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作文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19

情境式作文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从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教材编写、评价机制等四方面分析了传统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这无论对落实新课程理念还是走出思想政治课自身的困境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在此介绍四种较为典型有效和容易操作的情境设计。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体验式教学 情境设计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或者通过教师科学设置典型情境,进行模拟实践,从而使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并主动观察、反思、感悟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到深刻的内化的知识,实现情感的升华。近年来,国内外教学界都非常推崇能让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式教学。

一、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存在一种现象,学生“学而不信,知而不行”。学生在学完“信用卡”和“现金支票”的知识后,却仍然不认识信用卡,不会填写现金支票;在学习“正确对待金钱”后,虽然知道了“钱能做什么?钱如何获得、钱如何使用?”但心中错误的金钱观却丝毫未改变。究其原因,传统政治课教学存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目标有失偏颇,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灌输,学生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探究;第二,师生关系有失和谐,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授,缺乏学生凭借自己的情感、灵性去主动地探寻、发现与欣赏;第三,教材与生活有失和谐,以教材为中心,过分注重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不触及社会“热点”和学生思想“热点”,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领悟;第四,评价机制有失全面,以考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这四大问题使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智慧努力和生命体验,导致学生处于抽象知识繁多而具体体验缺乏的“生态失衡”,这样的教学是“传递”而非“交往”,是“控制”而非“学习”,最终导致的是整个教育的畸形发展。

《浙江省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倡导学生从亲身参与或模仿参与生活实践的体验中获取相关知识,提高社会生活能力,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习得,以“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为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无论对落实新课程理念还是走出思想政治课自身的困境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怎样使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内化知识并转化为行动呢?关注学生体验的教学,必然会重视引发情感体验的情境设计。

二、几种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情境设计

情境设计是根据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接触到的素材以及教材等课程资源进行选择、开发,并与学生可能的活动相结合,进行重新组织,安排其呈现方式和呈现途经,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教师课前准备活动,其教学流程为:

以下为几种较为典型有效和容易操作的情境设计。

1.利用生活经验设计情境。把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还原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情境,可以改变知识给人的枯燥味、晦涩难懂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领悟。

例1:高一《经济生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师:请同桌的同伴互换穿鞋子,站起来活动一下,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他的鞋比我的脚大,穿了走路很不方便,走不快。

生:我的脚比他的脚小,穿他的鞋我的脚很不舒服、很难受,有可能被磨破。

师:假如我们把“脚”比作社会生产力,“鞋”比作生产资料所有制,你能体会出一个什么经济学道理?

生:多大的脚就要穿多大的鞋,如果鞋不合脚,就会误事。可见,一个社会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这个社会才会快速发展。

通过学生换鞋穿的真实经历以及有效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在可能遭遇的认识冲突中茅塞顿开,真切体验到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抽象的经济道理,这是属于以身验为主的原体验,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原有经验。

2.角色体验情境的设计。政治课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些教学小品,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现实生活,学生可从角色扮演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内心的体验。即主体在实践中暂时把自己当作现实的客体,不仅按照客体的立场、观点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而且作为客体中的一份子去生活。

例2:高一《政治生活》“民主监督”

第一幕:(学生若干扮演各种角色依次上场)

甲、 乙两名派出所值班民警正在打牌,听到敲门声。

农民老王:有人么?有人么?

民警甲:谁啊?真是麻烦!(开门)

农民老王:警察同志,我的一大车西瓜在半路上被几个坏人抢走了,你们可得帮帮我!

民警乙(看表):我说兄弟啊,现在可是下班时间,我们也无能为力啊。

民警甲:就是,你一车瓜才值几个钱!

民警乙: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要下班回家了。

说完两人扬长而去。

(第一幕完,主持人提问民主监督是谁监督?监督谁?民主监督的内容有哪些?如果你是该小品中的农民,你会怎么做?可以行使什么权利?请同学自由回答。)

第二幕:

老王闷闷不乐回了家,把此事说与乡亲听。

乡亲A:太没道理了!大哥,我帮你出头,把那两小子抽一顿,出出气得了。

乡亲B:我看还是找人大代表反映吧,人大代表可以帮我们。

乡亲C:打个电话或写封举报信吧。

乡亲D:找新闻媒体吧,现在媒体透明度高,时效快,威力大,影响广。

乡亲E:算了吧,一车瓜而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当自己倒霉吧!

(第二幕完,主持人提问小品中出现哪几种民主监督的方式?你知道当地有哪些舆论监督的方法么?公民进行民主监督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你觉得此事应如何处理才比较合理?请同学自由回答。)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编排小节目,让学生或检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扮演案例中不同角色,使其通过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要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且对知识还有一个再理解的过程;另外,还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模拟情境设计。模拟情境是让学生处在一个虚拟的情境中体会知识,获得感悟。在这种被简化了同时又被赋予了感情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发生“感同身受”的移情作用。

例3:高一《经济生活》“股票债券与保险”

师:学生小A 的父母是双职工,均在事业单位工作,家中共有储蓄人民币10万元。如果你是小A,请帮助家庭设计一个理财方案,方案一方面要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并说明设计理由。

生:我设计的理财方案是这样的:1万元用于活期储蓄,其隨存随取的特点可以保证急需,也是最安全的投资;2万元用于教育储蓄,其特点是收益高,专款专用,可以为日后上大学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3万元用于购买国债,其特点是收益高,安全性最好,流通性也最强,可以带来稳定收入;1万元用于购买商业保险,这是针对风险本身的一种投资;3万元用于购买股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股票市场逐渐成熟。但其高收益高风险,不能投入过多。

此种模拟情境,首先学生觉得有一笔10万元的巨款由自己说了算,非常过瘾;其次,学生觉得应该想一个让10万元增值最大化的方案,所以积极地查找教材和参考书,对各种投资方式进行优劣比较,并热烈讨论,学习热情得到极大的释放。由此,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投资方式,拓宽了知识面,还深深懂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从而提高了理财意识。

4.动手操作型情境设计。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而课堂实验活动是学生实践体验学习的形式之一。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做中学”,让知识与学生的动手操作交织在一起。只有实践才能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明理、激情、导行都离不开实践。

例5:高二《生活与哲学》“主次矛盾原理”

教具:一只广口瓶,一些大小石块和沙子。

教师先将大石块放入瓶中,直至不能再放入为止。

师:瓶子是否己满?

生:满了。

教师再将小石块放入瓶内大石块的间隙中,直至不能再放入为止。

师:瓶子是否己满?

生:未满。(生若有所思)

师:为什么?

生:还有沙子可以放入。

教师放入沙子,到满为止。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工作再紧张,总有空闲时间,要学会钻空子等。无论怎样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教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对,但我想告诉你们一个更深刻的道理,请大家继续看实验。

教师先将小石块放满瓶子。

师:能否再放入大石块?

生:不能。

师:能否放入沙子?

生:可以。

教师再将小石块倒出,然后用沙子放满瓶子。

师:能否放入石块?

生:肯定不能。

教师:现在,请将前后两种放法进行比较,看它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活动后,教师归纳总结,引出教学主题。

教师:人总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事情总有大小之分。如果先做小事,就像先放沙子,结果必然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失去抓大事,取得大成就的机会。这个道理在哲学上就叫做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由学生活动、分析、总结,再到教师归纳讲解,学生从被“灌输”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有了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既获得了感性的体验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从被动的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地位,由此构筑起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创设了情趣盎然的教学情境,加强了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情境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是在凸现问题的情境中,在构成自主学习交往的活动中,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学生的个体才能发展、发现,创新的品格和能力才得以弘扬和提升。但在情境设计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设计必须符合实际。体验式教学的最大目标,是通过情感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所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需要,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只有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真正动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2.情境设计要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最重要的一点是,便于他人模仿使用该情境。这就意味着教师设计的情境在教学辅助条件的要求上不是很高,材料易得或者可以替代,整个设计具有吸引力,比较容易控制。例如前文所提“主次矛盾原理”教学中,所需教具仅为一只广口瓶、一些大小石块和沙子,此种情境利于操作,既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3.避免情境设计的“泛化”和“神化”。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在情境中体验一番,如果學生认知水平较高或者学习内容较容易,过多的情境设计可能会带来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体验教学的理念应一以贯之,但并不要求时时体验、事事体验,将体验“泛化”和“神化”。

运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把要求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新理念落到实处,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我们用心尝试。

参考文献:

[1]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肖海平,付波华.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研究,2004,(1).

[3]任靖.知行统一为取向的实效教学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5).

[4]丛雅姿.思想政治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5).

[5]柯建来.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4).

[6]周丽娟.体验生成内化——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情境体验式教学[J].教学月刊,2007,(12).

[7]杨吉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5.

情境式作文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老年护理学》是一项为护理专业护生开设的必修课程,该文主要从适老化环境设计教学方法案例来探究《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创新。从课前启化、课中深化、课后转化这3个阶段探究如何让老年人的养老环境更加舒适,从而真正实现养老智能化。

关键词:环境设计  适老空间  适老辅具  养老护理  创新创业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老年护理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老年护理学》是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老年护理专业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能化的高护人才的摇篮。为了适应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人们对养老日益增长的需求,创新《老年护理学》教学,达到高职护生的教学目标:了解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对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正确评估,针对性地做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课程教学中,进行适老化环境设计是我们进行的一次有效尝试。

适老化环境设计主要围绕如何根据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需求,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展开,包括适老化空间设计和适老辅具的选择两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和以往單一的教学方法不同,它综合运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前启化、课中深化、课后转化等环节都有许多创新和独特之处,值得大家借鉴。

1  课前启化阶段

传统的课前准备,往往只是布置简单的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课程而已。而适老化环境设计在课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把它称之为“课前启化”。

在课前启化阶段,首先教师要发布学习任务,推送学习资源,发布案例任务,引发学生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关注和思考:为什么要进行适老空间设计和适老辅具的选择。然后,护生需要做大量的课前调查工作,并制成VCR:进入社区和家庭寻找典型案例,对老年人的现状进行评估,完成并提交ADL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同时,还要深入家装企业学习室内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完成人性化的适老设计方案。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传统课堂主要是老师讲、护生听的灌输模式,尤其是在老年护理课堂上,由于起步晚、专业缺口大等问题,往往采用一般护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以课堂理论灌输为主,导致护生实践经验和社会锻炼、课前的准备互动少之又少。适老化环境设计从一开始,在课前就让护生自己深入社区和家庭调查研究,把单纯的课堂教学拓展到社区和实践中;让护生寻找和课程相关的案例,并自己进行评估;为了学习的需要,向专业人士学习软件使用方法,最后提出自己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护生接触到了自己的服务对象,并且切身感受到了老年人的需求,培养了他们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沟通技能,完全实现了护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只是一个发布问题者,针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完成由护生来做。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发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良好的课堂的开展做了充足的准备。

在这个阶段,多媒体的使用也不可或缺。教师利用UMU课堂互动平台进行资源推送、下达学习任务,护生要学会使用酷家乐3Dmax室内设计软件,并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

2  课中深化阶段

在课中深化阶段,教师不仅要组织课堂讨论,重难点释疑,还要出示全球养老调查数据,为护生进行适老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宏观数据调查结果可以开拓护生的视野,培养护生与国际接轨的精神,再进行专业化精准分析,护生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而课中所运用的不仅是养老护理的单学科课程,而是综合了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等学科的多学科综合教学。在教师布置了课堂讨论后,护生要分组讨论,根据建筑学知识设计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户型图;然后根据案例,围绕适老空间设计的细节和标准进行空间设计,围绕适老辅具选择的原则为老年人量身定制适老家具。高护培养的应该是专业型和复合型结合的人才,多学科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创新了高护教学模式,也为《老年护理学》课程创新做出了新的尝试。

另外,课中深化阶段,展示和互动也不可或缺。适老化环境设计中教师组织了课间评价,让护生分享适老设计理念和户型设计原则,展示适老辅具的使用。其中的创新之处在于邀请业界行家点评护生作品,对护生的设计进行专业性的社会评价,提升课程的水准和权威性。这种多元而专业的教学方法打造了一个开放而高效的课堂,真正培养了高护生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加深了护生对所学课程的认知和理解,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以后的有效对接奠定了基础。

同时,教师实施课前、课中整体评价,通过UMU互动平台查看积分榜、卓越榜排名情况,评选出最佳学习奖和最佳作品设计奖,提升护生的创新精神。

3  课后转化阶段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和课中下功夫,课后的反思、总结和回馈也至关重要。《老年护理学》课程在1998年以后才作为专业课程在护理高等院校开设,起步较晚,课程资料较其他课程相对匮乏,关于教学课后的指导更是相对较少。而经过课前启化和课中深化两个阶段后,课后阶段的转化也十分重要。

在课后,教师要提炼适老化设计要点,编写成适老设计七字短句,提供多维度的适老化环境设计案例,借鉴适老环境设计标准化教材,编汇数字清单,形成学习小票,完成数字游戏。护生设计适老空间案例,形成设计方案,转化成老年人室内空间设计的创业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联系多家养老机构和家装公司,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可以说,课后阶段的总结和升华,不仅是对课程的整体概括和成果,而且护生形成了适老化室内空间设计方案,这是一项基于课堂而高于课堂的衍生产品,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产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跨学科创新创业,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充分调动护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同时,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展示学习资源,实现学习资源共享、学习成果共享。整节课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充分利用了“名师空间课堂”《老年护理》、UMU课堂互动平台、3D动画、酷家乐3Dmax室内设计软件、三分屏课件制作软件、微视频和微信平台互动交流,实现线上线下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护。多媒体贯穿了课程设计的始终,既使护生充分享受到了最新的教学资源和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又保证了教学的形象生动和课堂的互动交流。

总之,适老化环境设计根据国家老年照护师和养老护理员执业标准,通过开展产教融合的实践课,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培养了护生的互联网思维和双创意识,为护生在适老环境设计上打开了思路,让他们更加了解老年人的内在需求,让老年人居住环境变得更加适老,逐步走向养老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廖桂香,王凤,付建民,等.老年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100-101.

[2] 杨永珍,张业聪.高校护生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创新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29-30.

[3] 张宏晨,徐莎莎,崔艳,等.《老年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118-119.

[4] 余昌妹,杨晔琴.老年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75-76.

[5] 杨支兰,孙建萍,姚太平,等.高职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4):160-162.

[6] 杨敏,刘珂,易婕,等.我国老年护理课程建设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30(24):2948-2951.

情境式作文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新课程标准的教材中关于情境的设立有以下特点。

(1) 在情境中感知。新课标教材中, 一个知识点的收入, 一个问题的提出, 思路的呈现, 都在情境上作了努力。各章导言部分都加强了情境的创设, 主要有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许多问题的的情境也得到体现。如在必修2中第61页第9题关于盐的用途是供融化高速公路上的积雪之用) 。

(2) 加强了数学文化的介绍。从集合的创始人──康托尔 (G.Cantor) 到对数的发明人纳皮尔 (J.Napier) 到中国的数学家祖暅;以及解析几何的产生的历史介绍。都能说明的编者对数学的文化的重视的程度。

(3)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联系得到加强。新课标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问题。如能够体现这几年江苏经济、交通、发展的问题, 江苏近几年建成和在建的跨江大桥的问题也出现在教材上。再如, 必修1第86页中是以汽车的车速问题为背景。都能充分体现数学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

(4) 问题的开放性得到体现。它能造成学生认知失调,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问题的解决,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心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创设“问题”情境, 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在效。开放性问题的在新课标教材中也得到较好的体现。如必修1第29页中第11题, 以投掷骰子为背景, 体现数学的中的不确定性。

(5) 信息技术情境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掌握信息技术已是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 同时信息技术又能帮助我们来研究与解决问题, 教材中许多地方都涉及到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解决的数学问题。一方面帮助我们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数学情境题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 无疑可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情境的挑战, 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情境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数学意识”。传统教学中, 视学生为装科知识的“容器”, 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 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情境题是一种新的问题形式,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中“掐头”的做法,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策略的构建要紧紧围绕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应用三个环节去进行。通过教学实验我们逐渐形成了三种教学策略: (1) 问题情境教学策略。根据教材知识要点, 创设以学生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问题情境, 采取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问题情境策略又可分为现实问题情境策略和发展性问题情境策略。 (2) 游戏情境教学策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3) 实践活动情境教学策略。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实际操作情境, 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或不同角色参与, 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直接经验, 建构新知识。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 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策略的关键。在教学中, 教师可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1 引入新课中的问题情境设计

在每节课一开始, 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提出新的问题,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引入新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以旧引新——复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 引入新知识。这是教师的常规做法。

(2) 故事激趣——用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趣味故事等创设思维情境。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前, 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此外, 在新课引入时还可通过:直观演示、探索、发现, 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提出疑点,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2 新课进行过程中问题情境设计

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 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不能被旧知识同化时, 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 去适应新知识, 按照布鲁纳的观点, 问题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 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 在新课进行中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思维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问题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 创造“愤”、“悱”意境。“愤悱意境”, 即所谓“欲知未知, 半生不熟”的情境。“愤”是欲求明而不得, “悱”是想说清而不能。其具体作法是,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用旧知识作铺垫, 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 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 层层设问, 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越层、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 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 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2) 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 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 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 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问题思维情境, 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 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新课进行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可采用的方式是: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思路的探索过程;向学生展示前人是怎样“想”的, 教师是怎样“想”的, 从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 并帮助学生学会“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

3 课堂练习中问题情境设计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 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 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问题情境, 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 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

(1) 通过“制错找因”, 创设问题情境。练习中, 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 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

(2) 加强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掌握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 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变式练习。所谓“变式”, 就是保持问题的本质属性, 不断地改变数或形及其组合形式。变式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充满灵活性和趣味性。通过变式情境的创设, 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同一个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必修5中讲授余弦定理时, 指出若已知b, c及A, 求a, 可用a2=b2+c2-2bcos A;若已知a, b, c, 求A, 可用;若已知, 求a, 可用a2= (b±c) 2±2bc (1-cos A) , 应用中, 尽管形式不同, 但余弦定理的实质没有变。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属性, 培养和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3) 一题多解:在讲三角函数证明一部分时, 学生在掌握了证明的基本方法和在学习了和差倍半公式的前提下, 我出了一道证明题:试证。我没有带着学生分析证明思路, 只是强调了观察角和左右式的结构, 运用你所学知识去证明它。给了一段时间后, 学生们纷纷用不同的方法给予了证明。我巡视后选了五种不同证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有从左到右证的, 有从右到左证的, 有从两边证出一个中间结果的, 运用的知识有直接构造出半角公式原型:形式的, 这需要对式的结构观察很透彻, 还有运用万能公式, 切割化弦, 倍角公式等各种方法, 时时给予赞扬, 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同学们将自己没有的证法补全, 以便拓宽思路, 最后指出同学们完全有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而且方法很好。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们人人动手, 不怕学数学,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不是包办代替。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问题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知识, 也就是将知识“外化”, 通过外化, 达到新知识的“内化”。

4 课堂小结中的问题情境设计

在课堂小结中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 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 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 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课内容、重点、关键, 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都能较好地创设出问题情境, 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问题情境中的作用。

(1) 整体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 所以教师必需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制定教学情境的的设制方案。

(2) 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生活和学习经验) 的相关程度, 问题要有挑战性;如函数教学中,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函数的初步了解, 并掌握了几个常用的函数。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来理解函数的新概念, 作为教师必须要作深入的思考。

(3) 在实施过程中要设计好教师活动方式和学生活动方式。有的情境需要全班活动, 有的情境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实践活动。

情境问题还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考虑:现实问题情境策略 (围绕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和发展性问题情境策略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情境教学策略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是单独运用某一策略, 而是多个策略综合运用。同一个策略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在具体实施当中也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把握好新课标教材, 借助其中的情境使学生的数学得到长远的发展, 提高数学的素养。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材设计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 现在新教材已经使用, 教材中对于课标的要求是如何体现, 以及教师如何利用好情境来进行课堂教学, 本文在这两方面都作了探讨。

情境式作文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导学式教学法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商境模拟法在商法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

4、聚焦互动式课堂,打造学习共同体

5、初中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法探究

6、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育探究

7、一种同侪引导的翻转课堂实施模式

8、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思想

9、财会高职教育翻转课堂之我见

10、自导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1、翻转课堂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研究

12、“跨越式”教学与“五三二一”校本教学相长之感受

13、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14、网络环境下自导式信息用户教育系统的构建

15、“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

16、混合式教学法在外国文学课堂中的运用

17、改革示范校应该示范什么

18、启发式教学方式在中学数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19、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20、论愉快而不紧张的课堂氛围的构建

21、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2、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23、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4、研讨式教学及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25、论高中英语教学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6、教师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

27、浅谈新课标下英语教师的转变

28、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微

29、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

30、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翻转实训课堂中师生角色的变化

32、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33、导学式教学法对初中生几何空间思维的培养实践探析

34、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究

3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艺术类高校中的教学模式探究

36、法学教学学生参与度提升路径研究

37、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融合

38、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

39、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40、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41、中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综述

42、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自导式教学的生成性探究

4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魅力课堂创建维度分析

44、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45、“演员”请就位——浅议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6、以模导学 研评跟进 努力构建“三化”课堂

47、语文三维教改实验的三种试验课型

48、师生互动,共建高效课堂

49、问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探讨

情境式作文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论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精准实施

3、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之我见

4、“亲近母语:儿童的文学教育与语言发展”研讨活动在广州举行

5、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开展策略探究

6、浙江韶兴柯桥区举行“天天智慧课堂”首次名师工作室课堂展示活动

7、教研组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主主题教研活动

8、小学语文研训一体教研模式五步操作法

9、小学语文教研和课改的相关反思

10、山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初探

11、在简约灵动的语文课堂中徜徉

12、双减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13、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点评

14、青春在乡村教育中闪光

15、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6、线上教研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7、浅谈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策略

18、小学语文纸笔测试阅读题编制思考

19、农村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探讨

20、提高小学语文教研与教学实效的方法

21、我与《小学教学研究》的四十年

22、《浅谈小学语文教研与实践》

23、“语文主题学习”又是个什么模式?

24、浅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研评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5、以网络教研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26、浅析基层小学语文教研的误区及矫正措施

27、谈论基层小学语文教研的误区及矫正措施

28、数字环境下用数字教材构建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

29、镇域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课程化的实践研究

30、教研教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31、利用网络教研助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32、基于“一体化”的小学习作教学

33、以团队教研模式促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

34、习作教育:赋权教育学的实践现场

35、“云时代”精准教研 大数据赋能教学

36、“虫子”引发的语文教育话题

37、孔凡艳: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38、提高小学语文教研与教学实效的方法

39、农村小语课堂的困惑及反思

40、跨学科听课对小学语 文教学的影响

41、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三问

42、抓好校本教研促进小学语文常态课质量的提高

43、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重要性

44、网络教研助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45、“先学后教”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46、李海芬:不断前行,总在路上

47、媒体看课.全国小学作文教学擂台赛在邯郸成功举办

48、浅议校本教研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49、创新小学语文教研,推动教学发展

情境式作文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写作水平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这也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信息非常丰富,思考领域也会更为广阔,所以如果初中语文教师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教学中,必将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个性化作文的创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利用影视资料拓宽写作视野,通过展示范例学习写作手法,要注重引入微信等网络新媒体,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作文评改多样化,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主要围绕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个性化作文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策略

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同样在教育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现在很多初中生的作文质量不高,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存在抄袭的现象,盲目的模仿,缺少创新特色。作文写作应该学生个性化思想的展现,每个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应该都是具有独特特征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1 创设相应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现在很多初中生一提到写作文就会感觉头疼,不想写作文,害怕写作文,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消除这种抵触情绪,调动参与作文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对那些直观生动的事物更感兴趣,更容易产生相应的情感,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可以依托信息化手段,為学生呈现与作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对学生的视觉和感官进行有效的刺激,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会觉得有东西可写,有情感可以抒发,这样一定能够写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优秀作文[1]。例如对于“春游”这种游记类的写作主题,教师就可以课前搜集丰富资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春游的图片和视频,当学生们看到郊外遍地的绿草和野花,还有潺潺的小溪,叽叽喳喳的小鸟,忙着春种的农民,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运用信息化手段拉近了作文主题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进行写作,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经历讲述出来,最终创作出个性化作文。此外,教师还可以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渲染气氛,以情唤情,这样学生也能够在写作中投入更多的情感,最终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

2 利用影视资料,拓宽写作视野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具有丰富的内容,通过将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信息进行有效集合,网络上包括非常丰富的资源,其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作文写作[2]。初中生在课余时间都喜欢观看和讨论电视剧或电影作品,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料,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拓宽写作视野,为个性化作文的创作奠定基础。例如在课文《孔乙己》学习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在学生们了解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之后,可以引导他们尝试评论其中的一些人物角色,这样在影视资料的观看中,学生们对这些人物角色产生了形象化的认识。有的学生会说孔乙己是悲惨的,社会地位低下,成为人们践踏弱者的对象;有的学生也会认为孔乙己是可笑的,他好吃懒做、迂腐不堪、自命清高。以上都是学生根据课文和影视资料获得想法,都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也会围绕话题进行发散式思考,从而实现个性化作文的写作。

3 展示优秀范例,学习写作手法

初中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需要观察、思考和表达各种元素的密切配合,教师在开展作文训练的时候就应该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展示有优秀作文的范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写作手法,研究写作规律,然后吸收其中的精华,加入自己的想法,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也一定会写作出更具个性化的文章[3]。例如在“学习”这个话题的写作中,很多优秀作文在一开头都会引用诗词,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能够在一开始就增加作文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的目光,彰显学生写作个性,可以获得更高的作文分数。再比如,还可以在作文一开始不直接写主题,而是巧设悬念,吸引读者带着疑问进入到后面的阅读中,这样也跟能体现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水平,是个性化作文的好途径。在展示优秀作文范例之后,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很多好的写作方法,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创新,必将提高作文的质量。

4 借助网络平台,作文评改多样化

以往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的过程中,运用的评改模式比较单一落后,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评价,而且还经常会打击学生写作的信心。但如果借助网络平台建立群组,综合运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在线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更为科学和全面,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作文,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4]。当学生的作文分数不高,肯定自信心受挫,此时教师应该进行鼓励。例如对于写作文结构不清晰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说:“你可以再认真想一想,不过老师还是要夸奖你,你敢于创新,不生搬硬套,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啊”。当学生写作文用词不当的时候,可以指出“你这样的想法挺新颖的,但是你的词语应用到其他情况会更好”,这样学生也能积累词语的更多用法,在以后能够更加灵活的准确应用,提高自身的作文质量。

5 引入网络新媒体,体现微信教育价值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手段的辅助教学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入网络新媒体,利用维信平台开展教学,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体现微信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微信与学生进行亲切的聊天,实现一对一的解答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在朋友圈中发送更有文学价值的文章,或者通过推送与学生共同评论赏析文章,这样都会让作文教学更加新颖,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5]。另外,写作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词语和素材的不断积累,需要经过长期的写作训练,所以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设计投稿栏目,定期公布优秀的学生作文,或者设置写日记的小程序,监督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再对学生的日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写作,记录自己独特视角下对生活的描述和感悟。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关注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对象,可以依托信息化手段,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更为感兴趣的作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自由联想和表达,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促进个性化作文的写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曹丽萍. 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6(08):52-53.

[2]袁宏波.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语文天地,2015(10):79-80.

[3]朱敏丰.引导个性表达,让学生自由翱翔——浅谈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03):129.

[4]陈燕.初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J].初中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5):82.

[5]曹艳. 依托信息化手段优化中职语文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04):90.

上一篇:小众幼儿园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建团百年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