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大专学生法制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22

职业大专学生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必须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估工作是引领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措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历史时期,评估的重点和方式是不同的。文章梳理了1990年至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估工作,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即重视办学条件评估阶段、重视发展规模评估阶段、突出改革创新评估阶段、全面督导评估阶段和依法开展评估督导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深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改革提出了方向:从教育内部评估转向依托第三方力量的评估;从对单一主体的督导评估转向对“双主体”的督导评估;从重视学校评估逐渐转向重视专业评估;从被动接受评估转向主动评估。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评估历程 评估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马丽飞(1993- ),女,河北卢龙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河北 秦皇岛 066004)曹晔(1963- ),男,内蒙古丰镇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经济。(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职业教育现代化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TJJX15-032,项目主持人:曹晔)和2014年秦皇岛市社科联委托课题“秦皇岛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WT001,项目主持人:辛彦怀)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90年,国家教委(1998年后改成教育部)颁发了《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标准》,标志着国家开始开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变迁,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重视办学条件评估阶段、重视发展规模评估阶段、突出改革创新评估阶段、全面督导评估阶段和依法开展评估督导阶段。本文结合不同时期的评估文件对这五个阶段的评估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更加充分地认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改革趋势。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历程

(一)重视办学条件评估阶段

1.职业高中评估。为了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职业高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恢复招生,主要面向农村学生,国家不包分配,毕业生面向市场就业。由于职业高中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外运行,为了有效引导职业高中持续健康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省市参照普通重点中学评估的做法,开始探索省级重点职业中学评估,国家在总结各地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国家级评估。1990年8月,国家教委印发了《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标准》,这一标准由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基本条件、学校管理、教师、德育、教学、体育美育和卫生工作、毕业生工作、经费九个方面36条具体要求组成。从总体来看,这九个方面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多是定性的,定量的较少,这一指标体系主要是规范职业高中基本办学行为,这与当时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学校设置标准相关。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办学水平较高的职业高级中学,促进职业高级中学的快速发展,在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评估的基础上,1994年2月,《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标准〉的通知》(教职[1994]1号)出台,作为指导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评估工作的基本依据。评估指标共有24条具体要求,能够量化的评估指标主要有办学方向、办学规模、校园校舍面积、实验室开出率、师资配置、馆藏图书、实习基地、经费来源、校办产业、体育设施、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等。该评估标准对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实习基地等都做了定量的规定并且较以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学校的实习基地列入对办学条件的评估,说明国家开始认识到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此外,我国一直倡导职业教育以厂养校的思想,国家级评价指标对校办产业创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级重点职业高中为20万元,国家级职业高中为不少于50万元。1995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此后评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2.中等专业学校评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等专业学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一样,主要是培养国家干部,并与高等教育纳入同一体制进行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试行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中等专业学校的评估也是在充分总结各地经验,并借鉴高等教育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截止到1990年,全国已有18个省份和8个部委对其管辖的中等专业学校(不含中等师范学校,下同)积极开展了教育评估工作,成效比较明显,为国家开展教育评估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1991年1月,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评估工作的通知》,对批准办学5年的学校开展合格评估,对已经鉴定合格的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这一工作历时两年结束,在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的基础上,又开展了选优评估。1993年5月,《国家教委关于评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通知》(教职[1993]12号)出台。从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来看,除了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总成绩优秀的要求外,还包括学生数、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有较大的办学潜力等要求。

从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设置和各指标的内涵来看,对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的评估也比较重视办学条件方面的评价,对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在校生人数、教师队伍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当然,由于中等专业学校大多办在城市,办学基础和条件相对较好,所以指标体系与职业高中有一定的差异。对比中等专业学校与职业高中的评估指标体系,不难发现,对职业高中评价指标中的校办产业变成了中等专业学校中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求校办产业解决40%的办学经费;把对职业高中评估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综合为中等专业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重视发展规模评估阶段

1990年以来,国家教委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多次开展评估认定工作,先后有10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被评估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通过这些重点学校的示范、引领,有效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从1999年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各地为了快速迈入大众化的门槛,大批国家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或升格为高职院校,或被高等学校兼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减少。据教育部粗略统计,在1999—2002年,因升格、兼并等而减少的中等职业学校大约为2000所。为了重新打造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部决定分两批开展新的调整认定工作,于2005年公布了新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共1504所。与以前的评估不同的是,由于1998年招生并轨制度改革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的调整评估认定工作将以往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两套评估体系合二为一,标志着我国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的评估工作从双轨制阶段迈向了单轨制阶段。

1999年以来,大批中等职业学校被整合到高等院校中,致使中等职业学校大幅度减少。同时,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提高了高考录取率,改变了人们上大学的预期,促进了普通高中的快速发展。此外,1998年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招生并轨改革,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将不再拥有干部身份,而是全部面向市场自主择业,致使中等职业学校从1999年开始进入发展低谷,这也是引发2002年东南沿海地区“技工荒”的重要因素之一。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成为进入21世纪之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在2003年职成教年度工作会议上,王湛副部长代表教育部党组明确提出:“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使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力争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在2002年的基础上再增长15%。”2003年,《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03]33号)中强调,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一定要大,在重视学历教育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扩大和加强职业培训工作,要求中等职业学校逐步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发展格局。

为了有效开展评估工作,教育部先后于2003年、2005年和2006年三次修改完善评估指标体系。这一时期对重点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办学硬件条件方面,如城市校园面积较之前的不少于3万平方米增加到不少于4万平方米。此外,此阶段评估对藏书规模等软件条件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比2003年与2005年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可以看出,2005年的评估标准较2003年的更为系统化,要求也更高。2005年的评估标准分为A、B、C三个标准,2003年的一些指标如在校生人数不少于2000人,2005年合格标准(C类标准)中在校生人数则为三年平均不低于2000人。

需要指出的是,2001年教育部首次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它是设置中等职业学校的准入条件,也是评判是否是合格学校的最低标准。这一标准的颁布为制定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由于有了学校设置标准,这一时期的评估指标体系更加全面系统,量化指标更多,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三)突出改革创新评估阶段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提出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养提高计划,国家投资100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加大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力度,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为了充分显示国家对职业教育投资的效果,加快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人才,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改革试点项目。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7号),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先后分三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是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央财政投入每所学校大约1000万元的资金,要求70%用于教育教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的选拔条件主要是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特色鲜明、产教结合和工学合作紧密、改革创新成效较突出。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重点,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保障,不断创新学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评价模式等,切实推动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目的是建成一批在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校。由于示范校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改革创新,因此对示范校评估验收不再采用以往事先设计好的评估指标和方案去评价验收示范校,而是依据示范学校招标时自己设定的实施方案来进行验收,根据完成情况来确定其是否通过。这种验收办法充分尊重了学校改革创新的自主权。由于示范校验收国家不设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以评促建,不少学校根据自己制订的实施方案,纷纷构建本校的评估指标体系,将校内评估和国家对示范校的总体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评估工作常态机制。可以说,国家示范校建设,不仅建设了1000所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取得一系列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教研成果,而且创新和完善了中职学校办学的体制机制,为后示范校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四)全面督导评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发展、规模扩张、基础能力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四个发展阶段,目前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新常态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从以往的重点校评估转向普适性评估,即对所有中等职业教育开展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2012年,国务院颁发了《教育督导条例》,首次将教育评估监测并入教育督导内,明确了新时期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及三者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督导评估条例的颁发,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的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有了具体的实施条例。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要强化督导评估工作。教育督导部门要不断完善督导评估办法,总结督导评估经验,要特别重视和加强督导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职业教育的责任;要建立和落实好督导报告公布制度,将督导报告作为评价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落实职业教育职责的重要依据。”事实上,2011年教育部就研究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拟对地方政府履行职业教育的责任进行评估。该办法围绕地方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与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办学条件的保障水平以及学校总体发展水平与特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此外,文件还包括了设计好的《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标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有关情况调查表》三个评估工具。《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不同于以往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评估,评估的重点是对政府落实职业教育责任的评估,主要包括政策制度制定和落实情况、经费投入情况、学校办学条件、教育规模和质量等。从我国教育督导评估多年的实践来看,以往国家对基础教育开展的是督导工作,对高等教育开展的是评估工作,而此次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迈出的第一步,旨在强化地方政府管理职业教育的责任。

2014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4]63号),文件提出拟在3个省份约30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试点评估工作,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后,用5年左右时间对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一轮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时,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办学思路、资源条件、专业与课程、过程管理、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社会服务和特色荣誉8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和57个观测点。合格评估工作的实施意味着我国从传统的选拔性评估改为对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估。至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建立健全了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中所要求的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评估体系。为了推动职业院校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制度、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快实现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2015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号),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延伸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今后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工作要体现这一新的要求。

(五)依法开展评估督导阶段

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明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严格控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项目评审、教育评估、人才评价和检查事项(以下简称“三评一查”),大幅减少总量;探索开展“三评一查”归口管理制度;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明确依据,不得随意进入学校进行检查。如前所述,《教育督导条例》的颁布,意味着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是法律法规赋予的合法督导评估主体。为落实国务院文件的要求,推动管办评相分离制度的实施,2016年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2号)出台;同年6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36号)出台,文件指出,依据《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决定从今年开始开展全国性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工作。为了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评估方式和评估手段,此次评估首次采用网上评估方式进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2号)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的目的、原则、评估范围、内容和工具、实施方式和结果运用等做了具体规定。同时,为了有效评估,制定了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与教学、校企合作、学生发展、办学效益六个方面共19项具体指标。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办学能力的评估,充分发挥了法律赋予教育督导委员会的职能,体现了管办评分离的要求,也表示我国职业教育在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改革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随着管办评分离工作的深入推进,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刚开始向正规化、法制化轨道迈进,许多工作刚开始起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方向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育内部评估转向依托第三方力量的评估

国家发布了《教育督导条例》,成立了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委员会,是一个受国务院直接领导的教育督导评估机构。但由于成立时间短,力量也比较薄弱,缺乏督导评估经验,在督导评估过程中还需要借助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来开展工作,导致其独立性、客观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加强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化队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当然,教育督导委员会也可以引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开展评估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独立于政府的专业性评估机构还比较少,需要依托多方力量开展督导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

(二)从对单一主体的督导评估转向对“双主体”的督导评估

督导评估工作具有指导、激励和导向功能。当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制定了全国性的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这对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现状是有益的。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较大,各学校办学条件又千差万别,用统一的标准虽有利于监督,但难以体现区域性特点,不利于激励和引导,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职业教育办学的责任主体在地方,地方教育督导委员会应发挥对中等职业学校督导评估的主体作用,国家教育督导部门只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对地方教育督导部门提出要求,而不应该直接对学校的办学能力进行督导评估。同时,为了落实好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应对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职业教育的责任进行督导评估。这样既能落实《教育督导条例》中的督政、督学和监督评估三大职能,使国家和地方教育督导委员会各尽其责、各司其职,也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能力评估工作的有效性。

(三)从重视学校评估逐渐转向重视专业评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大规模扩招以后,由于受学龄人口下降的影响,招生规模在逐渐萎缩,客观上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并举的办学方针。同时,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要求加强中高职衔接,因此中职与高职开展了“3+2”“3+3”分段培养,与应用型本科开展了“3+4”贯通培养等,形成了职业学校多样化的办学形式,这使得对学校的评估越来越难。同时,2005年以来,虽然国家加大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力度,中等职业学校总体办学水平有所提高,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还很薄弱,日常办学经费还很不足。落实到具体专业上,有的专业可能难以支撑人才培养,一些学校只能是通过变换专业来增强学校吸引力。因此,要加大对专业的评估,通过对专业建设水平的评估来评价其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专业,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促进地方政府加强对一些办学成本比较高的专业的支持力度。

(四)从被动接受评估向主动评估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管办评职能没有分离,政府一身兼三职,觉得公办学校是自己办的学校,学校的一举一动都要进行监督,所以学校成为政府的附属物。学校虽然是办学法人主体,但没有办学章程,政府的政策和命令就是办学的依据,听命政府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学校对教育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工作只能被动地接受。随着管办评的分离,政府职能发生转变,主要发挥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学校办学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依学校章程办学成为必然。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和发展,学校必然自觉地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督导评估工作,以增强办学的市场适应能力,更好地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恢复发展、规模扩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等重要阶段,不同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评估工作。但是,以往的评估工作更多的是作为重点校、示范校建设的抓手,而忽略了对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的监督和指导,且评估以现场考察、定性评价为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管办评分离不够、第三方参与不足、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等,导致评估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职业学校也逐渐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加之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学龄人口减少,人力资本从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这些将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评估工作从以往的选拔评估、重点评估逐渐发展为普适性的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从以往的不定期、多变化、应急性的评估逐步走向定期化、规范化和日常化的评估;从激励性、引导性、选拔性评估逐步走向制度化、督导性、规范性评估;从自上而下的评估督导变为自下而上的督导评估;从单一主体、强制性的被动评估走向多元化主体、自觉性的主动评估;从反映办学水平的学校评估逐渐向反映人才质量的专业评估转变;从政府主导、外生性评估逐渐走向学校主导、内生性评估。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标准》的通知(教职[1994]1号)[Z].1994-02-01.

[2]曹晔,高玉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的变迁与构建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

[3]国家教委关于评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通知(教职[1993]12号)[Z].1993-05-10.

[4]刘占山.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做好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5]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调整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03]33号)[Z].2003-10-14.

[6]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1]2号)[Z].2011-12-30.

[7]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Z].2015-05-04.

[8]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2号)[Z].2013-03-14.

[9]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36号)[Z].2013-03-14.

职业大专学生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成人大专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模式,为继续教育的社会人群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问题,导致目前的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着缺失,同样,作为成人大专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同样存在缺失的现象,本文在此将对缺失的原因做简单的探讨,提出培养人文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成人大专 人文素养 人文修养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界在培养人才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偏颇,大都重理轻文,过分追求功利化和实用性。甚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目前的75后---90前这一代人中,对于我国传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这一代人都普遍存在着思想道德修养、礼仪修养的不足,作为成人大专的学生,也处在这个年龄段,同样存在着人文素质不高的情况。因此在提高成人大专学生的技能方面,对他们的人文素养也要予以提高,这才是成人大专培养的目的。

一、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状况

根据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服务与管理部的副教授赵小瑾,讲师朱滢、陕西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讲师公艳艳等人所做的一份问卷调查分析,被调查的221名成人大专学生中,文科121人,理科100人。在被问到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题目时,大多不清楚传统文化内涵,63%的人认为是文化艺术,53%认为是文化经典,56%认为是道德伦理,只有46%的人认为是各种古代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要素综合,并且只有25%的人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

对于我国的古代文化,像四大名著,还有10%的学生不清楚是哪四大;80%的学生不知道“破釜沉舟”这个历史故事的来历;对于常见的12首古诗词,12%的学生只能背一首,5%的不能背;85%的学生不知道“花中四君子”;95%的说不全我国的四大国粹,只有39%的人知道其中三项。

除了人文知识严重缺乏之外,在道德修养方面,51%的从来不考虑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在问到为理想而努力这个问题时,也有43%的学生没想过这个问题,在道德方面,61%的人没有个体意识,62%没有诚信观念。通过这份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目前的成人大专学生不仅缺少人文修养,连道德层面的集体观、理想、道德、诚信都相应地严重缺失。

二、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造成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还有自己的原因。

我国的学校教育,多年来都是为学生将来考大学做准备的。在小学时,因为将来考大学要考语文、数学,所以就着重这两门课的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音乐以及社会,都没有认真学习,这种做法不仅教师认为合理,也得到家长的默许。到了初高中虽然有人文方面的知识,但因为这些课程要在高考中拿分,所以有些教师就在教学中偏重于划出重要段落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过细地将人文部分给学生讲解,所以像初高中历史,明明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课程,结果由于要求学生以考试为主强化记忆,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同时对于语文这样的综合型课程,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是以考试为主,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全社会都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学生大多成了考试机器,整天忙着写作业,对于课外书的阅读也少,这也是人文素养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兴起,阅读离青少年越来越远。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越来越少。同时社会上对于人才的评价也使得人文素养得不到重视,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评价要么是名牌大学毕业,要么就是通过努力成为有钱人,那些具有优良品德的人才反而受不到尊敬。

在个人方面,成人大专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这与他们从小缺乏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关系。这类学生后来专注于对技术的学习,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忽视对人文素养的学习,这样就导致了成人大專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职业技术能力,由于缺乏人文素质,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团队意识差,与人沟通能力较弱,有的还出现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的现象。

三、提高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由于成人大专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同时又是以技术培训为主,如何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是成人学校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不能过于偏重技术,要将人文素养教育放在主要位置,因为学生掌握了技术没有人文素养,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不能胜任工作,并且对他们的人生会有影响。因此要多设置一些历史、思想道德修养之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由于成人大专的公共课主要是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这些课程,所以学校要加强这些公共课的学习,为提高学生对这些课程学习的兴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学习方法。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组织兴趣小组,主动地学习。同时在考核中不能简单地采用笔试的方式答卷,可以采用实训考核,根据平时表现由同学和老师根据印象打分的等多种方式。

还有一点,就是希望社会能够树立正确的导向环境,比如在选拔人才方面,将人文素质修养作为首要目标,这样就会使得人们从小学开始就要重视人文素养。在考大学和招工面试时,适当增加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等,促使人们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人才评价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单位,应该全面地对人进行评价,摒弃目前存在的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总是停留在以学习成绩为主,用人单位招工时过分强调高学历,忽视个人思想品德这样的片面化评价方式。

同时,要建立一套学校和企业双方面互相反馈的选拔机制。作为学校,重点是为社会为企业输送人才,因此要坚持开门办学,针对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技能,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访问,这样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而企业也可以将自己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反馈到学校,让学校能够根据社会所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在学生就业后,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取长补短,在后来的教学中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公艳艳,赵小瑾,朱滢,李岩,郑黎辉.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状况调差报告——以某高校成人大专学生为例[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12).

[2] 任继梅.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途径探索[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3] 张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9(08).

职业大专学生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前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未来职业生涯的方向,是职业奋斗路上的引路灯,有了它才有努力的方向,才能少走很多弯路,学习效率才能更高,好钢用在刀刃上!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怎么做。明确了目标后全力以赴,成功几率才会高,时间才会更短。有了目标,信心也会随着不断向目标靠近越来越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有多重要!有了规划就要努力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或充实规划,检验规划的合理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自身发展。特别注意,别纸上谈兵而不去落实规划,否则这将是一纸空文一文不值,人生也只能碌碌无为不值一提!

一.自我分析

1.职业兴趣: 喜欢与艺术、投资和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的工作。 2.职业价值观: 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特长贡献社会,并且在这过程中能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工作是好工作。 3.性格特征: 性格较内向,不善交际,不够大胆,做事决策较优柔寡断,信心欠缺,自我怀疑,热情不能持久,对自己较悲观。但是,处事认真谨慎,追求完美,较有耐心和责任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有爱心。所以自觉比较适合做能很大程度上独立完成的工作,如艺术创作和投资。

4.职业能力:投资与网页开发。 5.胜任能力:能设计与制作网页。 自我分析小结 :自身的性格特征适合自己从事感兴趣的工作,重视发展提升自己。为克服缺点,做事要果敢、自信,要保持热情。敞开心扉,多与别人沟通交流。 二.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家庭经济状况偏差,还不是小康,生活水平较低。家里希望能用心学好专业知识,找份不错的工作。家族文化对我影响很深,几乎都是务农或者出卖廉价劳动力维持生活,现在我可以摆脱这种影响,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改善交际,让自己变得更强,所以艰苦奋斗对我来说很有必要。

2.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是专科院校,但是专业性很强,主要专业是软件工程相关专业和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硬件设备比较齐全,自学能力强的话这是不错的学校,所以自觉学习很重要。 3.社会环境分析:我学的是软件技术专业,就业机会是比较多的,前提是学到真正能用的技能。本世纪是计算机技术发达的世纪,是信息世纪,人们越来越多大接触计算机,特别在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期,国家会重视相关技术的发展,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很大,所以就业前景不错。作为大专生,就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因为他们等级更高,所以必须努力学到真正能用的技能。

4.职业环境分析: ①目标行业分析:web开发在我国前景广阔,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政治或其他活动在网上进行,这种趋势在我国尤其突出,所以网页设计与制作的人才需求较大,前景看好。

②目标职业分析:我的目标职业是网页设计与制作或与网站开发相关的工作,这种工作大都要求熟练掌握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Firework的操作,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开发网页或网站,能够用HTML+CSS+DIV技术开发网站,熟悉Javascript、JSP开发技术等。这类人才需较大,是脑力工作,坐办公室,比较不繁重。

③企业分析:企业大都是第三产业企业,从事网络服务,网站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是高新技术型企业,对技术要求较高,比较有活力。

④地域分析:本专业应聘的企业一般是北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或者其他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地方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较多,工作机会多,我国第三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这些地区将是国家重点发展区。个人比较喜欢在珠三角地区工作。 环境分析小结:综合以上环境因素,自身所学的专业前景不错,就业机会较多,是比较吃香的专业。所以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多积累实践经验,熟练掌握web开发技能,准备好实战能力,努力争取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能用才算学到。

三、职业定位:

A.SWTO分析 :

1.内部环境因素: ①我的优势因素:处事认真谨慎,追求完美,较有耐心和责任感;对网站开发较有兴趣,并且已经可以设计或制作简单的网页。

②我的弱势因素:性格较内向,不善交际,不够大胆,做事决策较优柔寡断,信心欠缺,自我怀疑,热情不能持久,对自己较悲观;专科院校学历,没有实战经验,还没拿到专业证书。

2.外部环境因素: ①我的机会因素:专业前景好,就业机会多,所属产业是朝阳产业。 ②我的威胁因素:专科毕业等级不高,受到本科生的挑战大;网站开发技术不难学习,待遇较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团队合作能力不足;英语水平差。

B.职业目标定位结论:

1.职业目标:将来从事计算机行业的网站开发。 2.职业发展策略:将到企业去实习,珠三角去工作。 3.职业发展路径:从网页开发做起,目标是高级网站设计师。 4.具体路径:网页设计与制作基本开发者——中级开发者——高级开发者。

四、计划实施:

1.短期计划(大学计划): ①时间跨度:2012-2015年

②总目标:大学毕业时,熟练掌握网页开发设计的相关软件的操作,能用这些软件很好的结合开发网页,能够独立完整地、比较好地开发一个个人或企业级网站,对涉及的动态网站技术有所掌握,积累实训

③分目标:大一略;大二,能基本掌握网页开发的各种技能,能设计一个功能完整的静态网站,基本会用Dreamweaver、Photoshop、Firework协助开发网页;大三,实习期,在实习过程中努力积累网站开发的实战经验,熟练掌握开发网站的相关软件操作,能轻松地开发一个完整的静态网站,所需的动态网站知识也要掌握,基本能够独立设计开发一个常规(具备常见网站的应有功能)网站。

④计划内容(参考):考取本专业的必备证书,向着目标努力地有计划学习需要学的,别中途放弃。

⑤策略和措施(参考):大一略;大二,结合相关书籍或视频认真地亲手写出并掌握网页的每一步,多参考好的网页范本,在实践中进步;大三,在实训期间,不断学习新的开发技术或技能,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秀作品或经验,在实践交流中进步。

⑥备注:充满信心和热情,保持兴趣,重实践,别放松或放弃学习。

2.中期计划(毕业后5年计划):

①时间跨度:2015-2020年。

②总目标:毕业后五年内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第五年能够策划设计大型企业网站,主管一个网站开发的过程,拿到高级网页设计师证明,收入较可观。

③分目标:第一二年从初级网页设计开发者做起,慢慢积累经验;第三四年变为中级设计师,能完成大型企业网站的编辑,建站,技术成熟;第五年升级为高级网页设计师。

④计划内容(参考):做好本职工作,处理人际关系,积累人缘;不断地学习进步,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兴趣方面也不断学习进步。

⑤策略和措施(参考):做好每一项工作,处理好遇到的主要问题,做个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一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才能得到升职。

⑥备注:按计划严格执行,实践中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改善计划,不松懈不放弃。 3.长期计划(毕业后10年以上):

①时间跨度:2020年以后。

②总目标:有自己的公司,自身是中国的高级网站开发者,在不断进步中力求创新,获得技术专利等。

③分目标:本阶段前几年形成自己的公司的雏形,接着几年正式发展自己的公司,以后上市交易,不断做大。

④计划内容(参考):确立短期目标,一步步靠近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为自己的目标积累所需。如果其他兴趣(投资或音乐)发展不成职业,变减少所占时间,全力靠近目标。

⑤策略和措施(参考):在努力中不断前进,在磨练中不断强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善调整计划的不合理内容。

⑥备注:根据实践结果不断调正前进方向。方向错时,前行就是倒退。

五、评估调整:

1.评估内容: ①职业目标评估:假如努力了很久证明职业目标确实不适合自己,果断放弃,选择确实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否则就是试图移山的愚公,注定无所作为。

②职业路径评估:当努力了很久都没有什么进步时,别浪费时间,赶紧另辟佳径。

③实施策略评估:当发现实施策略不切实际,一定要及时改变。 ④其他因素评估:出现其他影响目标实现的情况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处理。

职业大专学生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 GPS内涵与界定

通常我们所说的GPS即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主要是给汽车定位、导航之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 人们大部分是在无意识之间从生活的环境中吸收很多知识, 并逐渐为这些知识建立秩序性。基于此, 我们提出了法制教育的GPS, 即G——排序 (GRADING) 。排序的操作是使实物分成阶段、层次、顺序或系统化而言, 是将各种具有某些特性的物体通过比较, 辨别它们的不同地方, 依据其顺序以确定其阶段。P——配对 (PAIRING) 。配对的操作是组成对或互相对应, 是将特性完全相同 (如, 大小、高低等) 的物体组成一对。S——分类 (SORTING) 。分类的操作是分门别类将特性完全相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所谓排序、配对和分类这三种人们认识事物时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也是事物能成为概念明确化的媒介和出发点。事实上, 职业院校学生绝大多数还处于青少年时期, 其身心发展及社会认知能力尚处于成长阶段;加之生源结构的自身制约因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他们对法律常识、法制观念及权利义务观的知识概念基本上还处于初级的认知水平。所以说, 职业院校进行法制教育理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教育, 不能搞模式化教育。

2 剖析法制教育GPS的实施策略

2.1 转变思想观念, 用好法制教育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体系的形成, 开辟了学校依法治校理论新境界和法制教育实践新视野。我们应该创新法制教育的理念, 引导学生把遵纪守法作为成长的方向来定位。即, 一是树立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建立以法制副校长为骨干、以德育课教师为主体的法制教育讲师团队, 注重德育课与法制教育密切配合, 互相衔接。如, 我院在法制教育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时, 也同时开展了“青少年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教育内容, 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树起了航标。二是树立法制教育与爱国主义为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即, 在法制教育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如在《宪法》的学习教育中, 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周恩来》、《建国大业》等革命系列教育片, 参加蚌埠市名胜古迹等等。三是树立法制教育与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如在进行《国防法》、《兵役法》教育中除讲解基本内容外。组织学生观看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片、瞻仰我市淮上军纪念塔等, 使学生懂得参军服役, 保家卫国是每个适龄青年的应尽义务。同时, 也要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 积极创新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思维, 要与时俱进, 学好新理念, 积累新素材, 探讨新问题, 用新的语言, 新的方式展现法制教育的内容,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2 给力资源开发, 突出法制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

法制教育要取得良好教学实效, 就要体现德育课的职业教育特色, 就要重视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要围绕GPS原则的三维目标, 进行情感资源开发、态度资源开发和价值观资源开发。要针对专业技能、顶岗实习、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发掘法制教育的教学资源。要围绕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排序、配对和分类, 积累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及专家学者等教学资源。在建立学校及教师个人法制教育资源库的基础上, 显现出法制教育的职业性及操作性强特点, 并从文本资源、人物资源、活动资源、企业资源、影视资源等多个维度开发, 充分发挥中职学校法制教育资源优势。要努力创新法制教育的途径, 培养行为意志。笔者建议:一是基地式教育, 扩展法制教育的空间。如, 我校与蚌埠市劳教所取得联系, 将其作为法制教育的课外基地。二是庭审式教育, 增强法制教育的直观性。如, 我校与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联系, 组织学生在法院开庭时参加旁听, 参加宣判大会。三是社会实践式教育, 让学生体验自身价值。如, 我们以“五五”普法为契机, 组织开展了法制夏令营和法制冬令营活动。五是讲读式教育, 拓宽法律法规的知识面。如, 每月定期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进行法律书报的阅记、写学法用法演讲稿等。

2.3 扩展学生参与, 创新法制教育方式的改革

GPS理论告诉我们:要以恰当的思维梯度, 引导学生多层次、全员性参与, 才是法制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一是在教育的方法上以“活”字为抓手。改变过去耳提面命式的说教, 将“活”字融入始终。如, 我校组织创作法制教育情景剧。二是在教育的形式上以“新”字为主线。如, 开展“校园法制形象大使”教育活动。三是在教育的氛围上以“广”字为平台。实行依法治校, 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并严格按章办事, 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四是在教育的效果上以“实”字为节面。首先, 抓好“单亲学生教育”, 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统计, 由所在班的班主任负责定期家访, 或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法制教育。其次, 抓好“问题学生”, 建立“问题学生”档案进行帮教。再次, 抓好“假期前教育”, 应将每年暑、寒假纳入法制教育范畴, 编印预防违法犯罪实用小册子发给学生;也可以在放假前一天, 进行一次的法制教育课等。

3 注意法制教育GPS的四个“度”

3.1 把握法律知识的深浅度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实践, 仅仅停留在“知法”层次上, 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笔者建议,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 必须把握好对法律知识加以深化和拓展的“度”, 即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为原则, 通过耳熟能详的法律知识学习初步树立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

3.2 分清学生层次的普适度

当前, 职业院校有两种做法是值得商榷:一是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 把一些老生常谈的法律问题反复讲解和宣传。二是不顾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年龄层次, 千篇一律上大课集中教育。笔者建议, 职业院校应发挥各自优势, 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阶段的需求, 进行系统化的法制教育体系设计, 尝试采用分层次教学。依据GPS原理, 我们认为, 一年级学生因大多数尚未成年, 远离家庭独立生活, 对职业教育处于适应阶段, 应该重点加强《未来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来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交通法规等;二年级学生因对职业与就业有了初步的理解, 青春期的心理随之萌动, 应该重点加强《职业病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物权法》及三大诉讼法等主要法律;三年级学生基本上是顶岗实习阶段, 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能力趋向成熟, 进入了以自律形式规范个人行为阶段, 应该重点加强《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婚姻法》等与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

3.3 深挖案例教育的弹性度

法制教育固然要运作案例进行教育, 要适度更有力度, 避免案情的消极影响, 避免未成年人的模仿和尝试。笔者建议:一是列举的事例在量上要充足, 具有说服力。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 贴近生活, 剖析身边发生的具体生动的事例, 体现德育“三贴近原则”。二是事例的选择要典型, 具有代表性。要紧紧围绕各个时段的教育重点, 慎重选择, 以增强说明力度。

3.4 整合针砭时弊的精确度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敢于触及实际, 不回避时避。既不能过分渲染, 也不能浮光掠影。特别是要讲清楚时弊产生的原因和党的方针、政策, 要讲清楚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必将逐步消除。要通过准确、通俗的法律知识宣传和法律行为评价, 指导学生的行为, 起到正面教育效果。

总之, 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使其法制教育肩负着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些特殊使命。因此, 我们运用GPS理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旨在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材料准备和指导准备两方面增强学生的刺激等级, 在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点, 让学生在排序、配对、分类的规范活动里感知法律、发展潜能。我们相信, 这样的法制教育必将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受学生欢迎的吸引教育。

摘要:GPS理论是排序、配对和分类是三种人们认识事物的媒介, 将其运用于法制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教育。笔者重点剖析法制教育实践策略, 并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议与对策, 加强职业院校法制教育。

关键词: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本亮, 等.法制在学校[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

[2] 张霞.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法制教育的几点探讨[J].成才之路, 2008 (35) .

职业大专学生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职专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其原因主要有缺少关爱、家庭贫困、经济社会负面效应及不良文化的影响、法制意识淡薄等造成。对此可以采取党和政府要更加关注和帮助、加大对中职困难学生的资助、打防并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立法措施等方式解决。

关键词:职专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对策

笔者曾在某职校工作达5年之久,深感时下职校学生法制意识淡薄,违法乱纪甚至犯罪行为时有发生。这其中主要表现为打架殴伤他人和偷盗。仅以2009年为例,全年打群架计有98起,造成人身伤害的有67起,偷盗财物达500元以上的,达到59起,其中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计有13人。职校学生的这些违法乱纪行为不仅给社会、学校、他人、父母造成伤害,同时也对自己造成了伤害,妨碍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部分中职学生之所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不惜以身试法,笔者以为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缺少关爱是部分中职学生实施违法犯罪的诱因之一

还以上述某职校为例,在187个实施违法犯罪的学生中,父母离异的学生有35人、丧父或丧母的学生有26人、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监护的学生有126人,计145人,占77.5%。这些学生平时由于父母不合、争吵、离异,以及一方早逝,父母关系冲突或异常使他们很少有精力、时间关心教育子女。这种家庭的学生很少或没有受到父母、亲人关爱,缺少家庭温暖,学校、社会关怀又不够。

2.家庭贫困难以得到学校、社会有效救助是部分中职学生违法犯罪的另一诱因

很多职校学生来自于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或经济落后农村尚未脱贫的家庭。这些家庭父母无稳定收入,又缺乏挣钱致富的技能,谋生艰难,若是家中还有一个病人则更是雪上加霜,债务累累。这些学生能上学已属不易,生活困苦,学校发给的困难补助又有限且受名额限制,不可能惠及到每个困难学生。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一些困难学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随手牵羊拿人饭卡、手机、钱币甚至为吃一顿像样的好饭,代人打架时有发生。

3.经济社会负面效应及不良文化的影响是再一诱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享乐主义、金钱至上、腐朽生活等不良行为方式。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没有社会经验和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受这种不良风气的毒害、一些学生往往禁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诱惑下,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法制意识淡薄是职专学生实施违法犯罪的又一诱因

当下的职校学生学习能力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学生相比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很多职校学生早在初高中学时就已经失去学习兴趣,上课不带笔、课本的学生很普遍,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法律基础课内容又相对枯燥,又由于不是专业课,一些职校学校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因而听课的学生就更少了。结果很多职校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少之又少,施暴、偷盗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受害的学生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甚至出现以暴易暴,以偷代偷。部分学生心中想的是打架、盗窃等行为即使被发现充其量被学校开除罢了,没什么大不了;进派出所、少教所无非是关几天、罚点钱。他们体会不到司法机关的平和执法,是对失足学生的关心和保护,有的学生甚至以进去过为荣!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大量懂法护法有技术的工人,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一、党和政府要更加关注和帮助问题家庭学生的成长

问题家庭的子女的情况,可能尽管各不一样,但都可归于一点,即大多数都属于弱势群体、边缘人群。所以光靠单个家庭的力量难以承受,迫切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学校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是亡羊补牢。各级政府应高度正视,充分认识到帮助问题家庭及子女,提高他们的收入,使他们子女接受教育,对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应该在就业、扶贫、救济等方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给予问题家庭足够的支持。

二、加大对职专困难学生的资助

各级政府在充分保障职校教育经费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政府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困难学生资助。城镇居民委员会、乡村村民委员会应该发挥自己与困难学生家庭便于联系的优势,给予这些家庭和学生一定的物质、精神扶助。学校应体现教育的公益色彩,拿出一部分资金,更多向困难学生倾斜,让他们吃的饱,学的安。教育部从2010年9月实施的中职困难学生免费教育将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三、打防并举是预防中职学生违法犯罪的关键

公检法部门在预防职校学生犯罪工作中担负着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职责。一是要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危害职校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当前,侵害职校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不容忽视。因此,公检法机关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侵害职校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坚决贯彻从重从快的方针,作到快捕、快诉、快判,保护被害中职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坚持对违法犯罪学生贯彻教育、挽救和感化的方针,在办理职校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要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对有违法行为,但尚未涉嫌犯罪的中职学生,要耐心劝导,帮助其改正错误;对已涉嫌犯罪的,也要正确领会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依法做出处理;对主观恶意较深,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中职学生犯罪分子,要从严惩处,通过惩处这一特殊手段,给职校学生以教育和震慑,使那些有犯罪苗头的学生有所畏惧,不敢犯罪,从而收到匹配和预防中职学生违法犯罪的效果。三是向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检察机关在办理中职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时,发现有关单位、学校在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帮助等方面存在问题时,应及时发出检察建议,提出纠正措施,帮助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四、加强中职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

针对部分中职生法制意识淡薄的现状,我们应该有意识强化职校学生的法制教育。首先职校学校要把法律课重视起来,提高到与专业课同等地位,严格考核,不走形式、过场。其次定期对职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针对职校学生违法犯罪特点,以案释法。与失足学生的家长建立联系制度,定期沟通情况,制定帮教措施。还要借助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

职业大专学生法制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大多数学校并未设置相关的法制课程,因此政治课堂就成了教师渗透法制知识的唯一途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每一个话题和知识点,去深挖相关的法制素材,对中职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法制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课堂上感受到法制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其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公民。

关键词:中职教育;政治课堂;法制教育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时有发生,所发生的一些案件值得深思,而当前中职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还非常浅薄,这就导致了许多中职学生在法制观念方面的意识较差,无论是在组织纪律还是服务意识方面都不能达到一个合格的标准。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应当在学生日常的教育中体现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而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渗透,政治课堂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政治课程中会涉及到许多法制小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本的延伸与挖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本篇文章就如何在中职政治课堂教育中进行法制渗透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够为中职教育做出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当前中职教育课本中,会插入大量的法制小案例供学生们进行学习和参考,而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将大量的精力和关注点都放在各类考试知识点上,对这类课后小案例并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延伸,不能将课本中所呈现的内容合理的传达给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学习到专业技能知识,也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制观念,为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课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教材中原有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可以做一些课外扩展,可以结合学生平时违反纪律的行为加以引导,例如,学生日常旷课、夜不归宿等行为,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要听从学校的教导,遵守学校的纪律,经常旷课外出的学生很可能会结识到一些社会上违法乱纪的人士,从而可能会因为不良因素的诱导使得自己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二、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学生的理解力、接受力、认知力都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关注的点。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不到更多新奇有趣,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并且学生只依靠文字无法对课本知识有一个生动形象的理解,对所有内容都只停留在最基础的认知上面,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最初教师计划的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课外活动,让原本就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政治课堂变得形象和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亲自去体会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对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和当地的书店负责人进行联系,让学生在课前去参观书店,教师可以在去之前给学生们留下问题:大家需要在参观的过程中询问价格并自己进行思考,商家是依靠什么去定价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和自己的同伴交流,可以询问商家,得出自己的结论。例如,学生可以询问书本的价格,那么影响书本价格的因素可能有它本身的价值、书本是从哪里运来的,书本的篇幅等等这些问题,在进行过实地观测之后,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影响价格的因素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些法制教育,教导学生要支持正版,要学会支持和尊重每一位创作者。

三、用自身的素质去影响学生

教师在每个学生成长路上对其影响非常深刻的角色,因此,教师本身的素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拥有正直、良好的品格,才能在日常教学中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学生,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正确法制观念的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法制思想的提升,培养自己的法制素养。

例如,教师平时可以多阅读《教育法》、《教师法》等等,在研读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日常教学的言行,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纠正,在教学过程中严于律己。遇到犯了錯误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注意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讲话方式,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实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是中职教师每天都要去进行的一项工作,充分的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案例,在课堂和课下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法治社会的魅力,自觉地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参考文献]

[1]肖强.学生生命发展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与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 2018(2):21-22.

[2]佚名.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以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8, 54(6):128-130.

[3]杨江刈,殷德海. 如何在中职学校安全教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安全意识[J].现代职业教育,2017(26):191-191.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甘肃 永靖 731600)

上一篇:企业法律制度完善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多媒体环境下历史教学论文范文