我还送他一些书籍要求他课外阅读, 如《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光辉》、《为人处事的技巧》、《青春励志故事》等。同时, 我还时不时地安排一些具体的小事让他做, 给他创造融入班集体的机会。一段时间下来, 他爱笑了, 爱说话了, 也爱参加集体活动了, 与同学、与老师的关系融洽了。“润物细无声”, 和风细雨溶化了他那颗“冰封已久”的心。

2 批评要“攻心为上”, 不要“喋喋不休”

据调查, 大部分学生喜欢“朋友型”的师生关系, 而很少喜欢“居高临下型”的。事实上, 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喋喋不休”地说教置若罔闻。我们学校有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男老师, 每当学生犯了错误, 他总是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 义正言辞、苦口婆心地教育, 从端正学习目的谈到树立远大理想, 从古代谈到近代, 从东方说到西方, 列举了大量事例, 阐述了无数道理, 老师像“警察”那样对学生进行明理说教。这样的教育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对这种批评, 学生除了厌烦, 恐怕就只有置若罔闻, 不理不睬了。

而另一位女教师的做法则效果要好得多。该老师的班上有两位追求时尚、打扮另类的女生, 在班级和学校里影响很不好。该女教师苦思冥想, 出了一个妙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把两个学生叫到了自己的单身宿舍, 说老师过几天要去参加市优质课比赛, 帮助老师选选什么衣服合体。两位同学很热情, 对着几件衣服议论开来:穿得过于时髦, 与优质课比赛气氛不相符;穿得颜色太深, 又容易给学生造成压抑感……该老师这时趁机说道:“嗯, 你们说的很有道理。看来, 一个人是不能随随便便穿衣服的, 一定要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身份、环境相配。”话说到这里, 两个同学对视了一下, 笑着低下了头。

3 批评要“就事论事”, 不要“全盘否定”

其实,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人格特点和价值, 不同的认识特性、兴趣爱好、心理品质、价值取向及创造潜能, 铸造了千差万别的每一个独特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当我们尊重学生个性时, 自然意识到“多一把尺子, 就多了一批好学生”, 我们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的阳光与温暖。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差, 并不意味着他什么都不行, 一时犯下错误, 并不说明他永远都是错误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 我们有权利说他‘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人。”

想想陶行知老先生的行为, 用四块糖一步一步的让一个犯错误的孩子从“紧张地等待训斥”到“惊疑地接受肯定”到“愧疚地承认错误”到最后的感动。这一心路历程相信王友他一辈子也忘不掉, 相信在受到陶行知老先生如此尊重而感动后他也会同样去尊重和感动别人。这四块糖会让王友受益终身。

4 批评要“寓庄于谐”, 不要“冷嘲热讽”

我们批评学生的目的是让他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去贬损他的尊严。所以我们在批评个别学生时要注意:尽量用朋友的口吻提建议;批评的是他 (她) 的行为而不是他 (她) 的人。婉转的语言, 寓庄于谐巧暗示, 就会使学生放松对老师的戒备心理, 减弱乃至消除“逆反心理”, 化尖锐的对立为真诚的信任, 按老师所讲的道理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有一次,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连讽带刺、直截了当地批评了一位平时极不守纪的学生, 他上课总闹得鸡犬不宁。对他的批评, 他极为不满, 当时虽然不再扰乱别人, 却把自己所有的课本全收拾装进书包, 趴在桌子上, 也不看书, 也不做作业, 表现的很不服气, 似乎比窦娥还冤。这种不服就导致了上第二节课时的恶作剧上演了。上课时, 走到教室门口这位老师就发现他每次放教具的讲桌中间已是一滩水。从学生的目光中, 这位老师已经知道是谁做的, 是什么原因了。这位老师想了想上次的结局, 走上讲台, 给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笑着说道:“同学们, 我今天太荣幸了, 太激动了, 我可能是咱们学校第一位在上课前有同学自愿为我擦讲桌的老师, 我谢谢你!同学们, 请你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同学表示感谢!”掌声毕, 这位老师又微笑着说:“不过, 我有点建议, 下次擦的时候, 把抹布扭干点儿。”在同学们的笑声中, 那位从不脸红的同学低下了头。从此, 他明显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总之,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批评也正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途径。批评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因此, 老师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注意方式方法, 学生也就会在批评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这才是批评学生的最终目的。

摘要:教育的核心是“爱心”。表扬, 是对学生的“爱”;批评, 也是对学生的“爱”。为了使批评容易让学生接受, 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效果, 批评者必须研究批评的场合、方法和技巧。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3篇

第一,选择题。历年来的试卷中,选择题总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合计32分值。很多考生在拿到试卷的时候都是按照顺序一一作答,单项选择也成为了第一个考生需要拿下的题型,而且作为考生第一接触的题目,很有可能影响后面做题的心情。所以,选择题虽然分值不是很高,但是却很重要。 单项选择题所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定理等知识,相对容易,考生只需掌握基础概念和性质,即可拿到分数。但是题目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这时候考生不要乱了阵脚,如果没有解题思路可以先试着做下一道题,或者选择第一印象觉得正确的答案。在答题时,注意时间的掌握,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选择题上,后面还有很多的题需要去做。 选择题做题技巧:一般来说答案中ABCD选项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很少会出现某个字母正确频率过高。所以,在做选择题时,可以看一下ABCD的选择情况,根据平均分布的原则,把最不能确认的题目选出来。

第二,填空题。在考研数学中,填空题包含6个小题,每小题4分,一共24分。填空题一般所考查的知识点也是基础知识,但主要是考察考生的运算能力。填空题的特性就是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要答案正确,就可以得分,考生要掌握利用最简单的计算方法、花费最少的时间做填空题。在平时复习时,就要经常运用计算公式,以及运算技巧,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 填空题做题技巧:由于填空题只重结果的特性,最常用的技巧就是"代入法",考生可以把一些特殊的数字代入到题目当中去运算,得出结果。

助<考,替/考 及 考>前/答~案/ 分~数/修~改 +Q 1244965088文凭 办理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4篇

摘 要: 色彩设计作为一种人文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人文观的培养,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色彩设计是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的一种表现形式,将自然之美、精神之美、文化之美与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 色彩设计 教学方法 设计观念 学科整合 审美情趣

色彩设计教育中人文观的培养对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艺术设计教学实践,针对色彩设计教学的最新要求,从丰富教学方法、倡导人文教育理念、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等方面,探讨了在色彩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观的教育和培养的问题,提出在多元文化的互补中提高色彩设计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技巧。

一、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色彩设计首先是一门科学,一门实用艺术。既然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既然是实用艺术,就应符合审美性和功能性要求。而我国中职艺术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通常不屑一顾,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这一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十分关键。在教学中,除了介绍色彩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理论外,还应介绍科学家和色彩学家的研究方法与科学精神,启发同学们对色彩研究的兴趣与思考,主动寻找色彩变化的规律,达到对色彩客观认识的教学效果,明析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混色巧合现象(光的三原色朱红、翠绿、蓝紫,其三间色曙红、柠檬黄、湖蓝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红、黄、蓝,它们是颜料的三原色,而颜料的三原色其间色恰好与光的三原色巧合)。这样,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启发和鼓励学生提出见解,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地参与讨论,既引发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营造了“人文观”的教学氛围。

二、理论联系实际,倡导人文设计观念

理论知识要靠大量实践来形成和论证,色彩设计教育也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我国中职艺术设计教育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设计是一种艺术,无法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只关心其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设计是一种科学,有科学的设计法则和规律可循;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对于色彩设计的教育问题也是如此,有人认为,解决色彩设计问题,只需掌握色彩构成或懂得一般的主观色彩的表达就足够了,不用研究条件色理论,进行大量的训练;也有人认为,只要学好绘画性写实色彩就可替代色彩设计的传达。这些观点均有失偏颇,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人文设计观念。

三、多种学科整合,全面提高素质

色彩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教学中的首要之义。正如约翰奈斯·伊顿教授(Johannes Itten 1888-1967年)所说:“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样。光——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现象,通过色彩向我们展示了世界的精神和活生生的灵魂。”揭示色彩现象,研究色彩与人的联系,成为长久以来科学家、艺术家们不懈探讨的课题。因为色彩是光、物、眼、心的综合产物,其研究领域涉及多门学科,他们从色彩的物理性质,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的影响,色彩美学、色彩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

四、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色彩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色彩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情感和思想。既然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色彩设计本身就能够表达情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学生通过色彩与自己的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色彩设计传达信息,交流情感,了解色彩对人们情感产生的作用,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运用恰当的色彩设计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人文观”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传授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色彩设计本身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艺术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色彩设计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色彩艺术本身就无从谈起。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触及色彩艺术的本质,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引导他们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提高审美情趣,表达内心感受,学会珍惜自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珍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快乐生活,进而更好地激发创造活力。

五、尊重多元文化,提高艺术修养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艺术与设计界正面临着各种文化之间的互相碰撞,多元互补已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趋势。如何建立符合这一时代风貌的艺术价值观,通过自己的作品创作出现实背景下的典型特征,让色彩语言与当代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创造出恰当的表现形式,表达出自己热爱生命、讴歌生活的情感,使色彩设计成为人们追求更高理想目标的现实动力,从中获得视觉审美的精神愉悦,健全现代人格素质,进而激发人类向更高的思想境界迈进,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基础,这正是当今中职色彩设计教育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色彩设计发展本身表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特点的色彩艺术,立足中国文化传统,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类、爱家园的人文意识。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5篇

摘要:德育教育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采取正确的德育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还能够提升幼儿对社会、人际交往的认知。从当前幼儿学前教育所开展的德育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幼儿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缺乏重视,且没有与幼儿家长进行相互配合,从而导致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因此,本文针对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分析,并从中提出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德育

引言

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首先需要幼儿教师针对当前德育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加强幼儿德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幼儿德育教育实效性。同时,幼儿教师还应根据幼儿身心健康情况合理创设教育环境,塑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通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幼儿德育综合素养。

一、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幼儿教师并未重视德育教育,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只是根据工作流程完成,导致德育教学工作流于形式。其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提升幼儿文化课成绩,并以此为理由减少德育教学时间,从而导致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存在发展障碍。

(二)德育教学缺少幼儿家长配合

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需要幼儿教师的努力,幼儿家长也应与教师进行配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都未联合幼儿家长,只是强调幼儿德育学习情况,并未从幼儿实践行为方面加以引导,在与幼儿家长互动时只是讨论幼儿学习情况,从而导致德育教育在幼儿中的开展过于片面,无法进一步推动德育教学深入开展。

(二)德育教育中缺少实践活动

幼儿年龄较小,对任何新鲜事物和集体活动都具有较强的探索兴趣,但在幼儿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多数教师只是为幼儿教授理论德育知识,并未结合实践活动引導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幼儿德育教育逐渐成为表面化工作。

二、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合理制定德育教学开展方案

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在思维意识尚未发育成熟的阶段内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中塑造幼儿良好的品格、修养和道德。对此,幼儿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对幼儿德育工作的开展加强重视。首先,幼儿教师应合理规划德育教学开展方案,制定有序的德育教学时间,让幼儿在各项德育活动、德育实践学习中获取正确德育理念,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养。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德育教育,鼓励学生说出身边的德育事件,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幼儿对德育的认识,进而转化为自身品德修养,以此提升德育教学效果。

(二)与幼儿家长共同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相互配合、沟通交流,只有幼儿教师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二者共同探讨幼儿身心健康情况、幼儿行为习惯,并以此制定德育教学开展方案,才能有效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帮助幼儿家长掌握德育教育的家庭引导方式,可以借助QQ、短信、微信等方式沟通,或是为幼儿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教授他们一些幼儿德育教育技巧,促使幼儿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前教育中都能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同时,幼儿教师还需要通过日常监督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懂得如何与他人正确交流,与父母保持尊重,在学校中文明礼貌,全面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例如,当有幼儿对他人造成误解时,教师不可以强制幼儿道歉,应教授幼儿正确的做法,并循环渐进树立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幼儿找出自身不足之处。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针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评分,让幼儿在教师的激励下积极改变自身行为习惯。

(三)从环境中影响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教育环境可影响到幼儿的心里品质和行为习惯,想要促使幼儿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便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幼儿生活、学习环境,根据幼儿个性特点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促使幼儿接受德育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积极影响。对此,幼儿教师首先需要纠正自身行为举止,在一言一行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幼儿道德品质发展做出表率,在教学教育工作中正确引导幼儿向自己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课后,需要告诉幼儿因为摸过粉笔,所以需要洗手,大家都应该讲卫生,如吃饭、打扫卫生后都需要保持卫生,不可以将食物和废弃物品随意乱丢。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在国庆期间在班级墙上摆放各种节日装饰品,并引导幼儿自行了解国庆的意义,从环境上对幼儿起到熏陶作用。

(四)制作视频培养幼儿德育品质

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应积极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当前多数幼儿机构已经配备信息技术设备,教师可以从中搜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制作、整理,让幼儿能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内容理解德育知识,以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幼儿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设备为幼儿播放有关《孟母三迁》的德育教育视频,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既可以提升对德育教育的兴趣,还可以集中幼儿注意力,潜移默化中熏陶幼儿道德品质。此外,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观察,将一些幼儿的表现进行视频制作,帮助其他幼儿了解正确的行为习惯,以起到激励教育作用,让其他幼儿能够相继模仿,如让座给老人孕妇、随手捡起垃圾、礼貌待人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首先需要幼儿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德育教育工作加强重视,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与幼儿家长相互合作,共同制定幼儿德育教育培养方案,加强德育教育针对性,全面提升幼儿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红梅,阎瑞华. 以人为本的幼儿教师德育观培育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9(24):90-92.

[2]陈玲玲. 幼儿园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 才智,2020(12):194.

[3]王恒.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幼儿德育教育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38.

亲子教育技巧范文第6篇

一、培养与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提高艺术表现力

声乐艺术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在声乐表演中, 不仅仅是简单的将歌词与音符组合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表现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提高艺术渲染力。在声乐教育中, 加强对学生的非技巧因素的培养与训练, 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变现力, 进而提升声乐作品的表演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运用自身丰富的情绪, 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 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感情之旋, 使之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 再运用自身的演唱技巧, 有感情的展现整首曲目的音乐美、艺术美。比如, 在学习《白发亲娘》这首曲目的时候, 教师首先要向同学们介绍这首歌曲的来源, 白发亲娘是一首具有北方民歌特色的歌曲, 表现的是歌唱者对于母亲的感恩之情。[1]整首歌只有五声音阶与十一度的音域。像是歌曲中的“回去吧, 我的娘”、“娘啊, 娘啊, 白发亲娘”等句子, 更需要一种说唱的演奏技巧。从演唱技巧的角度上来说, 整首歌是很容易控制的。但是, 如果要将歌曲表现得具有艺术性, 展现出歌曲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教师善于启发学生, 来丰富自身的情感, 掌握歌曲中对娘情的感恩与爱, 唱出对娘亲的眷恋。同时, 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会能力, 还要掌握其中的节奏与音高, 对于歌曲中节奏的急促、流畅, 音高的激昂与低沉之处, 都需要能够与演唱者的心理状态与其感情变化相互结合起来, 从而来更深入、更丰富的展现整首歌曲。

二、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目, 提高对作品文化内涵的分析能力

在学生声乐学习的过程中, 每个阶段学习的重点都不同,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非技巧因素的训练, 就需要根据每个阶段的学习特征, 寻找适合的曲目, 重视引导学生, 能够深入的挖掘出声乐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能够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 进而更加深情的演奏出整首曲目, 提高艺术表现力。对于初期接触声乐的学生来说, 就需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与发声方式。[2]在这个时期, 教师在声乐曲目的选择上, 难度选择应该比较简单, 美声歌曲可以选择《我亲爱的》、《多么幸福能赞美你》、《虽然你冷酷无情》等类型的曲目, 民族乐曲则可以选择《红水河有三十三道弯》、《我的祖国妈妈》、《高高太子山》等类型的曲目, 流行歌曲的演唱则可以选择《祝你平安》、《但愿人长久》、《中国人》等, 训练学生基础的声乐技巧, 并在作品演唱过程中, 引导学生的情感抒发, 从而发挥出非技巧因素的作用。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后, 学生的声乐基础较为扎实, 就需要重视对学生歌曲分析能力以及处理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音乐作品表现力度。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选择声乐作品, 就要强调具有情感处理以及技巧处理的曲目, 美声歌曲可以选择《春天来到了人间》、《我亲爱的爸爸》等, 而在民族曲目选择上则由《九里里山屹塔十里里沟》、《海风阵阵愁煞人》等, 流行歌曲中《一路上有你》、《心中的故事》等曲目都非常适合。注重对学生非技巧性因素的训练, 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品表达能力。[3]

三、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声乐教育是一项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结合了艺术性与技术性一体的教学活动。在声乐课堂上, 要提高教学的效率, 就需要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 来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4]重视学生非技巧性因素的培养, 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讲究语言艺术, 能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把传统教学中命令式的语言转变为平等交流式, 提高语言的感情色彩, 进而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认真的帮同学分析歌词中展现出来的内涵与情感, 通过创设有关的情境, 来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的表现作品中的音乐情感, 进而来提高非技巧因素的应用, 不断促进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看出, 声乐学习与音乐学科中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所不同。在声乐学习过程中, 师生之间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与精力, 需要大量的时间, 不仅是要学习歌唱的技巧, 还需要学习非技巧因素。而学习的最终是要使学生具备熟练的歌唱技巧, 能够灵活运用歌唱技巧, 并能将其运用到非技巧的艺术中去, 来提升声乐作品的表现力。所以, 在声乐教学课堂上, 教师需要重视非技巧因素的培养, 并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感受能力, 进而来提高声乐的艺术水平。

摘要:声乐是表演者在舞台上通过展示个人的嗓音、演唱的技巧以及自身技艺的一种艺术。声乐艺术表演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自身的条件, 其中, 演唱者的声音是基础因素, 对歌曲作品的再创造力是关键因素。开展声乐教育, 就是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不断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的感受, 提高表达能力。在声乐教学中, 就需要重视非技巧因素的作用, 培养学生饱满的情绪,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训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表演的艺术水平。本文从声乐教育中的非技巧因素角度切入, 分析非技巧性因素具有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声乐教育,非技巧性因素,训练,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瑞雪.声乐教育中非技巧因素的作用研究[J].黄河之声, 2016 (5) :34-34.

[2] 陈利.浅谈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的“非技巧”性因素——以歌曲《龙船调》为例[J].职业, 2015 (9) :165-165.

[3] 罗剑.浅论声乐教学中非技术因素的把握和运用[J].北方音乐, 2015 (4) :79-79.

上一篇:企业财务制度范文下一篇:企业纳税筹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