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电子信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近几年来,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 各类院校都纷纷开设该类专业, 地方本科院校更是如此。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 培养创新型、开拓型、应用型人才, 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方面必须进行大胆改革和探索, 唯有如此,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使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地方本科院校及其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现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是在地方师专的基础上, 合并教育学院、职业大学及部分中专等当地院校升格建立的。这类院校其办学层次和类型定位于一般教学型本科院校, 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研制、生产、管理工作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些新建院校一般都具有较长的专科办学历史和一定的办学实力, 如襄樊学院的主体部分襄阳师专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但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这类地方性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服务功用、发展方向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由主要培养专科人才向主要培养本科人才转变;由单科性向综合性转变;由服务某行业向服务某区域转变[2]。由于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及学校在学科建设、师资类型、生源层次、办学传统等历史及现实诸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 这些院校往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处于劣势地位, 无法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上进行竞争。地方院校一般都处在地级中小城市, 办学条件有限, 也较难引进优秀人才;地方院校一般由地方政府管理, 办学经费缺乏;地方院校处于二流地位, 生源普遍较差。总之, 这些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是地方院校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地方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一般是在应用电子技术等专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或依托原有相近的理科专业 (如物理专业) 发展起来的。地方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普遍存在经验不足、条件有限、师资匮乏等制约因素。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教学观念亟待更新。大多数地方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之初, 师资主要由物理专业教师等改行充当, 近几年, 新进了部分研究生充实教学第一线。改行教师为非本专业出身, 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不完整, 对前沿知识缺乏了解;另外, 这些教师原来从事专科教学, 进入本科层次后, 部分教师不能胜任本科教学工作。新进青年教师没有经过必要的训练, 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功底不厚, 教学效果不佳、科研水平不高, 需要经过若干年的锻炼和培养才能逐渐成熟。同时, 扩招使师资数量不足, 教师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对教学科研的精力投入不足, 并且存在不同学科专业师资结构失衡的问题。

实验条件较差、办学经验不足。与传统的老牌本科院校相比, 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办学历史较短, 办学经费有限, 实验设备严重不足, 实验条件简陋, 实验室建设滞后。办学经验缺乏, 课程设置不合理, 简单照搬重点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严重脱离本校和学生实际, 教学效果不佳。

2 地方本科院校及其电子信息类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践创新的矛盾

高等教育已走进了大众化教育时代, 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任, 着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院校的必然选择。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缺乏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 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纠正“重理论, 轻实践”的现象, 也要纠正因为对应用型人才曲解而出现的“重实践, 轻理论”的趋势。有人认为, 既然地方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就应该加强实验教学, 大幅度降低理论教学要求;有的人甚至存在一些偏激观点, 认为理论教学作用不大, 实验教学的效果好多了, 试问: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做实验有多大作用, 能够提高他们什么样的能力?又怎么能够进行实践创新呢?没有专业理论基础的实验及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永远只能是小打小敲, 修修补补, 不可能成气候。另外, 一些地方高校由于师资、实验条件的局限开设课程本来就很少, 离本科教学要求还有一段差距, 并且本科教育毕竟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当然, 加强实验教学, 注重实践创新, 办出地方院校特色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要辩证的看待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和实践创新的关系, 二者不可偏废。

2.2 就业与深造的矛盾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地方院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渠道, 如采用校企合作, 建立实习基地和学生创业、创新基地, 大量压缩理论教学任务, 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创新基地, 甚至有的学生一年级就进入创新实验基地。另一方面, 为了提高学校声誉, 鼓励更多学生参入考研队伍, 当然, 学生考上研究生也是缓解学生就业的渠道之一。如何解决学生就业, 同时又不降低理论教学的要求来满足考研学生的需求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3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部分地方高校管理者对学校的发展思路不清晰、定位不明确。一方面, 关注学院升层次、增学位点, 学院升大学, 选用国家级教材、国外经典教材, 进行双语教学, 鼓励学生考研和教师搞科研;另一方面, 面对学生的就业压力, 又极力呼吁“压缩教学任务, 加强实验技能培训”。

3 建议及对策

3.1 重视基础课教学

重视基础课教学, 多层次分类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要求。实施分层次与分类办学, 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改变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水平程度,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激励, 尊重个性, 发挥特长。不同的层次教学标准不同, 但要把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一、二年级在学好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 加强对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逻辑电路、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为全体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一般本科的共性, 要遵循本科教学的一般规律, 不能降低本科基础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 大学本科教育应该着重基础。强化基础, 拓宽知识面,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和开发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的“基石”, 也是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本科院校中, 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 教学工作是中心, 提高质量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狠抓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已成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

三、四年级进行分流, 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课, 增加专业选修课, 拓宽视野, 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前沿技术, 为日后的深造做好充分准备;其他学生主要是重视实验教学, 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 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一个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在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 着力改造和提高原有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训, 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激励力度, 使他们安心从教, 发挥其所长, 建造一支站在教学科研前沿的业务骨干;营造尊师重教、爱惜人才的文化氛围, 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专业建设等方面来[3]。总之, 为了更好地培养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没有一支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即使有好的教学计划和一流的实验设备, 也实现不了培养合格的学生的目标。打造一支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足、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4]。

3.3 加强学风考风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生源质量较差, 少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校后没有做好规划, 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 放松学习, 因此, 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然而, 部分管理者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或其他原因, 为了所谓的学校声誉和学生就业等理由, 降低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必须保证多大比例的学生能够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以便学生就业。如果不读书或读书不努力的学生都可以毕业, 那么, 上大学的意义又何在, 含辛茹苦的父母花那么多钱, 难道就是为了让孩子取得一张毫无意义和毫无作用的文凭, 学生拿着这个文凭, 怎样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又能够做什么样的工作呢?这样做恰恰害了学生, 而且对以后的学生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舞弊, 甚至有的学生威胁教师:你敢让我们不及格吗, 小心学校处分你。地方本科院校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学生的前程, 必须加强学风和考风建设, 真正履行高等学校的使命。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先进性, 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因此, 我们应当确立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观,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社会对宽厚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抓好基础课程建设, 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立足信息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总之, 强化基础知识, 拓展专业方向, 以人为本, 质量至上、开放办学、特色发展, 增强人才的市场适应性。

本文中地方本科院校主要是指处于地市州的本科院校。我们既要强调地方本科院校的“地方性”和“应用型”, 又要重视它的“本科性”。正确处理学生就业与继续深造的关系, 兼顾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实行分层次与分类教学, 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摘要: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 在专业和专业建设内涵的基础上, 研究了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的现状, 对地方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对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田建国.在不懈追求中探索与创建——评刘克宽《地方本科学院:管理的选择与构建》[J].泰山学院学报, 2009 (11) , 138-140

[2] 谭伟平.地方性院校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与思考[J].http://gjs.hhtc.edu.cn/index.htmx?read-42.html

[3] 阮湘元.教学型大学培养创新式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1) :64-65

电子信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2、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问题分析①

3、浅析电子通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

5、航空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6、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

7、电子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探讨

8、独立学院电子通信类专业课程群建设与研究

9、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

10、光电子通信交换技术的进展

11、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12、简析电子通信信号的干扰与控制

13、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策略探究

14、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措施

15、电子通信系统教学综合工具箱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6、电子通信现状及发展探析

17、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问题分析

18、电子通信与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结合的发展前景研究

19、浅谈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问题以及措施

20、探究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

21、电子通信技术工程化应用模式与方法探索

22、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分析

23、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前景研究

24、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问题分析

25、关于电子通信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分析

26、电子通信中干扰产生的原因及其抑制方法探析

27、浅析电子通信信号的干扰与控制

28、电子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源系统中的应用

29、解析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方式方法

30、电子通信技术中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运用

31、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与问题剖析

32、浅析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

33、关于车载电子通信技术安全问题的研究

34、浅谈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

35、航空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探究

36、浅析电子通信技术创新

37、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深析

38、试析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39、航空电子通信关键技术分析

40、高校电子通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41、有线数字电视安全传输电子通信技术分析

42、航空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

43、航空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浅析

44、分析电子通信中的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

45、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方法

46、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的措施

47、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策略

48、智能技术在电子通信设备自动化维修中的应用

49、航空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电子信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也是如此,培养大批的电子商务专业型人才是现在新环境中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是站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层面,对国内外的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从而更好地找到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有效方法。通过进行深入的比较和研究,发现该专业的最佳培养模式,在培养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创新人才的时候,要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科学的运用校企资源培养更多的综合型电子商务创新性人才,明确地划分人才种类。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解决的措施

电子商务主要是指运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方式所进行的商务活动,主要是把商务活动变得电子化和网络化。我国的电子商务开始于90年代初的EDI,在1993年到1997年所推行的“三金工程”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迅猛,在1998年则开始了全方位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电子商务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很多的行业也融入了电子商务的有关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进行了全新的改革。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进行信息化建设,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教育专业的迅猛发展。

1.国内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比较和研究

国内培养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性人才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四种:

(1)“2+2”本科人才培养方式。所谓的“2+2”本科人才培养方式是根据两年记一级学科的模式,不断进行人才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课程和相关的通识课程;等两年后再进行专业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专业的课程和专业的技能。学生在进入学校一年后,进行一次专业分流,可以在学科中间或学科内部再次进行专业的选择,排除特殊专业,输入和转出比例要保持在适当的范围之内。“2+2”人才培养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坚实的基础,范围广,专业强,素质高并且文理相互融合,进一步推动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更是对教育的深入研究,还是对我国现在的文化素养的进一步诠释和实施。

(2)“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

“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就是在前三年要求学生完成有关学业,等到第四年就带领学生去工厂实习,把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3+1”人才培养形式的发展,不仅要看学生这三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合理地运用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并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价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第四学年的实行任务。“3+1”人才培养形式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还在一些高校中逐步实行,但是实施的效果总是不够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也没有实现双方获利的共同目标。“3+1”人才培养形式的主要部分在于“1”,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学业状况之后,通过第四年的实习学习能否更加顺利的获得企业的上岗机会,并且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其中比较难完成的部分在于“3”,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1”的效果,我们怎样安排三年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这三年中,不但能够掌握熟练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基础课程知识,还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就是“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的重难点任务。

(3)“2+3”本科人才培养形式的主要内容

“2+3”本科人才培养形式和“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道路基本相同,只是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使得发展的道路也有一些不同。“2+3”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问题,注重对就业方向的仔细划分,使得人才的专业能力更加强大。其中把电子商务人才的素质大致分为两个素质基点和三个专业方向。两个素质基点主要包含了“技能型和商务型”,这也是电子商务人才所需的基本素养。三个专业方向,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倾向进行判定,主要分为:“物流应用型”、“营销应用型”和“信息服务型”,建立厚实的基础知识,拓宽发展道路。两个素质基点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前三年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实验的相关模拟,三个专业方向的培养过程,则主要表现在第四年的实际运用中。“2+3”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进行的一种完善和改革,更好地把“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中的“3”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把它细致地划分为“物流应用型”、“营销应用型”、“信息服务型”,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方向的划分,并且把“3”所包含的“本科前三年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使得专业性更加的强大,也使得”2+3“人才培养在实行的初级阶段,就建立了明确的培养方向和任务,让老师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4)“2+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

“2 +3 +1” 本科人才培养形式的基本内容分为:2个专业定位。根据电子商务的实际特征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状况,把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划分成为“管理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并且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基础。而且“管理型”主要是培养一些管理人员和专业的业务人员,根据商务理论和事务进行相关的电子商务操作。并且在这个模式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的累积和经验的丰富,以便更好更快地提升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尽可能多的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决策和相关的策划。其中的“应用型”主要是培养一些技术服务人员,主要是针对电子商务的专业技术,把一些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运用到具体的业务活动中,并且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三个特色培养道路。电子商务专业不同于会计和一些比较成熟的专业,现在不论是在实际操作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还是在不断的摸索和探寻。根据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和该校的实际师资力量,主要建立了三个特色的培养道路,分别是:“电子商务管理和使用”、“网站研发和管理”、“网络销售”。这和“2+3”人才培养形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建立一门创业实践课程,是根据电子商务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的,其中课题组的提出和创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2 +3 +1” 本科人才培养形式的创新体现在,随着全国对电子商务重视程度的逐渐加深,通过建立实践课程,也就是运用电子商务比赛这个模式,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相关的体验实践活动、创新性的创业实践活动以及体验实践性活动,更好地填补“3+1”本科人才培养形式中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机遇少、资源较短缺的问题,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更多的空间和环境。

2.外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方面,美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主要是使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互融合的方式,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研究生,并且以MBA教育为主要内容。在课程安排的道路方面,整体是趋向于商务管理。并且,美国的电子商务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麻省理工大学开设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建立了研究项目、带薪实习和课间实践等环节;斯坦福大学的网络营销课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互联网和有关产品,哈弗大学并且积极开展相关的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并且美国的高校通常都建立了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能够无范畴中的定价方式、法律问题、在线消费等重要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学生则需要对企业提供一些相关的咨询服务。主要是以市场发展为整体方向,产品、学习和研究相互融合的良好发展状态。

通过大致掌握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之后,中美电子商务培养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针对对象是本科,因为国内教育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广阔道路,必须要有坚实而又广泛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所以把对象集中在了实践比较多的本科阶段,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的针对对象是研究生阶段,因为国外的电子商务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要求,只有在研究生层面,才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教育,从而使得电子商务的教学效果变得更好。第二、中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状况和老师的整体力量,建立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以经济管理为主要道路的培养方向。但是从大局考虑,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楚的状况,学生盲目就业、没有自信心,不能及时地顺应市场的转变。但是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是进行商务管理,并且根据实际的市场状况,及时地调整平日方向,使得培养目标更加的具体。第三、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要内容,实际操作的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份额比较小,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国内电子商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漏洞。高校在设计电子商务培养方案时,还是缺少对人才市场实际需求的研究和分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过的过程不顺畅,使得输出的电子商务人才不能很好地顺应社会的需求。而且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就充分的表现出了市场的导向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而且注重产学研的相互融合,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有很多的机会了解企业、探索案例、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一些实际的企业问题,而且企业也十分关注和学校的结合,为学校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局面。

3.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形式探索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方面,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素养。通过人们对国内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形式的对比和研究,知道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培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确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道路。再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使用范畴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培养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道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使用,可以解释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化构架;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使用状况,可以解释为行业内部B2B电子商务形式。第三针对外部的伙伴进行电子商务使用,可以解释成为大范围的B2B电子商务模式。最后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运用,可以解释成为B2C电子商务模式的使用。

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建议电子商务专业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除引进、更新电子商务开发及模拟软件,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以外,还应充分借助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创新学生实践、实习方式。

4.综合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形式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并强化实践教学,进行人才的创新。要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范围,进行不同程度的细化,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中还有教导学生对电子商务使用。确定培训(培养)的方向,课程的安排要根据特色专业进行相关的安排。融合“2+3+1”人才培养形式,应该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实习基地的构建,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道路,通过参加电子商务大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SJGLX32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5-GH-053),黄淮学院骨干教师项目计划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曦.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建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5):12-13.

[2]木薇,袁乐乐.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以安徽省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3):45-46.

[3]董坚峰,徐斌,曾明星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16-11.

电子信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对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从师资队伍、培养方向、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以及就业观念等方面,系统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创新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 南京 21003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5年,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2006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3.重理论、轻实务。强于书本,弱于实务,是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養中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实务训练对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建议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除引进、更新电子商务开发及模拟软件,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以外,还应充分借助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创新学生实践、实习方式。一方面,校园内的招生、宣传、图书设备采购、网络教学、后勤服务等逐步电子化,学生可以利用高校的电子商务氛围,学习、研究校园生活的电子商务内容;另一方面,以相关电子商务竞赛为载体,借助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各电子银行等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问题,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和典型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教育与社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机制,创造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无缝连接的电子商务培养环境,建立起学习、实践的“生活化、商业化”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完善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在内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5.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关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充斥媒体并为许多文献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我国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0%。这一数据的出处是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在2004年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情况调查的结果,调查截止时间是2004年6月15日。但这一结果并未就统计方式、样本地区等作出说明。事实上,国内首届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学生毕业的时间是2005年,而且据笔者调查,20%的就业率与当前的实际就业状况严重不符。以江苏南京为例,各高校2007届电子商务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协议就业率大都在70%以上。因此,用2004年的數据说明2007年的状况,并得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毕竟,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2004年中国的网民数是9400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为4075亿元,而截止2007年底,中国的网民数是2.1亿人,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超过1.7万亿元。

但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在目前供需信息不对称、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还缺乏充分认知和统一评判标准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应转变自身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除了少量“纯粹”的电子商务专业岗位之外,要充分利用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需求,从贸易、营销、物流等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更大的就业范畴内选择工作,或者借助现有的网络环境和自己的学业优势自行创业,这些都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陈梅云]

电子信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申报 选题模式 过程管理

Thesis Refor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YAN Lih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5)

Key words thesis; subject application; topic mode; process management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衡量学生对四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察环节,是体现教师业务能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民办高校,对本科的毕业设计环节也予以了重视,但也只是照搬许多公办院校模式,结果没有凸现民办本科培养的特点,再加上就业压力大,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不够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从提高毕业生和辅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出发,对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

1 目前的现状

(1)题目申报;(2)选题;(3)动员大会;(4)见面。以上几点看似很全面,但在各个环节上却考虑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题目申报时部分内容不足以体现学生的应用能力;选题带有强制性在里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动员大会没有起到动员目的而是走形式。总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责任心也没有得到提高。鉴于以上现状,本文旨在各方面提出改革。

2 改进措施

合理利用民办院校有兼职教师的优势,发挥他们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要求毕业设计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的特点,学院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申报题目

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的题目大体可分为三类:工程型、科研型和理论型。针对民办院校应用性的培养模式,对于纯理论型的题目应一律不许申报。其中题目申报类型可以包括:

(1)鉴于本校电子竞赛的优势,可以将大赛中的内容进行延伸由暑假已参加大赛的学生自主选题。(2)根据教师科研课题的分支,拟定题目。(3)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还可以根据其自身专业的性质,加强学生对EDA技术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电子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的题目。

2.2 选题环节

(1)选题模式。据统计,目前许多高校的毕业设计环节都存在选题不当的现象。就选题模式来说,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以教师选题为主、学生选题为辅的传统选题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发挥教师的优势,但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脱离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习条件,使学生不能或不愿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选题环节,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可以把教师所拟题目按类型分类,进而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来选题。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平时授课过程中各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自己的特长,自选题目。(2)选题时间。尽早将题目告知学生让学生可以尽早了解设计内容。(3)选择原则。在以往选择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带8-12人,弊端很多,如教师管不过来,学生应付较多,论文质量很差等。因此,在选题时,每个教师最好控制在4个学生左右,最多6人。

2.3 管理措施

加强过程控制可以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杜绝抄袭。为了进一步加大毕业设计改革的力度,必须加大中间环节的督促与检查,增加相应的激励制度。主要表现在:

(1)加大对指导教师的监督与激励。目前学院对毕业设计的检查工作通常都是针对学生的,对指导教师的检查相对薄弱。要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加大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与学生见面辅导的次数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等。在分院进行中期检查时应让辅导教师对所带学生的进度及存在问题及时给予综述和阐述,并将其存档,在毕业设计结束时将其作为评价教师工作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样对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都是一种促进。

(2)加大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毕业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所以加大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是很关键的。首先学生应第一时间向指导教师提供其联系方式,包括电话、QQ、电子邮件等及时、快速地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同时,尽可能地保证见面辅导,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更加适应当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题探讨次数和提出问题质量进行记录和评价,可以提高并督促毕业生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同时也可作为成绩评判的参考依据。

(3)提高平时成绩在毕业设计成绩中所占比例。重视并强调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目前我院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是按照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软硬件验收和答辩小组等四部分组成,其比例分配是3:2:2:3。这样的组织方法基本上能够保证毕业设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又能够对过程进行监控,分布还算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对学生中期检查和指导教师中期或设计后期阶段所提交的学生设计过程中学习态度等方面没有被体现出来,而且作为电子信息类等工科学生来说,软硬件验收阶段很能反映出来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其所占比例较小,这样的评分标准对工作态度的激励性是不足的。同时在执行时发现学生对此验收环节不够认真,有应付的想法,这些都应在成绩比例中有体现。

提高平时成绩和中期检查成绩的比例可以使毕业生养成定期总结和阶段性小结的良好的惯,能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积极地予以反馈和改正。还能够有效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方便教师及时调整阶段性目标和工作方法。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建立形式多样的成绩评价体系,来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度,如可以用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发表的论文或产品等材料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3 总结

鉴于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改革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重视题目申报环节,转换选题模式、加大过程管理,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满足当前大学生大四毕业设计阶段的需要,通过检查辅导记录、教师综述及学生评价等手段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同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芳,李军旗.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实和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9(增刊):172-174.

[2] 张晨,徐继春,王一工.浅论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J].北京:职业圈,2007(17):123,146.

[3] 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49-51.

电子信息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电子信息安全为主体,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电子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概述,提出主要的安全要素,找出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电子信息安全;安全技术;安全要素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众多的企业文件在流转,其中肯定有重要性文件,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如果这些信息在通用过网络传送时被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窃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今企业的商务活动,基本上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各个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如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关于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出产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原材料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跟多的采购建议和对策,实现企业电子信息化水准。有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小企业对网站的应还处于宣传企业形象,发布产品和服务信息,收集客户资料这一阶段,而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的应用还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送更为安全和完整,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加密通常通过序列密码或者分组机密来实现,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有所不同,非对称加密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必须配对使用,用公开密钥进行的加密,只有其对应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进行的加密,也只有用其相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加密技术对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发送电子信息时,发送人用加密密钥或算法对所发的信息加密后将其发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人窃取信息,他只能得到密文,密文是无法理解的。接受着可以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成明文。

2.防火墙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邮件炸弹,病毒木马和网上黑客等对网络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企业的信息化使其网络也遭到同样的威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网络不安全这种状况,最初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中防火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阻止非黑客的入侵,电脑信息的篡改等。

3.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是认证技术的两种形式,消息认证主要用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用户通过消息认证来确认信息的真假和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身份认证使用与鉴别用户的身份的,包括识别和验证两个步骤。明确和区分访问者身份是识别,确认访问者身份叫验证。用户在访问一些非公开的资源时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比如访问高校的查分系统时,必须要经过学号和密码的验证才能访问。高校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要校园网才能进行访问,非校园网的不能进入,除非付费申请一个合格的访问身份。

三、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1.信息的机密性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信息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中小企业都利用电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个企业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对这些网络故障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3.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交易各方的经营策略严重受到交易方的信息的完整性影响,所以保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对交易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信息的丢失,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

四、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1.构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除了使用安全技术以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般中小企业中,最初建立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围绕着这一制度来选择和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及手段将无法正常进行,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安全工具是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2.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通过企业这一网络平台发布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安全法规,提供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安全设备选型,提供在线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场所。

3.定期对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进行评估、改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發现的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估。

总之,各中小企业电子星系安全技术包含着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等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中小企业办公室逐渐趋向办公自动化,而且还确保了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2]闫兵.企业信息安全概述及防范[J].科学咨讯,2010

[3]江文.浅谈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及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

上一篇:初中科学学科论文范文下一篇:舞蹈大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