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概论范文

2023-09-21

科研方法概论范文第1篇

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修改

2、常用的审题方法

(1)扩缩法:就是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的语言,使之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

(2)寻"睛"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的"题眼",题目中关键字眼。是偏正型结构的题目,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如"难忘的一天","难忘"是题眼;是一个句子的题目,谓语多为题眼,如"我也给美丽做了道加法","做"就是题眼。是用独词作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它的引申意义,这"特点"即为题眼;如"路"。

3、立意力求"新"、"真"、"深",并借助下列方法:

(1)大中取小。有一类作文题目十分宽泛,可写的材料很多,比如"生活""变化"等,这类抽象的题目都属于宽题、大题。写这类题目要善于缩小,把众多材料浓缩到一点,找准切人点,还要善于化抽象为具体,加上适当的限制或设置副标题,这些都是写好大题目的好方法。如"关心"可变换成"我学会关心他人"、"妈妈关心我的成长"等等,并据此构思。

(2)小中见大。"小中见大"是指题目小而具体要写出有深刻意义的主题,比如《今日家事》就应从一件家庭琐事反映社会变革的重大主题。

4、选材的方法:

(1)"中心"延伸法:就是围绕作文的中心(主旨、主题),选择那些最能凸现主题的材料。

(2)时空联想法:就是根据文题暗示(或明示)的时间、地点去选择材料,并将最能反映主题的材料梳理清楚、注重细节。

(3)性格联想法:就是围绕文中作者讴歌或贬抑的人物性格,去搜集与之相关的材料。

(4)事景联想:就是围绕作文所叙的事件,所写的景物去搜集与之相关的材料。

5、构思的方法:

(1)一点式伸展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如"我在家中的故事"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不要写几件事而都不具体。

(2)多点式铺陈法: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我眼中的同龄人"、"家乡变了"可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可用多个画面、事例的组合来表现"变"。

6、作文开头的方法:

(1)开门见山式:就是直接入题,不拐弯抹角,直接交代写作的内容(写什么事情,讲一个什么道理等)。

(2)点文题式:就是在开头直接点出作文的题目。

(3)点中心式:就是在开头将所写的人、事、景、物等中心交待出来。

(4)悬念入题式:就是创设一种扣人心弦的情节,引人人胜。

(5)场面描写式:就是描写-个特定的场景导入作文。

7、作文结尾法:

(1)点明中心文题式 (2)悬念余味式

科研方法概论范文第2篇

工业设计概论是专业的核心课程, 开设于专业教学初期, 属于理论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启蒙与引导课程, 课程的内容丰富, 知识量大, 包括工业设计的概念、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的特征与原则、工业设计的三大原则 (人化、物化、环境) 、工业设计与环境等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有一个较为科学和全面的了解, 培养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 明确工业设计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 工业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后续学习, 如果此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那么为后续的专业课程也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工业设计概论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传统授课方式教条僵化

工业设计概论作为基础理论课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讲授式, 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为听众, 教师讲得多, 学生思考的少, 学生在课堂上一味地听, 容易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那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教师的授课则变成了单方面的信息输出, 学生对于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却无法保证,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降低学习的质量。

2、选用教材相对陈旧

由于设计专业的特殊性, 工业设计的发展速度较快, 设计思想及优秀设计案例层出不穷, 但是对于工业设计概论的教材选择却相对匮乏及局限。现有市面上的教材内容陈旧, 设计案例已与时代脱节, 无法在教学中更好的呈现给学生学习, 对他们知识内容体系的形成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缺乏有力的指引与阐释。

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工业设计概论作为一门设计理论课, 目前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极易造成学生考前死记硬背, 对于知识点的渗透流于表面, 无法在试卷上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在工业设计概论的教学中, 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具备科学的设计思维,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式思维与创新思维。但是在闭卷考核中却很难对其进行考核与体现, 解决考核方式单一化, 实现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也是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之一。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知识内容专题化

同学们可能觉得工业设计概论只是一系列设计史料的罗列, 只能死记硬背, 对当时的年代及设计风格存在距离感, 无法真切深入的感知, 自然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与全面, 同时面对一些综合性问题的分析感到无从下手。

教学专题化则是把授课的内容以一个“专题”的形式来呈现, 将以前的线性结构知识点打散重组成平行、独立且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与讨论的小课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

例如在课程中, 要求学生们分析“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特点与区别, 题目一出很多同学感到困惑, 不知其二者的特点与区别分别是什么, 只好照搬书上文字, 对其知识点的掌握一知半解, 有时甚至更加迷惑, 这是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适时地引导和启发。例如可以在班级中将学生们分为两大流派, 分别是“工艺美术流派”与“新艺术流派”, 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与书籍等方式搜集与梳理其流派的特点, 在课堂上以视频、图片、文字、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充分介绍其流派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 一方面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学会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是起着一个服务学生、引导学生的作业;另一方面,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2. 具体案例形象化

设计专业的学生视觉思维能力较强, 但是工业设计概论的知识内容抽象度高, 理论性强, 对于擅长视觉思维的设计专业学生来说, 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设置在本科一年级, 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从高中毕业, 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对所学的专业及知识结构一无所知, 缺乏充分的设计实践, 因此无法将直观生动有趣的设计实践运用到抽象的理论概论中, 无法实行实践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 需要突出重点, 更要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运用到大量中外艺术优秀作品案例, 呈现的方式也尽可能的多元化、形象化、可视化。例如可选用图形、图表或视频等,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它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多种功能器官的协同运作, 得到更优异的教学效果。既让教师在课程讲解中知识内容丰富,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通过对理论知识形象化的学习, 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设计意识, 并且能够自主的感受与思考设计的美感, 提高审美能力,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 为了让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有更深入与全面的理解, 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需要教师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将每章节抽象的、高度结构化的理论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可视化案例教学进行讲解, 将理论讲授与形象化教学二者有机的结合, 保证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工业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及思考, 对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从中发现问题, 讨论问题, 解决问题, 着重从“知识内容专题化+具体案例形象化”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达到工业设计概论的教学目的, 为工业设计概论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工业设计概论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 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手段缺乏良好互动性与反馈有效性。本文基于工业设计概论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思考, 将“知识内容专题化+具体案例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工业设计概论教学中, 创造新型、灵活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工业设计概论,教学方法,知识内容专题化,具体案例形象化

参考文献

[1] 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 史丽.工业设计教育中“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J].科教文汇, 2010.

[3] 袁翔何人可.基于反思学习的《工业设计史》教学研究[J].装饰, 2013.

科研方法概论范文第3篇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及高层次发展的核心构成要素。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几次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论文的评审,从中发现大多数基层体育教师对科研论文的撰写缺乏基本的认识,研究仍停留在浅层次。本文就评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对策,供大家参考,以期对广大基层教师规范论文写作,提升研究层次提供点滴帮助。

一、存在的问题

1.论文撰写不够规范,缺乏起码的科研训练

论文的撰写是否规范,不仅反映研究质量,还可以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到正文的标题、内容、参考文献等都应严格要求,规范书写。从上报的论文来看,很多论文结构混乱;题目与内容似是而非;引用的字、句没有标明出处,有的甚至多处成段引用;图表制作粗糙;参考文献书写随意;绝大多数作者甚至不知道摘要是什么,更不知如何去表述……从中不难看出,很多教师缺乏起码的科研训练。

2.绝大多数选题缺乏新意,低层次的重复研究过多

论文的选题十分关键,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上报的论文中,根本不是论文题目的不在少数;有的论文题目过大;有些题目表述不准确,是很明显的病句;不少论文属于教学心得、经验总结或工作总结;多篇论文题目极其相似,缺乏新意;有的论文如快乐体育、素质教育都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有的研究如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应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等已是常识性的共识,根本无需再作研究。

3.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设计粗糙、漏洞多

从研究方法来看,比较单一,除极个别运用了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外,大多数论文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就文献研究法而言,信息占有量很小,且过于陈旧,有的论文参考的文献都是2000年以前的,有的甚至是1985年前后的文献。另外,普遍缺乏最新的权威文献,从而使研究的层次大打折扣。从调查研究来看,问卷的设计可信性低,效度令人质疑,调查的样本不尽合理;实验研究的研究程序、实验对象、指标的选取、条件控制、实验获得的数据等存在明显的漏洞,结论缺乏依据且逻辑性差。数理统计法仅仅停留在一般性描述上,有的完全“拿来主义”,“借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再作一简单的“比较”。

4.真问题的“草根”研究少,泛泛而谈的空“理论”居多

作为一般的基层体育工作者,研究应紧扣教育教学实践。上报的论文作者基本上都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直接面对体育教学,应该具有丰富的研究素材,研究应当充满张力与活力。但评审过程中发现,真问题的“草根”研究并不多见,反而泛泛而谈的空“理论”居多,其中,很多所谓的“研究”是“蜻蜓点水”。

5.研究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对研究现状缺乏基本认识

论文是一面镜子,某种意义上反映了研究者的职业态度。课改已走过了十个年头,高中课改2004年秋学期至今,也七年有余,但很多论文题目、内容阐述的仍是“新课程”以及课改初期的问题或现象;很多研究或实践早有定论,无需再走弯路,但上报的论文中,很多篇幅还在重复着别人走过的“老路”……这不能不说明研究者的学习意识不强,对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以及当前学校体育的基本走向缺乏必要的、基本的认识。因此,更谈不上紧紧围绕学校体育的热点、难点及空白点进行深入研究。

6.学风浮躁与不端,侥幸心理普遍存在

我们希望看到的研究是广大一线教师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与提炼的、视角独特的闪光点,以及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健康、良性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评审时,也在向这方面倾斜,只要是“真情实感”也都给予了较好奖次,但学风浮躁与不端、心存侥幸者还比较普遍,大段落、数段抄袭别人成果,更甚至全文下载,没有注明任何引文的现象比较多。正如一评委所言:“我们不是在进行论文评审,而是在查找是否抄袭。”

二、应对策略分析

1.充分发挥高层次论文的示范效应

充分发挥高层次论文的示范效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基层教师提升论文质量。在去年年底我市中小学体育年会上,特别邀请荣获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大会二等奖以上的作者作了大会交流,使很多基层教师大开眼界、深受启发,从而对科研论文的撰写有了更加直接的感性认识,这对他们将来的论文写作必将大有裨益。

2.注重学习自研能力的培养

学习自研能力是教师切实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有效举措。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学习研究《课标》、教材、教参、人体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还应当不断学习自研教育教学理论,从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紧跟课程改革与时代的步伐。笔者建议广大基层教师主要阅读以下五类书籍:第一类是教育经典类,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加德纳的《多元智论》。第二类是教育科研方法类,如杰克·R.弗林克尔与诺曼·瓦伦著的《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陈小蓉编著的《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这些书籍对科研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第三类是期刊类,可分为四小类,其一是教育类核心期刊,如《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这类期刊能够拓展我们的宏观视野;其二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此类期刊的学术性较高,篇幅较长,对教师的深层研究很有帮助;其三是对中小学教学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的《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这两本杂志对基层体育教师的成长很有帮助;其四是《中国知网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这类期刊容量大、分类齐全,收录时间长,是研究的重要文献。第四类是人文类,它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文字功底,而且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并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

3.举办不同层面的科研论文培训

从目前的各级各类培训来看,其中绝大多数突出了体育教师教学方面的培训,而对基层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明显不够。因此,作为体育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针对不同层面基层教师的特点,聘请教科研专家定期举办培训班,切实提高广大基层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层次。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科研能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绩效工资改革后,科研成果已直接纳入到考核工资当中,由于基层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与其他文化学科教师存有一定差距,如能在培训力度上不断强化,将对他们的切身经济利益有一定帮助。

4.发挥课题拉动的效能

提升研究能力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过程的反思、改进,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也就是把教学当课题来研究。研究之初,基层教师可以选择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应用性课题,或主动参与其他教师的课题,从而逐步积累研究的经验,再循序渐进地过渡到独立承担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使研究更具深度。

5.充分借助学位提升这一平台

笔者当初上大学时,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盲目性较大。2005年,为了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笔者报考了教育硕士,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尤其是对科研方法、课题研究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说大大提高了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中三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在第十届中运会科报会中,两篇论文荣获二等奖。当然我们不能为了学位而学习,而是应当真正地静下心来进行科研方法的深入学习。

(江苏省镇江中学 212017)

科研方法概论范文第4篇

层次分析法 (AHP) 是美国匹兹堡大学Saaty教授首倡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这一方法特别适宜那些难于完全用定量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 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 这是一种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 也是一种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该方法体现了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过程, 即分解、判断、排序和综合, 在很多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 层次分析法步骤

以下是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指标赋权和决策的计算步骤。

(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首先要确定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范围、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相互关系等, 然后根据目标, 将涉及的各影响因素和隶属关系层次化。最高层即目标层一般为一个元素, 它是解决问题的目标;中间层即准则层是实现目标所要满足的要求和条件;最下层即分属于各准则层的各个评价指标。

(2) 构造判断矩阵, 假定某一层的元素A同下层次中的元素B1, B 2, ...Bn有联系, 则表示它们两两比较重要程度的模糊一致判断矩阵为:

其中, bij=Wi Wj表示上层元素A中的元素iB相对于比元素Bj重要程度, 其取值可参照 (表1) ;然后检验建立的判断矩阵A是否具有一致性。

(3) 层次单排序, 使用判断矩阵去推算层次各因素的重要次序, 将权值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即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4) 层次总排序。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 (总目标) 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的。由于对目标层 (A层) 只有一个元素, 所以准则层 (B层) 层次单排序即为层次总排序。而对于指标层 (C层) 相对于整个准则层 (B) 总排序计算, 需要用准则层各元素本身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权值加权综合, 才能计算出指标层相对于整个准则层。

结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实际得分Tik, 求出总得分。根据Aij的大小, 得出相应排序。

3 层次分析法一个算例

准则层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应通过两两比较得出。我们可构造出如下判断矩阵:

根据判断矩阵解出各准则相对重要性权值, 同样可以两两比较各选择标准 (子层次) 。

3.1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计算衡量矩阵A (n>1阶方阵) 不一致程度的指标CI。从有关资料查出检验成对比较矩阵A一致性的标准RI:RI称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它只与矩阵阶数有关。

其中λmax是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n为矩阵阶数。

3.2 层次总排序

由于在本层次结构模型中指标层的诸因素, 仅分别与准则层的其中一个元素发生联系, 因此, 指标层各个因素的单排序权值与对应的准则层的单排序权值的乘积, 即为该层的层次总排序。

4 以某高校年度科研业绩津贴分配方法为例

学院按照科研性质进行分类考核, 学院分为理工类学院和人文社科类学院两类。

4.1 两类学院津贴总额计算

4.1.1 两类学院实发津贴额计算

各学院津贴额度等于近三年该学院人均津贴数乘以当年专任教师数。如:机械学院津贴额度X机械=近三年机械学院人均津贴数×2010年专任教师数。

理工类学院津贴额度为X, 人文社科类学院津贴额度为。

设2011年度学校实发津贴总额为Z (Z为学校给定额度) 。则理工类学院实发津贴总额, 人文社科类学院实发津贴总额。

4.1.2 各学院实发津贴测算

根据各学院的得分 (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 和该类学院津贴实发总额计算出各学院实发津贴总额。假设经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理工类学院得分分别为:S机械, S化工, S电光……。则机械学院实发津贴总额。

摘要:随着高校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 科研津贴核拨问题越来越复杂, 不但需要合理的进行收入分配, 还需要通过政策来引导科研人员。层次分析法作为决策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 以某研究型高校的科研为例建立模型, 证明层次分析法在高校科研津贴分配方法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矩阵,业绩津贴

参考文献

[1] 戚湧,李千目.科学研究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7.

[2] 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6.

科研方法概论范文第5篇

在课程初期, 我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以期摸清独立院校国关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的感受。问卷显示, 通过以往专业的学习, 同学基本能够掌握主要概念和知识点, 高达82%的学生表示对当前国际热点问题有所了解, 超半数同学表示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当然, 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上述的回答选择了不确定选项。以上结果与学生对专业学习满意度方面的结果相互印证, 85%的同学认为学习理论与热点问题相结合是本专业学习最大特点, 但是另一方面, 他们也认为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和学生课堂参与不足 (占比分别为50%、34.62%和13.46%) 是专业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独立院校的学生对专业课最大的认可是来自专业学习可以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的方面。但同时, 他们也面临学习内容枯燥, 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的困扰。在后续的问卷中, 同学们对于现阶段国关专业常用的几类常用情景模拟方式表示陌生, 超过半数以上学生并没有参与任何一种类型的模拟实践 (见图1) 。此外, 我们也可看出, 模拟联合国活动不管是从学生的了解情况还是参与程度来讲, 均比其他情景模拟活动更具有吸引力。75%的同学明确表示, 如有机会将愿意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在“如果您知道或参与过模拟联合国活动, 请您对模拟联合国活动做出评价”的问题中, 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对模拟联合国做出了积极评价, 认为通过参与该活动, 能够增加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认识并且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

国关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处理国别事务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涉外形应用人才。要达到上述目标, 就要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教学实践环节。通过前期的调查, 我们认为当前独立院校国关专业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和重讲授、轻参与的问题, 专业的应用性有待加强。在这种情况下, 情景模拟教学就是教学方式改革的必然方向。通过情景模拟, 就某个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国际问题或者其情景进行呈现,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具体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课程初期的调查研究为我们对《国际事务概论》课程授课模式改革提供充分的动力和条件, 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授课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其核心目标是在引导学习者充分了解与掌握相关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的同时, 综合各类学科知识, 对当今国际社会与国家外交做出相应的分析与评判。应力争在该过程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专业学习热情,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有世界眼光、有爱国情怀的涉外形应用型国际人才。

在学期末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80%的学生对《国际事务概论》课程的给出了正面评价, 认为通过学习, 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 即学习并掌握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和全球治理的基本概念管理, 了解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和全球治理的主要行为体并掌握其区别, 了解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和全球治理的主要问题并熟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现状和相关治理机制。此外, 有88%的受访者表示在学习过程中, 自身对国际时事的关注度有所增加。对于情景教学实践的体验, 学生们做出了正面反馈 (详情见表1) 。90%的同学表示通过完成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课堂报告, 对关系到我国国家利益的重大热点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基本把握了我国的外交立场;88%的同学认为通过研读不同的专题热点材料和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发言, 加深了对国际热点问题的了解, 并理解了不同行为体的立场差异;84%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参与模拟联合国活动, 了解并熟悉了联合国大会的会议流程、议事规则, 且对模拟过程中的叙利亚难民议题有深入研究, 明确各国对该问题的利益诉求和主张;86%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 能够了解中国对部分问题的立场, 并且可以达到以中国外交官员的身份阐述观点立场的能力。此外, 有39名同学表示对联合国及其相关议题的兴趣有所增长。如有机会, 有33名受访者明确表示愿意再次参加校内外模拟联合国活动。

当然, 此次情景模拟教学实践的成功离不开教师和同学们双方的努力。首先授课教师在课前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相关情景模拟活动, 将模拟外交发言人、模拟联合国等活动穿插在教学实践中。除此以外, 预测在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预案。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 在此次一系列的活动中均积极参加, 认真准备相关基础知识。在教师与学生的通力合作之下, 反馈问卷中认为学习内容枯燥, 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呆板单一的评价显著减少。

总结来说, 此次《国际事务概论》教学改革实践把课堂讲授与情景模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以议题为主, 重点是培养学生依据理论知识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通过特定的问题情景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允许学生依据自身积累进行大胆尝试和摸索, 以此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了教学效果。

虽然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具有创新性, 其运用能加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教学效果。但是也不能机械照搬, 还是要遵守教学规律, 尤其是注意教师的作用问题。教师要做到科学施教。要想情景模拟教学发挥最大效用, 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 使每次的情景设计紧扣教学内容, 科学安排时间。比如在推行模拟联合国活动实践中, 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学生培训工作, 为学生讲解比赛规则, 使其熟悉比赛流程,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模拟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 教师需全程关注模拟活动内容, 遇到问题及时纠正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模拟联合国实践中, 面对学生在处理各个代表国家利益关系问题仅仅凭借个人喜好, 凭着与各代表的亲疏远近来处理国家利益处理国家间利益问题的现象, 要及时给予提醒和纠正。

摘要:近年来, 情景模拟教学逐渐走入高校课堂, 在国际关系领域, 主要有模拟联合国、模拟谈判和模拟新闻发言人等形式。基于对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 本文认为在独立院校国关专业展开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改革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问卷数据分析显示, 情景模拟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并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并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独立院校,模拟欧盟

参考文献

上一篇:项目发展现状范文下一篇:数字教育概念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